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doc_第1页
2013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doc_第2页
2013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doc_第3页
2013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doc_第4页
2013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2013年4月【教学目标】 知识与目标:1.通过朗读,理清课文结构,把握人物的品格和精神。 2.品味重点语句中的关键词语,探究语句的内涵,体会语句饱含的感情。 过程与方法:1.通过质疑、互动合作、开展小组讨论、信息整理归纳的方法进行探究性学习。2.自主搜集、整理、交流课文有关的背景资料。 培养同学的朗读领悟能力;在语言品味中,培养同学们对语句的感悟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闻一多严谨、谦逊的治学态度,言行一致的做人原则,建全自己的人格,做一个正直的人。【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课文,以领悟文意,受到熏陶,体会语言的优美和抒情性;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教学难点】体会生动形象,精练含蓄的语言。理解文中的关键语句。【教学策略】比较研读法 、点拨法1、 引入2004年2月5日,我国文坛再失巨擘,99岁的著名诗人、作家臧克家与世长辞,一轮明月、万家灯火伴他西行臧克家(190520O4),他是对我国新诗作出了卓越贡献的著名诗人,创作生涯长达80年之久。成果之丰,影响之大,被认为是“一部足以现身说法的活生生的中国新诗史”。人们比较熟悉的是他为纪念鲁迅先生而写的有的人:“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如今,这句诗已经成为送给诗人自己最好的挽歌。朱自清曾说:“从臧克家开始,我们才有了有血有肉的以农村为题材的诗。”茅盾曾说:减克家是当时青年诗人“最优秀中间的一个”。今天我们来学习他写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一起来缅怀闻一多这位伟大的民主战士。“一诗一文一烟斗,一个脊梁一声吼,一画一印一全集,一代英豪一红烛。”(打一人名) 2、 走进闻一多闻一多(18991946)集诗人、学者、民主斗士“三重人格”于一身的一生。诗人:新诗集红烛(1923)、死水(1928)是现代诗坛经典之作。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了组诗七子之歌,表达了深挚的爱国之情。学者:1932年到清华任教后,开始全力专攻古典文学。学术著作有神话与诗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等。他对周易诗经庄子楚辞四大古籍的整理研究(后汇成“新义”),被郭沫若称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革命家:他一身正气,抗战蓄髯八年。1943年以后,面对国民党统治的日益腐朽,拍案而起,走出书斋,投身到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革命洪流中去。1946年7月15日,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刺杀身亡。闻一多先生五四时即参加学生运动。1922年赴美国留学。1925年留学回国后,曾先后在青岛大学、清华大学等校任教。抗战开始后,随清华大学南迁昆明,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中文系主任。1946年7月15日,他横眉怒对国民党特务的手枪,用鲜血和生命写完了自己历史上最壮丽的一页,时年47岁。 臧克家与闻一多是亦师亦友的关系。1930年,国立青岛大学入学考试成绩发布,一位20多岁的考生数学零分,作文也只写了三句带感慨的新诗:“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但谁把幻光看成幻光,谁便沉入了无底的苦海。”按说,这位考生铁定无法录取。不过,问题是他碰上了一位慧眼识货的主考官。这位主考官就是文学院院长闻一多先生。闻先生从这三句杂感诗中发现了这位青年身上潜伏的才气,一锤定音破格录取。果不其然,这位青年没有辜负闻先生的期望,很快就发表了一首又一首的新诗,并于1933年出版了轰动一时的诗集烙印。他就是后来享誉诗坛的臧克家。臧克家于1930年至1934年在青岛大学学习期间,是闻一多先生的高足,经常出入于闻一多的办公室和家中,向老师请教;闻一多也很赏识臧克家,1932年回清华任教后写信给臧克家说:“得一知己,可以无憾,在青岛得到你一个人已经够了。”可见相知之深。1933年臧克家准备出版诗集烙印,因当时名不见经传,书店不愿出版他的诗集。闻一多联络王统照等人,替他出资印行烙印,又在大型杂志上撰文介绍。40年代,两人多有书信往来,如课文中提到的“他在给我的信上说”,这是闻一多在接到臧克家赞扬他的信后,于1944年9月11日写的回信;课文中提到的“1944年10月12日”那封信,是答复臧克家欲至联大教书的问询的。闻一多先生遇难后,臧克家于1946年8月撰写我的先生闻一多以示悼念。 三、 检查预习 、查字典,读准下面加点字的音 衰微(shui) 赫然(h) 锲而不 舍(qi)兀兀穷年(w) 沥尽心血(l)潜心贯注(qin) 迥乎不同(jing) 慷慨淋漓(ki) 查工具书,解释下列生词。 衰微:(国家、民族)衰落,不兴旺。 赫然:形容令人惊讶的事物突然呈现的样子。 迭起:一次又一次地兴起、出现。 高标:在一般标准或平均程度之上,指超群、出众。 锲而不舍: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有恒心,有毅力。锲:雕刻。 兀兀穷年:辛辛苦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穷:尽。 沥尽心血:用尽自己的毕生精力。沥:滴。 来源:学#科#网潜心贯注:用心专注而深刻。 心会神凝:指集中注意力。 迥乎不同:形容相差很远。迥:远。 一反既往:完全改变以往的作法。既:已经。既往:过去。 慷慨淋漓:形容情绪、语调十分激动,说法十分畅快。气 冲斗牛:形容怒气很盛。斗:北斗星。牛:牵牛星。斗牛:泛指天空。 4、 品读课文,理解闻一多1、 整体感知朗读课文,圈点勾画文中的重点字词,难理解的句子,形象生动,具有重要作用的过渡句,总起句,总结句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并思考:A、 文章从哪两个方面来写闻一多的说和做的?学者、革命家。B、闻一多先生是如何处理说和做的关系的?(用文中原句回答)学者-做了再说,做了不说革命家-说了就做C、把这两方面结合起来看,闻一多是一个怎样的人?(用文中原句)口的巨人,行的高标-卓越的学者,大勇的革命烈士。D、以此为脉络,文章可分为几部分?并用自己的话概括每部分的内容?(1) (1-7)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总分总)(2) (8-18)作为革命家的闻先生的“说”和“做”。(总分)(3) (19-20)全文的总结,指出闻先生是言行一致的伟人。E、课文的两个部分之间,是用哪些话过渡的,怎样过渡的?讨论并归纳:是用两个句子完成过渡的。“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是对前一部分的全面概括,然后指出这只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革命家的方面”,这句话领起了文章的后一部分。这两个句子关联的十分紧密,“仅还”“一个方面另外一个方面”这都是起关联作用的词语,“学者的方面”“革命家的方面”这是呼应紧密的提法。作者在这两个部分之间,用了总承上文和总起下文的句子,在两句之间又注意彼此关联,这样就使两个部分的过渡自然。F、课文采用怎样的结构方式?本文的线索是什么?结构:分说-总说。线索:闻一多先生的言行和伟大人格、崇高思想。5、 精读领悟,深入体味闻一多(一)、小组合作探究文章的第一部分并思考:A、为了表现学者闻一多的卓越,作者选取了哪些材料?选取的这些材料,详略安排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这样安排?事例:写作唐诗杂论(详)(从做了再说的角度来选材);写作楚辞校补(略);写作古典新义(略)(从做了也不说的角度来选材)为了突出中心而又不至于材料堆砌。B、作者用了怎样的手法来表达出闻一多先生的卓越?写作手法:从选词上看,运用感情色彩鲜明的褒义词。从修辞手法上看,运用对比,比喻等手法。从表达方式上看,采用夹叙夹议的方式;在叙述中运用描写,并加以适当的议论;C、这一部分对闻一多先生的叙述中,穿插了哪些生动细致的描写,体现了他哪些精神和品格。试找出来并加一分析。、他从唐诗入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这些词句凝练,句式整齐,音调铿锵,感情浓烈,给人以强烈的感染。:“沥”字深刻地表现了闻一多先生用心血一滴一滴浇灌学术研究唐诗的精神。、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秘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四方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是一个典型的动作方面的细节描写,从这个细节中可以体会到闻一多先生对待学术的严谨态度。、“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这是比喻的说法,作者将衰微的民族比作病人,将闻一多先生比作医生,表现闻一多为探索救国道路而苦读的目的是为了救助我们衰微的民族,写出了闻先生一心为国的思想品质。、“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这是一种比喻的说法。作者把闻一多先生钻研学问比作向地壳寻求宝藏,表现闻一多知难而进,持之以恒,潜心治学的精神。、“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潜心贯注,心会神凝”说闻一多用心极专极深。“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这两句话表现了作为卓越的学者的闻一多实干精神和谦虚美德。D、从这一部分中,我们读出了一个怎样的闻一多先生?是一位潜心治学、严谨求实、刻苦专注的卓越的学者,也是一位言行一致、一心为国的爱国志士。(二)、自主探究第二部分1、闻一多后期思想品格上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为了表现这一特点,作者选取了哪些事例来证明?说了就做。大勇的革命家:起草政治宣传单;在群众大会上演说;参加游行示威。2、闻一多先生前期和后期思想品格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什么变化?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前后期的思想品格中有不变的地方吗?前期:做了再说,做了也不一定说。后期:说了就做。异:所做的道路不同,反应了他对社会认识的变化。同:救国救民的爱国主题思想、执着的态度、言行一致、敢作敢为的做人原则不变。3、 从这一部分的内容我们可以读出一个怎样的闻一多先生?文段中穿插了哪些形象的描写?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语言描写:“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表现闻一多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肖像描写:如:“炯炯目光”“头发零乱”“昂首挺胸”“长须飘飘”“目不窥园”都具体表现闻一多那令人尊敬的高大形象。 闻一多先生的形象:积极投身民主运动,敢于为民说话话,面对凶残敌人无所畏惧、视死如归的大勇的民主战士。 六、深入探究(二),研讨课文的一些写法上的特点。1、你认为本文语言有什么特色?选几句或几段读一读,说说好在什么地方?(从内容、情感、手法等方面分析)我认为 这一句(段)写得好,好在 语言生动形象,精练含蓄,富于感情和音乐美。(1)生动形象。如闻一多先生的外貌描写,“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再如“钻探”,这就包含了比喻,既形象,含义也更丰富了。此外,如“赫然而出”“起先,小声说”“警报迭起”,等等,都是明显的例子,叙述语言和议论语言的形象化,使文章生动,富于感染力。(2)富于感情。“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昂首挺胸,长须飘飘”,看似描写,但颂扬、景仰之情也呼之欲出。(3)富于音乐美。如“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 “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这些句子读起来,琅琅上口,铿锵有力,富于音乐美。2、本文在写作技巧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A、选材精当(从不同角度选材、根据中心来选材)闻先生一生可以记述的事很多很多。作者只从大量材料中选取了这六件事,把他一生的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都表现出来了。B、夹叙夹议。(有利于表现中心)作者实际上是以议论来结构文章的。第一、二段是第一部分的叙述的纲领,第七段是第一部分的总结,这两处都是议论。第八、九两段是第二部分的纲,最后一段则是第二部分,也是全文的总结,这两处也都是议论。多种方式的照应,使文章的结构严谨,而且形成了一种旋律,一种气势,加强了文章的感染力。C、注意过渡和衔接,使文章脉络清晰。七、课堂小结 闻一多先生既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又是大勇的民主战士,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我们要学习闻一多先生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的精神,学习他为了民主革命事业无所无畏,视死如归的精神。学会健全自己的人格,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八、作业1、从古至今我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