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普安县罐子窑铅锌矿设计.doc_第1页
贵州省普安县罐子窑铅锌矿设计.doc_第2页
贵州省普安县罐子窑铅锌矿设计.doc_第3页
贵州省普安县罐子窑铅锌矿设计.doc_第4页
贵州省普安县罐子窑铅锌矿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贵州省普安县罐子窑铅锌矿贵州省普安县罐子窑铅锌矿 地质普查设计地质普查设计 贵州省普安县罐子窑铅锌矿贵州省普安县罐子窑铅锌矿 地质普查设计地质普查设计 拟 编:吕绍玉 审 核:刘明远 总工程师:孟昌忠 队 长:石 平 提交单位(个人):吴平 编制单位:贵州省地矿局一一三地质大队 提交时间:2009 年 04 月 目目 录录 第一章第一章 前前 言言1 1.1 目的任务.1 1.2 地理位置及交通.1 1.3 自然地理及经济概况.2 14 以往地质工作概况3 第二章第二章 地质特征地质特征3 2.1 区域地质3 2.2 普查区地质特征.6 第三章第三章 矿(化)体地质特征矿(化)体地质特征8 第四章第四章 工作部署及工作方法工作部署及工作方法9 4.1 工作部署9 4.2 工作方法及技术要求.10 第五章第五章 实物工作量及经费预算实物工作量及经费预算15 第六章第六章 组织管理及保证措施组织管理及保证措施17 61 爱人员组成、设备及材料计划17 62 生产进度与时间计划安排 .17 63 保障措施 .17 第七章第七章 预期效果预期效果18 附 图 目 录 顺序号 图号 图名 比例尺 1 1 贵州省普安县罐子窑铅锌矿地形地质及工程布置图 110000 1 第一章第一章 前前 言言 1.1 目的任务目的任务 受业主委托,贵州省地矿局一一三地质大队拟在贵州省普安 县罐子窑一带开展铅锌矿普查工作。其主要目的任务是:通过 110000 地质填图和少量地表山地工程控制,大致查明范围内地 层、构造特征;大致查明铅锌矿的成矿地质条件、分布规律及成 矿远景;大致查明成矿控制因素;大致查明对矿体起破坏作用的 断裂构造的性质、产状和分布范围。查明是否有进一步工作价值 的矿床(体)或矿层。大致查明矿石的矿物成分、化学成分、矿 石品位及其空间变化特征,矿石结构构造特征和矿石自然类型, 矿石中有用组分、共生或伴生有益组分及其利用的可能性;初步 评价矿石的工业利用价值。对矿石加工选冶的可行性做出概略评 述。了解、收集区域和普查区内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 质资料,初步了解矿体顶、底板围岩和矿石稳定性。并估算 (333)+(334)?资源量,提交贵州省普安县罐子窑铅锌矿普 查地质报告 ,为该区能否转入下步详查工作提供依据。 1.2 地理位置及交通地理位置及交通 工作区位于普安县城北东约 20km,隶属普安县罐子窑镇。 地理坐标:东经 1045845-1045925,北纬 25 2 5330-255630,面积 5.2922km2。申请范围拐点坐标见 表 1。工作区有乡村公路通达,交通较方便(见图 1) 。 表 1 勘查范围拐点坐标 拐点编号经 度纬 度 11045900255630 21045915255630 31045915255558 41045925255558 51045925255417 61045923255417 71045923255404 81045925255404 91045925255330 101045945255330 111045945255545 121045900255545 1.3 自然地理及经济概况自然地理及经济概况 本区属亚热带温暖湿润季风气候区,冬暖夏凉,气温最高 35.7,最低零下-11,年均 14-15,年平均无霜期 250 天, 平均日照 1600 小时;雨量充沛,最大日降雨时可达 135mm,年降 雨量为 1300-1700mm,多年平均 1300mm,5-10 月为雨季,降雨量 占全年的 76-85%,11 月至次年 4 月为枯季;丰水期 6-8 月,枯水 期 12-4 月。 区内隶属珠江水系,北盘江流域。区内最高处位于勘查区西 部骡子大坡,海拔高程 1830m,最低点位于西部白家凹一带,为 1610m,相对高差为 220m。地形切割较大,区内无较大地表不体。 3 当地居民以汉族为主,杂居少量其它苗、彝族、布依族,农 作物主要为玉米、洋芋、小麦、油菜等,经济作物以烤烟为主, 经济文化为落后。 14 以往地质工作概况以往地质工作概况 工作区及附近的铅锌矿点,早为前人所发现,并进行过土法 冶炼。后因冶炼技术水平低,金属回收率不高而停采。 1958-1966 年贵州省地质局黔西南队在该项区进行了铅锌矿 普查地质工作。 1969-1972 年贵州省地质局 108 队在该区进行过 120 万 盘县幅区域地质调查及矿产调查,工作区为铅锌矿一级找矿 远景区。 1977-1982 年贵州地质局 112 队、105 队在该区开展了包括 本设置区在内的详查工作,1982 年 5 月提交了贵州省普安兴中 铁铅锌矿区小山坡矿段详细普查地质报告 。 第二章第二章 地质特征地质特征 2.1 区域地质区域地质 2.1.1 地层 区域上出露地层从老到新有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 系、下第三第、第四系(见插图 2) ,岩性主要为碳酸盐岩和碎屑 4 岩。各地层岩性特征详见表 2。 表 2 区域地层简表 地 层厚度(m)主要岩性 第四系(Q) 0-30 粘土、砂砾 下第三系(E) 0-727 砾岩、砂岩 中 统 关岭组(T2g) 452-875 中厚层灰岩、白云岩,下部含泥质, 底为绿豆岩 永宁镇组(T1yn) 536-875 灰岩、白云岩、膏盐溶塌角砾岩及少 量页岩 三 叠 系 下 统 飞仙关组(T1f) 286-864 岩屑砂岩、粉砂岩及泥岩,上部夹灰 岩 龙潭组(P3l) 180-600 粘土岩、粉砂岩、砂岩夹灰岩、煤 P3em 2 450-480 拉斑玄武岩、玻基玄武岩夹火山碎屑 岩、凝灰岩及粘土岩 上 统峨眉山玄武岩组(P3em) P3em 1 140-50 火山碎屑角砾岩、凝灰岩及粘土岩, 局部夹煤线 茅口组(P2m) 480-700 生物灰岩、灰岩、白云岩,夹燧石团 块或条带 栖霞组(P2q) 100-200 生物灰岩、泥晶灰岩、燧石团块灰岩 及砂屑灰岩 二 叠 系 中 统 梁山组(P2l) 30-227 粘土岩夹石英砂岩及灰岩 马平组(C2m) 60-230 生物灰岩、夹砂砾屑灰岩上 统黄龙组(C2h) 60-260 厚层块状生物灰岩、偶夹白云质灰岩 摆佐组(C1b) 550-850 厚层灰岩、白去岩及生物灰岩 大塘组(C1d) 35-134 白云质灰岩、泥质白云岩 石 炭 系 下 统 岩关组(C1y) 0-112 灰岩夹白云岩 代化组(D3d) 80-197 泥质条带灰岩上 统桑郎组(D3s) 70-136 硅质碉 火烘组(D2h) 275-446 泥质夹泥灰岩 泥 盆 系 下 统罐子窑组(D2g) 0-785 泥岩夹硅质岩 5 2.1.2 构造 普查区在区域上位于扬子准地台黔北台隆六盘水断陷普安旋 6 扭构造变形区。 2.1.3 区域矿产 铅锌矿为区域的主要矿产,产于 D2g、D2h、C1y、C1d、C2b、C2hn 地层中,多为铅锌矿点及矿化点, 地表铅锌矿(化)点多,大多未作深部控制。工作位于区域上铅锌 矿一级找矿远景区。 2.2 普查区地质特征普查区地质特征 221 地层 普查区内出露地层从老到新有泥盆系罐子窑组(D2g) 、火烘 组(D2h) 、桑郎组(D3s) 、代化组(D3d) ;石炭系岩关组(C1y) 、大 塘组(C1d) 、摆佐组(C2b) 、二叠系梁山组(P2l) 、栖霞组(P2q) 、 茅口组(P2m) ;下第三系(E) ;第四系(Q) 、 (见附图 1) 。地层从老 到新分述如下: 2.2.2.1 泥盆系(D) 罐子窑组(D2g):上部为深灰色中厚层状钙质泥岩夹硅质岩, 中部为灰色灰岩与白云岩互层夹泥灰岩,下部为灰黑色泥灰岩。厚 度大于 200m,为普查区分布的主要地层。 火烘组(D2h):灰、浅灰色中厚层泥灰岩。未见底,厚度大 于 100m。 桑郎组(D2s):灰、深灰色薄层泥质条带状灰岩夹竹叶状灰 岩。底部偶含燧石。厚 70-136m。 7 代化组(D3d):灰、深灰色薄至中厚层泥质条带灰岩。与下 伏地层为整合接触。厚度 80m。主要分布于矿区东部外围拉坡田至 大凹子一线。 2.2.1.2 石炭系(C) 岩关组(C1y):上部为灰黑色薄至中厚层泥灰岩、含燧石泥 灰岩。中上部为紫红色粘土岩(泥岩)与泥质硅质岩互层。下部 为深灰色薄至中厚层含燧石团块泥质灰岩,局部夹紫红色粘土岩。 与下伏地层为假整合接触。厚度为 253m。 大塘组(C1d):上部为深灰、灰色薄至中厚层含燧石团块灰 岩、白云质灰岩及泥灰岩,下部为灰黑色含炭质泥岩、硅质粘土 岩、紫红色薄层粘岩与硅质互层。与下伏地层为整合接触。厚 169m。 摆佐组(C1b):顶部为灰色块状粗晶白云岩;上部为浅灰色 厚层至块状灰岩;中部为浅灰色厚层白云质灰岩、块状灰岩;下 部为浅灰色厚层灰岩,局部夹白云质灰岩。与下伏地层为整合接 触。厚 580m。主要分布于矿区东部、中北部及西部广大地区。 2.2.1.3 二叠系(P) 梁山组(P2l ):下部为浅灰、灰白色薄层中厚层石英砂岩及 粘土岩、泥灰岩。与下伏地层为假整合接触。厚 35m。主要分布 于矿区中南部苦竹箐、中西部店子上等地。 栖霞组(P2q):上部为浅灰色、灰色厚层至块状细晶灰岩, 含少量含燧石团块;下部为灰、深灰色中至厚层灰岩,含燧石团 8 块及白云质团块;底部为灰黑色中至厚层泥质灰岩夹炭质页岩。 与下伏地层为整合接触。厚 88m。主要分布于矿区中南部苦竹箐、 中西部店子上等地。 茅口组(P2m):上部为灰至深灰色中至厚层状含燧石团块及 白云质团块灰岩夹灰岩;下部为灰至浅灰色厚层至块状含白云质 条带灰岩、偶含燧石团块。厚 320-450m。 2.2.1.4 下第三系(E) 为砾岩层和紫红色砂岩、粉砂岩。厚 0-727m。 2.2.1.5 第四系(Q) 主要为残积、残-坡积物、崩塌堆积物、冲积物、人工堆积 物。主要分布于矿区斜坡、低洼地带。厚度 0-15m。 2.2.2 构造 普查区内位于南北向格拉背斜南部,主体构造线呈北西向延 伸,小山坡复式背斜占据全区,强烈褶皱是普查区的主要特征。 F1逆断层是普查区内铅锌矿的主要控矿断层。 F1:为逆断层,倾向南西,倾角 50左右,断层北东盘地层为火 烘组(D2h)灰、浅灰色中厚层泥灰岩,南西盘地层为罐子窑组 (D2g)灰色灰岩与白云岩互层夹泥灰岩。断层两侧次级构造发育, 控制着区内铅锌矿有产出。 第三章第三章 矿(化)体地质特征矿(化)体地质特征 普查区铅锌矿矿(化)体产出受地层有利空间或构造节理裂 9 隙因素的控制。区内发现矿化点 1 处。产于泥盆系中统罐子窑组 与火烘组中的灰岩、白云质灰岩、白云岩中,沿层展布,呈似层 状产出,产状平缓,据前期踏勘,含矿带长大于 30m,厚 1.00m 左右,据矿产调查资料,含 Pb0.58-2.20%、Zn2.19-12.63%。光 谱分析含 Ag0.001-0.0015%,并伴生 Cd、Ge 等元素。主要矿石 矿物为闪锌矿、方铅矿、白铅矿等,脉石矿物有方解石、白云石。 矿石具半自形粒状结构、浸染状或星点状构造,具有低温热液交 代(主)一充填(次)矿床特征;围岩蚀变要有白云石化、硅化、 方解石化。 第四章第四章 工作部署及工作方法工作部署及工作方法 4.1 工作部署工作部署 4.1.1 工作部署原则 根据本次普查工作的目的,在工作部署上必须遵循由已知到 未知,由浅入深,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综合找矿与综合评价相 结合的原则。 4.1.2 工作部署 根据前期勘查成果及普查区的实际情况,本次普查工作部署 如下: 第一阶段:选择测区或周边地层出露完全、地质构造简单地段 进行 12000 的地层测量;开展全区系统的 110000 地质填图; 10 对老硐及民采矿点进行清理编录和取样。 第二阶段:布置探槽、钻孔对第一阶段划定的异常区域进行验证。 第三阶段:综合研究及报告编制。 4.2 工作方法及技术要求工作方法及技术要求 4.2.1 地层剖面测量 选择测区或周边地层出露完全、地质构造简单地段进行 12000 的地层剖面测量,细化地层单元内岩石组合特征,研究 岩层厚度、岩类组合、结构构造、分层标志及地层层序、接触关 系等。实测剖面时,有特殊意义的岩层、矿层,不论厚度大小, 均应单独分层,编录时应根据条件,尽量直接量取岩层真厚度, 并有重点地采集岩矿样,进行室内鉴定,有根据地建立岩石地层 剖面。 4.2.2 地形测量与地质工程测量 测量采用坐标系为北京坐标、黄海高程系,主要工作为勘探 线剖面测量、物探剖面测量、勘探工程坐标测量。测量精度与要 求按 DZ/T0091地质矿勘查测量规范执行。 4.2.3 110000 地质测量 采用国家正式出版110000 地形图作底图,采用穿法与 追索法结合,GPS 定点,配合探槽,初步查明工作区的地层、 构造、含矿层和矿体的地表分布特征,着重了解工作区构造、 11 岩性、岩相及沉积环境及其与矿化蚀变带的关系。 根据前期取得的地质资料,对普查区目的地层每平方公里地 质观察点不少于 80 个,其它地层每 km2地质观察点不少于 40 个。 (1)填图方法采用穿越法与追索法相结合的原则,含矿岩 性层露头以追索法为主。地质界线上的点距按 100-200m,具 体实施过程中依据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可适当增减(参照规范) , 主要以查明区内地层、构造、矿体露头几何形态及空间展布 为目的。山地工程、矿体露头及重要的构造点用仪器法测定, 岩性点用半仪器法测定。 (2)基本查明地层层序、含矿岩系、岩性、厚度及其变化情况, 详细划分地层,含矿地层的填图单位划分到段或亚段。 (3)基本查明区内褶皱形态、断裂构造性质、断距、产状等; (4)结合探矿工程初步查明可采矿体露头、位置、层位、厚度、 矿石特征及其变化情况,了解矿石工艺性能、利用方向及夹石情 况; (5)了解主要矿体顶底板岩性特征,开采技术要素等; (6)调查其它有益有用矿产等。 4.2.4 槽探 用于地质填图、矿体或含矿层的地表追索及浅部矿体的控制。 采取由疏而密,循序渐进的原则,垂直地层、矿层和构造走向, 12 沿矿体或含矿层露头 200m 工程间距布置。通过槽探工程地表取样, 了解矿层(体)的特征,地表延伸长度、厚度及品位,了解矿体 的矿石结构构造、风化情况。工程编录按地质普查勘探工作原 始编录规范要求进行。构造槽应能清晰地观测到断层产状要素, 应尽量揭露矿(化)体顶底板;确保施工安全,揭露深度一般 3m,编录、采样即时、准确,地质编录原则上是一壁,必要时 可增加槽底,探槽编录时,矿层及标志层不论厚度大小必须单独 分层。取全、取准地质资料后即时回填。 4.2.5 钻探 按照由已知到未知,由浅入深,经济合理的原则布置钻探工作,设 计工作量 240m。 钻探工程质量应符合地质矿产部 1982 年颁发的岩心钻探规程 的规定,必须达到以下六大指标要求,即: 岩层采取率不得低于 65%,矿层、矿化带及顶底板采取率不得 低于 80%。在矿层中钻进时回次进尺不得大于 0.8m。当连续两个 回次或进尺 2m 的采取率低于 75%时,必须采取补救措施。 每钻进 50m 或终孔时,应测量钻孔弯曲度(方位角和钻孔倾角) ,钻孔倾角每 100m 不得超过 2。 每个钻孔均应作简易水文地质观测,并观测钻进中的水位变化, 每班测起钻孔水位和下钻前水位各一次,间隔时间不少于 10 分钟。 记录钻进过程中发现的涌水、漏水、涌砂、掉块、塌孔、缩 13 径情况及裂隙、溶洞掉钻现象出现的孔深。 详细进行岩心的检查和编录,并侧重于裂隙、溶洞及地下水 活动痕迹,溶蚀现象及岩石破碎性的编录,测定线裂隙和岩溶率, 描述岩溶、裂隙的发育情况,充填物性质和充填程度等。 涌水钻孔应停钻测量水头高度和涌水量、水温等,并进行杨水 试验。 每钻进 100m 及见矿或主要地质换层和终孔时,均需用钢尺校 正孔深,孔深误差一般配赋在最后五个回次内。 钻探班报表应做到数据准确、齐全、整齐、清楚。 所有竣工钻孔均需用水泥封孔,并埋设孔口标桩。 钻孔穿过矿层的直径一般应不小于 75mm,以满足取样的要求。岩 矿心保管按原地矿部颁发的岩矿心管理规定执行。 426 采样与化验 4261 化学样品采集 在山地工程中采用刻槽法,规格根据矿石物质组分均匀程度一般 采用 103cm 或 53cm,钻孔岩芯采用劈岩机 1/2 沿其长轴方 向 14 劈取,分段长度 1-0.5m,最长不超过 1.5m,不同矿石类型分别 取样。 4262 化学样品加工 样品加工按切乔特公式 Q=Kd2 进行缩分。 式中:Q-缩分后的样重 K-缩分系数(按 K=0.2 缩分) d-样品粒径(mm) 加工中样品损失泣应小于 5%,缩分误差小于 3%,缩分后副样 重量300g。 4263 化学样品化学分析 样品测试单位:国土资源部贵阳矿产资源监督检测中心(通过 国家计量认证合格资质单位) 。 基本分析样:目的是确定主要有用、有害组分的含量,用于圈 定矿体。基本分析项目为 Pb、Zn。 化学全分析样: 目的是为了解各种矿石类型或品级的铅锌矿的各种元素或组分的 含量,各类型分析样为 1-2 件,采用组合分析的副样。 分析质量监控 内检样品占原样总数 10%,外检样品数占原样总数 5%。 另外,在基本分析样见矿的情况下,要分别从副样中采集组合 样 和光谱样分析,了解矿石中的伴生有益有害组分。具体分析项目及 15 采 集方法按相关规范要求。 4264 岩矿鉴定采样、鉴定 一般岩石样品:在肉眼观察基础上采集不同的岩石,作岩矿鉴 定 ,它是研究矿床地质的基础。 矿石样品:在肉眼观察的基础上,按不同矿石类型采样。它是 研 究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也是为进一步研究矿石选冶性能的基础。 所有岩矿鉴定样送国土资源部贵阳矿产资源监督检测中心(通 过国家计量认证合格资闸单位)鉴定。 427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 开展 1:10000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收集区域水文 地质资料,初步查明含水层、隔水层层位、厚度、裂隙、岩溶发育 情况;了解地下水枯丰季变化情况;断层带水文地质特征调查、了 解断层富水性和导水性。 428 矿石选(冶)性能试验与评价 样平采取按矿属类型、品级、组构特征和空间分布分别采集, 样品采取和加工选(冶)试验按金属非金属矿产地质普查勘探采 样规定及方法执行。收集分析铅锌矿资源国内、外市场供需状况, 结合普查地质资料、矿区的自然经济条件、环境保护等,对矿床做 出概略技术经济评价。为进一部勘查、开发提供依据。 16 429 原始记录、综合整理与报告编制 原始地质编录必须现场作业,作到客观、准确、齐全。按 DZ/T0078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定验收。 工作过程中要及时进行综合研究,及时调整与完善补充设计。 执行 DZ/T0079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规定 。 2009 年 12 月 30 日前提交普查地质报告,报告编写执行 DZ/T0033-2002固体矿产勘查/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 。 第五章第五章 实物工作量及经费预算实物工作量及经费预算 为确保本项目工作目标的实施,设计以下实物工作量并参照中 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设计预算暂行标准 (二 000 年二月) 结合市场价格作相应的经费预算(见表 2) 。完成上述工作需资投入 资金约 60 万元。 主要实物工作量及经费概算表 工作量预算(万元)备注 项目 技术条件计量单位 本年 工作 量 单位预算标 准(元) 本年预 算(万 元) 甲乙丙 123=12 一、地质测量 1、1:10000 地质填图 km2153379.205.07 地区系数 1.2 2、1:10000 水文地质 km2151388.402.08 地区系数 1.2 2、1:10000 环境地质调查 km2152558.403.84 地区系数 1.2 3、1:2000 地层剖面测量 km25296.801.06 地区系数 1.2 二、钻探 17 1、深部钻 0-200mm240494.4011.87 三、槽探土夹石 km31000 7320732地区系数 1.2 四、岩矿实验 1、基本分析样件 200 17000340按市场价 2、综合分析样件 5 50000025 3、化学全分析样件 2 102000020 4、小体重样件 30 3000009 5、岩矿实验件 5 20000010 五、其它地质工作 1、老硐清理 m100142.001.42 地区系数 1.2 2、勘探线剖面测量 km10888.000.89 地区系数 1.2 3、剖面线测量 km1752.400.08 地区系数 1.2 4、钻孔地质编录 m2409.600.23 地区系数 1.2 5、工程点测量点 20978.001.96 地区系数 1.2 6、探槽地质编录 m10003.600.36 地区系数 1.2 7、岩芯取样 m5012.000.06 地区系数 1.2 8、岩芯保管 m1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