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鹿特丹公約(摘譯)(中譯內容與原意不同者,以原條文內容為準)第一條目的本公約目的為經由促進危害化學品特性之資訊交換、提供締約國國內就有關危害化學品進出口之決策程序以及將決策告知他方締約國等方式,提升締約國共同擔負危害化學品國際貿易之責任與合作,俾保護人類健康與環境以及對危害化學品之安全使用有所貢獻。第二條定義一、化學品(chemical):意指無論係產製或天然產出之純物質或混合物或調製品,但不包括任何生命有機體。其類別為殺蟲劑(含極危害殺蟲劑配方)以及工業二類。二、禁用化學品(banned chemical):意指所有用途均遭最終管制措施以保護人類健康及環境之目的禁止使用之化學品。三、嚴格限用化學品(severely restricted chemical):意指基本上所有用途均遭最終管制措施以保護人類健康及環境之目的禁止使用之化學品,惟仍允許保留某些特定用途之例外規定。四、極危害殺蟲劑配方(severely hazardous pesticide formulation):意指經調配作為殺蟲用途之化學品,該配方在使用條件下,單次或多次暴露後之短期間內,對環境或人類健康產生極具危害之效應。五、最終管制措施(final regulatory action):意指締約國採行之最終措施,即締約國不再採行相關後續措施,而該最終管制措施之目的為禁用或嚴格限用某化學品。六、出口(export)及進口(import):意指化學品在締約國間之運送,但不包括過境運送。七、締約國(party):意指已批准執行本公約之國家或區域經濟整合組織。八、區域經濟整合組織(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organization):意指在特定區域內之主權國家所組成的組織,該等主權國家授權區域經濟整合組織批准以及執行本公約。九、化學品審查委員會(chemical review committee):意指本公約第十八條第六項提及之附屬機構。第三條本公約範圍一、本公約適用:(一)禁用或嚴格限用之化學品;以及(二)危害性極大的殺蟲劑配方。二、本公約不適用:(一)麻醉藥品以及精神性藥品;(二)放射性物質;(三)廢棄物;(四)化學武器;(五)配製藥品,包括人類及獸醫藥品;(六)食品添加劑之化學品;(七)食品;(八)為下列目的進口使用之化學品數量,且不致影響人類健康或環境: 1. 為研究或分析之目的; 2. 為個人使用之合理數量。 第四條指定國內主管機關一、締約國應指定一或數個執行本公約運作及管理的主管機關。二、締約國應保證該等主管機關擁有有效管理之充分資源。三、締約國應至遲於公約生效日通知秘書處主管機關之名稱與地址,如有任何變更亦應立即通知。四、秘書處收到通知後應通知締約國。第五條禁用或嚴格限用化學品之程序一、已採行最終管制措施之締約國應至遲於該措施生效後九十日內以書面通知秘書處,該通知應包括本公約附錄一要求之資料。二、締約國應於公約生效日書面通知已生效之最終管制措施,締約國若業按修正倫敦指導原則或國際行為準則通知已執行之最終管制措施者,則不在此限。三、秘書處在收到前二項通知文件時,應至遲於六個月內檢視通知文件是否涵蓋附錄一所規定之資料,如已涵蓋該等資料,秘書處應摘要並將該通知文件分送所有締約國,否則應告知締約國補充資料。四、秘書處應每六個月定期通知所有締約國有關締約國依據本條第一、二項規定履行通知義務之情形,並摘要各通知文件內容。五、秘書處於收到事前通知許可區域之一就有關特定化學品之通知文件,且已檢視該文件符合附錄一要求時,應交予化學品審查委員會。事前通知許可區域組成之定義,應於第一次締約國大會中討論並以共識決決定之。六、化學品審查委員會將審查前項通知文件之資料是否符合附錄二之標準,並就該化學品是否應遵守事前通知許可程序以及是否列入附錄三等事項,向締約國大會提出具體建議。第六條極危害殺蟲劑配方之程序一、任何開發中或轉型期的締約國,且遇境內使用有關極危害殺蟲劑配方造成之問題時,可向秘書處提議將該配方明列附錄三,提案內容可參考任何相關來源之技術性專業知識並包括附錄四第一部分之資料。二、秘書處應至遲於收到前項通知六個月內檢視是否包括必要資料並予摘要後分送所有締約國,如通知文件資料不完整,秘書處應通知該締約國補充資料。三、秘書處應就該提案文件內容蒐集附錄四第二部分規定之資料。四、符合本條第二、三項規定時,秘書處應將該提案交予化學品審查委員會。五、化學品審查委員會應依據附錄四第三部分之規定審查提案內容及其他補充資料,並就該特定極危害殺蟲劑配方是否應受事前通知程序規定以及是否應列入附錄三等事項,向締約國大會提出具體建議。第七條附錄三化學品一、化學品審查委員會決定將某化學品列入附錄三時,應草擬決策指導文件(draft decision guidance document)。該決策指導文件至少應基於附錄一或附錄四資料,以及與最終管制措施適用類別不同之使用用途資訊。二、具體建議及決策指導文件草案應提交締約國大會討論,決議該化學品是否應受事前通知許可程序之規範以及是否應列入附錄三,以及是否應通過決策指導文件草案。三、締約國大會若達成列管決議並通過決策指導文件,秘書處應通知所有締約國。第八條自願事前通知許可程序之化學品在締約國大會第一次會議前已列為自願事前通知許可程序之非附錄三化學品,締約國大會應在該化學品符合所有附錄規定之前提下,在第一次大會決定將之列入附錄三。第九條附錄三化學品之除名一、如締約國在考量將化學品列入附錄三之決策當時,送交秘書處相關化學品之資訊不足或資料顯示該化學品之列入不符合附錄二或附錄四時,秘書處應通知化學品審查委員會。二、化學品審查委員會經審查前項資料並根據附錄二及附錄三決定建議將該化學品自附錄三除名時,應擬具決策指導文件修正草案。三、前項建議及決策指導文件修正草案應提交締約國大會討論,並就是否將該化學品自附錄三除名以及是否同意就決策指導文件修正草案作成決議。四、秘書處應將締約國大會之決議分送所有締約國。第十條進口附錄三化學品之義務一、每一締約國應採行適當法律或管理措施,以規範附錄三化學品之進口。二、在秘書處依本公約第七條第三項分送所有締約國相關決議之九個月內,締約國應依該決議予以回應(response),並通知秘書處有關該國未來採行之進口規範,進口規範如有任何修正亦應將修正內容通知秘書處。三、秘書處應書面告知未在前項規定期限內履行通知義務之締約國,締約國如無法提供該項通知,秘書處應協助該締約國於第十一條第二項規定期限內完成通知。四、第二項有關回應之通知應包括: (一)根據法律或管理措施就下列事項之最終決議:1. 同意進口; 2. 不同意進口;或 3. 同意在特定條件下進口。 (二)臨時回應應包括:1. 同意有條件或無條件進口之臨時決議,或不同意在臨時期間進口; 2. 說明正積極就最終決議進行考量; 3. 向秘書處或已通知最終管制措施之締約國徵詢相關資訊之要求; 4. 要求秘書處提供分析化學品之協助。 五、根據本條第四項第一、二款規定通知之回應,應說明相關附錄三化學品指定之類別。六、最終決議應附上其所依據之法律或管理措施並加以說明。七、每一締約國應於本公約生效之日通知秘書處有關該國對附錄三之回應,惟若該締約國業依修正倫敦指導原則或國際行為準則提供前述回應,則不在此限。八、每一締約國就本條所為之通知,應根據其法律或管理措施之規定,對其主權領域關係人公開。九、締約國根據本條第二、四項以及第十一條第二項決定不同意進口或在特定條件下始得進口化學品時,應同時對下列情形予以禁止或限定相關特定條件:(一)所有進口來源;以及(二)自用化學品之自製。十、秘書處應每六個月定期通知所有締約國有關各締約國履行通知義務之情形,本項通知應包括決策憑據之法律或管理措施。秘書處亦應通知未履行通知義務之締約國。第十一條 相關附錄三化學品出口之義務一、出口締約國應:(一)將秘書處依本公約第十條第十項所為之通知,依適當之法律或管理措施規定告知國內相關關係人。(二)在秘書處第一次將締約國回應內容分送所有締約國之六個月內,採行適當之法律或管理措施以確保境內出口商遵守回應內容之決策。(三)在基於要求及適當時,指導並協助進口締約國:1. 提供更深入之資料以協助進口締約國根據本公約第十條第四項以及本條第二項第三款採行措施。 2. 加強對化學品生命週期期間之管理識能與能力。 二、締約國不得輸出附錄三化學品至未回應或未通知臨時決策之臨時回應之締約國,除非:(一)進口締約國業將該化學品登錄為化學品;或(二)現有事證證明該化學品曾進口至進口締約國或曾於其境內使用,且無相關禁止措施適用該化學品;或(三)出口商已申請並取得進口締約國相關主管機關出具之進口許可通知。進口締約國應在接獲申請文件後之六十日內回應,並通知秘書處相關決定。秘書處就有關締約國未履行回應通知或通知不具臨時決策之臨時回應,依據本公約第十條第十項規定,自第一次通知所有締約國日起算六個月期限屆滿後,本項有關出口締約國之義務規範即應開始生效,並實施一年。第十二條出口通知一、締約國就其境內禁用或嚴格限用化學品之出口,應通知進口締約國,是項出口通知應涵蓋附錄五之資料。二、在採行相關最終管制措施後之首次出口前應即提供出口通知,其後每曆年之首次出口前均應提供出口通知,要求出口前通知義務之豁免,由進口締約國之指定主管機關為之。三、出口締約國若修正並採行禁用或限用重大變革之最終管制措施之規定後,應即更新出口通知內容。四、進口締約國應明示是否已收到採行最終管制措施後之首次出口通知,出口締約國如在首次通知後之三十日內未收到進口締約國之明示通知,應進行第二次通知,並應確定該進口締約國已收到第二次通知。五、遇以下情況時,本條第一項規範之義務應終止:(一)該化學品列入附錄三;(二)進口締約國業按第十條第二項就該學化品之列入回應秘書處;(三)秘書處依第十條第十項分送回應。第十三條出口化學品應附之資料一、締約國大會應促使世界關務組織就附錄三單一化學品或化學品群組指定特定調和關稅稅則號列,締約國應按經指定之化學品專屬號列出口該化學品。二、在不損及進口締約國任何規定下,締約國應規定相關附錄三化學品或其禁用或嚴格限用化學品之出口,應遵守相關國際標準之標示規定以確保相關威脅和或危害人類健康或環境資訊之取得。三、在不損及進口締約國任何規定下,締約國對其境內規定應予標示化學品之出口,應要求遵守相關國際標準之標示規定以確保相關威脅和或危害人類健康或環境資訊之取得。四、出口締約國應要求預為職業用途之本條第二項化學品之出口,檢附符合國際認可之安全資料手冊格式,並儘可能附上最新之資訊、送達所有進口商。五、標示以及安全資料手冊之文字應儘可能以進口締約國採行之一或多種官方語言表示第十四條資訊交換一、締約國應根據本公約目的促進;(一)交換相關本公約規範化學品之科學、技術、經濟及法律資訊,包括毒物學、生態毒物學以及安全資訊;(二)相關本公約規範之國內管制措施之公開透明;以及(三)直接或透過秘書處提供其他締約國相關國內禁用化學品用途之管制措施資訊。二、根據本公約進行資訊交換之締約國可在相互同意下保護任何機密資訊。三、為本公約之目的,下列不得視為機密:(一)根據第五條及第六條提供有關附錄一及附錄四之資訊;(二)有關第十三條第四項安全資料手冊應包括之資料;(三)化學品之過期日;(四)預防措施資料,包括危害分類、危險特性以及相關安全指導,以及(五)毒物學及生態毒物學測試結果之摘要。四、為本公約之目的,化學品之製造日期不應視為機密。五、就附錄三化學品之過境移轉,過境締約國如認有必要取得相關資訊,可向秘書處提出要求,由秘書處轉達所有締約國。第十五條本公約之執行一、締約國為有效執行本公約,應設立並強化國內基礎架構及機構,採行或修正國內法規及管制措施,同時包括:(一)建立國內登錄機構以及化學品安全資訊之資料庫;(二)鼓勵產業界採行促進化學品安全之方案;(三)促進自願性協議,考量第十六條條文內容。二、締約國應確保大眾取得相關附錄三化學品處理與緊急應變以及對人類健康及環境更有利之替代化學品資訊。三、締約國同意間接或透過國際組織進行次區域、區域及全球性之合作。四、本公約不限制締約國在不違反本公約及國際法條文之前提下,採行較本公約嚴格之法規及管制措施。第十六條技術支援為加強本公約之執行,締約國應特別考量開發中締約國以及經濟轉型締約國之需求,提供技術支援,協助建立管理化學品之基礎架構及能力,具備更先進管理化學品方案之締約國應對其他締約國提供訓練及技術支援。第十七條違反規定締約國大會應儘速就如何決定違反本公約規範之程序及機制以及對違反本公約規範締約國之處置。第十八條締約國大會一、成立締約國大會。二、第一屆締約國大會應在本公約生效後一年內召開,並由聯合國規劃署執行長及FAO秘書長聯合主持,締約國大會並應決定未來舉行大會之間隔。三、非定期締約國大會之舉行應由大會視情況而定,或三分之一締約國同意。四、第一次締約國大會應採共識決同意並採行程序規則、財務規則與附屬小組,以及管理秘書處功能之財務規定。五、締約國大會應持續檢視及評估本公約執行情形,並執行本公約交付之功能,應:(一)成立附屬小組;(二)與國際組織及政府間與非政府組織合作;(三)考量並採行任何其他為達本公約目標之行動。六、第一次締約國大會應成立化學品審查委員會,以執行本公約交付該委員會之任務:(一)由締約國大會指派委員會之成員,委員會成員應包括政府指定限額之化學品管理專家,同時考量地理分佈之衡平性以及顧及開發中締約國及已開發締約國之比例。(二)締約國大會應決定委員會之職權範圍、組織及運作。(三)委員會應儘量採行共識決,如不可行時,則以出席委員之三分之二多數決決定之。七、聯合國暨其專家機構、國際原子能組織及其他非為本公約締約國之國家,得以觀察員身分出席締約國大會。任何機構或單位,不論是一國或國際、政府或非政府,本公約賦予適格性者,均得向秘書處提出以觀察員出席締約國大會之要求,秘書處應予同意除非有三分之一締約國表示反對。觀察員之獲許及參與,應依締約國大會通過之程序規則為之。第十九條秘書處一、茲設立秘書處。二、秘書處的功能為:(一)締約國大會及附屬機構的安排連繫;(二)協助締約國履行公約,特別是開發中國家及經濟轉型國家;(三)與其他國際組織之協調;(四)締約國大會之督導以及為有效發揮功能,進行管理及委託方面的安排;(五)執行本公約或締約國大會決議之其他工作。三、在UNEP執行長及FAO秘書長之同意及締約國大會認可下,秘書處的功能應由UNEP執行長及FAO秘書長共同負責。四、秘書處無法完成之工作,如獲四分之三出席締約國大會的締約國投票同意,可將該工作委託具相當能力的國際組織。第二十條爭端調解一、締約國應透過諮商或其他自主選擇的和平方式,解決締約國間就公約解釋或執行方面的爭端。二、已批准本公約且非為區域經濟整合組織會員國的締約國,得以書面聲明確認下列一或二項相關爭端解決的強制性規定,前項聲明應存於保管處(Depositary):(一)締約國大會採認的仲裁程序;(二)提交國際法庭。三、屬區域經濟整合組織會員國的締約國得以書面聲明確認前項第(一)款的爭端解決程序。四、期限屆滿或書面通知廢止後之三個月,第二項的書面聲明即行失去效力。五、聲明之終止、通知的廢止或新的聲明均不能以任何方式影響仲裁法庭或國際法庭的審理程序,但若獲爭端締約國之同意則不在此限。六、爭端締約國若尚未接受第二項之程序,且無法在爭端發生後的十二個月內解決爭端,其可在任何一方的要求下,提交調解委員會。調解委員會應提出建議報告。調解委員會的程序至遲應於第二次締約國大會決議並附於本公約附錄。第二十一條公約之修正一、任何締約國均得提議公約的修正。二、公約的修正應由締約國大會討論通過。秘書處應在提交締約國大會採認之前六個月,將公約修正內容分送締約國。秘書處同時應將修正內容分送公約簽署國。三、締約國應致力以共識決就修正內容達成決議,如無法以共識決達成決議,得以出席締約國大會之四分之三多數決決議之。四、保管處應將修正內容送請締約國批准、接受或同意。五、批准、接受或同意修正內容之文件應通知保管處,經四分之三締約國批准、接受或同意後之九十日內,修正內容始正式生效。第二十二條附錄之修正與採認一、本公約附錄視為公約整體的一部份,附非特別註明,否則引述公約時即表示同時引述公約之附錄。二、附錄事項應限為程序、科學、技術或管理等事項。三、公約附錄的提議與採認增補及其生效程序,應遵行下列規定:(一)有關公約附錄的增補提議及採認,應符合第二十一條第一、二、三項規定;(二)在保管處分送增補附錄之採認文件的一年內,任何締約國均得通知保管處其無法接受該增補附錄,保管處應於收到是項通知後立即通知所有締約國。締約國也可以在任何時間撤回先前不同意的通知,在撤回之同時,該增補附錄立即對該締約國產生效力;(三)保管處分送增補附錄之採認文件屆滿一年後,該增補附錄立即對未通知不同意的締約國產生效力。四、除附錄三之例外,公約附錄的修正提議、採認及生效程序與公約附錄同。五、下列程序應適用於修正附錄三的提議、採認及生效:(一)修正附錄三的提議、採認應符合第五條至第九條以及第二十一條第二項的程序;(二)締約國大會應以共識決決議;(三)保管處應將附錄三之修正決議分送締約國,本修正對締約國的生效期限以該決議內容為準。六、如果附錄之增補或修正與公約之修正有關,則附錄之增補或修正的生效,惟有在公約修正的生效後始得為之。第二十三條表決一、每一締約國代表一表決票數。二、區域整合組織之表決票數與同為本公約締約國的該區域組織會員國數目相同,該組織會員國若執行其表決權力時,該組織不得執行表決,反之亦然。三、為本公約之目的,締約國出席及表決意謂締約國出席及投票表達正面或負面的表決。第二十四條簽署本公約自1998年9月11日始在鹿特丹開放所有國家及區域經濟整合組織簽署,自1998年9月12日至1999年9月10日在紐約聯合國總部開放所有國家及區域經濟整合組織簽署。第二十五條批准、接受、同意或加入一、本公約應由各國或區域經濟整合組織批准、接受或同意。在本公約結束簽署之後,應開放各國或區域經濟整合組織加入。批准、接受、同意或加入之協議,應保存於保管處。二、任何區域經濟整合組織在其會員國不是本公約締約國,成為本公約締約國時,應善盡本公約所有的義務。若該組織的一或以上的會員國亦是本公約締約國時,該組織及該等會員國應在其各自主權下履行本公約義務,在此條件下,該組織及該等會員國不應被要求進行一致的行動。三、區域經濟整合組織應在其批准、接受、同意或加入之協議文件中,述明其執行相關公約規範事項的主管事務,此等組織亦應通知保管處相關其主管事務的修正。第二十六條生效一、本公約應在收到第五十件批准、接受、同意或加入的協議文件後之第九十日正式生效。二、在公約生效後始提出批准、接受、同意或加入協議文件的締約國,公約應在其提出後之第九十日對其產生效力。三、提出批准、接受、同意或加入之協議文件之區域經濟整合組織,不得重複計算其已提出協議文件之會員國數目。第二十七條保留本公約無任何保留事項。第二十八條退出一、在本公約對締約國生效後之三年內的任何期間,締約國均得以書面通知保管處其退出的決定。二、任何退出之生效為提出退出通知文件的一年內生效,或在退出文件註明較一年為長之期限內生效。第二十九條保管處聯合國秘書長為本公約的保管處。第三十條官方文件本公約的原始文件有阿拉伯文、中文、英文、法文、俄文及西班牙文,均具同等效力,並存放於聯合國秘書長。附錄一依據第五條所為之通知應涵蓋的資訊通知應包括:一、特性、證明及用途(一)俗名;(四)根據國際公認命名原則(如國際純化學及應用化學聯盟,IUPAC)的化學名稱;(三)商業用名稱及調製品名稱;(四)號列碼:化學摘要服務碼、調和關稅號列及其他編碼等;(五)危害分類資訊;(六)化學品的用途及使用;(七)物化、毒性及生態毒性等特性。二、最終管制措施(一)相關最終管制措施的資訊: 1. 最終管制措施摘要; 2. 管制文件參考資料; 3. 最終管制措施的生效日期; 4. 說明最終管制措施是否依據危害評估或風險評估資訊,若是,應提供此等評估及相關的參考文件; 5. 相關人類健康最終管制措施的理由,包括消費者及操作人員或環境的健康; 6. 化學品對人類健康之危害及風險的摘要及最終管制措施的預期效益。 (二)最終管制措施的類別: 1. 為最終管制措施禁止的用途及使用; 2. 允許的用途及使用; 3. 化學品生產、進口、出口及使用等數量的計算。 (三)說明最終管制措施對其他國家或區域的關聯。(四)其他相關資訊: 1. 最終管制措施社會經濟效應的分析; 2. 替代品及其相對風險的資訊,如: o -整體的害蟲管理策略; o -工業操作及程序,包括清潔技術。 附錄二列入附錄三之禁用或嚴格限用化學品的標準一、於審查秘書處依據第五條第五項提出的通知時,化學品審查委員會應:(一)確認最終管制措施之採行係為保護人類健康或環境;(二)確立最終管制措施之採行係依據風險評估的結果,且此評估係就締約國優先情況進行的科學審查,因此,本通知文應證實: 1. 數據之產生係依據科學公認的方法; 2. 數據的審查及建檔係根據一般公認的科學原則及程序; 3. 最終管制措施係根據該採行措施締約國國內優先情況進行的風險評估。 (三)在考量最終管制措施是否提供足以列入附錄三的證據時,應考量: 1. 該最終管制措施是否可導致化學品使用量或其用途的顯著減少; 2. 該最終管制措施是否可導致風險的實際減少; 3. 採行該最終管制措施的考量,是否僅適用於特定地理區域或其他限制環境; 4. 化學品持續國際貿易的事實。 (四)有意的誤用不是將化學品列入附錄三的正當理由。附錄三應遵行事前同意許可程序的化學品Chemical RelevantCAS number(s)Category2,4,5-T93-76-5PesticideAldrin(阿特靈)309-00-2PesticideCaptafol(四氯丹)2425-06-1PesticideChlordane(可氯丹)57-74-9PesticideChlordimeform6164-98-3PesticideChlorobenzilate(克氯苯)510-15-6PesticideDDT(滴滴涕)50-29-3PesticideDieldrin(地特靈)60-57-1PesticideDinoseb and dinoseb salts(達諾殺)88-85-7Pesticide1,2-dibromoethane (EDB)(二溴乙烷)106-93-4PesticideFluoroacetamide(氟乙醯胺)640-19-7PesticideHCH (mixed isomers)608-73-1PesticideHeptachlor(飛佈達)76-44-8PesticideHexachlorobenzene(六氯苯)118-74-1PesticideLindane(靈丹)58-89-9PesticideMercury compounds, including inorganic mercury compounds, alkyl mercury compounds and alkyloxyalkyl and aryl mercury compoundsPesticidePentachlorophenol(五氯酚)87-86-5PesticideMonocrotophos (Soluble liquid formulations of the substance that exceed 600 active ingredient/l)6923-22-4Severely hazardous pesticide formulationMethamidophos (Soluble liquid formulations of the substance that exceed 600 active ingredient/l)10265-92-6Severely hazardous pesticide formulationPhosphamidon (Soluble liquid formulations of the substance that exceed 1000 g active ingredient/l)13171-21-6 (mixture, (E)&(Z) isomers) 23783-98-4 (Z)-isomer)297-99-4 (E)-isomer)Severely hazardous pesticide formulationMethyl-parathion (emulsifiable concentrates (EC) with 19.5%, 40%, 50%, 60% active ingredient and dusts containing 1.5%, 2% and 3% active ingredient)298-00-0Severely hazardous pesticide formulationParathion (all formulations - aerosols, dustable powder (DP), emulsifiable concentrate (EC), granules (GR) and wettable powders (WP) - of this substance are included, except capsule suspensions (CS) 56-38-2Severely hazardous pesticid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