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模块综合检测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2017衡阳高二检测)梭伦说:“我制定法律,无分贵贱,一视同仁。按照正义,人人各得其所。”他将其制定的法律刻画在16块白色的牌子上并公之于众,同时要求所有公民与官员发誓遵守这些法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梭伦确立雅典居民平等公正原则B梭伦以立法形式确立了民主政治C城邦法律是西方各国的立法蓝本D城邦法律是民主制度的重要基础答案D解析通过法律的形式将民主固定下来,为民主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故D项正确。2(2018青岛高二检测)恩格斯在评价梭伦改革的某项措施时写道:“有产阶级既开始获得了势力,于是旧的血缘亲族关系的集团就开始被排斥了;氏族制度又遭受新的失败。”这项措施是()A颁布“解负令”B设立陪审法庭C成立“四百人会议”D按收入多寡将公民分为四个等级答案D解析按收入多寡将公民分为四个等级,扩大了有产阶级的势力,贵族的力量受到了打击,故D项正确。3公民们不能容忍把他们排除在政治生活之外平民感到不满他们觉得自己“实际上什么事都没有参与”。引起平民不满的原因是()A生活贫穷B不能参加公民大会C无权参政D沉重的租税答案C解析从题干内容看“把他们排除在政治生活之外平民感到不满”可知是平民对不能参与政治生活不满。4(2017德阳高二检测)吴起在楚国变法时宣布封君子孙传三世即收其爵禄,裁撤无用、不急的官,并迁徙部分贵族到边远地区从事开发。这些措施()适应了集权统治的需要反映了法家思想在楚国盛行易遭到世袭贵族的反对有利于楚国边远地区的开发ABCD答案C解析据材料“收其爵禄,裁撤无用、不急的官”可知,变法措施削弱贵族,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当然也会遭到贵族的反对,故正确;吴起以法家思想变法,但一个人不能说明整个楚国法家思想盛行,故错误;迁徙部分贵族到边远地区从事开发,有利于边远地区的发展,故正确,C符合题意。5(2018广州高二检测)商鞅变法规定:“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这表明商鞅实行()A农商皆本政策B奖励耕战政策C重农抑商政策D中央集权政策答案C解析材料中提到“本业”“末利”,在封建社会,“本业”指农业,“末”指的是商业,材料中对于努力耕织,生产粟帛多的人要进行奖励,体现的是重农抑商政策的内容。6(2017北京高二检测)有学者认为“用现代的说法,可以说战国的军队在硬件上大都相同,即弓弩、青铜武器与盔甲。可是秦国在软件上更胜一筹”。秦国“软件”是指()A有效的管理制度B优越的地理位置C继承了西周疆土D首创了郡县制度答案A解析材料强调的是秦国比其他六国更胜一筹的表现,结合所学可知秦国在商鞅变法中,提出建立中央集权统治,因此比其他诸侯国发展更快,故A正确;其他选项错误。7(2017济南高二检测)商君书画策载:“国之乱也,非其法乱也,非法不用也。国皆有法,而无使法必行之法。故善治者,刑不善而不赏善,故不刑而民善。刑重者,民不敢犯,故无刑也。”这说明商鞅()A主张立法为民B强调有法可依C关注法律实施D重视赏罚并重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中“国皆有法,而无使法必行之法。故善治者刑重者”得出C正确;其他选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故本题选C。8(2017雅安高二检测)南朝谢灵运曾说:“北境自染逆虏,穷苦倍罹,征调赋敛,靡有止已。所求不获,辄致诛殒,身祸家破,阖门比屋。”反映的主要问题是 ()A汉族对鲜卑族的沉重剥削,导致民族矛盾激化B鲜卑族对汉族的压迫,导致民族矛盾激化C导致了阶级矛盾的激化D迫使北魏统治者实行宗主督护制来缓和矛盾答案B解析由“穷苦倍罹,征调赋敛,靡有止已”“致诛殒,身祸家破,阖门比屋”等信息分析可知,本题选B。A错误,C、D与材料信息不符。9(2018沈阳高二检测)北魏孝文帝说:“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从中可以看出孝文帝改鲜卑姓“拓跋”为汉姓“元”的主要目的是()A提高拓跋氏的政治地位B改变鲜卑族的生活习惯C确立北魏皇族的正统地位D实现鲜卑族与汉族的平等答案C解析依据“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等信息分析可知,孝文帝通过改元姓提高北魏皇族的正统性与社会地位,故本题选C;其他选项与材料不符。10(2017成都高二检测)下表中两位历史人物的言论,共同指向王安石变法措施中的()人物言论王安石人之困乏常在新陈不接之际,兼并之家乘其急以邀倍息,而贷者常苦于不得苏辙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以夺富民之利A.青苗法B保甲法C均输法D市易法答案A解析结合材料中的“常在新陈不接之际”“兼并之家以邀倍息”“贷者常苦于不得”及“破富民以惠贫民”可知体现的是变法中的限制高利贷,由政府在青黄不接时向农民提供低息贷借(钱或粮食)的青苗法,故A正确。11(2017武城高二检测)教皇英诺森三世说:“教皇权力好比太阳,国王权力犹如月亮,它的光是向太阳借来的。”这反映了()A封建君主的权力是从教皇的权力中分化出来的B天主教迫使各国统治者听命于教皇,取得政治上的神权统治C罗马教会在思想上统治一切,影响世俗社会的每一个方面D人们既是国家的臣民,也是教会的子民答案B解析由材料可知,教皇认为世俗君主的权威来自教皇,以此取得凌驾于世俗权力之上的特权,故B正确;A不准确,C、D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本题选B。12(2017绵阳高二检测)宗教改革领袖加尔文说:“通过永恒的、不变的意图,上帝始终决定着谁可以被拯救,谁将被毁灭。”这反映了宗教改革主张()A反对教皇B信仰得救C上帝永恒D圣经至上答案B解析由“通过永恒的、不变的意图”可知对上帝有着永恒的虔诚的信仰即可得救,故本题选B。其他选项与材料不符。13(2017北京高二检测)恩格斯评价一场发生在18531856年的战争:“对于俄国人来说,这是实现传统的野心的战争。”这场战争的影响是()A结束俄国沙皇专制制度B缓和了俄国的社会矛盾C俄国取得了地中海霸权D俄国进行近代化的改革答案D解析克里木战争使俄国看到了农奴组成的军队与英国、法国自由民组成的军队之间的差异,俄国军队的训练与武器和英法也有很大差距,这促使俄国进行农奴制与军事改革,故D正确。14(2017聊城高二检测)1861年,一位俄国人说:“皇上已背叛了人们的希望,他给予人们的自由不是真实的,也不是人们所梦想和需要的”以下观点最能充分佐证该说法的是()A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的B农民仍然很穷困C农民必须高价赎买份地D农奴脱离村社管理答案C解析农民获取份地的同时要支付大量赎金,这是人民所不希望的,因而C最符合题意。15(2018无锡高二检测)明治维新前夕,倒幕派就以“尊王攘夷”为号召,反对幕府将军的统治。明治维新开始以后,“维新势力打着尊皇的旗号,把远离权力中心几个世纪之久的天皇重新抬出来”。日本维新势力这样做的目的是()A结束封建割据建立近代国家B实现君主立宪制的政治目标C重建以天皇为首的专制统治D借助中央王权推动经济发展答案A解析明治维新前夕,以“尊王攘夷”反对幕府统治,明治维新开始后,又借助天皇进行政权建设,目的都是结束封建割据建立近代国家,故A正确。16(2017黄山高二检测)19世纪80年代初,日本明治政府认识到“好事贪功,反而挫折人民自主独立之气势,养成百事依赖政府之风习”“其弊害大不可测”,进而采取的措施是()A废除了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B整顿财政金融以改善私人投资环境C建立“样板”企业供私人企业效仿D将大量的国营企业转让给私人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治维新“殖产兴业”政策,国营企业转让私人,发挥企业自主独立的积极性。17(2017吉林高二检测)1873年的一天,侍奉日本天皇的女官例行给天皇梳理头发时吃惊地发现,天皇已将自己的长发剪掉。这件事主要反映了天皇决心()A革除封建礼仪B废除封建身份制度C推行“文明开化”D进行政治制度改革答案C解析解答本题时要注意材料的时间“1873年”,说明是日本明治维新期间。天皇将自己的长发剪掉说明其破除封建习俗,用资本主义的文化改造日本封建文化的决心,即推行“文明开化”政策。故选C。18(2017贵州模拟)学者张鸣在再说戊戌变法中说:“从某种意义上讲,康党(即维新派)是中国社会急于事功(改变中国命运)的普遍心理造就出来的一批特别热衷于急功近利的思想家和政治家”。其意在强调维新派能登上历史舞台是因为()A急于改变中国命运的社会心理B民族危机的日益加深C社会各阶层普遍接受变革思想D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答案A解析据材料“中国社会急于事功(改变中国命运)的普遍心理造就出来的一批”可知,其意在强调维新派能登上历史舞台是因为急于改变中国命运的社会心理造成的,故A项正确。19(2017张家口模拟)下图中报纸创办于1897年11月,其第一号宣称:“中国人要想发奋立志,不吃人亏,必须讲究外洋情势、天下大势;要想讲究外洋情势、天下大势,必须看报;要想看报,必须从白话起头,方才明明白白。”该报()A表明白话文是新文化运动的特产B宣扬了孙中山资产阶级革命思想C具有开启民智和救亡图存的作用D说明向西方学习成为各界的共识答案C解析白话文的普及有利于民智的开启,而民众危机意识的觉醒才能唤起整个社会救亡图存的意识,故C项正确。20(2017南宁高二检测)有首上海的旧民谣,讲述了清朝260多年的大事,其中与戊戌政变有关的句子是()A吴三桂要去借清兵,顺治帝登基享现成B林则徐严禁吸洋烟,忠心报国无人识C曾国藩团练起湘乡,淮军还有李鸿章D好头颅六个凭空送,菜市街夜夜叫冤魂答案D解析材料中强调的是戊戌政变,D描述的是戊戌六君子因变法失败而被杀的史实,符合题意要求。A反映的是清初的重大事件,B反映的是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C说明的是清末地方军事势力的兴起。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同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宗室非有军功者,不得为属籍而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史记商鞅列传材料二雅典贵族统治的改变是从梭伦之时开始的。梭伦以整个城邦公社的利益为重,主张不偏不倚的立场。他既痛恨贵族的顽劣,也不愿引发平民的暴动,主张以改革的方式解决平民备受压迫的各类问题。西方文明简史材料三据家赀高下,各令出钱雇人充役,下至单丁、女户,本来无役者,亦一概输钱以东、西、南、北各千步,当四十一顷六十六亩一百六十步为一方,岁以九月,令、佐分地计量,验地土肥瘠,定其色号,分为五等,以地之等,均定税数。宋史(1)概括材料一中商鞅变法的措施并分析带来的主要影响。(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梭伦通过什么措施“解决平民备受压迫的各类问题”。(4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安石变法的措施并分析影响。简述上述材料的这些改革给我们的启示。(5分)答案(1)措施: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制定连坐法;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推行郡县制。影响:政治上打击了旧贵族,强化了中央集权;经济上发展了封建地主经济,增强了国力;军事上提高了秦军的战斗力,秦国在对外兼并战争中掌握了主动权。(2)措施:颁布解负令,将广大平民从债务奴隶制的枷锁中解放出来;财产等级制使下层平民获得了一定的公民权利;建立民众法庭,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的垄断,使平民获得了参加国家政权的权利。(3)措施:实行免役法;推行方田均税法。影响: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限制了官僚地主的特权。启示:改革是社会利益的重新分配,改革要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22(2017广东七校联合体联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魏书材料二北魏时一位皇帝决心把都城迁到洛阳,但迁都的决定遭到许多鲜卑贵族的反对。于是,公元493年,这位皇帝以南征为名,亲率二十万大军南下。一路上秋雨连绵,道路泥泞,长途跋涉的鲜卑贵族和官兵们疲惫不堪,到洛阳后不愿意继续前进了,于是这位皇帝趁机说,行军中途,怎么可以无功而返?如果不愿意继续南征,可以先定在此,以后再做南征的打算!于是宣布定都洛阳,次年正式迁都南朝官员陈庆之出使北魏,目睹了洛阳经济、文化兴盛的景象后,感慨地说:“以前以为长江以北都是落后的异族风气,现在才知道中原地区礼仪兴盛,人才济济,难以言传。”(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魏孝文帝迁都的原因。(8分) (2)孝文帝迁都有什么历史影响?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7分)答案(1)原因:政治上:迁都是为了冲破鲜卑族上层贵族对改革的阻力,取得汉族地主对改革的支持。在旧都平城,鲜卑族守旧势力是占据了上风的,而洛阳是汉族地主势力的中心;经济上:北魏原都城平城气候干旱,出产的粮食不能满足都城众多人口的需要;防御上考虑:平城的位置偏北,不利于北魏对中原广大地区的统治;文化上:也不利于鲜卑政权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所以北魏孝文帝要迁都洛阳。(2)影响: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巩固统治;促进了汉与鲜卑族之间的民族融合。启示:任何改革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往往受到旧势力的阻碍与反对,在遇到阻碍时,可以采用一些策略来达到目的。23(2017桂林高二检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在19世纪(中期),俄罗斯、中国和日本社会都面临着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双重挑战,和欧美军事力量的碰撞显示出农业社会在军事上要远远弱于工业化国家。所有这些国家都启动了雄心勃勃的改革计划,从欧美模式中汲取灵感以解决因国内不满和外国入侵给他们带来的统治危机。但改革计划在不同国家效果也截然不同,在俄罗斯和中华帝国,保守的统治者有能力限制改革的范围;虽然他们大体上支持工业化和军事改革。却扼杀了可能威胁他们社会地位的政治和社会改革。而在日本,反对派倒幕运动的成功,使改革者有机会进行比在俄罗斯和中国社会中更为彻底的改革计划。在20世纪早期,在明治维新领导人所实施的改革的基础上,日本成为一个政治、军事和经济上的强国。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当时俄、中、日各进行了哪些改革。(6分)(2)根据材料概括,三国从“欧美模式中汲取灵感”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日本的改革能够成功。(9分)答案(1)改革: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中国戊戌变法。(2)表现:经济工业化;军事近代化。原因: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薄弱;倒幕派推翻了幕府统治;进行了大刀阔斧、行之有效的改革;列强集中侵略中国,客观上为日本提供了相对宽松的国际环境等。解析第(1)问,依据所学可知应为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中国戊戌变法;第(2)问,第一小问灵感的表现,由“虽然他们大体上支持工业化和军事改革”得出经济工业化、军事近代化;第二小问原因,由“在日本比在俄罗斯和中国社会中更为彻底的改革计划”得出日本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薄弱;倒幕派推翻了幕府统治;进行了更为彻底的改革;从国际环境分析,可知在东亚地区列强关注的目光集中在中国身上,日本变革环境相对宽松等。24(2017南京高二检测)改革者是否能化解各种“反动”势力并使之成为动力,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改革的结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日本的封建领主虽不复是向农民收取年贡的大领主,却由于年金的折发公债,一变而成为将其新进资本化的财富投资于银行、股票、工业或地产上的大财阀,从而跻身金融寡头之列。甚至在折发公债以前,政府就一面不惜从宽让步,一面蚕食封建特权和封建约束的基础。加拿大诺曼赫伯特日本维新史材料二当时,变法面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店面转让如何写协议合同
- 专车协议合同
- 改制企业协议合同协议
- 2025年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高频考点冲刺试题汇编与答案详析
- 安全协议合同模板
- 协议合同漫画阅读
- 协议书合同封面
- 合同协议风险梳理案例
- 合同协议营销推广
- 外包设计合同协议
- 2023七年级数学下册 第六章 概率初步 3 等可能事件的概率第2课时 游戏的公平性说课稿 (新版)北师大版
- 各种注射技术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 工程竣工验收流程汇报
- 夫妻房产赠与一半协议书范本
- 《智能网联汽车云控系统 第1部分 系统组成及基础平台架构》
- 输变电工程监督检查标准化清单-质监站检查
- 首发经济专题讲座课件
- 二年级小学生安全教育课件(有配套教学设计)
- 人工智能赋能教师数字素养提升
- 压力管道设计与审批人员考试题电子版真题1
- 小学三年规划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