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二轮复习 文化生活专题二 文化传承与创新【考点再现】8(1)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尊重文化多样性 文化传播的多种途径 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 加强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2)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影响 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3)文化创新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 文化创新的意义 文化创新与继承的关系 文化创新与借鉴、融合的关系【知识框架】【主干知识梳理】一、文化多样性与文化的传播1、世界文化多样性表现。 文化遗产、民族节日。 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 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2、 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因素的不同,又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 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3、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动力,所以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要求,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4、 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化的发展,有利于外域文化传入中国,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5、 大众传媒的意义 大众传媒能够最大限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知识联系 联系文化作用理解尊重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性, 联系文化的创新理解不同民族文化需要交流、借鉴和融合, 联系弘扬民族精神、发展中国先进文化需要汲取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的长处。二、传统文化的继承1、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其影响。 特点: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影响:传统文化具有双重作用,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民日 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和人的发展起积极的作用,反之起消极的作用。2、 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见P43) 3、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不同方面。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4、 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文化发展的方向;科学技术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思想运动和教育也促进了文化的发展。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知识联系: 与弘扬民族精神相联系,理解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对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联系哲学知识加深对树立创新意识和辩证否定观知识、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的理解。三、文化创新1、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2、文化创新的意义(为什么) 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 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 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3、 创新与继承的关系 一方面 另一方面 P534、 创新与借鉴、融合关系 关系 P53-54 处理 P545、怎样进行文化创新 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也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 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反对错误倾向。克服守旧主义、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知识整合】1、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2、我们应如何对待外来文化? 正确态度是: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不同民族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在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共同维护、促进文化的多样性。 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 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反对“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 【能力提升】 1.2009年9月,中国南京云锦织造技艺成功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10年8月1日,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决定交中国的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贵州赤水、湖南黄山、广东丹霞山、福建泰宁、江西龙虎山、浙江江郎山共同申报的“中国丹霞”项目列入世界自然遗产。有人认为,云锦织造技艺、“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被确认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重大意义,就在于能够促进旅游经济发展。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评析这一观点。 2.世博会是展示全球多元文化的大舞台。2010年上海世博会有300多个充满创意的展馆,举办国家馆日、国际组织荣誉日活动,上演不同国家和国际组织带来的多姿多彩的文化活动,上海世博会是促进多元文化交流合作的好机遇。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如何通过世博会这一平台促进各国的交流与沟通? 3.近年来,中国不断加强与东盟多方面的文化交流活动。仅在2009年,中国东盟青年营、泰国风情节、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中国东盟国际摄影大赛、中国东盟电视论坛等系列活动成功在南宁举办。目前,中国已在东盟国家建立18所孔子学院和14个孔子课堂,参加孔子学院文化活动人数达15万人。中国与东盟的文化交流活动,推动了双方在政治、经济、安全、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合作。结合材料,分析中国加强与东盟间的文化交流活动的文化依据。 【专题训练】1.2010年6月8日,“澳大利亚文化年”在北京正式拉开帷幕,2011年至2012年还将在澳大利亚举办“中国文化年”。中澳互办文化年表明 A.文化在相互渗透中融合B.文化在相互继承中发展C.文化在相互推崇中竞争D.文化在相互交流中传播2. 近年来,国学教育方兴未艾。国学中的传统民本思想如“民贵君轻”、“仁政惠民”、“民水君舟”等,为我们树立以人为本的价值观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思想素材。这表明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之魂国学教育是增强民族认同感的根本途径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能够因时而变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离不开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A. B. C. D.32010年9月,网上开始盛传“给力”一词,类似于“带劲”、“酷”,顾名思义则是给予力量的意思。素以严肃正统著称的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也使用了网络热词“给力”,让不少网民大呼意外。人民日报的做法 A肯定了网络文化是一种优秀文化B尊重了人民群众的文化创新 C将推动网络语言的全面推广D有利于中华文化与世界的融合42010年9月16日,在北京开幕的首届两岸汉字艺术节,旨在通过两岸共同搭建汉字艺术交流平台,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增进两岸同胞情意。这说明 传统习俗是两岸人民的精神纽带 两岸人民对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强烈的认同感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ABCD5从孔子学院的设立到文化年的举办,从动画片中华小子的海外热播并获动画大奖到于丹论语心得版权被韩国抢购,中华文化走出去的话题越来越热。假如结合上述现象围绕“中华文化走出去”写一篇演讲稿,你认为比较合适的文化理论视角是( ) 中华文化世界最优秀的文化 文化交流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走出去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经济全球化与文化价值的冲突 A B C D6 “博客”意指“网络日志”,是继“E- MAIL、BBS、ICQ”之后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截至2009年第三季度,我国博客开户数已经达到3500万。从文化传播与交流的角度,下列对包括博客在内的网络交流方式认识正确的是( ) A意味着旧的文化传播方式的彻底消失 B能够日益显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C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决定因素 D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是一个新陈代谢、不断创新的过程72010年广州亚运会会徽的图样是“一只火凤凰顶着一个火红的太阳”(见右下图),核心理念是“五羊圣火”,奥林匹克精神与中国特色和岭南标志性文化元素相映成趣。这表明 文化创新是文化多样性的重要基础文化的发展离不开继承和创新不同区域的文化有各自的特色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ACBD阻碍我们进步的并非是未知的东西,而是已知的东西。8对右边漫画的理解正确的是( )只有抛弃传统文化,才能推动个人和社会进步对待传统文化应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实现文化创新要摆脱落后思想和文化的束缚社会实践的需要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A B C D9.2010年11月,经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议,京剧成功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非物质文化遗产 A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源泉和动力 B能够极大地丰富人们的物质生活C是一个国家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D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10. 随着新版三国、红楼梦、赵氏孤儿等一批影视作品的诞生,文化市场上掀起了又一阵的名著改编热。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 A.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之魂 B.继承传统,推陈出新C.在发展的基础上继承 D.加强文化交流,促进文化传播11. 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不仅需要通过奥运会、世博会等有形载体,更需要用全球视角梳理“中国价值”,靠传播规律普及“中国价值”。这一观点的文化生活依据是 A.尊重文化多样性要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B.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C.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联系D.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具有共性和普遍规律122010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京剧”和“中医针灸”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是为了 A培育和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B保护不同民族优秀文化免遭破坏C展示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D展示世界文化的共性和普遍规律微博技术以其短小、便捷的特点使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它获取信息,发表观点。据此回答13-14题。13微博的兴起是因为它 A是为广大人民大众所喜爱的先进文化 B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C能以创新的方式进行文化传递、沟通与共享 D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14微博其实并不“微”,这个强大的网络舆论工具在2010年以爆炸性的发展速度一跃成为网络问政的新媒介。这表明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与时俱进是实事求是的目的和归宿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普遍的、多种多样的A B C D15从古典名著翻拍到名人故里之争,五千年传统文化被涂脂抹粉,戏谑调侃。“文化啃老族”背对时代、挟持古人的行为告诫我们 A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博采众长 B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是文化创新的根基C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在于继承 D文化创新既要继承传统又要推陈出新16 .上海世博会虽已落下帷幕,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仍留给世人持久而深刻的思考。“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伴随着城市的发展,经济上去了,高楼多了,道路宽了,人们的生活多彩了另一方面,树倒了,河填了,水臭了,人口拥挤了,车辆拥堵了,城市发展中诸多的矛盾凸显出来某校高三(3)班同学开展以“城市热的冷思考”为主题的探究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同学了解到,一座城市的发展如果只有现代建筑,没有文化底蕴,那一定是非常枯燥的,没有竞争力的。事实上,在城市的扩建与文化遗产的保护上往往发生冲突。有人认为:发展是硬道理,文化遗产的保护应该为经济建设让路,而不应成为经济建设的“包袱”。 也有人认为:在物质增长方式趋同,资源与环境压力增大的今天,文化成为城市发展的内在驱动力,体现出更强的经济社会价值。因此,我们不仅要为当代保护好、利用好这些珍贵的文化财富,还要使“子子孙孙永葆用,世界人民共享用”。请你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评析上述两种观点。 17.办好世博会,是全国的大事,也是上海的大事。上海市政府表示,要把上海世博会办成一届真正的“低碳”世博会。秉承“师法自然取之有度、用之有节”的中国传统智慧的“低碳世博”理念,得到了本届世博会参展各国的广泛认同和赞誉,并在参展国和国际组织的场馆设计、建设过程中得以贯彻:中国国家馆形如“东方之冠”,做到了自遮阳体系调节室温,照明用电全部自给,雨水循环利用;西班牙馆,藤条材料既环保又传统;英国馆的“种子圣殿”展示了英国在全球自然资源保护上所起的领先作用;墨西哥馆的“风筝广场”代表着墨西哥人对未来的期待和对城市绿地的偏爱结合材料分析,“低碳世博”理念的提出和实践体现了文化生活的哪些道理? 18 .上海世博会会徽图案(右图)以中国汉字“世”字书法创意为形,“世”字图形寓意三人合臂相拥,状似美满幸福、相携同乐的家庭,也可抽象为“你、我、他”广义的人类,对美好和谐的生活追求,表达了世博会“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理念,突显出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以人为本的积极追求。这种设计不仅抒发着中国人民的美好情感,也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喜爱。世博会会徽的设计体现了文化生活的哪些道理? 文化生活专题二 参考答案1.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被确认为世界文化遗产,有利于增强云锦织造技艺、“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的国内外影响力,能促进旅游经济发展。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云锦织造技艺、“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被确认为世界文化遗产,对于研究人类文明进程的演化具有意义;对于展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 武夷山、土楼文化被确认为世界文化遗产,还有利于更好地保护文化遗产,传承中华文化,体现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保护好文化遗产,有利于弘扬我们的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我们城市的文化软实力和竞争力。2.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它民族的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做到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共同促进文化的和谐发展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过程中,要有海纳百川、熔铸百家的气魄、科学分析的态度;在学习和借鉴其它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3. 文化是一种重要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中国与东盟的文化交流活动,推动了双方各个领域的合作。文化在交流中传播。中国在东盟建立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不断加强与东盟文化交流活动,能够推动中华民族的文化创新。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要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双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