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实施情况自评报告(定稿).doc_第1页
江西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实施情况自评报告(定稿).doc_第2页
江西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实施情况自评报告(定稿).doc_第3页
江西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实施情况自评报告(定稿).doc_第4页
江西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实施情况自评报告(定稿).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西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实施情况自评报告江西农业大学自1963年开展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以来,始终秉承“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校训,继承和发扬“厚德博学、抱朴守真”的优良传统,以提高研究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为核心,不断优化资源配置,激发研究生、导师和管理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研究生培养模式和机制改革,促进我校研究生培养条件的进一步改善和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大力推进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进程,为我省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提供坚实的高端人才支持。一、江西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组织实施学校高度重视实施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为进一步提高我校研究生教育的创新能力和整体水平,促进我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快速发展,根据教育部关于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进一步提高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研20051号)和关于实施江西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的意见(赣教研字2006 3号)文件精神,结合校情,制定了江西农业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实施方案(赣农大研发200810号)。同时为了保证创新计划的顺利实施,我校成立了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实施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全校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的实施。由分管校领导、研究生处领导、财务处负责人和各研究生培养单位分管领导组成领导小组,由校研究生处具体负责学校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的组织实施工作,落实创新计划项目相关经费,同时出台了多项制度加强监督管理。各研究生培养单位也相应成立了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对本单位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实施工作进行了组织领导和管理。二、江西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实施情况(一)江西省研究生创新专项资金项目1、按照江西省研究生创新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试行)要求,我校积极组织研究生参加江西省研究生创新专项资金项目的申报工作。5年来,获省级立项42项(其中省级资助38项、自筹4项),经费资助16.6万元(其中省级拨款14.3万元、学校自筹2.3万元),2007-2010年我校获批的32项“江西省研究生创新专项资助项目”基本按期结题并取得预期成果,发表论文60余篇,2011年获批的10项正在按计划进行中(见下表)。年 份省级立项(项)省级资助(项)省级自筹(项)省拨款(万元)学校自筹(万元)项目结题(项)2007770207200885321.8820098712.80.5820109903.9092011101003.600合计4238414.32.3322、对于省级研究生创新专项资金项目,学校严格按照江西省研究生创新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试行)中规定的资金项目的申报和立项、项目管理、项目验收、成果处理等规定环节组织实施。在申报、遴选、立项、推荐、协议、经费、成果报送等程序上做到严谨、规范、公开、公平、公正。如在遴选省级项目环节上,申请人必须经过申报项目的公开答辩,经学校专家组评审通过后进行公示推荐。所有立项的项目必须签订研究生创新资金项目任务(协议)书;研究中期填报研究生创新资金项目中期检查报告;结题时填报研究生创新资金项目结题报告书。按照省学位办的要求,对所有省级结题项目填写研究生教育创新专项资金项目成果填报书和研究生创新专项资金项目成果一览表,并按要求将成果材料(含电子版)报送省学位办。3、规范省研究生创新专项资金项目实施的组织管理。我校制定了江西农业大学研究生创新专项管理办法(赣农大研发200812号),成立了学校研究生创新资金项目管理小组,明确了管理小组为我校实施江西省研究生创新专项资金项目的管理机构,负责资助项目的申请报批、中期检查和结题验收等工作。该办法还明确规定了项目经费开支的范围,学校研究生创新资金项目管理小组对资金的使用情况、项目完成情况和质量等进行全程监督管理。4、加强对项目实施情况的后续跟踪和评审工作。我处每年定期开展了对研究生创新专项资金项目的全面清理,召开了“江西农业大学研究生创新专项资金项目结题评审会”,组织了评审专家对已完成的研究计划项目进行评审验收,同时对尚未完成研究计划的项目,及时督促项目负责人按期完成。(二)江西省研究生指导教师研修计划1、按照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省教育厅下发的江西省高校研究生指导教师研修计划管理暂行办法,我校积极组织研究生导师开展省研究生指导教师研修计划项目申报工作。目前,我校黄国勤、郭晓敏两位博士研究生导师于2011年获批此项目,并分别前往美国乔治亚大学、澳大利亚Griffith大学进行研修。两位导师目前正积极与研修高校联系,计划今年上半年出国开展科学研究与学术交流。2、为提高我校研究生导师的指导水平,加强导师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根据江西省高校研究生指导教师研修计划管理暂行办法(试行),结合实际,我校制定了江西农业大学研究生指导教师研修计划管理暂行工作办法(赣农大研发20098号),对研修人员的选派条件、研修学校及研修方式、研修期间管理及考核方式、经费资助及管理、研修申请程序等均作出了严格的规定。3、我校高度重视指导教师研修工作,对派出的导师给予1:1配套经费支持;且在研修期间,在考评考核及工作量计算等方面享受在岗人员同等待遇。同时,研修经费的使用在参照我校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的基础上作出了严格的规定,明确了经费开支使用范围及经费管理部门。(三)江西省研究生优质课程建设项目1、20092011年,我校获批江西省研究生优质课程项目7项(见下表)。目前,2009年和2010年共4项因项目参与者的教学、科研任务过于繁重而未能按期结题,2011年立项的3项正在按计划进行中。但是,项目组成员前期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如高级动物营养学优质课程建设项目于2009年立项以来,进行了一系列教学研究和改革,构建了新的课程体系,制订了新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更新了教学内容,改进了教学方法和手段,发表了教改论文3篇,编写出版教材9部,获教学表彰3项,受到校外专家、同行及用人单位的高度评价。目前,该项目相关课件正在完善中,现场教学录像正在制作中,预计2012年12月可申请鉴定。还有资本论、经济林栽培、昆虫分类学、临床兽医学专题、森林生态学、高级植物生理学等优质课程建设项目,项目成员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对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发挥了较大作用。2009-2011年江西省研究生优质课程建设项目清单年 度课 程课程负责人经 费(万元)计划结题时间2009高级动物营养学瞿明仁22012.122009森林生态学刘苑秋22012.122009高级植物生理学曾晓春22013.122010临床兽医学专题胡国良22013.122011昆虫分类学王建国22014.122011资本论研究谢元态22013.122011经济林栽培郭晓敏22013.12合计14万元2、规范省研究生优质课程项目实施的组织管理,我校制定了江西农业大学研究生优质课程建设管理办法(试行)(赣农大研发200819号),明确了项目的申报条件、申报程序、项目的评审及验收程序。同时,对经费来源及经费使用范围等进行了严格规定。3、自2012年开始试行启动了第一批校级研究生优质课程建设项目,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了课程师资队伍建设,深化了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加强了教材和教学资料(如课件、试题库、案例库、媒体素材等)建设,强化了实验教学条件建设, 改革了教学方法和课程教学评价等,同时也为省级优质课程的建设项目奠定基础。目前,学校已批准10门优质课程进行立项建设(见下表)。2012年江西农业大学研究生优质课程建设项目清单项目编号年度学院课 程项目负责人经费(元)NDYZKC20120012012农学院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张美良6000NDYZKC20120022012园林院高级生物统计与分析刘苑秋6000NDYZKC20120032012经管院农业政策学吴文军6000NDYZKC20120042012生工院现代仪器分析霍光华6000NDYZKC20120052012政治学院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刘汉一6000NDYZKC20120062012动科院高级动物生物化学黄建珍6000NDYZKC20120072012农学院植物形态解剖与显微技术李德荣6000NDYZKC20120082012政治学院自然辩证法概论易启洪6000NDYZKC20120092012经管院当代管理理论胡 凯6000NDYZKC20120102012计信院计算机网络赵应丁6000合 计6万元 (四)江西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项目1、20092011年,我校获批江西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项目10项(见下表)。2009年和2010年共计6项因项目参与者的教学、科研任务过于繁重而未能按期结题,2011年立项的4项正在按计划进行中。但是,课题组成员前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如地方高校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探索与实践教改项目于2011年立项以来,在教学研究上致力于探索“以科研项目为载体,培养林科研究生综合素质”的教学改革和面向21世纪林科实践教学体系等教学改革,提出了研究生课程讨论式和互动式教学相结合,并以科研项目为载体,开展社会服务,科技推广等科研活动的创新思路和实践活动,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本项目进行了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改革,目前改革措施已应用于教学,接受实践的检验。另外,其他教改课题组成员也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对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产生了重要影响。2009-2011年江西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清单年度学院课题名称课 题负责人经费来源资助金额/万元计划结题时间2009研究生处地方农林院校研究生生源质量保障体系研究周红燕资助12012.122009政治学院农林院校“科技哲学”专业硕士点的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易启洪资助12013.092010外语院农林院校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探索与实践尧丽云自筹0.32012.122010研究生处培养单位视角下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可雇佣性开发研究曾红权资助12013.062010动科院兽医专业学位硕士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研究何后军资助12013.062010农学院发挥植物解剖与显微技术课程优势,培养硕士生实验能力李德荣资助12013.062011政治学院农林高校研究生的幸福感研究傅 琼自筹0.32014.062011园林院地方高校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探索与实践林科研究生创新模式构建与实践郭晓敏资助12013.062011经管院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研究生“一体两翼”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陈昭玖资助12013.122011人文院社科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法教育的的实证研究基于对江西省12个具有社科类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的抽样调查 黄建伟资助12012.12合 计8.6万元2、为保证我校获批的江西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顺利实施,我校专门制定了江西农业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课题管理办法(赣农大研发200912号),并严格执行对项目的中期检查。项目中期检查主要以项目负责人自查为主,研究生处根据自查情况,组织专家对项目进展情况进行重点抽查和认证。对中期检查不合格的项目将限期整改,或视情况暂停或撤销项目,追回研究经费,并及时上报省教育厅学位处。对确因客观原因造成项目无法进行下去的,及时上报江西省教育厅学位处。目前已完成对2009年以来的立项项目进行了一次全面的中期检查。3、为了提高教师申报教改项目的积极性,增强立项课题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可行性,我校正在酝酿开展校级教改课题立项建设。(五)江西省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建设项目1、按照省教育厅江西省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建设实施方案(赣教研字20083号)和关于开展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建设工作的通知(赣教研字20084号)文件精神,根据江西省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建设实施方案要求,学校制定了江西农业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建设管理办法(赣农研发200815号),明确了创新基地建设的目标、原则、构建方式和主要职能以及创新基地的评审、考核程序,明确了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建设的思路。2、自我校“江西省畜牧学研究生创新基地”(江西省第一批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立项建设以来,目前以主基地为依托,相继建立了“百世腾疾病防控中心”等个子基地,以江西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及动物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为主导,联合“艾格菲百世腾集团研发中心”等企业建立了一支40人的指导教师队伍。依托基地完成了国家重大课题、国家自然基金课题以及省部级课题14项,获国家发明二等奖、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等4项。2009年以来,博士研究生在国内公开出版的学术期刊上发表了论文14篇,硕士研究生发表了24篇。其中收录于SCI、EI的论文14篇。2009年以来,有11位博士、91位硕士就业于个子基地及相关企业。3、建立了一批校级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目前,学校积极与保持良好关系的科研院所、企业及专业学位研究生工作单位合作,制定了江西农业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及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基地遴选管理办法(赣农大发201055号),建设了21个校外高水平的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见下表)。序号学 院基地依托单位1农学院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资源环境研究所2江西省红壤研究所3园林与艺术学院江西省林业科学院4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江西省技术推广站5江西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6江西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7公安部南昌警犬基地8江西省养蜂研究所9工学院江西省农业机械研究所10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业工程研究所11格特拉克(江西)传动系统有限公司12经济管理学院江西国鸿集团有限公司13国土资源与环境学院江西省土地开发整理中心14江西省国土资源勘测规划院15江西省地源评估咨询有限责任公司16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西省食品发酵研究所17江西阳光乳品集团18计算机信息与工程学院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9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20职业师范(技术)学院江西电子信息工程学校21南昌市第一中等专业学校(六)研究生工作队伍建设目前,我校在校博士研究生82名,硕士研究生1250名,研究生工作专职干部4名。学校党政历来重视研究生工作管理队伍建设,积极探索建立一支以专职干部为骨干、与兼职人员相结合的研究生工作队伍,通过解决他们的职务聘任、进修培养等不断提升研究生工作干部管理能力和工作水平。三、江西农业大学研究生教育改革创新情况为确保研究生培养质量,除了根据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以外,我校在研究生教育改革创新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一)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1、培养目标。科学把握和明确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研究生培养目标。博士研究生培养突出本门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独立的科研工作能力与创造性科研成果等;硕士研究生培养突出本门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一定的科研能力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实践能力等;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突出专业基础、专业技能、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培养。2、课程建设。开展了研究生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增强了研究生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对于同一博士一级学科须至少设置1门相同的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同一硕士一级学科须至少设置2门相同的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等进行了硬性规定;加强了研究生课程建设,推进了按一级学科开设的、反映学科前沿研究成果的课程建设,重点支持了一批研究生教育教材建设项目;启动了校级研究生优质课程建设,对10个项目进行立项建设。3、学位论文标准。进一步完善了学位论文分类评审标准,专门制定了学术型和应用型论文评价标准,并于2010年上半年开始实施。新标准的实施对于促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多做应用型学位论文发挥了重要的导向作用。4、学术交流。学术交流是研究生培养过程的重要环节,是浓厚研究生学术氛围、拓宽研究生知识面和提高研究生科学研究能力的重要手段。一是积极组织研究生参加院士报告会。积极组织我校研究生参加校庆70周年院士论坛,聆听了12场院士报告会。二是实施学术报告制度。制定了江西农业大学研究生听学术报告规定(赣农大研发201116号),规定研究生处每月组织1次学术报告会,每年组织810次学术报告会,自2011级博士研究生和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开始,我校学术型研究生在读期间,至少要参加研究生处组织的学术报告3次以上,并计1学分。目前,研究生处共举办了7场研究生学术报告,加强了各学科研究生相互交流;三是实施学术交流资助制度。我校鼓励博士研究生参加国内外前沿性的学术交流,通过多种途径增加研究生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的机会,并对参加学术交流活动的研究生进行了一定的资助。近年来,我校组织博士、硕士研究生参加了全国性研究生学术论坛70多人次。5、优博论文攀登计划。为提高我校博士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提升博士学位论文质量,2006年,我校出台了江西农业大学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攀登计划选拔与管理细则,认真开展我校博士研究生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工作。2007年,在首届江西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培育计划评审中,学校推荐的2项“江西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培育计划”均获得立项资助,获资助名额比例占全省高校的40%。2010年,我校1篇博士学位论文获得“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论文”,实现了江西省“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论文”零的突破。2011年,我校获江西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篇、优秀硕士学位论文4篇。6、学术成果奖励制度。近年来,学校加大了对研究生科研成果的奖励力度,制定了江西农业大学研究生学术成果奖励办法(赣农大研发201021号),扩大了奖励范围,并提高了奖励额度,有效地激发了研究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了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我校2011年毕业研究生发表SCI、EI检索源刊论文7篇、A类刊物论文19篇以及中文核心刊物论文70篇,1人主持编写教学参考资料。动物科学技术学院2008级特种经济动物饲养学科的硕士研究生石元元同学以第1作者身份在国际著名学术刊物PLoS ONE(影响因子IF=4.351)上发表了“Diet and Cell Size both Affect Queen-worker Differentiation through DNA Methylation in Honey Bees”研究论文,取得硕士研究生高水平学术论文发表的新突破。多年来,我校研究生发表论文的层次和水平得到逐年提升,研究生从事学术研究的氛围更加浓厚,研究生学术影响力也逐年扩大。(二)内部质量保障监控为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有关规定(赣农大研发201012号)等一系列加强培养过程管理及强化学位论文质量的监控制度。1、加强了研究生教学管理。制定了江西农业大学研究生课程教学暂行管理办法(赣农大研发20111号),研究生处对研究生上课出勤、课堂纪律等进行不定期检查;实施了江西农业大学研究生教学听课规定(赣农大研发201115号),推动了我校研究生教育管理的各级领导干部、工作人员深入教学第一线,掌握教学情况的第一手资料,及时发现和解决研究生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一步推动了我校研究生学风和教风建设。2、加强了对学位论文的质量监控。一是制定了江西农业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相似性检测及处理办法(赣农大研发201121号)和研究生学位论文抽查评审暂行办法(试行)(赣农大研发201013号)。自制度实施以来,共计25位研究生由于学位论文相似性检测未通过而延期申请学位,有效地遏制了学术不端行为,推动了我校研究生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二是严格执行了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双盲评审制度,启动了硕士专业学位论文专家抽检制度。比如我校组织专家对2010年答辩通过的101位在职研究生进行了论文抽检,专家认为其中2位专业学位研究生论文仍需作较大修改,最终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对2人作出了推迟半年授予学位的决定。该项制度的实施大大提高了专业学位研究生和导师对学位论文的重视程度,提高了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3、提高了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我校制发关于加强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的通知(赣农大研发20127号),要求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半年的时间到校外的研究生创新基地、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基地或生产研究单位参加实践教学,并提交实践报告及江西农业大学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鉴定表,对于不符合规定要求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一律延期毕业。4、逐步完善了我校研究生资助体系。自2011年起,由学校统筹资金,设立了“江西农业大学研究生奖学金”,奖学金的覆盖面达50%,鼓励研究生全面发展,调动广大研究生刻苦学习、奋发向上的积极性,促进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制定了江西农业大学优秀研究生、优秀研究生干部评选及奖励办法(试行)(赣农大发201132号),激励广大研究生勤奋学习,严肃认真地从事科学研究,积极参加研究生各项活动,有利于培养专业基础知识扎实、综合素质高、适应能力强的研究生;制定了江西农业大学研究生困难补助实施办法(试行)(赣农大发201133号),帮助经济困难研究生克服困难,解决其后顾之忧,使其顺利完成学业。 与此同时,学校还提高了博士研究生的生活补贴标准,将博士研究生生活补贴提高至1000元/月,同时要求导师给予博士研究生1000元/月的生活补贴,在省内高校中博士研究生的生活补贴标准位居前列,解决了我校博士研究生的后顾之忧,使其能积极投入科研工作。(三)研究生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1、国家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于2007年开始实施的公派研究生项目,实施5年来,我校累计被录取15人,其中联合培养博士生7人,攻读博士学位8人,分赴美国、法国、澳大利亚、西班牙、比利时、德国、加拿大等7个国家,美国密执安州立大学、法国农业科学院、美国吉纳斯国际集团皮埃种猪改良公司、格里菲斯大学、哥廷根大学、哈勒维腾贝格马丁路德大学、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列日大学等8所知名学府和研究机构在森林经理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特种经济动物饲养、森林培育及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等学科专业开展留学学习和研究,连续5年包揽江西省非211高校所有“国家留学基金委国家公派研究生项目资助”名额,资助总名额的比例占全省近六成。2、招收培养国外留学生。为了响应我省教育国际化的要求,进一步营造学校国际化氛围,学校党政高度重视研究生层次的留学生教育工作。目前,我校已初步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管理机制和个性化的教学计划,现有留学生硕士专业18个,博士专业5个,招收留学生的硕导49人、博导16人。通过积极宣传和大力推广,2011年我校已招收留学生2名(博士生、硕士生各1名)。(四)教育资源优化配置1、研究生信息资料网络环境建设。在研究生教育新形势下,我校不断优化研究生教育网络资源配置,积极开展研究生信息资料网络环境建设。研究生处网站是我校信息资料网络环境建设的主窗口,网站囊括了学科建设、研究生招生、研究生培养、学位管理、研究生就业和专业学位教育等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主要工作,及时更新的大量信息方便了广大师生对研究生处工作的详细了解并强化了办事指引。为了更好的服务于广大师生,研究生处还自主开发了报名、查分等系统,方便了信息的查询,发挥了研究生处网站作为与广大师生沟通交流的桥梁作用。2、改善研究生实验装备条件。学校不断改善研究生的实验装备和研究条件,目前,各院(所)研究生均有固定的实验室和符合教学要求的实验仪器设备,配备了研究生专用机房,并逐步改善了研究生实验研究条件。近年来,鉴于部分学科的实验条件相对薄弱,学校出资为部分实验室添置了实验设备和仪器药品,更新了实验室的硬件设施,实现了实验室的基本设施完备,网络全面覆盖,方便研究生在实验同时进行数据处理和信息查询。部分学科为了突出学科的专业特点,设置了专业实验室,采购实验设备,如电路分析实验室、模拟电路实验室、数字媒体实验室、网络与通讯实验室、数字模拟实验室等,先进的实验室配置为研究生提供了创新平台。3、学科建设优化整合。2010年,在对学校所有博士点、硕士点学科建设现状和对南昌地区研究生培养单位进行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增加研究生专用教学教室、整合学科资源、进行学科院系归属调整、加快公共实验平台建设等意见和建议,得到了学校主要领导的认可和采纳,同时,研究生处专门挤出部分经费用于支持建设植物病理学、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林木遗传育种、基础兽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等条件设施相对薄弱的学科,大大改善了薄弱学科的实验条件。为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理顺关系,加强学科建设经费的使用和管理,我校出台了江西农业大学一级学科建设暂行管理办法(赣农大发20125号)、江西农业大学省级重点学科建设配套经费使用管理办法(赣农大研发201218号)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明确了一级学科建设工作组的职责,也进一步明确和规范了学科建设经费使用审批权限及签报流程,切实将“学科建设管理的基本单元为一级学科”落到实处。建立并完善重点学科建设体系,推进校级重点学科建设。“十二五”期间,学校计划建设10个校级重点学科,已被确定为江西省高校高水平学科、江西省高校重点学科和示范性硕士点的学科,不再列入校级重点学科建设范围。具体为在现有一级学科中遴选建设4个校级重点学科;在现有二级学科中遴选建设3个校级重点学科;在无硕士学位授权的学科中遴选建设3个校级重点学科。(五)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1、江西农业大学专业学位教育概况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工作,目前我国已设立39种硕士专业学位、5种博士专业学位。我校是江西省较早招收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单位,于2002年获得农业推广硕士和兽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位授予权(目前我校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获得养殖、林业、农业机械化、农村与区域发展、作物、园艺、农业资源利用、农业科技组织与服务、农业信息化、食品加工与安全、渔业、设施农业、种业等13个领域的招生授权,基本涉及农业的各个领域)。2009年开始招收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兽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2010年获得林业硕士、工程硕士、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自开始招收专业学位研究生以来,我校一直坚持以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为目标,以质量为核心,目前共招收专业学位研究生1378人,共授予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674名。10年来,我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形成了招生上规模、硬件上档次、管理上水平的总体格局,并以上乘的教育教学质量显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2011年有2人分别被聘为第三届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和第一届林业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2004级兽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叶俊华同学于被聘为第三届全国兽医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江西省共5人);2篇兽医硕士专业学位论文被全国兽医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评为全国兽医专业学位优秀硕士论文(全国共25人);2篇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论文被评为第二届全国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优秀论文(全国共20篇);1人被全国兽医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评为全国做出突出贡献的兽医专业学位获得者(全国共12人)。2012年,由贺浩华教授主持完成的江西农业大学农科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践与探索项目荣获第一届江西省高等教育省级研究生教学成果一等奖 。2、专业学位与行业产学研结合及双导师制建设情况由于招生对象多为在职人员,无法脱离岗位来校学习,采取什么样的培养模式实现培养目标、达到培养要求是专业学位培养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我校在培养过程中,积极探索、大胆创新、锐意改革,开展了产学研联合培养模式。实行双导师制。我校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实行了双导师制,制定了江西农业大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教师遴选办法(赣农大发201054号)和江西农业大学在职人员攻读专业学位管理办法(赣农大研发20115号),遴选了一大批优秀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教师。所有第一指导教师,均由我校实践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研究生指导教师担任,主要负责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理论学习和学位论文的整个指导工作等;第二指导教师(校外导师),由校外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的具高级职称的部门领导或专业技术人员担任,主要负责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论文实践部分指导等工作,同时校外导师必须参与到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论文开题、中期考核以及学位论文质量把关健环节。积极开展专业学位与行业产学研联合培养模式。一方面,积极整合社会资源,建设了21个校外高水平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基地,制定了江西农业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及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基地遴选管理办法(赣农大发201055号)。另一方面,加强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为加快培养模式改革,培养应用型、高层次创新人才,制发了关于加强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的通知(赣农大研发20127号),对2011年开始招收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作出明确规定,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半年的时间到校外的研究生创新基地、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基地或生产研究单位参加实践教学,并提交实践报告及江西农业大学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鉴定表,否则一律延期毕业。(六)研究生教育管理1、惟义学术论坛。研究生学术论坛是研究生开展学术交流和展示成果的一个平台,是激励研究生进行创新活动的一个重要手段。在学校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自2008年起,我校共举办了四期研究生“惟义”学术论坛,研究生“惟义”学术论坛打造成为了我校实施“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的重要品牌项目之一。论坛每年举行一次,分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进行,以丰富研究生的知识底蕴,启迪研究生的科学思维,拓宽研究生的学术视野,激发研究生的创新热情,并促进院(所)之间、学科之间以及优秀学术成果的交流和融合为目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迄今为止,共有64篇获奖论文被入选收录到江西农业大学研究生“惟义”学术论坛论文集。2、暑期社会实践。积极组织研究生开展暑期社会实践。为发挥学术优势,引导广大研究生在校期间更多地接触社会、了解国情,积极组织博士、硕士研究生组成“硕博服务团”,深入基层和农村一线,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近年来,我校组织的“硕博服务团”,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开赴南丰县、余干县、兴国县、塘山乡、万村乡等省内众多乡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