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饲养动物致害民事责任的若干问题.doc_第1页
论饲养动物致害民事责任的若干问题.doc_第2页
论饲养动物致害民事责任的若干问题.doc_第3页
论饲养动物致害民事责任的若干问题.doc_第4页
论饲养动物致害民事责任的若干问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饲养动物致害民事责任的若干问题摘要:生活中动物致人损害的案件时有发生,按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七条之规定处理,理解其责任构成要件。在动物共同损害时,如果数个动物属不同的饲养人或管理人,则为共同侵权,如果损害并非数个动物共同所为,但数个动物都有致人损害的可能,则按相关的司法解释适用共同危险责任理论。买卖动物致人损害时,应着手一是买卖动物所有权是否转移,根据民法通则第七十二条二款之规定来判定民事责任,二是买卖动物是否存在潜在危险,出卖人应负瑕疵担保责任。动物致害中不适用公平原则,在双方均无过错时,由致害人一方承担民事责任。即无过错原则。正确界定“受害人过错”和“第三人过错”,防止理解“过错”的范围扩大或缩小。关键词:共同危险责任 瑕疵担保责任 无过错原则 受害人过错在侵权行为中,饲养动物致人损害是比较特殊的形式,这是一种间接侵权引发的一种直接责任。在理论和实践上,对于这种行为的责任构成、性质、赔偿标准等方面,应该说都存在诸多争议,因此,在理论上做进一步的探讨,对于侵权理论的研究、对于法律实践活动,应该说都颇有裨益。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七条规定:“饲养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由于受害人的过错造成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不承担民事责任;由于第三人的过错造成损害的,第三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可以看出,责任构成要件为:(一)致害动物是饲养的动物。动物有饲养动物和野生动物之分,所谓饲养的动物,是指人工喂养、放养和管束的动物。即人工对该动物能够进行直接有效的占有和控制,包括家养、驯养、圈养、放牧的动物,也包括驯养的野兽,如动物园驯养的供人们观赏的野兽、野禽,研究所豢养供研究用的动物。不能占有控制的不属于饲养的动物。如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内的动物,由于人们只是为其生存和繁殖提供适宜的条件和环境,并没有占有和控制它们,因此不属于饲养的动物。如果原为人工饲养动物,但已经逃逸很久,回去复至野生状态,则不能称其为饲养动物,不适用于此种特殊侵权责任。(二)须是饲养动物的独立动作或者本能行为致人损害。饲养动物致人损害是指动物在不受人的强制或驱使下而独立实施的动作或者本能的行为造成的损害,即基于饲养动物本身的危险而造成的损害。所谓饲养动物的独立动作或者行为,是指动物基于其本身的危险,在不受外力强制或驱使下而实施的自身动作,如狂犬咬人、牲畜吃掉庄稼等。如是有人故意唆使动物致伤他人,这是致害人以动物为工具而侵害他人,则不属于动物的独立动作,而是属于人的行为,致害人应承担一般侵权的民事或刑事责任,如在大街道上故意驱赶马去踩伤某一人,这时饲养的动物只是行为人侵害他人的一个工具或者手段,因此不是饲养动物伤人的民事侵权行为。1(三)饲养的动物对他人造成了损害。动物基于自身的独立动作加害于他人,必须有造成他人损害的事实,才能产生动物致害的赔偿责任。这里的损害后果包括财产损害和人身损害。如医疗费用的支出、误工费的损失等等。有学者认为,动物造成的妨害状态,也属损害事实,如学童因某家恶犬常立于其赴校必经之路而不敢上学。2笔者认为,这是有道理的,作为被威胁的儿童,其法定代理人可以代理儿童,要求侵权人消除妨害。如果儿童因此而绕道,多支出的费用也可以要求赔偿。(四)饲养动物加害与损害事实之间须有因果关系。饲养动物加害与损害事实之间的因果关系是指饲养动物的侵害与受损害结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即受害人遭受的人身损害或财产损害必须是由饲养动物的侵害行为所引起的。因此,饲养动物致害他人损害的行为,形成了动物饲养人或管理人的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的因果关系。需要注意的是,由于饲养动物致人损害实行无过错责任原则,因此,在构成要件上不要求具备主观过错要件。 在现实生活中,动物致人损害的案件时有发生,而且情况较为复杂。在较为复杂的情况之下,应如何理解和认定,应如何处理?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探讨。 一、关于动物共同损害的处理动物共同损害,就是数个动物共同造成他人财产和人身损害的情况。数个动物致人损害时,如果数个动物属同一饲养人或管理人,应直接按照民法通则127条规定处理。如果数个动物属不同的饲养人或管理人,第一百三十条规定:“二人以上共同侵权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连带责任。”则应按照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条共同侵权的规定,判由数个饲养人或管理人相互承担连带责任。在实践中,还有一种特殊情况,就是损害并非数个动物共同所为,但数个动物都有致人损害的可能,而又不知损害为何个动物所为。对此,应如何处理?我认为,应按共同危险行为处理。所谓共同危险行为,即损害并非数人共同行为所致,又不知数人中何人为加害人,而个人的行为都可能造成损害的情形。对共同危险行为的责任,在一些外国和我国台湾民法中都规定共同危险人相互承担连带责任。如1900年的德国民法典第八百三十条规定,“数人因共同侵权加害于他人时,各自对损害负赔偿责任,在数人中不知谁为加害者亦同”。台湾民法一百八十五条规定“数人共同不法侵害他人之权利者,连带负损害赔偿责任,不能知其中谁为加害者亦同。”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四条规定:“二人以上共同实施危及他人人身安全的行为并造成损害后果,不能确定实际侵害行为人的,应当依照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条规定承担连带责任。共同危险行为人能够证明损害后果不是由其行为造成的,不承担赔偿责任.”对共同危险行为,应由为共同危险行为人负连带责任。对于动物共同危险者,也应按照共同危险责任理论,判令各动物饲养人或管理人负连带责任。二、买卖动物致人损害应如何处理 动物因买卖而进入流通领域后,致人损害的情况时有发生,对这类纠纷应如何处理?如有这样一起因买卖耕牛引起的赔偿纠纷案,案情是:丁某到畜牧业自由市场上,用650元现金从林某处买回一台耕牛。买回第五天,丁某牵着牛去犁地时,刚犁完一圈,耕牛便站着不走,怎么也不听使唤,丁某发急,遂用鞭子抽打了牛几下,牛突然转身,用头将丁抵撞倒后,活活将丁某抵死在地里。事情发生后,丁的家属向法院起诉,要求林某赔偿损失。对此案如何处理,有三种意见:1,丁某死亡与林某有一定因果关系。林某卖牛没有言明牛会伤人,所以对丁某的被牛抵死有过错(过失),应承担民事责任。2,双方当事人均无过错,应按无过错责任原则处理。3,双方当事人之间的耕牛买卖关系已成交,耕牛已经归了丁某所有,自家的牛伤自家的主人,与卖主林某无法律上的因果关系。林某没有过错,不应承担法律责任,也不能适用无过错责任处理。本案最后按第三种意见处理,这种意见并得到一些学者的认可。3先不说本案处理的是否正确,仅从本案的争议看来,有必要对买卖动物致人损害的民事责任问题进行探讨。确认买卖动物致人损害的民事责任,应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买卖动物所有权是否转移,二是买卖动物是否存在潜在危险。一般说,动物致害的民事责任,随着动物所有权的转移而发生转移。根据民法通则第七十二条二款规定,“按照合同或者其他合法方式取得财产的,财产所有权从交付时起转移,法律另有规定和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家畜、家禽等动物买卖的民事责任,法律没有特别规定,除当事人另有约定外,应从交付时起发生所有权转移之法律效力。其动物损害的民事责任,也就转移到新的饲养人了。买卖动物损害责任随着所有权的转移而转移,这只是一般原则。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例如,损害是由动物潜在的危险造成的。对此,则不能完全根据动物所有权转移来确定其民事责任。应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处理。因而,在处理买卖动物时,还应注意审查动物有无潜在危险。所谓动物潜在危险,是指个别动物所具有超出同类动物共同危险之外的危险。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动物危险性的认识程度,一般是由同类动物普遍具有的危险性决定的,人们对某类动物的危险性的认识和防范,与该类动物的共同危险性程度相适应。例如,狗类动物一般易伤人,属于人们普遍认识并防范的。但耕牛伤人,公鸡伤人等,则是超过了这类动物共同危险性的特殊情况了。这种特殊情况,就是动物的潜在危险,亦称动物的隐蔽瑕疵。动物具有潜在危险,出卖人出售动物时,应当向买受人言明,出卖人不向买受人言明,隐瞒其潜在危险,将其出卖他人,因而给社会或他人造成损害的,出卖人仍应承担民事责任。这是因为从交易安全出发,出卖人应当负瑕疵担保责任。当今世界大多数国家,如法国、瑞典、日本等,都有出卖人负瑕疵担保责任的规定,德国民法还专门规定了“牲畜买卖”的瑕疵责任。因而,对前述案例,笔者认为,如果出卖人没有向买受人言明牛伤人的潜在危险,应由出卖人承担瑕疵担保民事责任。不能认为买卖关系已成立,动物所有权已经转移,即与卖主无关。但如果动物虽有潜在危险,出售动物时,出售人已告诉了买受人,买受人在饲养过程中致人损害的,出卖人不负赔偿责任。4但买卖动物出卖前是否潜在危险?出卖人是否隐瞒其潜在危险?在现实中是很难查证的。三、动物致害双方均无过错,能否适用公平原则有的人认为,对动物致人损害,双方均无过错的,应适用公平责任原则处理。笔者认为,这种观点值得商榷。对于动物致人损害,饲养人或管理人承担的是无过错责任。根据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七条规定,除了损害是因受害人自己过错和第三人过错所致外,饲养人或管理人不论有无过错,均应承担责任。因而,对于动物致人损害,受害人和第三人有过错者,就应由受害人或第三人承担责任;受害人和第三人没有过错的,就应由饲养人或管理人承担责任。对此,不能适用公平责任原则的。应当指出的是,无过错责任和公平责任在主观方面虽然都属于无过错,但两者在适用范围和法律后果上是有原则区别的。无过错责任适用的对象由法律直接明确规定,适用特定原因引起的损害赔偿,属于特定的无过错。而公平责任原则的适用,法律只作了概括规定,没有特定的适用对象,属于概括的无过错。特定的无过错责任,应当适用特别法律规定,不能适用概括的无过错责任(即公平责任)的规定。否则,象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七条这样的无过错责任的特别规定将失去意义。这是不符合立法本意的。同时,适用无过错原则与适用公平责任原则的法律后果不同。无过错责任由致害人一方承担民事责任,而公平责任则应根据具体情况,由致害人和受害人共同分担。因此,一定要将二者区别开来。四、动物致害中 “受害人过错”和“第三人过错”的理解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七条规定由于受害人的过错造成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管理人不承担民事责任,由于第三人的过错造成损害的,第三人应承担民事责任“。这一规定表明,受害人过错和第三人过错是饲养人或管理人的免责条件。因而,正确认定“受害人过错”和“第三人过错”,对确定饲养人或管理人的民事责任,具有重要意义。司法实践中,对受害人过错和第三人过错的理解,存在两种偏向,一是把“过错”仅限于故意范围之内,认为“过错”仅指故意挑逗动物行为。二是认为过错包括故意和过失,但对过失的理解,其范围过于扩大化。笔者认为,这里的“过错”既包括故意,也包括过失。但从实践看,主要表现为故意。如第三人故意嗾使他人饲养的狗咬伤他人;受害人故意挑逗他人栓养的马或牛而踢伤自己,等等。但因过失行为刺激动物或使动物受惊而使他人或本人致害的情况,也不乏其例。如误触他人檐下蜂箱,而招致蜜蜂蛰伤自己;农村办婚事或丧事时,在牛群或马群附近鸣锣或鸣炮,致使牛群受惊而骚动,给本人或他人造成损害的;等等。实践中,对过错中故意的理解和认定尚无分歧。但对“过失”的理解和认定,尚不统一。实践中,有不适当扩大受害人过失的情况。有的把受害人疏于防护、疏于看管等不能直接诱发动物损害的情况,也作为受害人过错(过失)处理。如某甲早已知道某乙所养之狗有咬人习性,一日甲欲通过乙之门口,当甲临近乙之门口时,未见乙狗狂吠,以为乙狗不在家,即放松警惕。当甲刚经过乙门口时,乙狗突然跳出赴向甲,将甲咬伤。此案中,甲明知乙狗有咬人习性而疏于防范,被认定其本人有过错。5又如:小孩被鸡啄伤,则认为其父母有监护失职之过错,等等。出现这种认识的原因,主要是受到一九八二年一月二十二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李桂英诉向桂清鸡啄眼赔偿一案的函复”的影响。该函复认为:“该案从法律责任来看,李桂英带领自己三岁男孩外出,应认识到对小孩有看护之责任,李桂英抛开孩子,自己与他人在路上闲聊,造成孩子被鸡啄伤右眼,这是李桂英做母亲的过失,与养鸡者直接关系。”6笔者认为,最高人民法院的函复,是在民法通则颁布前,当时尚无动物致害的民事责任规定,对动物饲养人承担无过错责任,尚无法律依据。因而只好归咎于孩子母亲监护上的过错。现在按民法通则的规定来看,这一函复有不当之处。而且在认定受害人过错上,也未免过于苛刻。因而目前认定动物受害人过错,不能再把“函复”作为依据了。那么,应如何认定受害人过错呢?我认为,在动物致害中,受害人过错是指受害人于损害存在故意和过失,而且这种故意和过失是诱发动物致害的直接原因。也就是说,受害人受到动物损害,是由自己挑逗、刺激等诱发动物的行为直接造成的。如果受害人的行为不足以诱发动物致害,则不能认为受害人在该损害中存在过错。把受害人过错限于诱发动物损害上,符合国际立法趋势。当今世界许多国家都直接把受害人“挑逗”或“挑动”而造成自己损害的,作为动物饲养人免责条件。受害人疏于防范,疏于监护等而被动物损害的,因其行为本身不能直接诱发动物损害,与动物损害没有必然因果关系,不能认定其有过错而免除饲养人或管理人责任。同时,还应指出,对于“动物挑逗动物”所造成的损害,也应适用上述原则处理。 如自己饲养的动物挑动他人动物,致使他人动物给自己造成损害的,亦应作为受害人过错处理。以上是笔者在饲养动物致人损害的法律问题上的一些认识,需要探讨的问题还很多,法律需要完善的地方也还很多,通过法律界人士的共同努力,无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