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工程漏缆接续作业指导书.doc_第1页
某工程漏缆接续作业指导书.doc_第2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通信工程 编号:*漏泄同轴电缆接续作业指导书 单位: * 编制: 审核: 批准: *项目经理部2013年3月 发布 2013年3月 实施- 1 -目 录1. 适用范围及编制依据11.1适用范围11.2 编制依据12. 作业准备12.1 内业技术准备12.2 外业技术准备13. 技术要求14. 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24.1 施工程序24.2 工艺流程25. 施工要求35.1 施工准备35.2 漏缆端头制备35.3 外护套开剥45.4 接头安装55.5 接头质量检测95.6 漏缆吊挂95.7 连接器安装95.8 接头防护96. 劳动组织97. 材料要求107.1 漏缆接头的规格型号应与需要成端的漏缆匹配。107.2 漏缆接头的质量应符合有关规范、标准。108. 设备机具配置109. 质量控制与检验109.1 质量控制109.2 质量检验1110. 安全及环保要求1110.1 安全要求1110.2 环保要求12漏泄同轴电缆接续作业指导书1. 适用范围及编制依据1.1适用范围适用于新建*至*铁路客运专线*段通信工程漏泄同轴电缆接续施工。1.2 编制依据u 高速铁路通信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u 高速铁路通信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755-2010】u 新建*至*铁路客运专线*段“四电”系统集成、防灾安全监 控、信息及相关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和相关图纸;u 工程进度、现场实际情况以及相关会议纪要;u 以往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2. 作业准备2.1 内业技术准备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2.2 外业技术准备明确漏缆的型号、接续地点,准备相应的接头、跳线材料。3. 技术要求3.1 接头装配完毕应用万用表检查内、外导体装接情况,并轻敲接头,看万用表有否变化,判断装配接触质量。3.2 漏缆在接续过程中,严禁急剧弯曲,其最小弯曲半径应符合表3.2的规定,高速铁路施工时,漏缆最小弯曲半径应大于漏缆外径的20倍。表3.2 漏泄同轴电缆最小弯曲半径序号项 目漏泄同轴电缆规格代号4232221最小弯曲半径(单次弯曲)mm6004002402最小弯曲半径(多次弯曲)mm10207605003.3 漏缆接续后驻波比不应大于1.5。4. 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4.1 施工程序施工准备漏缆端头制备外护套开剥接头安装接头质量检测跳线连接。4.2 工艺流程u 图4.2 漏泄同轴电缆接续工艺流程图5. 施工要求5.1 施工准备5.1.1根据漏缆敷设记录找到接续点,将需要成端的漏缆从卡具上卸下35m,垂下的漏缆弯曲半径应符合3.2条的要求。5.1.2 漏缆接续应在接续点进行场地平整,并设工作台。5.1.3 在测试点连接测试仪表,做好测试准备工作,保持通信畅通。5.1.4 对使用的工具、仪表要进行检查,确保性能指标正常。5.1.5 万用表、天馈系统测试仪经过检定并在检定有效期内。5.2 漏缆端头制备5.2.1 将需要装接头的漏缆理直500mm。图5.2.1 漏缆端头理直5.2.2 将已理直的漏缆架设在工作台上。5.2.3 用锯把破损、污染及封头粘连部分的漏缆锯断,锯时应保持抛弃的那段在下方,并保证切面平整。图5.2.3 漏缆端头锯除5.2.4 用锉刀或斜口钳将内导体铜管做好倒角,然后用毛刷或钢丝刷将内导体铜管内的铜屑清理干净,最后用毛刷将切面处的铜屑清除干净。图5.2.4 漏缆切面清洁5.3 外护套开剥5.3.1 用尺量出接头说明书规定尺寸的外护套,然后环切并将外护套剥离。剥外护套时不能伤到外导体,如果发现已伤及外导体,务必重新锯断并将外导体表面打磨平整。图5.3.1 漏缆外护套切除5.3.2 切除包裹线及塑料薄膜。图5.3.2 漏缆包裹线及塑料薄膜切除5.3.3 用安全刀为漏缆内导体清除毛刺,用锉刀为漏缆外导体清除毛刺。图5.3.3 漏缆内、外导体清理5.4 接头安装5.4.1 分体式接头安装(1) 装入接头后体。图5.4.1-1 分体式接头安装(1)(2) 将后体推到底部并装入压紧环。图5.4.1-2 分体式接头安装(2)(3) 旋入顶针并用扳手将其紧固。图5.4.1-3 分体式接头安装(3)(4) 旋入接头前体,使前体与顶针紧配。图5.4.1-4 分体式接头安装(4)(5) 接头前体与顶针旋紧后,将后体旋入前体。图5.4.1-5 分体式接头安装(5)(6) 用扳手固定前体同时旋紧后体。图5.4.1-6 分体式接头安装(6)(7) 接头制作完毕。图5.4.1-7 分体式接头安装(7)5.4.2 一体式接头安装(1) 套上压紧铜环。图5.4.2-1 一体式接头安装(1)(2) 用尼龙锤轻轻向里敲击。图5.4.2-2 一体式接头安装(2)(3) 压紧铜环应与漏缆切面平齐。图5.4.2-3 一体式接头安装(3)(4) 旋松接头并推入漏缆顶紧。5.4.2-4 一体式接头安装(4)(5) 顶住前体不动并旋紧后体。图5.4.2-5 一体式接头安装(5)(6) 用扳手固定前体同时旋紧后体。图5.4.2-6 一体式接头安装(6)(7) 接头制作完毕。图5.4.2-7 一体式接头安装(7)5.5 接头质量检测5.5.1 用万用表检查内、外导体,不应短路,轻敲接头,万用表应无变化。5.5.2 在漏缆对端安装终端阻抗,本侧用天馈系统测试仪测量驻波比,不应大于1.5。5.6 漏缆吊挂5.6.1 隧道内漏缆放入卡具中,并卡上卡具。注意漏缆固定的方向,定位筋应向着墙体(即安放于卡具凹槽内)。5.6.2 隧道外将黑色扎带绕过泄缆,一端穿过扎带端头槽口。将黑色扎带抽紧,并使扎带端头凹面紧贴泄缆表面。抽紧后将扎带绕过钢索,并穿入卡槽。再次抽紧扎带,并剪断多余部分。5.7 连接器安装5.7.1 连接跳线时,将跳线接头与漏缆接头相连,并拧紧。5.7.2 连接终端阻抗时,将终端阻抗与漏缆接头相连,并拧紧。5.7.3 连接隔直器(直流隔断器、dc模块)时,将隔直器串接在跳线与漏缆中间,并拧紧。5.7.4 连接功分器时,将漏缆引出的跳线连接在功分器上,并拧紧。5.8 接头防护5.8.1 不连跳线的漏缆接头应进行临时保护,将连接器的塑料帽盖上,套上漏缆密封帽,缠绕防水胶带。5.8.2 连接跳线时,应使用防水胶带将漏缆接头和跳线接头完全密封缠绕。6. 劳动组织作业人员配备表职务人数职责负责人1负责漏缆接续的质量检查防护员2负责人员及漏缆的防护检查技工2负责漏缆的接续普工2协助7. 材料要求7.1 漏缆接头的规格型号应与需要成端的漏缆匹配。7.2 漏缆接头的质量应符合有关规范、标准。8. 设备机具配置u 设备机具配置表序 号名 称规格型号单位数 量1活动扳手把12钢锯把13大口径扳手把24安全刀把15钢丝刷把16钢尺把17手锉把18尼龙锤把19除尘刷把110梯子个111万用表块112天馈系统测试仪块113终端阻抗个114接续照明灯个若干9. 质量控制与检验9.1 质量控制9.1.1 漏缆开剥应小心谨慎,不得伤及外导体。9.1.2 漏缆切面应垂直并处理干净,内、外导体不应出现毛刺,内导体内不应遗留碎屑。9.1.3 内、外导体不应短路,连接牢靠。9.1.4 驻波比不应大于1.5。9.1.5 接头密封应完整、可靠。9.2 质量检验9.2.1 漏泄同轴电缆的接续应可靠、牢固,装配后接头外部应按设计要求进行防护。检验数量:全检。检验方法:观察、用万用表测量检查。9.2.2 漏泄同轴电缆的电压驻波比应不大于1.5。检验数量:全检。检验方法:用天馈系统测试仪测量检查。9.2.3 漏缆在接续过程中,严禁急剧弯曲,其最小弯曲半径应符合3.2条的要求。检验数量:全检。检验方法:观察、尺量检查。10. 安全及环保要求10.1 安全要求10.1.1作业人员进入现场,必须穿安全防护服,并根据相关要求配置其他防护用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