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市场角度分析精准扶贫理论的现实意义.docx_第1页
基于市场角度分析精准扶贫理论的现实意义.docx_第2页
基于市场角度分析精准扶贫理论的现实意义.docx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于市场角度分析精准扶贫理论的现实意义 摘要精准扶贫提升了关于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思想认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个重要的最新成果。梳理精准扶贫的现实意义,对于推进精准扶贫的顺利进行,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下载 关键词精准扶贫;现实意义;共同富裕;扶贫理论 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7)06-0143-02 作者简介于长存(1992-),男, 汉族 ,辽宁盖州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 基金项目2016年沈阳市社会科学课题(项目编号:SYSK2016-05-08);2017年阜新市社会科学课题(项目编号:2017Fs11x027);2017年沈阳市社会科学课题(项目编号:SYSK2017-05-04)。 精准扶贫是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也是政治文明的重要内涵。在新形势下,推进精准扶贫的顺利进行,是我国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 一、优化资源配置 简单来说,让资源用到更恰当的地方,分配的效率更高,针对性更强,单位资源的扶贫人数更多。与整体式扶贫不同的是,精准扶贫的效率更高,受众准。从经济学上讲,精准扶贫是对扶贫对象、扶贫资源进行优化,是着力提高各类各种扶贫资源配置效率和效果。精准扶贫完全符合经济学中最佳最高效配置资源的要求,使得有限的扶贫资源的作用发挥到最大,提高了扶贫资源的利用率。精准扶贫对准真正贫困的人群,不仅能缩小收入差距,还能助力精准扶贫的健康推行。 二、平衡地区发展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伴随着经济发展新常态,东西部、城乡之间经济发展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平衡增长理论认为,落后国家或地区存在两种恶性循环,即供给不足的恶性循环和需求不足的恶性循环(见图1)。 而解决这两种恶性循环的关键是实施平衡发展战略,改善供给状况,不断扩大需求。通过产业精准扶贫,可以创造出需求市场与农户之间的桥梁,并且扩大了市场需求;同时,精准扶贫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利润,贫困户得到了发展,就可以进一步扩大自身投资,激发自身的消费潜力。因此,精准扶贫,强调增加贫困个体与产业间的关联互补性,主张开发落后地区,使落后地区与发达城市之间均衡部署生产力,力求通过转变扶贫模式,提升贫困群体和贫困地区的自身能力,实现产业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三、释放人口红利 造成贫困的原因之一,就是在过去一段时间内贫困人口实际上并没有被纳入市场经济的框架内。1978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为77039万人,到2014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为7017万人,不到40年的时间里,我国减贫将近7亿人,全球赤贫人口总数急剧下降,主要是得益于我国减贫的巨大贡献。联合国2015年千年发展目标报告显示,全球减贫事业中,中国贡献率超过70%以上,1990年中国农村贫困人口占比60%以上,到 2014年下降到42%。客观来讲,现有贫困状态,在很大限度上是由于机会缺失,贫困群体缺乏较好收入的就业机会导致的,相当一部分贫困地区各项资源贫乏,现有的7000多万贫困群体的劳动力价值尚未得到开发,因此7017万人脱贫不仅使自身能力得到提升,对中国经济而言,释放的劳动力资源将成为中国经济的一个新增长点。研究显示,每1300多万农民进城务工,可带动GDP增长015%,就业率提高033%,城市化率提高1%。现存的7017万贫困人口,其中相当大的人口红利还没有完全释放。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口红利逐渐减少,改革红利正在逐步释放,而改革红利之中,很大一部分比例来自于城镇化的推进,对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体来说,其人口红利还没有完全释放,城镇化水平低下,其自身的人口红利尚未得到充分的释放。从整体来看,我国为了保持中国经济持续增长,正从过去以劳动力为优势转向以生产率更高、资源配置更高为优势。但就贫困地区来说,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加入市场分工,最紧迫的就是释放自身人口红利,促进自身发展,通过易地迁移与产业整合,将贫困人口纳入现代化市场的分工之中,贫困地区劳动力资源与其他地区或其他产业实现优势互补,发挥贫困地区自身的后发优势,实现脱贫。 四、培育消费市场 在提升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以后,实现脱贫,未来这一部分人的整体消费市场可以得到极大提升,刺激内需,促进经济长期持续发展,在出口日渐疲软,国内投资回报率长期低位徘徊的情况下,通过提振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培育新兴消费市场,可以为中国未来经济发展增加稳定性和确定性。国家通过行政手段,通过二次分配,维护了全国统一的市场,使我国日常消费品供给和地区发展处在平衡位置。一般而言,高收入阶层增加的财富,大部分用于投资,消费所占的比例很少,精准扶贫意在通过提升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改善其生活水平,通过自身努力,低收入群体所增加的社会财富中很大一部分用来维系日常生活,因此对提振消费带来明显的作用。201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迪顿认为,刺激有效需求根本在于解决收入不平等。目前,迪顿的模型已通行全球,成为制定公共政策的依据,并且被不断改善。从我国情况看,按照消费乘数效应分析,计划到2020年,实现贫困人口全部脱贫,7000万贫困人口解放出来的消费动力是相当强劲的。设想未来5年我国有平均65%的年增长率,则通过精准扶贫解放的7000万贫困人口消费能力的增长率贡献应至少有1%。也就是说,排除其他经济增长因素,仅就精准扶贫而言,可为国家经济增长单纯提供1%2%的增长率。当前中国经济转型阶段所面临的产能过剩问题,通过精准扶贫,在贫困人口脱贫的过程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贫困人口脱贫后能够产生更多消费,促进经济的协调发展。 五、推动产业升级 从长远来看,精准扶贫带动扶贫产业不应仅仅局限于利润较低的初级产业,而延长产业链,增加利润率,促进贫困人口中长期的持续发展意义重大。通过扶贫,提升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促进消费稳定增长,适应消费需求变化,完善政策措施,改善消费环境,加快发展服务消费。完善旅游设施和服务。利用贫困地区的资源禀赋,大力发展乡村休闲全域旅游。促进电商快递进农村。扶贫开发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带动并刺激消费行业,充分利用服务行业消耗资源少、发展空间大、环境承受压力小、容纳就业人口多、未来增长可能性多的特点,带动扶贫产业升级。 贫富差距过大,将穷人的消费体系和生产体系与富人的消费体系和生产体系相分离,从社会分工角度看,这种分离的生产结构和消费结构不利于提高生产的规模和分工效益。因此,通过精准扶贫,消除贫困阶层,提高贫困群体的消费能力,会最大程度发挥好经济结构的规模效益和分工效益。 六、促进农业供给侧改革 从我国当前的农业供给侧看,贫困地区农业发展面临瓶颈,市场化程度不高,部分特色产业优势不突出。从技术水平来看,农业生产效率不高,缺乏有效的技术服务体系,特色产品开发力度不强,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从统筹角度来看,缺乏规划,经营主体依赖以农户为主题的小农经济,缺少专业化生产,市场竞争力不强。对市场需求的波动适应能力差,缺少品牌支撑,产品的市场认可度低,附加价值低。 依托农业供给侧改革,加强对特色农产品的开发,并带动和促进精准扶贫的顺利进行。通过合理的产业规划和特色农产品的布局,差异化发展特色产品。结合本地?的资源条件,提高产业发展的效率,增强市场认可度。发展龙头企业、合作社等新型市场主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发展特色产业,激发贫困地区自身活力,使特色产业发展的成果能更多惠及贫困家庭。 真正使贫困群体脱贫致富,还需要更多研究者们不断研究与探索。随着对精准扶贫理论的探讨,精准扶贫工作的不断推进,社会各界将更加重视精准扶贫问题。贫困人口与社会在发展上的不平衡是影响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保障共享发展的成果,改善贫困人口的发展条件,是精准扶贫的重要目标。通过对精准扶贫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