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专题复习.ppt_第1页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专题复习.ppt_第2页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专题复习.ppt_第3页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专题复习.ppt_第4页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专题复习.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文翻译专题复习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 文言翻译歌诀 熟读全文,领会文意;扣住词语,进行翻译。 字字落实,准确第一;单音词语,双音换替。 国年官地,保留不译;遇有省略,补充词语。 调整词序,删去无义;修辞用典,辅以意译。 推断词义,前后联系;字词句篇,连成一气。 带回原文,检查仔细;通达完美,翻译完毕。 句子翻译的原则: 1.信、达、雅 2.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3.落实翻译的得分点 特别提醒: 注意联系全文,注意语境 信 达 要求译文准确,不歪曲,不遗漏,也不随 意增减内容。 要求译文明白通顺,没有语病,符合现代 汉语表达习惯。 雅 要求在准确通顺的基础上能表达得生动优 美,能再现原作的风格和神韵。 信、达、雅 (一)如何达到“信”的要求 要达到古文翻译“信”的要求,首先要 忠实原文,不凭主观好恶随意增减意思 ,其次还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从“言” 的角度来看,要重视古代汉语的 语言特色。 、从“文”的角度来看,要结合语境来准确 理解词意、句意,依境断意 1.从“言”的角度,要重视古代汉语的语言特色。 (1).注意古今词义、色彩的变化 例1: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曲,三顾臣于 草庐之中。 译:先帝不因为我低贱鄙陋,降低身份,委屈 自己,三次到草房中来看望我。 (色彩变化 ) 例2:璧有瑕,请指示王 。 译:璧上有斑点,请让我指出来给大王看。 (单、双音节词的变化 ) 例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译:(我)派遣军队守住函谷关的原因,是防 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变故。 (词义变化) ()注意词类活用现象 例1: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译:一只狼径直地离开了,其中的(另 一只)象狗一样坐在屠者的面前。 (名作状) 例2:君子死知已,提剑出燕京 译:君子为知已而死,提着剑离开燕京。 (为动用法) 例3: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 译:先生的大恩,是使死了的人复生,使 白骨长肉啊! (使动用法) ()注意发语词、某些助词、某些重 复成分、偏义复词中的衬字等 例:夫战,勇气也。 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 ,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异常也。 ()注意有修辞的语句 例1: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译:为什么要保持美玉一样高洁的品德而使 自己被流放呢? (比喻) 例2: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 译:奉皇上命令讨伐有罪之人,大军南下, 刘琮投降。 (借代) 例3: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 译:燕、赵、韩、魏、齐、楚六国统治者 拥有的金玉珍宝. (互文) ()注意有委婉说法的语句 例1:若有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 译:如果仰赖贵国国君的恩惠,我们国君 赦免了我们,三年后我们将要兴师报仇。 例2: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 夺母志。 译:我生下来六个月,慈爱的父亲就离开我 去世了;到了四岁,舅父强迫母亲改变守节 的志愿,把她嫁给了别人。 ()注意用典的语句 例1: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 例2: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遇到典故,大家较熟的可以直 译,生僻的就要译出本意。 译:(人民的灾难)使我和白居易那样 泪湿青杉,我不能学古代圣人那样忘情 。 译:南朝宋文帝元嘉年间,兴兵北伐,想要再次 建立霍去病封狼居胥山那样的功业,由于草率从 事,结果只落得自己回顾追兵,便仓皇失措。 、从“文”的角度来看,要结合语境来 准确理解词意、句意,依境断意。 通过语境分析,顺利攻下代词指代义、一字多义、 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主要得分点。 例: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有片金,管挥锄 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 轩冕过门者,宁读书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 坐,曰:“子非吾友也。” 解释:文中“华捉而掷去之”,如果译成“华歆抓住 金子然后丢掉了”,就错了。对“捉”字就宜结合语 境,对在地上的金子应是先“捡起”再“丢掉”,“ 捉”只能作“拾、捡”理解。同样,可推及“废”不 能解释为“毁掉”,应作“丢开、放下”理解。 例:“先生之说,诚可谓苦药良针矣,然犹未达仆之 微趣也。人各有志,所规不同。” 解释:这句话的难点是这样几个词:“说”,应译为 “话”或“教诲”;“达”在句中是“切中”、“切 合”或“理解明白”的意思;“微”在句中是谦词, 指“微小的”、“卑微的”。“趣”在句中应解为“ 志趣”、“情趣”、“志向”等;“规”,在句中的 意思是“规划”、“考虑”、“打算”等。 译文:“先生的话,真可以说是苦口良药,但还是 没有完全了解我内心的志向。人都有自己的志向, 各人打算不同。” (二)如何做到“达”的要求 古文翻译除了要忠实原文,准确翻译外,还 在语言表达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求我们做 到明白易懂,不含糊不费解;语句通顺流利 ,衔接紧密,过渡自然。这就要处理好以下 几方面的问题: 1、符合现代汉语表达的习惯 例1: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译:一个厨师丁替文惠君分解牛(应改为 “一个叫丁的厨师”) 例2: 死事之惨,以辛亥三月二十九 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 译:牺牲的惨重,首推辛亥三月二十九 日围攻两广督署的那次战斗。 2、注意古汉语特殊的句式 (省略句、倒装句、被动句、判断句等 ) 例1: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译: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相比谁更厉害。 (省略句) 例2: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介词结构后置) 例3: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译:公子能急人之困的美德,表现在哪里呢? (主谓倒装宾语前置) 译:这是因为郑文公曾对晋文公无礼,而且 还依附楚国。 例4:人谁又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译:人们又有谁愿意让自己的洁白之身受脏 物的污染呢? (定语后置、省略) 例5:予羁縻不得还,国事遂不可收拾。 译:我被拘留不能回来,国家的事情于是无法 收拾。 (无标志的被动句) 例6: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 译:老师,是靠(他)来传播道理,教授学业 ,解释疑难的。 (判断句) 3、注意文言文中的固定句式 例1:公之视视廉将军军孰与秦王? 孰与,译为译为 “跟比较较,哪一个” 译文:你们们看廉将军军和秦王比,哪个更厉厉害呢? 例2:无乃尔是过与?(论语) 无乃乎(与),译为“恐怕吧”。 译文:恐怕是你们的过错吧? 直译 紧扣原文,按原文的字词和 句式对等的翻译,做到字字 落实。 直译为主 意译为辅 1、“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 拔剑切而啖之。 直译:樊哙把他的盾牌反扣在地上, 将猪腿放在上面,拔出剑切来吃。 2、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 直译:等到太子丹用荆轲刺秦王作为 对付秦国的计谋,才招致祸患。 3、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 直译:视察事情三年之后,就给 朝廷写信乞求赐还自己的身体。 不恰当! 意 译 在尊重原文的基础上,根据原 文内容的大意来翻译,不局限 于原文的每一个字句,可采用 与原文不同的表达方式。 意译:张衡到职工作了三年,向朝廷上 表章请求告老还乡。 例1: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 视事,官员到职工作, 乞骸骨,古代大臣年老了请求辞职 回乡的一种谦辞 例2:衡下车,治威严。 直译:张衡走下车子, 就树立威信 。 下车:到任 意译:张衡一到任,就树立威信。 落实翻译的得分点 翻译文句时,有些句子往往因为个别词 而影响全句的理解。应着重关照句中的 关键词语。它们往往是文句翻译的得分 点。要抓住关键词,联系语境,重点突 破. 要掌握重点实词、重点虚词、文言句式 、固定句式 句子翻译六个步骤: 1. 读:通读全文,领会大意。 2审:看清语法现象,如省略、倒装、活 用等。 3切:以词为单位把句子切开,一一解释 。 4连:再把解释好的词连缀成句。 5在情感色彩、语言风格等方面尽可能与 原文一致。 6. 誊:翻译完毕,带回原文,仔细检查, 誊上卷子 。 翻译“六字法” 对、换、留、删、补、调 对对译。 把文言文中的单音词对应扩展译成以该 词为中心的双音词。例: 1.天下 事 有 难 易 乎? 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之分)吗? 2.是 谁之 过 与? 这是谁的过错呢? 3.问 其 深, 则 其 好 游者不能穷也。 (如果要)探求它的深度,那么那些喜欢 游玩的人也不能走到尽头. 单音实词对译成双音实词 4.更 若 役,复 若 赋,则如何? 变更你的差役,恢复你的赋税,那 么怎么样呢? 5.弊在赂秦 “弊”扩为“弊端”、“弊病”, “赂”扩为“贿赂” 换替换。 有些词在古书里常用,但在现代汉语里 不用或不常用,或词义已经转移。在这 种情况下,就要用现代汉语里的词去替 换原文里的词。 例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 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 先帝不因我地位低微,见识浅陋,降低 自己的身份,三次到草庐来探望我。 1.“岁征民间” “岁”应换成“年” 2.“而翁归,自与汝复算尔” “而翁”、“汝”应换成“你爹”、“你”。 3.“京中有善口技者” “善”换成“擅长”,“者”换成“的人”。 例 题 留保留。 古文中的人名、地名、年号、国名、官职名 、朝代名等,以及古今词义相同的词,如“ 山、水、中、笑、有”等,都按原文保留不 译。 例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为巴陵郡太守 。 “卢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卢陵”籍贯、“文天祥”人名,均照抄下 来,不翻译。 删删略。 古文里有些虚词,现代汉语没有对等的 词来翻译,或者现代汉语在这个地方不 用虚词,便可删略。这些词包括:发语 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结构倒装的标志 、句中停顿的词、个别连词及偏义复词 中虚设成分等。 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作战,(是靠)勇气的。(夫,句首发 语词) 1.“一夫不耕,或受之饥。” “之”起补足音节的作用,不译。 2.“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以”字相当于“而”,译出来,反而不通 顺,也可删去不译。 3.昼夜勤作息 (偏义复词,这里偏“作” ) 4.兵者,凶器也 (提顿语气) 5.媪之送燕后也 (取消句子独立性) 补补充。 原句中有省略或古今用词不同的地方,可根据 现代汉语语法增加或补充一些成分,使译文显 豁通顺。 包括: a.单音实词对译成双音实词 b.数词后面增加量词 c.省略句中应补充的主语、谓语、宾语和介词 等。 d.补充行文省略的内容,如关联词语等。 数词后面增加量词 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项脊轩总共四次遭到火灾,能够不焚 毁,大概是有神灵保护的原因吧。 省略句中应补充的主语、谓语 、宾语和介词等。 例1: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 :“不若与人。” 译文:(孟子)问:“一个人欣赏音乐快乐 ,和别人一起欣赏音乐也快乐,哪一种更快 乐呢?”(齐宣王)回答说:“不如同别人 (一起欣赏音乐快乐)。” 例2: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译文:(桃花源里面的人)见了渔人,竟大 吃一惊,问(渔人)从哪里来,(渔人)详 尽地回答了他。 补充行文省略的内容,如关联 词语等。 例: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 在己为有悔。游褒禅山记 译文:然而体力足以达到(却没达到 ),在别人看来是可笑的,在自己看 来也是悔恨的。 调调整。 由于古今语法的演变,有的句型表达方 式有所不同,译文时,应按现代汉语的 语法习惯及时调整。包括:主谓倒装、 宾语前置、定语后置和介词短语后置等 。 例1: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 译文: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 这是宾语前置句,译时要调为“动宾” 语序。 例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 ,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劝学 译文: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壮 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黄土,向下喝 到黄泉,(是由于)用心专一的缘故。 这是定语后置句,译时要调为“定宾” 。 补 充 说 明 出现修辞手法,翻译原则如下: 1.一看就懂的加以保留。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 ” 译:我的心像磁针石一样永指一方,不达 目的决不罢休。 2.换成现代汉语中同值的修辞。 “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 译:铜墙铁壁绵延千里。 3.有时无法翻译或改换,就干脆去掉修 辞,还其本体本义。 “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译:在北边修筑长城守卫边防。 4.本体和喻体都译出。 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译文:为什么要保持美玉一样高洁的品 德而使自己被流放呢? 5.借代则译出所代之物。 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借 代) 译:我认为老百姓之间的交往,尚且不相互 欺骗,更何况大的国家呢? 6.同义反复以加强语势的,合为一句话,互 文改为不互文。 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孔雀东南飞 译:四周种植了松柏树和梧桐树。 7.拟人则译出原物。 例:东曦既驾,僵卧长愁。促织(拟人 ) 译文:太阳已经升起来了,(他仍然)直 挺挺地躺着,长时间地愁苦不堪。 8.注意有委婉说法的语句的翻译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 志。 (陈情表) 译:我生下来六个月,慈爱的父亲就离开 我去世了;到了四岁,舅父强迫母亲改变 了守节的志愿。 紧缩复句或言简意丰的句子,需 分开翻译或扩充。 例: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论 积贮疏) 译文:使敌人降服,让远方的人归 附,招抚谁,谁会不来呢? 为了增强语势而用繁笔、渲染、铺 陈手法的句子,译时要凝缩。 例: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 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过秦论 译文:(秦)有吞并天下,统一四 海的雄心。 随堂练习 胡质(1) 胡质之子威,字伯虎,少有志向,厉操 清白。质之为荆洲也,威自京都省之。家 贫,无车马童仆,威自驱驴单行,拜见父 。停厩中十余日,告归。临辞,质赐绢一 匹,为道路粮。威跪曰:“大人清白,不 审于何得此绢。”质曰:“是吾俸禄之余, 故以为汝粮耳。”威受之。辞归,每至客 舍,自放驴,取樵炊爨,食毕,复随旅进 道,往还如是。 胡质(2) 质帐下都督,素不相识,先其将归 ,请假还家,阴资装,百余里要之, 因与为伴,每事佐助经营之,又少进 饮食,行数百里。威疑之,密诱问, 乃知其都督也。因取向所赐绢答谢而 谴之,后因他信,具以白质。质杖都 督一百除吏名。其父子清慎如此。 胡质(3) 于是名誉著闻,历位宰牧。晋武帝 赐见,论边事,语及平生。帝叹其父 清,谓威曰:“卿清与父清?”威对曰 :“臣不如也。”帝曰:“何以为不如? ”对曰:“臣父清恐人知,臣清恐人不 知,是臣不如者远。”官至前将军,青 州刺史,太康元年卒,追赠镇东将军 。 临辞,质赐绢一匹,为道路粮 不审于何得此绢 故以为汝粮耳 临行的时候,胡质送一匹绢给他,作 为路上的盘缠。 不知道您从哪得到的这个绢? 所以作为你的盘缠。 何以为不如 是臣不如者远 凭什么认为不如他呢? 在这一点上我远远的不如他。 阴资装,百余里要之 具以白质 暗地里资助行装,在百里之外 等候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