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9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二章 学生群体心理,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 学生群体心理概述 第二节 学生群体与教育管理 第三节 班级群体中的人际关系,第一节 学生群体心理概述,一、群体的概念 二、群体心理的概念 三、群体心理现象,一、群体的概念,(一)群体 群体是人们以一定方式的共同活动为中介而组合成的人群集合体。,群体的特征,一般来说,群体的形成应该具备以下特征: 1、群体拥有共同的目标和利益。 2、群体具有一定的组织结构。在这个组织结构中,每个群体成员都扮演一定的角色,形成一定的人际关系网络。,二、群体心理的概念 群体心理是指群体成员共同的心理现象,是群体成员在群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下所形成的共有的、有别于其他群体的价值、态度和行为方式的总和。如群体需要、群体情感、群体态度、群体行为等。群体心理具有以下特征:,1、群体心理的共有性。群体心理是群体成员共有的价值、态度和行为方式的总和。 2、群体心理的界限性。不同的群体心理因群体需要而生,因群体结构而异。 3、群体心理的动态性。群体心理一旦形成后就有相对的稳定性。但同时具有动态性。,三、群体心理现象 常见的群体心理现象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从众与服从 1、从众 从众是指个体在群体作用下,不由自主地在认知和行为上倾向于同群体内的多数人相一致的心理现象。 我们常讲的“随波逐流”、“人云亦云”等,也都属从众心理现象。,原因: 从众心理发生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群体的特点(一致性、内聚力、氛围等)和个体的特征(年龄特征、性别差异、个性特征等)都是影响从众的重要因素。,2、服从 服从是个体按照社会要求,群体规范或别人的意志而产生的与之相符合的心理和行为反应现象。如服从集体、服从教师、服从领导、服从权威等。 服从与从众形式上看有共同点,但实质上还有区别。,(二)去个性化和群体极化 1、去个性化 去个性化是指个体在群体影响下丧失了对自我的控制,失去了个体感,产生一些与群体一致行为的现象。如起哄、球迷闹事、聚众斗殴中都存在去个性化现象。 与“从众”有何区别?,案例一: 有过一则报道,说高楼顶上有个小伙子要跳楼自杀,救护车、消防车呼啸而至,警察在为挽救生命苦苦努力。而高楼下看热闹的人越聚越多,突然人群中有人大叫“快跳呀”,其他人也跟着附和起哄,最后在众人的“怂恿”和“鼓励”声中,年轻人对人间不再留恋,从楼顶飘然而下。,在这种情境中,“看客”们是去个性化的,每个人都不再是自己,而是一个“匿名”的、和他人无差别的人。在去个性化的情境中,人们往往表现得精力充沛,不断重复一些不可思议的行为而不能停止。,原因: 心理学研究表明,群体处于激励性、充满令人心情紊乱的刺激状态下,尤其是群体中的成员不易被识别的情形下,易使个体成员产生去个性化现象。,2、群体极化 群体极化是指群体成员一起进行决策时,会使群体决策更具有倾向性,也就是说做出的决策会比个人自己做出的决定更加极端。,例如:如果个人最初的意向是要冒险的话,那么群体的决定会更加冒险;而如果个人最初的想法趋于谨慎的话,那么群体的决策会更加谨慎。如何个人认为某事好,那么群体就会认为更好;如何个人认为某事差,那么群体就会认为更差。,相亲节目中,一个男人上来,外型不错,谈吐还行,突然嘉宾扔出一句话,明显的质疑。接着,男人的噩运来了,所有女嘉宾开始揪住这点不放,批判、攻击、挑衅、打压,好像有人扔了一块砖,其他人就得齐心协力把他拍死,否则就是对民意的背叛。 其实,男人真没那么差,不过是多说了一句话而已。,你刚看完一部电影,觉得还行,突然有人说,这片子太烂了!于是,你住了口。又有人说话了,特效也太差了,什么东西!接着,铺天盖地都是恶评,从导演,到演员,到音乐,到故事,简直难以置信的垃圾。你只能闭嘴,这会儿再去倒戈,非被口水淹死不可。 其实,电影真没那么差,不过是大家在一起闹的。,(三)群体助长与群体惰化 1、群体助长 群体助长是指群体成员在场或群体成员在一起从事同样的活动时,个体活动效率提高,使个体活动出现增量或增质的现象。如赛跑、歌咏比赛,因有人观看或有啦啦队的助阵,往往比个人独自跑步和唱歌的效果要好,这就是我们常讲的“观众效应。”,群体其他成员在场或参与活动对个体活动的促进作用,其作用大小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常与个体从事的活动的难易复杂程度,个体所表现的是否是优势行为,个体的认知风格及个体与群体成员的熟悉程度等因素有关。,2、群体惰化 群体惰化是指当群体成员在场或群体成员在一起从事某种活动时,个体活动效率反而降低,出现减量或减质的现象,又称群体懈怠、群体致弱、群体逍遥。俗语“一个和尚挑水吃,二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正是这种群体心理现象的具体体现。,日常生活实践中,共同完成一项任务时,群体人数越多,个人出力越少的现象,如“磨洋工”、“吃大锅饭”、“出勤不出力”等,都属群体惰化现象。 群体惰化现象最易产生在职责模糊,勤懒无法鉴别或不予鉴别,赏罚不明的群体组织之中。,第二节 学生群体与教育管理,一、学生群体概述 二、班集体的特点与教育管理 三、班级非正式群体的特点与 教育管理,一、学生群体概述 (一)学生群体分类 学生群体是指在学校群体中,除教育者和学校其他工作人员以外的学生个体的集合。 根据不同的标准,学生群体分为以下不同类型:,、按照构成群体的原则和方式的不同划分:正式学生群体和非正式学生群体 正式学生群体是指由正式文件规定而建立的学生群体。正式学生群体有固定的成员编制、有规定的义务和权利。如学校中的班级、少先队、党团组织和班委会等都属于正式学生群体。,非正式学生群体是指没有明文规定而自发形成的群体。非正式学生群体成员间的关系没有明确的规定,它是以某种共同利益、观点和兴趣为基础而形成的带有明显的情感色彩的学生群体。,案例一 已经是高一的最后阶段,同学们大多数都在紧张地复习,但是班上有几个同学利用课外活动后十几分钟在操场上打篮球,迟到了很长时间。我当时很生气,一问一查,才发现原来这些同学是我班公认的“小群体”的成员。,案例二 一天我刚下班,手机铃响了,一位学生家长告诉我孩子到现在还没有回家。我当时很着急,就试着打了几个同学的电话,发现有好几个孩子都没有回家。过了一会儿,才找到一位同学,他吞吞吐吐地说,他们刚考试完就去上网了,一问哪些人,又是那些“小群体”的成员,而且这些人放假了还经常聚拢在一起。,案例三 晚夕会时,我一进教室就看见一个男生好像刚哭过,把他喊出来一问,说是被宿舍好几个男生辱骂,一问哪些人,还是那些“小群体”的成员。,、根据群体规模的大小不同划分:大型学生群体与小型学生群体。 大型学生群体指人数众多,成员间只是以间接的方式联系在一起,没有直接社会交往和互动的学生群体。,小型学生群体指人数较少,成员间以直接的方式联系在一起,有密切的联系和交往的学生群体。 在学校教育中,学校、年级相对来说是大型学生群体,而班级、学习小组、各种协会组织等相对来说是小型学生群体。,3、根据群体成员相互关系的密切程度和发展水平的不同划分:松散学生群体、联合式学生群体和学生集体。 松散学生群体是指学生相互之间没有明确的关于活动目的、活动内容和活动意义的共同认识,彼此之间心理距离较远的学生群体。,联合式学生群体就是成员之间 存在着共同的目标或共同的活动计 划,学生之间建立了一定的相互了 解,共同的活动较多,但成员之间仍 带有某种程度的松散性,故而不能很 好完成任务,尤其不能完成艰巨任务 的学生群体。,学生集体是学生群体发展的高级阶段,学生之间有着明确的共同奋斗目标,共同的感情,共同的纪律与规范,群体内形成了较高的共同的信仰体系和为实现集体目标争作贡献的自觉性。,(二)学生群体心理效应 在学校中,学生群体对学生的心理的影响和作用,主要表现在: 、群体归属感。群体归属感是指个体在群体的影响和作用下,自觉地把自己归属于所属群体的一种情感。 如,一个学生在社会上表明身份时,总是说我是某个学校的,而在学校时,则强调是某班的。,学生群体归属感在一定条件下会表现得更强烈。如,当学生所在班级的群体内聚力强,取得成绩越大时,学生的归属感就越强烈,并能激发自豪感。因此,学生强烈的归属感是形成良好的集体的重要心理条件。,、群体认同感。群体认同感是指个体在群体统一舆论和群体规范的影响和作用下,在认识和评价上都保持一致的情感。如,在班级中出现的“好人好事有人夸,坏人坏事有人抓”的良好风气,实际上就是学生群体认同感的具体表现。,群体认同感的产生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自觉主动的认同,即因为群体内人际关系密切,群体对个体的吸引力大,个体对群体信赖,于是个体成员会主动与群体发生认同。 一种是被动的认同,即因为在群体压力下,为了避免被群体抛弃或受到批评指责而产生的服从性认同。,二、班集体的特点与教育管理 (一)班集体 班集体是在一般班级群体的基础上经过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和建设而形成的一种高级正式学生群体。与一般的班级群体相比,班集体具有以下特征:,、目标特征:定向统一 、价值特征。集体主义 、行动特征。令行禁止 、情感特征。相悦相容,(二)班集体的形成阶段 通常将班集体的形成过程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前班集体阶段 、班集体成型阶段 、班集体成熟阶段,(三)良好班级群体心理的培养 培养良好的班级集体心理,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构建良好的班级群体意识 班级群体各成员能清楚而正确地认识群体的性质和目标是形成良好群体心理的重要条件。要构建良好的群体意识,应该注意以下两方面:,首先,在班级集体中,提出班级自己明确的奋斗目标,强调班风、班规,这对于班级群体成员具有指引、激励和制约作用。 其次,对目标进行整合,使班级每个成员的个人目标与群体目标相统一。,、建立积极的班级群体规范 所谓群体规范,是指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方式的总和。广义的群体规范包括社会制度、法律、纪律、道德、风俗和信仰等,都是一个社会里多数成员共有的行为模式。不遵循规范就要受到谴责或惩罚。良好积极的班级群体规范的建立,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群体心理。,、明确班级成员的角色和地位 在学校班级群体中,各成员都有自己的相对地位,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地位反映的是一个人在社会群体中所处的位置,而角色则是处在这一位置的人的言行模式。每个人根据自己在群体中的相对地位和所扮演的角色,自觉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义务。,如果群体中的每个人都不履行自己的职责、义务,不干自己应干的事情,那么,群体活动就会停止,群体就会处于一种瘫痪状态。因此,帮助学生明确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和所扮演的角色,是增强学生的责任心和义务感,顺利开展班级活动,形成良好的班级群体心理的重要保证。,、丰富班级群体的活动内容和形式 群体心理的形成是在群体活动中实现的。在班级群体中开展内容和形式多样的活动,客观上增加了群体成员之间相互交往、相互影响的机会,也为他们在需要、情感等诸多心理成份上的共鸣创造了条件。通过开展丰富多彩而又健康的群体活动,有助于促进良好班级群体心理的形成和发展。,、激发班级群体动力 所谓群体动力就是指群体活动行为的能力和方向。根据法国心理学家勒温的“群体动力论”观点,群体行为的主要驱动力在群体内部,群体及群体内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是群体行为的动力源泉。,因此,要激发班级群体动力,必须在班级群体目标和群体意识、班级群体规范和群体凝聚力、班级群体人际关系和群体领导方式、班级群体民主参与和群体心理氛围等方面加强研究和改善。,、营造良好的班级群体心理氛围 群体心理氛围是指在群体中占优势的某些态度与情感的综合表现。 比如和谐、欢乐、民主的或者冲突、烦闷、专制的。 学生群体心理氛围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积极欢快型。表现为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和谐融洽,民主平等,师生配合默契。 二是消极沉闷型。表现为师生关系、生生关系不冷不热,学生被动服从,气氛沉闷,师生沟通少。 三是紧张对立型。表现为师生关系恶劣,生生关系不友好,出现敌对小团伙,气氛紧张对立。,三、班级非正式群体的特点与 教育管理 (一)班级非正式群体的特点 非正式群体和正式群体一样,都属于学生群体的一种类型,但与学生正式群体相比,班级非正式群体具有其独有的特点,主要表现为:,、群体规范的无形性以及较强的约束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规范是无形的、不成文的,是从各自利益、需要、情趣和爱好出发而自发约定俗成的,它对每个成员行为的指导和调节作用,有时比正式群体规范的作用更有效和显著。,、群体的情感维系性和心理凝聚性 非正式群体存在的主要因素在内部,维系力量来自成员间的情趣利益一致,或爱好、志向、个性等相同或相似,以及需要、情感、思想等相容,因而也就具有很强的凝聚力。这种凝聚力突出表现在非正式群体的自卫性和排外性上。,、群体核心人物的权威性 学生非正式群体有自己核心人物。这种核心人物基本上是凭借其本身固有的内在影响力如知识、经历、特长、能力、品德、体力等而自发成为核心人物的。这样的首领人物在群体内有很高的威信,对成员有一种无形的吸引力。,、群体内部信息传递的畅通性和随意性 非正式群体由于规模较小,带有浓厚的情感色彩,所以成员之间的交往和关系极为密切,彼此之间的思想交流畅通。由于这种信息的传递带有明显的情绪色彩,故随意性较大,易表现出明显的夸大倾向,所以,流动信息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在质和量上均有一定的偏差。,(二)班级非正式群体的作用 在班级中,学生非正式群体就其积极方面来讲,具有以下作用: 、有助于满足学生心理上和精神上的需要。 第一,满足精神生活的需求。 第二,可以丰富学生业余文化生活。,、有助于为学生个体提供及时而彻底的物质和精神援助。在日常生活中,个人的烦恼、生活的困难等不可能都“依靠组织”来解决,这些问题就得依靠具有浓厚情感色彩的非正式群体来消解。一般说,非正式群体提供的援助有两个特点:一是随时性。二是比较彻底全面。这种援助不仅有物质经济上的,还有精神和心理上的。,、有助于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提高,促使个性得到和谐发展。 学生在非正式群体中,彼此之间交往频繁,了解透彻,因此易于及时发现自身的缺点和他人的长处,从而取长补短,不断进行自我完善和提高。另外,非正式群体成员间可以无拘束地发表自己的思想、言论和观点,行动自由,这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和谐发。,(三)班级非正式群体的教育与管理 班级非正式群体多种多样,性质各异,有积极型,如亲集体倾向型;有消极型,如偏离集体倾向型和反集体倾向型。因此,学校教师在对班级非正式群体进行教育与管理时,应区别对待,因势利导。,、班级非正式群体的亲集体倾向与教育 对于这种积极型的学生非正式群体,要加以大胆使用,使之发挥特长优势,促进其健康发展。如,有些学生为了帮助班上某个伤残的同学解决行走上的困难,自愿组织起来,轮流护送,这种靠共同的爱心连结在一起的自发性助人群体,就是亲集体倾向的表现。,班级非正式群体的这种心理和行为,符合班集体的规范,有助于提高班集体的声誉。因此,对于这种亲集体倾向的非正式群体,教师在教育管理时,应给予肯定和表扬和利用。,、班级非正式群体的偏离集体倾向与教育 班级里的非正式群体,也有偏离班集体的心理倾向和行为。如,班级中许多学生喜欢聚在一起聊天,谈老师,说父母,评社会,论学校。,学生往往在讨论中会出现片面的、偏激的认识倾向和观点行为,如“为中学生早恋正名”、“规章制度束缚学生个性”等等。教师在进行教育管理时,应采取具体分析、谨慎对待、正面引导的态度,把它纳入班集体的发展轨道和教育内容之中。,、班级非正式群体的反集体倾向与教育 班级里的非正式群体,有时还会出现反集体的心理倾向和行为。这种非正式群体数量虽少,但能量极大。如学生中的哥们义气、帮派意识、不守校纪校规、追求吃喝玩乐等等。,这样的学生非正式群体具有消极破坏性质,若得不到及时的教育和管理,就易发展成为班级、学校和社会的破坏性群体。目前,一些青少年犯罪团伙的形成,多是从消极的非正式群体演变而来。,案例: 笔者去年担任的(3)班就存在着这样的消极性非正式群体。在这个非正式小群体中,有四个学生:小晨,小平,小欢和小刘。这四个学生除了上课,就一直呆在一起。成绩都是中等偏下,学习态度都不是很端正;家庭背景也都查不多。一开始,笔者没有放在心上,几个学生在一起相处很正常,成绩差一点,是正常的,只要不出其他问题就可以了。可是好景不长,这四个人开始集体不背书,集体不订正作业,集体不交作业那时笔者注意到了事情的严重性,就开始分别与他们谈心,做思想工作,还好亡羊补牢,事情还没有到不可收拾的地步,通过努力总算挽回了局面。,在对这样的非正式群体进行教育管理时: 首先,教师应与家庭、社会上的有关部门配合,进行改造或使之瓦解,及时帮助群体成员走上正道,回归集体。,其次,教师在教育他们时,应宽严相济,一方面要严格清查和控制反集体倾向的客观影响源,另一方面要十分耐心地从心理上帮助他们找回自我的尊严。 再次,教师应做好群体中核心人物的转化教育,激发他们健康向上的精神。,第三节 班级人际关系及其协调,一、人际关系概述 二、班级人际关系的特点与协调,一、人际关系概述 (一)人际关系的概念 人际关系是指在相互接触、交往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二)人际关系的心理因素 人际关系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三种基本成分。 、认知 认知成分反映个人对人际关系状况的了解程度,它是人际关系得以形成的理性条件。人际关系是在人际交往中通过感知、识别、了解和理解而建立起来的心理关系。,、情感 情感成分反映的是交往两方在情感上的满足程度,它是判断人际关系状态的主要指标。这种情绪、情感体验的产生是以交往中双方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为依据。,、行为 行为是交往双方在实际交往中的外在表现,它是反映人际关系状况的重要标志。在一般情况下,人际关系好,则行为上多有亲近表示;人际关系差,则行为上多有疏远表示。,(三)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 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发展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情感卷入和交往由浅入深的过程。从人际交往由浅入深的发展历程来看,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注意阶段 即由零接触过渡到单向注意或双向注意的定向阶段。注意阶段包含着对交往对象的注意、选择识记等多方面的认知心理活动。,、接触阶段 即由注意逐渐向情感探索、情感沟通的轻度心理卷入阶段转变,开始建立初步的心理关系。在此阶段,双方仍未进入对方的私密性领域或隐秘敏感区,自我暴露也不涉及自己的根本方面。,、融合阶段 即由接触而导致情感联系不断加强,心理卷入程度不断扩大,进入稳定交往阶段。融合阶段包含着对事物的认识、评价趋于一致,情感产生共鸣等心理活动。,在实际交往过程中,人际关系的融合阶段仍然有一个逐渐深化的过程,在其低水平层次上,表现为交往双方的适应与合作,即求同存异;在其高水平层次上,表现为知交和融合,即心心相印。,(四)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 、增进人际吸引的因素 社会心理学认为,增进人际吸引的因素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个人吸引力方面的因素,即指个人具有对别人产生吸引力的条件和素质,包括仪表、性格、能力等方面。,二是相互吸引力方面的因素,即指人们在相互交往过程中,使彼此间产生吸引力的条件和因素,包括相近、相似、相补和相悦四大方面的因素。,、阻碍人际吸引的因素 导致人际排斥的因素主要是个人的不良个性品质。 (1)不尊重人 (2)为人虚伪 (3)自我中心 (4)妒忌心强,(5)猜疑心重 (6)过于自卑 (7)固执孤独 (8)苛求于人,二、班级人际关系的特点与协调 (一)班级人际关系的特点 与其他人际关系相比,班级人际关系具有以下特点: 、教师是班级人际关系的主导者 教师不仅决定着班级师生关系的好坏,还对学生之间的关系起着调节作用。,大量研究证实,教师采用民主的领导方式,使学生在友好合作的情境下学习,关心学生,则同学间易形成一种友好、合作的关系,有助于促进良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新小区物业承包合同示例
- 2024系统开发合同
- 2024年餐厅租赁合同模板
- 2024分期付款购买合同
- 文化节庆活动赞助协议
- 2025年会计专业考试高级会计实务试卷及解答参考
- 排水箱涵劳务分包合同2024年
- 城市管道天然气特许经营合同
- 抚养权变更协议模板2024年
- 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书样本
- 新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学课件(2022年春整理)
- 小学体育水平一《走与游戏》教学设计
- 秋日私语(完整精确版)克莱德曼(原版)钢琴双手简谱 钢琴谱
- 办公室室内装修工程技术规范
- 盐酸安全知识培训
- 万盛关于成立医疗设备公司组建方案(参考模板)
- 消防安全巡查记录台帐(共2页)
- 科技特派员工作调研报告
- 中波广播发送系统概述
- 县疾控中心中层干部竞聘上岗实施方案
- 急性心肌梗死精美PPt完整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