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供应链协同研究的可视化分析.docx_第1页
国内供应链协同研究的可视化分析.docx_第2页
国内供应链协同研究的可视化分析.docx_第3页
国内供应链协同研究的可视化分析.docx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内供应链协同研究的可视化分析 摘 要: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协同关系到供应链成员企业以及供应链整体利益最大化,已成为物流、供应链等相关领域研究的重点。通过应用文献计量的可视化软件CiteSpace,并利用Excel软件,对中国知网(CNKI)收录的从2000年至2016年5月17日的以“供应链协同”为主题的期刊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当前国内供应链协同发展的现状,并为预测国内供应链协同发展的趋势提供依据。 下载 关键词:供应链协同;可视化;CiteSpace软件 供应链协同的概念最早由20世纪90年代提出,目前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定义,Simatupang和SridHaran认为“供应链协同”是指两个或多个供应链成员通过信息共享、合作决策、分享利润的方式一起运营,以共同创造竞争优势,获得更大利润。国内凌鸿等认为供应链协同是指从涵盖企业供应商、分销商、合作伙伴以及客户在内的整个供应链为角度,以全球化和客户需求为导向,依赖信息技术加强与上下游企业之间的信息和资源共享以及业务协作,实现共同的战略目标。总的来说,“供应链协同”就是指供应链的相关企业为了提高供应链的整体竞争力及实现各成员企业的利益最大化,而进行的相互协调。本文旨在通过利用CiteSpace软件对我国供应链协同的现状及热点前沿问题进行可视化分析,为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一、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中国知网(CNKI)经过多年的努力已经建成了世界上全文信息量大的“CNKI数字图书馆”,它收录的范围非常广泛,包括期刊全文、报纸、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以及全国重要的会议论文等。 由于“供应链协同”属于多学科多行业的研究领域,因此本文使用的文献数据来源于中国知网(CNKI),主题词定为“供应链协同”,期刊年限定义为“2000-2016”,来源类别选择“SCI来源期刊”、“EI来源期刊”、“核心期刊”、“CSSCI”,共有379条检索记录,按照主题排序,经过筛选选用378篇期刊文献。最后通过CiteSpace软件进行处理最终得到的预处理结果就是本文的数据源。 (二)研究方法 CiteSpace是美国德雷赛尔大学(Drexel University)的华人学者陈超美博士基于JAVA语言开发的可视化分析软件。利用它可以寻找到某一学科领域的研究进展、研究热点、前沿领域,以及相应的知识基础。 本文的研究运用计量学的方法,根据已经得到的数据,通过CiteSpace软件进行处理可以得到供应链协同期刊文献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分析“供应链协同”研究的文献时间分布、发文机构分布、发文作者分析、来源期刊分布。并对我国“供应链协同”研究的热点和前沿进行讨论。 二、国内“供应链协同”研究的统计分析 (一)国内“供应链协同研究”文献的时间分布 根据2000-2016供应链协同研究文献统计量可以看出(如图1所示),在2000年出现第一篇关于“供应链协同”的论文。2005年之前每年论文的发表数量不超过10篇,2005年之后,每年“供应链协同”相关的论文发表数量明显增加,其中发表数量局前三名的年份分别是2015年、2011年、2014年。通过图1可以看出,供应链协同的研究呈现上升发展,估计未来研究的文献数量会更多。 (二)国内“供应链协同”研究的机构分布 本文用CiteSpace软件,选择“机构(Institution)”为节点,并设置阈值,得到与“供应链协同”相关的发文机构的知识图谱根据供应链协同研究的机构分布,频次较高的前几名如表1所示,其中,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发文频次最高,可以看出开展“供应链协同”研究的机构已经很多,但基本上都是各大高校的经济与管理学院的相关科研人员。 (三)国内“供应链协同”研究的期刊分布 统计分析文献来源期刊,一方面,有助于确定该研究领域的主要情报源;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该领域的横向研究程度、相关主题的性质等。图2显示目前国内关于“供应链协同”的研究文献期刊分布比较分散,其中发表10篇以上的期刊共有5种,综合“供应链协同”的学科性质和期刊质量,来看物流技术在“供应链协同”研究领域的重要期刊杂志,对我国“供应链协同”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图2 “供应链协同”研究的来源期刊分布(2000-2016) 三、国内“供应链协同”研究文献的社会网络分析 (一)“供应链协同”研究作者合著的社会网络分析 通过利用CiteSpace软件,节点类型选择“Author(作者)”,时间选定为“2000”至“2016”,阈值设定为(2,1,15;2,1,15;2,1,15)即可筛选出2000到2016年发文量不少于2篇,共现频次不少于1次,共现频率不低于0.15的作者进入我们的研究范围。作者合作网络图中展示出国内主要的研究团队,从图3可以看出,最主要的当属以马士华为核心包括李曾文杰、关旭等在内的研究团队,他们主要研究的内容是供应链管理、物流能力、多阶响应周期等问题。其次是吴冰、赵林度、刘仲英等为代表的研究团队,他们擅长研究知识创新、经济决策、供应链柔性等问题。从作者合著网络图可以看出,“供应链协同”研究存在一定的校际合作,但是整体来看作者分布还是比较分散,这种情况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供应链协同”的研究和发展。 (二)基于关键词共现的网络分析 图4 国内“供应链协同”研究的关键词知识图谱 一篇文献的关键词是反映研究成果核心内容的自然语言词汇,高频关键词是当前某学科领域被研究者集中研究的主题内容。通过分析知识图谱可以发现现有的研究情况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在关键词共现分析图中,节点大小反映的是关键词出现的频次。从图4中可以看出,在研究“供应链协同”这个领域时,学者们研究了与之相关的一些领域。位于前五位即节点最大的五个关键词的分别是:“供应链”、“供应链协同”、“协同”、“协同管理”、“供应链管理”,鉴于主题设置为“供应链协同”,将和主题词过于一致的关键词去除之后,高频次关键词定为:“协同管理”、“协同机制”、“知识创新”、“农产品供应链”。 图5 国内“供应链协同”研究热点时区图 根据以上对2000-2016国内供应链协同关键词时区分布(如图5所示),现在对2013年至2016年5月18日,两年多的时间内,国内关于供应链协同的研究热点和前沿进行分析,排除与主题词“供应链协同”相似度过高的关键词之后,得到表2的相关内容。 四、结论 供应链协同一直是物流供应链领域的热点问题,涉及学科多,行业广,通过CiteSpace软件对中国知网(CNKI)相关论文进行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第一,2000至2016年间,每年发表论文的数量持续递增,估计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供应链协同”相关研究依旧是研究热点,发文量会继续增加。 第二,发文机构多为国内高校的经济管理类学院,发文作者多为高校学者,政府或企业等相关部门对供应链协同的研究还比较少,不利于“供应链协同”理论成果的实践应用。 第三,发文作者之间比较分散,合作较少,很难实现信息共享、强强联合,不利于“供应链协同”研究领域的突破性发展。 第四,根据近几年关于“供应链协同”的研究重点偏向农业,食品,倾向于绿色,低碳供应链,未来一段时间的供应链协同研究的发展趋势之一是通过计算机等技术实现农业供应链的绿色高效发展。 本文是基于文献计量学角度对供应链协同的研究进行分析,但是由于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没办法导出文献的参考文献,没办法实现参考文献共被引等分析,以及检索词限制、计量方法固有缺陷等问题,因此,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国内供应链协同的研究热点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未来研究可以在更规范的数据库数据的基础上开展。 (作者单位:河南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分散型决策结构与随机性外部需求下供应链知识协同的实现机制研究;项目编号:71271077。 参考文献: T.M.Simatupang,R.Sridharna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2002,13(1):15-30 凌鸿,袁伟,青正川,等.企业供应链协同影响因素研究J.物流科技,2006,29(127):92-96 张翠华,任金玉,于海斌.供应链协同管理的研究进展J.系统工程,2005,23(4):l-6 刘兰.北星关丹李晨张平.数字图书馆走进我们的学习生活N.中国航天报,2010-04-16004 陈超美.CiteSpace:科学文献中新趋势与新动态的识别与可视化黄正伟,杨艳妮.基于知识图谱的国内供应链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