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中职全面提升质量工程工作方案.doc_第1页
福州市中职全面提升质量工程工作方案.doc_第2页
福州市中职全面提升质量工程工作方案.doc_第3页
福州市中职全面提升质量工程工作方案.doc_第4页
福州市中职全面提升质量工程工作方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等职业学校全面提升办学质量工程实 施 方 案(2011年8月,讨论稿)今年,国务院正式批复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开始实施,规划要求,“加强能力素质建设,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从而把职业教育推到了一个新的发展起点。当前,我市中等职业教育正面临着进一步更新办学观念、创新培养模式、健全办学机制、完善课程结构,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新课题,改革发展进入克难攻坚阶段。为了认真完成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赋予的历史使命。经研究决定,从2011学年开始,用五年时间,在“一校一策” 目标管理评估的基础上,实施“福州市中等职业学校全面提升办学质量工程”(以下简称全面提升质量工程),着力解决制约我市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问题,全面提高我市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质量,显著提升我市中等职业教育服务于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能力,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繁荣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现就本工程的实施,提出以下行动方案。一、总体思路以国家与我省、我市的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和教育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等重要文件的精神为指导,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和办学质量为目标,以推进校企合作、组织教产对话为重点,以加强队伍建设、完善内部管理、创新教育内容、改进教育手段为保障,以制度化评估为激励,坚持面向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和省会中心城市建设,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的教育方针,传承船政先进文化,进一步深化办学模式、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改革,切实加强内涵建设,全力提高办学与人才培养的质量,促进学校增强主动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适应力,形成具有闽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模式。二、主要工作全面提升质量工程,着重做好以下10项工作:(一)促进校企合作,建立教育产业对话机制1、工作目标:在全市全面形成活跃的校企合作态势与运行机制;2、工作内容(1)建立县域职业教育集团。2012年,在县级职教中心的基础上,市马尾经济技术开发区、仓山区、台江区、福清市、长乐市、闽候县、永泰县、闽清县、连江县、罗源县均成立区域性职业教育集团。分别由所在地政府指导协调,当地中职学校负责牵头建立。(2)完善专业性职教集团。2012年,通过完善、新建或改组等方式,全市建立13个专业性职教集团(电子电工、信息技术、建筑施工、旅游、交通、商贸、财经、文化艺术、环保化工、珠宝加工、机械制造、烹饪、农业),形成对我市中职教育主要专业的全面覆盖。(3)改进行业指导委员会工作机制,建立职业教育与产业对话制度。在市政府职业教育联席工作会议领导下,以我市现有的商贸专业、医药化工环保专业、文化艺术教育专业、财经专业、电子信息专业、机械与汽车维修专业、建筑专业、旅游专业行业指导委员会为基础,对应着13个职教集团,新建或完善行业指导委员会,并建立起相应的组织体制,组织开展我市职业教育与产业的制度化对话。(4)建立全市常设性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办事机构,即由政府相关部门组织建立以学校人员为主体,企业人员、市职教中心人员参与的各专业的职教集团与行业指导委员会的办事机构,以促进形成更紧密的合作办学与合作育人关系。3、评估要素(1)学校主要专业的校企制度化合作教育水平;(2)企业实训基地建立与运用效果;(3)教育与产业对话制度的执行及其效果;(4)职教集团的运行效果。(二)科学规划发展,优化专业促进特色办学1、工作目标(1)全市中职学校的专业结构基本适应海峡西岸经济区与省会城市的发展需要; (2)形成全市性的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机制。2、工作内容(1)以满足海峡西岸经济区与省会城市发展规划为依据,科学制订全市中职教育的专业发展规划,使我市中职教育对应于三大产业的专业规模形成3:40:57的比例;(2)学校面向区域产业与社会发展,科学规划本校品牌专业、主干专业与拓展专业的发展,并在实际工作中认真推进;(3)教育行政管理实施有效宏观调控,促进区域内职业教育资源优化配置;3、工作进度(1)2011年,完成我市中职教育发展规划,学校同步完成本校规划;(2)2013年,全市专业结构优化水平明显提升,学校办学特色开始显现;(3)2015年,全市专业结构达成目标,学校特色显著。5、评估要素(1)全市中职教育的专业发展规划与海峡西岸经济区及我市的发展规划具有较高的匹配度。(2)学校专业建设规划合理,措施得力,效果明显;(三)提升骨干水平,造就优秀教育教学团队1、工作目标:全市构建职业教育队伍建设的有效机制,形成一支数量达标,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教育教学管理队伍与教师队伍。2、工作内容(1)加强全市中职学校管理干部培训,有效提升教育教学管理水平;(2)规划全市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培养,全市专业技能课程教师中的“双师型”比例要达到80%左右。(3)启动我市职业教育名师培养计划,培养出占师资总量1%左右的职业教育名师;(4)实施我市中职学校专业带头人培训计划,培养10%左右的专业带头人;(5)实施新一轮我市中职学校骨干教师培训计划,培养30%左右的市级骨干教师;(6)名师工作室形成教师成长示范性机制。积极探索具有职业教育鲜明特色的名师工作室的工作模式,形成教育与职业,教育教研与企业实践,教书育人与产业服务融为一体的教师成长道路。(7)建立适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我市中职学校专业技能教师的专业成长激励制度。3、工作主体:市教育局相关部门指导监督,市职教中心与各中职学校明确分工,相互密切配合,联手完成任务。4、工作进度:专业带头人与市级骨干教师年培训数量年 份专业带头人市级骨干教师2011年601802012年601802013年601602014年601602015年601605、评估要素(1)全市中职学校教师教育教学的实际效果;(2)专业技能课程教师企业实践制度的执行情况;(3)全市中职学校专业技能课程教师专业成长机制运行效果;(4)全市及各校师资队伍建设目标的完成状态;(5)名师工作室的运作效果;(四)大力解放思想,创新思路完成改革试点1、工作目标:高水平完成省教育厅下达及我市确定的职业教育改革试点任务,做到思想解放、理念到位,方案严谨,文本规范,实施有力,效果显著,成果先进。2、工作内容(表内项目注明者为市级试点,其余均为省级试点)(1)县域职业教育改革试点序号单 位试点任务试点项目核 心 内 容1长乐市推进政府统筹,校企合作、集团化办学办学机制改革强化政府发展职业教育的责任,统筹协调部门力量,调动行业积极性,加强教产合作、校企共建,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形成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2罗源县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广泛开展委托培养,定向培养、订单培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推动校企深度合作,建立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教学建设和教育质量评估的机制,扩大订单培养规模,促进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相适应、人才培养与与企业用工需求对接。(2)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规范化建设试点序号单 位试点项目核 心 内 容1龙华职专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建立人才需求预测与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推进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对接专。以职业标准为依据,加强专业教学资源建设,开发适应新职业、新岗位的特色课程和校本教材;加强专业设置管理,建立专业建设质量评价体系,促进专业建设规范化,创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示范专业点。2交通职专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3长乐职专4建筑职专建筑工程施工专业5永泰城建职专6建筑职专建筑装饰专业7旅游职专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8跨洋职校中餐烹饪专业9福州工业学校机电技术专业(3)中等职业教育面向区域产业的专业改革试点序号单 位试点项目核 心 内 容1福州工业学校焊接技术应用专业结合产业发展实际,优化专业结构和布局,实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区域产业的紧密对接;按照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原则,推动学校与行业企业共同制定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创新教学环境、课程体系、教材建设、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增强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的针对性和适应性,创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重点专业点。2罗源职高3财金职专服装制作与生产管理专业服装设计与工艺4电子职专计算机动漫与游戏制作专业电子技术应用专业5商贸职专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营销专业(汽车)6龙华职专计算机应用专业7旅游职专饭店服务与管理专业导游专业8文教职专学前教育专业9长乐职专10旅游职专工艺美术专业11罗源职专船舶制造与修理专业12环保职专园林技术专业13福清职技校中餐烹饪专业14外贸职专营销专业(药品)15开发区职专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16闽候职专17闽清职专18永泰职专19连江职专3、工作进度:(1)2011年,组建我市职业教育改革试点领导小组、专家指导小组和工作推进小组,并开展相关调研工作;(2)2012年制定完成改革试点方案,并开始试点实践;(3)2013年,完成试点方案的第一轮试验,进行阶段性总结修改;(4)2015年,基本完成试点工作,全部成果成形。4、评估要素(1)领导重视,试点组织与人力资源落实,试点措施正确有力,试点时间节点与进度得到保障;(2)试点过程各项文本资料齐全、清晰、规范;(3)试点过程充分运用校企合作机制;(4)试点成果理念先进,课程体系实现突破,培养过程全面创新。(五)运用先进理念,精心开发百门精品课程1、工作目标(1)结合师资队伍建设进程,配合省、市教育改革试点,开发百门以上精品课程;(2)全面推广运用职业教育先进教学与质量评价方法;2、工作内容由市职教中心统筹,以各校为主体,各中心教研组组织校际协作,开展以下工作:(1)组织教师掌握学习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案例教学、情境教学等职业教育各种先进教学方法,使每一位中青年专业技能课程教师,都能根据本专业的特点,熟练掌握其中若干种,并经常应用。(2)以教育改革试点专业为主,选择专业内课程,组织教师攻关,打造精品,以形成对改革试点专业的课程支撑。(3)配套试点专业及精品课程的开发,总结既有经验,借鉴企业岗位的绩效考核模式,建立学习质量评价体系,并付诸实践。3、工作进度(1)每年组织一次全市性的基于信息化平台的优秀教学案例评选,表彰优胜者;(2)2011年,完成精品课程开发目录与任务分解到校,建立相应的课程开发小组,学习相关理论与先进经验,制定开发计划;(3)2013年,初步完成精品课程开发,并在实践中开展一轮试验,进行阶段性总结修改;(4)2015年,基本完成全部开发工作,全部成果成形。5、评估要素(1)开发过程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平台; (2)课程理念先进,课程内容体现职业能力的全面培养;(3)课程应用于培养实践,具有推广价值;(4)质量评价标准对接行业企业方式,综合运用各种评价方法。(六)贯彻办学标准,强化教学基础条件建设1、工作目标:以国家办学标准为依据,加强全市每一所中职学校的实践教学基本能力建设,使学校具备职业基础能力的培养条件。2、工作内容(1)由市职教中心牵头,各中心教研组负责,编制各专业实训项目目录,参照国家职业标准,制订或完善各项目训练标准,并明确应当由学校在校内实施的实训项目;(2)参照国家相关标准及行业企业技能型人才规格,学校制订校内实训中心建设规划,送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认定。学校主管政府给予必要的支持,学校按期完成建设规划;(3)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定期检查学校专业建设规划的实施状况;(4)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将学生职业基本技能水平,纳入学校办学质量评估的范畴;3、工作进度(1)2012年上半年,完成全市各专业实训项目及训练标准的编制;(2)2012年上半年,学校完成校内实训中心建设规划;(3)2015年,学校完成校内实训中心的建设;4、评估要素(1)学校专业实训设备生均价值;(2)学校专业实训设备完成校内实训项目的满足度;(3)学校校内实训项目的完成水平;(七)创新教学手段,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库1、工作目标:初步建成全市中等职业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库,促进我市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环境、教学方法与教材的改革创新。2、工作内容(1)全市各校强化校内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达到能够在校内普遍应用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水平。(2)市职教中心与各学校采取各种措施,增加优质教学资源数量。(3)市职教中心与各学校采取各种措施,促进教师更新观念,提升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逐步增加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应用。3、工作进度(1)2012年,初步完成各校校内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2015年高水平完成全部建设;(2)2013年,全市中等职业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初具规模,2015年,全市中等职业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库达到“涵盖全面,资源丰富,应用普遍,反响良好”的目标。4、评估要素(1)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水平;(2)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水平;(3)学校对于全市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的贡献程度;(八)加强学校管理,塑造优质教育良好形象1、工作目标:完善学校职业教育特色运行机制,激发办学活力潜力,办好人民满意的中等职业学校。2、工作内容(1)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举办各种形式的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干部培训,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引领能力;(2)以激发学校办学活力为目标,按照职业教育的办学规律,进一步加强学校制度建设。(3)大力加强德育与校园文化建设,培育优良校风。以培养我市生产、经营、管理第一线的蓝领灰领骨干为目标,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感染力吸引力,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指导学生学会规划人生和职业生涯,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3、评估要素(1)学校教育教育与后勤管理的规范化水平;(2)学校德育与校园文化建设水平;(3)学校的社会满意度;(4)学校学生的企业满意度(九)改进技能竞赛,促进综合职业能力发展1、工作目标:完善职业教育技能竞赛制度,形成技能竞赛激励学校专业建设,学生能力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机制。2、工作内容(1)改进技能竞赛的组织与成绩评比方式,形成既着眼于提升省赛国赛成绩水平,更着眼于促进提高学校日常专业技能教学质量的竞赛项目结构,进一步激发不同类型学校的参与积极性。(2)进一步探索学生技能竞赛与学校专业教学质量评价相结合,技能竞赛项目及标准与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更加紧密相互衔接的方法途径。(3)结合师资队伍建设,结合教师培训,构建教师职业能力竞赛机制。(4)依托我市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建立高水平技能型人才选拔与培养机制,力争在省级与国家级技能竞赛取得更好成绩。3、工作进度:(1)2012年开始,由市教育局统筹,市职教中心牵头,按照新的思路,制订技能竞赛的组织方案。(2)从2012学年开始,建立研训赛一体运作的教师职业能力提升机制。4、评估要素(1)校级技能竞赛的组织方式与效果;(2)学校参加市级及市级以上各种类型学生与教师技能竞赛的成绩;(十)健全教研组织,强化多样多层研修模式1、工作目标:总结经验,改进全市教科研活动的组织管理,形成问题导向、参与活跃、方式灵活,研讨深入,效果良好的教研氛围。2、工作内容(1)进一步加强市职教中心建设。(2)进一步完善以中心教研组、名师工作室、市职教中心兼职教研员为基本架构的全市中职学校教研网络;(3)进一步改进市级系列教研活动的组织方式,继续搭建市级交流平台,为教师亮相教改成果,推广教改经验,展示成长风采提供更大的空间;(4)定期组织评选市级优秀教学案例,激励教师钻研教学艺术,提高教书育人成效;(5)积极开展校本教研。3、评估要素(1)学校组织开展校本教研的数量与质量;(2)学校在市级教研中的参与规模及作用发挥;(3)学校教师成长的效果;三、核心推进保持力度,持续推进,抓好“两个机制”与“三个体系”的形成建设,凸显闽都职教特色。(一)专业建设与管理机制1、坚持“政府统筹,教育规划,行业指导,动态监控”的工作机制,强化“政策引领、目标激励、效果评估、资源扶优”的工作措施,形成“反应敏感、调控有力,显效迅速,良性运转”的工作特色。2、凝聚力量,分工负责,从德育、课程、师资、硬件、教学等方面综合推进,全力打造闽都职教十大品牌专业-电子电工、计算机、建筑施工、汽车维修、机械加工、旅游服务、烹饪、商贸、学前教育、财经。3、特色培育:由市政府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决定,成立“福州市职业教育专业规划与发展指导委员会”,由政府、行业、教育代表组成,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教产对话,对全市职业教育的专业发展提出方向性、战略性意见,并形成制度化运作模式。(二)教师专业成长发展机制1、采取市教育局“政策导向,经费支持”,市职教中心统筹规划,中心与各中职学校联手,强化“研训赛一体统筹,市校企三相实施”的工作特色。2、特色培育:建立阶梯式的教师专业培养体系,建立体系化的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制度,建立制度化的教师专业成长激励机制。(三)项目课程体系1、以省市教育改革试点推出的课程成果为核心,辐射十大品牌专业及我市中职所办的其它主要专业,形成“工作过程引领,岗位情境熏陶,理论实践融合,素质系统培养”的项目课程体系。2、特色培育:以“职业教育与社会需求同步”为核心理念,精心打造百门精品课程,真正实现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的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 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的对接。(四)实训基地体系1、以我市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为核心,以学校实训中心为基础,根据我市中等职业教育主要专业的需要,在现有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布局企业实训基地,使全市职业教育的实训基地形成网络体系。2、特色培育: (1)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形成专业技能标准化训练与考核办法。(2)公共实训基地的强化性培训与鉴定考核机制。(3)基于公共实训基地的高级工培养模式。(五)质量评价体系1、以校本评估为基础,以市级评估为常态,建立健全“就业导向,促进发展;能力为重,对接职场;方法灵活,形式多样”的全市人才培养质量监测评估机制。2、特色培育:(1)基于职业素质培养的文化基础知识运用能力考查;(2)工作项目形式的综合职业能力考核体系;(3)引进第三方质量评估;(4)赛考结合的质量检查方式;(6)质量检测结果公告制度。四、过程管理(一)组织领导1、建立市、校两级领导机构。市教育局成立“中等职业学校全面提升办学质量工程”工作领导小组,学校成立相应的工作领导小组。2、制定工作进展与目标达成评估指标体系,形成“可分解、可评估、可考核、可问责”的推进工作机制。3、面向教育、行业企业及社会相关机构,遴选专家,建立评估工作专家组。(二)过程评估本工程实行“学校自评,网上申报,专家审核,实地核查”的过程管理方式。具体方式如下:1、学校自评(1)学校于每一学期结束时,对照评估指标进行自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