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法规-1.ppt.Convertor.doc_第1页
建筑法规-1.ppt.Convertor.doc_第2页
建筑法规-1.ppt.Convertor.doc_第3页
建筑法规-1.ppt.Convertor.doc_第4页
建筑法规-1.ppt.Convertor.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筑法规陈战利Construction Code约法三章一、按时上下课 迟到10min视为旷课一次,早退同上;二、按时交作业 未及时交视作未交, 作业雷同,视情况取消考试资格;三、上课遵守纪律 不打扰其他人听课,有问题及时提出。Ps 旷课超过一定次数,作业未交超过一定次数,取消考试资格。如与学校相关规定抵触,该规则自动失效。课程的目的与任务我国的建筑立法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初步建立到逐渐健全、发展、完善的过程。全国人大常委会1997年11月颁发的建筑法成为我国建筑法律体系的龙头。基于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建设法规的基本体系以及概念,建设程序,招标投标,工程勘察,设计、监理、施工、合同、质量、安全等方面的法律概念及权利、义务主要内容有所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的建设法律意识,增强学生适应建筑产业发展所需的综合能力,使学生具备运用所学建设法律、法规基本知识解决工程建设中相关法律问题的基本能力。 教学安排1、时间安排 第1周第16周,每周2学时共计32个学时;2、考试形式 闭卷考试3、结业成绩 闭卷考试成绩(占70%);平时考查成绩(占30%)主要包括课后作业、上课出勤、回答问题(期中考试)等。4、答疑方式课堂直接答疑;课后约固定时间固定教室答疑;通过电子邮件、即时通信工具、电话咨询等方式答疑; QQ18012622 Tel考资料1、参考书目建设法规与合同管理. 徐占发主编.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 工程建设法规与案例. 何佰洲编著.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建设法规.朱宏亮主编. 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 2、网络资源/zcfg,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与城乡建设部政策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3、相关法律法规文本Chapter 1 绪论问题什么是建筑法规?建筑法规的作用是什么?建筑法规与建筑工程有什么关系?建筑法规基本制度有哪些?本章简介内容:建筑法规的概念,建筑法规的调整对象,建筑法规体系的概念与构成,建筑法规立法的基本原则,建筑法规的实施。基本要求: 1、理解建筑法规的概念。 2、掌握建筑法规调整对象之间的三种主要关系及特征。 3、了解建筑法规体系的构成。 4、理解建筑法规立法的基本原则。 5、了解建筑法规实施的具体表现形式。 重点:建筑法规的概念,建筑法规的调整对象,建筑法规的基本原则。 1.1 法学常识一、法的概念 1、什么是法? 法是统治阶级整体意志的体现,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其目的在于维护、巩固和发展一定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 通俗地讲,法是社会生活中判断人们行为是与非的一种界限,是调整人们行为的一种社会规范。法的历史类型奴隶制法汉谟拉比法典乌尔纳木法典 封建制法法经 汉律 唐律资本主义法法国民法典 德法日英美社会主义法汉谟拉比法典(英文名称:The Code of Hammurabi);它刻在一根高2.25米,上周长1.65米,底部周长1.90米的黑色玄武岩柱上,共3500行,正文有282条内容,用阿卡德语写成。它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完整的法典。是汉谟拉比为了向神明显示自己的功绩而纂集的。 乌尔纳木法典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成文法典(早于汉谟拉比法典)。这法典包括序言和正文29条(传下来的只有23条)两大部分,没有结语,主要涉及政治、宗教和法律等方面。序言宣称,是神授予乌尔纳木统治权力,乌尔纳木在人世间的行为是按照神意,确立正义和社会秩序,并列举了他在保护贫弱、抑制豪强等方面所采取的措施。 战国时期,魏国李悝总结春秋以来各诸候国立法经验,著法经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完整、系统的封建法律。由战国初期魏国的李俚总结各诸侯国的法律而编著。改刑为法,先列罪名,后定刑制,全文以刑为主,夹着诉讼法和其它法律内容。包括的正律,杂律,具律三大部份共有六篇,即盗、贼、囚、捕、杂、具。 2. 法的本质与特征法的本质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作用是实现阶级统治的工具社会主义法的本质法的特征(1)法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2)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3)法规定了人们的权利和义务。(4)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政治规范法律规范道德规范宗教规范社会规范法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具有规范性、概括性等特点。规范性是指它规定了人们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或不应该做什么,从而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了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制定:是指国家机关在其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定程序制定出具有一定法律效力的规范性文件,从而形成成文法。认可:是指国家机关对社会上已经存在的而又有利于统治阶级的某一行为规则,如习惯、道德等加以确认,使之具有法律效力,从而产生习惯法。制定认可法的创制方式内容权利义务法律关系的三要素主体客体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物行为智力成果国家强制力是指国家的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有组织的国家暴力。因此,国家强制力是法律与其他社会规范的重要区别。二、法律的概念1、什么是法律?法律有广义和狭义两层含义。狭义的法律则专指拥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立法程序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狭义的法律仅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广义的法律是指法的整体,包括法律、有法律效力的解释及行政机关为执行法律而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广义的法律是指包括宪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和地方人大制定的地方法规在内的一切规范性文件;2、我国法律体系的构成: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法规规章国际条约特别行政区法律(1)宪法(根本大法) 宪法是国家法律体系的基础和核心,是集中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确定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的基本原则、规定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依据和基础,其他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制定都必须服从宪法,不得同宪法相抵触,否则,就会被修改或废止。(2)法律 这里所说的法律是指狭义的法律,是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法律在全国范围内施行,其地位和效力仅次于宪法,法律是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的立法依据或者基础。如刑法和安全生产法、建筑法、招标投标法、合同法等。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作出的具有规范性的决议、决定、规定、办法等,也属于法律。(3)行政法规 行政法规是指由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国务院在法定职权范围内,根据并且为实施宪法和法律而制定的有关国家行政管理活动方面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从法律效力上讲,行政法规的效力仅次于宪法和法律。 根据国务院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暂行条例的规定,行政法规的名称为条例、规定和决定等。如: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4)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法规地方性法规包括两个层次:1)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制定的仅适用于本行政区域内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应报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备案。2)较大的市(指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市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的地方性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制定的仅适用于本行政区域内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必须报省、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施行,并由省、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报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和国务院备案。地方性法规一般采用:条例、规则、规定、办法等名称。如:江西省建筑市场管理条例等。 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但应报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批准后才生效。(5)规章 规章按制定主体的不同可分为行政规章和地方性规章。1)行政规章:是指国务院所属部委根据法律和国务院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在本部门的权限内,所发布的各种行政性的规范性法律文件,也称部门规章。其法律地位和效力低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如: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管理规定(建设部第128号令)2)地方性规章:指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政府,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的人民政府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本行政区的地方性法规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其法律地位和效力低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如:山东省建筑安全生产管理规定(山东省人民政府第132号令)等。(6)特别行政区的法律 全国人大于1990年和1993年先后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根据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规定,特别行政区依法享有高度的自治权。(7)国际条约、国际惯例 国际条约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国家关于政治、经济、文化、贸易、法律以及军事等方面规定其相互之间权利和义务的各种协议的总称。在我国,国际条约是指我国作为国际法主体同外国缔结的双边、多边协议和其他具有条约、协定性质的文件。 国际惯例是指以国际法院等各种国际裁决机构的判例所体现或确认的国际法规则和国际交往中形成的共同遵守的不成文的习惯。 国际条约属于国际法而不属于国内法的范畴,但是经过法定程序批准生效的国际条例具有同国内法同等的约束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国际条约也属于国内法的范畴,是我国法律的重要渊源。我国民法通则第14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民事法律有不同规定的,适用国际条约的规定,但中华人民共和国声明保留的条款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国际惯例。” 另外,其他具体法律中也有相关规定,如招标投标法第67条规定:使用国际组织或者外国政府贷款、援助资金的项目进行招标,贷款方、资金提供方对招标投标的具体条件和程序有不同规定的,可以适用其规定,但违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公共利益的除外。3. 法律规范法律规范定义: 简称法规,是由国家机关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体行为规则。与法律之间的关系个体与整体包括与被包括三要素假定处理制裁假定指在法律规范中,确定使用该规范的条件部分。建筑法第2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建筑活动,实施对建筑活动的监督管理,应当遵守本法”。地域范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主体是建设单位、勘察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以及建设行政管理机关,包括从事建筑活动的个人,如注册建筑师等;行为包括各类房屋建筑及其附属设施的建造和配套的线路、管道、设备的安装活动。处理(行为模式)是行为规则的本身,指规定人们具体行为方式的部分。可为模式 授权性法律规范勿为模式 禁止性法律规范应为模式 命令性法律规范建筑法第29条规定:“建筑工程总承包单位可以将承包工程中的部分工程发包给具有相应资质条件的分包单位,但是,除总承包合同中约定的分包外,必须经建设单位认可,施工总承包的建筑工程主体结构必须由总承包单位自行完成。禁止总承包单位将工程分包给不具备相应资质条件的单位,禁止分包单位将其承包的工程再分包。”(一)行为模式1、授权性规则,是指示人们可以作出或者要求别人做出一定行为的规则(“可以”、“有权(利)”、有的自由”)。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第30条规定,“国务院可以规定实行强制性监理的建筑工程的范围。” 第63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对建筑工程的质量事故、质量缺陷都有权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进行检举、控告、投诉。”2、义务性规则,是直接要求人们从事或者不从事某种行为的规则。分为“命令性规则” (“应当”、“应该”、“必须”)和“禁止性规则” (“不得”、“严禁”、“禁止” )。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第7条规定,“建筑工程开工前,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工程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申请领取施工许可证。”。 第26条规定,“禁止建筑施工企业超越本企业资质等级许可的业务范围或者以任何形式用其他建筑施工企业的名义承揽工程。 3、职权性规则,是兼具授予权力和设定义务两种性质的法律规则。其特点是,一方面被指示的对象有职权按照法律规则做出一定的行为,另一方面做出这些行为的是他们不可推卸的职责。(“有权”、“有职责”、“负责”)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第43条规定,“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建筑安全生产的管理,并依法接受劳动行政主管部门对建筑安全生产的指导和监督。”制裁(法律后果)法律规范对人们行为的态度,是人们遵守或违反法律规范中规定的行为模式的后果部分。肯定性法律后果否定性法律后果建筑法第67条规定“承包单位将承包的工程转包的,或违反本法规定进行分包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罚款,可以责令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情节严重的,吊销资质证书”。法律后果行政民事刑事1.2 建设法规的概念与特征1、建设的含义墨子尚书同“建设国都” 现代汉语词典 创立新事业,增加新设施 Construct构筑、建造,组成、构成、形成主要指创造形成某一事物的过程“三建三业”城市建设、工程建设、村镇建设 建筑业、勘察设计咨询业、公用事业 2、建设活动建设活动:是指从事建设工程的新建、扩建、改建和拆除等有关活动。建设工程:是指土木工程、建筑工程、线路管线和设备安装工程及装修工程。建设活动与国民经济产业E 建筑业(全部)47 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48 建筑安装业49 建筑装饰业50 其他建筑业(工程准备、提供施工设备服务)K 房地产业(全部)721 房地产开发经营722 物业管理723 房地产中介服务729 其他房地产活动M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767 工程技术与规划管理(工程管理服务、勘察设计)N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802 环境治理(城市市容管理、环境卫生管理等)81 公共设施管理业(市政公共设施管理、城市绿化)摘自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45-2002)3.建设法的概念指调整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在建设活动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建设法律关系是建设法特定的调整对象建设法是特定的立法机关制定的强制性规范调整主体是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自然人建设法规调整范围 建设管理关系 建设协作关系 建设活动主体内部劳动关系建设法规:国家组织、管理协调城乡建设、工程建设、建筑业、房地产业、市政公用事业等各项建设活动的方针、政策和基本原则。 建设法规的调整对象建设活动中所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包括建设活动中所发生的:(1)行政管理关系行政手段国家及其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同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建筑材料和设备的生产供应单位及建设监理等中介服务单位之间发生的相应的管理与被管理关系。在法制社会里,这种关系要由相应的建设法规来规范、调整。(2)经济协作关系行政、经济、民事各种手段相结合 工程建设是非常复杂的活动,要有许多单位和人员参与,共同协作完成。在建设活动中必然存在着大量的寻求合作伙伴和相互协作的问题,在这些协作过程中所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也应由建设法规来加以规范、调整。(3)相关的民事关系民事手段 在建设活动中所产生的国家、单位、公民之间的民事权利与义务关系(如:土地征用房屋拆迁、人身与财产伤害财产及相关权利的转让)。这种关系必须由建设法规及民法等相关法律来加以规范、调整。 从其调整手段及内容看,建设法规多属于行政法和经济法的范畴。合法权利受法律保护 应当确保建设工程质量与安全 应当符合国家的建设工程安全标准 建 设 法 规 基 本 原 则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原则 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的合法权益 4. 建设法律原则一般法律原则 从事建设活动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原则 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的合法权益原则 合法权利受法律保护原则 4. 建设法律原则特殊法律原则 建设活动应当确保建设工程质量与安全原则 建设工程质量与安全是整个建设活动的核心,是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问题建设活动应当符合国家的工程建设标准原则建设标准是衡量工程质量的尺度,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础5. 建设法的特征作为法的一般性权威性普遍性规范性强制性5. 建设法的特征(续)作为建设法的特性综合性既包括公法,又包括私法 既包括实体法,又包括程序法 既有强制性规范,又有任意性规范 技术性行政隶属性 建 设 法 规 基 本 特 征经济性 政策性 技术性 直接为国家创造财富,增加积累 工程法规随着国家工程建设政策的变化而变化确保安全与质量,大量技术规范 授权 行 政 隶 属 性命令 禁止 许可 免除 确认 国家-法规-授予国家某些管理机关某种权限或具体权利,对工程建设进行监督管理国家-法规-赋予 主体 某种作为的义务 国家-法规-赋予 主体 某种不作为的义务 国家-法规-允许 特别主体 法律允许范围内有某种作为的权利 国家-法规-对主体依法应履行的义务在特定情 况下予以免除国家-法规-授权工程建设管理机关依法对有争议的法律事实和法律关系进行认同,确认其是否存在,是否有效。计划 撤销 国家-法规-授权对某些权利能力或法律资格予以撤销或消灭。国家-法规-对建设也进行计划调节1.3 建设法律关系建 设 法 律 关 系 基 本 要 素主体 客体 内容 参加建筑业活动,受工程建设法律规范调整,在法律上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人 参加工程建设法律关系的主体所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所共同指向的事物 建设权利与建设义务 法律关系是指由法律规范调整一定社会关系而形成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由法律关系主体、法律关系客体和法律关系内容三个要素构成,缺少其中一个要素就不能构成法律关系。自然人 法人其他组织 主体 企业法人非企业法人是指参加民事活动,受民事法律规范调整,在法律上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 表现为物的客体:建筑材料 表现为财的客体:建设资金 客体 表现为行为的客体: 有意识的行动表现为非物质财富的体:智力成果,技术、专利 客体是指参加法律关系的主体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所共同指向的事物。建设法律关系的内容建设权利是指建设法律关系主体根据建设法律要求和自身业务活动的需要有权进行各种建设活动的资格建设义务是指建设法律关系主体必选法律规定或约定承担应负的责任建设法律关系的变更主体变更客体变更权利义务所指向的事物发生变化,范围变更或性质变更主体数目增多或减少,或主体改变 内容变更自然消灭 权利义务顺利履行 协议消灭 协商解除某类工程建设法律关系规范的权利义务 违约消灭 主体一方违约,或发生不可抗力,致使某类工程建设法律关系规范的权利不能实现 建设法律关系的消灭是指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不复存在,彼此丧失了约束力。工程建设行政法律关系与民事法规保持着高度协调一致性 行政法律(指令服从、组织管理)、民事法律(平等、自愿、公平的合同关系)和技术法规(标准及评价依据) 建设法律关系的特征报批、招投标、施工等活动中有各种权利义务关系 复杂性综合性协同性建设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原因定义由建设法律规范所规定的,能够引起建设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的现象和事实。分类法律事件 不可抗拒自然灾害社会现象法律行为 人有意识的活动消极行为 不作为积极行为 作为国家行为 立法 司法 行政当事人行为 民事法律行为 违法行为行为内容合法法律行为成立要素行为形式合法主体具有相应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行为人意思表示真实1.4 建设法规构成与体系一、建设法的发展历程 起步阶段(1949年1952年) 着手完善阶段(1953年1957年) 第一次曲折阶段(1958年1960年) 进一步恢复修订与完善阶段(1961年1965年) 第二次曲折阶段(1966年1979年) 恢复、完善阶段(1979年1983年) 体系化、规范化发展阶段(1984年) 二、建设法的表现形式宪法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与规章司法解释技术法规政策、规范性文件国际公约、标准建设法的效力空间效力,即建设法规在何地理区域范围内适用 时间效力,即建设法规在何时间范围内适用 对人效力,即建设法规对何人(对象)适用 房屋建筑附属设施配套设备、管线等三、建设法的构成建设民事法律 建设行政法律建设技术法规 建设法的构成 我国建设法规体系的构成的五个层次)(1)建设法律 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颁行的属于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主管业务范围的各项法律,它是建设法规体系的核心和基础。(2)建设行政法规 由国务院制定颁行的属于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主管业务范围的各项法规。(3)建设部门规章 由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其与国务院其它相关部门联合制定颁行的法规。(4)地方性建设法规 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颁行的或经其批准颁行的由下级人大及常委会制定的建设方面的法规。(5)地方建设规章 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颁行的或经其批准由所辖城市人民政府制定的建设方面的规章。法律效力排序: 建设法律建设行政法规建设部门规章地方 性建设法规地方建设规章。 注意:建设法律不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相抵触,应保持一致。 宝塔型结构:是先制定出一部基本法律,将该领域内业务可能涉及的所有问题都在该法中作出规定,然后再分别制定不同层次的专项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对一个具体问题作出补充规定。 梯形结构:是不设立基本法律,而以若干并列的专项法律组成法规体系的最顶层,然后对每部专项法律再配置相应的不同层次的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作补充。建设法规体系结构宝塔型结构梯型结构四、建设法规体系法规体系通常指由一个国家的全部现行法律规范分类组合为不同的法律部门而形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建设法规体系已经制定和需要制定的建设法律、建设行政规章和建设部门规章等衔接起来,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的完整统一的整体计划法税法城市规划法建筑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市政公用事业法工程设计法风景名胜区法村镇建设法各行各业监督管理法限制垄断、制止不正当竞争法建设行政法律指令性 建 设 行 政 法 律强制性 非对等性灵活性形式灵活多样,制定、实施比较灵活行政主体单方决定 行政主体:权利和义务 行政相对人:义务 由行政主体行使职权的特性决定 建设民事法律民法通则总则物权法建设合同法建设企业法住宅法其它相关的,诸如知识产权、金融、票据、保险、企业破产等法律法规。平等性 建 设 民 事 法 律任意性 有偿性稳定性与建设行政法规相比,相对稳定法律关系主体双方地位平等 在法律范围内有任意选择的自由。约定高于法定的原则 按价值规律和等价有偿原则,承担和履行义务 建设技术法规设计规范:建筑、结构和功能施工规范:建筑工程和安装工程验收规范:检验、接收建设定额:单位建筑产品小号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数量标准工程建设标准:建筑材料检测标准科学性 建 设 技 术 法 规 系统性 标准性稳定性与生产力发展水平,技术进步同步统一术语、符号、代号、方法 相互衔接、相互补充、相互制约 源于大量科学论证和工程实践 截至2009年,已有建设法律3部,行政法规近20部,建设行政规章一百余部,地方性建设法规、规章数百部。水污染防治法 1984.11.1计量法 1986.7.1民法通则 1987.1.1标准化法 1989.4.1环境保护法 1989.12.26矿山安全法 1993.5.1城市规划法 1994.4.1劳动法 1995.1.1房地产管理法 1995.1.1仲裁法 1995.10.1保险法 1995.10.1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1996.4.1行政处罚法 1996.10.1电力法 1996.10.1矿产资源法 1997.1.1建设法律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1997.3.1公路法 1998.1.1防洪法 1998.1.1建筑法 1998.3.1价格法 1998.5.1消防法 1998.9.1土地管理法 1999.1.1行政复议法 1999.10.1合同法 19招标投标法 2000.1.1水法 2002.10.1安全生产法 2002.11.1环境影响评价法 2003.9.1放射性污染防治法 2003.10.1行政许可法 2004.7.1城乡规划法 2008.1.1矿山安全条例 1982.2.13民用爆炸物品管理条例 1984.1.6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 1988.9.1标准化法实施条例 1990.4.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 1991.5.1城市绿化条例 1992.8.1矿山安全法实施条例 1996.10.30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1998.11.29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 2000.1.30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 2000.9.25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 2001.4.21特种设备安全检查条例 2003.6.1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 2004.1.7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2004.2.1地质灾害防治条例 2004.3.1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 2004.7.25风景名胜区条例 2006.12.1建设行政法规城市道路管理条例城市供水条例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城市绿化条例公园管理条例城市维护建设税暂行条例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注册建筑师条例建设工程招投标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物业管理条例城镇个人建造住宅管理办法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城市私有房屋管理条例工程建设监理规定建设工程抗御地震灾害管理规定市政工程设施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土地使用税暂行条例工程建设重大事故报告和调查程序规定 1989.12.1建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 1991.7.9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规定 1992.1.1工程建设行业标准管理办法 1992.12.30工程建设国家标准管理办法 1992.12.30建设工程抗御地震灾害管理规定 1994.12.1建设行政处罚程序暂行性规定 1999.2.3建筑工程施工许可管理办法 1999.12.1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竣工验收备案管理暂行办法 2000.4.7工程建设项目招标范围和规模标准规定 2000.5.1实施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监督规定 2000.8.25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招标投标管理办法 2001.6.1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 2001.7.1 (1995版废止)评标委员会和评标方法暂行规定 2001.7.5建筑工程施工发包与承包计价管理办法 2001.12.1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标投标办法 2003.5.1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规定 2004.7.5建设部门法规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建设工程勘察设计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市场管理规定注册建筑师条例实施细则工程监理企业资质管理规定造价工程师注册管理办法房地产估价师注册管理办法监理工程师资格考试和注册试行办法工程建设项目勘察设计招标投标办法建筑工程设计招标投标管理办法外商投资建设工程设计企业管理规定外商投资建设工程设计企业管理规定的补充规定外商投资建筑业企业管理规定外商投资建筑业企业管理规定的补充规定建设工程勘察质量管理办法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市场管理规定建筑工程质量检测工作的规定1.5 建设法规的地位与作用一、建设法规的法律地位(一)建设法规的法律性质法律地位的概念法律在整个法律体系中所处的地位,具体指其属于哪一个法律部门且居于何等层次。法律的性质由所属的法律部门确定法律部门的确定是由法律调整对象和调整手段建设法的法律性质广义上属于综合性法律部门属于行政法的范畴(主要),经济法或民法(部分)调整关系是建设行政管理关系;内容是建设行政管理的内容;特征复合行政法律规范的特征。1.5 建设法规的地位与作用一、建设法规的法律地位(二)建设法规与其他法律部门的关系1.与宪法的关系宪法概念建设法规属于具体法律规范,是宪法实施法的具体组成部分。它以嫌犯的有关原则规定为依据,将宪法中有关建设业管理和建设协作方面的原则规定具体化。2.与刑法的关系刑法:何种行为是犯罪并对该行为处以何种处罚的法律规范刑法以刑罚作为调整手段;假设法规主要以行政手段辅以经济和民事的手段进行调整,以刑法为后盾。“违反建设法规情节和后果严重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照刑法追求其刑事责任。”1.5 建设法规的地位与作用一、建设法规的法律地位(二)建设法规与其他法律部门的关系3.与行政法的关系行政法概念:调整行政机关行使行政职能中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属于行政法律部门的分支部门,处于同等层次和平等地位4.与经济法和民法的关系部分属于经济法和民法1.5 建设法规的地位与作用二、建设法规的作用1. 规范指导建设行为必须为一定的建设行为 应为模式禁止所为的建设行为 勿为模式可以为一定的建设行为 可为模式2. 保护合法建设行为对合法的建设行为给予确认和保护3. 处罚违法建设行为对违法的建设行为给予必要的惩处1.6 建设立法一、建设立法概念国家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按照宪法、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制定、修改和废止建设法律。二、建设立法的目的1加强对建筑活动的监督管理2.维护建筑市场秩序3.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4.促进建筑业健康发展 1.6 建设立法三、建设立法的原则1. 市场经济规律原则建立健全建设市场主体体系确立具有统一星和开放性的市场体系确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宏观调控体系建设法规力帆具有完备性2. 法制统一原则 与上位法不矛盾3. 责权利相一致的原则1.6 建设立法四、建设立法的机构与权限1.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建设立法权2. 国务院的建设立法权3. 国务院各部门的建设立法权4. 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建设立法权5. 地方行政机关的建设立法权1.6 建设立法五、建设立法的程序1. 建设法律的立法程序立法准备阶段法律确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