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语法研究名著.docx_第1页
汉语语法研究名著.docx_第2页
汉语语法研究名著.docx_第3页
汉语语法研究名著.docx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马氏文通马氏文通是中国第一部系统的汉语语法著作。作者马建忠在马氏文通后序中说:“童蒙入塾,能循是而学文焉微特中国之书籍,其道理可知,将由是而求西文所载之道,所明之理,亦不难精求而会通焉。”为此他花了10多年时间写成此书。全书以典范的文言文为研究对象,取材于四书、三传、史记、汉书以及韩愈的文章。例句有七八千。全书的系统模仿西方传统语法,同时也注重汉语实际。如词类系统,除了名字、代字、静字、动字、状字、介字、连字、叹字之外,增加了助字(语气词)。又如句法系统,拿静字(形容词)与动字(动词)并列,认为它们都能充当语词(谓语)。全书分10卷。卷一讲“正名”,介绍主要的术语。卷二至卷九依次论述各类实词和虚词。虽然以词类为纲,但是具体分析时莫不依据语句。卷十论句读,是句法的总论。作者在例言中说:“是书本旨,专论句读。”这是马氏文通的特点。马建忠主张根据词义确定词类,同时认为词类和句子成分有对当关系。如果遇到不符合这种规定的情况,就用词类通假来解释。例如“其愚不可及也”中的“愚”为形容词,这里用作名词。他又认为“字无定义,故无定类”,与词类通假说不无矛盾。马氏文通借鉴和吸收西方语法理论,规模宏大、体系完整,奠定了汉语语法研究的基础,是中国语言学史上的一座丰碑。国文法草创国文法草创为陈承泽所著,1922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全书约 5万字,叙述多于例证,议论多于描写。全书分13节,第1节为“绪言”,讲著作的缘起。第2节为“研究法大纲”,提出研究语法的主张。第3节为“文法上应待解决之诸悬案”,主要讨论词类问题。第412 节分别叙述各类词的特点和用法。第13节为“活用之实例”。其中第2、第3、第13节给后学者以较深影响。第2节讲研究方法,提出3个原则:说明的,非创造的;独立的,非模仿的;实用的,非装饰的。这些原则是全书的总纲。第 3节和第13节讨论词类,反对马氏文通中“字无定类”的观点,主张根据词的本用定类,不能以修辞上的特例作为语法上的通例,不能以例外否定规律。又创动词的“致动”、“意动”两个术语,为后来所沿用。国文法草创“注重于纯理的研究”,以文言为研究对象,是一部颇具特色的文言语法著作。吕叔湘先生评价说:“陈承泽先生的国文法草创是马氏文通以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最有意思的一部讲文言语法的书。”陈望道先生评价到:“最能从根本上发现问题,而且有许多地方极富暗示,很可以做将来研究的参考。”返回上级目录国文法之研究国文法之研究,金兆梓著,1922年上海中华书局出版。这本书是作者在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授课时的讲稿,经过整理而成的。清末民初,语言学者研究汉语语法,大多以马建忠所著马氏文通一书为规范。国文法之研究则从语言实际出发,按照逻辑的要求,根据语句的结构方式,探讨其条例与法则。全书共分3章。第1章“导言”,说明探讨一国之语法,应根据该国语文在长期使用中的习惯及历史发展来研究。第2章“文法之研究法”,扼要地介绍了历史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和普通研究法,上述 3种方法在研究中应同时并用。第3章“名学的现象与文法的现象”,认为语言文字是表达思想的工具。思想构成的基本概念及其理论程序是名学的现象,如何按照表达的需要,用字、字群和句通过组织配合,把思想如实地表达出来,这就是文法的现象。这一章是全书的重点。这本书在语法研究方面立足于革新,在当时产生过一定的影响。新著国语文法黎锦熙所著新著国语文法是中国语法学发展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白话语法著作,对中国语法学界的影响很大。新著国语文法的语法体系,一方面借鉴J.C.纳斯菲尔德的英语语法,另一方面是在继承了马氏文通的说法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在语法分析方面,主要的标准是意义。词类包括:实体词(名词、代名词),述说词(动词),区别词(形容词、副词),关系词(介词、连词),情态词(助词、叹词)。句子成分包括:主要成分(主语、述语),连带成分(宾语、补足语),附加成分(形容词的附加语、副词的附加语)。认为词类和句子成分之间有对当关系,所以词性随词在句子中的位置而确定,即所谓“依句辨品”。为了说明句子的结构,这本书采用了A.里德等人的图解法,以便显示句子的主干和枝叶。全书结构,以句子为中心,确认句子是语法分析的基础,提倡“句本位”语法。复句分为3类:包孕复句,指一个母句包含子句的句子,如“我不知道他往哪里去了”。等立复句,如“牙齿时常咬痛舌头,但是它们终究是好朋友”。主从复句,如“尽管他不来,你也是要去的”。 汉语语法论在汉语语法论中,高名凯认为汉语既缺乏形态变化,词又没有固定的功能,因而实词不能分类,只能注重造句法和虚字。第1编句法论,包括最基本的句子结构和结构关系两个方面。最基本的句子结构分为名词句和动词句,“我好”、“我大”归入名词句;修订本将形容句单独列为一类,成为名句、形容句、动句3类。句子中的结构关系分为规定关系、引导关系、对注关系、并列关系和联络关系5种。第2编范畴论,以范畴来概括他所认为范围实词的虚词及其他语法成分,包括指示词、人称代名词、数词、辅名词、动词之态、动词之体、未来事素之表示、动词之性、绝对动词与分合动词、量词。第3编句型论,根据语气划分句子类型。分为否定命题、询问命题、疑惑命题、命令命题和感叹命题5种。高名凯认为以往的语法著作都是摹仿之作,而这本书是根据语言学理论来建立汉语语法体系的,因而偏重理论的说明。对汉语的特性、词序和虚词的重要性、语法范畴和语法形式的关系等问题,都曾提出一些见解。 现代汉语语法讲话现代汉语语法讲话由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语法小组编写。内容共分20章。第 1章引言,第2章词类,第3章句法结构,第4章句子的基本类型,第5章主语、宾语,第6 章修饰语,第7章补语,第8章时间词、处所词、方位词,第 9章几个特殊的动词“有、是”等,第10章助动词,第11章次动词,第12章连动式、兼语式、连锁式,第13章复合成分、复合句,第14章代词,第15章数词、量词,第16章副词,第17章否定,第18章问句,第19章语气,第20章构词法。这本书着重语言事实的分析,并不着重体系的安排和解说。它以描写为主,较深刻地反映了现代汉语的结构规律。词的分类根据词的共同性质和共同用法。共同用法指词的组合能力,共同性质指有共同用法的一类词共同的意义。如“人、马、姐姐、萝卜”都是事物的名称,前头都可以加数量词,它们都是名词。这是运用了功能标准或结构标准,它的依据是分布理论。析句方法则采取了层次分析。这本书吸取了结构主义的一些方法,又并非拘泥于一种理论和方法。如析句只限于分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