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巴市一中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9月月考考试高三年级生物试题1.如图甲表示麦芽糖酶催化麦芽糖水解的模型,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麦芽糖酶的催化速率与麦芽糖量的关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该模型能解释酶的催化具有专一性,其中a代表麦芽糖酶B. 限制fg段上升的原因是酶的数量,整个实验中应设置“麦芽糖酶的量一定”C. 如果温度升高或降低5,f点都将下移D. 可用斐林试剂鉴定麦芽糖酶是否完成对麦芽糖的催化分解【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酶促反应的原理、酶的特性、影响酶的条件及还原性糖的颜色鉴定等相关知识,解题要点是对题图中信息的分析。A酶在反应前后数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发生变化,所以a代表麦芽糖酶,从图中可以看出,酶a和反应底物b专一性结合使b分解为c和d,说明酶具有专一性,A正确;B从图乙可以看出,E-F段催化速率随着麦芽糖量的变化而变化,说明麦芽糖为单一变量,酶量为无关变量,故整个实验中应设置“麦芽糖酶的量一定”,但限制E-F段的主要因素是麦芽糖量,B错误;C乙图表示在最适温度下麦芽糖酶的催化速率,所以如果温度升高或降低5 ,酶的活性都会下降,F点都将下移,C正确;D麦芽糖在麦芽糖酶的作用下被分解为葡萄糖,麦芽糖和葡萄糖都是还原性糖都能和斐林试剂反应出现砖红色沉淀,故无法用斐林试剂来鉴定麦芽糖酶是否完成了对麦芽糖的催化分解,D正确;答案选B。点睛:本题易错点是:1.有关酶的特性:酶的催化具有高效性、专一性、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在最适条件下,酶的催化活性是最高的,低温可以抑制酶的活性,随着温度升高,酶的活性可以逐渐恢复,高温、过酸、过碱可以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使酶永久性的失活)。2.对坐标图的分析:先看横、纵坐标,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再看曲线变化与横坐标间的联系,横坐标代表自变量,纵坐标代表因变量。2.下列关于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 蛋白质分子可不同程度地镶嵌在生物膜的磷脂双分子层中B. 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不一定需要细胞膜上的受体C. 卵细胞体积较大有利于和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D. 胰岛细胞比心肌细胞细胞膜成分的更新速度更快【答案】C【解析】【分析】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生物体的体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分泌蛋白的分泌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A正确;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的方式之一是:相邻两个细胞间形成通道,携带信息的物质由通道进入另一细胞从而实现信息交流,此方式没有细胞膜上的受体参与,B正确;卵细胞体积较大,不利于和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C错误;胰岛细胞分泌的胰岛素或胰高血糖素属于分泌蛋白,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涉及到来自高尔基体的囊泡与细胞膜融合,因此胰岛细胞比心肌细胞细胞膜成分的更新速度更快,D正确。【点睛】本题的易错点在于对B选项的判断。分析判断的关键在于知道动物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主要依靠信号分子(激素、神经递质等)被靶细胞的细胞膜上的受体(糖蛋白)识别而实现信息传递,植物细胞间的识别主要是通过植物细胞间的胞间连丝来实现的。3.新鲜的叶类蔬菜表面常残留水溶性有机农药.现取同一种新鲜蔬菜若干,将其浸入一定量纯水中,每隔一段时间,取出一小片菜叶,测定其细胞液浓度,将结果绘制成如图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AB段细胞吸水,细胞体积明显增大B. B点细胞液浓度与外界溶液浓度相等C. BC段细胞质壁分离复原,原生质层恢复到原来位置D. 此曲线说明有机农药溶于水中容易被植物细胞吸收【答案】D【解析】AB段细胞液浓度下降,说明细胞吸水,但由于细胞壁的存在,因此细胞体积不会明显增大,A错误;B点细胞液浓度若等于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将表现既不失水也不吸水,但BC段表明细胞在失水,B错误;BC段细胞液浓度上升,说明细胞失水,但最终C点明显低于A点,说明BC段细胞虽然失水,但并没有发生质壁分离,C错误;AB段细胞在吸水,但BC段细胞液浓度却升高,说明有机农药溶于水中容易被植物细胞吸收,所以D正确。【考点定位】物质跨膜运输【名师点睛】本题以新鲜的叶类蔬菜表面常残留水溶性有机农药为背景,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对知识的理解迁移能力,关键是从纵坐标细胞液浓度的变化为出发点,去分析细胞的状态,是吸水还是失水,再判断植物细胞对农药的吸收情况。4.下列与细胞器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蓝藻细胞中有的酶在核糖体上合成后,再由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B. 中心体存在于动物细胞和某些低等植物细胞中,与细胞的分裂有关C. 溶酶体能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但不能分解衰老的细胞器D. 植物细胞叶绿体产生的ATP主要用于主动运输等过程【答案】B【解析】【分析】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细胞器的分布、光合作用过程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蓝藻细胞中没有内质网和高尔基体,A错误;中心体存在于动物细胞和某些低等植物细胞中,与细胞的分裂有关,B正确;溶酶体能够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C错误;植物细胞叶绿体产生的ATP用于光合作用的暗反应,D错误。【点睛】识记和理解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细胞器的分布、光合作用过程是解答此题的关键。5.将A、B两种物质混合,T1时加入酶C。如图为最适温度下A、B浓度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酶C降低了A生成B这一反应的活化能B. 该体系中酶促反应速率先快后慢C. T2后B增加缓慢是酶活性降低导致的D. 适当降低反应温度,T2值增大【答案】C【解析】T1时加入酶C,A物质浓度降低,B物质浓度增加,说明酶C催化A物质生成B物质,而酶的作用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A正确;题图显示:该体系中酶促反应速率先快后慢,B正确;T2后B增加缓慢是A物质含量减少导致,C错误;曲线是在最适温度下绘制的,因此适当降低反应温度,反应速率减慢,T2值增大,D正确。6.植物的光合作用受CO2浓度、温度与光照强度的影响。如图为在一定CO2浓度和适宜温度条件下,测定的某植物叶片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光合作用速率。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 在a点所示条件下,该植物的叶肉细胞内能够产生ATP的部位是线粒体B. 该植物叶片的呼吸速率是5 mg/(100 cm2叶小时)C. 在一昼夜中,将该植物叶片置于c点光照强度条件下11小时,其余时间置于黑暗中,则每100 cm2叶片一昼夜中CO2的净吸收量为45 mgD. 已知该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 和30 。若将温度提高到30 的条件下(原光照强度和CO2浓度不变),则图中b点将右移,c点将左下移【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图示可知:a点时光照强度为0,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因此对应的值为呼吸作用强度;c点时为光饱和点,对应的值为净光合速率,而净光合速率=真正的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在温度改变时,温度改变了酶的活性,进而影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速率。【详解】a点时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三个阶段均能产生ATP,其产生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A错误;图中可以看出,光照强度为0时,对应的值即为呼吸速率,B正确;在c点光照下植物的净光合速率为10 mg/(100 cm2叶小时),则每100 cm2叶片一昼夜二氧化碳的净吸收量=真正的光合作用总量呼吸作用量=1511-524=45mg,C正确;若将温度提高到30的条件下,光合作用酶活性下降,光合速率下降,而呼吸作用酶活性上升,呼吸速率上升,因此要达到光补偿点,必须增强光照,即b点右移,而净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总量呼吸作用量,此值将减小,c点左下移,D正确;因此,本题答案选A。【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真正的光合作用和净光合作用以及呼吸作用三者之间的关系,识别图示中各点的含义,再根据题意作答。7.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酵母菌的无氧呼吸产物都是自由扩散出细胞B. 在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仍进行离子的跨膜运输C. 胞吞和胞吐的共同点是运输过程中形成囊泡,需要消耗能量D. 细胞通过主动运输方式吸收离子的速率与细胞呼吸强度始终呈正相关【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是关于物质运输的题目,水、气体、小分子脂类物质,乙醇、乙二醇、尿素等物质都是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出细胞的,葡萄糖进入红细胞,以及钠离子内流,钾离子外流都是协助扩散,氨基酸、核苷酸、无机盐离子进入细胞都是主动运输,大分子物质的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胞吞或者胞吞。【详解】酵母菌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这两种物质,都是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从细胞出来,A正确;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主要表现为钾离子外流,所以B正确;胞吞和胞吐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两者在运输过程中都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需要消耗能量,而且在运输过程中都是以囊泡的形式进行的,C正确;主动运输过程需要能量和载体,所以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呼吸速率增强,主动运输速度加快,超过一定强度,由于载体的限制,呼吸速率增强,主动运输的速率不再发生改变,D错误。【点睛】需要能量的运输过程,包括主动运输,胞吞和胞吞、以及大分子物质进出核孔的过程,大分子和小分子物质都可以通过核孔运输,大分子物质进出核孔时需要消耗能量,有选择性,类似于主动运输。8.研究人员给家兔喂食稀释的酒精,随后进行染色体分析和DNA测序来研究乙醛(当身体代谢酒精时产生的一种有害的化学物质)导致的遗传损伤。他们发现乙醛能够使造血干细胞中的DNA断裂和损伤,导致这些细胞发生染色体重排,从而永久性地改变DNA序列。健康的干细胞发生故障时,能够导致癌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由于家兔的造血干细胞中的DNA断裂和损伤,所以成熟红细胞中的DNA也一定受损B. 乙醛可以导致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C. 人大量饮酒只对血细胞有影响,对免疫细胞没有影响D. 若乙醛造成了造血干细胞DNA分子中的碱基序列发生改变,则一定发生了基因突变【答案】B【解析】【分析】红细胞比较特殊,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没有DNA;癌变主要是因为细胞内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造血干细胞分化产生红细胞、白细胞等,白细胞是免疫细胞的一种;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突变是由于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而DNA分子上某些片段不是基因,所以DNA上碱基变化不一定就是基因上的碱基变化。【详解】A. 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没有DNA,A错误;B. 乙醛能够使造血干细胞中的DNA断裂和损伤,健康的干细胞发生故障时,能够导致癌症,因此乙醛可能会导致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B正确;C. 造血干细胞可以分化产生白细胞,人大量饮酒会导致造血干细胞中的DNA断裂和损伤,因此大量饮酒会对免疫细胞造成影响,C错误;D.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DNA分子中的碱基序列的改变不一定是基因突变,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关键是掌握细胞癌变的原因以及基因突变概念。9.基因型为AaBbDd的二倍体生物,其体内某精原细胞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变化如图所示。叙述正确的是()A. 三对等位基因的分离均发生在次级精母细胞中B. 该细胞能产生AbD、ABD、abd、aBd四种精子C. B(b)与D(d)间发生重组,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D. 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换导致了染色体结构变异【答案】B【解析】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即初级精母细胞中,A错误;由于AbD位于一条染色体上,则aBd位于另一条同源染色体上,由于染色体上B和b所在非姐妹染色单体上发生了交叉互换,所以最终产生的精子基因型为AbD、ABD、aBd、aBd四种精子,B正确;B(b)与D(d)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C错误;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换属于基因重组,D错误。【考点定位】减数分裂,基因分离定律,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基因重组【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减数分裂、遗传规律以及生物变异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理解基因分离和自由组合发生的时期。10.科研人员已经研发出了一种诱导人类多能干细胞(或称iPS细胞)的新方法,在这些细胞中不含外来且可能有害的DNA。如图为该技术在人体细胞中应用的实验示意图,图中为不同阶段的细胞,af表示细胞所进行的生理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过程d、e、f体现了iPS细胞的全能性B. 图中所示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组最多可达到4个C. 从遗传物质的角度分析,细胞分化是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发生了变化D. 若均未失去分裂能力,则其细胞内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为DNARNA蛋白质【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a是细胞生长,b是细胞分化,c是细胞脱分化,d、e、f是细胞再分化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是不同细胞的基因的执行情况不同,即遗传信息的选择性表达,从而形成了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的细胞,其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细胞的全能性是高度分化的细胞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具有分裂能力的细胞能进行细胞分裂,存在DNA分子的复制过程,因此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是:。【详解】d、e、f是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组织细胞的过程,不能体现细胞全能性,A错误;人类是二倍体,含有两个染色体组,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暂时加倍,染色体组变成4个,B正确;细胞分化的实质是不同细胞中基因的执行情况不同,遗传物质没有变化,C错误;若细胞均未失去分裂能力,则其细胞内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均为:,D错误。【点睛】易错点:只有具有分裂能力的细胞,其内的DNA才在分裂前的间期进行复制;不分裂的细胞,DNA不会复制,只发生转录和翻译。11.下图为三个处于分裂期细胞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甲、乙、丙三个细胞均含有同源染色体B. 甲、乙、丙三个细胞均含有4条染色体C. 乙、丙细胞不可能来自同一个体D. 甲可能是丙的子细胞【答案】D【解析】甲细胞是属于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的细胞,没有同源染色体,A错误;乙含有8条染色体,B错误;精巢和卵巢中的细胞既可以进行减数分裂也可以进行有丝分裂,因此乙、丙两细胞可能来自同一个体,C错误;甲细胞细胞质分裂均等,可能是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一极体,而丙细胞的细胞质分裂均等,属于初级精母细胞,因此甲可能是丙的子细胞,D正确。【点睛】本题考查了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DNA与染色体的变化的特点,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识图能力,并且能够判断细胞的分裂时期和分裂方式。12.马的黑色与棕色是一对相对性状,现有黑色马与棕色马交配的不同组合及结果如下黑棕1匹黑 黑黑2匹黑棕棕3匹棕 黑棕1匹黑1匹棕根据上面的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黑色是显性性状,棕色是隐性性状B. 棕色是显性性状,黑色是隐性性状C. 交配的不同组合中的黑马和棕马肯定都是纯合子D. 无法判断显隐性,也无法判断哪种马是纯合子【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黑棕1匹黑,有很大的偶然性,不能确定黑色是显性性状,棕色是隐性性状,A错误;四种不同杂交组合都无法确定棕色是显性性状,黑色是隐性性状,B错误;黑棕1匹黑+1匹棕的杂交组合中,肯定有杂合体,C错误;由于后代数目少,具有偶然性,所以无法判断显隐性,也无法判断哪种马是纯合子,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13.每条染色体两端都有一段特殊序列的DNA,称为端粒,端粒DNA序列在每次细胞分裂后会缩短一截,当短到一定程度时,端粒内侧正常的DNA序列会受到损伤,使细胞开始衰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端粒缩短,细胞将会激活衰老机制B. 端粒缩短能保持染色体结构的完整性C. 无限增殖的癌细胞中端粒一般不缩短D. 同一种体细胞端粒长度与其有丝分裂能力呈正相关【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信息“端粒DNA序列在每次细胞分裂后会缩短一截,当短到一定程度时,端粒内侧正常的DNA序列会受到损伤,使细胞开始衰老”可知,端粒缩短,细胞将会激活衰老机制,A正确;端粒是每条染色体两端的一段特殊序列的DNA序列,因此端粒缩短会破坏染色体结构的完整性,B错误;根据题意可知,每次细胞分裂后端粒就会缩短一截,直到不能分裂,而癌细胞能够无限增殖,说明其端粒一般不缩短,C正确;据题意可知,端粒越长,细胞分裂次数越多,因此同一种体细胞端粒长度与其有丝分裂能力呈正相关,D正确。【点睛】本题考查了端粒的相关知识,这属于课本的小字部分,可见不一定重点篇幅出现的才是考点,意在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审题能力,识记能力,难度适中。14.对正常夫妇,双方都有耳垂(控制耳垂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结婚后生了一个白化且无耳垂的孩子。若这对夫妇再生一个孩子,为有耳垂但患白化病的概率是A. 3/8 B. 3/16 C. 3/32 D. 5/16【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一对正常夫妇,双方都有耳垂(控制耳垂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结婚后生了一个白化且无耳垂的孩子,则有耳垂为显性,无耳垂为隐性,白化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正常夫妻为双杂合子,生白化病孩子的概率1/4,生有耳垂孩子的概率为3/4,故选B。考点:本题考查遗传的基本规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15.科学家研究发现,肿瘤细胞能释放一种叫“微泡”的泡状结构,这些“微泡”在离开肿瘤组织时携带一种特殊的“癌症蛋白”。当“微泡”与血管上皮细胞融合时,它所携带的“癌症蛋白”就会触发促进新血管异常形成的机制,使这些新生血管向着肿瘤方向生长。下列与此相关的叙述中不合理的是A. “癌症蛋白”的形成需要由内质网以及高尔基体进行加工B. “癌症蛋白”的作用影响了血管上皮细胞基因的选择性表达C. 新生血管向着肿瘤方向生长后上皮细胞的细胞周期会延长D. “微泡”和血管上皮细胞能够融合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答案】C【解析】依题意可知:“癌症蛋白”是一种分泌蛋白,它的形成需要由内质网以及高尔基体进行加工,A正确;癌症蛋白会触发促进新血管异常形成的机制,说明“癌症蛋白”的作用影响了血管上皮细胞基因的选择性表达,B正确;新生血管向着肿瘤方向生长,说明细胞分裂旺盛,上皮细胞的细胞周期会缩短,C错误;“微泡”和血管上皮细胞能够融合,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D正确。【点睛】本题考查学生能否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肿瘤细胞释放的微泡携带一种特殊的癌症蛋白、微泡与血管上皮细胞融合、癌症蛋白会触发促进新血管异常形成的机制”这一信息,结合所学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细胞分裂与分化、细胞膜的特性等相关知识展开联想,进行发散思维,进而实现对知识的整合和迁移。16. 下列关于性状显隐性或纯合子与杂合子判断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A. 甲乙-只有甲-甲为显性性状B. 甲甲-甲+乙-乙为隐性性状C. 甲乙甲:乙=1:1甲为显性性状D. 花粉鉴定法:只有一种花粉-纯合子,至少两种花粉-杂合子【答案】C【解析】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子代表现出的性状为显性性状,A正确;根据性状分离的概念可知,B正确;测交不能确定显隐性,C错误;花粉鉴定法:只有一种花粉-纯合子,至少两种花粉-杂合子,D正确;答案是C。【考点定位】孟德尔遗传定律【名师点睛】技巧点拨:显隐性确定有“三法”(1)根据子代性状判断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只出现一种性状子代所出现的性状为显性性状。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出现不同性状子代所出现的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2)根据子代性状分离比判断: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2性状分离比为31分离比占3/4的性状为显性性状。(3)假设推证法以上方法无法判断时,可以用假设法来判断性状的显隐性。在运用假设法判断显性性状时,若出现假设与事实相符的情况,要注意两种性状同时作假设或对同一性状作两种假设,切不可只根据一种假设得出片面的结论。但若假设与事实不相符,则不必再作另一假设,可直接予以判断。17.南瓜的扁盘形、圆形、长圆形三种瓜形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A、a和B、b),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现将2株圆形南瓜植株进行杂交,F1收获的全是扁盘形南瓜;F1自交,F2获得137株扁盘形、89株圆形、15株长圆形南瓜。据此推断,亲代圆形南瓜植株的基因型分别是( )A. aaBB和Aabb B. aaBb和AAbb C. AAbb和aaBB D. AABB和aabb【答案】C【解析】两株圆形南瓜植株进行杂交,F1收获的全是扁盘形南瓜,F1自交,F2获得137株扁盘形、89株圆形、15株长圆形南瓜,比例为扁盘形:圆形:长圆形为9:6:1,说明扁盘形中含A和B,圆形中含A或B,而长圆形为aabb,因此F1的基因型只能是AaBb。由于亲本是圆形南瓜,不可能同时含A和B,所以亲代圆形南瓜植株的基因型分别是AAbb和aaBB,故选C。18.在某种牛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的体色是红褐色的,aa是红色的。基因型为Aa的个体中雄牛是红褐色的,而雌牛是红色的。一头红褐色母牛生了一头红色小牛,这头小牛的性别及基因型为()A. 雌性,aa或Aa B. 雌性,Aa C. 雄性,Aa D. 雄性或雌性,aa【答案】B【解析】由于AA的雌、雄牛都是红褐色的,aa的雌、雄牛都是红色的,基因型为Aa的个体中雄牛是红褐色的,而雌牛是红色的,所以一头红褐色母牛的基因型为AA,它与一雄牛杂交后,后代的基因型为A-,所以小牛的基因型不可能为aa,A、D错误;由于Aa的雌牛一定是红色的,所以现生了一头红色小牛的基因型必定是Aa,其性别为雌性,故选B。19.灰兔和白兔为亲本杂交,F1全是灰兔,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F2中有灰兔、黑兔和白兔,比例为9:3: 4,则A. 家兔的毛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B. F2灰兔基因型有4种,其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1/16C. F2中黑兔与亲本基因型相同的白兔交配,后代出现白兔的几率是1/3D. 家兔的毛色的遗传不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F2中有灰兔:黑兔:白兔=9:3:4,是9:3:3:1的变形,说明家兔的毛色受2对等位基因控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D错误;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子一代灰兔是双杂合子(AaBb),子二代灰兔是双显性个体(A_B_),基因型有4种,其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1/9,B错误;F2中黑兔(A_bb或aaB_)与亲本基因型相同的白兔(aabb)交配,后代出现白兔的几率是2/31/2=1/3,C正确。20.下列有关孟德尔的“假说演绎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测交实验”是对推理过程及结果进行的检验B. “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遗传因子成功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属于假说内容C. 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提出了等位基因的说法D. “F1能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配子”属于演绎内容【答案】C【解析】测交的定义是孟德尔在验证自己对性状分离现象的解释是否正确时提出的,是对推理过程及结果进行的检验,A项正确;假说内容包括四点:“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B项正确;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提出了遗传因子的说法,约翰逊给孟德尔的遗传因子改名为基因,C项错误;按照自己提出的假说,推知“F1能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配子”属于推理内容,D项正确。21. 下列有关遗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摩尔根在证实基因在染色体上的过程中运用了类比推理方法B. 父亲色觉正常,母亲患红绿色盲,生了一个色觉正常的克莱费尔特症(XXY)患者,这是由于父方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所致C. 若卵原细胞的基因型为AaBb,则初级卵母细胞的基因组成为AAaaBBbb,为四倍体细胞D. 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用甲、乙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甲、乙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但甲、乙两桶的彩球数不一定相等【答案】AC【解析】摩尔根采用假说-演绎法证实了基因在染色体上,A错误;红绿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父亲色觉正常(XBY),母亲患红绿色盲(XbXb),生了一个色觉正常的克莱费尔特症(XXY)患者,则该患者的基因型是XBXbY,可以推知该患者的XBY基因来自父亲,所以该病是由于父方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所致,B正确;卵原细胞的基因型为AaBb,经过间期复制后基因数目加倍,但染色体数目不变,所以初级卵母细胞仍然是二倍体细胞,C错误;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用甲、乙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甲、乙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但甲、乙两桶的彩球数不一定相等,D正确【考点定位】细胞的减数分裂;植物或动物性状分离的杂交实验;染色体组的概念、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名师点睛】萨顿在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时运用了类比推理法,而摩尔根采用假说-演绎法证实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父亲色觉正常(XBY),母亲患红绿色盲(XbXb),生了一个色觉正常的克莱费尔特症(XXY)患者,则该患者的基因型是XBXbY;间期复制后基因数目加倍,但染色体数目不变;囊性纤维病、苯丙酮尿症、白化病中只有囊性纤维病是基因通过直接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控制生物的性状的22.下图为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在进行有性生殖时的过程,其中各种雌配子的数量相等,各种雄配子的数量也相等。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基因的分离定律发生在过程,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过程B. 配子具有多样性的原因之一是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C. F1中,纯合子占1/4,基因型不同于亲本的类型占3/4D. F1个体产生各种性状是细胞中各基因随机表达造成的,与环境影响无关【答案】C【解析】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即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都发生在图中的过程,A错误;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是配子具有多样性的原因之一,B错误;根据题意分析,亲本基因型为AaBb,则后代中纯合子占1/21/2=1/4,基因型不同于亲本的类型占1-1/21/2=3/4,C正确;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型决定的,且受环境的影响,D错误。23.正常人的体细胞染色体数是46条,下列细胞中肯定或可能存在两条X染色体的是精原细胞卵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初级卵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A. B. C. D.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一般正常男性的体细胞染色体组成为44+XY,女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44+XX在有丝分裂后期由于着丝点的分裂,染色体数目还会加倍;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不变,而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由于着丝点的分裂也会出现短暂的加倍解:精原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为44+XY,肯定没有2条X染色体,故错误;卵原细胞中染色体组成为44+XX,肯定含有2条X染色体,故正确;初级精母细胞虽然已经完成了染色体的复制,但是染色体的数目并没有改变,仍然是44+XY,故错误;同可得,初级卵母细胞染色体组成仍为44+XX,肯定含有2条X染色体,故正确;次级精母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时,由于着丝点的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因此该细胞中染色体组成可能为44+XX或44+YY,因此可能含有2条染色体,故正确;次级卵母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中染色体组成为22+X,但是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时染色体组成肯定为44+XX,故正确故选:D考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规律性变化24. 无尾猫是一种观赏猫。猫的无尾、有尾是一对相对性状,其遗传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为了选育纯种的无尾猫,让无尾猫自由交配多代,但发现每一代中总会出现约1/3的有尾猫,其余均为无尾猫。由此推断正确的是A. 猫的有尾性状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的B. 自由交配后代出现有尾猫是基因突变所致C. 自由交配后代无尾猫中既有杂合子又有纯合子D. 无尾猫与有尾猫杂交后代中无尾猫约占1/2【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由题意可知无尾猫后代会出现1/3有尾猫,说明有尾是隐性基因控制的,故A错误。自由交配后代出现的有尾猫是基因分离和受精时的随机结合引起的,故B错误。自由交配后后代中有尾猫占1/3说明无尾猫显性纯合致死,故后代只有杂合子,故C错误。无尾猫只有杂合子与有尾猫交配后代有1/2无尾猫,1/2有尾猫,故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应用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和分析能力。25.下列关于“葡萄糖丙酮酸CO2”的过程,叙述错误的是()A. 过程可在植物细胞中进行,也可在动物细胞中进行B. 过程可产生ATP,也可不产生ATPC. 过程可产生H,也可消耗HD. 过程可在线粒体中进行,也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答案】D【解析】过程是有氧和无氧呼吸第一阶段葡萄糖分解形成丙酮酸,无论是动物细胞还是植物细胞,均能进行该过程,A正确;过程为有氧呼吸或有酒精生成的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如果是有氧呼吸则会产生ATP,但如果是无氧呼吸则不能产生ATP,B正确;有氧呼吸的过程可产生H,而无氧呼吸的过程却是消耗H,C正确;无论是有氧呼吸还是无氧呼吸,他们的第一阶段均在细胞质基质中完成,D错误。【考点定位】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26.下列关于细胞呼吸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 面团“发起”是酵母菌产生CO2所致B. 干燥和无氧的环境有利于蔬菜的长期保鲜C. 利用乳酸细菌制作酸奶过程中需密闭隔绝空气D. 黑暗条件下绿豆萌发成豆芽的过程中有机物总量不断减少【答案】B【解析】A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同时伴随着少量的二氧化碳产生,二氧化碳是使面团膨胀所需的物质,A正确B因为蔬菜在完全无氧的情况下,无氧呼吸分解的有机物较多,同时产生酒精对细胞有伤害,所以蔬菜的长期保鲜需要低氧、湿度适中,这样可以降低细胞呼吸速率,减少有机物的消耗,达到长时间储藏、保鲜的效果B错误C乳酸菌是一种厌氧菌,在无氧气的情况下,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因此制作酸奶时要在密封的环境中进行,要防止空气的进入C正确D黑暗条件下绿豆细胞没有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细胞呼吸消耗有机物,故在黑暗条件下绿豆萌发成豆芽的过程中有机物总量不断减少,D正确答案选B27.下列有关细胞膜的叙述,正确的是A. 细胞膜两侧的离子浓度差是通过自由扩散实现的B. 细胞膜与线粒体膜、核膜中所含蛋白质的功能相同C. 分泌蛋白分泌到细胞外的过程存在膜脂的流动现象D. 膜中的磷脂分子是由胆固醇、脂肪酸和磷酸组成的【答案】C【解析】主动运输可以使离子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以保证活细胞能够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选择吸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所以细胞膜两侧的例子浓度差是通过主动运输实现的,A错误;细胞膜与线粒体膜、核膜中所含蛋白质的功能不完全相同,例如细胞膜上有糖蛋白,线粒体膜上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等,B错误;分泌蛋白分泌到细胞外的过程存在着膜的融合和变形,体现了膜的流动性,C正确;膜中的磷脂分子是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等组成的,D错误。28.图一是细胞中几种化合物含量的扇形图,图二是活细胞中元素含量的柱形图,图三是噬菌体中由a、b和c构成的化合物m,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若细胞代谢正常,则图一中的甲化合物是水B. 若细胞完全脱水,则含量最多的元素不是图二中的aC. 若图三中的c为腺嘌呤,则m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D. 图三中的a和b交替连接,构成遗传物质的基本骨架【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正常代谢的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则图一中的甲表示水,A正确;图二中含量最多的化学元素是氧元素,而脱水的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C元素,即图二中的b,B正确;若图三中的c为腺嘌呤,则m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或者腺嘌呤核糖核苷酸,C错误;图三中的a磷酸和b核糖交替连接,构成遗传物质的基本骨架,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组成细胞的化合物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29.在一定的光照强度范围内,植物的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的增大而增大,当光照强度增大到某一数值之后,光合速率不再继续提高时的光照强度值称为光饱和点。在一定条件下,某植物在温度由25降温5的过程中光饱和点逐渐减小。下列关于此植物光饱和点的分析,正确的是A. 温度和光照强度均影响该植物的光饱和点B. 该植物在光照充足时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为25C. 常温下达到光饱和点后,适当升高温度其光饱和点可能会升高D. 相同温度、CO2浓度条件下,该植物的光饱和点与其他植物的一定不同【答案】C【解析】【分析】达到光的饱和点后,光照强度不再是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影响光饱和点的因素有CO2浓度,温度,植物种类等。【详解】温度会影响光的饱和点,不同温度下光的饱和点不同,而光照强度不影响该植物的光饱和点,A错误;据题意只能得知某植物在温度由25降温5的过程中光饱和点逐渐减小,而不知道高于25光的饱和点如何变化,因此不能确定在光照充足时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为25,B错误;由于温度影响光的饱和点,因此在达到最适温度之前,适当升高温度其光饱和点可能会升高,C正确;据题意无法确定在相同温度、CO2浓度条件下该植物与其他植物的光饱和点是否相同,D错误。【点睛】本题以光的饱和点为素材,考查了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的问题。需要理解光饱和点的概念,然后结合各选项综合作答。30.如图为某二倍体生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有关分子数量变化规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图甲中出现CD段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B. 图甲中DE段细胞中可能不存在同源染色体C. 图乙中AB段和E时间点细胞中一定含有同源染色体D. 图乙中的CD段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为正常体细胞的一半【答案】D【解析】【分析】阅读题图可知,图甲表示细胞有丝分裂、减数分裂过程一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的变化曲线,图乙表示减数分裂过程每个细胞的DNA含量的变化曲线,其中图甲中AB段是分裂间期DNA的复制,BC段表示有丝分裂的前期、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及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中期,DE段表示有丝分裂的后期、末期及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末期;图乙中AB段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CD段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中期、后期。【详解】图甲的CD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该时期,着丝点分裂导致细胞内无染色单体,A正确;图甲中DE段细胞中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与末期,这两个时期细胞内不存在同源染色体,B正确;图乙中AB段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具有同源染色体,E点属于受精卵细胞,也具有同源染色体,C正确;图乙的CD段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中期与后期,其中前期与中期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是正常体细胞的一半,而后期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等,D错误。【点睛】对于细胞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及DNA、染色体数量变化的曲线的理解和掌握,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并形成知识网络、建构并分析曲线模型的能力是本题考查的重点。31.如图所示,图1为氨基酸和Na+进出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示意图,图2表示甲、乙两种小分子物质在细胞内外的浓度情况。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 氨基酸以协助扩散方式运入肾小管上皮细胞B. 氨基酸运出肾小管上皮细胞受载体蛋白的限制C. 图2中的乙从胞内运输至胞外的方式与Na+运入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方式相同D. 若图2中的两种物质表示C02和02,在浆细胞内外的分布则甲为02,乙为C02【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图1可知,肾小管上皮细胞从肾小管吸收氨基酸是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是逆浓度梯度运输,因此是主动运输;肾小管上皮细胞从肾小管吸收钠离子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是顺浓度梯度运输,且需要载体蛋白质协助,是协助扩散;肾小管上皮细胞将氨基酸排出到组织液,是顺浓度梯度运输,需要载体协助,是协助扩散,肾小管上皮细胞将钠离子排出到组织液,是逆浓度梯度运输,需要载体协助、也需要消耗能量,是主动运输。据图2分析可知:甲物质细胞外浓度高于细胞内,该物质是主动运输排出细胞的;乙物质细胞内的浓度高于细胞外,乙物质可以顺浓度梯度排出细胞,是协助扩散,据此答题。【详解】根据分析可知:氨基酸是从低浓度肾小管腔向高浓度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内运输,是逆浓度梯度运输,因此其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A错误;据图可知,氨基酸运出肾小管上皮细胞,是顺浓度梯度运输,需要载体协助,是协助扩散,受载体蛋白的限制,B正确;根据分析可知,图1中Na+运入肾小管上皮细胞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而图2中的乙从细胞内运输至细胞外是顺浓度梯度,是协助扩散,因此二者运输方式相同,C正确;C02和02跨膜运输的方式均为自由扩散,二者均是顺浓度梯度运输,即02进入细胞参与有氧呼吸,C02则是代谢废物,需要排出细胞。因此C02和02分别存在于细胞内和细胞外,即C02的浓度细胞内高于细胞外,02的浓度细胞外高于细胞内,D正确。【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旨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应用相关知识结合模式图进行推理、解答问题。32.下列关于脂质的叙述,错误的是A. 胆固醇参与动物细胞膜的构成B. 植物蜡可减少植物细胞水分的散失C. 油脂中氧原子的相对含量高于葡萄糖D.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油脂”实验中可用乙醇洗去多余的染料【答案】C【解析】A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脂质包括磷脂和胆固醇,故A正确B植物角质层由表皮细胞合成,主要由角质和蜡质两类脂类物质组成。角质层作为覆盖在植物地上部分表面的保护层能降低植物表面的水分散失,帮助植物抵抗生物和非生物的伤害,故B正确C油脂相对于葡萄糖来讲,氧原子相对含量低于葡萄糖,而氢的含量更多,故C错误D将油脂染色的染色剂溶于脂肪和酒精,故可用乙醇洗去多余的染料,D正确答案选C33.下列关于膜蛋白和物质的跨膜运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物质通过磷脂双分子层的扩散速率与其脂溶性无关B. 膜蛋白不参与一切物质跨膜运输的被动运输过程C. 主动运输可以使被运输的离子在细胞内外的浓度不同D. 膜蛋白镶嵌、贯穿或覆盖磷脂双分子层,在细胞膜上呈对称分布【答案】C【解析】【分析】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和特点:名称运输方向载体能量实例自由扩散高浓度低浓度不需不需水,CO2,O2,甘油,苯、酒精等协助扩散高浓度低浓度需要不需红细胞吸收葡萄糖主动运输低浓度高浓度需要需要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K+,Na+等【详解】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根据相似相容原理,脂溶性物质优先通过细胞膜,A错误;被动运输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其中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膜蛋白)的协助,B错误;主动运输可以逆浓度梯度进行,使被运输离子在细胞内外浓度不同,C正确;膜蛋白镶嵌、贯穿或覆盖磷脂双分子层,在细胞膜上呈不对称分布,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三种方式及实例,能列表比较三者,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34.某种名贵植株的花色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红花植株与白花植株杂交后代全是紫花植株,该紫花植株自交后代出现紫花植株、红花植株、白花植株,且其比例为9:3:4。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控制该花色性状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B. 紫花植株中杂合子的比例为4/9C. 子代红花植株自交后代不会出现紫花植株D. 子代红花植株自由交配,后代白花植株比例为1/9【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假设控制两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分别是A、a和B、b,已知子一代紫花植株自交后代出现紫花植株、红花植株、白花植株,且其比例为9:3:4,是9:3:3:1,说明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且子一代紫花的基因型为AaBb,若红花的基因型为A_bb,则白花的基因型为aa_,因此亲本基因型为AAbb、aaBB。【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已知,控制该花色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紫花的基因型为A_B_,其中杂合子占8/9,B错误;子代红花植株(AAbb、Aabb)自交后代,不会出现B_,因此不会出现紫花植株,C正确;子代红花植株(1/3AAbb、2/3Aabb)自由交配后代出现白花植株(aa_)的比例为2/32/31/4=1/9,D正确。【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子二代的性状分离比确定两对等位基因的位置和子一代的基因型,进而判断不同的表现型对应的基因型,并做相关的概率计算。35.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存在密切的联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存在催化ATP合成的酶B. 溶酶体膜破裂后释放出的酶会造成细胞结构的破坏C. 细胞的核膜是双层膜结构,核孔是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D. 线粒体DNA位于线粒体外膜上,编码参与呼吸作用的酶【答案】D【解析】【分析】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光合作用过程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进行的光反应阶段,色素分子吸收的光能的用途之一是,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促成ADP与Pi发生化学反应,形成ATP,因此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存在催化ATP合成的酶,A正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押金合同范本应用指南
- 通信槽探施工合同
- 电力设施建设招投标诚信承诺书
- 产业园环境卫生管理协议
- 环保工程设备安全评估工程队合同
- 环保工程建设项目合同样本
- 市场代理权转让合同
- 垃圾处理灰工施工合同
- 商务租车服务合同
- 建筑装饰电焊工程协议
- 手术体位相关周围神经损伤及预防课件
- 2024人教版初中英语单词词汇表默写背诵(中考复习必背)
-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
- 【精】人民音乐出版社人音版五年级上册音乐《外婆的澎湖湾》课件PPT
- 抗肿瘤药物临床合理应用(临床)
- 弱电维护保养方案
- 安全施工管理组织机构图
- 中国数据中心产业发展白皮书(2023年)
- 《建筑企业财务 》课件
-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知识点总结(沪教版)
- 飞轮储能在电网调频中的工程应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