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诗经》中的弃妇悲情.docx_第1页
浅析《诗经》中的弃妇悲情.docx_第2页
浅析《诗经》中的弃妇悲情.docx_第3页
浅析《诗经》中的弃妇悲情.docx_第4页
浅析《诗经》中的弃妇悲情.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析诗经中的弃妇悲情摘要:如果把一部中国文学史比作滔滔不绝的长江之水的话,那么诗经就是唐古拉山上那最清澈、甘美地源头;如果将诗经中博采众长的行文内容比作一汪清醇泉水的话,那么众多交织的情感无疑就是那提供不竭泉水的泉眼。今天我们拮取泉眼一角弃妇悲情,谈谈根植于现实的女性悲剧。关键词:诗经,弃妇,悲剧正文:作文中国文学的主要源头之一,诗经一直受到历代读书人的尊崇,曾是古代孩子们拿在手中的教科书,儒家学者们心中的神圣经典,还一度是科举考试的必考科目。历经两千五百多年,已成为一种文化基因,融入了华夏文明的血液。诗经内容丰富,堪称周代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收录了从西周建国到春秋中期五百多年间共篇诗,以朴素的言情民歌昭著于世。诗经所言的情包括的范围很广,既有亲情、友情、也有亘古不变的爱情等待弃妇主题是诗经婚恋诗的重要内容之一。“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美好的祝愿,可现实有时候却是“自古多情空遗恨”或者“糟糠之妻谴下堂”亦或是“只闻新人笑,哪闻旧人哭”一,“自古多情空遗恨”读卫风氓诗经里最有名的一篇弃妇诗,是卫风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宴宴。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诗集传说:“此淫妇为人所弃,而自叙其事,以道其悔恨之意也。”诗序说:“氓,刺时也。宣公之时,礼义消亡,淫风大行,男女无别,遂相奔诱。华落色衰,复相弃背。或乃困而自悔,丧其妃耦,故序其事义风焉。美反正,刺淫泆也。”由此可见,传统的意见都认为这篇是女子与人私奔,后遭抛弃的悔恨之作。故事发生在“农贸市场”,男子以买丝为借口来勾引女子,家里人也没办法拦着,就自由恋爱了,女子一直将男的送到顿丘,说为什么我不直接跟你一起走?你好歹找个媒人来提亲。但女子终究抵挡不住“氓”的软磨硬泡,跟男人走了。经过一番相思之苦之后,算卦,卦象没有什么不好的话,就直接带上财物跟男子走了,算是私奔吧。可是他们婚后的生活幸福吗?不是,“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直面斥责丈夫的不义行径。但她对于被丈夫抛弃,没有任何反抗的能力,女主人公自知没有任何挽回的余地和可能,只能独自伤心悔恨当初嫁错郎(“躬自悼矣”),既然如此就只能认命了,“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对于自己的不幸只能默然从之。全诗以女主人公自述的口气写出,叙述了自己和丈夫恋爱、结婚、受辱、被弃的全过程,表达了自己的悔恨和决绝,把她勤劳善良、温顺安命的性格鲜明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同时也以过来人的身份奉劝天下痴情女子不要再热恋的时候失去理智,轻易私奔。二,糟糠之妻谴下堂读邶风谷风我们再来看看另外一篇弃妇诗,邶风谷风:习习谷风,以阴以雨。黾勉同心,不宜有怒。采葑采菲,无以下体。德音莫违,及尔同死。行道迟迟,中心有违。不远伊迩,薄送我畿。谁谓荼苦?其甘如荠。宴尔新昏,如兄如弟。泾以渭浊,湜湜其沚。宴尔新昏,不我屑以。 毋逝我梁,毋发我笱!我躬不阅,遑恤我后! 就其深矣,方之舟之。就其浅矣,泳之游之。 何有何亡,黾勉求之。凡民有丧,匍匐救之。 不我能慉,反以我为雠。既阻我德,贾用不售。 昔育恐育鞫,及尔颠覆。既生既育,比予于毒。 我有旨蓄,亦以御冬。宴尔新昏,以我御穷。 有洸有溃,既诒我肄。不念昔者,伊余来塈。诗序说:“谷风,刺夫妇失道也。卫人化其上,淫于新昏而弃其旧室,夫妇离绝,国俗伤败焉。”邶风谷风的背景是男子休了旧妻娶了新夫人,前妻无比哀怨,因此有了这首诗。以谷风起兴,以阴阳和合,雨泽降临比喻夫妻和睦,不当对妻子发脾气,暗示婚姻破裂。无奈丈夫无情,休了妻子也不相送,以“荼”喻自心得凄苦。自己并非不美,在容颜上也不见得比新夫人差到哪儿去,只是丈夫迷恋新婚宴尔的美人,再也不愿接近她罢了。女主人公勤劳善良,温柔多情,自信自强。女主人公虽然留恋旧情,希望丈夫回心转意,但必定恼怒丈夫的绝情,然而,她并没有斥责丈夫,也没有哭天喊地、低三下四地哀求,“毋逝我梁,毋发我笱”暗示出女主人公柔中带强的特征,这种自信,一则来自对自己的肯定(“泾以渭浊,湜湜其沚”),二则来自在于她有谋生的能力,“我有旨蓄,亦以御冬”。对于家中艰苦繁重的劳作,她尽力承担,任劳任怨,对丈夫在感情上的故意冷淡和折磨一再忍让,甚至在丈夫已迎新入门,使她处在无可忍受的屈辱之中时,她还力争丈夫改变主意;当她已遭遗弃,不得不回娘家时,故意走得很慢,仍然希望丈夫能来送行,哪怕是送出大门,“行道迟迟,中心有违。不远伊迩,薄送我畿”。这种软弱不禁使读者在哀其不幸之余几欲怒其不争了。全诗以女主人公自述的口气写出,一无疾声怒颜之辞,尽是殷殷相诉的哀哀之语,通过女主人公自叙性的语言,把她勤劳善良温顺又带软弱的性格鲜明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三,“只闻新人笑,哪闻旧人哭”读邶风柏舟诗经中颇有同名的作品,“弃妇诗”尤其容易同名:邶风有一篇柏舟,鄘风有一篇柏舟;邶风有一篇谷风,小雅里也有一篇谷风。我们看邶风柏舟这一篇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隐忧。微我无酒,以敖以游。我心匪鉴,不可以茹。亦有兄弟,不可以据。薄言往诉,逢彼之怒。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威仪棣棣,不可选也。忧心悄悄,愠于群小。觏闵既多,受侮不少。静言思之,寤辟有摽。日居月诸,胡迭而微?心之忧矣,如匪浣衣。静言思之,不能奋飞。邶风柏舟这篇作品,毛公和郑玄都说是同情贤人失位的,但朱熹说列女传讲这是妇人之诗,而且通篇语气卑顺柔弱,应该是女子作品。朱熹又说这篇诗既然排在“变风”之首,作者应该是庄姜。到底这首诗中的弃妇又是什么形象呢?以“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起兴,以柏舟作比。这两句是虚写,为设想之语。用柏木做的舟坚牢结实,但却漂荡于水中,无所依傍。这里用以比喻女子飘摇不定的心境。因此,才会“耿耿不寐,如有隐忧”了,笔锋落实,一个暗夜辗转难眠的女子的身影便显现出来。女子虽然逆来顺受,但已是忍无可忍,此时此刻想一吐为快。寻找倾诉的对象,首先想到的便是兄弟,谁料却是“不可以据”。勉强前往,又“逢彼之怒”,旧愁未吐,又添新恨。自己的手足之亲尚且如此,更何况他人?。“威仪棣棣。不可选也”,我虽不容于人,但人不可夺我之志,我一定要保持自己的尊严。那么主人公那如山如水的愁恨又是从何而来呢?诗的第四章作了答复:原来是受制于群小,又无力对付他们。“觏闵既多,受侮不少”是一个对句,倾诉了主人公的遭遇,真是满腹辛酸。入夜,静静地思量这一切,不由地抚心拍胸连声叹息,自悲身世。日月,是上天的使者,光明的源泉。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司马迁语),女子怨日月的微晦不明,其实是因为女子的忧痛太深,以至于日月失其光辉。内心是那样渴望自由,但却是有奋飞之心,无奋飞之力,只能叹息作罢。出语如泣如诉,一个幽怨悲愤的女子形象便宛然眼前了。弃因:女子色衰成为丈夫遗弃妻子的主要因素,而环境的变化生活好转,更加促使男子内心发生变化“士贰其行”、“二三其德”。但这只是从诗中字面上分析出来的,我们应该看到文字背后折射出来的有关因素和整个社会历史的背景。值得研究的一个问题是弃妇无子。弃妇被弃,最放心不下的肯定应该是子女,但这四篇弃妇诗中都没有体恤子女的表达。在那个历史时代,婚姻的主要任务是传宗接代,没有生育能力就会成为妻子被丈夫抛弃的首要因素。另外,在那个封建宗族家长制的社会中,男子掌握着婚姻的主动权,女子对于负心的丈夫没有任何反抗能力。因此在这种男女不平等的社会,以上这些因素都不是决定性的因素,男性为中心的社会地位与整个社会的风俗才是出现弃妇的根源。结语:诗经中的弃妇诗成功地塑造了性格鲜明,形象生动的弃妇形象,我们看到了那个时代弃妇们的悲惨命运,她们曾和自己的丈夫恩恩爱爱、同甘共苦、共创家园,那些遗弃她们的丈夫们,也曾信誓旦旦,与子偕老,但当生活安定生计无忧,她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