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历史第一轮复习 必修一第一、二单元测试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5小题,70分) 1、关于西周灭亡的原因,司马迁认为是“烽火戏诸侯”;学者李峰在西周的灭亡一书中综合运用了考古发现、铭文和文献记录,同时又联系当时的地表形态特征,认为西周的衰落是由西周国家的基本统治结构决定的,其灭亡的外部原因主要是西北地区少数部族的侵略。对于两位学者的观点,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司马迁的观点属内因决定外因论,符合历史事实B李峰的观点有考古发现及文献记录等为根据,真实可靠C两人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探讨西周灭亡的原因,均为一家之言D由于年代久远,两人的观点都是主观臆断,不足为信2、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有资格继承诸侯王王位的是A诸侯王之妻所生的儿子(20岁),是诸侯王的第三子B诸侯王之妻所生的儿子(14岁),是诸侯王的第四子C诸侯王之妾甲所生的儿子(25岁),是诸侯王的长子D诸侯王之妾乙所生的儿子(22岁),是诸侯王的次子3、春秋左传中有一段关于宗法制的记载:“王后无适,则择立长。年钧以德,德钧以卜。”(无适:没有嫡子。钧:均等。)这段记载说明A宗法制下都是按年龄大小来确定继承人B春秋时期只能靠占卜来解决继承问题C古代宗法制有一套相对完整的实施办法D贤德是宗法制确立继承人的首要依据4、春秋时期,赵简子说,“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天受郡,士田十万,庶人工商遂。”这表明春秋时A.世卿世禄的分封关系受到冲击 B.以郡统县的体制普遍建立C.工商皆本思想出现 D.血缘政治隶属关系得到空前加强5、“(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 隆礼至法则国有常,尚贤使能则民知方”“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下列观点与材料观点属同一思想派别的是A.“富贵不能淫,贫残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B.“兼相爱,交相利”,“以自苦为极”C.“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 D.“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备变”6、战国时期流传着一则可能是虚构的故事:某天,鲁哀公请孔子进宫叙谈。席间请孔子吃桃,边上还有一盘去桃子毛的黍子。孔子却恭敬地吃掉了黍子。左右都笑话他,孔子却说“黍米是五谷尊者,是帝王用来祭祀天地及宗庙中最上等的谷物,其地位是很高的。但桃子地位是比较低贱的,祭祀时从不用。用尊贵的东西去擦拭低贱的东西,是君子所不为的。故我不敢那样做。”鲁哀公听了大加赞赏。该故事体现的这种战国社会风气追溯其早期历史渊源应该是A商王:越在外服,越在内服 B周公: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C武王: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D孝公:振孤寡,招战士,明功赏7、尚书召诂曰:(武王崩,成王年少)“呜呼!有王虽小,元子哉!”上述史实体现了中国古代某一制度,有关这一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解决了贵族之间的纷争 B、体现了血缘和政治的关系 C、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理 D、 形成了等级森严的官僚政治 8、王国维认为:“商人无嫡庶之制,故不能有宗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商代没有实行分封制 B嫡庶之别是宗法制的核心内容C商王由贵族推举产生 D商人地位低贱不能适用宗法制9、司马迁在史记李斯列传中评论说:“秦无尺士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 侯者,使后无攻伐之患。”下列对材料信息的本质理解,最准确的是A肯定了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B肯定了秦朝地方行政制度的作用C敏锐地指出了分封制的弊端 D指出了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本质区别10、古代臣民把皇帝称为“陛下”。“陛”木来指宫殿的台阶,后来特指皇帝座前的台阶,臣民 常常不能对皇帝直接说话,而要由站在“陛下”的侍卫转达。“陛下”称谓的由来反映了专 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突出特征是A.专制皇权不容逾越 B.封建等级制度森严C.中央机关权力分化 D.皇帝推崇君权神授11、皇,古为上天,光明之意;帝,生物之主,兴益之宗。秦始皇统一全国后,自以“德兼三皇,功过五帝”,将皇帝为自己的帝号,这就是皇帝称谓的由来。其主观目的是A炫耀文治武功 B树立专制权威C制造暴政依据 D宣扬君权神授12、在分封制度下,同姓集团授予封土,赐之以氏。当时,姓、氏是统治阶级的特权,“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到战国以后,姓氏的分野逐渐消失,平民逐渐获得姓氏。平民得姓一事与下列哪个历史趋势的直接相关A郡县制度的形成、发展 B以“孝道”治天下C赋役制度的变化 D皇帝制度的形成13、将下列四段历史材料所反映的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进行排序,正确的是“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于齐营丘。”“始皇初并天下,罢诸侯,置守尉,遂分天下为三十六郡,每郡置一守、一丞、两尉以典之。”“凡十(一),秩从一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 “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功臣侯者,百有余邑藩国大者,夸(跨)州兼郡,连城数十”A、 B、 C、 D、14、荀子君道称:“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为达到这种效果,秦始皇采取的措施是A.设立丞相,帮助皇帝处理政事 B.设立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C.设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 D.推行行省制度,加强地方控制 15、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工作顺序是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16、秦始皇“废封建,立郡县”,确立专制集权制度,但皇帝之子、弟封王的现象却一直延续到明清。“分王子弟,以为屏藩”,是历代分封子弟的主要理由。这种血缘分封长期存在说明A分封制有利于政权稳定持久 B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C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体现 D周代制度备受历代政权推崇17、 梁启超认为秦始皇焚书坑儒之事,“皆为虐政,而结果非可一概而论左道欺罔,邪谄以易富贵,在法宜诛也。始皇一坑正可以扫涤恶氛,惩创民蠢,功逾于罪也”。对此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焚书坑儒虽是暴政,但不能全盘否定焚书坑儒在当时有利于统一,功大于过焚书坑儒打击了守旧势力,有利于社会进步梁启超以此隐射维新思想受到守旧势力阻碍 A B C D18、下面是关于秦筑长城的诗句,你认为哪个观点比较全面客观 A.“祖舜宗尧自太平,秦皇何事苦苍生。不知祸起萧墙内,虚筑防胡万里城。”B.“秦筑长城比铁牢,蕃戎不敢过临洮。虽然万里连云际,争得尧阶三丈高。”C.“秦皇筑长城,乃为万世利。连山绝谷势蜿蜒,雄图自足制中外。”D.“当其兴大役,天下皆痍疮。以之召祸乱,不旋踵灭亡。岂知易代后,功及万世长”19、唐摭言载:“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以至岁贡(注:“岁贡”指由地方贡入国学监的生员)常不减八九百人。”此则材料主要说明了A隋唐时期官吏主要来源于科举选官 B唐朝进士科地位重要,为世人敬仰C科举制是维护君主专制统治的工具 D科举制促进了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20、 “承先祖一脉相传,克勤克俭;教子孙两行正路,惟耕惟读。”这副楹联最早可能出现于A战国晚期 B秦汉时期 C隋唐时期 D明清时期21、唐中宗不经中书省和门下省而径自封拜官职,因心怯,故他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书“敕”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当时称为“斜封墨敕”,这表明 A中书省和门下省的权力高于皇权 B唐朝中枢机构的行政决策具有民主性质C唐中宗时期皇权有所弱化 D国家制度对皇权具有一定的约束力22、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和法国国王路易十四都曾发出这样的感叹:“中国科举制度是世界各国中所用以选取真才之最古最好的制度。”甚至称之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从时代发展以及创立角度看,该“发明”的着眼点在于A 弘扬儒学正统,约束官吏言行 B 抑制门阀势力,加强中央集权C 防范武将专权,完善官僚体制 D 强化君主专制,培养忠臣顺民23、明代大学士叶向高曾说:“臣备员(指叶向高谦称自己在内阁凑数)六年,百凡皆奉圣断,分毫不敢欺负。部务尽听主者,分毫不敢与闻。”材料反映了当时A.君主大权独揽 B.内阁受到六部非议C.宰相权力极大 D.宦官参政妨碍阁权24、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写道:“中国政治之长进,即在政府渐渐脱离王室而独立化,王室代表贵族特权之世袭,政府代表平民合理之进退,而宰相为政府领袖,君权、相权,互为节制。”若此观点成立,则与之相背离的朝代是A秦、汉 B隋、唐 C宋、元 D明、清25、1402年,刚从自己的侄子手里夺过皇位的明成祖,为了巩固权力,做出两个重大决定:一是把首都迁到自己的势力范围北京,二是正式建立了一个国事咨询机构。其中“正式建立了一个国事咨询机构”的影响是A进一步加强了皇权 B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C进一步削弱了相权 D使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 26、“内阁制度始终没有突破他发展中遇到的瓶颈,即始终没有使明朝实现真正的虚君政治。”材料意在揭示A.内阁制未改变明朝皇权专制的本质 B.内阁官员权力弱小,无法助理国政C.明朝皇帝与内阁间的矛盾日益激化 D.内阁内部争权夺利,无法发挥效用27、利玛窦在中国札记中说: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但它还在一定程度上是贵族政体如果没有与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皇帝本人对国家大事就不能作出最后的决定所有这类文件都必须先由大臣审阅然后呈交皇帝。利玛窦认为中国明朝时 A内阁具有最终决策权 B内阁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君权 C君权受到相权的牵制 D国家统治的基础是贵族统治28、黄宗羲提出设宰相一人,参知政事若干人,每日与其他大臣一起,在便殿与天子共同议政。章奏由天子批答,“天子不能尽,则宰相批之,下六部施行。更不用呈之御前,转发阁中票拟”。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A黄宗羲主张设立宰相制度B通过设立宰相加强君主专制C“与天子共同议政”实际上就是对君主权力的制约D黄宗羲的宰相制度与明之前有较大区别29、康有为在拟免跪拜诏中说:“汉制,皇帝为丞相起(立);晋、六朝及唐,君臣皆坐;唯宋(群臣)乃立,元乃跪,后世从之。”这一演变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B内阁制度日渐成熟C中央的权力日益向皇帝集中 D丞相权力日渐削弱30、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央集权体制创新,儒家文化博大精深;古希腊罗马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源头,民主和法治,人文精神的滥觞。两大文明薪火相传,相互交融,共同推动着人类文明进程。从文明史角度出发,二者分别是哪两大文明的杰出代表( )A大河文明和海洋文明 B农耕文明和工业文明C儒教文明和基督教文明 D落后文明和先进文明31、亚里士多德指出:“就多数而论,其中每一个别的人常常是无善足述(无足轻重之意);但当他们合而为一个集体时,却往往可能超过少数贤良的智能。”下列结论与此观点一致的是 A民主政治应尊重多数人的意见 B多数人民主也存在着弊端C贤良政治应与民主政治相结合 D贤良政治是最可取的制度32、 “光荣属于希腊,伟大属于罗马。” 在地中海世界各领风骚、交相辉映的两大古代文明,为西方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留下了宝贵遗产。你认为下列关于古希腊、罗马文明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贵族出身的平民领袖梭伦将雅典引向民主轨道B.雅典五百人议事会最重要的程序是对议案进行辩论C.从十二铜表法到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罗马法日渐完备D.古希腊、罗马文明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民主运作方式及法律遗产 33、西塞罗有句名言: “执政官乃是会说话的法律,而法律乃是不会说话的执政官。”对解读最确切的是 A执政官的地位很高 B法律至上C法律由执政官制定 D法律就是执政官34、希罗多德在历史中写道,“任何人都可以相信这些埃及人的故事,如果他是轻信的人的话。至于我本人,在这部书中保持那个总的规则,就是把各国的传统按照我听到的样子原封不动地记录下来。”你认为希罗多德撰写历史遵循的是 A坚持观察判断调查的原则 B展现各国传统风貌的原则 C保存人类历史功绩的原则 D保持历史原始信息的原则35、“雅典的全体公民都要出席公民大会,公民大会每月举行24次,解决城邦的一切重大事情。每个公民在公民大会中都有选举权,每个公民都有可能被选为议事会成员,每个公民都要轮流参加陪审法庭。”材料体现的雅典民主制的特点有人民主权 分权制衡 轮番而治 直接民主 A B C D 二、材料题3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雅典城附近的土地多石、缺水,收成非常有限。平民在自己的小块土地上辛勤耕作,却常常食不果腹。走投无路的农民被迫向贵族借种子、工具或口粮,为此,不得不将土地或人身抵押给债主,在田间立起石碑作为土地抵押的标记。若欠债的农民不能按期还债,土地便归债权人所有,失去土地的农民变成替贵族种地的雇农,必须将土地收成的56交给地主。当时人身抵押十分流行,无地的农民只有人身这一最后的“财产”可以支配。一旦无力交纳地租,农夫本人及其妻子、儿女就会被债主捉去抵债,要么在债主家中服劳役,要么被卖到国外当奴隶。 材料二 罗马十二铜表法规定:“树枝越界的,应修剪至离地十五尺,使树阴不至影响邻地;如树木因风吹倾斜于邻地,邻地所有人亦可诉诸处理;”“在夜间窃取耕地的庄稼或放牧的,如为适婚人,则处死以祭谷神;如为未适婚人,则由长官酌情鞭打,并处以赔偿双倍于损害的罚金。” 材料三 对债权的规定和解释是罗马法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制定了解决各类债务纠纷时适应的条款,而且特别明晰地规定了契约的各种形式,以及契约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材料四 “在罗马人那里,私有制和私法的发展没有在工业和贸易方面引起进一步的后果,因为他们的生产方式没有改变。”但当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社会内部逐渐发展起来时,“详细拟定的罗马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即使在英国,为了私法(特别是其中关于动产的那一部分)的进一步发展,也不得不参照罗马法的诸原则。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雅典平民怎样的生活状况?判断当时雅典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概括十二铜表法的特点。(3)简要说明“对债权的规定和解释是罗马法的一项重要内容”的原因。(4)根据材料三、四及所学知识,简要分析罗马法的历史作用及其影响。3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及取中原,太宗始立十路宣课司,选儒臣用之。世祖即位初,首诏天下,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于是农桑辑要之书于民,俾民崇本抑末。(耶律)楚材又请遣人入城,求孔子后,得五十一代孙元措,奏袭封衍圣公,付以林庙地。又率大臣子孙,执经讲义,俾知圣人之道由是文治兴焉。”元初西北藩王遣使入朝质问:“本朝旧俗与汉法异,今留汉地,建都邑城郭,仪文制度,遵用汉法,其故何如?” 摘编自元史 材料二 “比较野蛮的征服者,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不得不适应征服后存在的比较高的经济情况;他们为被征服者所同化,而且大部分甚至不得不采用被征服者的语言。”恩格斯反杜林论(1)根据材料一概括元朝“遵用汉法”的措施。 (2)根据材料说明“汉法”的含义,并分析汉法与旧俗之争的实质。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CACAABBBBABAA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快手小店转让协议书
- 双方约定雇佣协议书
- 酒吧位置转让协议书
- 同城开店协议书范本
- 双人股份转让协议书
- 企业归属协议书范本
- 企业食堂供货协议书
- 酒席帐篷租赁协议书
- 立项协议书范本模板
- 就业协议书盖章规定
- 无人机护林巡检实施方案-LSJ-2019022-六视角科技
- 9 短诗三首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 急性缺血性卒中再灌注治疗指南2024解读
- 初中生心理健康课件
- 2025届河北省衡水市衡水中学高考仿真模拟英语试卷含解析
- 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规范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4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解析
- 4.1 时代的主题 课件-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
- 2024年中国高低压电器开关柜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班级管理-形考任务2-国开-参考资料
-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风华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五四学制)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