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考试.docx_第1页
研究生考试.docx_第2页
研究生考试.docx_第3页
研究生考试.docx_第4页
研究生考试.docx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研究生入学考试研究生入学考试,一般要求参加考试者具备大专以上学历,通过考试入学后,进行全日制学习,完成学分并通过论文答辩等要求后,即可获得国家认可的学历证书和硕士学位证书。2014年全国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简章规定报考2014年硕士研究生一律采取网上报名,并取消年龄一般不超过40岁限制。中文名称 研究生入学考试外文名称 Graduate student entrance examination考试周期 每年一次考试性质 全国统考1 考试简介研究生分为全日制和在职两种。两者的最大区别在于全日制毕业有学历学位证书,而在职只有学位证书。考试:单独考试的初试科目均由招生单位自行命题。证书:学完规定的全部课程且考试合格并通过硕士学位论文答辩者,授予国家颁发的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和硕士学位证书。学习方式:全脱产、半脱产、在职学习。2 最新规定2014年全国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简章规定报考2014年硕士研究生一律采取网上报名,并取消年龄一般不超过40岁限制。网上报名时间:2013年10月10日至10月31日每天9:00-22:00(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再修改报名信息)。网上预报名时间:2013年9月25日至9月28日每天9:00-22:00。现场确认时间:2013年11月10日至11月14日逾期不再补办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对知识结构要求的不断深化、人才竞争的压力使得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连年攀升,尽管硕士研究生不断扩招,依然无法满足巨大的报考需求。根据资料显示,2005年参加研究生考试人数达到了117万,而招生人数只有32万,平均报考和录取人数比例达到了3.7:1,有的热门专业录取比例甚至为70:1,进入门槛之高让人侧目3。3 考研时间1、预报名:2013年9月25日28日;2、正式报名:2013年10月10日31日;3、现场确认:2013年11月10日14日;4、准考证下载:2013年12月25日2014年1月6日,考生可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在研招网下载打印准考证;5、初试时间:2014年1月4日1月5日(超过3小时的考试科目在1月6日进行)1月4日上午 思想理论、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1月4日下午 外国语1月5日上午 业务课一1月5日下午 业务课二1月6日上午 考试时间超过3小时的考试科目4 报考条件4.1 学术型研究生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2.拥护中国共 产 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研究生入学考试招生专业良好,遵纪守法。3.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经2年或2年以上(从高职高专毕业到2010年9月1日,下同),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且符合招生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业务要求的人员;(4)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和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5)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的人员,可以再次报考硕士生,但只能报考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的硕士。自考生和网络教育学生须在报名现场确认截止日期前取得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证书方可报考; 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4.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4.2 专业学位研究生1.法律硕士(非法学),简称“法律硕士(非法学)联考”:(1)符合(一)中的各项要求。(2)在高校学习的专业为非法学专业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法学门类中的法学类专业代码为0301毕业生不得报考)。2.法律硕士(法学),简称“法律硕士(法学)联考”:(1)符合(一)中的各项要求。(2)在高校学习的专业为法学专业的(仅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法学门类中的法学类专业代码为0301毕业生方可报考)。3.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工程硕士中的项目管理、教育硕士中的教育管理、体育硕士中的竞赛组织专业学位:(1)符合(一)中第1、2、4、5各项的要求。(2)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或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经5年或5年以上,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并有2年或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4.除法律硕士(非法学)、法律硕士(法学)、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工程硕士中的项目管理、教育硕士中的教育管理、体育硕士中的竞赛组织外的其他专业学位须符合(一)中的各项要求。4.3 同等学历申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的规定,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的人员,都可以按照国务院学研究生入学考试现场位委员会关于授予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人员硕士、博士学位的规定的要求与办法,向学位授予单位提出申请。授予同等学力人员硕士学位是国家为同等学力人员开辟的获得学位的渠道。这对于在职人员业务素质的提高和干部队伍建设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申请人通过了学位授予单位及国家组织的全部考试、并通过了学位论文答辩后,经审查达到了硕士学位学术水平者,可以获得硕士学位。这是人们认识最浅、误解最多的一种获取硕士学位的方式:有很多人甚至根本不了解在职申硕到底是怎样的概念,有的人干脆认为“参加这个考试没意思”。而中国人民大学在职硕士研究生上海教学中心的余慧子对于同等学力硕士研究生考试是这么评价的:目前国内最适合在职人员深造的途径之一。同等学力硕士研究生最初出现的目的,是在现行的向毕业研究生授予学位的渠道之外,对那些学术水平或专门技术水平已达到所申请学位专业的毕业研究生同等水平的人的一种认可。从1999年开始,同等学力硕士研究生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对外语水平和综合学科水平进行统一考试,考试在每年的5月份进行。自筹经费的硕士生对学历的过分倚重成为选择顾虑尽管具备了更实用、方便的特点,但是很多人在选择继续教育时,仍然对同等学力申硕存有疑虑。其中一部分即来自于对学历的曲解。所谓学历,是对于某个学生于一定时间里在学校受过教育的认可,并不能证明其学术理论水平和研究水平,也不能代表他的学习能力。而学位则是对某人学术研究能力的认可。余慧子老师表示:对于大学以下教育,学历的存在是有一定意义的,但是对于更高层次的、注重学术研究能力的硕士教育来说,学位本身比学历更有说服力。人们观念中仍然存在的误解,认为只拿学位证书不如双证有含金量、有保障,对于同等学力申硕考试的发展形成了一定的障碍,也使得每年1月份的硕士研究生考试成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但从国外教育发展的趋势来看,越来越多用人单位、考生个人都必然对代表个人能力水平的学位证书越来越重视,淡化学历证书所扮演的角色。5报考因素5.1 以专业定学校从专业角度选择学校,还是从学校的角度选择专业?通常来说,考生在考研报名时,首先会选择好学校, 其次会选择差点学校的好专业。但是,据了解,有关高校研究生导师介绍,考生要把专业选择作为首要的考虑因素。在此建议考生,在定报考院校时,先选定专业,从专业的角度选择学校。因为研究生教育同本科教育不同,主要侧重于学生的学术科研能力,是向高度专业化的过渡。考生报考时选择的专业可能会在今后的学术研究中产生重大影响,并伴随自己终身。5.2 以兴趣定专业那么考生应该如何选定专业?考生在选择专业时,首先要考虑兴趣,自己对什么专业最感兴趣,对什么专业了解最多,对哪方的研究领域最擅长,以后想从事哪方面工作。兴趣是内在驱动力,是内因,最能调动起考生的主观能动性。即使最后失败了,也算是为自己的追求努力过,从过程中也会得到宝贵的经验。对所报考专业是否有基础也是考虑因素之一。有些考生所报考本科所学专业,而有些实力不俗的考生凭着自己对某些学科的兴趣选择跨学科报考,这些都值得提倡。例如:有些考生本科学汉语言文学专业,但对国际贸易专业感兴趣,经过长期的国际贸易专业学习,最终成功跨专业考研。5.3 选专业看需求社会需求也是考生在选择专业时要考虑的因素。陆教授说,有些研究生专业虽然社会认可度高,但随着该专业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社会需求就会呈现递减趋势,考生毕业后的就业可能会比较困难。所以,考生在选择社会评价较高的专业时,也要考虑社会需求,了解所选专业的社会评价与社会需求是否平衡。从近几年的报名情况来看,考生多集中于工商管理、计算机应用、法律、企业管理、金融、通信等专业。这些专业的毕业生虽然待遇高、需求大,但社会需求量较前几年明显“缩水”。一些以往不太引人注目的专业,如信用管理专业、资产评估专业等,却悄悄地“火”了起来,社会需求量也在逐步增加。5.4 备考难易程度不同报考模式复习备考的工作量和难易程度是不同的:编辑本段志愿选择本专业本校报考这是考研志愿选择中最为普遍的一种模式,也是成功概率最高的。一般来说,只要专业不错,学校也还可 以,多数考生都会自然而然地选择报考本校本专业。5.5 本专业跨校报考本专业跨校报考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虽然专业不错,但原单位一般,考生想考到一个更好的招生单位去;二是原单位太热门了,考取的把握不大,所以考生选择其竞争相对缓和的报考单位。本专业跨校报考备考的难度要大一些,因为虽然专业相同,但不同招生单位的专业程设置和学术科研重点可能差很大;而且招生单位变了,有关的政策、信息也就比较难以时获得。5.6 跨专业本校报考学校牌子不错,但想换个更好或更喜欢的专业的考生可以选择跨专业本校报考。由于隔行如隔山,跨专业报考有较大的难度,且这种难度和专业之间关联度成反比:原专业和报考专业之间的关联度越小,复习和考试的难度就越大。5.7 跨专业跨校报考对原先的专业和学校都很不满意,决心要开辟全新天地的考生会选择跨专业跨校报考。这种模式备考的工作量和难度最大,不仅面临着大量陌生的专业课程的学习,而且在复习资源、信息渠道等方面均处于不利地位。那么,考生到底如何确定报考专业和招生单位呢?贯穿整个决策过程始终的,是两个关键的要素:考生自身的意愿和条件;完全而充分的信息。这实际上也就是报考的主观和客观条件。6 自身意愿6.1 专业意愿考生在判断专业前途时,就要目光长远一些,根据社会发展趋势来理性地判断未来一段时间专业的前途,研究生入学考试用书不要盲目跟风。6.2 考研目的考生考研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对选择专业和报考单位影响很大。考研的主要目的是获取更好的机会,成则更好,不成亦可;而许多本科专业和学校不理想的考生,则将考研作为人生转折的惟一机会,志在必得。在职考生也存在同样的问题,一部分考生工作很好,考研不过是锦上添花,而另一部分考生则是要通过考研跳出原来的小天地,创造新的人生。从这个角度来看,不论是应届考生还是在职考生,都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以考一个好专业好学校为主要目的,二是只要能考上就行。前者选择专业和报考单位时当然主要看自己的喜好和未来的发展需要,而后者则要更加注意权衡选择,尽量增加成功的6.3 竞争实力竞争实力很强的考生,自然可以往高处考,往好处报;而竞争实力一般的考生则应注意避开白热化的竞争点,报考稳妥一些的志愿。7答题技巧首先,要声明的是答题技巧是建立知识储备基础上的!答题技巧不能让你本来不会的题目做对(即使最后答案正确,那么不是做对,是蒙对),但能让你将失误减少到最低限度。一直以来都说,谋其上者得其中,谋其中者得其下,这就是说的考试的不确定性,不确定性包括一些突发情况,比如肚子痛了,感冒了,发烧了,喝的水把答题纸弄湿了,答题卡被风吹到外面的水沟里去了,等等。当然更主要的还是题目不会做,而且是本来应该会做的不会做了。在这里强调的答题技巧,就是针对这些情况而言的。努力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就是加分。一、充分做好应试准备这是细节问题,但有时细节的东西可以决定成败。这些准备包括但不限于:1、准备好一个能走的而且和考场时间一致的手表,但不要太响,也不要用闹钟替代。要有时间观念,不能迟到,也不用一大早就过去。考场不用占座,每个人都有座位。考试那天的睡眠很重要,在最后的调整的时候的睡眠也很重要。这些习惯,要开始在目前就养成。2、准备好相应的文具,确保笔是能写的,笔水是够的,而且这些笔水的颜色有几只应该是一致的,不能中途换了笔就换了颜色。建议使用一些比较专业的涂写答题卡的2B自动铅笔,涂起来很快,而且美观,也不用去削铅笔。所以,相应的橡皮、透明胶带等都要准备好。3、尤其要注意自己的千金之体,不要在雨中漫步,不要在早上不吃不喝,睡在桌上的时候,一定要加点衣服。4、时刻提醒自己不要粗心,不能让自己出现急躁、大意的情绪,可以喝水,但记得喝水之后一定要盖上盖子,放在离手较远的地方。良好的习惯来自生活。想有好的考试习惯,那就从改掉我们生活中的一些不好毛病做起吧!二、养成良好的答题技巧这个是更重要的。英语:时间一定要控制好,所以需要在冲刺阶段训练得当,能控制得住时间。阅读一般来说内容比较多,一般都是先看问题和选项,然后再去看文章,而且是看一个问题看下文章,争取把那题做出来,这样比较省时间,估计绝大多数同学也是这样做的。这样做的时候,大家要注意一个事情,那就是要用铅笔将一些关键词划出来,按照老师的方法去定位,这样比较快。写作一般也没时间给大家打草稿,即使给你打草稿,时间也会花很多。所以,冲刺阶段一定要有一定数量的写作练习,要能下笔就能写,花个几分钟打个腹稿就可以动笔。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考场上的行云流水的背后是在教室里孤单的背影,一个人在那里苦思冥想。想要收获成功么?现在吃苦吧。吃苦是福,不是所有人都有这个机会的来吃这个苦的。数学:数学的做题一般是按照顺序来。其实,数学的分数最依赖的还是能否将会做的题都做对,不在于把不会做的题给灵光一现做出来了。如何保证自己该拿的分一分不丢呢?细心!良好的答题技巧来自生活,细心也是。平时大大咧咧,丢三落四,毫无章法的人考试的时候也会有同样的毛病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