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稻鸭共作有机稻米生产技术.doc_第1页
(种植)稻鸭共作有机稻米生产技术.doc_第2页
(种植)稻鸭共作有机稻米生产技术.doc_第3页
(种植)稻鸭共作有机稻米生产技术.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稻鸭共作有机稻米生产技术1.1 稻鸭共作技术的概念稻鸭共作是利用役用鸭旺盛的杂食性,取食稻田内的杂草和害虫,利用鸭不间断的活动刺激水稻生长,产生中耕浑水效果,同时鸭的粪便作为肥料。鸭为水稻除虫、除草、施肥、刺激、松土,而稻田为鸭提供劳作、生活、休息的场所以及充足的水、丰富的食物,两者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相得益彰,同时鸭肉也可以食用。所以,稻鸭共作技术是一项种养复合、生态型的综合农业技术。1.2 稻鸭共作与稻田养鸭的区别稻鸭共作与稻田养鸭有着明显的区别,稻田养鸭,鸭子白天放,晚上收,鸭子的作用不能充分发挥。鸭为夜行性水禽,不只是白天活动,夜晚、清晨都在活动;稻鸭共作将鸭浪费不用的时间也利用起来,役用效果大大增强。稻田养鸭,种稻户与养鸭户往往是分离的,不能协调一致;稻鸭共作,种稻、养鸭完全融为一体,互利共作。稻鸭共作是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的结合,在环保农业、有机农业、可持续农业中,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1.3 稻鸭共作技术的发展稻田养鸭在中国已有悠久的历史,是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但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特别是化肥、农药、除草剂的大量施用,稻田养鸭日渐式微。现代稻鸭共作主要是在我国稻田养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融入了水禽育种学、生态学、动物行为学、环境学、电子学等多学科的知识。镇江市2000年在我省率先引进并取得成功,2001年稻鸭共作技术通过了省级鉴定。湖南省、安徽省、四川省、广东省都在积极开展稻鸭共作,预计这项技术在国内将有更大、更快的发展。2 稻鸭共作的应用效果稻鸭共作技术以水稻生产为中心和主体,而鸭则担负起完成水稻生产中的多个生产环节、多项田间作业的作用。概括起来讲,稻鸭共作对水稻起到除草、除虫、施肥、中耕浑水、刺激生长五大直接效果。2.1 除草效果稻鸭共作的各种效果中,除草效果最为明显,比化学除草的效果还要好,几乎可以取代除草剂的化学除草。主要是因为除草时间长,可持续6070天,除草方式多,从鸭采食杂草来看,鸭对禾本科以外的杂草,特别是阔叶杂草十分喜食,鸭采食杂草,不仅包括植株还包括籽实、地下块茎、根茎。鸭不停地在稻田里运动,形成稻鸭共作另一特有的浑水现象,也是抑制大部分杂草种子萌发的重要原因。2.2 除虫效果鸭除了对穗期螟虫危害控制效果较差外,对其它水稻害虫、苗期害虫均有很好的控制效果。除少数在稻株上部叶片及穗部危害的害虫如稻纵卷叶螟、穗期的三化螟外,鸭对其他水稻害虫,特别是对栖息在稻株中下部的稻飞虱、稻叶蝉均有较好的控制作用。2.3 施肥效果鸭粪的养分含量略低于鸡粪,是养分含量较多、质量较好的有机肥。在稻鸭共作时期内,据测定1只鸭排泄在水田里的粪便约有10kg,这些粪便用作稻田的肥料,虽不算很多,但随排泄随搅拌随吸收,肥料利用率高,肥效显著。据观察,在不施用追肥和穗肥的情况下,稻鸭共作技术水稻的产量接近常规种稻的产量,与鸭粪有密切关系。2.4 中耕浑水作用稻鸭共作启用了鸭,通过鸭不间断地活动,解决了稻田中耕松土的难题,耘耥彻底,达到了松、均、透、熟。中耕松土对人来说,异常艰辛,对鸭来说,胜任愉快。2.5 刺激生长效果稻鸭共作的各种效果中,刺激水稻生长也是稻鸭共作所特有的现象。水稻经鸭刺激后独有的抗逆表现是分蘖多、开张角度大、茎杆粗壮、植株变矮、根系发达、穗形变大,有利于水稻的抗病、高产。2.6 稻鸭共作的产量和收益稻鸭共作其产量能接近常规种稻的产量,由于不施化肥、农药(杀虫剂、除草剂)节本效果明显,生产出的有机稻米,米价高,效益好;虽然增加了鸭苗、鸭饲料、围网等养鸭的投入,但鸭在完成稻鸭共作之后,用很少的饲料投人,换来了优质的鸭肉,鸭肉产出虽不很显著,但足以支付鸭的投入,增收效果较为明显。3 鸭苗的准备3.1 确定苗鸭品种稻鸭共作,鸭是关键,选用役用鸭或小型麻鸭品种最为理想。3.2 确定需要苗鸭的时间从水稻种植来看,水稻活棵即可放入苗鸭。适宜放入稻田的苗鸭一般以710日龄的育雏期。稻鸭共作农户只要大致确定了栽秧日期、放鸭日期,即可以此向前倒推35天确定为种蛋入孵期,鸭出雏后710天,经育雏提前驯水,即可放入水稻田。3.3 确定订购苗鸭的数量根据近年实践,每亩投放20只苗鸭较为宜,鸭群以80只为宜。3.4 雏鸭的驯水鸭的驯水是稻鸭共作鸭育雏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有别于普通鸭育雏驯水。鸭驯水的要求一是早驯水,以便雏鸭尽早放入稻田,开始稻鸭共作;二是驯好水,达到水不湿毛。驯水成功的雏鸭,在水中运动嬉戏活泼自如、水不沾毛,可以顺利放入稻田。3.5 雏鸭的管理要点掌握适宜的温度,合理分群饲养,建立良好的人、鸭关系,搞好清洁卫生,保持鸭舍干燥,驯水池的水要清洁。4 田间工程4.1 稻田的准备一般来说,适合种植水稻的稻田都可以用作稻鸭共作。稻鸭共作除了考虑稻,还必须考虑鸭这个重要角色,所以对稻田又有了一些新的要求。4.1.1 水源充足、灌溉方便稻鸭共作田插秧后始终保持水层,水源不足、灌溉不便,不利于稻鸭共作的实施。4.1.2 田块平整、面积适宜考虑到稻鸭共作的生产特点、要求,所选择田块较为平整,有利于围网操作,大田面积以5亩较为适宜。4.1.3 田埂适当加高稻鸭共作稻田的整治在稻田养殖工程中,工作量是最小的。为适应稻田灌水、保水,需要将田埂适当加高,这可在秋季前茬水稻收割后的冬春季进行。田埂高2030cm,宽60-80cm。加高加固田埂有利于适当提高稻田灌水层,发挥鸭的役用效果。田面平整,能确保寸水处处到,这既有利于水稻生长,也有利于鸭子的活动。4.2 搭建简易鸭舍鸭子放入稻田时,鸭的日龄在710日龄,仅身着绒毛,还不可能长时间呆在水中,需在稻田边上的陆地上为鸭子搭建简易鸭舍,以避风雨,以供憩息。4.3 搭建初放区鸭子刚放入水稻大田,需有一个适应过程,尚不宜让雏鸭满田跑。为此宜设置初放区,让雏鸭先在初放区生活12天,一个5亩左右的田块,初放区的面积以20平方米大小为宜。太小,鸭活动不开来;太大,不便于早期管理。4.4 设置电围栏电围栏的设置是稻鸭共作中的关键设施。电围栏的作用有二点:一是围栏可防止鸭子离开稻田,确保共作的效果;二是防御天敌、保护鸭子,这也是更重要的方面。电围栏通常为两层结构,稻田里面的一层为塑料网围成,围孔以1指到2指宽为宜,网高lOOcm,以田块进行分隔;稻田外面一层为电围栏,以圩口进行操作,一般面积控制在50亩左右,通常由电源、电脉冲器、绝缘子、细铁丝、竹桩、地线等组成。5 稻鸭共作5.1 稻鸭共作的时间在鸭子放入稻田后,稻和鸭即结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互生共利,直到水稻抽穗后将鸭从稻田里收上来,稻和鸭才重新分开,一般有6070天左右的时间。5.2 鸭的管理要点5.2.1 放鸭时间插秧后水稻一活棵就要尽早放入鸭子,一般7lO天就要放鸭入田。鸭放入稻田的时间宜选择晴天的上午910点为宜。5.2.2 放鸭数量一般亩放20只,鸭群大小以100只,面积5亩为宜。5.2.3 饲喂管理掌握既适当饲喂,又不过量,放入稻田后,以自由采食为主,适当饲喂为辅。5.2.4 捕捉和销售水稻抽穗扬花时,鸭完成稻鸭共作的田间作业任务,这时将鸭子及时从稻田里收上来,以免对稻穗造成危害。5.3 水稻栽培要点5.3.1 水稻的栽植密度稻鸭共作田水稻的栽植密度既要考虑水稻高产的需要,又要考虑这种栽植密度要适于鸭子的活动。机插秧是实行稻鸭共作的最佳栽培方式,行距30cm,株距23.3cm,基本苗7万/亩,这样的株行距配置,不仅有利于水稻的高产,也有利于鸭在株间穿行,稻鸭共作的各种效果就可以更好地发挥出来。5.3.2 水浆管理插秧后一直保持适当水层,绝不将浑水排出,水少时适当添进新水,保持水层高度,在鸭子从田间撤出后,待水淀清,才渐渐排水或让水自然落干,以后可采用干干湿湿的灌水方法。鸭为水禽,喜游水、戏水、饮水,在水中觅食,没有水层,鸭子的运动速度大为减慢,战斗力下降。所以稻鸭共作田建有水层,保持浅水对鸭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