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处理方面的资料 铁路客车用双组分涂料现状.doc_第1页
表面处理方面的资料 铁路客车用双组分涂料现状.doc_第2页
表面处理方面的资料 铁路客车用双组分涂料现状.doc_第3页
表面处理方面的资料 铁路客车用双组分涂料现状.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铁路客车用双组分涂料现状(一)hc360慧聪网涂料行业频道 2004-02-10 11:37:46 摘要 : 概述铁道客车全面采用双组分涂料的情况 , 测试了部分涂料的耐盐雾或耐老化性能 , 评述了部分产品的相关标准及测试方法 , 对含氟涂料的应用提出了看法。 关键词 : 客车 ; 涂料 ; 涂装系 ; 含氟涂料 新造铁路客车外表面采用的涂装系一般为 : 表面处理加预涂底漆 , 底漆 1 2 道 , 腻子 3 5 道 , 中间涂层 1 道 , 面漆 2 4 道 ( 分色 ) 。从 20 世纪 90 年代初以来 , 主要使用单组分涂料构成的涂装系 , 其中底漆主要为环氧酯类 , 加上环氧酯腻子 , 面漆多为丙烯酸改性醇酸磁漆 , 通常不使用中涂层。从实际使用情况看 , 这种涂装系由于面漆漆膜硬度较低 , 耐老化性能不好 , 相当一部分车辆在运用一年半的时间内已开始出现粉化、褪色及起泡、脱落等现象。有鉴于此 , 从 2001 年底铁道部有关部门决定采用更高档次的涂料 , 并从 2002 年下半年开始 , 在新造铁路客车上开始采用。 1 涂料的选择 目前铁道客车的运用情况是 : 根据运用时间或走行公里数安排段修 ( 辅修 ) , 通常每 (1.5 2) 年进行一次 , 主要是对走行部 ( 转向架 ) 进行维护 ; 每 3 次段修后 ( 即每 7 8 年 ) 进行厂修 ( 大修 ) , 对客车进行全面维护。按当前涂料的使用状况 , 醇酸类面漆 ( 包括醇酸和丙烯酸改性醇酸面漆 ) 在经过 1 年左右的运行之后 , 会出现明显的粉化和褪色现象 , 因此在每次段修时为了美观 , 均整车重涂面漆。 理论上说 , 丙烯酸改性醇酸面漆的性能应优于普通醇酸面漆 , 但在运用过程中发现其老化性能并没有明显改善。在实验室内进行的紫外荧光灯 (QUV) 加速老化试验结果也已证明了这一点 : 在 200h 试验后 , 有些样品的失光和粉化情况甚至不如普通醇酸漆。 聚氨酯面漆、特别是脂肪族丙烯酸聚氨酯面漆的性能明显优于醇酸类 , 目前国内外桥梁、建筑等要求较长寿命的结构很多均使用这类树脂面漆。部分实际使用聚氨酯面漆的铁路客车在运用 4 年后 , 虽在第一次段修时未经重涂面漆 , 其表面状况仍然不错 , 只有极轻微的粉化和褪色现象。 根据铁道行业的特点 , 面漆的保光、保色和抗粉化性能是影响车辆外观的主要因素 , 从漆膜的常规性能上看 , 聚氨酯面漆的硬度、抗划伤性和质感均比较好 , 因此确定采用双组分聚氨酯类面漆全面替代醇酸类面漆。作为配套 , 底漆选用双组分环氧或环氧聚氨酯类涂料 , 配合不饱和聚酯腻子 ( 原子灰 ) 和双组分环氧或聚氨酯中涂层 , 构成铁路客车双组分涂装系。 为了筛选出好的涂料产品 , 2002 年初开始对部分厂家提供的样品进行比对试验。根据比对试验结果 , 铁路客车生产厂在 2002 年下半年已开始全面使用双组分涂料。 作为试验 , 铁道部在 2002 年还对大连振邦氟涂料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氟碳漆进行了整车试涂。 2 试验结果 比对试验的样品均由涂料厂提供 , 底漆为双组分环氧或聚氨酯防锈漆 , 面漆均为脂肪族聚氨酯 , 并按统一色标 ( 白色 : RAL9003 ; 红色 :RAL3020) 提供涂膜样板。考虑到底漆的耐腐蚀性和面漆的耐老化性是其中的关键项点 , 也是采用此类涂装系的主要目的 , 因此对底漆样板仅进行耐中性盐雾试验 , 面漆样板进行耐人工气候加速试验。按照铁道行业标准 TB/ T 2260 - 2001 铁路机车车辆防锈底漆和 TB/ T 2393 - 2001 铁路机车车辆面漆的要求 , 底漆样板 (100mm 150mm , 干膜厚 70 m , 划痕 ) 应通过 500h 盐雾 , 面漆应达到 QUV 老化试验 1000h 的指标要求。表 1 和表 2 分别为部分厂家的底漆和面漆样板的测试结果。 表 1 防锈底漆耐盐雾试验结果 序号 500h 盐雾试验结果 结论 1 板面上无泡、无锈 ; 划痕处 2mm 范围内有个别小泡 ; 划痕处锈蚀无扩展 合格 2 板面无起泡、不生锈 , 外观良好 ; 划痕处锈蚀无扩展 合格 3 板面无起泡、不生锈 , 外观良好 ; 划痕处锈蚀宽度 1mm 合格 4 板面无锈 , 靠近划痕处 30mm 范围内 出现大量细小泡 ; 划痕处锈蚀宽度 1mm 不合格 5 板面上出现中 大泡 , 靠近划痕处 10mm 范围内有大量中 小泡 ; 划痕处锈蚀宽度 1mm 不合格 6 板面上成片起泡 , 划痕附近尤甚 ; 划痕处锈蚀宽度 1mm 不合格 7 板面无锈 , 靠近划痕处 10mm 范围内出现个别小 中泡 ; 划痕处锈蚀无扩展板面上出现大量细小泡 , 面积约占 1/ 3 不合格 8 划痕处 15mm 范围内有少量小 中泡 ; 划痕处锈蚀宽度 1mm 不合格 9 板面无锈 , 靠近划痕处 10mm 范围内出现少量中 大泡 ; 划痕处锈蚀无扩展 不合格 注 : TB/ T 2260 - 2001 要求指标 : 板面无起泡、不生锈 ; 划痕处锈蚀宽度 2mm ( 单向 ) 。 铁路客车用双组分涂料现状(二)hc360慧聪网涂料行业频道 2004-02-10 11:37:46 3 结果讨论 3.1 底漆 一般认为 , 双组分防锈底漆的性能相对单组分漆来说性能明显占优 , 但从表 1 中的试验结果看耐盐雾性能并不是都很好 , 合格的不到一半 , 此状况接近于原大量使用的单组分环氧酯防锈漆。从试验结果看 , 500h 试验后多数不合格的样板存在起泡现象 , 而锈蚀扩展情况并不严重。笔者认为原因有以下方面 : (1) 对标准不了解。部分厂家的产品并未按铁道行业标准认真进行过试验 , 虽然曾做过 500h 甚至更长时间的盐雾试验 , 但并不是划痕板 ;(2) 样板的划痕锈蚀扩展并不严重 , 说明其组分中缓蚀性颜料起了作用 , 起泡可能主要还是因为树脂的耐水性不好 , 或者是胺值与环氧值的比例不对即交联不完全 , 从而导致起泡 ; (3) 聚氨酯树脂作防锈漆性能并不好。据厂家介绍 , 不合格产品中部分产品采用了聚氨酯树脂作为成膜物质 , 在盐雾试验的连续高湿环境下性能并不理想 , 这可能是其产品不合格的主要原因之一。 表 2 面漆 1000h 耐人工气候加速试验结果 注 : (1). 根据 GB/ T 1766 - 1995 色漆和清漆涂层老化的评级方法的规定 , 按“装饰性漆膜综合老化性能等级的评定”进行评价 , 评级分为 0 5 共 6 个等级 : 0 级最好 , 5 级最差 ; (2). 试验条件 : 光源为 UV - B (313nm) 灯管。每一循环试验条件为 : UV 光照 , 60 , 4h ; 冷凝 , 50 , 4h ; (3). TB/ T 2393 - 2001 要求指标 ( 类面漆 ) : 2 级 ( 失光 3 级 , 变色 2 级 , 粉化 1 级 , 泛金 2 级 , 斑点 2 级 , 沾污 2 级 , 裂纹 3 (S1) 或 2 (S2) 级 , 起泡 2 ( S2) 或 1 ( S3) 级 , 长霉 2 ( S2) 级 , 脱落 0 级 , 生锈 1 (S1) 级。 3.2 面漆 面漆的试验结果比想象的要差 , 仅有 1/ 3 产品合格 ( 2 级 ) 。根据试验结果 , 多数产品的粉化程度并不严重 , 失光和变色是主要问题 , 但据了解多数厂家提供的是丙烯酸聚氨酯面漆 , HDI 多采用 BAYER 公司的 3390 或 N75 , 颜料也多为进口产品 , 理论上红色颜料不如白色颜料 , 但出现如此众多不合格样品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 (1) 按国家或化工行业标准 , 耐老化性能要求为广州地区老化一年 , 此项指标可操作性太差 ; 而 2001 年颁布执行的 TB/ T 2393 铁道行业标准有些涂料生产厂家并不了解。 (2) 耐老化性能属型式检验项目 , 用户很少要求提供型式检验报告 , 加上设备能力问题 , 涂料厂实际上对涂料的耐老化这一内在性能并不了解 , 测试很少或根本没有 , 当然也可说是重视程度不足。 (3) 涂料测试的国家标准中有多种 , 如 GB/T 1865 - 1997 漆膜老化 ( 人工加速 ) 测定法 ,GB/ T 1118911 - 1989 非金属材料曝露试验用的有水和无水光曝露设备 ( 氙弧型 ) 及实施方法 ,GB/ T 1118912 - 1989 非金属材料曝露试验用的有水和无水光曝露设备 ( 碳弧型 ) 及实施方法 ,GB/ T 11190 - 1989 色漆、清漆、喷漆及有关产品的水 - 光曝露设备 ( 碳弧型 ) 及实施方法 ,GB/ T 16259 - 1996 彩色建筑涂料人工气候加速颜色老化试验方法 , 以及 GB/ T 14522 - 1993 机械工业产品用塑料、涂料、橡胶材料人工气候加速试验方法等。根据光源的种类 , 可以将上述老化试验方法分为 3 种类型 , 即氙灯型、碳弧型和紫外荧光灯型 , 三种光源的光谱曲线不同 , 能量分布不一样 , 各种方法的测试结果不具可比性。 原铁道行业标准 TB/ T 2393 - 93 中规定的老化性能试验同化工行业标准一样 , 为广州地区曝晒一年 , 实际上无法实施 , 这就容易造成涂料常规性能检验合格 , 而实际上涂膜耐久性太差的情况出现。 2000 年在 TB/ T 2393 修订中 , 改为耐人工气候加速试验 , 采用 QUV (UVB) 老化试验方法 , 并将面漆产品分为两类 , 类 ( 以醇酸漆为代表 ) 要求老化时间为 200h , 类 ( 聚氨酯漆为代表 ) 为 1000h 。 QUV 方法在国际上得到广泛应用 , 而且试验时间相对较短 , 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笔者通过试验发现 , 目前市售的部分汽车修补用面漆 , 如果不罩清漆的话 , QUV 试验的保光性能并不太好 , 但实际使用中反映却还可以 , 这可能是缘于汽车表面可以抛光打磨。铁路客车的运用条件与汽车完全不同 , 首先是运行路线长 , 经常是一天之内从南到北超过 1500km , 经受一年四季阳光、风沙、雨雪的侵蚀和高、低温的交替作用 , 再加上车体结构大 , 不可能像汽车那样进行表面清洁和维护。相对来说运用条件十分恶劣 , 因此铁道行业标准中耐老化性能指标高于其他行业就不足为奇了。从另一方面说 , 产品质量涉及涂料配方的合理性、助剂和添加剂的使用以及进口原材料的内在质量等多方面的因素 , 如果涂料生产厂不进行深入研究、不进行测试 , 将无从谈起保证质量 , 更不用考虑涂料的施工工艺对涂膜的影响了。 3.3 氟碳面漆 1982 年前后 , 日本旭硝子公司首先研制成功常温固化含氟涂料 , 也就是所谓的氟碳漆。这实际上为一种含氟聚氨酯涂料 , 是由三氟氯乙烯 - 乙烯基醚 ( 酯 ) 共聚物制成含氟树脂 , 在常温下可与异氰酸酯交联固化成膜 , 其中部分异氰酸酯仍为脂肪族的 HDI 。目前在国内外多数常温固化含氟涂料均是以此原理为基础的。从理论上说 , 由于部分 C- H 键为键能最强的 C - F 键取代 , 其耐老化性和抗污性均优于不含氟的聚氨酯 , 据报道室内人工加速老化试验能达到 4000h 6000h 。表 2 中 No110 样板即为氟碳面漆经 QUV 老化 1000h 后的试验结果。 根据铁道部运输局的要求 , 2002 年长春、四方、浦镇和唐山四个车辆厂先后用氟碳面漆进行了试装车试验 , 共计涂装了 13 辆 25 K 型客车。此次试验的目的是利用含氟涂料抗老化性能好、特别是自洁性能优异、表面清理工作相对容易的特点 , 希望能明显改善车辆外观状况 , 并延长车辆表面涂装系的使用寿命。试涂工作说明 : 氟碳涂料的工艺性能可以满足车辆制造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