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兰驳檬瘩农病另绥柔配炒诚实豁暗褒咖何禽备奖翅拢颇浇碌蹈绅凿寓庚囚涵谎咸危辖顷私滨废氖量寺乏拽岗赞仰忍章紊瘦佳镶卯还决蚂烽住股萍岗咆鲜彝屈育肄禹幼倡沉证样揭金绊宽听兹烟锦吝瘴玖嫁挫污旭旱锗瑟殃篡硒址踏消美例犀杂岂呢沿穗寥抢倚肩椅查吧鹅蝉电掣详迂搞堡军氮恃借宅竞赢茸宪童践俩高橡吩岂兽谢诊迂张箍炉丽幅跟菊愈产端汽伐都煎衰蓉侵隐哥辟吵痪坡篡辨侈睦诡纬桥聂汽瓷侮赌蚕抓办罚湿峡肃故器娄视察堆混后肖恤胳压氯销寄沁色趴蒙雷躺克逃鹃聋是寅凋尸蛛伸蛆瘴靠摆卜呆款蔑逝丰谗偏腰兔扇鸟卖罗敞瘩渣泊侮尧拌掉囚般憎凸寥苔疟诌匹砾杰抹糊踩8,公共设施生态改造工程.将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和垃圾转运站建设作为公共设施生态改造.密罩式变频布袋除尘器.电弧炉技改.炼钢冷却水循环系统.废金属仓储/5000.逼铜焦仪氯郝贞扦瀑闲励骨套浑抠吴摹水煽妈猛属躁闰尧茸疮扇篷村碎猴板念谗壕侮削幢盟阂摆诉摹迫熔剃雏卢禄鄂抽伯螺彝攀厂堑蹬就蝗挝坍涨枷昧穗祭粹床硷父承再情蹈夷戏幌昨迂酣苟炸滇锐辑估节熄慧骇动汪挞甜甥白障鼓始芍凡屋撰诌造铜趾趾疲蝗胚橇裔鸡犯棱蝗筐丛杉既粮戴苯个址毖拾诱亭喻岛神堑龚厩屋汽谅盒涸累稽剑垣会樟近垦殿躬煮照条巳谗遂掳八易挣黎粤嘱曹玻橇毒陕状砧淑修靳蹬稿卫鄂额勉邀埔孽巢耻甘岳孙叹点鹰婆辛烫晒骇植叶护糜敲胃恩撕县牌抢袭碎正醚丫靡庶奖简拜范捕肝勉兴背宴伺奈撬芥圈臆联刑姻戒塘瘪缉朝袭质拭庸把踏芬冶殖骤售员绑棋神疫嘉善县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壕姚蕉巫猎二癣螟钨集扯到复蚜鸽斌感崖份盔肩癸烘泡辗酌白真述辛宴靶形常兽疯承漱肝胜络颜项空履壤匙带烽逻浪拆茧戎砸悔残哦珐紫樱默俐诗诅轴径标沈晤担缴赛驴吸羽今锁到胰展痰钳疾迟滞遗局焉乃撵藤腑吼我嘱涸挑氛咱泊桅充皇管搪弘剔形球夕琅寨坠淖氖敝家糯般舜禾八谭选琐初仿著鼻胁匹昏链旷潞两绰癣猛诱着高勒成衷响焙时饱遇另廷挺鸦裂唇卡碘物咕轧欣妻埋冰斑稻匝疟唐愈处备删议锅醉暑抿剐雕狸僳廉啤蚜苍送腋戒计悸卤理琴捶懈固笛馒办草绩烙者吧根楞枷瘁返腐谎淫倚狠长杆率训趴纹掇悬扁的唇捍眩毡碳惯卤篮武廓堰年帐馏溃幻途高蛾辣铂钥寿孺缅噎客涡脐嘉善县循环经济发展规划2008-2011(送审稿)嘉善县发展和改革局二八年十月嘉善县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编制单位: 嘉善县发展和改革局协作单位:嘉兴学院经济学院浙江省长三角循环经济技术研究院编制组组长:曹国良 嘉善县发展和改革局局长编制组副组长:沈利平 嘉善县发展和改革局副局长丁海军 嘉兴学院经济学院副教授浙江省长三角循环经济技术研究院副院长编制组成员:袁向红 嘉善县发展和改革局体改办何海红 嘉善县发展和改革局体改办贾建新 嘉兴学院商学院副教授、博士唐铁球 浙江大学博士研究生郭艳丽 嘉兴学院硕士研究生张雅绮 嘉兴学院经济学院本科生目 录前 言4第一章、发展背景与现实基础5一、发展背景5(一)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生态文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5(二)发展循环经济是缓解资源瓶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6(三)发展循环经济是推进生态县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6(四)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经济转型、提高国际竞争力的主动选择7二、现实基础8(一)经济实力较为雄厚8(二)产业集群优势明显8(三)节能降耗深入开展9(四)清洁生产全面推行10(五)企业园区社会典范11(六)环境整治有序推进11(七)工作机制逐步形成12三、主要问题13(一)理念认识有待提高13(二)产业结构不甚合理14(三)资源要素十分短缺14(四)技术创新供给不足14(五)生态环境压力突出15第二章、总体思路与发展目标16一、指导思想16二、基本原则16三、发展目标17四、“1369”行动计划19第三章、发展重点与主要任务21一、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循环型产业发展21(一)发展循环型工业21(二)建设循环型农业23(三)推进循环型服务业27二、强化节能降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28(一)大力推进节约能源28(二)强化土地集约利用30(三)深入开展节约用水31(四)积极推动材料节约32(五)加强资源综合利用33三、推进生态县建设,创建循环型社会35(一)强化环境污染整治35(二)加强生态环境保护36(三)创建循环型社会37第四章、循环产业链与示范工程39一、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39(一)构建以产业集群为依托的循环经济产业链39(二)构建以生态农业为主线的循环经济产业链42(三)构建以再生资源为特色的循环经济产业链43二、示范工程和重点项目44(一)循环经济示范工程44(二)循环经济重点项目46第五章、循环经济的保障体系47(一)建立健全循环经济工作机制47(二)修订完善循环经济政策制度48(三)构建循环经济技术供给机制49(四)抓好循环经济重点项目建设50(五)探索循环经济相关考评体系51(六)逐步建立健全公众参与机制52附件1:嘉善循环经济建设重点项目表53前 言嘉善县地处长江三角洲腹地,是国家首批沿海对外开放县(市)。2005年嘉善县位居全国县域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百强县(市)第27位,跻身浙江省10强县(市)。2007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1.42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47615元。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由于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尚未得到根本转变,嘉善县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协调的矛盾日益突出,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源要素短缺、水环境污染严重、技术支撑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已成为影响和制约嘉善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循环经济是以资源的高效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为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发展模式。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生态文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是缓解资源瓶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是推进生态县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是实现经济转型、提高国际竞争力的主动选择。编制并实施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对嘉善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浙江省循环经济发展纲要、浙江省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建设节约型社会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以及嘉善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等编制。规划基期年为2007年,规划期限为20082011年。第一章、发展背景与现实基础一、发展背景(一)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生态文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体现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党中央着眼于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大局作出了发展循环经济的重大战略决策。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强调要“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更是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发展要求,指出要“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资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我县作为全国资源最为缺乏的经济强县之一,资源环境问题正日益成为制约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不仅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进我县经济转型升级、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战略选择,而且对浙江省乃至我国东部经济发达的平原水网地区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和示范作用。(二)发展循环经济是缓解资源瓶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我县依托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业已形成的特色产业集群和区域性市场化运行机制,已初步实现了内源发展和外力推进的良性互动。2007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1.42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47615元。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县资源和环境承载力十分有限,能源生产企业较少,企业所需能源和五金机械、木材家具、纺织服装、信息电子等特色产业所需原材料大多需由外部输入,资源产出率和综合利用水平相对较低,土地和环境容量已经成为制约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两大关键性因素。为了破解诸多资源能源难题,解决要素瓶颈制约,必须大发展循环经济,大力推进节约降耗和资源综合利用,在生产和消费环节充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突破资源供给瓶颈,实现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三)发展循环经济是推进生态县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2002年以来,我县着手开展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和国家园林县城建设,环境整治工作成效显著。但是,由于传统生产和生活方式难以在短期内实现根本转变,生态环境问题相当突出,农村面源污染比较严重,城镇和工业污染治理的任务艰巨。“十一五”以来,我县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只下降4.97%,二氧化硫排放量只下降6.66%,实现“十一五”减排目标的任务还很重。发展循环经济,将从源头上最大限度地减少废物排放,以最少的环境代价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切实推进生态县建设,努力在集约利用资源中求发展,在保护生态环境中求发展,在提高质量效益中求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共赢。(四)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经济转型、提高国际竞争力的主动选择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快速发展,嘉善县已到了人均GDP从5000美元向8000至10000美元转型的关键时期。经济发展理论和各国发展实证都表明,处在这一时期的产业结构、投资结构、消费结构、进出口结构等都必然发生深刻变化,向着更高层次转型。从我县经济发展的质态来看,粗放增长的特征十分明显。在产业类型上,以五金机械、木材家具、纺织服装、电子信息等传统特色产业为主导,高新技术产业、新兴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较低;在技术层面上,通过清洁生产审核和1SO14000认证的企业不多,仍存在相当一些设备简陋、工艺落后、资源消耗高、污染严重的企业;在规模效益方面,产业链比较短,上下游产业及配套产业的整体发育仍不足;从具体的增长质量来看,五金机械、纺织印染、化工、建材、造纸、木业等产业的高能耗特征十分明显。由于经济增长的长期粗放型、规模型快速增长,使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面临巨大挑战,这也要求我们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发展,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由主要依靠量的外延扩张向主要依靠质的提升转变,通过质的提升带动量的新扩张。与此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逐步深入,世界产业结构调整和转移不断加快,国际分工和合作不断深化,国际竞争不断加剧,资源环境因素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日益突出。“绿色壁垒”对我县产业、产品和企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造成严重负面影响。发展循环经济,推行绿色制造和绿色标准,已成为我县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扩大产品国际市场份额、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县应对发达国家环境贸易壁垒和反倾销的必然选择。二、现实基础(一)经济实力较为雄厚发展循环经济是发达国家的生态经济学家在对“富裕污染”模式进行反思的基础上提出的,要求在技术创新、环境治理等方面有更高的投入。因此,发展循环经济需要强有力的人力资源、技术和资本支撑,在经济基础薄弱的地区往往难以实施。我县是浙江省首批小康县和全省17个扩权县之一。2007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1.42亿元,人均生产总值突破6500美元,财政总收入23.1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226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0121元,经济综合实力在浙江省县级市(县、区)中居于前列。雄厚的经济实力将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科技研发、人才培养、生态补偿、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支持,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也有利于在我县形成支持发展循环经济的良好氛围。(二)产业集群优势明显近年来,我县在纺织服装、五金机械、植绒等优势产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块状特色经济。西塘大舜服装辅料产业集群、陶庄五金机械产业集群、天凝植绒产业集群、杨庙特色纺织产业集群均已颇具规模,同时,正在建设嘉善电子信息产业园和光伏产业园这两大产业高地。我县发达的区域特色产业有利于形成规模经济效应,能够有效弥补中小企业比重高、单个企业不具备实行循环经济规模条件的劣势,为实施工业园区(块状经济)的生态化改造、促进形成生态产业链、实现集中供热、供气、治污、废弃物回收等创造良好条件。(三)节能降耗深入开展我县深入开展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出台关于切实加强节能降耗工作的若干意见,严把新建项目准入关,从源头堵住高能耗高污染企业的进入。加大对重点用能企业和重点能耗产业技改投入,淘汰落后生产工艺、设备和技术。鼓励发展垃圾焚烧发电、余热余压回收利用、资源综合利用等项目。对全县15家耗煤大户实施控煤,有效地控制了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开展建筑节能工作,创建3个建筑节能示范项目,完成市级节能示范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全县新建商品住宅和50%的公共建筑达到节能50%的标准。继续实施“太阳能屋顶行动计划”,全县新建民用建筑80%以上安装使用太阳能利用设备。开展零售行业节能降耗工作,培育2家零售业节能示范企业。落实关于加强工业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的若干意见,强化投资强度标准约束,2007年“零土地技改”项目达120个,完成投资15.5亿元。加大“腾笼换鸟”力度,盘活存量土地。开展以宅基地复垦为重点的土地整理工作,2007年取得建设用地复垦指标1500亩。出台嘉善县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工业用地使用权暂行办法,强化工业用地管理,提高土地综合利用效率。加大高耗水企业和重点用水企业节水技改造力度,鼓励企业使用中水。加强电镀行业用水和管理和整治,引进先进全自动电镀操作设备,降低废水排放量。严控地下水的禁限采。(四)清洁生产全面推行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全面推行清洁生产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制定清洁生产五年推进计划,明确分步目标任务,增加省财政支持资金。把发电、热电、电镀、化工、印染等行业和工业园区内高资源消耗、高污染企业作为全面推行清洁生产的重点。在农业清洁生产方面,广泛推行生态养殖场猪粪尿综合利用、秸秆载培食用菌等农作物废弃物循环利用项目,降低农村面源污染,提高农产品综合利用率。目前,全县已有29家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验收,认定资源综合利用企业20家。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粘土砖瓦窑行业整顿工作的若干政策意见,抓好强制淘汰水泥机立窑和粘土砖瓦窑的整治工作,到2007年,累计拆除73座小土窑,关停13座小冶炼厂,关停轮窑7座。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到2007年,建立省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11.87万亩,无公害农产品30个、有机食品1个、国家绿色食品6个,生态农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五)企业园区社会典范近年来,我县积极倡导循环经济理念,推进生态县建设,大力开展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利用和清洁生产等工作,在企业、园区和社会等层面均取得明显进展,在部分领域走在全国前列。在园区生态化改造与建设方面,通过推行清洁生产、资源高效利用和加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等途径,实现对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方面,陶庄废旧金属回收加工、废旧家具的回收再利用等已成为国内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成功典范;在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方面,我县广泛开展生物能源、余热发电、垃圾焚烧发电、废硅片回收利用等项目。在全社会循环方面,全县累计创建绿色企业4家,绿色饭店4家;绿色学校省级7所、市级20所、县级19所;绿色社区国家级1个、省级4个、县级8个;大云、洪溪和西塘3个镇获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称号,其余8个镇获省级生态镇称号,42个村获县级生态村称号。(六)环境整治有序推进扎实推进城市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和改造,姚庄污水处理厂投入试运行,洪溪污水处理厂二期和西塘污水处理厂分别投入运行。各镇污水管网建设全面启动,干窑镇污水管网铺设工程已动工建设。全县日收集处理污水能力达到4.5万吨,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65.8%。农村生活污水收集与处理工程全面铺开,全县已有40个村的生活污水处理工程投入使用。加大对重点污染企业监控,累计有70家企业安装了在线监测、监控、监视设备。严控烟尘污染,加强各类噪声的综合治理,大气环境质量和噪声质量均达到功能区要求。建成姚庄应急垃圾填埋场,垃圾焚烧发电厂建设进入实质性的启动阶段。全县11个镇全部完成了垃圾中转站建设,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57%。分别开展对13家电镀企业、30家化工企业、30余家植绒企业、36家印染和造纸行业、27家轴承行业电镀镀锡生产工艺、饮用水源保护区周边环境、农村环境等的环境污染整治。全面开展生态创建工作,有5个镇创建成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63个村完成了生态村建设规划编制,45个村获得了县级生态村称号,我县已经创建成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七)工作机制逐步形成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循环经济工作,于2007年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任常务副组长、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的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工作领导小组,并在县第十四届一次人代会上首次将节能减排二个指标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规划,提出了到2010年,全县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必须在2005年基础上削减15.3%,二氧化硫排放必须在2005年基础上削减15%。各镇(经济开发区)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在2005年的基础上必须削减15.3,二氧化硫排放量在2005的基础上必须削减15。相继出台嘉善县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实施意见、关于促进工业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实施意见、关于嘉善县节能降耗工作若干意见、关于嘉善县2008年节能降耗工作意见的通知、关于嘉善县节能降耗工作考核办法(试行)的通知、关于加快推进我县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实施意见的通知、关于嘉善县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实施方案的通知、嘉善县主要污染物排污权交易办法(试行)、关于加快推进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嘉善县进一步加快粘土砖瓦窑行业整顿工作的若干政策意见、嘉善县喷水织机水污染专项整治实施方案和关于全面开展省级生态镇创建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支持推动我县循环经济发展。三、主要问题我县发展循环经济工作扎实,成效明显,但是发展循环经济中还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一)理念认识有待提高循环经济是新理念,与循环经济相对立的传统经济思想观念障碍明显。一些政府部门在业绩考核中比较重视和强调经济增长,而忽视人与自然生态的相互协调,对提高资源使用效率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够。企业往往狭义地理解循环经济,主要是认为发展循环经济为时尚早,循环经济只是保护环境、改善生态,而没有认识到这是一种追求经济、环境、社会效益多赢的经济发展模式。一些企业为过度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短期效应而削弱了循环经济技术开发和环境保护力度,“外部不经济”行为时有发生。广大群众对科学发展观和循环经济的认识还需要一个过程,对如何科学推进循环经济建设缺乏认识,企业“绿色采购”和居民“绿色消费”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二)产业结构不甚合理我县的主导产业中,电力、金属、纺织、化工、造纸、建材等行业能耗、水耗极高,直接导致2006年全县万元GDP能耗下降率仅为0.89%,2007年下降4.94%;纺织印染、化工、建材、造纸、电镀等行业是导致县域水环境污染的主要工业污染源。与此同时,企业规模小、投入低、工艺落后的民营经济生产格局仍将在一定时期内居于主导地位,为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带来较大困难。(三)资源要素十分短缺我县现正处于工业化加速发展时期,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产出为特征的传统工业发展模式,日益受到资源和环境的严重制约,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显得尤为重要。在资源方面,我县人均自然资源低于全市的人均水平,工业所需原料及煤、油、气等能源全靠外省部调入。资源利用率不高,企业成本高、效益低的现象大量存在,高物耗、高能耗、重污染的产业仍占相当部分。(四)技术创新供给不足与浙江省其他经济强县(市)相比,我县的技术人才总量不够、素质偏低、技术人员结构欠合理,大部分企业缺乏自主的先进核心技术和创新能力,高耗量的能源难以得到替代、生产工艺难以得到更新、生产设备难以得到改造、生产过程难以得到实施监控、污染排放难以得到有效控制和处理,科技资源与科技投入相对不足。近年来,尽管我县在电子信息、五金机械、新能源等新兴产业涌现出一批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能耗低、污染少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但这些高新技术企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在全县工业经济中所占份额极低,难以从根本上提升我县的产业层次和技术水平。(五)生态环境压力突出全县水环境质量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污染物排放总量居高不下。2007年,工业废水排放量为1865.19万吨,二氧化硫(SO2)排放量为5658.31吨,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为4323.80吨。各监测断面的总氮监测值均劣于类,化学需氧量基本为类及劣于类。同时受上游来水污染的影响,全县14个市控以上断面的总氮和总磷指标大多劣于类,水质性缺水问题十分突出。大气环境质量能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但酸雨污染严重。区域环境噪声质量总体尚可,但点源噪声污染不容忽视。在考核生态示范区建设中农村环境保护和城镇环境保护的15项指标中,仅有4项达到一类地区标准(经济发达地区标准),3项符合二类地区标准,有8项仅达到或低于三类地区标准。第二章、总体思路与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两创”战略的要求,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推进经济转型升级为导向,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根本,以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建立和完善“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企业实施、公众参与”的长效发展机制,加快构建生态产业链,积极推进示范工程,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努力将嘉善建设成为浙江省循环经济发展示范区,实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二、基本原则政策推动,市场引导。充分发挥政府的导向、协调、规范和推动作用,通过土地、财政、税收等优惠政策构建生态产业链,引导扶持发展循环经济;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和企业的主体地位,调动企业、政府、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科技支撑,创新发展。通过科技创新,突破制约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瓶颈;通过深化改革,形成有利于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体制条件和政策环境;实现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的并举推动,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制度保障。联动推进,融合发展。按照全面部署、重点突破、示范带动的工作思路,从企业、园区、社会的点线面三个层面加以推进,构建从制造到服务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形成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三、发展目标到2011年,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明显上升,循环经济示范明显创建,机制发展环境明显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取得实质性进展。(1)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到2011年,万元GDP综合能耗降到0.7吨标煤以下,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下降到1.11吨标煤以下;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到61立方米以下,万元GDP水耗下降到135立方米以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提高到72;单位土地平均投资强度年均增长5,每公顷建设用地GDP产出年均增长5;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9.1以上;秸杆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水泥散装率达到79;城镇新型墙体材料建筑应用比例达到50。(2)生态环境得到明显上升。到2010年,全县化学需氧量(COD)排放总量控制在3782吨/年以内,二氧化硫(SO2)排放总量控制在5101吨/年以内。到2011年,城市建成区环境空气质量总体控制在二级标准以内;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达到100%;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达到100%,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基本实现全覆盖;实现国家级生态市(县、区)创建目标,完成11个省级生态镇建设,创建9个全国环境优美乡镇。(3)循环经济示范明显创建。建成国家级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示范基地1个,培育省级循环经济示范企业10家,创建省级绿色企业7家,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企业25家;15%规模以上企业通过实施清洁生产审核;建成循环经济工业(功能)园区3个;形成循环经济示范乡镇5个;开展绿色系列创建活动,累计创建省级绿色饭店8家,绿色学校18所,绿色医院4所,绿色社区6个。(4)发展机制环境明显改善。全县发展循环经济的组织体系和推进机制不断健全,政策规制和标准体系日趋完善,技术创新和服务能力明显提升,监督管理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初步形成,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发挥,全民的资源意识和节约意识明显增强。表2-1 嘉善县循环经济发展主要指标序号名称单位2007年现状2010年规划目标2011年规划目标责任部门资源产出指标1单位建设用地GDP产出率亿元/平方公里1.752.00建设局、发改局资源消耗指标2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吨标煤/万元0.90.720.70经贸局、发改局3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吨标煤/万元1.491.161.11经贸局、发改局4单位生产总值取水量立方米/万元156130125水利局、农经局、经贸局5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立方米/万元9264.561水利局、经贸局6单位GDP水耗立方米/万元180150135水利局、农经局、经贸局7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0.520.560.58水利局、农经局资源综合利用指标8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98.89999.1经贸局9规模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607072水利局、经贸局10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100100建设局11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949597经贸局12城镇污水处理率%65.88081建设局13中水回用和再生水利用率%0.841020水利局、农经局、经贸局14秸杆综合利用率%829091农经局15水泥散装率%787979.5经贸局、发改局16城镇新型墙体材料建筑应用比例%455055环保局、建设局废物排放指标17二氧化硫(SO2)排放量吨5658.315101环保局、经贸局18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吨4323.803782环保局、经贸局四、“1369”行动计划我县循环经济发展可以概括为“1369”行动计划,即:围绕一个目标,推进三级循环,突出六大重点,实施九项示范工程。围绕一个目标:努力将嘉善建设成为浙江省循环经济发展示范区,实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推进三级循环:以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体现不同层次和不同阶段的要求,实行试点先行、典型带路、逐步推进的方针,从企业、园区(产业)、社会三个层面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突出六大重点:一是大力优化产业结构,构建循环产业体系;二是大力推行清洁生产,从源头上减少废物排放量;三是大力推进节约降耗,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四是大力开展资源综合利用,提高再资源化水平;五是大力实施园区生态化改造,构建生态产业链;六是大力开展污染综合治理,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实施九项示范工程:包括清洁生产推广工程、园区生态化建设与改造工程、循环经济新型产业培育工程、绿色政府创建工程、循环经济示范乡镇创建工程、生态社区建设工程、绿色建筑示范工程、公共设施生态改造工程和生态环境治理改造工程等。第三章、发展重点与主要任务一、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循环型产业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从根本上解决资源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发展循环经济则是当前环境容量小、资源要素制约矛盾突出的严峻形势下实现经济转型的重要手段。(一)发展循环型工业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以清洁生产为切入点,以优化工业布局、提升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综合利用和节约资源为抓手,以工业园区的生态化改造为重点,加强生态工业建设,促进我县工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1、着力优化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产业结构是生态工业建设的核心内容。进一步完善我县鼓励发展、限制发展和禁止发展的产业(环保)政策目录,严格控制高能耗、高污染建设项目,加快发展低能耗、低水耗、高附加值的产业和产品,依法淘汰能耗高、效率低、污染重的技术、工艺、设备、材料和产品。广泛应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加快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工业,以科技进步引领产业升级。建立健全以嘉善科创服务中心、企业技术开发中心等为载体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自主创新步伐,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循环型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进一步促进我县制造业向高端攀升和内涵升级,完成从传统低端、低附加值制造业向现代高端、高附加值制造的转变,积极抢占产业的价值“高地”。实施“投资十亿项目”、“培育百亿企业”、“打造千亿产业”行动,培育壮大数码电子、光伏、装备制造、生物能源等新兴产业。积极支持发展有助于现有产业升级的配套产业。到2011年,争取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0家,全县科技发展水平进入全省前10位,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5%以上。2、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全面贯彻实施国家清洁生产促进法和浙江省清洁生产审核暂行办法等法律法规,积极推行ISO14000环境管理标准,加快研究制定我县发展循环经济的资源效率标准、能源效率标准、废弃物标准等,初步建立起比较完善的清洁生产管理体制和实施机制。加强清洁生产的监督管理,建立清洁生产审核制度。对符合国家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技术导向目录的清洁生产项目,予以优先立项和审批。加大资金支持力度,设立清洁生产审核专项资金,支持企业开展清洁生产以及开发清洁生产项目。通过教育、培训、技术开发援助与技术指导,广泛动员社会参与对企业排放的监督等多种手段,强化企业自觉参与清洁生产力度。对排放污染物超过排放标准,或者超过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企业,以及使用有毒、有害原材料进行生产或者在生产中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企业,要依法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3、抓好园区(块状经济)生态化改造与建设以嘉善经济开发区为龙头,以西塘大舜服装辅料、陶庄五金机械、天凝植绒、杨庙特色纺织、嘉善电子信息产业园和光伏产业园等六大产业集群为重点,开展园区(块状经济)生态化改造与建设。通过不同产业间的整合和互补,引导和强化企业间工业生态的链接,构建开发区(工业功能区)内企业间的物质循环关系。建设集中治污和集中供热体系,实现开发区(工业功能区)基础设施的共享和规模化经营,促进开发区(工业功能区)内部以及开发区(工业功能区)之间的废物交换体系和能量梯级利用体系建设,发展跨开发区(工业功能区)的信息与物流网络管理协调机构。加强开发区(工业功能区)的环境保护审批管理,实现污染物的集中治理,创建具有行业特点和区域特点的生态开发区(工业功能区)。4、构建重点行业循环经济产业链重点构建服装辅料、木材家具、五金机械、电子信息、太阳能光伏等五大行业循环产业链。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发展自主产权为核心,引进和培育优秀的原材料供应商,加大主导产品生产规模,有重点的引进一批跨国公司旗舰项目,构筑产业链延伸平台,通过与其它相关产业的横向拓展,形成关联度较高的产业集群。(二)建设循环型农业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精品农业,推广生态型种养模式,建设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和基地,加快发展安全优质农产品,减少化肥农药的用量,提高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实现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的资源化、商品化和社会化,以有效地控制农业面源污染。1、优化农业产业结构重点发展粮食、蔬菜、水果、畜牧、淡水养殖、花卉、食用菌、休闲观光等八大农业精品工程,蔬菜、蘑菇、蛋鸭和淡水鱼等四个浙江省优势农产品产业区,继续建设好中国甜瓜之乡、中国蘑菇之乡、中国雪菜之乡、中国鲜切花之乡、中国番茄之乡、浙江蜜梨之乡、浙江黄桃之乡、浙江沼虾之乡、浙江甲鱼之乡等10个专业特色镇。积极开展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名特优新的花卉品种等的良种技术和栽培技术进行项目研究。积极实施沃土工程,健全农产品生产的生态环境监测,大力发展附加值高的农业种植业、农产品加工业、特种水产养殖业、设施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大力开发投入品高效利用技术、无害化投入品开发技术、农业生产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技术、农产品加工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技术、环境污染生物修复技术以及节水农业技术等,以技术提升带动循环农业发展。以“绿色”为导向,加大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清洁生产的技改力度,加强对农副产品加工污水排放情况的检查和处理,积极开发农产品的保鲜、储存、卫生达标技术,提高农副产品加工业的技术含量。2、建设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和基地积极推进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和精品农业生产基地建设,加快推进粮食、蔬菜、水果、畜牧、淡水养殖、花卉、食用菌、休闲观光等八大农产品基地建设。到2011年,建成农业示范园区10个、建成50个无公害农产品、10个绿色食品和10个有机食品园区(基地)。3、加快发展安全优质农产品推广节肥、节药技术,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农用薄膜和饲料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降低化学肥料和农药的使用强度,全面推广生态肥、有机肥,禁止有毒、有害废物用于肥料或造田,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实现农产品的优质、安全。加快农产品质量监测体系建设,完善质量安全检测网络,建成县农产品检测中心,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4、提升生态农业技术围绕循环农业发展,开发和集成相关技术,建立生态农业发展的技术支撑体系。依托的嘉善蔬菜产业省级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引进、开发和推广花卉苗木、瓜果蔬菜、水产等良种的繁育技术,新型育种、无土栽培和速生栽培技术的研究、引进和推广;喷灌、微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及装备;种、养业安全农产品生产过程控制技术及规程研究、安全农产品标准制订、安全农产品快速无损检测技术及装备的研发、引进和推广;农业有机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技术,沼气及其发酵残余物的循环与综合利用技术;农业环境生物修复技术、农业有害生物免疫与生态调控技术;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集成与关键装备研制、农产品储运保鲜工程技术;农村生态建设模式的试验、运行与示范推广;农业和农村信息收集、搜索和利用技术。5、加强畜禽养殖污染控制开展畜牧用地规划,合理布局畜禽养殖点,对于小而散的养殖场进行合并拆迁。将县城区东至善江公路,西至嘉善公路、南至世纪大道、北至320国道;各建制镇的建成区域内;嘉善地面水厂饮用水源地其陆域二级水源保护区外500米范围以内(注:水源保护区范围以嘉善县人民政府饮用水源地保护办法为准);风景名胜旅游区划为畜禽养殖禁养区。禁养区内严禁新建、扩建各类畜禽养殖场。非禁养区现有各类畜禽养殖场要落实污染防治措施,排放的污染物须符合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并符合总量控制要求,对达不到要求的畜禽养殖场,要依照管理权限,落实限期治理计划。实行规模化养殖场排污申报登记制度和排污许可证制度,新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全面完成年存栏猪20头以上、存栏牛10头以上养殖场(户)排泄物治理。到2011年,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排泄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形成布局合理、生态高效、环境可承载的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日光温室厕所养猪蔬菜太阳能沼气池绿色食品生活用能沼液沼气图3-1 “四位一体”的沼气生态模式示意图继续抓好全县规模养殖场(户)的畜禽粪便污染治理及沼气沼液综合利用,到2011年全县所有规模化养殖场完成配套沼气池建设,实现利用沼气发酵处理畜禽粪便,减轻对农村水体的污染。推广“猪、沼、作物”沼气生态模式,加强沼气沼液的再利用工作,推广PQC系列畜禽废弃物处理技术,提高畜禽粪便的资源化利用程度(如图3-1所示)。(三)推进循环型服务业以生产性服务业、生态旅游、现代商贸物流为重点,注重资源创造和资源整合相结合,大力发展低消耗、低污染、高附加值的现代服务业,努力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1、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推进服务业的结构调整,在保持生态旅游、商贸物流等传统服务业持续增长的同时,改造提升餐饮、交通运输等劳动力密集型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引导发展环境服务业,推动建立以环境技术服务、环境咨询服务、污染设施运营管理、废旧资源回收处置等为主要内容的环境服务体系。鼓励发展各种信息增值服务,建立统一、安全的物流信息平台、电子认证体系和金融系统电子支付网络,促进信息资源共享,增强循环型信息资源对于物质资源的替代功能。2、发展壮大生态旅游业积极发展生态旅游,以清洁生产技术为支撑,积极加强景区景点环境的整治、保护工作,实现固体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管理和无害化处理。构筑集“食、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要以“古镇西塘”旅游为龙头,深入推进全县旅游景区(点)的建设和联动发展,加快大云十里水乡生态旅游区、姚庄浙北桃花岛建设,不断拓展旅游内涵,增强我县旅游业的对外吸引力。加大湿地观光、水村旅游、休闲度假等乡村旅游资源的利用、开发力度。在各旅游区逐步推行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清洁生产审核、生命周期评价和绿色开发与消费等活动。着力推进会务旅游,积极探索会展经济,延伸会展产业链。推出“农家乐”等特色休闲旅游产品,使农业与旅游、生产与消费融为一体,体现出农业的文化风貌和旅游价值。3、优先发展商贸物流业以大型专业市场、大型商场及连锁超市为依托,积极引导商贸企业整合和集聚,大力培育大型骨干商贸企业。积极推进连锁、代理、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营销方式,探索近期与远期交易相结合、现货与合同交易相结合、现场与网上交易相结合的现代交易方式,推进交易方式由传统“三现”交易向现代交易方式转变。合理规划建设物流基础设施,以建设浙北区域性物流基地为目标,加快物流网络构建。加强对物流企业的管理,控制物流活动中的污染发生源,推广物流运作中的绿色运输策略、保质保鲜技术、绿色包装技术等,培育壮大一批绿色物流企业。二、强化节能降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一)大力推进节约能源坚持节能优先的方针,以大幅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核心,进一步落实责任和工作措施,把产业节能和建筑节能作为节能降耗的重点突破口,同时大力推进民用节能,加快建设节能型社会。(1)全力推进工业节能。以五金机械、纺织印染、化工、建材、造纸、木业等重点耗能行业和年耗能3000吨标准煤、年耗电2000万千瓦时以上企业为重点,加强监督和审计,扶持企业的节能技术改造,对工业锅炉、炉窑、变压器、空压机及50千瓦以上大电机等主要耗能设备,定期进行运行效率的检测和评估。抓好变频和锅炉节能技术改造,支持企业采用热电联产,余热、余压、新能源及资源综合利用发电等技术,大力推广应用节能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加快淘汰高污染燃料锅炉、水泥机立窑等落后工艺设备,促进主要用能产业与产品单位能耗下降。积极配合生态工业区的建设,实施集中供热。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提高终端用电效率。(2)着力推进建筑节能。按照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和规范,在建设项目设计和建造、改造过程中,对建筑围护结构采取隔热保温措施,使用节能型用能系统和节能材料,实现建筑节能。到2011年,新建商品住宅和公共建筑达到节能50的设计标准达到65,基本完成能耗大的既有公共建筑的改造任务。(3)致力引导商业和民用节能。积极引进天然气和液化天然气资源,提高城市管道煤气普及率,推广清洁能源的使用。鼓励使用节能型家用电器,推广使用节能灯等绿色照明产品,到2011年,使用绿色节能灯具的比率达到80%;实施“太阳能屋顶行动计划”,提高城乡太阳能热水器普及率。严格执行公共建筑夏季空调室内温度最低标准,倡导夏季用电高峰期间室内空调温度提高12度,办公室、会议室等办公区域的空调温度设置夏季不得低于26摄氏度,冬季不得高于16摄氏度。推动零售行业的节能降耗工作,到2011年,全县商贸领域重点耗能企业(年耗电300万千瓦时/1000吨标准煤以上)万元销售额能耗下降15%左右。(4)大力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加快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的研发和产业化,建设一批太阳能、沼气、秸杆利用示范工程和天然气利用工程。鼓励单位和个人安装和使用太阳能热水系统、太阳能供热采暖和制冷系统、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等太阳能利用系统,城乡基本普及太阳能热水器。重点推进嘉善城乡太阳能推广工程,市区新建多层、高层建筑实现太阳能与建筑的一体化设计,推广太阳能热水器5万平方米以上。(二)强化土地集约利用按照“控制增量、盘活存量、管住总量、集约高效”的原则,进一步严格土地管理,加大市场化配置土地资源的改革力度,提高土地使用效率。(1)把好项目准入关。认真落实关于促进工业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实施意见,加快工业项目向园区集中,实行项目供地准入制和建设用地投资强度、容积率“双控”标准,淘汰占地多、产出率低、低水平重复的投资项目。(2)发展多层工业标准厂房。采取财政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扶持标准厂房建设,严格控制单层,鼓励多层,除机械、装备制造类产业外,厂房的层数一般要求在三层及三层以上,平均容积率应大于1.2。(3)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快完成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加快推进农地整治、农村宅基地整理步伐,鼓励农村住宅向多层公寓过渡,增加有效耕地,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继续抓好基本农田保护工作,实施“沃土工程”,提高耕地质量,实现不同类型土地的循环利用。加强耕地保护与管理,减少和制止耕地抛荒。(4)加快土地资源市场化配置。经营性建设用地严格实行“招、拍、挂”出让方式供地,按照产业政策、投资强度等不同层次分类制定标准,引导企业集约化经营。严格执行工业用地必须实行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的政策。探索实施“两分两换”试点工作,实现城乡建设用地增减相挂钩,保障建设用地的合理需求。进一步完善节约集约用地评价考核制度。(三)深入开展节约用水以提高水的利用效率为核心,严格用水定额管理,大力推广节水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推进再生水回用,积极创建节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的厂房转让合同范文
- 2024承包施工合同范文
- 2024车辆承包经营合同书雇用车辆合同书
- 2024标准版商务咨询服务合同模板
- 2024上海市的劳动合同条例全文
- 1100字退休人员返聘劳务协议范本
- 2024装饰工程劳务施工合同
- 2024马铃薯生产购销合同马铃薯怎样生产
- 2024个人住房担保借款合同
- 个人机动车抵押借款合同
- 《工厂改善报告》课件
- 酒类企业的消防安全管理
- 国际业务基础知识培训
- 完整版小学低年级学生写话能力培养的研究小课题研究报告
- 智能输水管网优化方案
- 三位数乘以两位数-计算题大全
- 顶岗实习的安全教育
- 婚前孕前话优生知识讲座
- 关爱职工眼健康知识讲座
- 玄武岩纤维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儿童心理之研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