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DNA测序技术的发展 2012112339 一、DNA序列测定的意义 二、测序技术的建立 三、DNA测序技术的发展 四、DNA测序技术的展望 五、DNA测序技术的应用 DNA的序列测定是分子生物学研究中的一项非 常重要的和关键的内容。如在基因的分离、定位 、基因结构与功能的研究、基因工程中载体的组 建、基因表达与调控、基因片段的合成和探针的 制备、基因与疾病的关系等等,都要求对DNA一级 结构的详细了解。 一、一、DNADNA序列测定的意义序列测定的意义 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 Genome ProjectHGP )于1990年正式启动,其主要目标有:识别人类DNA中 所有基因(超过10万个);测定组成人类DNA的30亿碱 基对的序列;将这些信息储存到数据库中;开发出有关 数据分析工具;致力于解决该计划可能引发的伦理、法 律和社会问题。已于2003年完成。 人类基因组计划是当代生命科学一项伟大的科学工 程,它奠定了21世纪生命科学发展和现代医药生物技术 产业化的基础,具有科学上的巨大意义和商业上的巨大 价值。 造福人类的造福人类的HGPHGP 1949年, Frederick Sanger开发了测定胰岛素两条肽链 氨基末端序列的技术,1953年测定了胰岛素的氨基酸序列 。 1950年,Edman提出了蛋白质的N端测序技术,后来在此 基础上发展出了蛋白质自动测序技术。 1965年,Sanger等发明了RNA的小片段序列测定法,并 完成了大肠杆菌5S rRNA的120个核苷酸的测定。 同一时期,Holley完成了酵母丙氨酸转运tRNA的序列测定 。 蛋白质和蛋白质和RNARNA的测序技术的测序技术 二、测序技术的建立二、测序技术的建立 1975年,Sanger和Coulson发明了“加减法”测定DNA 序列。 1977年, Sanger在引入双脱氧核苷三磷酸(ddNTP)后, 形成了双脱氧链终止法,使得DNA序列测定的效率和准确 性大大提高。 1977年,Maxam和Gilbert报道了化学降解法测定DNA 的序列。 DNADNA测序技术的建立测序技术的建立 DNA序列测定技术出现后,迅速超越了蛋白 质和RNA测序技术,成为现代分子生物学中最重 要的技术。 三、三、DNADNA测序技术的发展测序技术的发展 第一代第一代DNADNA测序技术测序技术 第二代第二代DNADNA测序技术测序技术 第三代第三代DNADNA测序技术测序技术 1 1、第一代、第一代DNADNA测序技术测序技术 第一代DNA测序技术: 传统的化学降解法、双脱氧链终止法以及在它们的基 础上发展来的各种DNA测序技术。 第一代DNA测序技术包括:化学降解法、双脱氧链终 止法、荧光自动测序技术和杂交测序技术。 1.1 1.1 化学降解法化学降解法 基本原理: 利用特异的选择性试剂,专一性的随机断裂DNA 成不同长短的片段。根据试剂的选择性及片段在高分 辨力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上的区带位置,判断DNA 片段末端核苷酸的种类,从而测出DNA的序列。 将双链DNA样品变为单链 每个单链的同一方向末端都用放射 性同位素标记,以便显示DNA条带 分别用不同方法处理,获得只差 一个核苷酸的降解DNA群体 电泳,读取DNA的核苷酸顺序 技术路线 碱基特异修饰方法 GPh8.0,用硫酸二甲酯对 N7进行甲基化,使 C8- C9键对碱基裂解有特殊敏感性 A+GpH2.0 哌啶甲酸可使嘌呤环的N原子化,从而导 致脱嘌呤,并因此消弱腺嘌呤和鸟嘌呤的糖苷键 C+T肼可打开嘧啶环,后者重新环化成五元环后易除 去 C1.5mol/L NaCl存在时,可用肼除去胞嘧啶 Maxam-Gilbert 法所用的化学技术 化学降解法刚问世时,准确性较好,也容易为普通 研究人员所掌握,因此用得较多。而且化学降解较之链 终止法具有一个明显的优点,即所测序列来自原DNA分 子而不是酶促合成产生的拷贝,排除了合成时造成的错 误。但化学降解法操作过程较麻烦,且用到放射性物质 ,逐渐被简便快速的Sanger法所代替。 1.2 双脱氧链终止法 又称为Sanger法。该法的原理是:利用DNA聚合酶 ,以待测单链DNA为模板,以dNTP为底物,设立四种 相互独立的测序反应体系,在每个反应体系中加入不同 的双脱氧核苷三磷酸(dideoxyribo nucleoside triphos phate,ddNTP)作为链延伸终止剂。在测序 引物引导下,按照碱基配对原则,每个反应体系中合成 一系列长短不一的引物延伸链,通过高分辨率的变性聚 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放射自显影检测后,从凝胶底 部到顶部按53方向读出新合成链序列,由此推知 待测模板链的序列 。 P OH dNTP ddNTP P OH OH P P P P O H 双 脱 氧 链链 末 端 终终 止 法 测测 序 原 理 示 意 图图 Sanger法因操作简便,得到广泛的应用。后 来在此基础上发展出多种DNA测序技术,其中 最重要的是荧光自动测序技术。 1.3 荧光自动测序技术 荧光自动测序技术基于Sanger原理,用荧光标记代替同 位素标记,并用成像系统自动检测,从而大大提高了DNA测 序的速度和准确性。 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应用生物系统公司(applied biosystems ,ABI)3730系列自动测序仪即是基于毛细管 电泳和荧光标记技术的DNA测序仪。如ABI3730XL测序仪 拥有96道毛细管,4种双脱氧核苷酸的碱基分别用不同的荧 光标记,在通过毛细管时不同长度的DNA片段上的4种荧光 基团被激光激发,发出不同颜色的荧光,被CCD检测系统 识别,并直接翻译成DNA序列。 目前所用自动测序技术的改进 3730 全自动 测序 仪 1.4杂交测序技术 该方法不同于化学降解法和Sanger法,是利用 DNA杂交原理,将一系列已知序列的单链寡核苷酸片 段固定在基片上,把待测的DNA样品片段变性后与其 杂交,根据杂交情况排列出样品的序列信息。 杂交测序检测速度快,采用标准化的高密度寡核苷 酸芯片能够大幅度降低检测的成本,具有部分第二代测 序技术的特点。但该方法误差较大,且不能重复测定。 通过几十年的逐步改进, 第1 代测序仪的读长可以 超过1000 bp, 原始数据的准确率可以高达99.999%, 测定每千碱基序列的成本是0.5 美元, 每天的数据通量 可以达到600000 碱基。 第一代测序技术在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发挥过重要的作 用,如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 genome project,HGP)主要 基于第一代DNA测序技术。目前基于荧光标记和Sanger的 双脱氧链终止法原理的荧光自动测序仪仍被广泛地应用。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人们进入了后基因组时代, 即功能基因组时代,传统的测序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深度测序 和重复测序等大规模基因组测序的需求,这促使了新一代 DNA测序技术的诞生。新一代测序技术即第二代测序技术 。 2 2、第二代、第二代DNADNA测序技术测序技术 第二代测序技术,主要包括罗氏454公司的GS FLX 测序平台、Illumina公司的Solexa Genome Analyzer测 序平台和ABI公司的SOLiD测序平台。 第二代测序技术最显著的特征是高通量,一次能对几十 万到几百万条DNA分子进行序列测序,使得对一个物种的转 录组测序或基因组深度测序变得方便易行。 第二代测序技术将片段化的基因组DNA两侧连上接 头,随后用不同的方法产生几百万个空间固定的PCR克隆 阵列。每个克隆由单个文库片段的多个拷贝组成。然后 进行引物杂交和酶延伸反应。由于所有的克隆都在同一 平面上,这些反应就能够大规模平行进行,每个延伸反应所 掺入的荧光标记的成像检测也能同时进行,从而获得测序 数据。DNA序列延伸和成像检测不断重复,最后经过计算 机分析就可以获得完整的DNA序列信息。 第二代测序技术包括:454测序技术、Solexa测序 技术和SOLiD测序技术。 2.1 454测序技术 原理:在DNA聚合酶、ATP硫酸化酶、荧光素酶 和双磷酸酶的作用下,将每一个dNTP的聚合与一次化 学发光信号的释放偶联起来,通过检测化学发光信号 的有无和强度,达到实时检测DNA序列的目的。 454生命科学公司在2005年最早推出了第二代测序平台 Genome Sequencer 20,并测序了支原体Mycoplasma genitalium的基因组。 并在2007年推出性能更优的第二代 基因组测序系统一Genome Sequencer FLX System(GS FLX)。罗氏在2005年便与454公司洽谈并购事宜,2007年 完成并购,紧接着公布了DNA双螺旋的发现者之一沃森 (Jim Watson)的个人基因组,测序总花费不到一百万美元 。 2.2 Solexa测序技术 核心技术:“DNA簇”和“可逆性末端终止” 。 原理:将基因组DNA的随机片段附着到光学透明的玻璃表 面(即Flow cell),这些DNA片段经过延伸和桥式扩增后, 在Flow cell上形成了数以亿计Cluster,每个Cluster是具有 数千份相同模板的单分子簇。然后利用带荧光基团的四种特殊 脱氧核糖核苷酸,通过可逆性终止的SBS(边合成边测序)技 术对待测的模板DNA进行测序。 Illumina公司的新一代测序仪Genome Analyzer最早由 Solexa公司研发,利用合成测序(Sequencingby Synthesis) 的原理,实现自动化样本制备及大规模平行测序。 Genome Analyzer系统需要的样品量低至100ng,文 库构建过程简单,减少了样品分离和制备的时间,配对 末端读长可达到250 bp,每次运行后可获得超过20 GB的高质量过滤数据,且运行成本较低,是性价比较 高的新一代测序技术。 SOLID通过连接反应进行测序。其基本原理是以四色荧 光标记的寡核苷酸进行多次连接合成,取代传统的聚合酶连接 反应。具体步骤包括: 文库准备 扩增 微珠与玻片连接 连接测序 超高通量是SOLID系统最突出的特点,目前SOLID 3单 次运行可产生50 GB的序列数据,相当于17倍人类基凶组覆 盖度。 2.3 SOLiD测序技术 3 3、第三代、第三代DNADNA测序技术测序技术 第三代测序技术是以单分子测序为特点的测序技术。 如生物科学公司(BioScience Corporation)的HeliScope 单分子测序仪(HeliScope SingleMolecular Sequencer) 以及正在研制的太平洋生物科学公司(Pacific Biosciences) 的单分子实时DNA测序技术SingleMolecule Real Time (SMRT)DNA sequencing technology和牛津纳米孔技术 公司(Oxford Nanopore TechnologiesLtd)的纳米孔单分 子测序技术等。 目前,我国也启动了第三代测序技术的研究。2009年 12月,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与浪潮成立“中科院北京 基因组研究所浪潮基因组科学联合实验室”,利用各自 的优势联合研发国产第三代测序仪,第一台样机预计 2013年问世,届时有望缓解测序仪核心技术受制于国外 公司的现状。 第二代的高通量测序技术已经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和 应用, 但是由于其测序速度、成本、准确度等关键问题的 解决仍存在困难,研究者们很快将目光转向了更高更新的 测序解决方案。 单分子测序也就应运而生。 第三代测序技术非常惊人! 1、它实现了DNA聚合酶内在自身的反应速度,一秒可以测 10个碱基,测序速度是化学法测序的2万倍。 2、它实现了DNA聚合酶内在自身的processivity(延续性 ,也就是DNA聚合酶一次可以合成很长的片段),一个反应 就可以测非常长的序列。 二代测序现在可以测到上百个碱基 ,但是三代测序现在就可以测几千个碱基。这为基因组的重 复序列的拼接提供了非常好的条件。 3、它的精度非常高,达到99.9999%。 4、可直接测RNA序列。 5、可直接测甲基化的DNA序列。 2008年4月,Helico BioScience公司的Timothy 等人在Science上报道了他们开发的真正的单分子测序 技术,并利用该技术对一个M13病毒基因组进行重测序 。 这项技术之所以被称为真正的单分子测序,是因为它 完全跨过了前述3种高通量测序依赖的基于PCR扩增的 信号放大过程,真正达到了读取单个荧光分子的能力。 斯坦福大学的科学家最近利用Heliscope单分子测 序仪,用了48 000美元的试剂和4个星期的时间,对一名 白人男子的基因组进行了测序。测序的覆盖度达28倍, 覆盖了90%的人类参考基因组。序列读长24-70 bp,平 均读长为32 bp,并鉴定出280万个SNP位点和752个拷 贝数变异。 3.1 HeliScope单分子测序仪 Pacific bioscience 在Science上报道了他们的基 于SMART技术的单分子测序技术,该技术利用单分子技 术和DNA聚合酶,在聚合反应的同时就可以读取测序产 物,目前一期的读取速度为3bp / s,但他们声称在2013 前实现三分钟读完人类基因组。Pacific技术目前在研 究大肠杆菌基因组时的评价读长为586个碱基,有些能 达到2805碱基,新仪器的单个读长已达10351个碱基, 而且有望实现更大的读长,而且准确率99.9999%。 3.2 单分子实时DNA测序技术 英国牛津纳米公司成功研制出了基于纳米孔的单分 子测序技术,该技术读取数据的速度更快,而且成本会大大 降低 。 在该测序技术平台中,DNA分子以一次一个碱基 的速度依次通过纳米小孔,利用核酸外切酶的特性来识别 出不同的DNA碱基,同时还能检测出碱基是否被甲基化等 相关的重要信息。 3.3 纳米孔单分子测序技术 据2010 年7 月30 日Xiao Yan(Nano Lett,July 30,2010)报道,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 出一个纳米级的碳基平台,可用于电子探测单个DNA 分 子。该技术最终有望在快速DNA 电子测序方面发挥“用 武之地”。这个纳米平台由石墨烯制成。研究小组利用 电子束技术,在石墨烯膜上烧灼出纳米大小的小孔,在 电场的作用下,微小的DNA链就可以穿过这些孔洞。通 过电子测量手段检测DNA 的易位,再根据DNA 的4 个 碱基各自独特的“电子签名”,就可以快速完成DNA 测 序。 探测单个探测单个DNA DNA 分子技术开启高通量分子技术开启高通量 DNA DNA 电子测序之门电子测序之门 四、四、DNADNA测序技术的展望测序技术的展望 DNA测序技术经过30多年的发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文化投资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钢筋买卖合同范本
- 天津市职业大学《民航专业英语》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至2031年中国微波黄粉虫干燥设备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1年中国单绳矿井提升机塑料衬板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赶集摊位投标方案范本
- 2025至2031年中国PP-R冷热给水管件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高强聚氨酯管托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石油和合成液抗乳化性能测定仪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着色复合母粒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施工现场应急救援知识
- 医疗AI数据安全-洞察分析
- 饲料行业业务员聘用合同范本
- 电力工程安全教育制度(3篇)
- 人工智能在教学动画设计中的应用与创新路径探究
- VDA-6.3-2016过程审核检查表
- 2025年高级社会工作师考试社会工作实务(高级)试卷及解答参考
- 我的教师专业成长故事
- 民办学校教师招聘与管理制度
- 家装木工安全协议书模板
- 《企业数字化转型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2300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