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中小学数学衔接教学的问题与策略.doc_第1页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中小学数学衔接教学的问题与策略.doc_第2页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中小学数学衔接教学的问题与策略.doc_第3页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中小学数学衔接教学的问题与策略.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随着大量外来民工举家迁入大城市,其子女的受教育问题成为大城市政府教育部门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大批民工的到来为城市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丰厚的人才和劳动力资源.但民工们在作出贡献的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一定的负担,尤其是被视为城市的第二代移民的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已成社会焦点.而当前,做好民工子女的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工作是落实党和政府关心弱势群体,着力解决三农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举措。更重要的是, 这些在外地借读的孩子,由于教育环境的改变,教材的差异,课程进度和难度的差异,教学方法的不同都直接影响了其学习的效果。因此做好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工作,是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推动城市建设和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我校是一所公办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指定就读中学,学校绝大部分学生都是来自外地的民工子弟,他们的父母在南京从事非农产业,但工作具有不稳定性,随着父母工作的变迁,生活和学习环境不断改变,造成大部分学生学习基础不牢固,学习环节脱节,学习习惯欠佳等学习障碍。因此他们进入初中校园后,面对新的学习环境、学习氛围,面对新的学习要求、学习方法,学生们都感到了困惑和无助。另外,一些外地学生的家长曾表示,只要把孩子看住就行,成绩好坏是其次;也有的家长比较关心孩子的学习,但方式不对,每次老师正常反映情况,家长就以为是告状,把孩子训一顿;还有一些家长没有通讯工具,对孩子在学校里的状况一无所知,也不想了解。众多因素都使许多刚进入初一的外来民工子弟学生在初中起始阶段就对学习没有什么信心,更对学习没有什么热情,从而导致他们初二、初三的学习更难稳步发展。而初一年级是学生初中学习和生活生涯的开始,其作用不言而喻,学生必须在初始年级具备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使学生的成长更具有延续性,同时,也为提高各学科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学习能力,完善学生各方面的品质。鉴于此,我校的数学课题研究小组,立足我校外地学生的特点,期望数学课堂教学向着朴实而有效的方向努力,真正让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和本地学生一起享受同城教育待遇,提出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数学课堂有效性的策略研究,”这一研究课题,我们认为首先必须开展的也是非常有必要开展的工作是做好外来民工子弟学生的中小学数学的衔接教育,努力教育帮助这些学生完成由小学向中学的顺利过渡,这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那么这些刚走入初中的初一学生在初一这段过渡期里主要存在哪些不利因素呢?根据我们的调查和以往的教学经验,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学习伙伴和学习环境陌生。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由于父母工作环境的不稳定,流动性比较大,经常处于一种陌生的学习环境中。新的老师、新的同学需要学生有一段适应过程。而学习本来就是一种脑力劳动,数学学习更是一种逻辑思维的过程,这种思维的发展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推理能力。当人在不稳定的环境中,这种思维的培养会受到一定的影响。第二,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有所差异,数学基础薄弱。我校有一部分外地学生是在老家读的小学,而有的小学是五年制,有的小学是六年制,还有的学生在老家读了一年初一,又到南京重读初一,以前用的教材又各不相同。总而言之这些外地生数学基础相对较差,因此有学习挫折感,从而产生学习倦怠心理。第三,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较若弱,中学的课程相比较小学来说比较多,作业也比较多,要求也多,一下子适应不过来。特别是进入初一年级的外地生,他们不适应中学快节奏、大容量、既独立又合作型的学习方式,因此整天学生由于年龄和心理的原因,他们与教师之间的沟通相对减少了,久而久之会产生一种与教师的距离感,逐渐形成了有问题不敢问,甚至没问题可问的局面。第四,部分学生自身的学习方法不当。特别是大部分外地生由于多种原因,在小学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没有一个认真的态度,具有惰性。同时在小学阶段形成了一种依赖性和模仿性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喜欢机械地记忆,习惯于只完成书面作业,甚至只满足于“喂一口,吃一口”的学习方式,因此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培养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就很难。综上所述,做好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中小学衔接教学,实现小学向中学的顺利过渡是摆在我们每个初一教师面前的艰巨而又有深远意义的任务。那么如何确立目标,寻求策略,帮助初一学生顺利实现小学向中学的过渡呢?就中学数学学科而言,我认为我们初一数学教师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我们要努力营造温馨的课堂氛围,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进行学习心理衔接,促进外地生学习心理得以健康的发展。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心理状况能提高人的各种心理机能,安定的生活环境,熟悉的合作伙伴,平衡的心理需求是养成良好心理状况的关键。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由于环境和对象变了,特别是对教他的老师持有一种既畏惧、又信任的心理状态,往往对老师采取一种琢磨的态度,而这个时期在学习上是属于独立性和依赖性、主动性和被动性同时存在的时期,感知的有意性有了提高,但不够稳定和持久。因此,对外地生教师要以火一般的热情去温暖学生的心田,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特别是在数学课堂中,我们应想方设法,联系不同学生的知识前提,说理深入浅出,表达形象鲜明,讲话幽默风趣,使教与学始终处于和谐民主的气氛之中,同时还要多用学生日常生活中切身感受的事例,用别出心裁的比喻和推理、巧妙的计算方法,诱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外地生感受到数学课堂的温馨,“动之以情,感之以行”。在集体的温馨感召下,相信外地生便会产生眷恋感,学生喜欢老师,就会对老师所教的学科产生兴趣,进而幻想在这门学科领域有所创造。第二,我们应全面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熟悉掌握“新课标”的教材体系,使中小学的数学教学具有连续性和统一性。特别是我校的外地生,分别来自五湖四海,数学基础相对较差,作为初一数学教师,我们更要把小学与初中数学内容,作一个系统的分析和研究,搞好新旧知识的架桥铺路工作,掌握新旧知识的衔接点,教师的教学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学生在小学数学中接触的都是较为直观、简单的基础知识,而升入初一后,要学的知识更加抽象,更加符号化,在逻辑性、抽象性、严密性上都有一个飞跃。学生进入初一后,教材的知识结构和体系发生了改变。首先,学生在小学里只学过算术数(整数、分数、小数),这些数都是从客观现实中得出来的,进入初中后,引进了新的数负数,把数的范围扩充到有理数域,数的运算也相应地由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又引进了乘方、开方运算,实现了由局部到全局的飞跃,这次过渡,负数的引入是关键,这就要求我们数学教师必须讲清有理数的特点。其次,在七年级“有理数”知识中,引进了代数式的概念,进而研究有理式的运算,这种由数到式,就是从特殊的数到一般的抽象的含字母的代数式的过渡,是数学上的一个大的转折点,实现了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飞跃,意义十分重大。这次过渡,代数式的概念是关键,使学生明确“式”也具有数的一些性质,以及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再次,小学里的应用题大部分是用算术法去求解,是把未知量放在特殊的位置,用已知量求出未知量。进入初中后,用列方程来解应用题,把未知量用字母来表示,且和已知量放在平等的位置上,设法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求出未知量。正因如此,一般地说列方程要比列算式考虑起来更直接、更自然,因而有更多优越性。第三,指导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后续学习的积极意义不言而语。以往大部分外地生由于多种原因,在小学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不当,学习效率低,学习成绩不理想,主要是忽视了对他们学习方法的指导。对初一学生进行学法指导的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为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提供和创造必要的条件。首先,加强预习指导。我们知道,课前预习对提高听课效率很有促进作用。大多数初一学生缺乏预习习惯和预习能力,教师不能放任自流或停留于一般性的号召。应有选择、有针对性的对需要预习的内容提出具体的预习要求,逐步指导学生培养科学的预习习惯和预习方法。例如,在学习负数时,可以指导学生预习并提出具体要求:有没有比0还小的数?他们叫什么数?虽然问题不多,但学生通过自己的预习后,对负数有了模糊的认识,再通过新课的讲解,疑虑就会迎刃而解。再如,在学习数轴时,可以指导学生预习:什么叫数轴?如何画数轴?这样学生在学习新课进再通过老师的分析讲解,就会对数轴的概念更加清晰、完整,对画数轴的要点印象深刻。一般说来:预习内容的布置应针对新授课内容和重点、难点和关键,以起到强调、铺垫、初步了解和产生疑问,激发学习动机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对于一些浅显的内容及理性较强、难度较大的内容都不宜让学生预习,因为前者预习了反而使听课索然无味,后者学生预习要浪费大量的时间,且效果也不大。加强预习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更好的听课,而初一学生好动,注意力不稳定,转移不迅速也不完全,这些因素都会大大影响学生的听课效率。因此对初一学生进行学法指导的第二点应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听课方法。教师应培养学生上课时要注意听、注意看、注意想、注意记,做到耳、脑、手并用,立体吸收教学信息,从而紧密配合教学活动。例如学习第六章平面图形的认识中线段、射线、直线一节,教师应指导学生做到:1、注意听线段、射线、直线的意义;2、注意看如何画线段、射线、直线及其表示;3、注意想线段、射线、直线的区别;4、注意记下重要内容,也就是课堂笔记。这样一堂课下来,学生对线段、射线、直线有了完整清晰的认识。另外,教师还应重视培养学生听课要听思路,听重点、难点分析,了解、学习教师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学习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这部分内容时,虽然书上只有6道不同类型的例题,但其目的不是仅仅让学生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这6道题,而是通过这些例题的分析、讲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教师就应着重指导学生在听课时要听教师对问题的分析过程,注重教师解决问题时用到的一些重要的思想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举一反三,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的第三步应是指导正确合理的复习方法,初一学生脑子灵、记忆力强,但记得快也忘得快,而根据艾宾浩斯提示的遗忘规律是先快后慢,因此指导学生合理有效的安排复习是很有必要的。首先要让学生养成对当天功课及时复习的习惯,要改变初一学生不复习就做作业的坏毛病,单元结束时要让学生及时对一单元所学的内容进行复习,使之系统化、条理化;最后,要指导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总复习,改掉为考试而复习的坏习惯。复习不应是机械的重复知识,而是对旧知识再学习,再加工的过程。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学法指导,使学生逐步掌握“先预习、后听课;先复习、后作业”的科学学习程序,帮助他们形成学习能力,从而成为学习的主人。第四,改进和完善教师的教学方法,真正做到教与学的统一。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不仅体现在学生学法的衔接上,更主要的是体现在教师教法的衔接上。这些来自外地的初一年级学生,刚刚离开小学,或是离开家乡,乍一来到新的环境,对一切均不适应,课程的增多,教法的改变,常使他们无所适从,有的甚至产生一种心理上的失重。另外由于中小学生年龄的特点,小学中老师管的严,可以讲是手把手的生学完新课后不断地反复地练习,学生对老师有一定的依赖性,基本上是少讲多练。但由于初中数学新课程的设置、教学内容与教学时间的关系,不可能像小学那样做到一题多练。因此针对初中学生的特点,我们可以尝试从教法与学法的沟通入手,努力削缓小学与中学两学段之间的“陡坡”。要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使之能灵活解题,活跃学生的思维,有赖于教师在教法上的新型多变,正确、合理、巧妙地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尽力做到少讲、精讲,努力做到精讲精练。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自觉自律意识,使学生能正确地顺利地解决一个个习题和对概念等知识的进一步理解,深入全面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真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