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教师读本(四稿).doc_第1页
初中美术教师读本(四稿).doc_第2页
初中美术教师读本(四稿).doc_第3页
初中美术教师读本(四稿).doc_第4页
初中美术教师读本(四稿).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美术第一章 学科价值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审美能力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需要人的丰富而高尚的情感与之平衡。因为情感性是美术的一个基本品质,也是美术学习活动的一个基本特征,所以美术课程能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及责任感,并培养他们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的态度以及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二、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 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运用美术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是整个人类历史中的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在现代社会中,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图像作为一种有效而生动的信息载体,越来越广泛地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通过对美术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学生熟悉美术的媒材和形式,理解和运用视觉语言,更多地介入信息交流,共享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积极参与文化的传承,并对文化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三、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感知觉是思维的必然前提。形象思维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在学校体系中,大多数课程都是建立在抽象符号的基础上,而美术课程则更多地让学生接触实际事物和具体环境,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从而向思维提供丰富的营养。美术课程能逐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水平。四、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 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精神是社会成员最重要的心理品质之一。美术教学过程的情趣性、表现活动的自由性和评价标准的多样性,提供了创造活动最适宜的环境。通过美术课程培养的创造精神,将会对学生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 技术性活动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最基本的实践活动,而美术课程向学生提供了技术性活动的基本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勇于实践和善于实践的心理品质。 五、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尊重和保护人的个性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在美术学习过程中,对美术学习内容和方式的选择,必然受到学生个性的影响,所以美术课程是最尊重学生个性的课程之一。美术课程在引导学生形成社会共同的价值观的同时,也努力保护和发展学生的个性。 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努力追求的教育理想,美术课程不仅作为美育的一个重要门类促进这一理想的实现,而且,美术课程本身就包含情感与理性的因素、脑力与体力的因素,所以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其作用是独特的。第二章学科教学规律与教学方法一、学科教学遵循的原则与规律(一)学科性原则或称美术性原则,是针对美术教学中呈现出太多非美术性因素而提出的。课程改革主张打破学科本位走向学科综合,并不意味着背离学科本位。美术是视觉的艺术,美术教学应有别于其他学科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应遵照美术本位原则,自始至终遵循视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突出美术学科的特点,不搞“花架子”,不喧宾夺主。(二)审美性原则1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想象力。教师可以以各种形象的教学手段,如视频影像、范画、参观、访问等引导学生增加直观形象感受,提高其审美能力。2要让学生从小接触大量高水平的美术作品,丰富其形象贮存。3要培养学生学会欣赏自然,学会欣赏生活,在自然与生活中寻找美、发现美。4在教学中,应当遵循审美的规律,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像,进行比较。教师不要急于用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悟和认识,而应当通过比较、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体验、思考、鉴别、判断,努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三)实践性原则美术教学强调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要尽量为学生提供参与校内外美术实践活动的机会,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积极有效地参与其中,体验参与的乐趣与成就感。比如让学生参与学校文化建设、作品展览活动,参观美术馆与博物馆,访问画家,参观画家的画室或工作坊等。通过美术艺术实践,增强学生美术表现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四)知识与技能相结合的原则1技能派生了知识,知识又指导技能,形成相互衍生又相互作用的关系。因此,在美术教学中,要重视基础知识学习与基本技能训练的有机结合。2由于初中美术课时少,应适当降低美术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的难度,注重美术文化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3美术作品是创作者情感的物化形式,因此,在教学中要强调情感体验,把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有机地渗透在审美体验之中。(五) 综合性原则美术教学的综合性是多层次的。第一个层次是美术教学领域内如绘画、雕塑、摄影、建筑艺术等门类之间的融合。第二个层次是美术与音乐、舞蹈、戏剧、影视等姊妹艺术的融合。第三个层次是美术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融合。在美术教学中,应以美术为教学主线,通过具体的美术材料构建起与其他艺术门类以及其他学科的协同联系。(六)差异性原则初中美术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之间的差异,因材施教。1不否认学生的美术素质具有先天性的差异,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与教学目标。2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认知水平不同,在美术教学中,对学生知识与技能的要求要有所差别。3同一素质层面的学生因接受后天教育的不同,认知能力、技能水平会有所差异,教师要有针对性的补救措施,使学生达到应有的发展水平。(七)多元化评价原则美术课程评价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改进教师教学为目的,是一个多元化体系。在关注结果评价的同时,更强调过程评价;在重视教师与他人对学生学习状况进行评价的同时,更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1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可以采用问卷的形式,也可以采用建立学生学习档案的方式。2注重对学生美术活动表现的评价。可以采用个人、小组、团体的方式,既可以在学习过程中进行,也可以在学习结束后进行。3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评价学生的美术作业。可以以分数、等级、评语、座谈等多种方式呈现,要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与发展,并使学生明确需要克服的弱点与发展方向。4建立促进美术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建立以美术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美术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反馈信息,不断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水平。二、学科教学的技巧与方法(一)尊重学科特点作为视觉艺术的美术学习,美术课的教学活动是对学生进行感知美, 认识美,了解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教育,陶冶美的情操激发追求美的欲望,促进学生创造美的能力的发展,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美术知识的传授固然离不开语言文字,但那些只有用眼睛去看和用心灵去感受的“美术语言”,只能由美术作品去说话,用语言作注解有时会说不清道不明,美术作品中所表达出来的视觉语言对作品内涵的传达更直观,对观者的联想传达更丰富。(二)遵循学科认知规律1、美术是实践体验的艺术美术教师的注意力应保持在直接的视觉观察,对美术作品的目力接触,学生自己对美术实践的体验,直接的美术体验才是美术教学值得讨论之处。2、美术学习的直观性、个性感受特征美术作品的体验很难用语言表述,很难抓住,也很难评价,而用语言表述作品中有些什么东西、作品表达了什么意思则要容易得多,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制备具有审美价值的美术作品作为教具,引导学生从具体作品中可以看到的东西出发,也就是从作品所传达的表现内容的特定感觉出发,充分地感知对象,同时以作品讲评,启发谈话的简炼语言讲解知识要点,是体现美术教学特殊规律的好教法,这种引导学生在观赏对象中“看”到美术知识的教学活动,理应成为美术教学的重要方法,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传授美术“双基”,提高运用形象表达感受的能力,提高美术素质,具有一举多能的功能。(三)学生学科学习兴趣的激发人们都知道兴趣是人的重要的个性心理特征之一。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一种积极的了解探索某事物的认识倾向和积极的活动倾向。兴趣是人们力求探索某事物并带有强烈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世人的认知活动的动力来源。学习兴趣能使学习任务变得积极,主动,摄取从而获得良好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设计好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特别是教学的导入,让学生学得主动,假如学习对他来说毫无兴趣,完全是强制性被迫学习,就会扼杀学生的学习意愿。对于培养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学习兴趣,应注意以下三方面:1、 应引导、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独特观察及感受能力 我们的创作来自于生活,对生活认真观察才能有创作的素材,而同一物象在每一个学生的眼中都会产生不同的感受,这是因为他们生活经历、生活经验不同的缘故,但是,如果教师不加以引导,学生不会有独特的观察。2、 要善于引导学生选择独特的构图角度有了独特的观察及感受后,积极地表现描绘才是根本的目的,而选择合适的表现角度是完美艺术效果的关键。这在西画中叫构图,在中国画中叫章法,只有好的构图才能更好的表现主题、深化主题,表达作品的意味。那么怎样才能培养起学生对构图的选择概括能力呢?我认为无非有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实际观察,积极的选取。第二,展示优秀美术作品,介绍作品构思,提高审美意识。学生美术作品水平的高低,审美意识的提高是关键。3、选择多样的艺术表现手法在课堂教学中应用所学剪,拼,撕,贴等制作方式,加强学生技能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改变以单纯传知识和模仿为主的教学方法,采用教学中富有时代特色的新颖有趣,逻辑性很强的内容来调动学生的创造性,使教学内容与方法不断更新,变化。使学生在动脑动手实践中观察,思考,想象,鼓励学生努力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逐渐形成相应的技能,学生也在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爱好,培养了兴趣,这更体现了创造教育的要求,也是将课堂知识变成独力操作能力,符合了学生的创作习惯,又增加了作品的丰富内涵及个性特色我认为最大的优点就是拓宽了作品的创作手法,一个课题,可以让学生使用任何他所熟悉的创作手法,这一点符合了学生的年龄特征,因为这个年龄的少年儿童不可能具有成熟的创作手法,他们处在探索的阶段。作为教师,应该树立起这样的观念:只要是学生选择的,就是最好的。教师的工作应该是如何使每个学生独特的创作手法更完美,更具有个性,而不是使每个学生都来学习老师的方法,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培养起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使他们在美术这个自由世界里成为一个独特、完美的自己。培养起了每个学生求新求异的艺术创造精神,美术学习的浓厚兴趣,又在他们的审美意识中注入了追求个性的艺术特质。(四)图像时代的直观性教学1、运用教具,增强主观感受 (1)直观性教具 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领会教学内容,所以,我在教学中通过收集、自制等方法展示教具,引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收集的教具,一般是指图片和小型工艺品,用于欣赏,而且层次较高,大都是名家之作和民间工艺精品。这种教具对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高雅的审美情趣有极大帮助,学生可以从中获取许多有益的精神食粮。(2)自制教具 自制教具在绝大多数教学活动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这种形式的教具有图片等所没有的“真实”感,学生很容易在心理上接受。正所谓“信其道而乐学也”;另一方面,引起了学生极大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知识是一种快乐,而好奇则是知识的萌芽。”在好奇和兴趣的支配下,他们主动、愉快地接受基本技巧训练,从而为以后的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由于这是教师亲自制作的,在教学中融入了自身的体会,那么教学活动将会更加生动。2、运用多媒体,增强主观认识(1)充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情况,了解信息技术发展对美术的影响,对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状况十分熟悉,并知道如何使用其他潜在技术。适应并把握潮流。(2)利用先进的技术获得丰富的美术学习资源,促进学生的学习效率,开拓学生的艺术视野,达到改造学生观念的目的。(3)把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应用作为发展学生能力的一种手段,而不仅仅要停留在低水平的操作阶段,鼓励学生使用远程技术获得有用信息并与他人进行广泛的交流。(4)积极创造机会让学生用先进技术进行美术创作,使学生了解先进技术创作的快捷性,并能很好的掌握。(5)了解先进技术有别于传统美术创作的特性,充分把握其联系性与独立性。 (五)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在美术实践中掌握知识和技能1、懂得如何与学生群体一起学习以及如何为学生筛选适当的任务。知道何时应布置较多(或较少)的群体任务,知道如何组成一个有利于学生自学和相互学习的群体,承认个人独立工作和群体合作的重要性,在充分考虑学生个体需要和发展水平的基础上进行教学。2、在课堂教学及美术训练中能够有意识的考虑学习任务的深度及针对性,并能充分注意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性,真正让学生将所学美术知识进行跨学科整合 和运用到实践中去。3、经常进行教学阶段性总结,总结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通过数据记录,把握学生的总体发展情况,了解美术教学中的间歇性发展原理,知道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出现的不同问题,并能给予适时的反馈指导,并能够艺术的将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的问题设计成为更高的学习任务。(六)课堂内外相结合 有计划地安排家庭实践、社会考察活动,将极大地促进学生与时代气息的融洽。并使教师认识到自己的教学方法与时代的接轨程度。1、深刻了解实践应用对于美术学习的重大意义,习惯于在活动中帮助学生学习。2、利用校园文化活动及社会实践活动展示学习实例,有针对性的安排学生参与,并暴露出学习中的问题,加深学生对自身不足的认识,达到在以后学习中重点学习的目的。3、鼓励或带领学生利用节假日进行社会调查、社会合作、社会交流等活动,并写出简单的报告以总结自己日常学习中的不足,在教师的协助下提出解决方案并克服它。4、注意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学生运用审美的眼光来观察身边的事物,养成观察与审视的习惯,并善于用学习的美术知识来改造生活。(七)充分挖掘利用教学资源1、正确认识美术学习的捷径交流,把交流作为学习的必要手段,并把这一信息传达给学生,在课堂中提供充足的机会让学生交流,在可能的情况下帮助学生发展成为一种学习习惯。2、用自己习惯的方法与同行交流学习,借鉴他人的教学经验并把这些成果应用到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中。不断吸收、筛选符合学生需要的观念和方法,而不是盲目采用当前流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3、通过观察每个学生的性格、学习特点,选用与之交流的语言,拉近与学生的心灵距离,促其成长。4、在恰当的时机进行家访(如学生进步或出现学习上的问题时),通过交流,与家长共同帮助学生、鼓励学生,给学生提供稳定的学习环境、学习气氛,促其稳步前进。5、与专家进行交流,以获取先进的学术观点及先进的教育理念,积极地在各类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教学感想,以获取舆论的指导。第三章 学科教学的基本课型与教学流程造型表现课型一、教学流程 教学流程图二、环节解读(一)课前段1、预习形式:个人或小组根据简单的预习学案进行预习。2、预习内容:学生通过预习了解了大体的学习内容,预习学案要让学生知道预习应该达到的目标。在提前预习课堂学习内容的基础上,建议学生通过各种方式补充知识内容,如互联网、书店、电视等途径查询和收集相关的视频、文字和图片资料。学生根据预习所知和老师布置,充分准备上课用的美术材料。3、预习目的:学生根据教师给定的预习范围和预习目标进行简单的预习。预习的目的是:回忆并复习与本课有关的旧知识技能,了解本课的新知识技能,带着预习所知搜集相关的资料和图片,以备上课用。(二)课内探究1、自主学习(1)情景导入、激发兴趣本着新颖性、趣味性、生活化和针对性原则,设计一个恰当的情景,把学生的思维自然地引入新知识当中,引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2)明确目标、自主学习给出预习目标(涵盖本课的学习目标),学生根据预习目标深入预习。以课前带来的资料和图片为辅助,先自主解决预习中的问题,并提出独到的或自己特别感兴趣的问题以及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再由小组同学或其他同学合作,一起研讨解决。小组仍有解决不了的问题要做好记录并反馈给老师。2、合作探究(1)小组内的合作交流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小组研讨所发现的疑惑主要是问题的难点,甚至就是本课的重点。小组成员在教师的点拨下对问题展开广泛的讨论。教师的指导应从学生的思维角度和认知规律入手,由感性到理性进行引导,充分发挥学生个体、集体的作用解决疑惑问题。(2)班级内的交流小组代表介绍创作构思,展示部分小组成员的作品,其他小组同学补充建议,教师要重点引导学生想象力的发挥,鼓励个性构思。3、精讲点拨 (1)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在合作探究中,发现学生在讨论展示中出现问题,分析原因,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还要对于普遍的一般性问题进行讲解和强调。对于本课的重点问题要强调,进行额外的讲述。(2)适时渗透、结合相关美术知识的讲解,以知识引领、提升学生对于作品的认识和理解。结合有关作者、代表作品、创作背景等相关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可以对作品重新进行更全面的理解和认识。(3)为了更加深入的解决学生的疑问,教师可以通过准确、生动的示范,进行知识点拨。美术的很多知识单纯依靠文字表白有时候会很难,通过教师的示范可以做到一切都在不言中,达到学生自我感受理解的目的,也可以拉近学生与经典作品之间的距离。(4)为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并进行练习,可以选择题材相同、体裁不同的作品,或者题材、体裁相同、不同画家的作品,用比较、对比的办法增加理解,并且举一反三以巩固知识掌握。(5)对作品采取全幅、细节或局部放大、转换角度等方式进行反复的、细致的观赏,体验和感受作品美的所在和震撼。(6)学生可动手绘画,用线条、简要构图、简笔画或者临摹等形式,在实践中加深对作品具体感受。(7)教师应及时协助学生提炼、完善规律,总结方法,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对于学生们得出的最终结论,教师都要加以完善和系统,使结论更加清晰、鲜明、准确。特别是对每个不同门类和形式的作品的特点、规律和审美法则,要建立清晰的概念。(8)要提示学生回味对于作品情感体验过程,加深并内化情感体验的感受,逐步形成并完善每个学生内心个性化的、清晰的艺术形象。4、巩固训练(1)形式:在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中可以采用两种学习形式,一是个人创作为主,二是发挥群体智慧,小组集体创作。(2)拓展:教师要注意针对不同素质和不同知识层面的学生进行具体的技能与表现方法指导,使每个学生能摒弃差异,发挥特色,创作出有个性色彩的作品。(3)展示 :采用小组展示、班级展示两种基本形式下的多种丰富多彩的展示活动。(4)评价:展示作品,对作品进行自评他评和多元评价又能使学生体验到创造的成功和乐趣,形成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展示评价的原则既应注意到评价的标准性,又应注意到评价的多元性,多发现优点,达到无意插柳柳成荫之效。不论是教师评价还是学生评价应从作品中所体现出的个性化创造力及情感、技能、学习态度的认真度等方面去进行讲评。教师要要认知学生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的达成度。(三)课后段1、知识与技能的延伸(1)利用课余时间进一步完善课堂作业。(2)继续探索与本课有关的自己感兴趣的问题。(3)就某个方面有意加强造型训练。(4)教师课后对学生的课堂作业应及时批阅,对完成情况做评价,对存在的问题在下一课时做反馈矫正。2、艺术实践 最鲜活的艺术应在生活中发现,在教师应鼓励学生社会实践中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设计应用课型一、教学流程教学流程图二、环节解读(一)课前段1、预习形式学生的课前预习可以独自进行,也可以小组合作,参照简单的预习学案进行预习。3、 预习内容教师应围绕重点、难点设计几个预习问题让学生提前准备。学生可以通过利用网络媒体或有关的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等资源了解相应知识或背景,并做简要记录,为课堂学习做准备。依据课本内容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围绕某一方面着重进行工具材料准备,以利于个性化的设计构思。3、预习目的 通过预习,学生对学习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寻找身边容易找到的媒材,对这些媒材进行初步的制作设想。(二)课内探究1、自主学习(1)情景导入、激发兴趣教师可以利用谈话交流或图像资料、范作欣赏等手段创设恰当情境,激发兴趣,导入新课,也可以根据现实情况直接切入课题。教师可以利用问题或图像资料等创设恰当情景,激发兴趣,导入新课,也可以直接导入。导入后要让学生明确知道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这一步总的原则是不要太复杂,忌涉入太深,不要用时过长。(2)自主学习、发现问题以教师设计的问题为线索,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或教师提供的学案材料等,逐一解决问题,自学解决不了的问题,留待小组解决。有些问题的提出可以是在作品欣赏之后针对作品提出的(作品的内容、表现语言、形式美感、观者感受等)。本环节通过引导学生独立读书,独立思考,独立学习,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给学生以思维的支撑点。教师设计的问题必须扣紧教学目标,同时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基础,不可过难也不可过易,同时要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例如设计选做题目)。2、合作探究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个人不能解决的问题,这时就需要教师安排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1)小组内的合作交流展示针对学生个体学习不能解决的问题,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这个过程是思想交流、思维交锋、小组成员相互协作共同进步的过程,也是纠正错误、巩固知识,发现方法、探寻规律的过程。在这一环节中,教师组织学生采用灵活的活动形式,让学生互相启发,相互交流,获得共识,活动的主要形式以小组合作为主,教师作为学习成员参与到小组的学习中作好调控并为下一环节捕捉信息。每个学生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都有一定区别。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模式,有利于优势互补。小组学习可以尽量尊重学生的意愿,让他们自愿组合,自愿分工,自愿采用讨论方式和汇报的方式进行交流。让学生在讨论、交流、比较、评价、反思中,进行反复构建,最终达成共识,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潜能,展示学生思维才华,将所学知识内化,把学习过程变成一个认知深化的过程。(2)班级内的合作交流展示将合作探究的学习结果在班级内进行展示。各小组之间相互评价和补充。通过探究,使学生发现并派生出多种设计制作方法,发散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创造力。3、精讲点拨(1)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说出自己的研究过程思路、说出自己的研究成果、提出仍未解决的疑难问题等,本环节教师在认真听取学生展示汇报的同时,教师必须作出必要的肯定、纠正、点拨、精讲、示范等。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汇报学习结果,让各种各样的想法和创意互相碰撞、交流、升华,有助于学生形成更高层次的想法和创意。(2)提高效率、达成目标学生在美术课堂上完成作品创意一般要经过两个环节:想和做,也就是动脑和动手。“想”就是如何展开思维,使设计更加优化; “做”就是动手表现能力,选择恰当的美术语言、技法把“好的想法”表达出来,使作品有个性、有风格。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达成教学目标,让学生把学到的新知识迅速内化为能力,必须加强当堂训练。教师通过设计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作业,当堂反馈学习情况,当堂补偿矫正,把问题解决在课堂上,做到“节节清”,不留尾巴。练习内容要有助于学生能够把在课堂上学到的东西运用于实际生活,让他们真正感觉到学到的东西不再抽象,而是实实在在、有用场;从形式上来说,应该丰富多样,注重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做到脑、手、口、耳、眼等并用。尽量使训练变得生动、有趣味性。要鼓励大胆创意,反对低级模仿,学生练习时间一般不少于20分钟。 (3)知识引领、教师示范本过程教师同时又要帮助学生解决好不会动手的问题,也就是如何“做”的问题。应该调动一切有效地教学手段,需要作范画时一定要做范画,教师必要的当堂示范对解决学生如何“做”的问题至关重要。高质量的示范要在教授技法步骤的同时,善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善于引导学生总结规律和方法。学生只有掌握了一种思路和方法才能真正获得一种创作和表现的自由,才更有助于把“奇思妙想”转变成优秀作品。(4)教师协助学生提炼、完善规律、总结方法教师有针对性的进行补充和完善,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形成完整的概念、定义,总结出合理的制作方法和步骤。4、有效训练(1)形式学生按照提炼总结的制作方法和步骤,独立或者小组分工合作完成作品。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模式,有利于优势互补。小组学习可以尽量尊重学生的意愿,让他们自愿组合,自愿分工,自愿采用讨论方式和汇报的方式进行交流。(2)拓展感受各种不同材质材料的特性,合理利用多种材料和工具进行制作活动,提高动手能力。(3)展示个人或者小组合作完成作品后,可以在组内或者班级内,用美术的语言介绍自己设计制作作品的材料、方法及设计思路等。(4)评价要尽量了解学生的设计意图,重视自评、互评、师评等多种评价方式的综合运用。既要关注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情况,更要重视学生对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强化评价的诊断、发展功能以及内在激励作用,弱化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评价既要肯定优点,同时要恰当指出不足及完善措施及方案。(三)课后段1、知识与技能的延展将设计作品进一步加工完善,用以参展或投稿等或者向一些主题适宜的网站推荐,到更广阔的平台上展示自己。2、艺术实践尝试将设计知识应用于生活,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结合生活实践的设计能力。综合探索课型一、教学流程 教学流程图二、环节解读(一)课前延伸1.预习形式:教师把预习学案提前发给学生,学生自主进行预习,或小组合作预习。 2.预习内容:预习学案要让学生明确应该预习哪些学习内容,知道预习应该达到的目标。学生通过预习,大致了解本课题的活动过程,通过各种方式搜集所需知识,通过互联网、书店、电视等途径,查询和收集相关的视频、文字和图片资料等,并根据课堂所需以及自己的预定计划、个性喜好,充分准备相关的美术材料。3.预习目的:明确学习目标,通过多种渠道搜集相关资料,为顺利进行课堂学习做好充分的知识准备和材料准备。(二)课内探究1.自主学习(1)情景导入,明确目标。教师可根据活动内容设计一个恰当有趣的情景导入新课,情景的创设可以是一段精彩的视频,也可以是一个生动的创作环节,还可以是示范作品展示等,巧妙地把学生的思维引入即将学习的内容。结合学生的预习情况,引导学生分析教学目标要求,通过分析使学生能够挖掘出本课的重点、难点、疑惑点,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本课的学习任务。(2)了解过程,设计方案。先让学生自主了解整个探索活动的进行过程,看都涉及到了哪些美术实践活动,以及哪些相关学科和相关领域的内容。要突出美术本体,有机融合本领域、姊妹艺术以及其它领域、其它学科。教师引导学生根据预习学案进行自主预习,自主发现问题,对疑难问题做好相应记录。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小组互助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并研究设计出合适的探索活动方案。2.合作探究(1)小组内的交流根据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全面展开实践活动,每个学习小组成员要按活动预定方案完成实践活动。在活动过程中突出强调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一起动手,相互启发,达成共识,共同解决问题。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巡回指导,并密切关注每个小组的整体进展情况,以及每个小组内每位成员的参与情况,适时督促,恰当点评,并提出建设性的改进意见。(2)班级内的交流由教师主持,各小组之间进行成果交流。通过小组之间的交流,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探索主题,完善创作构思,思维碰撞,升华创意。3.精讲点拨(1)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对于学生自主互助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有疑义、争议的问题,教师不要去直接告诉他们现成的答案,而是通过教师的分析、提示、点拨,让学生通过分析、对比、综合、思考,自主解决问题。 (2)判断评价,激发创新。虽然本学习领域强调美术各门类、美术与其他学科、美术与现实社会的联系,但是一定要突出美术这个主体,因此说美术作业的创作完成是整个探索活动的关键环节。教师要根据教材中学习活动的要求与各小组的学习情况、材料准备情况,提出恰当的作业要求,并根据学生个性特点与素质层次力求作业设计多样化。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跟踪学生的整个创作过程,重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帮助他们完成有独特个性的作品。此外,还要善于发现学生作业的闪光点,及时进行表扬鼓励,给其他学生以启发和灵感。(3)有效突破,适当示范。 教师有策略地现场示范,对提高学生技能,激发创作欲望与创新精神大有裨益。教师进行示范时要有所侧重,或重造型技能,或重色彩指导,或重材料运用、或重创意发散等。(4)总结规律,提炼方法。通过对优秀作品的展示点评,交流引导,让学生归纳、提炼创作方法与规律,并能综合运用。4.有效训练(1)形式:以小组创作为主,也可打破小组,自由组合,合作交流。(2)拓展:美术作品的完成是整个综合探索活动的关键环节,以此展开对相关领域的探究活动。 (3)展示:举行课堂成果展示会,方式可灵活多样,如作品展览、现场表演、过程陈述、创意表现等,还可以对整个过程及其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形成书面报告,可采用调查报告、专题报告、小论文的形式。 (4)评价:评价力求多元化,可随堂进行自评、互评和师评。也可在整个综合活动结束后进行总评:一是要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即对其参与课堂的积极性,问题提出的有效性,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合作学习的协作性等进行评价;二是要对各小组活动开展情况以及活动效果进行总体评价;三是要对学习成果进行重点评价。(三)课后提升1.知识与技能的延伸综合探索课型在课后提升阶段较其它课型空间更大。学生要继续完善本课学习成果,学习成果可通过校刊、板报、校园网络等进一步展示推广,教师要跟踪评估,及时反馈。2.艺术实践将成果运用于生活,积极尝试本领域内、姊妹艺术与其它领域及其它学科的综合与探索活动。欣赏评述课型一、教学流程教学流程图二、环节解读(一)课前段1、预习形式美术欣赏课的预习,可以以个人或者小组的形式进行。引导他们运用多元途径,查阅书籍,向父母询问,也可以登陆艺术网站,利用网络去查询,这样就极大地调动了学生预习的积极性。2、预习内容的设计教师根据预习目标,设计出一系列的问题,引领学生进行思考并形成文字性的材料。所设计的问题应突出学生对作品作者以及创作背景的理解、掌握。要杜绝教材知识简单、机械地重复再现,突出对知识的归纳总结和系统掌握。在预习学案中,引导学生通过预习,找出哪些问题已经基本掌握,哪些问题没有解决,还存在哪些疑惑。教师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和收集学生预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作为课堂教学设计的重要依据。3、明确预习目标在预习学案中,让学生围绕本节课的有关作品,针对相关作品的作者与创作背景等,利用各种媒介进行收集整理。(二)课内探究:1、自主学习(1)情景导入,展示目标设计一个恰当的情景,导入新课,把学生的思维自然地引入新知识当中,引发学生的兴趣。美术作品鉴赏的过程是审美的过程和情感体验的过程,设置特定的情境导入新课是最主要的形式。模式一:以与作品、作者等有直接联系的史实、传说、故事等为话题,设置特定情境,创设特定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模式二:根据鉴赏作品的形式、风格等特点,设置虚拟的情绪氛围,使学生能迅速进入美术作品所带来的情绪感受。模式三:结合学生自主预习中对于作品的初步感知,开门见山,直接进入课题。结合学生的预习情况,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分析课时教学目标要求,通过分析使学生能够挖掘出本节课的重点、难点、疑惑点,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2)初步感受、了解作品首先,引领学生根据作品形式、风格,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初步欣赏。其次,引领学生就对于作品的第一印象和初步感受,从点、线、面、色彩等基本要素和作品名称、构图、形式、风格等形式要素进行自主分析。最后,引领学生找出问题与疑惑。对于学生确实自主学习解决不了的问题,应引导学生找出问题解决不了的原因并做好相应的记录。2、合作探究(1)组内交流组内每个成员把总结出的结论写出来,组内进行讨论,保留相同的,或大家认为最恰当的见解,组内成员有不同意见可以保留。(2)班内交流首先,由各学习小组主讲人(轮流主持)陈述研究报告,一是发布主题性研究成果;二是提出本小组存在的问题或困惑;三是小组之间互相质疑、辩论、解惑、评价。3、精讲点拨(1)发现问题、共同探究整合学生提出的有代表性的问题,由教师主持,对有关作品形式、风格,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欣赏与研究。本环节要突出指导学生进行欣赏评论的方法和基本程序,深化理解,明晰认识,重在解除疑惑、深化体验。首先,根据学生对作品的初步反馈,指导学生有目的、有意识地对作品进行较为深入地理解和感受。美术鉴赏方法很多,比较式鉴赏方法是美术鉴赏教学最重要、最常用的手段。比较式鉴赏方法一般分为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两种。所谓横向比较就是对不同的国家、地区、民族、流域、甚至是不同种类的美术作品进行比较欣赏。其次,引领学生对作品采取全幅、细节或局部放大、不同角度等方式进行反复地、细致地研究,以期更深入地理解和认识作品。(2)尊重学生、及时点评在欣赏过程中,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和人格,以一种平等、博爱、宽容和引导的心态对待每一个学生,使每个学生的身心都能够自由的表现和舒展开来,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欣赏和感受,不轻易批评学生的欣赏不正确,让每位同学都能轻松的讲出自己的感受、观点。(3)交流感受 归纳总结课堂小结是一节课的总结与提升,是教学落实的重要环节。首先,教给学生如何感受与体验美术作品。如:提示学生用美术的思维思考问题,用美术的语言进行表达和陈述。引导学生根据自身以及他人对于作品的不同认识和感受,再次体味作品,进一步加深或者调整对于作品的体验与认知。其次,教给学生总结出本节课的收获。这些收获包含作品的理解,鉴赏的方法、技巧的运用,今后学习应该注意的问题等。(4)应用达标、反馈矫正针对本课时的教学目标,设计题目进行课堂达标测试。所选问题应注重考查本课时所学知识中的重点和难点,难度适中。最后,根据当堂反馈结果,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做出评价。4、有效训练(1)形式欣赏课可以与动手结合起来,欣赏过作品之后,可以进行模仿绘画或者制作。还有一种形式就是,把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形成文字材料与大家进行交流。 (2)课内拓展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对有关作品的个性解读,尊重不同的观察角度与不同的理解认识,强调问题意识与质疑精神。教师还可以进一步发散思维或创新形式,把本课作品的艺术形象和内容引申到其他学习领域中,以不同的形式进行表现。比如可以用音乐、诗歌、行为艺术等形式进行展演。本环节要强调对学生美术视觉语汇及多感官的思维训练,突出课题的发散与拓展。(3)交流展示根据自己对作品的真实感受,学生们可以一个人或者小组合作,形成文字性的材料,然后在组内或者班级内,进行交流展示。(4)多元化评价评价可以采用自评、小组互评或团体评价的方式,既可以在学习过程中进行,也可以在学习结束后进行,评价结果以简单的方式加以记录,并给予学生恰当的反馈。(三)课后段1、知识与技能的延伸通过本课学习,提出有价值的研究课题,鼓励各学习小组课后进行更有针对性地、更深层次地研究,撰写研究报告,发布到教室壁报栏、校园网学科讨论区或教师博客等载体,进一步交流讨论。教师对学生的课后作业及时批阅,对完成情况做出评价,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矫正2、艺术实践可以在节假日里,到一些作品所在地去近距离的欣赏、感受,感受生活中真实的艺术作品。附:造型表现领域新授课教学设计案例趣味卡通寿光市洛城一中 王艳丽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卡通画的表现手法和特点,能够大胆的进行卡通形象的设计,同时通过合作完成作品,培养学生的美术语言表达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二、教学重点:卡通画的表现手法和特点。三、教学过程: 1、设置情境,悬念导入同学们好,很高兴认识大家,希望能给大家带来愉快的45分钟。同学们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结果谁赢了?对,兔子赛跑失败之后,很不甘心,听说呀他们举行了第二次赛跑,结果怎样呢?我们一起到卡通世界中去看一下吧!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第2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趣味卡通。 2、自主学习,感知形象特点(1)说卡通感知形象说起卡通,同学们都很熟悉。你有自己喜欢的卡通明星吗?能说一下他的特征吗?老师带来了很多卡通明星,想不想知道是谁?下面老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我描述一个形象,看看能不能猜出他是谁?她理了可爱的娃娃头,喜欢戴各种各样帽子,有着弯弯的眉毛,豆子大小的眼睛,两个红红的腮头。你知道她是谁吗?你能描述一下你喜欢的卡通明星吗,也让大家猜一猜他是谁?你能模仿他们吗?(2)变卡通界定形象这是什么声音?对了,乌龟与兔子的第二次赛跑马上就要开始了!动物们都到齐了,可是兔子跑到哪了呢?怎么只有乌龟在这里呀?原来它在这里,被魔法师变回原形了,你能帮助他恢复卡通形象吗?首先要抓住他的特点,长长的耳朵、三瓣嘴,并对它的特征进行夸张。谁还有更好的办法,可以给它穿上衣裳,把它的眼睛画的大一点,把它的嘴巴画大,就可以成为卡通动物了。哦,这样就可以成为卡通形象了?我们看一下是不是这样!现在我们将两幅图片做一下对比,生活中的兔子和卡通形象有那些地方不一样,你觉得具备哪些特点才能变成卡通形象?特点:形象生动,造型夸张、色彩鲜艳。3、合作探究,设计形象了解夸张的运用以及表情的特征我们刚才把一只平凡的家兔,变成了俏皮的卡通形象,那能赋予他一定的身份吗?比如一位地位显赫的老板,(可以从形体、着装、动作上进行设计)这是一位生气的老板,你怎样看出来的。(眼睛与眉毛都竖了起来,呲着牙)同学们可以相互作一下这个表情,看一下五官有什么变化。而且他的姿势好象在数落员工。那如果这是一位漂亮可爱的小姐,这位漂亮的小姑娘,你可以吗?很有创意,谁还有更好的创意。这位漂亮的女生,你说一下。她的表情如何呢?很兴奋,很快乐,手舞足蹈的。快乐时,表情是怎样的?五官很舒展,嘴巴咧的很大。同学们认出他是谁了吗?对,就是蓝兔,我们在进行设计的时候,可以采用替换的方式,借用某个形象的一部分,通过改变,使它成为全新的形象。借助夸张、拟人的手法,可以把家兔变成形态各异样的卡通形象。形象有了,故事会怎样进行呢?4、精讲点拨,巧用特殊符号(1)教师示范:阳光明媚的午后,庸懒的兔子正在睡觉,突然“叮玲玲”电话铃响,“喂,兔子,我们都等你好长时间了,你在哪呢?”这时兔子跳了起来,飞奔而去,却突然,“砰”,撞到了树上。我们从画面中看到了生动的形象,能让我们听到声音,比如:“电话铃响、砰!撞到树上吗?”同时让我们感受到兔子在睡觉、奔跑的速度吗?这些你能表现吗?大家表现的很出色,帮老师完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由此可见“运用特殊符号和简洁的语言可以使表现更加生动”这也是卡通画中独特的表现方式。(2)背景在我们的帮助下,兔子终于与乌龟相遇了,瞧,画面中的兔子还在不停的说呢!在这幅画中,既有生动的形象也借用了特殊符号,但你觉得这幅画完整吗?怎样会更生动?对,就像讲故事需要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一样,这里只有人物,所以不够完整。怎样会更完整呢?那这样可以吗?有了背景,画面看上去更完整、更丰富。背景的加入能很好的衬托主题,烘托氛围,使画面更加生动完整。5、创作体验,有效训练刚才我们对卡通的形象进行了设计,表象了特殊符号的运用,也了解了背景的作用,接下来就要创作了。作业要求是这样的: 1、能够运用夸张、拟人的手法表现故事人物。主人公兔子与乌龟的形象都有了我们可以从体形、着装、动作等方面进行改变,使它变成我们自己心中的样子);其他动物的形象在进行表现时,也要从动物的特征入手,然后进行拟人化处理。2、能够恰当的运用特殊符号烘托画面氛围3、不要忽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等背景因素,故事的结果如何 最后谁获的了胜利,他们分别会有怎样的表情,其他动物又是怎样的。我们表现的是获胜后的场面。我们先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互相交流彼此的想法,然后进行分工,合作,有画背景的,有画主人公的,有画其他动物的,最后集合众人的力量,创作出我们的龟兔赛跑2。老师这里还有几幅背景,同学们可以参照,6、成果展示、作业评价评价应包括主人公的形象、特殊符号的运用、画面的背景等这些方面来展开。形式有作者自评自述、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等形式7、课堂小结,拓展延伸大家找一找这些可爱的卡通形象,除了在漫画、电视中看过,你还在什么地方发现了它们的身影。在我们的书包、文具、衣服等等到处都有他们的影子,卡通作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元素,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角角落落,它不仅给我们带来了快乐,也给我们带来了智慧与幽默,只要同学们用心体验,你就会发现,我们的生活也像卡通世界中那样,到处充满惊奇,处处撒满欢乐。第四章 学科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美术学科课程资源开发要本着针对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结合学校的传统和优势,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自主开发和实施的原则进行规划的。特别着眼于发展学生的兴趣,充分体现师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体现出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为原则。 (一)体验“网络资源”与“现代教育技术” 网络资源和影视资源可以合称为“媒体资源”。除教材资源之外,教师尚需要根据教学的需要,从网络资料、影视资料或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有价值的课程与教学资源。网络教育使任何人在任何时间、地点都可以获取自己想要的知识。网络教育提供的学生学习环境是一个开放式的、自由的空间。相对于传统教学中教科书而言,互联网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的是丰富全面的学习资料,它鼓励学生按自己的爱好、环境、心境,选择适宜自己学习方式的内容和过程,从而创建和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 影视课程资源的介入,将使教师“笔耕舌种”的传统教学方式部分地发生改变;如果影视课程资源能够与学科课程进行有机的结合,则可以弥补传统教材在深度广度上的不足。 (二)对当地传统美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可以利用当地的一些民间美术,如年画、风筝、泥人、剪纸、玩具、古建筑等,有着极大的开发利用空间。开发具有优秀传统的民族民间艺术教育内容是具有重要的现实和长远意义的。围绕对当地传统造型艺术所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