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复习七年级上.doc_第1页
文言文复习七年级上.doc_第2页
文言文复习七年级上.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文复习 姓名: 文言文阅读(一)童趣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4分) 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 私拟作群鹤舞空(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怡然称快( )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 )鞭数十,驱之别院( )项( )为之强( ) 徐( )喷以( )烟2用原文回答下面的问题。(3分) (1)“拔山倒树”中的“山”实际上是指: 。“树”是指: 。 (2)“见二虫斗草间”,这“虫”在作者眼中是: 。(3)“庞然大物实为: 。3解释下列句中 “之”字的含义。(1.5分)(1)物外之( )趣 (2)昂首观之( )(3)为之( )怡然称快4作者的“物外之趣”,全凭新奇合理的想象,除了作者在文中提到的四种趣物之外,你还能想到那些相似的且富有童趣的情形?写出来,与同学们分享。(4分)5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2分)私 拟 作 群 鹤 舞 空 昂 首 观 之,项 为 之 强6翻译句子(3分)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常蹲其身,使与合齐,定目细视。 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7第1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2分)8文中叙述了哪些“物外之趣”?(1.5分)9文中出现了好几个成语,请写出三个来。 10文章末一句“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表现了作者幼小心灵中怎样的思想感情? 11文中所写的都是平常之物,而“我”却产生了“物外之趣”,你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3分)12学习本文,你认为作者是什么样的人?13写出作者体会到“物外之趣”的句子。(2分)14找出文中写作者心情的词语,并分析其作用。15第二段中,作者展开了丰富的联想和想像,请用横线画出来。(1分)文言文阅读(二)论语1给下列字注音:(3分)论( )语 不亦说( )乎 不愠( )三省( ) 罔( ) 殆( )2填空:(2分)论语是记录 的一部书。是家经典著作之一。孔子,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3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2.5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殆:)(5)择其善者而从之(从:)4“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是借松柏之后凋比喻什么社会现象?(2分)5摘出出自论语十则中现在常用的成语。(1.5分)6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7所选六章,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关于学习的态度和方法;关于思想品德修养有。请分别就两个方面各举一两则。(4分)8“而”的用法,有的表顺接,有的表转接,请区别下列句中“而”的不同用法:(2.5分)学而时习之() 人不知而不愠() 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 (5)择其善者而从之( )9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十则中孔子的话:,。(1分)10宋开国丞相赵普曾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有什么目的?(2分)11在关于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方面,你还积累了哪些名言警句,请举出两例。(2分)1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一则是为了告诫弟子_13第一则讲了哪三个方面的内容?(1.5分)14孔子曾说过:“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资:这里有借鉴的意思)。”用课文中的话说就是。(1分)15“温故”和“知新”是不是两件并列的事?该如何理解?(2分)文言文阅读(三)山市1山市选自 作者 ,字留仙,世称“ ”, 代文学家。本文描写了变幻莫测的 ,作者行文以“忽见、 、 忽、 、 、倏忽”等表时间性的词语来贯穿全文,使文章层次显得很清晰。(4.5分)2给下列字注音:(4分)青冥( ) 飞甍( ) 高垣( ) 禅( )院逾( )时 连亘( ) 倏( )忽 窗扉( )3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字词:(7.5分)然数年恒不一见( ) 往来屑屑( ) 连亘六七里 ( )高插青冥,相顾惊疑( )( )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 )( )或凭或立,不一状 ( )( )数至八层裁如星点( ) 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 )( )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 )( )4下列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A、见宫殿数十所 然数年恒不一见 B、 层层指数 数至八层 C、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 又闻有早行者 D、或凭或立不以状 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 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 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 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 6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按音节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然数年恒/不一见。 B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C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 D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7请用课文原句填空。(5分) 山市是以 为顺序,描绘了变幻莫测的山市蜃景,条理清晰,语言简洁,请填写出山市变化的几个阶段:(也可以用自己的话复述)“山市”的形成阶段: “山市”的发展阶段: “山市”的高潮阶段: “山市”的消失阶段: 8找出文中表现时间的词语。(2分)9文中描述的蜃景若以“风起”为界,前后的蜃景变化各有怎样的特点?(3分)10文中将“山市”称为“鬼市”,对此,你怎样认识?(3分)文言文阅读(四)世说新语(一)咏雪1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意思不同的一项 ( )(2分)A.尊君在否 B.待君久不至 C.君与家君期日中2对“公大笑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说明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B、谢太傅“笑”前喻,而“乐”后喻。C、为“柳絮”一喻而“笑乐”。D、谢太傅认为后一喻没有前一喻好。3“儿女”一词古今义有何差别。古义: 今义: 4文中两个以雪为喻句子是 ; 。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5. 文中“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从上下文看,“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4分)(二)陈太丘与友期1世说新语是集,主要记述了 。刘义庆是宋文学家。2写出下列字的读音:(2分)友人惭 ( ) 尊君在不( )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2.5分)过中不至(过:)去后乃至(乃:去:)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委:)君与家君期日中(家君:)元方入门不顾(顾:)(6)尊君在不( )(7)下车引之( )4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3分)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5友人未到,陈太丘就独自走了。如果你是陈太丘,你会怎么做?(2分)6“友人惭,下车引之”,而“元方入门不顾”,怎样理解元方的行为?(2分)7这个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