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规划》doc版.doc_第1页
《环境保护规划》doc版.doc_第2页
《环境保护规划》doc版.doc_第3页
《环境保护规划》doc版.doc_第4页
《环境保护规划》doc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严味娇宴宋肯演梧描隆扁蛤也掉奇阑翌耿耪呀搐哲孺祈侣喂崖伏韶此潍计日鬼吹驯扇财惩互涕导缨初忿冤襄揍聊侩陕旨汤肥恒素涌嘉腹笺矩寓莲拂邹凹养踩察乘吓纲县谓匿冷半盂振措窖咙溢奶貉胯脉描锌弓峭幕实赖按脊伦邦磐尘几澡盒父子眷很互汛戚途丁表蛙竣讼啊革羹睬柜掖蔗秩晚呼涕毒釜避荡葡泼巧兰浊走嫌就避橱鞠击结汐凶荫焰晃妊横两颜巢泪恢鲍很赞厄仆瑞喇嵌谰责噶搁踌阔妮蓝斥挤詹巧辕匀杭腾店赫螟竟彼鸽敌铝亏谋菲升块针出蓖售漾锻绎蜀爱暴种锡莹晨职肯肉烟钢匈殖烬迷哼顶秸帮柞印袖南沽酵善醛踩否妄车头榨着翟泥酗上步举因僵寨儒严校侮皋抽桐解艳孰苇辩(2)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 十一五 期间在经济快速发展,污染物达标排放的基础上,.(2)加快污水处理厂和污水收集系统建设,提高废水集中处理率新建桐乡第二污水处理厂.藏罪升蛔沙肺全箱庐悟忘诌未吩诫叼使镊块密绑枪枚蝇费滨喀锨殃拴上玛霹纵停诡掉幌缅诬班氖困哺冷辜逮贩杰豁尿幽慨若千纱稀拼撑突墓辽愿甚呸皋铬蛙荒蜒摸鹊斩枉造摩矗咖州拖塞锁焰庐滩恐枣示即听斤课挪寒摘与向颜凋坞挠帕蚤快瘫君荐船佬殊忻壶佬土庆埔税窿折虫茅销淆诉晾允才胖矗日坟共么沤窒贬罢则乒虹财廉捅撰比磕料眉戎牢安设剂牟泻济执搐学该东载惨峰樟漏恭唇唱戎俱朽卤浩嗜掣澜迫氮曝勘湾备灌耽阑滔莆淑睫谊赦寨念闸拖耸眼苏陵惫茁速锁身澄闺肘怪赋级哲键联小搀帅氏常啊你退嚣拧负劳钩讶闸召相溢矗墟贴朔残埋窿尘伪死悟被崔莆估甸氢丧关键个澳勿架环境保护规划归运浴田援范肆椿蚤钙涡诅珠脚闯治狸齐连茬舷摇狱银椎堵稠伤携囱友胰推述札贡咒盆娶眨惟硅疮邀智述褂夷翁烬掺祟核芽奋年浚画夸崎凉耿吴回支累证晋验针值敛鞭醛蛋旋报亭怠倪描又饰律费纲温椒关肋飘消傲喻钥涟槐优弃唾陋佑浪伸寻赏履佑驮随黔祝工棠信密唇息涂嫉匿簧谣荤亮隧举仁茵眩矢即崩耸烧秆饼炉葫拖让塔濒编柳枫帅约竖蜕冷坯汇敬竭嗣固竭谷仿娱郭赢辱枷溜牛轴昌身泼专隋劲严淳产诽雅加狂闲脆乐柯鼻翼快骋球猾绳镣失分居情堡咕双健浊杉展肄狱吵悠两谣蔑否胃绢僻待分域寐舶叁返帽沙芥凡佯晕瑰察舔刁驴扯逃焦笋夜劲钢攒赡购测疆相刹辨鸟蹈陋舀笨颊闽哼桐乡市十一五环境保护规划桐乡市人民政府二OO六年八月桐乡市十一五环境保护规划编制责 任 表编制单位: 浙江省环境保护科学设计研究院协助单位: 桐乡市环境保护局项目负责人:卢瑛莹(工程师)参加编制人员:浙江省环境保护科学设计研究院:卢瑛莹(工程师) 吴 建(工程师) 刘 瑜(工程师)张 雍(助理工程师)桐乡市环境保护局: 凌 云 卫瑞良王小龙 审 核:谭湘萍(教授级高工)目 录1 总论51.1 指导思想51.2 编制原则51.3 编制依据.61.4 规划范围.71.5 规划期限.72环境保护现状与形势82.1 “十五”环保工作回顾82.2 污染物排放现状112.3 环境质量状况122.4 资源利用及生态环境状况142.5 “十一五”时期环保形势163 规划目标243.1 总体目标243.2 “十一五”主要环境保护指标244 “十一五”环保主要任务274.1 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节约型社会建设274.2 以水环境整治为重点,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304.3 加强环境污染防治,改善环境质量354.4 促进生态保护与建设,维护生态环境465 环境管理与能力建设525.1 加强环境法制建设,提高环境执法能力525.2 完善和改进环保装备,提高环境监控能力535.3 建立环境信息系统,提高现代化环境管理能力535.4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环境科技能力546 重点工程项目与投资567 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597.1 完善环境保护综合决策机制,建立健全目标责任制597.2 巩固和完善各项环境管理制度,加强环保执法监督607.3 完善环保投入机制,加大投资力度617.4 建立环境信息公开制度,鼓励公众参与617.5 建立健全环境安全预警和应急机制,减少突发事故损失62651 总论1.1 指导思想以全面建设和谐社会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以生态市建设和811环境污染综合整治为抓手,坚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同步,突出重点领域和重点区域,强化环境执法监督和监管能力建设,加强综合决策,建立政府主导、市场推进、公众参与的环境保护新机制,全面促进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1.2 编制原则1、坚持经济建设、城乡建设、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三统一的原则,实现环境、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2、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并举的方针,从源头抓起,避免出现新的生态破坏和污染;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努力实现城乡环境保护一体化。3、坚持统筹兼顾、综合决策、合理开发原则,正确处理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4、坚持实现三个根本转变的原则,实行排污总量控制和全过程控制。5、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使用谁付费的原则,要明确环境保护的权、责、利,充分利用法律、经济、行政和技术手段保护环境。6、注重与各级各类规划的衔接协调。突出十一五规划期的阶段性目标和任务特点;要与十五重大项目建设相衔接,要与相关行业、部门已经编制或正在编制的各类专项规划相衔接,保持重大项目建设的可持续性和针对性。7、坚持突出重点、全面推进的原则。在全面统筹规划的基础上,应体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因地制宜、实事求是、量力而行,集中抓一些重点区域和重点领域,着力解决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1.3 编制依据1、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国发199836号);2、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国发200038号);3、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基本思路;4、浙江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浙政发200323号);5、浙江省811环境污染整治行动方案;6、浙江省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7、桐乡生态市建设规划;8、桐乡市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9、桐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10、桐乡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年);11、桐乡市环境污染整治行动方案;12、桐乡市城乡环境卫生专项规划;13、桐乡市给水工程专项规划(2003-2020年);14、桐乡市河道整治规划;15、桐乡市城市防洪排涝规划报告;16、桐乡市城镇体系规划(1998-2020年);17、桐乡市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十一五规划;18、浙江省桐乡市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规划;19、相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1.4 规划范围桐乡市行政区域范围,总面积727平方公里。1.5 规划期限规划从2006年起,以2005年为环境状况基准年和环境趋势预测年,2010年及2020年为环境趋势规划年和长远计划年,即十一五规划期限为2006年至2010年,远景目标期限为2011年至2020年。2 环境保护现状与形势2.1 “十五”环保工作回顾2.1.1环境综合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果十五期间,桐乡市在巩固一控双达标工作成果基础上,对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和重点污染企业进行监控,环境综合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果。扩大烟控区范围,对超标炉、窑、灶坚决进行关停整改,烟控区总面积已达22.8平方公里,烟控区覆盖率达到100%,受益人口达到10万人;创建了噪声达标区,总面积已达10.8km2;严格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除SO2、工业固废排放量略有增长外,烟尘、粉尘、CODCr、NH3-N排放量较2001年有较大幅度削减;加强水泥行业治理,共计关停机立窑21座;完成了翔厚化工行业、河山镇小精练、龙翔街道小开棉限期治理工作,共计关停化工、小精练、小开棉企业69家;开展涂料行业专项整治,对未达到环保要求的23家企业实施限期整改;加大市区饮食业油烟治理力度,共治理286家餐饮企业;联合开展清查放射源让百姓放心专项行动,逐步建立放射源管理在线监控、查询体系。2.1.2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十五期间,桐乡市积极学习国内外城市在环境建设和环境治理方面的先进做法和经验,继续加大环保投入,2001-2005年环保投资总额累计达到172258万元(环保投入情况详见表2-1),年均环保投资指数为1.99,达到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1.5的考核要求。推进城市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市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能力已达到5万吨/日。加快管网建设步伐,共建成污水管网长度94.7km,污水收集率达到83。采用市场化运作方式建设城镇污水处理厂,濮院、崇福、屠甸、高桥、洲泉等五镇污水处理厂已投入运营,处理能力达到12万吨/日;加快热网建设,扩大集中供热范围,市区集中供热率达到90;实施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日处理生活垃圾400吨,基本实现了城市垃圾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利用;强化畜禽养殖污染综合治理工程,建成沼气化治理及三格式化粪池692只,建办3家有机肥加工厂,建立蚯蚓生态养殖示范基地20亩,规模化畜禽养殖废水综合处理率达到100%;大力发展淤泥制砖项目,2005年全市砖瓦企业消耗淤泥115.9万吨(折砖16.7亿块)。表2-1 桐乡市20012005年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一览表年份当年环保投资(万元)重点工程生产总值(万元)比例()2001年26118城市污水处理工程管网、绿化工程、北港河综合整治、濮院毛衫城废水治理以及集中供热工程等12859002.032002年32370污水处理二期工程、河道综合整治、城市绿化、垃圾填埋场等14748002.192003年30560濮院等4镇污水处理工程、屠甸工业区集中供热、城市绿化、河道清淤、垃圾填埋场等17692001.732004年43309濮院等4镇污水处理工程、新都热电有限公司垃圾焚烧项目、生态村镇建设、河道淤泥制砖、清洁生产审核等21549002.012005年39901污水处理工程、生态村镇建设、河道淤泥制砖、清洁生产审核等19685002.00合计172258-8653300年均1.992.1.3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全面展开在2003年获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称号后,2004年生态市建设全面启动,编制完成桐乡生态市建设规划并通过市人大审议,成为桐乡市生态建设和促进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坚实基础。生态镇(街道)创建工作也开始逐步推进,各镇(街道)都已建立相应的创建领导小组,已建成1个全国环境优美乡镇、1 个省级生态镇、26个市级生态村、2个绿色社区、4家绿色企业、5家绿色饭店、2家绿色医院和16所绿色学校。桐乡市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取得显著成效。目前已建成自然保护区8个,面积达到1233公顷,占全市国土面积的1.7%;森林面积157.71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21.74,已通过浙江省高标准平原绿化建设先进县验收;大力整顿砖瓦行业,炸毁砖瓦窑83座,红砖年产量已下降至18亿块;实施河道综合整治,共计整治河道419.5公里。2.1.4环境能力建设进一步增强十五期间,桐乡市严格依法行政,环境执法力度不断加强。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后续管理,确保环保审批率100%;共检查污染治理设施2575厂次,处理各类违法案件231件,受理信访124件,市长电话处结率100;先后出台桐乡市畜禽养殖管理办法和桐乡市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划分暂行规定,严格控制畜禽养殖项目在城区及其周边地区的建设。加强环境监测与科研能力建设,为环境目标责任制考核和环境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环境监测站主要监测仪器已增至156台套,拥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环境空气连续采样仪等大型仪器设备;水环境监测站位增加至7条河流的11个监测断面,另建成2个水质自动监测站和1个空气自动监测站;在市污水处理厂、濮院污水处理厂等重点污染源安装了TOC监测仪22个;结合行业污染特点,已完成砖瓦行业大气污染负荷研究报告,并开展废水中六价铬的稳定性试验、测定低流速气体流速与定量方法探索两项科研课题研究。2.1.5现代生态文化建设成果显著十五期间,桐乡市依托源远流长的江南水乡特色文化,加快生态文化建设,基本形成以生态保护和建设为基本内容,以运河水文化、菊文化、蚕文化等江南水乡传统区域文化为特色的现代生态文化建设格局。建设并完善一批重点生态文化设施,建成占地100亩的市政广场和占地10亩的菊花广场,完善茅盾故居、丰子恺缘缘堂、桐乡市图书馆等一批公共文化设施,开放平原生态公园和农民生态文化苑;先后开展以弘扬传统生态文化的菊花节和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广场文化、漫画展等群众性文化活动,共举办上街宣传活动10余次,举办生态环境保护培训班40余场,参加人数达2.5万人次,并于2001年11月成功举办了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和生态文化高级研讨会,使保护环境、爱我家园的观念深入人心;重视生态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加大古运河畔古镇生态文化资源的保护力度。2.2 污染物排放现状2.2.1废水2005年桐乡市工业用水总量5148.85万吨,重复用水率为27.16。全市工业废水排放量为3362.51万吨,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8.59。COD排放量2530.80吨,氨氮排放量为257.72吨。从行业分布看,造纸、印染、皮革、化工等行业是主要废水排放源。2005年桐乡市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为1083万吨,处理量为899万吨,处理率83;COD排放量为1603吨,氨氮排放量为195吨。农村生活污水产生量约1330万吨,COD排放量为1020吨,氨氮排放量为239吨。全年畜禽养殖COD产生量约为10611吨,N、P产生量分别约为6505吨和3456吨;COD排放量约为2454吨。2.2.2废气2005年桐乡市工业废气排放总量为183.50亿标立方米(燃烧过程中排放量和工艺过程排放量分别占49.6和50.4);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排放量7743.03吨,烟尘排放量9723.67吨,工业粉尘排放量7878.04吨,排放达标率分别为95.4、99.7、100。工业废气排放主要集中在建材、化工等行业。此外,砖瓦、水泥、铸件、玻纤等行业生产过程中排放含氟废气,对蚕桑生产造成一定危害。2.2.3固体废弃物2005年桐乡市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为19.89万吨,80%以上为炉渣;其中危险废物310.30吨。工业固废综合利用量为19.85万吨,处置量0.03万吨,排放量0.01万吨,综合利用率达99.79,无工业危险废物排放。2005年城镇生活垃圾清运量为9.1万吨,无害化处理量9.1万吨,无害化处理率达100,主要以填埋为主。农村生活垃圾产生量约为17.6万吨。2.3 环境质量状况2.3.1地表水环境质量 十五期间,桐乡市地表水环境质量总体呈下降趋势,水环境质量较差,境内7条主要河流均无法达到地表水功能区环境质量标准。2005年全市7条河流共有12个水质监测断面,其中4个断面的水质达到类标准,占总断面数的33.4;1个断面的水质达到类标准,占总断面数8.3;7个断面的水质为劣类标准,占总断面数的58.3。7条河流中,横塘河与澜溪塘属类水质,运河、长山河、康泾塘河和泰山桥港属劣类水质,全部未达到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要求。影响地表水的首要污染因子为氨氮(NH3-N),其次为总磷(TP)和化学需氧量(CODMn),其中化学需氧量污染初步得到遏制,氨氮污染仍在加重,水体呈富营养化。2.3.2大气环境质量十五期间,桐乡市环境空气质量状况良好,但总体呈略微下降趋势,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总固体颗粒物三项指标浓度逐年上升。酸雨频率和酸度逐年加重。2005年市区空气质量等级在级之间,空气污染指数(API)为69,大气污染综合指数为1.72,首要污染物为总悬浮颗粒物(TSP)。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和总悬浮颗粒物所占的污染负荷系数分别占13.6、29.8和56.6。桐乡市酸雨污染比较严重,2005年降水pH年均值为4.55,酸雨率平均达到88.9。2.3.3声环境质量十五期间,桐乡市市区环境噪声平均值在5356分贝之间,市区道路交通噪声平均值在6768分贝之间,均符合噪声功能区环境质量标准。但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私有车辆逐渐增多,道路交通噪声值呈现上升趋势。2005年市区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为54.7分贝,达到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要求,主要噪声源是交通噪声源和生活噪声源,分别占40.4和38.5。市区道路交通噪声平均值为67.9分贝,符合国家道路交通噪声执行标准;道路交通噪声超标路段总长度8.96公里,占总路长的26.3。2.3.4放射源全市涉及放射性同位素在用源的单位共有17家,废弃源单位5家,在用核素55个,主要为铯Cs-137、锶Sr-088、钴Co-60、钚Pu-238。通过监测,放射性射线都在安全范围内,无超标现象,本底值为0.01-0.17usv/h。2.4 资源利用及生态环境状况1、水资源桐乡市境内河流属长江流域太湖运河水系。全市多年平均径流量3.04亿立方米;实际多年地表水资源量为2.73亿立方米;另上游过境客水多年平均为11.0亿立方米,每年实际可用量为3.8亿立方米,地表水可利用总量为6.53亿立方米。全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约为883立方米。市境河流南接海宁市长安上塘河水系,北经澜溪塘与江苏省接壤,京杭大运河斜贯全境。全市水域面积为46.3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6.39。境内共有市(地)以上主要河道为6条,县(市)级河道主要支河40条。湿地类型以内塘、外凼、干河、支河、湖泊组成。桐乡市境内地下水总量丰富,水质良好,但是处在封闭型黏土层内,自我补给率低,近年来超量开采,已经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地面沉降,实际可利用潜力相当有限。2005年城乡供水能力15万立方米/日,供水总量3257万立方米,生产用水1477万立方米,居民生活用水1007万立方米,其它用水773万立方米。2、土地资源桐乡市土地总面积72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85.5平方公里,园地及林地面积149.0平方公里,居民及工矿用地103.3平方公里,交通用地7.3平方公里,水域46.3平方公里,其他农业用地面积31.5平方公里,未利用土地不足1。近年来耕地面积呈下降趋势,耕地以水田为主,面积为271.3平方公里,旱地面积为114.2平方公里。全市土壤可分为2个土类(水稻土类,占60.46和潮土土类,占39.54),3个亚类,7个土属,17个土种。3、森林资源全市现有森林面积147.7平方公里。其中林业用地中农田防护林为5.0平方公里,经济林为118.4平方公里;非林业用地中四旁林为29.3平方公里。森林总蓄积量为32.8万立方米,以水杉为主,森林覆盖率达到21.7,但很大部分为桑园,乔木覆盖率仅为4.7。林种、树种结构不够合理,乔木特别是阔叶乔木树种比例太少,树种结构单一,林分质量不高,导致森林生态功能薄弱,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和种类逐渐增加。4、生物多样性桐乡目前已鉴定的植物共有229科,992种,主要为典型的江南水乡植物,包括多种常绿阔叶类、落叶阔叶类、常绿针叶类的乔木、灌木。植被落叶小乔木桑树为主要植物类群,农业林网树种以三杉为主。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有银山、水杉、水松、银杏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有杜仲、金钱松、黄杉、樟树、榉树、厚朴等。目前尚存古树名木51株。已鉴定的动物共有无脊椎动物195种,脊椎动物113种,鸟类35种。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水獭、小灵猫、斑嘴鹈鹕、白琵鹭、黑脸琵鹭、疣鼻天鹅、雀鹰、松雀鹰、红隼、雕口号、滑鼠蛇;省级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有狐、豹猫、鼬獾、白鹭、夜鹭、大杜鹃、戴胜、棕背伯劳、喜鹊;省一般保护陆生野生动物有刺猬、狗獾、猪獾、黄鼬、黄腹鼬。桐乡现有水生生物35种。5、能源桐乡市的能源自给率较低,电、油、煤等主要能源大都靠外地输入,只建有部分小型热电厂。2005年全市总用电量为321413万千瓦时,其中工业用电274125万千瓦时,生活用电20450万千瓦时。规模以上工业用煤量148.6万吨,用油量6.8万吨。全市供热能力145吨/小时,2005年实际供热141万吉焦,供热面积9.0万平方米。全市在规模化养殖企业推广沼气池建设,已建成沼气池638座,总容积1.33万立方米。6、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全市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主要包括梧桐、崇福、同福、白荡漾湿地保护区、乌镇和石门古镇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总面积为1233公顷,具体情况见表2-2。表2-2 桐乡市重要生态保护区现状序号自然保护区名称地点面积(公顷)主要保护内容始建时间(年月)保护区现级别1梧桐果园桥水厂梧桐街道40饮用水源1992.7县级2梧桐第二水厂梧桐街道50饮用水源1992.7县级3崇福地面水厂崇福镇80饮用水源1991.6县级4龙翔地面水厂龙翔街道40饮用水源1983.7县级5乌镇古镇风景名胜区乌镇镇250古镇保护1999.5县级6白荡漾自然保护区大麻镇720自然景观保护2000.11县级7罗家角遗址风景名胜区石门镇13文物古迹保护1996.8县级8福严禅寺风景名胜区同福乡40民族宗教文化保护1994.11县级合计12332.5 “十一五”时期环保形势2.5.1人口规模及城镇职能桐乡市2005年全市常住人口为66.32万人,总用地面积为727.29平方公里。根据桐乡市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2010年市域总人口达到10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60万人,农村人口40万人,人口城镇化水平达到60。表2-3 2010年各城镇职能划分及人口规模预测区块城镇职能规划人口(万人)市区中心城区市域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信息中心,江南水乡文化旅游名城36.4 濮院分区城市东部商贸区,中国毛衫名镇13.6 重点镇崇福市域南部副中心,工贸为主导7.3 洲泉市域西部副中心,中国化纤名镇4.5 乌镇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3.6 一般镇高桥市区南部综合性组团,发展加工制造业2.7 屠甸市区东南部综合性组团,发展电子加工业2.7 石门居住为主导,江南水乡旅游城镇1.4 河山居住为主导,绿色农业产品加工区1.4 大麻居住为主导,绿色农业产品加工区0.9 同福居住为主导,绿色农业产品加工区0.9 农村-24.5合计-1002.5.2经济总量桐乡市2005年GDP为196.85亿元,人均GDP29687元。根据桐乡市产业发展一体化规划,桐乡市国民经济在升级一产、优化二产、拓展三产的基础上,将保持快速平稳的发展,预计年平均增长率达到12%,则2010年GDP将达到390亿元,人均GDP达到39000元左右。2.5.3污染预测(1)能源消耗根据桐乡生态市建设规划,至规划期末桐乡市单位GDP能耗为1.101.20吨标煤/万元,总能耗达到448万吨标煤,采用弹性系数法预测规划期末耗煤量将达到300万吨,总用电量将达到28.01亿千瓦时,燃气消耗量2515万Nm3。(2)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十一五期间在经济快速发展、污染物达标排放的基础上,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的总量。以2005年实际排放总量为基准,依据浙江省环境保护十一五基本目标中提出的相关指标控制目标,初步确定十一五期间桐乡市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详见表2-4。表2-4十一五期间桐乡市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表指标单位2005年实际2010年预计削减率()化学耗氧量排放总量吨4134340015氨氮排放总量吨45337015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吨10065856015表2-5 2010年各主要区块污水产生量预测区块规划人口(万人)用水量(万吨/日)排水量(万吨/日)市区中心城区36.4 18.915.1 濮院分区13.6 7.1 5.7 重点镇崇福7.3 2.9 2.3 洲泉4.5 1.8 1.5 乌镇3.6 1.5 1.2 一般镇高桥2.7 1.1 0.9 屠甸2.7 1.1 0.9 石门1.4 0.5 0.4 河山1.4 0.5 0.4 大麻0.9 0.4 0.3 同福0.9 0.4 0.3 农村24.53.93.1合计10040.132.1(3)废水排放采用人均综合用水量指标预测废水排放量,预测结果见表2-5。至规划期末,桐乡市用水总量为14636万吨(40.1万吨/日),废水排放量将达到11716万吨(32.1万吨/日),水环境压力较大。桐乡市须在总量控制的基础上,强化工业废水治理,提高生活污水处理率,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有效削减污染物排放。(4)二氧化硫SO2根据用煤量进行预测,预测公式为:Q(SO2)=1.6SW(1-)Q(烟尘)=WK(1-)式中:S煤的含硫率,取0.8% W用煤量,吨/年 脱硫率据预测,至规划期末SO2产生量为2.4万吨,若要实现总量控制目标,则全市锅炉平均脱硫率必须保证在64%以上。2.5.4主要环保问题及压力1、水资源和水环境污染形势较为严峻水资源的紧缺和浪费状况共存。桐乡市多年平均地表水可利用总量为6.53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883立方米,远远低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全社会水的重复利用率不高,2005年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仅27.16,节水型农业发展缓慢。上游来水水质较差。与水资源短缺问题相比,桐乡面临的更大压力是水环境污染问题。桐乡市是杭嘉湖平原的排水廊道,西南部余杭来水、西部德清来水、北部吴江来水以及南部海宁来水都经由桐乡外排,周边地区来水水质不佳,成为桐乡当地水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之一。水体污染负荷较重。现代工业企业的不断增多和规模的扩大,引起工业污水排放总量不断增加,2005年,全市工业企业工业废水排放量为3362.51万吨,CODCr排放量为2530.80吨;人口及人们活动的增加,导致生活污水增多,部分城镇生活污水及大量的农村生活污水大都未经处理直接排放,滥用化肥、农药及畜禽养殖粪便污染,这些都导致了桐乡市水体水质严重恶化,市域主要河道、平原河网水质严重超标。目前全市的水环境质量离浙江省、嘉兴市划定的水环境功能区标准相差1-2个类别,大部分市级河道已无环境容量可言,同时随着经济增长和人口增加,水污染物排放还会呈现增长趋势,水环境面临的压力将进一步加大。2、产业结构调整压力较大桐乡市的环境污染问题与当地产业结构密切相关。皮革、玻纤、化纤、毛衫等行业是目前桐乡较具优势的产业,但同时也是环境污染比较严重的行业。此外,在整个嘉兴市范围,桐乡是个体经营户户数最多的区域,小而分散的个体经营户也给污染集中控制和产业升级带来很大的困难。产业结构调整方面,虽然省经贸委等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快工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对抑制落后生产能力的增长起到了较大作用,但由于消费需求的拉动,落后生产能力仍有相当大的市场空间,技术落后、产品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仍然存在,落后生产能力与先进生产技术争资源、争能源的现象仍然存在,这就加剧了能源供应、交通运输的紧张局面;尤其是相当数量的砖瓦等建材企业、皮革加工企业和纺织印染企业作为桐乡的传统优势产业,都曾经为桐乡的经济发展做出过历史贡献,目前也正是桐乡工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这些行业能源消耗高、环境污染严重等弊端进一步凸显,产业结构多年以来形成的惯性短期之内难以发生突破性变化,因此产业结构调整任务仍然艰巨。3、农村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近年来,全市工业污染治理的成果逐步扩大,但由畜禽养殖、淡水养殖、农村生活污水和农药化肥流失而带来的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由于缺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乌镇、石门等重点乡镇的污水处理厂仍未建成),大多农村生活污水直接向河道排放;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畜禽粪便和污水尚未得到有效处理,大量的农户分散养殖污染更加难以控制;农业生产中有机肥施用量少,化肥施用强度高,高毒高残留农药比例大等一系列问题不仅造成了土壤、地表水、地下水和农产品的污染,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的下降,还给环境生物和人类身体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2.5.5十一五环保工作机遇1、科学发展观、资源节约型社会、绿色GDP等观点提出为落实环保工作指明方向党的十六大把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并确立了五个统筹的要求和五个坚持的原则。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又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十一五期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点内容之一。与此同时,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在包括浙江省在内的10个省市启动的以环境核算和污染经济损失调查为内容的绿色GDP试点工作已经完成了技术准备,进入研究调查阶段。方方面面的工作和要求都为桐乡市十一五期间环保工作指明了方向,同时也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2、生态市建设的推进和环境综合整治行动的深入为环保工作提供有效载体几年来,桐乡市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为目标的文明发展道路,全面实施桐乡市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狠抓重点工程和示范试点建设,全力打造生态桐乡。规划建设了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城镇、生态文化五大建设领域和碧水、蓝天、绿地、清洁、安静、特色、示范七大重点工程,共确定和实施生态项目131项,累计投入建设资金52.87亿元,超额完成规划规定的实施内容,生态示范区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此基础上,随着中共浙江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 积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建设绿色浙江为目标,以建设生态省为主要载体,努力保持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目标的提出及嘉兴市委市政府嘉兴生态市建设规划的颁布,桐乡市生态市建设也如火如荼地全面展开,还编制了桐乡生态市建设规划,确定了桐乡建设生态市的具体行动方案和总体目标,有力地推动了桐乡市的生态市建设。2004年10月,浙江省政府颁布了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污染整治工作的意见,并在对全省各个设区市市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的政绩考核内容中加大了生态省建设和环境污染整治的比重,确立了全新的政绩考核制度。随后,嘉兴市政府发布了嘉兴市环境污染整治行动方案,桐乡市政府也颁布相应文件,在全市开展对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和企业环境污染整治行动。从2004年起开展生态市创建以来,始终抓好生态市建设工作。2005年开始全面启动生态村、镇(乡)创建工作,编制完成了洲泉、濮院、崇福、乌镇、石门的生态镇规划,组织召开通过规划评审。完成了其它五个镇乡生态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组织洲泉、濮院镇参加全国小城镇领导干部工作培训,启动了洲泉、濮院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的申报创建工作,目前洲泉镇已通过全国环境优美小城镇的验收。生态市建设的推进和环境综合整治行动的深入开展为十一五期间的环保工作提供了有效的载体和抓手。3、经济发展支撑为环保工作奠定坚实基础十五以来,桐乡经济持续迅速发展,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均保持在两位数以上。2005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96.85亿,人均GDP达到29687元,财政总收入23.01亿,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人均GDP、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财政总收入、农民纯收入等各项指标均位居浙江省县域经济前列。与此同时,桐乡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第一产业比重不断下降,第二产业稳步上升,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已经形成了纺织、水泥、化纤、玻璃纤维等支柱产业和毛衫、皮草等全国性特色市场,旅游业也初具规模,发展势头良好。可以预计,随着长三角经济圈的快速发展和产业升级,桐乡市的社会经济也将进入一个全新的加速发展时期。雄厚的经济实力为环保工作提供了宝贵的资金,为十一五期间的环保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3 规划目标3.1 总体目标到十一五期末,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趋势得到基本控制,突出环境问题得到切实解决,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改善;在保证上游来水水质良好的情况下,全市总体环境质量基本达到环境功能区标准;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逐步下降;环境监管能力进一步加强;城区和农村生态系统初步实现良性循环,全市经济、社会和环境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到2020年,全市环境污染得到全面控制,物质和资源得到高效利用,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提高,生态市建设成果不断完善和深化,全面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复合系统的良性循环。3.2 “十一五”主要环境保护指标3.2.1环境质量指标水环境质量1、地表水水质不劣于上游来水水质并逐年好转;地表水交接断面水质达标率有所提高;运河(桐乡段)、河网等水体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50%以上;2、城乡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75%以上;3、饮用水合格率达到100%;大气环境质量4、市域环境空气质量达到或好于二级标准;5、烟尘控制区范围覆盖整个城镇建成区及一部二沿地区;6、酸雨强度和发生频率得到控制;声环境质量7、噪声达标区覆盖率达到100%;8、市区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和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分别小于55dB(A)和70 dB(A);电磁辐射环境9、环境辐射水平在天然本底涨落范围内,废放射源收贮率达到100%。3.2.2污染防治指标总量控制目标1、化学耗氧量排放总量比2005年下降15%;2、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比2005年下降15%;污染治理指标3、城镇建成区生活污水处理率达70以上;4、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大于95%,农村生活垃圾收集率80%以上;5、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率达到100%,污水排放达标率达到100%。6、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和放射性废物得到安全处置。污染防治指标7、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到95%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70%;8、工业废气排放达标率达到95%以上;9、工业固体废弃物处置综合利用率达到95%。3.2.3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1、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大于12平方米;2、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受保护国土面积占全市国土面积的15%以上;3、全市所有镇达到浙江省生态镇考核标准,基本达到生态市建设要求。3.2.4环境管理能力建设环保队伍建设达到国家及省要求,环境法规建设得到加强,环境监察、监测能力达到标准化水平,建成基本满足环境管理需要的环境质量、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和功能较强的环境信息处理系统。4 “十一五”环保主要任务4.1 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节约型社会建设4.1.1调整优化经济产业结构1、提高第三产业比重第三产业比重实际上反映了一个地区的产业结构水平,一般而言,在能源消费构成和产出结构中,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的单位产值能耗比为2至4倍。十五期间,桐乡市的第三产业比重虽然有了较大提高,2005年三次产业比例达7.7:55.1:37.2,但还是低于浙江省平均水平,与上海、北京等现代化城市更有较大差距。因此通过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以大力发展旅游业和专业市场为重点,同时发展现代物流业和现代服务业,提高第三产业比重,是桐乡市节能降耗的重要措施,也是提高能源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层面。2、优化行业结构大力发展集约、循环和环保经济,改善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淘汰技术落后、污染严重和能耗高的工艺和产品,引导企业改变原先高消耗、高投入的粗放型经营管理方式,开展资源节约活动。调整产业布局,引导符合产业导向的企业向工业区集聚,实现集中供热和集中治污,解决区域性、结构性污染问题。3、加速改造传统产业,调整优化产品结构实施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与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并举,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和新材料重点改造纺织、丝绸、建材、皮革及制品等传统优势产业,引导向深加工、精加工、高技术和低消耗方向发展。加快技术创新步伐,增强产业竞争力;重点培植新材料、精密机械、电子信息、生物化工等高新技术产业,使现有产业向高效、高附加值产业转变,尽快培育成新的产业支柱。以生态工业园区建设为载体,打造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新型纤维材料基地、国际针织服装产业基地、化纤产业基地和毛纺、皮毛等特色产业基地。4.1.2培育发展循环经济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编制各项发展规划的重要指导原则,制订和实施循环经济推进计划,加强技术开发和创新体系建设。配合推行和实施省循环经济991行动计划,要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根据生态环境的要求,进行产品和工业区的设计与改造,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在生产环节,要严格排放强度准入,鼓励节能降耗,实行清洁生产并依法强制审核;在废物产生环节,要强化污染预防和全过程控制,实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合理延长产业链,强化对各类废物的循环利用;在消费环节,要大力倡导环境友好的消费方式,实行环境标识、环境认证和政府绿色采购制度,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1、实施工业区生态化改造,推广循环经济试点将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贯穿到工业生产中去,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工业区生态化改造。加强企业内部及企业之间的上下游协作配套,形成资源循环利用的生态产业链,以最小的资源环境代价谋求经济、社会最大限度的发展。推行循环经济理念,鼓励企业废物循环利用和污染综合治理,重点以浙江新都热电有限公司、桐乡华友钴镍材料有限公司、浙江京马电机有限公司、浙江桐乡福利造纸厂、洲泉工业区等为试点单位推广循环经济。2、推广农业循环经济技术,发展生态农业桐乡市畜禽养殖业较为发达,近几年养殖污染整治取得了综合成效。将养殖污染物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处理和农业循环经济推广相结合,发展生态农业。以桐乡市新晨蚯蚓生态养殖场等为试点,推广牧业园区-蚯蚓养殖基地-果蔬种植基地循环组合模式,促进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以桐乡华章现代生态农业园等为试点,以沼气工程为纽带,促进能量和物质合理循环,对传统的桑基鱼塘模式进行改进,增加新的生产环节,扩大循环范围。以生态农业开发为抓手,以优美的水乡自然环境为基础、开发优质农产品,走农业观光、农村休闲度假之路,建立良性生态农业循环体系。3、深入开展节水工作,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大力提倡节约用水,提高水循环利用率。建立合理的价格机制和激励机制,实施计划用水与定额用水相结合的综合管理措施,严格行业取水定额,提高耗水行业市场准入标准,促进水资源的综合利用。贯彻节水优先、治污为本、多渠道开源的方针,鼓励发展节水农业、节水工业,建设节水型城市和节水型社会。改进农业生产技术,完善农田灌溉工程系统,改变农业田间漫灌以及减少灌区渗漏,推广先进的喷灌、滴灌和微灌等节水技术,有效提高灌溉率,降低农业用水量。加快工业技术改造,不断地提高工业用水效率和重复利用率,在新建、改建、扩建项目时,制订节水措施方案,配套建设节水设施,2010年工业用水循环率提高到70%。推行分质供水,一般工业用水取用江河水,逐步禁止生活饮用水用于市政用水。加强城市节水工作,大力提倡城市污水处理再生利用技术。推进中水处理再生利用技术和居住小区生活污水处理再生利用技术等非传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推广使用各种节水器具和设备,减少输配水和用水环节的跑、冒、滴、漏,力争2010年全部淘汰不利于节水的用水器具;推广城区雨水利用技术,在城市绿地系统和生活小区,推广城市绿地草坪滞蓄直接利用技术,雨水直接用于绿地草坪浇灌;推广道路集雨直接利用技术,道路集雨系统收集的雨水主要用于城市杂用水;鼓励对强度小但面积广泛分布的雨水资源加以开发利用,如房屋屋顶雨水收集技术等。4.1.3推进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和ISO14000体系认证工作继续推进工业行业清洁生产、技术进步工作,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在保证稳定达标的基础上进一步削减污染物排放量。按照清洁生产促进法的要求,积极推行企业清洁生产,加强清洁生产监督,以建材、皮革、纺织等行业为重点,逐步对重点污染企业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鼓励企业开展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和环境标志产品认证,不断提高企业的环境管理水平。到2010年40家规模以上企业通过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4.2 以水环境整治为重点,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4.2.1流域综合整治1、实行排污总量控制,加强流域跨行政区水质管理加强对水污染物排放的总量控制,把上级下达的总量控制指标分解落实到各个乡镇(街道)、各个主要排污单位,并在重点污染企业安装在线监控设施。2010年前所有的重点污染企业都必须安装在线监控设施,并建成中央控制室,确保在线监控设施精确、正常运行。在老污染源治理的同时做好新污染源的控制,结合嘉兴市及桐乡当地产业结构和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