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康思想整理和王弼贵无论分析.doc_第1页
嵇康思想整理和王弼贵无论分析.doc_第2页
嵇康思想整理和王弼贵无论分析.doc_第3页
嵇康思想整理和王弼贵无论分析.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部分嵇康哲学思想的整理个人简介:嵇康(224263,一说223262),字叔夜,汉族,三国时期魏国谯郡铚县(今安徽省濉溪县临涣镇)人,其先姓奚,会稽上虞人。著名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正始末年与阮籍等竹林名士共倡玄学新风,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审贵贱而通物情”,为“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他是曹魏宗室的女婿,曾娶曹操曾孙女,官曹魏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后因得罪钟会,为其构陷,而被司马昭处死,年仅39岁。著作:嵇康集广陵散养生论哲学思想: 哲学自然观:(1)承袭王充以来元气自然论的哲学立场,排斥宗教神秘主义思想。他说:“元气陶铄,众生禀焉”(明胆论),万物都是禀受元气而产生的。(2)认为元气中包含阴阳俩个对立面,阴阳的变化推动了万物的发生。(3)“天地合德,万物资生,寒暑代往,五行以成。章为五色,发为五音。”(声无哀乐论)宇宙万物的发展发生是自然界自身运动和变化的结果。 形神关系:(1)“形恃神以立,神须形以存。”(养生论)形神并重,互相依赖。(2)“修性以保神,安心以全生,爱憎不惜于情,忧喜不留于意,泊然无感,而体气和平。”养心养神的养生学说。“夫以蕞尔之躯,攻之者非一涂;易竭之身,而内外受敌,身非木石,其能久乎?”(养生论)若不注重养生,耽声色,溺滋味,七情太过,则易夭折。 心物关系:“心之与声,明为二物。二物诚然,则求情者不留观于形貌,揆心者不假听于声音也。察者欲因声以知心,不亦外乎?”(声无哀乐论)。声音与人感情是不同的事物。即心、思想、情感,完全是主观自发的。不以客观事物为基础。 认识论:“夫推类辨物,当先求之自然之理,理已足,然后借古义以明之耳。今未得于心,而多恃前言以为谈证,自此以往,恐巧厤不能纪耳。”(声无哀乐论)强调理性判断,反对只凭记诵传闻以及一般的感性直观。 人性论“赋受有多少,故才性有昏明,唯至人特钟纯美,兼周内外,无不毕备。”(明胆论)人性善恶,智愚禀赋自然。 越名教而任自然。“夫气静神虚者,心不存乎矜尚;体亮心达者,情不系于所欲。矜尚不存乎心,故能越名教而任自然;情不系于所欲,故能审贵贱而通物情。”(释私论) 言尽意论:“言尽意”取自周易“圣人立象以尽意,系辞以尽言”。嵇康把主观和客观分裂开来,以名为“标识”,认为“言非自然一定之物”(声无哀乐论)。但言则可以表物而不受物形体的控制。只是形成一种工具,不能与事物本身相等。 第二部分从王弼“贵无”的本体论来分析人们价值观取向关键词:王弼 贵无 一与多 有和无 摘要:王弼是是魏晋玄学发展的第一阶段即正史哲学(指魏齐王芳正史时期出现的玄学思潮)代表。在哲学上以发挥老子思想为主,提出以无为本的本体论学说,建立了新的玄学系统。王弼认为天地万物皆以无为本。他说:“天下之物,皆以有为生。有之所始,以无为本。将欲全有,必反于无也。”(老子四十章注)。老子讲“道”提出:道象帝之先。“道”是万物根本,是构成万物的原始材料。然而,王弼把无归结为一种比“道”还要原始的物质本体即是“无”。一定程度上使万物本体接近于世俗。老子的。“道”,不可名,是无法言说的,是无形的及其抽象的,老子的“道”是不允许人思考的。但王弼的“无”则不同。“无”是一种与“有”相反的东西,我们在认识。“无”时有“有”这个东西作为参考物,因此,认识“无”时会有感觉不至于孤立无援。其实王弼就是利用人们懒于接受高深的东西而又不放弃高深的这种心理而提出的较为浅显而打着崇高的旗号的理论。我们较喜欢探求万物的本原,这一点与古希腊似乎有几分相似。我们比较容易臣服于惯有的东西。如,当我们在问及“鸟为什么会飞时?一加一为什么等于二时?”回答往往是“它原本就是那样呀”。我们会觉得原本就是一个至极的真理,一个不容改变的事实。因而王弼,就在探求形形色色万物的本原之际提出一个统一的、简单的、易于接受的东西即“无”。我们都是懒于思考复杂的事物,既然复杂,何不归于一个简单的、不是混乱的东西。但单一的又如何与万物对等呢?因此,王弼又提出“崇本抑末”,把本放在主要地位,而排除末(现象)对本(本体)的干扰影响。这样,其实就给人们提供了一种思考的方式,即避免从具体现象出发,而从超乎现象之上的本体出发。因为具体的东西是有规定性的,是有局限的,而“无”则是万能的。这样人们是举不出反例来推翻这种论证的。实际上,是在空间上即一个横向方向上解决了多样性与单一性的不同。但在时间上即纵向上则是发展变化的,即是动静方向。于是,王弼认为静是本,是无。动则是静的一种特殊形态。我们会说,静是中华民族的美好品质。老子中不是有“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第十六章)就是要求人们静的。当然,静也有利于统治者实行统治。于是他提出“凡有起于虚,动起于静,故万物虽并动作,卒复归于虚静,是物之极笃也。”(老子十六章注)其实,我们可以这样想,动的东西是千变万化的,是不确定的,因而,静则会给我们提供一个可以确定的答案。“无”是无形无象的,不动不变的,它是永恒存在的,所以是绝对的。而动则是千变万化的。我们常说的“以不变应万变”其实也是一种“以静胜动”的应用。但什么才是“贵无”呢,王弼告诉我们是贵“一”。他说“万物万形,其归一也。何由一?由于无也。由无乃一,一可谓无。”(老子四十二章注),“一”即“无”。“一”是万物差别的出发点,是产生万物的本体。万物由本体派生出来的。万物各自分享本体而成为万物,万物既形成自己,就脱离“一”而停留在具体的,分散的地位。“一”在引申则是“唯一”,故强调“以寡统众”。他说“夫众不能治众,治众者至寡者也。”“夫少者,多之所专也,寡者,众之所宗也。”(周易略例明象)。以“一”统众,以“一”治多,是王弼贵无的哲学本体论的原则,也是为统治者的合理统治提供理由。我们或许就有一种“一”的心理,“第一”、“唯一”、“统一”等。总之“一”是万数的起始,有“一”的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