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目标课程标准提出的学习要点:“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一、知识与能力1知道以下基本知识和概念:革命兴起的背景、中国同盟会、革命纲领、黄花岗等武装起义、武昌首义、中华民国成立及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清王朝的覆灭、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2发展学生分析概括能力。二、过程与方法1使学生学会结合史实分析问题的方法。2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3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学会概括和阐释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史论结合的分析中,培养学生崇尚科学、探求本质的科学精神,以及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培养以史为鉴的历史意识。2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和为理想而奋斗的顽强毅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辛亥革命的过程、中华民国成立及辛亥革命的意义教学难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性质;孙中山辞职、推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的原因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情境体验分析法、多媒体教学等教学过程设计学活动流程内容刺激类型及媒体 详细设计导入新课教师引导引导学生从身边的中山路思考孙中山先生重大的贡献,以引入本课辛亥革命。武昌首义录相教师:播放录相,并要求学生搜集录相中的重要信息。学生:观看录相,并在录相中搜集重要的历史信息。学生回答,教师用课件呈现:1武昌首义 1911.10.102湖北军政府成立3十几省宣布独立教师概括,这正是辛亥革命的高潮时期的重大事件。清末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及革命的酝酿发展教师语言表达;学生讨论,发表看法。以“你认为武昌首义的成功以及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清王朝的土崩瓦解是历史的偶然吗?”这一问题转入到关于清末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及酝酿发展情况的学习内容。可以根据情况,引导学生从清政府的统治、革命党人力量发展、保路运动所起的作用等方面进行思考和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教师总结概括。用“清政府越来越孤立”来概括背景所呈现的内容,即:1民族危机2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3清末新政、预备立宪用“革命党人不断斗争”来概括革命酝酿发展的三个方面的内容,即:1组织:1) 兴中会等建立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兴起 2)中国同盟会成立革命进入一个新阶段2思想:1)宗旨:十六字 2)论战,促进宣传3实践:各地武装起义 用“导火线”来概括保路运动在这次革命中的作用。 以上分析可以使学生学习了这些基础知识,并学会运用这些知识来分析这一事件发生的偶然和必然性所在。同上文字和图片资料;学生阅读体验教师:呈现秋瑾的头像及其爱国诗歌,渲染秋瑾就义场景;呈现林觉民头像以及其与妻书节选的一段文字。学生:阅读与妻书选文,感受革命党人舍小家顾大家,敢为天下先,救国救民的英雄气概、勇于牺牲生命追求革命理想的精神。辛亥革命的成果1中华民国成立1912.1.13帝制结束1912.2.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图片:孙中山头像、五色旗,各地庆祝中华民国成立的场景;课本材料;小组讨论交流1以图片简要讲述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概况。2从革命者的理想入手,思考新的政权的性质,以此引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的有关内容。指导学生并简要分析课本正文以及小字文中所反映的临时约法体现的基本原则,以认识其性质和意义。3简要回顾清帝退位,清王朝灭亡,帝制终结。接着以“在1912年,处在孙中山的位置,如果是你,你会把革命党人苦心斗争得来的政权给袁世凯吗?为什么?”引入讨论。引导学生思考袁世凯夺取权力的原因。在处理这个问题时,应注意在讨论中,引导学生从客观形势、袁世凯、革命党人以及孙中山自己等方面进行思考。引导中注意拓展思路,发现学生创新观点,合理的予以充分肯定,不合理的给予引导。教学生要史论结合。这样处理的意图,通过这个转变合理性的分析,让学生了解当时的复杂的形势,另一方面也了解孙中山先生的维护共和,不居功自敖,一切以革命需要出发的伟大精神以及丰富的个性。(不简单地用“资产阶级的软弱性”教条来束缚学生的思维。)对辛亥革命的评价学生思考评价以“你认为辛亥革命是成功还是失败啦?”这个问题进行如何评价辛亥革命的探究。 落脚点之一,是认识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之二是认识评价资产阶级结果的几个标准,并形成评价历史事件一般的方法的认识,注意史论结合。小结本课布置作业教师总结升华;投影地图;1小结:归纳知识结构。可联系前面义和团运动,看到中国各个阶层都在为解救中国的危机进行着革命,与义和团等以前的斗争相比,辛亥革命更能反映时代的潮流,并突破了忠君就是爱国的藩篱,在中国政治民主化建设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引导学生认识中国革命任务非一次革命可以解决,要经过几代人不懈的斗争,最终取得成功的。2作业:寻找汕头市还有哪些地方的名称与辛亥革命或孙中山有关。你认为为什么会这样命名?附:教学要点及板书要点革命背景1民族危机2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3清末新政、预备立宪酝酿发展1组织:1) 兴中会等建立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兴起 2)中国同盟会成立革命进入一个新阶段2思想:1)宗旨:十六字 2)论战,促进宣传3实践:各地武装起义高潮1武昌首义 1911.10.102湖北军政府成立3十几省宣布独立成果意义1中华民国成立 1912.1.1 2清王朝灭亡,帝制结束 1912.2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1912.3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4意义:推翻 建立 观念深入教学后记比较成功的方面:1讨论给学生比较大的思考和交流空间,能基本体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特点和要求,并且收到了较好效果。比如,关于“在1912年,处在孙中山的位置,如果是你,你会把革命党人苦心斗争得来的政权给袁世凯吗?为什么?”,引导学生思考袁世凯夺取权力的原因问题的讨论,成效突出。体现在:1)学生参与热情积极性高,发言人数多,思路基本得到拓展。2)基本完成关于原因的探究。在讨论过程中,师生交流比较流畅,注意到引导学生通过史论结合的方法,多角度地思考历史问题。2多媒体手段的使用比较得当,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育整合过程中,能遵循有效性和简约的原则,围绕教学目标,使用恰当的录相和图片文字资料,多途径刺激学生思维,同时也不会造成视觉和听觉疲劳。3关注到情感教育,比较充分地运用了资料认识革命党人的斗争精神及毅力和孙中山先生的高贵品质;关注到与乡土历史资源的结合,促使学生爱家乡情感的发展。在课后反馈过程中,学生普遍认为这样上课更有吸引力,也基本掌握基本知识点。存在问题:1教学时间超时。在本节课,由于设置了三个思考和讨论的问题,学生回答比较积极,思路比较广,但需要不断给予评价,所以,时间超过正常课时几分钟。这使我思考,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进行有效的讨论,实现教学目标。我认为解决途径:1)在问题设置的时候,注意到学生和课程要求的实际,不过分追求课堂上学生一定得最多时间的讨论,而是选择合适的数量和真正能激发学生思维的问题进行讨论,向讨论要质量。不但学生能凭借所了解的知识积极参与,拓展思路,还应在讨论总结中注意方法的指导,深化情感。比如本节课可以去掉第一个问题的讨论,以相对传统的方式进行知识的归纳。2)提高问题设置和掌控讨论过程的教学能力,不断进行总结和反思,比如,现在讨论以鼓励为主,没有对重复的观点进行冷处理。以后,我认为应让学生学会判断自己的观点与已发言的同学是否重复,回答中主要是阐述不同的看法,以节省讨论时间,提高讨论的效率。3)提高对整个模块教学的驾御能力,争取能够高瞻远瞩,将能力方法过程目标分解在不同的单元和章节,采用讨论等各种教学方法,以整体提高上课的效率,尽力避免重复劳动,或目标任务过多,课堂压力过大情况的出现。2落实基础知识存在一定的欠缺。因为本节课结构处理与课本不同,所以怎样在这样大段时间的讨论后更好地落实基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江苏省常熟市重点名校2024-2025学年初三一诊模拟数学试题含解析
- 忻州市保德县2025届三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调研试题含解析
- 西安财经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与中学语文(三)》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湖南医药学院《检测仪表与过程控制》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万科物业保洁培训计划
- 湛江市高三测试题(一)文综地理试卷
- 化学产品开发流程的8个关键步骤
- 化学实验室原始记录规范
- 2025版权转让协议合同范本
- 双肾囊肿护理查房
- 医院廉洁行医廉政教育专题课件
- 医务人员职业健康安全健康-课件
- 安全组织机构图
- 旧石器时代考古-基础知识课件
- 江苏省建设工程现场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费计价管理办法
- 病区药品规范化管理与问题对策黄池桃
- 螺纹塞规操作规程
- 2023年北京天文馆招聘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应急救援队伍单兵体能训练项目要求
- 车辆办理ETC委托书范文
- 成都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2020年修订)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