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始年级学生表达与交流能力的培养.doc_第1页
初始年级学生表达与交流能力的培养.doc_第2页
初始年级学生表达与交流能力的培养.doc_第3页
初始年级学生表达与交流能力的培养.doc_第4页
初始年级学生表达与交流能力的培养.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始年级学生表达与交流能力的培养-科学论文初始年级学生表达与交流能力的培养 学生表达与交流能力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科学教师在教学中不失时机地训练和培养。培养学生表达与交流的能力,为后续的科学学习做好铺垫,是初始年级科学教师面临的重大课题。 一、教给表达与交流的方法 1表达要清楚 有表达才有交流。鉴于初始年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限,教师应该教给学生运用语言进行表达与交流的方法,并坚持长期训练。教师在教学中要抓住一些具体内容,让学生有效有序地观察、实验、交流,以便收集到有价值的信息。 在对实验计划、过程和结果进行描述时,教师可以尝试让学生以“开始”“接着”“后来”“最后”的形式,按顺序讲明白自己的观点。教学材料在水中的沉浮一课时,有的学生说纸在水中是沉的,有的说是浮的,争论得不可开交。这时,教师对说“沉”的学生提供了一个支点:“你可以把纸在水中开始时的状态和后来的状态告诉大家吗?”这名学生明白了老师的意思,汇报说:“开始时纸是浮在水面上的,后来纸被浸湿了,就沉了下去。”这样的有序描述就不会让别人产生歧义了。 再如,教学它们吸水吗一课,在学生汇报造一张纸的过程之前,教师就可以要求学生按照“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的形式汇报。这样,说者说得清晰,听者听得明白。 2表达方式要多样化 语言是常用的交流方式,但交流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探究成果应该用不同的方式呈现。 三年级学生刚开始接触科学课,探究活动以观察为主。学生用语言文字来表述事物还有一定的难度,图画能直观地再现科学事物或科学现象,使抽象的文字或语言无法描述的现象变得更具体、更形象。所以我们在重视语言表达的同时,要把图画、标本展示等直观表达的形式教给学生。 如教学校园的树木一课,学生除了用文字记录、语言表达外,也可以用画图的方式记录树的形状,用拓印方法记录树皮的样子。在交流时,学生就能运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展示,表达也会更准确。如果教师怕麻烦,只让学生自己随便观察一棵树记在心里,不把图画、标本展示的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就很难用语言进行准确的描述。 二、提出表达与交流的要求 1学会倾听 学会倾听是合作交流的基础。要让学生学会交流,先要指导学生学会倾听。当学生进行交流时,教师应该对要倾听什么和怎样倾听提出一些要求。如听的时候,要集中注意力,听清楚发言者的内容;不插嘴,不随意打断别人;听完后,能将发言者的意见与自己的想法做比较。 教学谁流得更快一些一课,在交流比赛规则时,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要求:“当别人进行汇报时,请你倾听,听清楚别人是怎样制订比赛规则的,与你的有什么不同,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学生汇报完后,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倾听情况,如“你认为他的设计有什么不足?”“你认为他最大的亮点是什么?”实验结束,汇报实验结果时,教师还可再次提出倾听的要求,“听一听别的小组在实验过程中有什么不对的地方。”“思考是什么导致了实验的失败。”等。 再如研究蜗牛喜欢吃什么时,一位教师布置学生带了许多好吃的东西喂蜗牛,并观察它的反应。但在相互交流各自的发现时,教师并没有让学生把蜗牛收起来,随后就出现了学生有的继续观察蜗牛、有的转过身去捉弄别人蜗牛的现象,交流的效果可想而知。 学生的汇报和实验材料相比,材料总会有更大的吸引力。可是探究结束后,实验材料仍旧深深地吸引着学生,部分学生会继续做自己未完成的实验或随意摆弄实验材料,置研讨于不顾。这就需要教师提出明确的要求,把材料收起来,以保证学生不受材料的负面影响。学生在教师的统一要求下,只有带着一定的目的倾听,才能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保证交流效果。 2尊重事实 在汇报交流阶段,学生对自己实验结果的不信任,或受从众心理的驱使,而更改结果、谎报数据的现象还是存在的。 如教学它们吸水吗一课时,我让学生准备了纸片、木片、塑料片和铁片等材料。交流实验结果时,好多组都是“木片上的水滴比纸上的水滴高,比塑料片和铁片上的矮”。有一个组的组员站起来颤颤兢兢地说出了同样的结果,本组内马上就有学生举手反对,说“我们组木片上的水滴和塑料片、铁片上的差不多,看不出明显的高矮”。全班同学的目光一下子集中到了负责汇报的同学的身上,怎么回事呢?他为什么要“谎报军情”呢?我走到他身边,看了看他的木片,立刻明白了。我问他“你知道你们的木片为什么没有吸水吗?”他点了点头说:“我带的木片上刷过了油漆。”课后了解到,负责带木片的这位同学家里正在装修,随便捡了一块木片就来了,哪知道上面已经刷过了油漆。 我对全班同学说,这位同学的心是好的,不想让小组难堪。但我们科学课讲究的是尊重事实,只有如实地汇报实验结果,才能发现科学道理,了解自己的不足,以利于更好地改进,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小科学家。通过这样一次的教育,在以后的交流活动中,学生能够正视自己的实验结果,大胆汇报,实事求是地交流实验结果了。 三、对学生的表达与交流给予及时反馈 1追问 通过追问,可以引导学生从表面现象的认识逐渐深入到内涵的理解。教师在教学中应针对学生的汇报进行追问,或者通过答辩的形式让学生间相互追问。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教师的追问应该更多。 如教学空气占据空间吗一课,一位教师在学生进行了推压和拉伸注射器活塞的活动后,组织了全班的交流活动。交流情况如下: 师:谁愿意说说你的实验情况和你的发现。 生1:我把4毫升空气压到1毫升,拉到10毫升。 师:空气有没有跑掉? 生1:没有。 生2:我把空气压到2毫升,拉到10毫升以外了。 师:空气占据的空间会变化吗? 生2:会。 师:你还有什么其他发现? 生3:压了,放掉活塞会弹回来,拉了放掉会缩回去。 师:这些现象说明被压缩或拉伸的空气具有怎样的性质? 生4:压缩空气有弹性。 在交流活动中,教师在3名学生的汇报后都进行了及时的追问,这样就使学生的汇报从单纯的表达实验现象提升到深刻的思考,使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坚持这样的追问,学生的汇报、交流及思考的能力必将得到很大提高。 2倾听与评价 适时、适当地利用评价,也可以促进学生交流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在倾听学生的发言时,教师的评价不是简单的判断对错,也不是用“很好”“你真棒”“不错”等话语敷衍学生。教师应该创设一种安全的交流氛围,使学生感受到老师非常重视他,这样会使学生更加积极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教学空气占据空间一课时,一位教师让学生自备杯子做纸团不湿的实验。在进行交流活动时,出现了一个意外情况。当一名学生站起来汇报的时候,声音很小,原来他的纸团湿了。其他同学有的表示疑惑,有的就说起了风凉话,弄得那名实验“失败”的学生很不自在。此时教师并没有消极对待,而是让这名学生把自己的实验过程汇报了一遍,结果实验方法没问题。上课教师与学生进行了交流。 师:你思考过你的杯子里为什么会进水吗? 生:我用的一次性塑料杯,杯底漏了条缝,杯子里的空气被水挤走了,水占据了杯子的空间,才会把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