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激素类污染物对斑马鱼胚胎的毒性效应 (太原).ppt_第1页
环境激素类污染物对斑马鱼胚胎的毒性效应 (太原).ppt_第2页
环境激素类污染物对斑马鱼胚胎的毒性效应 (太原).ppt_第3页
环境激素类污染物对斑马鱼胚胎的毒性效应 (太原).ppt_第4页
环境激素类污染物对斑马鱼胚胎的毒性效应 (太原).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环境激素类污染物对斑马鱼胚胎的毒性效应,朱琳 端正花 郑敏 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天津 300071 太原,2010年8月79日,2,前言 长期以来,五氯酚(PCP)和双酚A(BPA)作为重要的工业原料被广泛生产和应用,大量进入环境,污染了土壤、水源以及动植物,并可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诸多文献已经确证这两种污染物对水生生物和哺乳动物都有一定的类雌激素作用。 斑马鱼胚胎毒性技术是各国际标准组织认可的测定单一化学品毒性标准测定方法之一,属于致畸效应检验。该项技术成本低、影响因素少、可重复性好、易操作、灵敏度高,是具有可记录多项毒性指标的特点,并可以此判断污染物的致毒机理。,3,前言,发育时间/h 毒理学终点 4 卵凝结、囊胚发育 8 外包活动阶段 12 原肠胚终止 24 尾部延展、眼点发育、20s内的主动 运动 32 心跳开始、血液循环 48 黑色素细胞发育、心律、耳石发育 72 孵化率、畸形情况(如水肿、尾畸等),4,材料与方法: 成年斑马鱼(雌雄鱼数量比约为1:2)饲养在经活性炭过滤并充分曝气的水体内,水温保持在261左右,光照/黑暗周期控制为14h:10h。每天开灯之前将鱼卵收集器放入缸内,给光30min内完成交配和产卵,一小时后将鱼卵搜集器取出。用重组水迅速清洗鱼卵以除去残余物,用于进行毒性实验。选用24孔细胞培养板作为染毒器具,实验时每孔加入2ml试液,放入一枚受精卵。,斑马鱼饲养装置,染毒过程,5,材料与方法: 正常发育过程,6,结果与讨论:,这两种污染物的毒性强度差异明显,而且效应表现也不相同。 五氯酚0hpf染毒48h的LC50值为70.8g/l;48h胚胎中产生心胞囊肿、血液循环障碍且无心律的EC50=21.4g/l。 双酚A 0hpf染毒24h的LC50=16.36 mg/L;染毒72h后,影响孵化率的EC50=13.12mg/L,,7,结果与讨论:,五氯酚: 不同染毒时间的48h半数致死效应(g/l),8,结果与讨论:,五氯酚: 不同染毒时间的半数效应浓度(g/l) 效应1:影响孵化率的48h EC50;效应2:停滞发育的24h EC50;效应3:产生心胞囊肿、血液循环障碍和无心律的48h EC50。,9,结果与讨论:,双酚A:,10,结果与讨论:,双酚A:,11,结果与讨论:,双酚A:,12,结论:,1) PCP 对斑马鱼胚胎有一个特定作用时间段,PCP毒性主要作用于胚胎发育的前6小时。 2)PCP对斑马鱼胚胎起始染毒时间相同,作用时间长短不同,产生的毒性大小有所差异。 3 3)PCP在0hpf染毒对斑马鱼胚胎的毒性最大。PCP对斑马鱼产生急性毒性效应的亚致死效应的敏感度顺序为:心胞囊肿、血液循环障碍和无心律孵化率降低停滞发育作用。 4)斑马鱼胚胎对PCP最敏感的指标为48h血液循环障碍和48h半致死效应。 5)BPA对斑马鱼胚胎亚致死毒性作用的敏感终点为:孵化率 水肿率 血液流动障碍 尾畸。 6)斑马鱼胚胎在8h吸收的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