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月——2010年12月我校本科学生考试违纪情况统计.doc_第1页
2007年1月——2010年12月我校本科学生考试违纪情况统计.doc_第2页
2007年1月——2010年12月我校本科学生考试违纪情况统计.doc_第3页
2007年1月——2010年12月我校本科学生考试违纪情况统计.doc_第4页
2007年1月——2010年12月我校本科学生考试违纪情况统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2007年1月2010年12月我校本科学生考试违纪情况统计表一:考试作弊方式统计表作弊方式年 度夹带传递试卷偷看他人答卷携带通讯工具作弊替人考试请人代考其它总计200724221005342008670030187920095700310107120102801711341合计17623142226225表二:因考试作弊受校纪处分统计表 处分类别年度警告严重警告记过留校察看开除学籍总 计200742630134200851756107920091116412171201032196241合 计238010994225从表一可以看出,考试作弊方式仍以夹带居多,携带通讯工具等较严重的作弊方式近三年也有逐步上升苗头。同时,作弊手段也呈现日益隐蔽和科技含量越来越高的趋势。目前最普遍的作弊手段是夹带,已经发现的特殊作弊手段有:将夹带纸条放在胸衣内、裙子下抄袭的;将答案写在大腿上抄袭的;请人替考相关证件伪造得可以以假乱真的;利用高科技通讯工具(隐形耳机、手机、抗干扰接收器)作弊的等。根据学校有关规定,考试夹带者将取消学位授予资格并给予警告以上的相应纪律处分;携带通讯工具作弊或请人(替人)代考者将直接开除学籍。从表二可以计算出,受到记过以上纪律处分的学生占到因考试违纪受纪律处分学生总人数的54.2%,这说明学校对学生考试违纪问题的处理力度是很大的,但处分不是目的,狠抓考风考纪的目的是为了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引导广大学生自觉践行我校“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优良学风。考试作弊不但要受到学习成绩的处分(该门课程减10-30分取消学士学位授予资格),还要受到相应的纪律处分(警告开除学籍),同时,面对社会、家庭的压力,同学的另眼相待,这些学生往往会逐渐丧失自信心,性格变得孤僻, 对学习失去兴趣,有的学生则因一次失足,而酿成“千古恨”,被开除学籍,教训深刻而惨痛,损失无法弥补,所有违纪学生事后都追悔莫及,其实早知今日,何必当初!二、考试违纪案例选登案例一:2008级学生张某,自入校以来学习成绩优异,积极主动参加各种学校、院系的各项校园文化活动,又是学生会骨干,认识他的老师都觉得他是个各项能力都很强的学生。但该生在2009年12月的某门专业课考试中,将做成小抄的纸条放在衣袖内,被巡考老师发现,取消了该生学士学位授予资格,并给予了留校察看的处分。事后,在与该生交谈时,他自己说:“我才上大二,以后还要找工作,就因为一时的侥幸心理,毁了自己的求学路,真是后悔啊!”。同时,处理此事的老师们也都替他感到惋惜。案例二:2007级学生李某,在参加2009年6月大学英语六级考试时使用通讯工具作弊,通讯工具的传播信号,被放置在各楼层的频率接收器接收到,当时该生就主动承认错误,并保证以后决不犯这样的错误。据了解,李某其他课的成绩在班里排名靠前,就是英语成绩不太理想,为了想要通过考试,一时犯了糊涂。李某所在学院的老师都为他感到痛心,鉴于该生平时表现良好,事后后悔不已、态度端正,根据学校的相关规定,予以警告处分。案例三:在2009年的毕业清考中,我校有5名毕业班的学生出现作弊现象,其中3名学生找同学替考,2名学生传递试卷,他们全部被取消了学位,并受到记过处分。这几名学生中大部分已经和用人单位签了协议,1名替人考试的学生还考上了政府公务员,为了一时的所谓“义气”,给自己的人生抹上了不光彩的一笔,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损失,当学生处的老师与他们谈话时,他们无不追悔莫及地失声痛哭,考上公务员的学生说:“本来再过几天就可以成为政府一员了,这下一切全完了!我对不起家人啊,特别是为我考试奔波了好久的爸爸,爸,儿子辜负了您的付出啊,我知道错了”。案例四:在2009年5月我校进行的期中考试中,常某考试带夹带被取消了学士学位授予资格,该门课程计零分,并被处以严重警告处分,事后该生情绪一直十分低落。我校实行期中考试的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学风建设,引导学生养成平时认真学习的良好习惯,期中考试占期末总成绩的比例只有30%,就算期中考试成绩不理想,剩下的半学期好好学习,期末努力复习,成绩提高的空间依然很大,没必要铤而走险。案例五:2006级学生张某,在2006年底的学期末专业课考试中夹带,在抄袭时掉到桌子下面,被巡考老师发现,被取消学士学位授予资格,并受到留校察看处分。该生是一位刚刚进入大一的新生,却因考试作弊葬送了自己的美好前程。事发后,她懊悔不已,说那门考试是最后一科了,考完就可以回家过自己考上大学之后的第一个新年,只是想通过这种手段让成绩再理想一些,这下,夹带的纸条不但没抄上,反而因为考试作弊在刚入校就被取消学位并受到纪律处分,不知道回家如何向含辛茹苦的家人交待,再学校如何面对周围的老师同学三、考试作弊原因分析纵观我校学生作弊的心理和动机,我们发现其呈现出复杂多样化的特点,主要表现有:1.认知偏差。作弊学生没有认识到考试是学生素质提高的重要环节,是对学习效果的一种综合检验。他们并不觉得作弊是一种不道德的、应该受到指责和鞭挞的可耻行为。2.从众心理。部分自控意识薄弱的学生缺乏明晰的辨别力,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诱惑。一旦看到别人考试作弊,就觉得自己不作弊太对不起自己。认为既然大家都在作弊,自己也就可以作弊。这实际上是从众心理的一种反映。3.侥幸心理。当看到其他同学作弊成功或自己作弊顺利过关未受到应有的惩罚后,于是侥幸心理泛化,作弊意识得到强化,他们更是认为作弊就是“谁抄谁沾光,不抄白不抄”、“饿死胆小的,撑死胆大的”,这也是学生中的一种普遍的作弊心理。4.虚荣心理。由于虚荣心理而作弊的学生,主要有以下几种:平时成绩很好,有的是学生干部,平时社会活动较多,考试复习不充分,对以获得高分来保持自己或提高自己在班级中的地位没有把握,因而借助于考试作弊来提高学习成绩。有的学生是为了入党、评奖学金等原因,总想考试取得好成绩,但发现难以实现目标时,就走作弊这条“捷径”。5.投机心理。学习是一项艰苦的劳动,有的学生为了省去绞尽脑汁、秉烛夜读之功,对将来有用的、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就多学、苦学;而自认为无用的课程,则不愿学,可又想获得好成绩,便只能靠投机取巧,蒙混过关。6.冒险心理。在近几年的招生中,各地考生的成绩差异较大,某些学生功课基础普遍较差,而有的课不是凭一时努力能赶上去的,这就出现了考试科目多项不及格的现象。按学籍管理有关规定,有的学生只能留级或退学。于是便产生了“与其坐以待毙,不如铤而走险”的冒险心理。7.哥们义气心理。义气也助长了作弊歪风的蔓延,一些平时学习成绩尚好的学生,当同学请求“帮忙”时,有的同学虽然心里不愿意,但害怕拒绝后同学关系搞僵,以后不好相处,“碍于情面,无法拒绝”而发生替考、传递试题答案等作弊行为。8.“挣钱”心理。个别学生学习成绩较好,出于减轻家庭经济压力等原因,成为校园枪手,专门替那些学习成绩不好却又想取得好成绩的学生替考。四、树立良好考风,正确面对考试1. 深刻认识作弊的危害,树立良好的考风。考试是对我们所学知识的检验,考好考坏是掌握知识水平问题,但作弊却是道德品质问题。考试作弊,违背了中华民族崇尚诚实守信的传统,目前整个社会都非常重视诚信问题,党中央、国务院更是把诚信问题纳入到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范畴,它一害自己,二害同学,三害学校,四害家庭,它有悖于公平竞争的原则,破坏学风、校风,是一种弄虚作假、不道德的行为,与我校的优良学风、考风格格不入。大学生应该深刻认识作弊的危害性,树立“作弊者耻,遵纪者荣”的意识,力戒作弊,加强自身修养,自尊自爱。正确对待考试,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面对考试。2.平时“温故知新”,考试有备无患。要想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最关键的是平时下的功夫如何。一个人知识的积累是一个长期而艰辛的过程,唐代大儒韩愈曾说过:“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郭沫若也曾经说过:“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古往今来有成就的人并不都是天资高,有许多天资差的人经过勤学苦练也做出很大成就,有几分勤学苦练,天资就能发挥几分”。当代大学生不仅要掌握书本上的知识财富,更重要的是将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努力探索未知的知识领域。这就要求我们大学生平时抓好学习,多一份耕耘,考试时就能多一份收获。要合理安排各科学习,决不能厚此薄彼,尤其要加强基础课的学习,基础课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基础课学好了,才能做到根深叶茂。新生要主动适应大学生活,加强学习的主动性,增强自学能力,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3.加强自身道德修养,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人常说“知书达礼”,读书首先是为了明理,是为了做人,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谈做学问、做事情。目前社会上的一些不良现象也对在“象牙塔”里的大学生们产生了各种利诱,出现了在考试中屡屡作弊,有的甚至给出题、监考、阅卷教师塞钱送礼,以求及格或者高分的看似平常其实并不平常的现象。作为一名大学生,作为一名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必须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道德准绳,运用科学文化知识,努力塑造完美人格。4. 正确认识考试。考试是衡量学生学习情况和掌握知识情况的一种手段、一种方式,而不是目的,正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帮助大家将基础打牢,把所学知识学好。虽然说考试不能检验所学知识的全部,存在诸多缺陷,但其确实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有效方式,所以对待考试要“不卑不亢”,以一颗平常心对待最好。5.劳逸结合,保证身体健康。从“战略”角度上来说,考试及考前复习拼的是“后勤补给”,所以在整个备考、迎考和考试期间同学们在加强营养的同时要做到劳逸结合,保证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以充沛的精力、清醒的头脑和良好的身心状态应对考试。6.正确对待考试怯场。考试怯场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有的学生虽然经历了无数次考试,但在考场还是会表现得不尽人意,甚至发挥严重失常。这些学生经常出现考前和考试期间情绪紧张、急躁、难于自控、思维迟钝、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怯场现象。考试时如果出现怯场,应暂时停止答题,按以下方法处理:闭眼、放松、做深呼吸,呼吸要深且长,有节奏,多次反复,等情绪稳定下来后,再继续答题。希望同学们对一学期以来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复习,查漏补缺,全面掌握各科知识,考出好成绩。全校同学都要加强自身的品德修养,强化考风考纪意识,自觉杜绝考试作弊,以良好的舍风、班风为构建和谐校园做出应有的贡献。五、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节选)第五条 考生不遵守考场纪律,不服从考试工作人员的安排与要求,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认定为考试违纪:(一)携带规定以外的物品进入考场或者未放在指定位置的;(二)未在规定的座位参加考试的;(三)考试开始信号发出前答题或者考试结束信号发出后继续答题的;(四)在考试过程中旁窥、交头接耳、互打暗号或者手势的;(五)在考场或者教育考试机构禁止的范围内,喧哗、吸烟或者实施其他影响考场秩序的行为的;(六)未经考试工作人员同意在考试过程中擅自离开考场的;(七)将试卷、答卷(含答题卡、答题纸等,下同)、草稿纸等考试用纸带出考场的;(八)用规定以外的笔或者纸答题或者在试卷规定以外的地方书写姓名、考号或者以其他方式在答卷上标记信息的;(九)其他违反考场规则但尚未构成作弊的行为。第六条 考生违背考试公平、公正原则,以不正当手段获得或者试图获得试题答案、考试成绩,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认定为考试作弊:(一)携带与考试内容相关的文字材料或者存储有与考试内容相关资料的电子设备参加考试的;(二)抄袭或者协助他人抄袭试题答案或者与考试内容相关的资料的;(三)抢夺、窃取他人试卷、答卷或者强迫他人为自己抄袭提供方便的;(四)在考试过程中使用通讯设备的;(五)由他人冒名代替参加考试的;(六)故意销毁试卷、答卷或者考试材料的;(七)在答卷上填写与本人身份不符的姓名、考号等信息的;(八)传、接物品或者交换试卷、答卷、草稿纸的;(九)其他作弊行为。六、西北大学本科课程考试管理细则(节选)第二十三条 在考场上不听监考教师劝阻,有下列违纪行为之一者,扣除该门课程卷面成绩10-30分,并依据西北大学学生违纪处分规定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1.有意将书包、书籍、笔记本、复习资料等非考试用品放在座位周围者;2.交头接耳,左顾右盼,偷看他人试卷者;3.考试结束时,不听从监考老师的劝阻,故意拖延交卷时间者;4.交卷后,有意在考场内滞留,给他人传递信息者;5.不服从监考人员管理,扰乱考场秩序者。第二十四条 有下列作弊行为之一者,该门课程成绩记为无效,取消学士学位授予资格,并依据西北大学学生违纪处分规定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1.考试夹带者;2.传递、交换试卷及其答案者;3.经确认,桌面、墙壁、身体等地方有本人所写该门课程教学内容者;4.借机翻阅书籍、笔记本或他人试卷者;5.私自将试卷带离考场者。第二十五条 有下列作弊行为之一者,该门课程考试无效,取消学士学位授予资格,并依据西北大学学生违纪处分规定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1.请他人代替考试或代替他人考试者(包括请、替校外人员考试);2.学生在校期间,考试作弊累计达两次者;3.盗窃试卷者;4.已构成作弊,不服从处理,纠缠、谩骂、威胁、恐吓监考或管理人员者;5.考试结束后,诱逼、利诱、威胁任课教师或阅卷教师,干扰评卷者; 6.利用通讯工具作弊者;7在毕业论文中剽窃、抄袭他人研究成果者。第二十六条 利用其它手段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