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亮塘湿地公园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页
西亮塘湿地公园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2页
西亮塘湿地公园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3页
西亮塘湿地公园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4页
西亮塘湿地公园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细论述引进的必要性,引进的必要性,引进方向和选择方案比较。主要设备选型是生产的技术水平和经济合理性的具体表现,必须作多方案比较后,确定主要设备的规格型号与来源。按车间、工段编列主要工艺设备一览表。需要引进的设备应单独列表。引进设备还要说明引进必要性、备品备件的来源、国内分交方案,引进设备外汇来源及引进计划。一般设备在可行性研究阶段一般不作详细选择,但需按车间参照现有同类型、同规模生产厂所用的一般设备估算本项目应予装备的设备数量,或采用行业中惯用的比例指标推算出本项目,本车间所需一般设备的数量。全厂计量设施的配置原则和要求。设备费用估算。主要设备可根据询价、协议意向书中价格等分别估算,一段设备可综合估算。主要原材料、燃料、动力消耗指标单位产品所用材料、燃料、动力等的消耗指标选取的来源有:现有生产厂的消耗定额高低值的平均数;同型号设备的实际运转时的消耗值;通过生产试验测定及分析推算;设备出厂时的说明或订货合同规定值。可行性研究中,可结合本项目技术方案特征,确定主要原材料、燃料、动力消耗指标值;编制主要原材料、燃料、动力消耗指标表。消耗指标不同于前面所列的原材料、燃料及动力需用量,消耗指标纯属生产过程中需要的或消耗的数量,不包括其它因素如:运输、储存的损耗。消耗指标与所用生产技术的先进程度有关;同一种设备不同型号的,又同生产管理和操作水平直接有关,因此常被用作企业间衡量经营管理水平的指标。主要生产车间布置方案在工艺流程、技术参数和主要设备选择确定以后,应就设备的外形、前后位置、上下位差以及各种物料的输入和流向、操作要求等作通盘的研究,选择车间布置方案。车间布置方案要求达到物料流向最经济、操作控制最有利、检测维修最方便。主要生产车间布置方案要求提出车间布置简图、主要标准尺寸和技术说明。非主要车间布置方案要求提出建筑面积、平面尺寸、层高等估算和建筑物特征。总平面布置和运输总平面布置原则总平面布置应根据项目各单项工程、工艺流程、物料投入与产出、废弃物排出以及原材料储存、厂内外交通运输等情况,按厂地的自然条件、生产要求与功能以及行业、专业的设计规范进行安排。达到工艺流程顺畅、原材料与各种物料的流送线路最短、货流人流分道、生产调度方便,并考虑用地少、施工费用节约等要求。总平面布置还应考虑到企业今后发展的方向、与外界的交通联系线路等外部因素的合理安排。在确定了总平面布置原则并绘制总平面布置后,需估算厂区场地平整、建、构筑物基础、管沟、路槽地下工程等全厂土石方量,并说明余缺量的走向与来源。厂内外运输方案根据工厂的投入物、产出物与废弃物的总量,按其不同种类、不同运输方式与运输工具分类说明,从运量、运距、运输成本、运输负荷变化以及投资与经常费用等方面加以分析。确定和推荐经济、实用的运输方案。运输方案的确定要包括全厂运输量分析、运输设备选择和厂外、厂内运输方案的说明,其中厂内运输方案要求作到与生产有机配合。仓储方案论述原材料、燃料、主要辅助生产物料主副产品的年周转次数;储存期;储存方式;装卸及搬运方式等方案设想和要求,对用量较大的大宗货物以及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仓储方案,应专题叙述。占地面积及分析建设项目用地,应遵循保护、开发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土地的方针,尽量少占耕地,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要估算占用土地数量,并分别估算生产区、生活区、原料基地占地面积,计算土地利用系数、生产区场地利用系数、全厂绿化系数、占地用地面积等指标。在占用土地分析中,还需同时说明需要拆迁的原有建筑物、构筑物的数量、面积、建筑类型;可利用的原有建构筑物的面积,拆迁后原有人员及设施的去向,项目需要支付的赔偿费用。并对可能的不同拆迁方案进行拆迁费用及征地费用的比较。土建工程土建工程是指工厂所有建筑物、构筑物的建筑与结构设计。在可行性研究阶段仅需对主要生产厂房、重要构筑物以及特殊基础工程作原则性的叙述和方案选择建议,如采取的建筑形式和标准、结构造型、基础类型和需要采用的重要技术措施等。对一般建筑物只作综合说明、估算工程量、选取单位造价指标等即可。对全厂所有建筑物的工程量,造价以及三材用量。视单项工程的大小,可采用不同方式进行估算。主要建、构筑物的建筑特征与结构设计按生产流程顺次列出主要建筑物名称、建筑面积;建筑形式和标准、建筑材料的选用要求;特殊要求;消防及报警设施选用标准和要求,应遵守的设计规范名称。对一般建筑物可以列出工程量、建筑面积作综合性说明。结构设计的依据,主要是建构筑物的结构造型、地基处理方案、建构筑物基础造型及对施工的特殊要求。对需要进行抗震设计的,要有地震烈度确定依据、地震设防标准及设防方案的选择及说明。特殊基础工程的设计遇有不良地质条件的项目或重要建构筑物与大型工艺设备的基础工程,应进行特殊基础工程设计,提出设计方案的选择建议。对需要防震动,防腐蚀及其他有特殊要求的建筑物以及对基础沉降有严格要求的工艺设备的基础工程,需作专题研究,提出设计方案的选择建议。建筑材料分析拟建地区可以提供的建筑材料名称、规格、运输条件、预制构件的最近供应点和可提供的最大构件规格及制作能力。需由外地供应的应说明主要建筑材料名称及供应点。对项目施工时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要单独说明,如需说明特殊工程的施工组织与机具、大型或大宗预制构件的来源等。进行三材用量估算,编制建筑材料用量估算表。土建工程造价估算生产性建构筑物以车间、工段为单元,分建筑物、构筑物、基础工程三类、列出工程量、单位造价、造价估算额;非生产性建筑物以功能划分单元,列出工程量、单位造价、造价估算额;零星的建筑物及临时性建筑可合并各项估算造价;厂外工程以工程名称为单元,立项估算。生活区土建工程需要单独估算。其他工程项目的组成除以上所述的工艺、总图运输、土建工程外,尚有水、电、汽、气等的供给和输送工程、机电修理、化验等辅助生产工程以及生活福利设施等。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应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和需要,对这些工程分别处理,有的需要作技术性的论证或说明,有的只需作工程量与费用的估算。其他工程包括下列内容:给排水工程需说明全厂用水、排水量。根据用水水质要求,进行水质分析,提出净化设施方案,污水排放标准,净水、污水划分系统也要加以说明。动力及公用工程分别提出供电、供热、电讯、采暖通风与制冷、自控仪表、辅助生产设施等工程的设计方案,并进行相应的设备选型分析及估算费用,在动力及公用工程方案比较中,应重视节能措施的应用。地震设防对除土建工程以外的易造成震后次生灾害而需要设防的其他工程,如对重要管线、易燃易爆气、液体储罐、高塔、供电、供水中枢、重要工艺设备等的地震设防方案原则及要求进行说明和分析。生活福利设施根据当地生活福利设施标准及项目总定员,确定项目必须建设的生活福利设施规模、建设标准,说明采用的计算依据,并估算生活福利设施的费用。环境保护与劳动安全在项目建设中,必须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环境保护和职业安全卫生方面的法规、法律,对项目可能对环境造成的近期和远期影响,对影响劳动者健康和安全的因素,都要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分析,提出防治措施,并对其进行评价,推荐技术可行、经济、布局合理、对环境的有害影响较小的最佳方案。按照国家现行规定,凡从事对环境有影响的建设项目都必须执行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批制度。同时,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对环境保护和劳动安全要有专门论述。建设地区的环境现状项目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土壤、地质、水文、气象地形、地貌、土壤和地质情况;江、河、湖、海、水库的水文情况;气象情况;矿藏、森林、草原、水产和野生动物、植物、农作物(1)(2)自然保护区、风景游览区、名胜古迹、以及重要政治文化设施(1)(2)现有工矿企业分布情况;(1)(2)生活居住区分布情况和人口密度、健康状况、地方病等情况;(1)(2)大气、地下水、地面水的环境质量状况;交通运输情况;其他社会经济活动污染、破坏现状资料。项目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主要污染源分车间叙述产生污染物的装置、设备、生产线及其投入物、产出品和排出物的品种、数量、排出方式,产生震动和噪声、粉尘、恶臭、有毒气体的装置和车间;易燃、易爆、剧毒物料的运输线路、储存库站位置;放射性物料及放射性废弃物的运输线路、储存和使用场所及其位置。分析污染物的性质、成分、数量、危害程度。主要污染物主要污染物向厂外排放的性质可分为:烟尘、粉尘、废气、恶臭气体、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废液、废渣、噪声、放射性物质、振动、电磁波辐射等。主要污染物所含有害物质分析,列举污染物所含主要有害有毒物质。排放量。污染物经处理后最终排入周围环境的含有有害物质的混合物的数量,注明混合物中所含有害物质的含量或浓度,并列出国家或地区允许的排放标准。项目拟采用的环境保护标准采用的环境保护标准是指国家及项目所在地区环保部门颁发的标准,如大气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噪声卫生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及有关法规、规定等。如地区规定严于国家规定时应执行地区规定;地区没有特定要求的;执行国家规定。个别目前国家和地方尚未制定标准的由可行性研究单位与当地环保部门协商确定。治理环境的方案项目对周围地区的地质、水文、气象可能产生的影响如地下水位下降、地面沉降等。防范和减少影响的措施项目对周围地区自然资源可能产生的影响如森林和植被破坏影响野生物、植物繁殖和生存等,防范和减少这种影响的措施。项目对周围自然保护区、风景游览区等可能产生的影响如土壤污染、水源枯竭等,防范和减少这种影响的措施。各种污染物最终排放的治理措施和综合利用方案。各种污染物最终排放量对周围大气、水、土壤的破坏程度及对居民生活区的影响范围和程度,污水、废气、废渣、粉尘、及其它污染物的治理措施和综合利用方案。噪声、震动、电磁波等对周围居民生活区的影响范围和程度,消声、防震的措施。绿化措施,包括防护地带的防护林和建设区域的绿化。环境监测制度的建议监测布点原则;监测机构的设置和设备选择;监测手段和监测目标。环境保护投资估算环境影响经济损益简要分析。对可以量化的环境影响,可将其计算并列入经济评价中现金流量表内进行分析。环境影响评论结论劳动保护与安全卫生建设项目必须确保投产后符合职业安全卫生要求,保障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应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分析和评价。生产过程中职业危害因素的分析生产过程中职业危害因素的分析;生产过程中的高温、高压、易燃、易爆、辐射、振动、噪声等操作者健康影响的分析;生产过程中危害因素较大的设备、分布点及其危险程度。可能受到职业危害的人数及受害程度。职业安全卫生主要设施危险系数较大的生产点、拟采取的防护方案及安全检测设施;生产过程中的自动报警、紧急事故处理等安全设施的初步选择方案;对高温、高噪声、高振动工作环境拟采用的防护、检测和检验设施。劳动安全与职业卫生机构机构设计及人员;保健人员和保健制度;日常监测检验人员。消防措施和设施方案建议企业组织和劳动定员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根据项目规模;项目组成和工艺流程,研究提出相应的企业组织机构、劳动定员总数及劳动力来源及相应的人员培训计划。企业组织企业组织机构包括生产系统、管理系统和生活服务系统的划分,其设置主要取决于项目设计方案和企业生产规模。企业组织机构设置要符合现代化大生产管理的要求,保证多个部门、多个环节以及全体成员之间能协调一致地配合,以完成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企业组织形式部门、行业不同,生产规模不同,企业组织机构可采用不同的形式。最通用的形式是采用金字塔式、中层经营管理和基层现场管理等三个层次。一般来说,企业管理层次与1 总论1.1 项目概况项目名称:昆明市西亮塘湿地公园建设责任单位:云南长实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项目地点:滇池北岸官渡区西亮塘项目投资:总投资60508.73万元。其中:水质净化区 6853.68万元;游赏区38674.80万元;生态恢复区14980.25万元。实施时间:2007年4月2009年4月1.2 项目提出的背景湖滨湿地作为陆地与湖泊水体之间的生态交错带,是湖泊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湖滨湿地既是湖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场所,也是湖泊自净作用有效的区域,同时也是控制污染入湖的最后一道屏障。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五”计划和环滇池生态保护规划,都将湖滨生态带工程建设作为滇池保护与生态恢复的重要建设工程项目。环滇池生态保护规划构筑包括环湖截污、环湖道路、污水处理工程和湖滨生态带建设在内的水污染物排放控制体系,是未来滇池保护与生态恢复建设的重要内容。党中央、国务院、云南省委、省政府、昆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滇池污染治理工作,通过各方面多年不懈的共同努力,在滇池流域经济迅速增长、人口增加和污染负荷不断增大的情况下,基本遏制住了滇池水质迅速恶化的势头,滇池污染治理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然而,目前实施的低投入、低产出的发展和保护模式面临着众多的矛盾冲突,迫切需要探索环湖生态保护的新模式,加快滇池治理的进程,改善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使滇池污染治理与生态保护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1.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意义1.3.1滇池社会经济概况昆明市主城区是滇池流域居民最密集,人为活动最为活跃的区域,是全省全市经济、文化、商贸活动的中心。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调查统计,流域总人口308.4万人(包含居住半年以上的暂住人口)。根据2000年昆明市土地局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结果,滇池流域土地总面积为2920平方公里,其中农用地212175公顷,占总面积的72.66;建设用地34200公顷,占11.71;未利用地45625公顷,占15.63。1.3.2 滇池北岸湖滨带存在问题分析湖滨带湿地是处于陆生生态系统与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具有独特的水文、土壤和植被特征的生态系统,它在蓄洪防旱,控制土壤侵蚀,截留和降解入湖污染物质,改善入湖水质,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等方面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滇池近几十年来,随着工农业的迅猛发展,人口的大量增加和城市化不断加快的进程中, 对湖滨带湿地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如:围湖造田等使湖滨带湿地发生严重的退化,最终导致了湿地生态环境破坏、自然景观消失、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丧失等多种生态灾难。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1)生态破坏严重湖滨土地过度开发、围海造田和大规模防浪堤的修建破坏了湖滨生态环境,导致湖滨生态系统极为脆弱。从七十年代到现在,滇池东岸建设了很多防浪堤,能被开垦为耕地或鱼塘的湖滨带均已被利用,除此外部分湖滨带已成为永久性的旅游设施或建筑用地。这些开发活动和防浪堤的建设严重破坏了滇池湿地系统,导致原有动植物的生境的丧失,沿岸的水土流失日益严重,造成湖滨区水生与湿生植物由深水区、浅水区向近岸带、陆地逐步萎缩,生物物种急剧减少,湖泊生态环境极度脆弱,湖滨区生物多样性的衰退进一步破坏了湖滨带的生态功能,致使湖滨带缺乏应有的生态防护。除滇池西岸外,全湖大多数区域都有防浪堤,防浪堤将滇池水体与湿地系统隔开,破坏了原有动植物的生境,造成湖滨区水生与湿生植物由深水区、浅水区向湿地、陆地逐步消亡。(2) 湖滨污染严重湖滨带本来是湖泊拦截污染物的最后屏障,由于失去天然湿地、人口密集、单位面积耕地化肥用量过大、城市点源截流剩余污染和城市污水处理厂工业水污染等的直接入湖等原因,使目前的滇池湖滨带不仅丧失了净化水质的功能,反而还成了污染滇池水体的严重区域之一。(3) 面源污染严重滇池北岸以蔬菜和花卉生产为主,农业发达,人口密度集中,面源污染是该地区的主要污染源。城市面源终极截污率仅能达到50%,农村面源终极截污率仅能达到30%;目前农村面污染源治理仍是缺口,对沿湖村镇的生活污染没有相关治理控制对策,农村生活污水、绝大多数生产性固体有机废弃物直接排放,最终进入滇池水生态环境,成为滇池水体的长年持续性污染源之一。1.3.3滇池湿地恢复与建设的意义(1) 湖滨湿地是构建完整湖滨生态带的需要湖滨带在湖泊保护中具有重要作用。湖滨带是湖泊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湖滨湿地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蓄洪抗旱、控制土壤侵蚀、净化入湖水质、为动植物提供栖息和生存环境,维持生物多样性,改善湖滨景观,维持生态平衡等方面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湿地特殊的生态环境,决定了湿生植物具有生长迅速、抗逆性强等特点,这种生物所特有的吸收和分解营养物的自然过程,保证了物质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的有效利用,防止了物质的过分局部积累所形成的污染。缺少完整的湖滨湿地系统的滇池,要有效克服富营养化的局势将是难以想象的。因此,湖滨湿地生态系统功能恢复与建设对于减缓滇池污染程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2)是滇池北岸湖滨生态建设中的重要内容在环滇池生态保护规划和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五”计划中安排了一系列污染治理的工程措施,这些污染控制的措施是从污染源头和污染输送过程中减少和切断污染源,从而达到控制污染的目的,强调的是“治”。而湖滨带生态恢复与湿地建设作为流域生态修复类的重要项目被定为特优先项目,该项目将在滇池沿岸筑起一道保护屏障,修复滇池湖滨带生态系统,强调的是“防”。尤其是湖滨生态工程建设与环湖截污污水处理构成完整的污染控制体系,成为了滇池污染防治工程的重要支撑。表3-1滇池北岸(含主城区)湖滨带建设项目汇总表序号工程名称工程规模实施年限1人工湿地建设人工湿地布水系统建设,建12.7km2(19050亩)人工湿地200520082天然湿地生态建设1887.4m等高线潮水涨落带内,建5.6km2(8400亩)天然湿地200520083防护林区生态建设在湿地外围因地制宜1km2(1500亩)防护林带20052008(3) 项目的建设是北岸片区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项目区生态环境存在以下主要问题:土地垦殖率高,大棚蔬菜、花卉产业发展迅速,农村固体废弃物数量巨大,面源污染十分严重;湖滨自然生态破坏严重,土地开垦过度,天然湿地几乎已消失殆尽;区域内人口和建设用地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人地矛盾、生存与环境保护的矛盾十分突出;目前尚缺乏污染控制设施,点源和面源污染均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给区内水环境和滇池的水环境保护带来严重的影响,随着片区经济的发展,这一影响将更加突出。为了保障片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完全有必要改变现有的农业生产模式,变农业生产为湿地生产,通过湿地建设营造人与自然间的和谐环境,从而提升区域土地利用价值,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片区农业生产废物及农药、化肥污染,实现片区经济可持续发展。(4) 项目的建设是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需求本项目的建设突出湖滨带的环境效益,充分发挥人工湿地对污染物的净化作用,将滇池湖滨带建设纳入流域污染控制系统整体规划和设计中,在滇池流域系统的点源和面源污染治理基础上,恢复湖滨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特征,使建成的湖滨带成为地表水污染物进入滇池的最后一道屏障,最大程度截流污染物,并形成一个具有一定的抵御和调节自然和人类活动干扰的能力的、能自我维持和调节的生态系统,同时使之与周围的系统与景观融为一体。兼顾湖滨带的景观功能与经济价值,通过湖滨带建设提升沿湖土地价值,以环境改善来促进流域经济发展,为昆明市、环滇池生态圈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创造了良好条件。因此本项目建设十分必要,是实现片区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的重要举措。1.3.4项目分析(SWOT)该区域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湖滨区域特色鲜明、景观资源丰富、生态功能突出,具有建设绿色生态社区的必要条件,审视“西亮塘湿地公园”项目于云南省社会、经济、文化、生态保护发展趋势背景下的机遇与挑战、优势和劣势,从而合理定位、契入市场,扬长避短地促进规划区项目的持续快速发展。l Strength 优势(1)区域宏观发展优势云南省经济发展具有四大优势民族文化、气候、生态和区位。民族文化云南民族文化资源得天独厚,拥有绚丽多姿的民族风情、内容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个性鲜明的文化特点。气 候千差万别的立体气候资源是云南不可多得的旅游资源;在云南几乎可以领略全球所有的气候类型和生态景观;云南号称“气候王国”,一年四季都可称为旅游度假的黄金季节。生 态是全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最多的省份之一,素有“植物王国”、“动物王国”、“花卉王国”的美誉,这些优势条件都为云南“绿色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区 位云南位于中国与东南亚、南亚次大陆的结合部,处于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前沿。具有良好的经济区位条件。本规划项目正是充分利用云南省独有的优势和蓬勃发展的经济前景,打造以生态保护、科普教育和休闲游憩为内容的湿地公园,具有天时地利之优势。(2)项目依托的资源优势总结起来,有以下三方面资源优势:交通 区 位 优 势处于美丽的滇池湖畔;距昆明市中心仅10公里路程;周边有便捷的公路交通网络联系主城区。自然 资 源 优 势规划区已具备了恢复重建湿地空间环境的必要条件相对负地形、充沛的水源和隔水层;内部地形变化不大,景观层次丰富,且具有良好的气候条件,水资源条件和植被生长条件,特别适于湿地生态环境的塑造。市场开发资源优势项目市场依托于云南省省会昆明,它是云南省经济最发达的城市,具有较强的经济和基础设施条件支撑,同时具有广阔的内部消费市场和外部客源市场。 (3)项目特性优势该项目是滇池环湖生态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修复滇池湖滨带生态系统将在滇池沿岸筑起一道自然保护屏障,强调的是“防”。尤其是湖滨生态工程建设与环湖截污污水处理构成完整的污染控制体系,成为了滇池污染防治工程的重要支撑。项目的建设是滇池北岸片区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受到政府和市民的广泛支持。项目的生态产业的建设置换了低效益的粗放型农业,实现了产业转型。同时,项目的开发建设是以“昆明风驰明星信息产业有限责任公司”为龙头,携多家有较强实力的投资商,依据市场需求在政府的有序引导下,统一协调筹措社会资金进行生态工程和公益事业建设,有效缓解国家相关资金的矛盾和缺口。是实现片区经济社会发展与滇池环境保护双赢的重要举措。l Weakness 劣势,即项目的不利因素(1)政府态度及宏观政策对项目的开发、建设、运营影响巨大。(2)规划区与城市之间保持有一定距离,与城市的基础设施联系有待进一步加强。(3)城市规划路网的实施时间及空间定位对项目的建设有着极大的影响。(4)规划区的用地低洼,地基承载力较低,将会使项目的建设和运营投资费用增加。(5)由于人工湿地在世界范围内的科学研究还处于实践和试验阶段,理论和实践经验还未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同时由于地域差异,使滇池湖滨湿地的恢复重建有着很大难度,项目的建设将是在环境监测基础上的一个反复调整优化的过程。因此湿地公园项目建设将是一个有着重要社会、环境意义,却又是需要政府、社会、公共团体和企业的政策、资金、技术等多方面支持,建设周期较长的生态项目。l Opportunity 机遇,项目发展的机遇主要表现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三方面。总结起来,有如下几点:(1)中国加入世界经济贸易组织(WTO);(2)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逐步实施;(3)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和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凸现了云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地位,云南未来有可能形成国际商务交流中心之一;(4)云南确立了“一强两大”的建设目标“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大省”和“中国连接东南亚、南亚的国际大通道”;(5)滇池问题已受到国家、社会和市民的广泛关注,而本生态项目的实施,使环湖生态带的建设进入了实践阶段,将会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和鼓励。l Threat 威胁在政府生态经济建设政策、法规还未形成成熟系统的情况下,滇池环湖生态带的开发建设过程中将会存在很多不可预见的可变因素,这些多将直接威胁着本项目乃至环湖生态带建设、运营和可持续发展。综上所述,西亮塘湿地公园,这个绿色经济项目,不仅充分利用了区域资源条件,为美丽的春城增加了一个新的亮点,同时也适应了社会发展趋势,为社会、环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作出了贡献。本项目在拥有丰富资源优势依托的同时,也还面临着众多开发建设的问题和矛盾;在众多发展机遇之后,也还蕴藏着其它区域的竞争威胁。因此西亮塘湿地公园的规划和建设,应慎重科学的定位,充分发挥优势,扬长避短,通过独一无二的自然环境资源、合理的项目配比和科学的规划相结合,形成项目独有的特性优势。1.4 完成本项目所具备的条件1.4.1本项目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在湖滨生态系统中,水禽处于水生生态系统食物链中的最高生态位,而鱼虾产卵、生产孵化的数量和沉水植物密切相关,随着湖泊湿地遭到破坏,鱼虾产量势必下降,水禽的数量就会因失去食物来源而萎缩,直至完全消失。随着湖泊湿地恢复,鱼虾产量会逐步恢复,水禽的数量也将逐步增加。因此湖滨湿地在湖泊生态系统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湿地与森林、农田等生态环境一样,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是地球上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生产力较高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在生态系统中,湿地处于陆生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的交界,湿地生态结构和功能的好坏可能对陆地生态系统没有太大的影响,但对水生生态系统将产生难以预料的后果。它对一个国家乃至全球的经济发展和人类生存环境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被喻为“地球的肾”。因此,对湿地的恢复、保护与持续利用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湿地在生态系统中具有以下的主要功能:(1) 滞留营养物营养物质经径流被带到湿地中,随沉积物沉降之后,通过湿地生物吸收,经化学和生物学过程转换而被储存起来,最终通过对湿地生物的收获而将营养物质带出系统外;(2) 防止自然力的破坏湿地植被的自然特性可防止或减轻对海岸线、河口湾和江河岸的侵蚀;达到保护海岸线及控制侵蚀、防风和排除有毒物的作用;(3) 流量调节湿地能储存可能来自降水、径流或地下水源的过量水分,减缓水流,避免下游地域洪水的泛滥;(4)滞留沉积湿地特别是沼泽地和泛洪平原的自然属性(如植被、面积大小、水深等)有助于减缓水流的速度,有利于沉积物的沉降和排除;(5) 保护自然界生物多样性由于湿地系统的存在,为各种水生生物提供了优良的生活和繁衍环境条件,使得湿地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1.4.2本项目已有的工作基础和应用效果(1) 贵州威宁的草海湿地我国在湿地生态恢复方面最为成功的例子是贵州威宁的草海。为了扩大耕地面积,1970年曾排水疏干草海,湖中的鱼类、贝类、虾和水生昆虫等几乎绝灭,所剩水禽也寥寥无几,地下水位下降,农业减产,自然生态失去平衡。1980年政府决定恢复草海,实施蓄水工程,恢复水面面积20km2,平水期可达29km2。目前,生物物种已得到恢复,浮游植物有8门91属;高等植物20科26属37种,组成了多种挺水植物群落、浮叶植物群落和沉水植物群落。浮游动物有9纲74属115种;鱼类9种;两栖类14种,特别是鸟类丰富,有179种,其中水禽有68种。黑颈鹤、白头鹤、白鹤、灰鹤、游隼、自琵鹭等16种国家一、二级保护鸟类的数量日渐增多,湿地恢复效果良好,被国外专家视为中国湿地生态恢复的成功典范。该湿地作为我国特有物种黑颈鹤的主要越冬栖息地,目前已被建立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 滇池湖滨人工湿地建设2004年6月建成运行的大清河复合人生态工湿地示范工程,占地面积约20亩,采用复合污水工程预处理加人工湿地处理的工艺,进水取自典型合流制城市污水的海河水,正常运行日处理水量为2000m3,水力停留时间约5天,监测结果表明,该复合人工湿地出水中的主要富营养化指标均优于国标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环境效益十分显著:对进水水体中的总氮、总磷及悬浮物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49.8%、62.9%和48.6%。(3) 滇池湖滨天然湿地恢复2004年6月完工的海东村湖滨湿地建设是国家科技部和云南省政府合作的专项科技攻关项目滇池蓝藻污染控制技术研究中的一个专题内容,该项目由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与昆明市环境科研所共同实施建造,整个建设工期为两年,总面积约100亩。海东村湖滨湿地属典型的湖滨挺水植物型湿地,其间所选用的主要建群种包括香蒲、芦苇和茭草。目前项目建成区周围是滇池北岸蓝藻数量最少的区域,柳树成荫、茭草成群、白鹭等水鸟栖于其间,良好的生态环境与其附近的区域形成鲜明的对照。基于上述分析,湿地,特别是湖滨湿地的建设在国内外已非常普遍,在滇池周边也已有了成功的建设先例。从已建成的各种类型湿地效果分析,湖滨湿地无论于削减入湖污染物、减轻湖泊污染,还是对恢复湖泊水生生态系统、改善湖滨生态景观均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湿地建设对于滇池不仅十分必要,而且势在必行。1.4.3湖滨湿地的研究进展湖滨带湿地是处于陆生生态系统与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具有独特的水文、土壤和植被特征的生态系统,它在蓄洪防旱,控制土壤侵蚀,截留和降解入湖污染物质,改善入湖水质,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等方面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几十年来,随着工农业的迅猛发展,人口的大量增加和城市化不断加快的进程中, 对湖滨带湿地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如围湖造田等)使湖滨带湿地发生严重的退化,最终导致了湿地生态环境破坏、自然景观消失、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丧失等多种生态灾难。生态系统的破坏和环境的恶化使人们开始重新认识到湖滨带湿地的重要功能,湖滨带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也开始得到广泛的重视,世界各国都在积极采取措施进行湖滨带湿地的生态恢复。科学人员对恢复的理论和技术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实际工程应用,并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美国于1977年颁布了第一部专门的湿地保护法规。美国国家委员会、环保局、农业部和水域生态系统恢复委员会于1990年和1991年提出了在2010年前恢复湿地400万hm2的庞大生态恢复计划。1995年,美国开始实施一项总投资为6.85亿美元的湿地项目,旨在重建佛罗里达州大沼泽地,该项目计划到2010年完成。联邦政府划拨了2亿美元的专项经费用于密西西比河上游的生态恢复,湿地的生态恢复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美国明尼苏达的北部地区,通过筑坝重建和恢复湿地,湿地面积已从1940年的2183hm2增加到1988年的3687hm2。加拿大湿地面积12700万hm2,占世界湿地资源的24%,居世界第一位。为了有效地保护湿地资源,加拿大于1992年颁布了联邦湿地保护政策。莱茵河流域是欧洲人口最稠密、污染最严重的流域。为了恢复莱茵河下游河漫滩(湿地)的功能,拟将夏季的堤坝拆除,以使洪水能够顺畅流动,从而改善水质和动植物群落。同样地,为了防洪、提高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多样性、改善水质等,拟恢复莱茵河上游以前河漫滩(湿地)的天然性。在瑞典,30%的地表为湿地、湖泊和河流。由于大量水生植物芦苇的入侵,许多湿地和湖泊已经迅速老龄化,芦苇覆盖的面积已达100000到200000hm2。为了恢复浅水湖泊和湿地,提出了抬高水位和降低湖底的建议,同时还要求砍掉芦苇,并清除其根系。在澳大利亚Capel附近修建的一个用于沉积稀有金属矿砂的湖泊群,通过种植水生植物,目前已被恢复为一个湿地生态系统。近20年来,我国对东湖、巢湖、太湖、洪湖、保安湖、鸭儿湖、白洋淀等浅水湖泊的富营养化控制和湖滨湿地生态恢复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获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三江平原是我国平原区沼泽面积最大、最集中的地区,自建国以来经过40多年的开发,湿地面积减少了近340万hm2,湿地垦殖率达64%。自50年代末开展湿地研究工作以来,这一区域湿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一直是我国学者们研究的重点。通过采用适当的水土调控技术,合理确定农业开发的规模与模式,成功地将湿地的生态恢复与生态农业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洞庭湖湖群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湖泊湿地,面积87.7万hm2,于1992年被列入世界重要湿地名录。从50年代至今,洞庭湖湖群的垦殖率已高达50%以上。由于泥沙淤积和人类活动干扰,湿地生态系统退化十分严重,调蓄洪水的功能在逐渐衰退。为了恢复并合理利用湿地,提出了洞庭湖的湿地景观结构和生态工程模式,设计了浅水水体农业、过水洲滩和渍水低湖田等不同类型湿地的生态工程模式。通过湿地生态工程,建设高效复合的生态系统。通过入湖河流上游的生态建设,减少入湖泥沙量,并通过生物物种的合理配置,减缓湖泊淤塞过程,稳定湿地面积,保障湖泊的调蓄功能。在云南洱海湖滨带的生态恢复研究中,基于物理基底设计、生物种群选择、生物群落结构设计、节律匹配设计和景观结构设计等原则,采用生境和生物对策,提出了滩地模式、河口模式、陡岸模式、鱼塘模式、农田模式、堤防模式等6种湖滨带生态恢复工程模式,归纳了湖滨湿地工程技术、水生植被恢复工程技术、人工浮岛工程技术、仿自然型堤坝工程技术、人工介质岸边生态净化工程技术、防护林或草林复合系统工程技术、河流廊道水边生物恢复技术、湖滨带截污及污水处理工程技术、林基鱼塘系统工程技术等9项湖滨带生态恢复技术。1.4.4 生态湿地的恢复技术根据湿地的构成和生态系统特征,湿地的生态恢复可概括为:湿地生境恢复、湿地生物恢复和湿地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恢复3个部分,相应地,湿地的生态恢复技术也可以划分为三大类:(1)湿地生境恢复技术。湿地生境恢复的目标是通过采取各类技术措施,提高生境的异质性和稳定性。湿地生境恢复包括湿地基地恢复、湿地水状况恢复和湿地土壤恢复等。湿地的基底恢复是通过采取工程措施,维护基底的稳定性,稳定湿地面积,并对湿地的地形、地貌进行改造。基底恢复技术包括湿地基底改造技术、湿地及上游水土流失控制技术、清淤技术等。湿地水状况恢复包括湿地水文条件的恢复和湿地水环境质量的改善。水文条件的恢复通常是通过筑坝(抬高水位)、修建引水渠等水利工程措施来实现;湿地水环境质量改善技术包括污水处理技术、水体富营养化控制技术等。需要强调的是,由于水文过程的连续性,必须严格控制水源河流的水质,加强河流上游的生态建设。土壤恢复技术包括土壤污染控制技术、土壤肥力恢复技术等。(2)湿地生物恢复技术。主要包括物种选育和培植技术、物种引入技术、物种保护技术、种群动态调控技术、种群行为控制技术、群落结构优化配置与组建技术、群落演替控制与恢复技术等。(3)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恢复技术。主要包括生态系统总体设计技术、生态系统构建与集成技术等。湿地生态恢复技术的研究既是湿地生态恢复研究中的重点,又是难点。1.4.5 人工湿地的研究现状最早公开报道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的是由澳大利亚Brian Mackney于1904年发表的一篇文章。世界上第一个科学研究的中试规模的污水处理构造湿地出现在德国Max Plank Institute,在此Kathe Seidel详细的考察了多种水生植物对化学污染物吸收和降解的能力。她的研究,1953年首次发表,证明水生植物如Scirpus lacustris 有能力去除苯酚、病原菌和其他污染物。60年代,这项技术开始推广用于许多大规模试验,用以处理工业废水、江河水、地面径流和生活污水。有目的地利用湿地来处理污水则始于70年代。美国、澳大利亚、荷兰,丹麦、英国、日本等都进行过这方面的尝试。70年代的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大都利用原有的天然湿地,即保持了天然湿地的结构,大都以泥泽的形式出现,而且,常被结合到氧化塘处理工艺中以提高氧化塘系统的处理效果。大部分初期研究都使用自然湿地处理污水,不久就暴露出应用自然处理系统处理污水会导致种类组成、种群结构、功能及湿地总体价值的显著变化,并意识到人工湿地具有应用的巨大潜力。因人工湿地不影响自然湿地价值,且可对处理工艺优化控制。80年代后,人工湿地则发展到人工建造的、以不同粒径的砂石为基质的处理系统,并由试验进入应用阶段。人工构造湿地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有关湿地污水处理能力和过程的基础研究已经比较成熟。许多国家建造了人工湿地污水处理设施,包括英国、加拿大、美国、墨西哥、印度、南非、巴西、澳大利亚以及许多欧洲国家,大小从一家一户的污水处理到每天处理12万加仑的污水,这些系统由于其较低的建设和运行费用得到越来越多的当地和地区管理者的认可。目前欧洲己有数以百计的人工湿地投入废水处理,如英国就有200到300座湿地系统在运行(Magmedov.V.G,1996)。人工湿地的规模从小到大分布较宽,最小的仅有40m2,用于一家一户废水处理,大的达5000m2,可以处理1000人以上村镇的生活污水。我国在“七五”期间开始人工湿地的研究。首例采用人工湿地处理污水的研究工作始于19881990年在北京昌平进行的自由水面人工湿地。处理量为500t/d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占地2ha,水力负荷4.7cm/d,HRT:4.3d,BOD负荷:59kgBOD/ha.d。用于处理水解池出水或原污水。1990年,国家环境保护局华南环境科研所在深圳白泥坑建造了占地8400m2的人工湿地示范工程,处理规模为3100m3/d城镇污水。该系统自从投入运行以来,取得较好的处理效果。19891990年,天津环保科研所建立11个实验单元研究芦苇湿地对城市污水的处理能力,并对水力负荷,有机负荷,停留时间及季节等与污水中主要污染物间的规律进行探索。试验结果表明出水可达二级排放标准,有较高且稳定的脱氮除磷效果,季节性差异较小。云南省环境科学研究所对不同水生植物的氮、磷吸收进行了研究。所选用的植物为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水葱(Scripus validus)、黄昌蒲(Pseudcorus L)、美人蕉(Canna chinenesis W)和水葵(Cyperus alterni)。结果指出,对于氮,其吸收比例顺序为水葵(17.63%)美人蕉(10.6%)芦苇(5.31%)黄昌蒲(2.93%)水葱(1.65%);磷的吸收比例顺序为水葵(25.54%)美人蕉(6.89%)芦苇(5.46%)黄昌蒲(2.39%)水葱(1.78%)。但其进行的是盆栽试验,有待于在湿地系统中得到进一步验证。中国环境科研院刘文祥在1994.61995.8,采用由漂浮植物、沉水植物、挺水植物及草滤带组成的人工湿地对控制农田径流污染进行了研究。湿地占地1257m2,利用低洼弃耕地改造而成。系统投资少,运行管理方便,生态环境效益显著。中科院南京植物所采用人工湿地系统处理酸性铁矿废水,面积130m2,流量0.5m3/h,铜离子去除99.7%,铁离子去除99.8%,锰离子去除70.9%,每年运行费510万元。20002003年期间,以清华大学为主的“滇池流域面源污染控制技术”课题组,在暴雨径流和农田回归水污染控制强化人工复合湿地生态技术方面开展了深入研究,包括自由表面人工湿地、潜流湿地的构建参数、氮磷去除效率、主要影响因素、污染物去除机理研究等,确定了工艺和关键技术参数,并设计、建设、运行了多项人工湿地示范工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该技术在滇池流域不同地区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其中用于控制暴雨径流氮磷污染的小河口复合沸石湿地示范工程总面积约6.2ha, 采用自由表面人工湿地和潜流湿地组合工艺,在潜流湿地中采用沸石和陶粒作为填料,实现功能互补,提高整体除氮磷效果;具有优化的填料粒径分布与湿地结构,配置适应性好、净化效果好的湿生植物,并采用强化布水系统,增加有效停留时间。系统适于处理大流量的暴雨径流和污废水,具有用地面积少、氮磷去除效果好、抗冲击负荷能力强、运行费用低、易管理的特点。工程占地面积6.2公顷,控制示范区面积4.6Km2。处理最大单场暴雨流量44000m3。运行结果表明,TN、TP、SS的去除率分别为50%55%、55%65%、70%80%。单场最大暴雨径流的TN、TP、的最大去除量分别为1476KgN、66.4KgP。1.4.6本项目湿地公园定位本项目是迄今为止滇池治理中规模最大的生态建设项目,该项目建成后,将对实施区域及其附近水域产生巨大的环境、生态和社会效益,同时也使滇池治理与保护事业推向一个更新的高度。(1)建设国际一流的针对省内、国内和国际游客旅游观光的湿地公园,为昆明市乃至云南省增添新的城市旅游亮点;(2)为环滇生态系统湿地建设树立良好的示范作用,为其他片区的生态恢复与建设积累经验;(3)湿地公园充分考虑了对社会公众 “绿色、环保、节能”的教育思想,开展多种形式、生动活泼的科普教育活动;(4)湿地公园突出展示湿地对入滇池污水的净化功能。1.5责任单位介绍:云南长实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主要由昆明风驰传媒有限公司和云南锡业房地产开发经营有限公司联合投资,成立于2006年9月,注册资本三千万元人民币。昆明风驰传媒有限公司是中国传媒领域的著名企业,创建于1992年。自1995年以后连续7年挤身中国广告界50强。成为云南省企业的著名品牌。2000年,加入香港李嘉诚先生和记黄浦联营机构TOM. COM,成为其国际跨媒体传播集团中的旗舰企业。公司以营销传播为主业,在全国拥有14家分支机构。同时,公司还在昆明市成功地开发了桃园花园、水晶公寓、志诚花园和大观小区等房产项目,极大地提升了公司的经营实力。公司先后被省、市、区政府评为“百强”、“50强”、“10强”企业和扶持单位。1999年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全国重点高新技术企业”;2001年度被云南省科技厅认证为高新技术企业;被全国工商联评定为“中国民营五百强企业”;连续10年被政府授予“重合同、守信誉”企业称号;2002年,公司又荣获“中国优秀民营科技企业”、“全国科技进步及经济效益双赢”先进单位等荣誉。云南锡业房地产开发经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锡地产)隶属于云南锡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云锡)。云锡是一个“百年老店”,是世界著名的锡生产、加工基地,2005年在世界锡行业中排名第一。公司拥有云南锡业股份有限公司、贵研铂业股份有限公司两个上市公司。总资产近100亿元,年销售收入近60亿元,占地近200平方公里,现有在册职工和离退休人员6万人,全部管辖人口15万人。集团在北京、上海、湖南、深圳、武汉、成都、昆明以及香港、美国、德国、印尼、新加坡均有下属公司及机构。1.6可行性报告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通过);(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年修订);(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2000年);(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1988年);(5)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6)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