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暑期实践调查报告关于农民与市民矛盾未校正版.doc_第1页
社会暑期实践调查报告关于农民与市民矛盾未校正版.doc_第2页
社会暑期实践调查报告关于农民与市民矛盾未校正版.doc_第3页
社会暑期实践调查报告关于农民与市民矛盾未校正版.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社会暑期实践调查报告 关于农民与市民矛盾分析的调查报告. 河南科技大学 商英 10级 吴欢庆调查时间,调查地点调查方法调查人 无论是上层人士,中产阶级还是草根阶层,大家好像都忽视了一个重大问题,就是农民阶层与市民阶层固有的矛盾.当今时代,农民已形成自己的特殊利益诉求,市民也一样.而在同一个大奶酪下,如何分,给谁多给谁少的问题上这两大最主要的社会参与者的矛盾与分歧也就显而易见了.如果在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忽视这一矛盾的存在是相当危险的. 中国古代时当政者往往更重视农民的利益,当然这只是比较而言.重农抑商是他们一贯的国策,这与西方中世纪各国推行的重商主义大大相反.他们出台了大量农业政策,无论施政者颁布这些农业政策出于什么目的,客观上都促进了农业生产,农民生活水平间歇性的出现提高,如土地制度的更新,税赋制度的演进.那么这里就产生了个问题,中国农民阶层诞生于何时. 农民阶层产生于春秋时期,那个后奴隶时代.为什么这样说呢,要想弄懂这个问题必须知道这个阶层产生的两个比要条件,一是身份问题也就是人身自由问题,二是土地所有权问题.春秋时期,中原各国征战不休,各国君主为了生存争霸都各自革新政治,政治上是掀起废奴运动,经济上是自下而上的土地权利运动,如齐管仲改革.奴隶制的逐渐脱落是社会人身关系的一大进步,奴隶制下奴隶被认为是奴隶主的私有财产,他是一种财产关系,隶属关系.土地财富都是大大小小的奴隶主的,那里的奴隶和平时期就是从事生产的农奴,战争时期他们就是士兵,他们的一切都由他们的主人掌握.可是奴隶制一但崩溃,大量奴隶就会涌向社会形成相对人身自由的自由的老动力,由于经济落后城市无法容下那么多老动力,这些老动力就会涌向农村涌向未开发的荒芜之地,在加上农业生产工具的革新,使这些新来者,如果幸运的话少数人或多或少拥有有了自己的土地,而这些幸运的人就被称为自耕农,而另一大部分人为了生活则是被受雇于土地所有者,这些被受雇者便成了佃农,那些受雇者则成了地主.这样中国古代农民阶层组成的两大部分也便形成了.好,农民阶层形成了,那么市民阶层又产生于何时呢. 市民又称城市居民,通常是指具有城市有效户籍和常住在市区从事非农事生产劳动的合法居民.那么这里就牵扯到两个问题,第一户籍,第二职业.户籍是在官方注册的地域概念,它是收人头税的重要凭证.职业是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如商业.商业的发达程度决定了市民人数的多少.中国古代专门从事商业活动的历史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末期,到殷商时期就已经非常壮大了,历史文学中华第一商反映了这一状况.春秋战国时期有许多著名的大商人如孔子的弟子子贡,陶朱公范蠡,大商人吕不韦等,后来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逐渐壮大起来.明朝时还产生了市民文学,到清朝时形成了声势浩大的商帮如晋商,徽商. 那么农民与市民到底有哪些矛盾呢.我们知道矛盾既对立又统一,那么对立在什么地方呢,统一又在什么地方呢 古代中国.重农抑商思想盛行,统治者认为商业不创造财富,只会导致社会的不稳定,诚然,商品经济与农业经济稳定性比较起来,农业经济更胜一筹.统治者这样考虑无非两个原因;一从事商业活动的主体市民阶层由于流动性比较大,不容易控制,容易滋生事端,危险性比较高;第二传统文化的熏陶以及仇富心里的作怪,如汉朝时对商人严格规定.这个时期的分歧主要体现在政治地位上. 近现代中国.重商主义开始抬头并兴隆起来.明清之际资本主义启蒙思想在中国诞生,他们宣扬农商皆本,这是两大阶层的第一次思想大碰撞,代表人物如李贽,顾炎武。清朝末年由于长时期的闭关锁国重农抑商的错误决策导致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成了列强的盘中待宰的羔羊,任人欺凌。鸦片战争中国战败,中国又再次兴起救亡复兴的农商皆本的浪潮,这次比上次有些不同,上次只是希望从事商业活动的市民政治地位能和农民的政治地位等同,而这次市民阶层的代表人物如郑观应,严复,则是渴望获得更大的权力.甲午中国战败,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为主要人物的市民阶层坐不住了,主张变法兴工商以图强,戊戌变法标志着市民阶层登上历史舞台.在那个时代无论市民阶层还是农民阶层都走片面路线,互不理睬,结果都全部以失败而告终,如太平天国运动,百日维新,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这种局面直到国共第一次和作,国民党代表了大部分市民阶层的利益,共产党代表了大多数农民的利益,这两大党派的结合标志着市民阶层与农民阶层合作登上历史政治舞台.联合起来的好处在北伐中显得淋漓尽致.后来合作破裂两大阵营开始了长达22年之久的斗争.内战初期,为什么共产党的进攻城市军事战略会失败,历史书上说,敌人在城市的军事实力太强大,我看则不然,最主要的原因,共产党缺乏城市里的群众基础,他的政策得不到市民阶层的支持,市民也不理解,这种情形可在矛盾的小说,林家铺子,可见一斑.至于国民党为什么最终在大陆失败,追其原因就是他脱离了它的阶级基础,市民阶层.反观共产党在革命党时期他对市民实行温和政策,尤其要指出的是,他的工农结合政策,他不仅把农民笼络住了而且也把底端市民给收买了,这里的市民不完全是市民从某种意义上讲它类似于现今社会的农民工阶层. 在当代中国.建国初期,经济边于崩溃,为恢复经济,对市民阶层实行怀柔政策.如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中针对手工业和工商业的改造.城市的新型生产关系激发了市民的劳动生产性,这是经济恢复能那么快的主要原因.这个时期农业政策主要是进行土地分配问题.可以这么说建国初期市民阶层和农民阶层在不同的圈内共同进步.计划经济时代.市农矛盾出现.共和国的不均衡发展战略使农民阶层的利益大受损害,当时政府的工作重心在工业,在城市,一切都在围绕这个转,结果出现了70年代危机,后来领导人意识到错误,开始纠正,如著名的8字方针,到1973年中央政府发起了上山下乡运动,这是城市让步利益支持农村的重要表现 .邓小平时代到江泽民时代.城市和农村都出现了新气象,城市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化进程加快,市民阶层壮大;农村经济发展也比较快,农民生活水平也有所提高.这个阶段城市和农村都是在改革的框架下各自孤岛式独立自由的发展,这种发展模式在改革开放初期是必要的,不过这也为城乡差距拉大形成二元制结构埋下了伏笔,在这两大孤岛来回穿梭而形成了一个特殊群体,农民工.胡锦涛时代,城市与农村的矛盾凸显,这种矛盾主要体现在农村经济拉了城市经济的后腿,农民拉了市民的后腿,当然他们也有各自所要面临的问题,市民要面对房价,拆迁等问题,农民要面对土地,就业等问题.当然他们都有共同一个大问题就是通货膨胀带来的物价高飞,如近年来菜篮子中出现的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房价对于城市新居民来说如同2012.举个例子,洛阳房价是每平方米4500左右,毕业的大学生找到工作的工资平均下来也就是2500左右,如果想要买一套90平方米的房子她就要花405000块,单靠工资就算不吃不喝她必须干162个月也就是13年零5个月才可能买起一套仅有90平方米的房子,这里还不算上房价上涨问题.高房价是城市化的第一杀手.房价是新市民最大的问题,拆迁是老市民最大的问题.在各地出现的暴力拆迁导致的流血冲突,甚至人员死亡屡见报端,如2009年11月13日成都金牛乡暴力拆迁,2003年8月22日南京玄武区暴力拆迁,2010年江苏盐城南宾路暴力拆迁.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再说农民问题,2006年取消农业税,这是政府扶植农民阶层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表现.中央财政每年加大对三农投入,如粮食补贴,农村水利建设等,都对农民幸福指数的提高,缩小城乡差距起到重要的作用.农民也遇到了自己的问题,如变质的新农村建设,城镇郊区掀起的圈地运动,这都从根本上损害了农民的利益.中国每年的政府财政收入是有限的,是一定的,那么每年的财政支出必然也是有限的,支出的对象除一些特殊群体外无非就是市民和农民,那么矛盾就出现了,财政蛋糕就那么大给谁多给谁少呢,给市民少了市民不高兴,给农民少了农民不高兴,如何分好是个大问题.在政治地位上他们也是有矛盾的,例如人大代表的选举席位. 我们知道调查分析的目的在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既然我们分析了农民与市民的矛盾从古到今,那么对于目前以及未来有什么借鉴指导意义呢 第一,不搞城市与农村分裂发展,要紧防泰国陷阱. 第二,不搞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