初三语文复习材料诗词鉴赏.doc_第1页
初三语文复习材料诗词鉴赏.doc_第2页
初三语文复习材料诗词鉴赏.doc_第3页
初三语文复习材料诗词鉴赏.doc_第4页
初三语文复习材料诗词鉴赏.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语文诗词鉴赏复习一、知识梳理1、田园诗:热爱、向往悠闲自由的生活,表达恬淡闲适的心情课内田园诗: 归园田居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2、咏物诗:喜爱。赞美景物;托物言志,表达对该物象征的精神品格的追求与向往。 课内咏物诗: 蝉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3、写景诗:描绘春夏秋冬、山川美景,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或美好时光流逝的惋惜。课内课内写景诗: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4、送别诗:依依不舍的留恋;对友人的思念;劝勉安慰的豁达;坦陈心志的告白。课内送别诗: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5、边塞诗:渴望建功立业、保家卫国的决心;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久居边关思念亲人的忧伤、孤独。 课内边塞诗: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吏,都护在燕然。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6、行旅诗:游子漂泊在外的孤独寂寞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课内行旅诗: 十五夜望月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天净沙 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7、怀古诗:悲叹怀才不遇的感慨;抒发昔盛今衰的愤慨;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 课内怀古诗: 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8、哲理诗:表明一个道理。 课内哲理诗: 登飞来峰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二、中考真题2008年 绝 句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阅读上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3分)(1)诗人用一“燃”字,写出了山花怎样的特点?(1分)答:山花的红艳与灿烂。(1分) (答:旺盛“也对)(2)最后两句诗人写自己漂泊在外,归期遥望,表达了他怎样的情感?(2分)答:表达了诗人思归又不能回的伤感(无奈)情绪。(2分) (只答”思乡之情”得1分)2009年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元 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 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 暗风吹雨入寒窗。 注:公元810年,元稹因弹劾不法官吏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公元810年,白居易因事得罪权贵,被贬为江洲司马。 阅读上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3分) (1)诗人“垂死病中”本已不能坐却“惊坐起”,一个“惊”字写出了他对友人怎样的情感?(2分)答:写出了诗人对友人感情异常深厚(1分),也为友人被贬而伤心、震动。 (1分) (2)诗作最后一句中的“寒”字有怎样的双关意义?(1分)答:明写天寒,暗写心寒。(“天寒”“心寒”各0.5分。)2010年 题平阳郡汾桥边柳树 岑参 此地曾居住,今来宛似归。 可怜汾上柳,相见也依依。 对上面这首诗理解和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D )(3分)A第一、二句表达了诗人旧地重返的欣喜之情。B第三句“可怜”一词写出了柳树的娇娜可爱。C第四句运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诗人依恋 不舍的情怀。D全诗通过虚写柳树,创造了生动美好的艺术形象。 解析:从选项来看,主要考查了诗歌的思想感情、表达技巧。因此,解答本题时,首先要了解诗的思想内容。这首诗是诗人故地重游之作,来到故地时,因感到高兴,看到那婀娜的细柳,顿生怜爱,同时,“柳”“留”谐音,更有依依不舍之情。所以D选项中的“柳树”是实写。 2011年 社日 王驾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村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注:社日:古时祭土地神、五谷神的日。 阅读上面的一首诗,回答问题。(4分)(1)开头两句描写了村外村内怎样的景象?反映了农家怎样的生活情景?(2分)答:描写了丰收、富庶的景象。(1分)反映了农家安宁平和的生活情景(1分)(2)末句“扶得醉人归”这一细节描写的作用是什么?(2分)答:生动表现了村民观社的兴高采烈。(1分)社日热闹欢乐的场面。(1分)2013年 谢亭送别(许浑)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注】劳歌:送别歌。11阅读上面的一首唐诗,回答问题。(4分) (1)诗歌第二句的写法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表达效果作简要分析。(2分) 答:衬托,乐景写哀情。红叶青山色彩艳丽,景色优美,越觉离别的难堪。(2)用自己的话概括诗歌最后两句所写景色的特点,并说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答:景色凄黯迷茫,作者在这里借景寓情,抒发的是离别之愁。三、鉴赏原则一、整体感知内容,把握意象。 (写了什么)1、注意诗歌题目及注释。 2、仔细推敲关键词句,理解词语的隐含信息 。3、调动知识积累。 二、局部品析语言、表达特点。 (怎么写的) 可以从词性、表达方式、修辞方法、表现手法等方面入手。 三、总体把握主旨。(主题情感) 结合写作背景、作者思想感情、作品风格等方面来理解。四、答题技巧1、诗词题目“送”、“别” 送别诗咏+古迹(人名)、古迹+怀古(咏怀)、古迹名 怀古诗咏(题、赞、赠)+物象 写景咏物诗“塞”、“军”、“征”、“凉州词”、“关山月”、“从军行”、“少年行” 边塞诗例、 凉 州 词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塞 上 曲 戴叔伦 汉家旗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问:从内容上看这两首都是描写_的诗? 答:边塞生活。2、内容分类 见上文“知识梳理”3、注解背景 诗词中的注释是命题人有意为之,或帮助考生理解词句,或为答题作暗示,考生阅读时切不可忽视,而应利用注释加深理解,正确解题。对于著名的诗人,应了解其所处的历史背景、生活境况和所持有的政治主张,这对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大有裨益。例、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注:公元765年,杜甫迫于无奈离开成都草堂,乘舟 东下,途中写下这首诗。问: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答:抒发了诗人孤独、凄凉的情感。4、意象内涵菊 :隐逸、高洁 梅 :不畏严寒顽强不屈松柏:坚挺、傲岸 柳 :送别、留恋莲:高洁、爱的象征梧桐:凄凉悲伤 沙鸥:飘零、伤感 青鸟:书信的使者羌笛:凄切之声 月亮:思乡、人生得失 西风:落寞、惆怅 江水:忧愁、时间流逝杜鹃(子规):凄怨哀伤乡愁例、 早梅 万物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归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问:这是一首咏梅诗,它写出了梅什么特点?答:不畏严寒、凌寒独开的秉性。5、表达效果在抒情方式上,有直抒胸臆、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多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用典故、借古喻今等。在表现手法上,有比兴、对比衬托、象征、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等。在修辞方法上有比喻、拟人、排比等。其他:以乐景写哀情等。例、分析下面诗中使用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3分)墨 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参考答案:此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抒发了作者要像梅花那样的高洁、淡雅,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 五、常见题型及答题方法(一定要把全诗翻译一遍,抓住关键词明确本诗写的主要内容及诗人的情感态度,假设自己是诗人,猜想自己会有怎样的情感态度和体验。)1、赏析字词在诗中的作用与散文中赏析字词的方法差不多。步骤:1.解词 2.找修辞、写作手法、有表现力的关键词(形容词、动词、名词、叠音词等) 3.生动形象传神地写出了事物怎么的特点(外在和内在) 4.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感(勿忘形式、内容、结构,诗歌中结构上的作用一般省略,但不排除特殊情况)2、字词在诗中有何含义1.表层含义,2.深层含义(结合诗歌的主旨)3、一句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1.将句子翻译一遍,2.添上适当的形容词标签,3.描绘了-这样一幅(春景/山水)图4、诗人笔下描绘了哪些景色?这些景色有什么特点?(这个、结合具体的诗歌来看)最后提醒:赏析诗歌的方法与赏析散文差不多,要抓住诗眼,抓住作者的情感,如果有注释,一定要关注作者写诗的背景以及其一贯的风格。答题勿忘“形内结”,关注题干,是否要求结合具体诗句等。 诗歌常用艺术表现手法归类1、情与景(借景抒情、寄情于景、移情于物等)“宣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鸣。”问: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景、情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赏析这首诗。答: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各个画面均有特色。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诗中“花自落”“鸟空鸣”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了一丝伤春、凄凉之情。2、动与静(动静结合、以动衬静、化静为动等)“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赏析:春暖花开,泥融土湿,秋去春归的燕子,正繁忙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这生动的描写,使画面更加充满勃勃生机,春意盎然,还有一种动态美。次句是勾勒静态景物。春意融融,日丽沙暖,鸳鸯也要享受这春天的温暖,在溪边的沙洲上静谁不动。动静结合,互相映衬,充满生机“树荫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问:“梦觉流莺时一声”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答:以动(声)衬静,反衬出小院的幽深静谧。“月末到诚斋,先到万花川谷。”问:这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又怎样的表达效果?答:拟人,使静照的月光生出动感,使得生动活泼,情趣盎然。(或“以动写静,生动活泼,有情趣。)3、无形与有形(化无形为有形)“只恐双溪胙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赏析:词作这两句将哀愁比作可承载可触摸的实体,来写“愁”之浓之重,既形象生动又自然妥帖。4、联想与想象“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赏析:设想友人别后孤寂凄凉的生活,表达作者对友人的关心挂念之情。通过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客双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5、对比“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赏析:“遍”字表现松茂鹤多,“稀”字表现来访者少,两相对照写出山居环境的幽静。6、贬与褒(贬词褒用、褒词贬用)“凿破苍苔地,偷他一片天。”赏析:诗人用一“偷”字写盆池中倒映着一片天,妙在贬词褒用,表露出诗人的得意神情。7、以乐景写哀情“小桥流水人家。” 赏析:以乐景写哀情,反衬出游子的孤寂凄凉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8、渲染、衬托或烘托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9、双关“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赏析:句中的“寒”字语带双关,明写天寒,暗写心寒。“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赏析:通过“凉”字,表现了秋风瑟瑟,寒雨连江,使人感到秋天的凉意:同时也双关着心理感受,表现作者与友人分别时的惆怅惜别。10、托物言志“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赏析:托物言志,写柳树独处荒园,无人观赏,抒发人才被埋没的感慨。11、引用典故用典传情达意典故:文献典籍中的词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