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花科蔬菜霜霉病.doc_第1页
十字花科蔬菜霜霉病.doc_第2页
十字花科蔬菜霜霉病.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十字花科蔬菜霜霉病 Crucifers Downy Mildew 十字花科蔬菜霜霉病是大白菜、油菜、甘蓝、萝卜等蔬菜上普遍发生的一种病害,北方地区大白菜受害尤重。愈是秋季气候冷凉,昼夜温差较大的地区,此病危害愈重。例如在黑龙江,大白菜霜霉病在流行年份所致损失可达50%60。西北、华北秋季多雨、多雾地区,也是大白菜霜霉病的常发区。南方菜区白菜、油菜、芥菜等发病也较重。症状 此病主要为害叶片,其次为害茎、花梗和种荚等。白菜幼苗受害,叶面症状不明显,叶背产生白色霜霉,严重时幼苗变黄枯死。叶片被害,初在叶正面产生水浸状、淡绿色斑点,逐渐扩大转为黄色至黄褐色受叶脉限制而成的多角形或不规则形病斑,边缘不明显,背面产生白色霜霉。包心期后,环境条件适宜时,病情加剧,病斑连片,使叶片变黄、干枯、皱卷,从外叶向内层发展,层层干枯,最后仅存中心的包球。采种株发病,花梗肥肿,弯曲畸形,丛聚而生,呈龙头拐状,俗称“老龙头”,病部也长出白色稀疏的霉层;花器肥大畸形,花瓣变绿色,久不凋落;种荚黄褐色,细小弯曲,结实不良,常未成熟先开裂或不结实,病部长满白色的霉层。甘蓝和花椰菜发病,幼苗也可被害产生霜霉,变黄枯死。成株叶片正面产生微凹陷,黑色至紫黑色,多角形或不规则病斑,病斑背面长出霜状霉层,但多呈现灰紫色。花椰菜的花球受害后,顶端变黑,重者延及全花球,使之失去食用价值。萝卜上叶部症状与白菜相似,根部则为黄色或灰褐色的斑痕,贮藏中极易引起腐烂。其他如油菜、芥菜、菜薹和榨菜上的症 图13-2 十字花科蔬菜霜霉病菌1.孢子囊 2.孢子囊梗状均与白菜相似。病原病原为寄生霜霉菌Peronospora parasitica(Pers.)Fr.,属鞭毛菌亚门霜霉菌属,异名为P. brassicae Gaumann。菌丝体无隔、无色,寄主于细胞间隙,产生球形或囊状的吸器伸入寄主细胞内吸取养分。无性态在菌丝上产生孢子囊梗,从气孔伸出,长260300m,无色,无隔,状如树枝,具68次二叉状分枝,顶端的小梗尖细,向内弯曲,略呈钳状,各着生一个孢子囊。孢子囊无色,单胞,长圆形至卵圆形,大小2427m2530m。孢子囊萌发时直接产生芽管。有性态产生卵孢子,在罹病的叶、茎、花苔和荚果中都可形成,尤以花苔等肥厚组织中为多。卵孢子黄色至黄褐色,近球形,壁厚,表面光滑或有皱纹。直径3040m。卵孢子萌发直接产生芽管。病菌发育要求较低的温度和较高的湿度。菌丝发育适温2024;孢子囊形成适温812,萌发温度范围335,适温713,在水滴中和适温下,孢子囊经34h即可萌发;病菌侵染适温16;1015的温度和70%75的相对湿度利于卵孢子的形成,萌发的温度要求大致与孢子囊一致。 病菌为专性寄生菌,有明显的生理分化现象。国外认为有不同的生理小种;国内王铨茂、裘维番等对我国西南和京津地区病菌进行致病性研究,鉴定为3个变种:芸薹属变种P. parasitca var. brassicae:对芸薹属蔬菜侵染力强,对萝卜侵染力较弱,不侵染芥菜。据其致病力的差异,又分为3个生理小种:甘蓝类型:侵染甘蓝、苤蓝、花椰菜等,对大白菜、油菜、芜菁、芥菜等侵染能力极弱;白菜类型:侵染白菜、油菜、芜菁、芥菜等能力强,侵染甘蓝能力弱;芥菜类型:侵染芥菜,对甘蓝侵染能力很弱,有的菌株可侵染白菜、油菜和芜菁。萝卜属变种P. parasitca var. raphani:对萝卜侵染力强,对芸薹属蔬菜侵染力极弱,不侵染芥菜。荠菜属变种P. parasitca var. capsellae:仅侵染荠菜,不侵染其他十字花科蔬菜。 病害循环霜霉病主要发生在春秋两季。在北方,病菌主要以卵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翌春萌发侵染春菜如小白菜、和油菜等,以后病斑上产生孢子囊进行再侵染。病菌也可以菌丝体在采种株内越冬,翌年病组织上产生孢子囊反复进行侵染。此外,病菌还能以卵孢子附于种子表面或以病残体混在种子中越冬,次年播种后侵染幼苗。卵孢子在土壤中可存活12年。春菜发病中后期,叶片病组织内、采种株被害花梗及种荚内,均可形成大量卵孢子。只要条件适宜,卵孢子经12个月的短期休眠即可萌发,侵染当年秋季的大白菜、萝卜和甘蓝等。北方地区卵孢子是春秋两季十字花科蔬菜发病的主要初次侵染源。而在冬季田间种植十字花科蔬菜的地区,病菌可直接在寄主体内越冬,而以卵孢子在病残体、土壤和种子表面越夏,以后侵染秋菜,由此形成周年危害。卵孢子萌发出的芽管,从寄主气孔或表皮直接侵入,菌丝在细胞间隙扩展,引起寄主组织病变。以后产生孢囊梗及孢子囊,从气孔伸出,形成霜状霉层。在苗期,卵孢子萌发从幼茎侵入后,菌丝可向上扩展达到子叶及第一对真叶内引起发病,但不能到达第二对真叶,形成有限系统侵染。在田间,孢子囊由气流和雨水传播,在一个生长季节可进行多次再侵染,使病害扩展蔓延。通常霜霉病的发生有三个阶段:a始发期。从出苗至5片真叶前,田间出现少数病苗,以此形成发病中心,向四周蔓延。b普发期。始发期后10余天,约在幼苗910片真叶期,病株率迅速上升,普遍发生,但病情不重。c流行期。普发期后,病情迅速加重,随即进入流行期。发病条件此病的发生和流行主要受气候条件、栽培措施和品种抗性的影响。气候条件:以温、湿度的影响最为重要。其中温度决定病害出现的早晚和发展的速度,雨量决定病害发展的严重程度。孢子囊的产生与萌发喜较低的温度,气温低于18,昼暖夜凉,温差较大和多雨高湿或雾大露重的条件,最有利于此病的发生和流行。此外田间小气候的影响也很大,田间郁密高湿,夜间经常结露,即使无雨,病情也会发展。华北和东北地区,如8月上、中旬降雨多,大白菜从拉十字期即开始发病,莲座期(9月上旬)至包心期(10月上旬)的气候条件对病害流行影响更大;冷凉山区若长期处于低温阴湿、雾大露重的气候条件下,特别适于霜霉病和白锈病并发,使危害加重。 栽培条件:十字花科蔬菜连作,利于卵孢子在土壤中的积累,初侵染源增加,从而发病多而重;轮作尤其水旱轮作,可促使病残体腐烂分解,发病轻。北方秋白菜播种过早,包心期提早,利于发病。此外,播种过密,间苗过迟,蹲苗过长,整地不平,地势低洼积水,通风不良,追肥不及时或偏施氮肥的都利于病害发生。品种抗病性:品种间抗性差异显著,且对病毒病和霜霉病的抗性较为一致。疏心直筒型品种,因外叶较直立,垄间不易荫蔽,发病轻;圆球型、中心型品种则发病较重。柔嫩多汁的白帮品种发病较重;青帮品种发病轻。感染了病毒病的植株更易感染霜霉病。病害控制应以加强栽培管理和消灭初侵染源为主,合理利用抗病品种,加强预测预报,配合药剂防治等综合措施。1.选用抗病品种 由于抗花叶病品种也抗霜霉病,各地可因地制宜选用。2.加强栽培管理 栽培管理方面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选无病株留种。播种前用10盐水选种,清除瘪粒病籽;按种子重量的0.3%用25瑞毒霉或50福美双拌种消毒。合理轮作。实行2年以上轮作,水旱轮作效果更好。适期播种。秋白菜适期晚播,使包心期避开多雨季节,同时注意合理密植。加强栽培管理。精细整地;高垄栽培,及时排除积水,降低田间湿度;结合间苗剔除病残植株;增施磷、钾肥,适期追肥,增强植株抗病力;收后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