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课程散文阅读(二)散文阅读(二)含英咀华品妙文 知识讲堂教学目标: 1、学习文学作品中常见的表达技巧2、掌握鉴赏文学作品表达技巧的方法教学重点:熟悉常见表达技巧,掌握答题技巧【考点介绍】内容基本要求略高要求较高要求文中重要词语的理解和解释知道词语的基本含义根据语境推断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熟练掌握理解文中词语的方法文中重要句子的理解和解释知道句子的基本含义根据语境推断句子在文中的含义熟练掌握理解句子含义的方法文中信息的分析和筛选知道根据题干要求在文章中准确定位据题干要求分析相关文章内容并筛选可用信息运用自如,准确作答文本结构、作者思路的梳理和分析能简单理清文章的基本思路和作者的意图准确分析文章结构与作者意图明确中心,文本内容的归纳和概括知道文章的主要内容对文章内容有清晰的认识能结合文章和实际进行引申作者思想感情、观点态度的理解、分析和概括知道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够准确概括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够准确理解分析作者的情感态度依据文本内容进行的合理推断能感悟文章的中心在理解中心的基础上有所感悟能结合文章和作者情感态度进行引申文学作品语言、表现手法和艺术形象的鉴赏知道有关的基本知识能够运用有关知识分析文章灵活运作用知识点一 :鉴赏散文表达技巧的策略表达技巧是指文章运用了哪些写作原则、规律和方法来表达文章的内容。应试对策:两个结合+三个步骤+四个切入(一)两个结合:第一个结合是指鉴赏表达技巧必须与文章的中心相结合。要明确没有纯客观的艺术技巧,任何艺术技巧都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第二个结合是指鉴赏技巧应该和语言相结合。语言是文章的载体,不论是评价文章的主旨,还是鉴赏艺术技巧,都离不开对语言的体味、把玩。否则一切鉴赏都是空谈。(二)三个步骤:明确概念+具体解释+简述效果“明确概念”就是说首先要明确这段话(或文章)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具体解释”则是指结合文章的中心及相关内容,阐述这一手法在文中是如何运用的;最后,还应该简单地叙述一下这一手法运用的价值、意义、效果。(三)四个切入“明确概念”中表达技巧大致上可以从四个角度切入:1修辞手法:比喻、夸张、比拟、对偶、排比、反复、反问、设问、引用、借代、双关2表达方式:叙述类、描写类、抒情类3表现手法:烘托、反衬、白描、对比、象征、抑扬结合、人称运用4篇章结构:线索、过渡照应、卒章显志、悬念、以小见大、托物言志知识点二 :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高中现代文阅读的常考内容,常见修辞格的表达效果如下:1比喻:用本质不同但具有相似点的另一事物描绘事物的修辞格 。比喻在表达上有如下作用:化深奥为浅显,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繁冗为简洁;很好地揭示事物的本质;鲜明地表达作者的感情和立场。2夸张: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作用在于突出特征,强化感情;增强感染力,给人以深刻的印象。3拟人:拟人是把物当作人来写,使物人格化,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主要作用在于使语言生动形象,并引起读者的联想。4对偶:前后两个部分字数相等,意义相关,结构相同或相似。表达效果是结构对称,形式整齐;节奏鲜明,音节和谐;高度概括,富有表现力。5排比:利用三个(或以上)结构和长度均类似、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起加强语势作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效果是结构紧凑,文意贯通;增强文章的气势,增强文章的感染力。6反复: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感情,有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的一种修辞方法。表达效果是突出内容,强化感情,增强感染力。7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以加重语气的一种修辞手法。表达效果是加强语气,加重语势;激发感情,加深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8设问:为了引起别人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自问自答,叫做设问。表达效果是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加深理解。知识点三:表达方式1叙述的技巧,如顺叙、倒叙、插叙、平叙顺叙: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来进行叙述。使叙述事件有头有尾,文章条理清楚,读起来顺当流畅。倒叙:把事件的结局或最突出的片断提到前边来写,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进行叙述。可以造成悬念,抓住读者,突出主题,使故事波澜起伏。插叙:在叙述的过程中,暂时中断主线而插入(补入)另一些叙述,也叫补叙。补充人物、事件,使文章内容更加充实,叙述曲折有致,有时可使内容衔接更紧密,照应更周严。平叙:就是平行叙述,叙述同一时间内不同地点所发生的两件或两件以上的事,也叫分叙。可以把头绪纷繁、错综复杂的事情,写得眉目清楚,有条不紊。2描写的技巧,如细节描写、环境描写、人物描写细节描写细节即细小的环节,是作品中基本的艺术单位。一句话、一个表情、一个动作、一个道具,一个自然景象等等,都是细节。细节描写也就是对于细节的描写。作用如下:刻画人物性格。如鲁迅孔乙己中,孔乙己会“回”字的四种写法,典型地表现了这个人物的迂腐和呆气。吴敬梓的儒林外史第六回,严监生临终前望着灯盏里点了两茎灯芯而不肯断气,入木三分地表现了这一人物的吝啬和刻薄。深化主题。如鲁迅药中的“人血馒头”这一“物”的细节,形象而深刻地表现了辛亥革命脱离人民群众的根本弱点。推动情节的发展。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那雪下得正紧”这一自然景物的细节描写,致使林冲到山神庙躲避风雪,才有杀死仇敌的故事,这样的细节描写就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渲染气氛、描写地方特色。如鲁迅风波中钉了十六个铜钉的瓷碗和七斤一家晚餐吃的蒸干菜和松花黄的米饭,就渲染了当时的时代气氛,展现了江南水乡的地方特色。揭示人物瞬间复杂微妙的感情活动。如孙犁的小说荷花淀“话别”这一情节里,有一个细节,当水生嫂听到丈夫说“明天我就要到大队上去 ”时,“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丈夫“明天”就要参军到大部队上去,的确出乎水生嫂的意料,心里受到震动,手指不由自主地震动了一下。不难想象,这时水生嫂心里的感情一定是很复杂的:几年的夫妻恩爱,家中生产生活两副重担,上前线前途莫测但水生嫂毕竟是一个识大体、明大义的人,很快地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她用这个动作迅速平衡了自己的情绪,她不能让丈夫看出自己有软弱的表现,并做出了支持丈夫参军的决定,显示了她的坚强性格。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交代事情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预示人物的命运;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渲染环境气氛;衬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人物描写外貌(肖像)描写的作用: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性格等;表现了文中的“我”(作者)的心理感受。神态描写的作用:表现了人物的心理状态或思想性格等。语言(对话)描写和行动(动作)描写的作用: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推动情节的发展。心理描写的作用: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品质。3抒情的技巧借景抒情,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有所感触的景物中,通过描写此景予以抒发的抒情方式。作用:以间接含蓄的方式抒情,含蓄深沉/隽永地表达出作者 的情感。直接抒情即直抒胸臆,在文章中直接将喜怒哀乐等感情用文字表达出来。作用: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知识点四:表现手法1烘托(衬托):先从侧面描写,然后再引出主题,使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运用这种手法,可以突出事物特征,强化思想感情,使作品形象鲜明,主次分明。2反衬:用跟主体事物相反、相异的事物作为背景,衬托主体。这种手法可以形成两事物间的极大反差,浓化艺术形象,突出事物特征,开拓和创造出优美的意境。3白描:以质朴的文字,抓住事物特征,寥寥几笔勾勒出事物形象的写法。表达效果是形象逼真,简洁传神,突出人物性格(事物特征)。4对比: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手法。运用对比,可以使两个相对或相反事物的矛盾表现得更加鲜明突出,本质揭示得更加深刻透彻;可以使同一事物两个不同的方面互相映衬,对比鲜明,彼此补充,相得益彰,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5象征:借助事物间的联系,用特定具体的事物,寄寓某种精神品质或抽象事理的表现手法。象征可以将主观和客观融为一体,使抽象事物具体化,深奥的道理通俗化,丰富和深化文章的内涵,给人极强的感染力。6抑扬结合:抑,就是抑压,对人、对事、对物的低调处理;扬,就是褒扬,对人、对事、对物的褒扬处理。为了鲜明生动地表现所描写的人或事物,欲褒扬而故意先贬抑,或欲贬抑而故意先褒扬,使其相互映衬而提高表达效果,技法上成为抑扬结合。运用抑扬结合的手法,可使文章波澜起伏,曲折含蓄,引人入胜。7人称运用:人称有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运用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运用第二人称,便于作者和读者的感情交流,便于作者抒情,有时能起到拟人化的作用;运用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知识点五:布局谋篇的技巧1.线索:是贯穿于整篇文章的思路,脉络。线索在文章中起连贯作用,抓住了线索,就容易把握段落结构,领会中心思想。叙事的线索一般有以下几种::以事情发展顺序为线索,即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经过和结果的顺序来写;以时间顺序为线索,把事情发展过程中比较明显的时间写出来;以地点变换的顺序为线索,以写景,参观访问过程为内容的文章一般用地点变化顺序作线索;以具体的实物为线索;以中心事件为线索,中心事件在文章中起主干作用,围绕它来写一些相关的事;以事物特点的几个方面为线索。并不是所有的文章都只有一条线索,有的文章是双线并行甚至是三条线索展开的。2.过渡照应:过渡是指段与段之间的衔接。恰当地安排过渡句或过渡段,能承上启下、承前启后、连通起看似不相干的或不连贯的内容,避免上下文衔接的突兀,使文章结构严密,层次清晰,显示出整体性。照应是指文章开头与结尾、前后文、各部分与题目等内容之间的关联与呼应。前有铺垫,后有照应,才能使得全文结构紧凑。照应往往涉及几种情况:文题照应:所写内容与文章的标题相照应。前后照应:一篇文章中前后内容互相照应。首尾照应:文章开头的文字与结尾文字遥相呼应。过渡照应的作用是使文章结构严密,气势贯通,前后呼应,条理分明,增强表达效果。3卒章显志:在文章结尾时,用一两句话点明中心、主题的手法,也叫“篇末点题”,“志”就是指文章的主题、中心。恰当运用这种手法可以增加文章的深刻性、感染力和结构美,有“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4悬念:作品中引起读者急切心理的一种艺术手段。作用是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文章情节曲折。5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表现中心,更有震撼力。6托物言志:在对具体事物描绘的过程中,非常巧妙地寄托作者个人的情感、志趣和意愿,作用是使表达委婉含蓄、深沉感人。课堂练习(一)阅读春雪梅花,完成第14-16题。(共14分) 春雪梅花客居纽约,寒冬渐远,春已归来。没想气温骤降,我虽畏寒,却恋雪成痴。听说大风雪将至,反而欣喜异常。守着窗儿,热切盼望大雪降临,喃喃地念起家乡的谚语来:“雨带雪,落到明年二三月。”此时,我格外怀念故乡与台北下雪天的情景,怀念雪中的梅。的故乡虽是温带的南方,春天却常常下雪。雪一下,院子里的那株梅花绽放的梅树上就缀满了雪。因为冷,便没有别的娱乐,与外公一起赏梅与看庙戏,就成了我儿时最最开心的事情。外公带我去看戏,他套上高筒钉鞋,一手撑雨伞,一手提灯笼,叫我紧紧捏着他大棉袄的下摆,踩着他的钉鞋脚印,一步一步往前走。我只要喊:“好冷啊!”外公就说:“怎么会冷?越走越暖和的。”红灯笼的光影,晃晃荡荡地映在雪地上,真的就暖和起来了。外公年纪虽大,走在雪地中,却稳稳健健的,如同院中的那株老梅,枝节劲拔。他说:“要记住,在风雪中走,就要像院中的梅树一样,风雪越大,就越精神!”我记住了外公的话。长大以后,多少次顶着风雪向前走,都挺过去了。“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梅俗了人。”父亲的好友刘伯伯常念这句诗。他是个诗人,喜欢喝酒、写字、画梅花。故乡春雪飘飞的日子,梅花开了,刘伯伯就会来我家小住。他边喝酒边眯起眼睛,对着雪中的那株绿梅凝望。此时,雪花漫天飞舞,梅蕊幽香缕缕,看来他就要吟诗作画了。我磨了墨,摊开纸,刘伯伯说:“慢着,慢着,画梅以前先要写字。”他又念起他那套说了好多遍的大道理来:“要学画梅必须勤练书法。梅的枝干如隶篆,于顿挫中见笔力;梅梢与花朵似行草,于曲直中见韵致。中国画最能见真性情,画者心灵的境界高了,画的风格也就高了。”我那时哪里懂得什么韵致、风格呢。但我记住了这些雅词,并在心里暗暗思量、向往。刘伯伯写完一张大字,才开始画梅花。他随画随扔。我问他为何不留起来,他说:“要画出梅花的神韵,真是太难了。画梅难,写咏梅也难。林和靖的暗香疏影传诵千古,是因为他有梅妻鹤子的韵事。”我问他:“那刘伯伯的咏梅诗呢?”他大笑说:“我的咏梅诗还在肚子里呢。”父亲随口笑吟道:“雪梅已是十分春,却笑晨翁诗未成。”刘伯伯马上接口道:“高格孤芳难着墨,无如诗酒两忘情。”话音刚落,他们的笑声一起飞起,再次举杯畅饮。刘伯伯所说的“梅妻鹤子”的林和靖,是在杭州孤山隐居。那是个清静的地方,依山傍水,绕屋倚栏,尽是梅花受长辈影响,长大后,我也偏爱梅花。读着梅诗,感悟着梅品,即便在阴霾的日子里,我也觉得心清志明。抗战中,杭州沦陷。抗战胜利后,重回旧地,在断壁残垣中,在飘飞的雪花里,喜见旧宅庭院中的那株绿梅,依然兀立。那屈曲嶙峋的枝干如同虬龙,星星点点的淡绿色的花苞,静静待放,仿佛在冷风中孕育着一个不屈的重生之梦。春雪初霁,好友来舍间小坐。她看见窗外绿梅,一时兴起,展纸濡墨,画起那株劫后梅花。我写词应和:“相逢互诉相思,年年常伴开时。惜取娉婷标格,好春却在高枝。”历经家国忧患,再见此景,心中感慨,难以言说。后来我从大陆到了台北,匆匆又近三十年。春雪飘飞的闲暇之日,我静坐家中,细细品读壁上挂着的那几幅梅花图。其中有我老师任心叔先生画的墨梅图,上面题着:“画梅如画松,貌同势不同。爱此岁寒骨,不受秦王封。”这是他一身傲骨的写照。一遍遍凝望这些宝贵的纪念品,梅事,人事,国事就一点一点地从记忆深处浮现出来。台湾气候,不易多植梅花,不能到处赏梅,但因梅花是中华民族坚贞不移精神的象征,所以民众依然爱梅花,也能体认“梅花霜雪更精神”的意义。客居纽约,我发现美国人更喜爱春的姹紫嫣红。这个没有经历过太多苦难的年轻国家,怎么也不懂得中国人爱梅的情怀。所以这里虽然有雪,却没有把酒品梅的知己。雪后初晴,春寒陡峭,我又神驰于杭州的梅花。数十年过去了,它们定当傲岸如故吧。(取材于琦君的同名散文)14文章第段围绕梅花,回忆了四个令人难忘的情景。请参照所给的示例,概括另外两个情景。(4分)情景一:在故乡外公教导我要学寒梅傲雪情景二: 情景三:残垣断壁中我与友人赏劫后梅花情景四: 15文中多次出现对春雪的叙写,简要分析这样写的作用。(3分)答: 16.结合文章相关内容,谈谈你对第段所说的“中国人爱梅的情怀”的理解。(不超过150字)(7分) 100赛什腾的月亮肖复兴又到中秋节了,不知道柴达木赛什腾山上的月亮,今年和往年是不是一样的圆。赛什腾山应该算是昆仑山的余脉,那时候,在青海石油局的冷湖四号老基地,从哪个井队的位置上都可以望到它。望着它,觉得很近,却是望山跑死马,跑到山脚下,至少要花上半天的时间。那时候,是1968年。这一年,北京的一批中学生来到冷湖,成为了石油工人。这一年,他还不到十八岁。就在那一年的中秋节,他和几个同学约好,上午就从四号老基地出发,往那座已经望了大半年的赛什腾山走去。那座每天都会映入眼帘的赛什腾山,在柴达木明亮得有些刺眼的阳光照射下,有时候会如海市蜃楼一般缥缈,让他对它充满无数的想象。他喜欢幻想,喜欢独自一人望着天空或树林遐想联翩。大概和他喜欢读文学的书籍有关,那些书让他常常禁不住心旌摇荡,天马行空。否则,他不会和同学约好向那座秃山走去。去之前,师傅就说:那山上什么也没有,从来就没有人爬上去过,你去那儿干啥?他还是执意去了,累了一身的大汗,走了整整一个上午,下午一点多的时候才走到山脚边,吃了点东西继续爬,下午四点多的时候,终于爬到了山顶。山上除了有些芨芨草和星星点点的黄色的野花,都是一些裸露的灰色石头,仿佛月球的表面,显得那样的荒寂。但是,他很兴奋,他管这些小黄花叫做赛什腾花,就像老一辈石油人找到了石油把山下那一片井架林立的地方命名为冷湖一样。青春年少能够燃烧激情和幻想,让平凡琐碎的日子焕发出光彩。中秋节的天气在柴达木盆地已经冷了,天黑的也早了。没有多久,天色就渐渐暗了下来,秋风一吹,有些萧瑟沁凉如水的感觉,同学们都说天再黑下来,下山的路就不好找了。他却坚持要等到月亮出来。“好不容易来一趟赛什腾山,又赶上中秋节,没看到月亮怎么行?”那是他第一次在赛什腾山看到月亮。那赛什腾的月亮,令他一生难忘。他说不清楚赛什腾的月亮和北京的月亮有什么不一样,只觉得天远地阔,四周一片荒凉,月亮却和照在北京城里一样,那样浑圆明亮地照在这里没有一点生命气息的石头和萋萋野草还有他刚刚命名的赛什腾花上。他觉得月亮真的非常伟大,对世界万物无论尊卑贵贱无论远近大小,都是一视同仁的那样平等。后来,他从青海一路游玩回京,那一天晚上,他住在我家,我们秉烛夜谈,聊了很多, 他对我说起爬赛什腾山看月亮时的想法。他说那番话时,像一个文艺青年。如今,“文艺青年”像一个贬义词了,其实,真正成为一个文艺青年并不容易,除了具有文艺气质之外,更需要一颗对生活和对文学的真正的赤子之心。这不是装出来的,而是一生的追求。更难得的是他并不只是在十八岁那一年心血来潮爬了一次赛什腾山,看了一次中秋节的月亮。从那一年开始,每年中秋节他都会爬一次赛什腾山,看一次赛什腾的月亮。再后来,他调到冷湖石油局中学当老师。他开始带着班上的学生,每年中秋节爬赛什腾山,看赛什腾的月亮。那些生在柴达木长在柴达木从未出过柴达木的孩子们,从来没有特别注意过中秋节的月亮,更没有爬上赛什腾山看月亮的习惯。他当了他们的老师之后,赛什腾的月亮,成为了他们日记和作文中的内容,成为了他们学生时代最美好而难忘的回忆。他让这些孩子们看到了虽旷远荒寂却属于柴达木自己独特的美。如今,他离世已经二十多年了,他教过的第一批由他带领爬赛什腾山看月亮的学生已经四十多岁了,他们的孩子也到了读中学的年龄,不知道还会有哪一位老师带他们爬赛什腾山看中秋的月亮?赛什腾的月亮!(有删改)13第-段写了“他”登山望月的经历和感受。请参照所给语句,梳理行文思路。(4分) 花费一天时间,终于爬上山顶命名赛什腾花,心中无比兴奋 14 文中第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答: 15. 作者写道“他说那番话时,像一个文艺青年”。阅读全文后,你认为文中的“他”是文艺青年吗?请简要陈述理由。(不超过150字)(7分) 100远去的乡村李汉荣“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你们只听见辛弃疾先生在宋朝这样说,我可是踏着蛙歌一路走过来的。我童年的摇篮,少说也被几百万只青蛙摇动过。我妈说:一到夏天外婆就不摇你了,远远近近的青蛙们都卖力地晃悠你,他们的摇篮歌,比你外婆唱的还好听哩,听看听着,你咧起嘴傻笑着,就睡着了。小时候刚学会走路,在泥土的田埂上摔了多少跤?我趴在地上,哭着,等大人来扶,却看见一些虫儿排着队赶来参观我,有的还趁热研究我掉在地上的眼泪的化学成分。我扑哧一笑,被他们逗乐了。我有那么好玩,值得他们研究吗?于是我静静地趴在地上研究他们。当我爬起来时,我已经有了我最初始的昆虫学。摔跤,原来是我和土地举行的见面礼:你必须恭敬地贴紧地面,才能接受土地最好的生命启蒙。现在,在钢筋水泥浇铸的日子里,你摔一跤试试?你跌得再惨,把身子趴得再低,也绝然看不见任何可爱的生灵,唯一的收获是疼痛。稻田与荷田,只隔着一条田埂,他们是一对上千年的老邻居,是芳邻。稻与荷,各自站在各自的水里,猜测着对方的冷暖和心事。他们也暗中喜欢着对方,经常互相交换些小礼物:这边把多出的荷香捧过去,那边就把宽裕的月光沿沟渠送过来。喜欢串门的青蛙也善意地丈量一下双方的水深水浅,重复一些古老的忠告。秋收后,就有细心的婶子说:这两块田里长的东西就是不一样嘛,稻米里有一股荷的香,莲藕里藏着稻米的香。菜地里的葱一行一行的,排列得很整齐很好看。到了夜晚,他们就把月光排列成一行一行;到了早晨,他们就把露珠排列成一行一行;到了冬天,他们就把雪排列成一行一行。那些爱写田园诗的秀才看见了,就学着把文字排列成一行一行。种地的父亲看见书上一行一行的,问我:这写的是什么?为啥不连在一起写?多费纸啊!我说:这是诗,诗就是一行一行的。父亲说:原来,你们在纸上学我栽葱哩,一行一行的。你听见豆荚炸裂的声音吗?我多次听过,那是世上最饱满、最幸福、最美好的炸裂声。所以,我从来不放什么鞭炮和礼花,那真有点儿虚张声势,一串剧烈爆响之后,除了丢下一地碎纸屑,更无丝毫诗意。那么我该怎么庆祝值得我庆祝一下的时刻呢?我的秘诀是,来到一个向阳的山坡,安静地面对着一片为着灵魂的丰盈和喜悦而缄默着天真嘴唇的大豆啦,绿豆啦,小豆啦,豌豆啦,红豆啦,听他们那被太阳的一句笑话逗得突然炸响的“辟辟啪啪”的笑声,那狂喜的、幸福的炸裂,美好的灵感,炸得满地都是。诗,还用得着你去苦思冥想吗?面朝土地,谦恭地低下头来,拾进篮子里的,全是好诗。你即使在田野里追赶一只老鼠,也能到达一首诗的附近,离老鼠洞不远,是野草掩护的蛐蛐的琴房,正在演奏诗经里的某个曲调。纵着走过来,横着走过去,我不识字的父亲,披一身稻花麦香,在阡陌上走了几十年,我以为他只是在琢磨农事。可是,当他的田亩和更广袤的田亩,被房地产商一夜之间全部收购,种植了茂密的钢筋水泥,然后无限期地转租给再也不分泌露水,不生长蛙歌,仅仅隶属于机械和水泥的永恒荒芜时,我才突然明白:我那不识字的父亲,他纵着走过来,横着走过去,他一生都固执地走在一首诗里,他一直都在挽救那首可能真的要失传的田园诗。14. 阅读完本文后,请你仿照下面的例子,概括出作者描写的那些乡村中富有诗意的景致,填写在横线上。(4分) 夏天的蛙歌; ; ; ; 15. 结合全文内容说说文章的题目“远去的乡村”中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答: 16. 作者是如何把乡村写得这么富有诗意的?(7分) 100课堂检测 木鱼馄饨 林清玄深夜到临沂街去访友,偶然在巷子里遇见多年前旧识的卖馄饨的老人,他开朗依旧,风趣依旧,虽然抵不过岁月风霜而有一点佝偻了。四年多以前,我客居在临沂街,夜里时常工作到很晚,每天凌晨一点半左右,一阵清越的木鱼声,总是响进我临街的窗口。那木鱼的声音非常准时,天天都在凌晨的时间敲响,即使在风雨来时也不间断。刚开始的时候,木鱼声带给我一种神秘的感觉,往往令我停止工作,出神地望着窗外的长空,心里不断地想着:这深夜的木鱼声,到底是谁敲起的?它又象征了什么意义?难道有人每天凌晨一时在我住处附近念经吗?在民间,过去曾有敲木鱼为人报晓的僧侣,每日黎明将晓,他们就穿着袈裟草鞋,在街巷里穿梭,手里端着木鱼滴滴笃笃地敲出低沉雄长的声音。我一直觉得这种敲木鱼报佛音的事情,是中国佛教与民间生活相契的一种极好的佐证。冬季里有一天,天空中落着无力的飘闪的小雨,我正读着一册印刷极为精美的金刚经,木鱼声恰好从远处的巷口传来,格外使人觉得昊天无极,我披衣坐起,撑着一把伞,决心去找木鱼声音的来处。那木鱼敲得十分沉重着力,从满天的雨丝里穿扬开来,它敲敲停停,忽远忽近,完全不像是寺庙里读经时急落的木鱼。我追踪着声音的轨迹,匆匆地穿过巷子,远远的,看到一个披着宽大布衣,戴着毡帽的小老头子,他推着一辆老旧的摊车,正摇摇摆摆地从巷子那一头走来。摊车上挂着一盏四十烛光的灯泡,随着道路的颠踬,在微雨的暗道里飘摇。一直迷惑我的木鱼声,就是那位老头所敲出来的。一走近,才知道那只不过是一个寻常卖馄饨的摊子,我问老人为什么选择了木鱼的敲奏,他的回答竟是十分简单,他说:喜欢吃我的馄饨的老顾客,一听到我的木鱼声,他们就会跑出来买馄饨了。我不禁哑然,原来木鱼在他,就像乡下卖豆花的人摇动的铃铛,或者是卖冰水的小贩手中吸引小孩的喇叭,只是一种再也简单不过的信号。是我自己把木鱼联想得太远了,其实它有时候仅仅是一种劳苦生活的工具。老人也看出了我的失望,他说:先生,你吃一碗我的馄饨吧,完全是用精肉做成的,不加一点葱菜,连大饭店的厨师都爱吃我的馄饨呢。我于是丢弃了自己对木鱼的魔障,撑着伞,站立在一座红门前,就着老人摊子上的小灯,吃了一碗馄饨。在风雨中,我品出了老人的馄饨,确是人间的美味,不亚于他手中敲的木鱼。后来,我也慢慢成为老人忠实的顾客,每天工作到凌晨的段落,远远听到他的木鱼,就在巷口里候他,吃完一碗馄饨,才开始继续我一天未完的工作。和老人熟了以后,才知道他选择木鱼作为馄饨的信号有他独特的匠心。他说因为他的生意在深夜,实在想不出一种可以让远近都听闻而不致于吵醒熟睡人们的工具,而且深夜里像卖粽子的人大声叫嚷,是他觉得有失尊严而有所不为的,最后他选择了木鱼让清醒者可以听到他的叫唤,却不至于中断了熟睡者的美梦。木鱼总是木鱼,不管用什么角度来看它,它仍旧有它的可爱处,即使用在一个馄饨摊子上。我吃老人的馄饨吃了一年多,直到后来迁居,才失去联系,但每当在静夜里工作,我仍时常怀念着他和他的馄饨。老人是我们社会角落里一个平凡的人,他在临沂街一带卖了三十年馄饨,已经成为那一带夜生活里人尽皆知的人,他固然对自己亲手烹调后小心翼翼装在铁盒的馄饨很有信心,他用木鱼声传递的馄饨也成为那一带的金字招牌。木鱼在他,在吃馄饨的人来说,都是生活里的一部分。那一天遇到老人,他还是一袭布衣,还是敲着那个敲了三十年的木鱼,可是老人已经完全忘记我了,我想,岁月在他只是云淡风轻的一串声音吧。我站在巷口,看他缓缓推走小小的摊车消失在巷子的转角,一直到很远了,我还可以听见木鱼声从黑夜的空中穿过,温暖着迟睡者的心灵。木鱼在馄饨摊子里真是美,充满了生活的美,我离开的时候这样想着,有时读不读经都是无关紧要的事。13.文章第段是作者回忆四年前与老人的交往经历,请仔细阅读第段, 在横线处把文章脉络补充完整。(6分) ; 夜读金刚经偶闻木鱼声后,寻觅声源与老人相识; ; 熟识后,了解到老人以木鱼声作讯号的真正原因,心生感动; ;14. 简要分析第11段中划线句的作用。(4分) 15. 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作者是怎样把一个卖馄饨的老人描写得生动感人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国际贸易物流运输合同3篇
- 2024年城市综合体停车场租赁管理服务协议2篇
- 洛阳文化旅游职业学院《框架开发》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洛阳商业职业学院《素描4(油画方向)》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影视项目部摄影师聘用合同
- 2024年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电力设施迁移与接入合同3篇
- 清洁公司精装房施工合同
- 2024年某科技公司关于云计算服务提供合同
- 2025泥工包工合同范文
- 市场研究保密风险评估报告
- 2024年度短视频内容创作服务合同3篇
- 2024年度拼多多店铺托管经营合同2篇
- 2023年北京肿瘤医院(含社会人员)招聘笔试真题
- 能源管理总结报告
- 2024年时事政治试题库
-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达标检测卷(原卷+答案)
-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内文言文基础知识 》专项测试卷及答案
- 【初中数学】基本平面图形单元测试 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 旅行社分店加盟协议书(2篇)
- 城镇燃气经营安全重大隐患判定及燃气安全管理专题培训
- 个人和企业间资金拆借合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