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大学区备课教案.doc_第1页
六年级大学区备课教案.doc_第2页
六年级大学区备课教案.doc_第3页
六年级大学区备课教案.doc_第4页
六年级大学区备课教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琥珀(科学小品文也称知识小品或文艺性说明文。它用小品的笔调,即借助某些说明文写作手法,将科学内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特点:短小精悍,通俗易懂,语言丰富,形式活泼。)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质疑师: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有一天,在大海边,一位渔民带着孩子走在沙滩上,孩子赤着脚,忽然孩子踩着了一块硬东西,他把它挖了出来。“爸爸,你看这是什么? ”渔民接过仔细地看了看,“这是琥珀,孩子”他高兴地说:“有两个小东西关在里面呢,个蜘蛛,一个苍蝇,这是很少见的。”接着出示琥珀图片。揭题,板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学生可能提出:琥珀是什么?它是怎样形成的?谁发现的?)教师小结:刚才同学们提出了很多问题,提得非常好,说明你们都是爱动脑筋的孩子,聪明的孩子,也是最棒的孩子。下面我们看这块琥珀(出示CAI课件),俗话说,无巧不成书,世界真奇妙,竟有这么巧的事,两只活蹦乱跳的动物,竟同时被一滴松脂包在里面。这就是今天课文里要介绍的琥珀。下面我们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看刚才哪些同学的问题能在课文中找到答案。(自由读课文)(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教师出示要求:(1)读准字音,读不准的借助工具书或询问同学。(2)边读边画出字词,结合语言环境加以理解。2指名读课文3了解词语掌握情况黑板上写词语学生读词语4、自由朗读课文,要求把字、词读准,把句子读通顺,然后思考课文写的琥珀是什么?讲了有关琥珀的哪些内容?琥珀有何特点。(琥珀是古代松柏树脂的化石。本文所讲的琥珀里面裹着一个苍蝇,一个蜘蛛,而且这两个小东西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课文主要讲了根据一块裹有苍蝇和蜘蛛的琥珀想像这块琥珀形成和发现的过程,并且判断它在科学上的价值。)(透明的琥珀里有一只苍蝇、一只蜘蛛躺在里面。)5、 小组内讨论交流。(真实部分:发现过程和琥珀样子;想象部分:形成过程)(推测琥珀的形成过程叙述琥珀的发现描写了琥珀的形态)(三)、学习琥珀样子部分。1、图文对照,认识琥珀的样子。(1)出示琥珀图,学生仔细观察并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块琥珀。(2)浏览课文找出琥珀样子的语句。(3)请大家自由读这个自然段,这个自然段除了写琥珀的样子,还写了什么?(琥珀的形成过程是根据这块琥珀的样子推测出来的;这块琥珀有很高的研究价值。)2、感情齐读。3、课文中所写的内容哪些是实实在在的事物?哪些是作者想象的部分?明确:课文写这块琥珀的样子,“在那块透明的琥珀里,有两个小东西仍旧好好地躺着,我们可以看见它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它们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这些内容是呈现在科学家眼前实实在在的事物,课文中的其他内容都是作者推测、想象的部分。( 四)、学生练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这块琥珀给科学家们提供了研究的依据。既然在一万年前形成的琥珀里已经有苍蝇和蜘蛛,那么苍蝇和蜘蛛的存在一定有一万年以上了。这是这块琥珀在科学研究上的价值。第二课时一、检查预习l课文中讲的这块琥珀有什么特点?(透明的琥珀里有一只苍蝇、一只蜘蛛躺在里面。)2那么,这块琥珀有什么价值呢?(人们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这为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提供了依据。)二、启发谈话这篇课文作者通过仔细观察这块琥珀的样子,运用了丰富合理的想象,告诉了我们这块琥珀的形成经过。这是我们这节课所要探究的问题。三、精读课文,深入探究(一) 快速阅读课文,说说琥珀的形成经过了哪两个阶段?1、了解形成松脂球所需要的条件。思考:描写松脂球形成的过程是哪些自然段?(2-11)1、认真阅读这部分内容,分析一下松脂球的形成需要哪几个条件,并说说理由。2、学生汇报、交流(1)夏天,阳光强烈。太阳光:暖暖的、火热、热辣辣(2)老松树 松脂球形成松脂:厚厚的、继续滴(3)苍蝇、蜘蛛巧遇(4)松脂继续滴下来3、大家把形成松脂球的四个必需条件都找到了。作者对它们的交*描述,使得故事情节不但合情合理,而且生动有趣。现在请大家再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找找,哪些地方写得好,好在哪里。4学生独立赏析课文。“一个小苍蝇展开柔嫩的绿翅膀,在太阳光里快乐地飞舞。后来,它嗡嗡地穿过草地,飞进树林。”(写出了小苍蝇的快乐劲儿)“忽然有个蜘蛛慢慢地爬过来,想把那苍蝇当做一顿美餐。它小心地划动长长的腿,沿着树干向下爬,离小苍蝇越来越近了。”(小心翼翼“蜘蛛刚扑过去,突然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事情发生得巧极了)“小苍蝇不能掸翅膀了,蜘蛛也不再想什么美餐了。两只小虫都淹没在老松树的黄色的泪珠里。”(语句幽默,让人感觉两只小动物很可怜;同时也写出了老松树的不忍心但又无可奈何。)( 二)、了解松脂球变为化石所需要的条件。(12-14自然段)看来,大家对松脂球的形成过程了解清楚了,但松脂球并不等于琥珀,琥珀应该是古代松树脂的化石,下面我们来看看松脂球变成化石的过程。1、现在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看看松脂球变成化石是否也具备了这几个条件,如果是,请画出有关的句子。2、这说明任何古生物变成化石所需的条件基本相同。这部分讲化石的形成,为什么又提到了苍蝇、蜘蛛?(如果说不出)师出示有关句子。(请你读有关的句子。)“成千上万绿翅膀的苍蝇和八只脚的蜘蛛来了又去了,谁也不会想到很久很久以前,有两只小虫被埋在一个松脂球里,挂在一棵老松树上。”(时间那么长,苍蝇蜘蛛那么多,可唯有那两只被包住了,这主要是为了强调事情发生得太巧了,这颗琥珀太少见了。)“陆地渐渐沉下去,海水渐渐漫上来,”“水把森林淹没了,树腐烂了,”“剩下的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3、琥珀的形成是一种地壳运动、沧海桑田巨变的结果。四、 师生共同归纳形成的条件第一,炎热的夏天正晌午。因为只有在这一时间松柏才渗出大滴松脂形成松脂球。第二,要有松树、柏树。依据是琥珀是松树树脂形成的第三,苍蝇和蜘蛛正巧在一起,而且挨得非常近,一大滴松脂正巧滴下来把它们包在里面。五、感情朗读课文1自由练读。2分角色朗读。六、学生质疑问难 你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七、学习了这篇课文你们有什么体会和收获?扩展延伸作者由苍蝇和蜘蛛的腿的四周显出的几圈黑色的圆环想出它们挣扎的过程,又由这块琥珀是从海边捡到的想象出松脂球被淹没在海底的经过。可见,作者的想象是有依有据的。学习了这篇课文,在今后的写作中我们也要学会抓住内容的要点,考虑周到,有顺序地把事情叙述清楚。(作业:把琥珀改写成一篇说明文或将课文用蜘蛛、苍蝇的语气进行改写。)寓言二则矛与盾教学目标:1、学会5个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初步领悟课文所讲的道理。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对话中的关键性的话语展开思考、讨论。教学难点:弄懂寓言的寓意,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教学过程:一、成语导入,揭题设问1、分两组比赛说成语,要求必须来自寓言故事。2、说说寓言有什么特点。(假托有趣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3、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代寓言两则中的其中一个寓言故事矛与盾。(板书课题,指导学生写好“矛与盾”三个字)4、说说读了课题,让你产生了哪些疑问?(矛与盾各是什么样的,分别用来干什么?这则寓言故事讲了件什么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二、自主学文,释疑懂理(一)解题(解决第一个问题)课件出示插图及注释,引导学生了解矛与盾各自的作用。(二)读通1、教师范读,提出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吐字清楚,注意断句停顿。 4 2、学生自己练习把语句读通顺,读流畅。3、指名2-3名学生读课文,由学生纠正朗读中出现的问题。4、齐读全文。(三)读懂(解决第二个问题)1、自读课文,结合课后注释,揣摩句子意思。如果有不好理解或说不通顺的语句,就在书上标出来。2、将自学所得及疑问在四人小组中交流讨论。3、全班交流,教师根据学生质疑相机出示重点句子。句子一: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A:学生尝试说句意,教师引导学生用现代语言说明白,说通顺。板书“坚”B:想一想,“誉之曰”的“之”指的是什么?C:这个人是怎样夸赞的呢?你能读好这个句子吗?句子二: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A:提示:于,对于。引导学生用同样的方法尝试说句意。板书“利”B:你能读好这个句子吗?句子三: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A:学生尝试说句意。引导将“穿透”换一种说法。板书“何如”B:想一想,问话的人是出于什么目的问这句话的?应该怎样说好这句话?(引导学生以年轻人和老年人这两种不同的身份来说好这句话。)3、练习把整个寓言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指名讲。(四)明理(解决第三个问题)1、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练习把这个故事演出来。(提示:根据你们小组的实际情况,可以采用课文的原话,也可以结合自己的理解,丰富故事中的情节,表演时要注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2、选择两个小组上台表演,学生评议。3、看了这样一个故事,你有问题吗?(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其人弗能应也”?)学生通过讨论可得出:这个人不论怎样回答,都会和自己刚刚说过的话相抵触。进而教师乘机揭示成语“自相矛盾”)4、进一步讨论:你觉得这个人可笑吗?可笑在哪里?5、情景延伸:这个人被这么一问,自知失言,灰溜溜回到家里,他长吁短叹,非常懊丧,这时,他的一位好友来到他家中,了解了情况后,就热心地开导他。就请你扮演他的朋友来开导他,好吗?(教师扮演卖矛与盾的人,请学生在稍作准备后上台表演,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明确寓意。)6、现在,我们也用“自相矛盾”比喻语言和行动不一致,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碰到过类似的事情吗?与同学交流一下。三、布置作业,拓展延伸1、基础性作业:有感情地背诵课文2、实践性作业:排练课本剧矛与盾 鹬蚌相争教学目标:1、认识11个字和一个多音字“燕”,会写8个字,自主积累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到朗读课文。3、能讲述“鹬蚌相争”的故事。4、了解这个成语故事的内容,懂得“互不相让,只能让别人得利”的道理。教学重难点:1、认识11个生字,一个多音字,会写8个字。2、了解故事内容,并懂得成语背后的含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通过课外阅读你一定又知道了许多成语故事,知道了哪些呢?能讲给大家听听吗?学生自主汇报积累的成语故事。2、大家知道的可真不少!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个新的成语故事鹬蚌相争,板书课题。 4 3、齐读课题,认识“鹬、蚌”两个字。教师出示图片,介绍鹬和蚌。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1、自由读文,画出不认识的字。2、学生在小组内轮流读课文,并交流识字方法。3、教师检查识字情况,抽读生字卡片,正音。4、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开火车。摆脱赵国燕国罢兵懒洋洋劝说夹住鹬蚌相争毫不示弱鱼翁占便宜5、找出带有生字的句子读一读。6、全班交流识字方法。7、指名朗读课文,评一评,你认为他读得怎么样。三、学习会写字。1、出示会写字,读一读。2、同桌说词,看谁说的多。3、学生识记生字,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怎样写这些字才好看呢?4、说说你的发现。5、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范写。6、学生练写,教师个别指导。7、书写评价。四、朗读感悟1、学习课文3、4、5句。(1)自由朗读这一部分。(2)出示插图:学生观察,用自己的话说图意。(3)找一找,课文的哪一自然段写了这副图的情景呢?指名读一读。(4)找出第三自然段中的动词,画上“”。(5)出示小黑板:河滩上有一只蚌,它舒服地()了蚌壳结果把鹬的长嘴()了。(6)哪一个词写出了蚌收拢蚌壳速度非常迅速呢?你能用“连忙”说一句话吗?(7)指导朗读。(8)学生自由读4、5句,想想该用什么样的语气的读呢?(9)同桌间互相朗读,读后全班汇报朗读,分男女比赛读课文。(10)鹬蚌相争谁输谁赢呢?请大家读读课文第五句。从这一段中你知道了什么?从哪一个词可以看出鱼翁十分轻松的抓住它们俩呢?(毫不费力)分组讨论:鱼翁会对他们说些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