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4章).ppt_第1页
组织行为学(4章).ppt_第2页
组织行为学(4章).ppt_第3页
组织行为学(4章).ppt_第4页
组织行为学(4章).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 个体行为的基础 第一节 传记特点 一、年龄 1年龄与流动率 年龄越大,越不愿意离开现有的工作岗位。 2年龄与缺勤率 年龄与缺勤率似乎有存在负相关; 可以避免的 不可避免的 3年龄与生产率是不相关的 4在年龄与工作满意度之间的关系上,所得到的结论并不统一 。 第四章 个体行为的基础 第一节 传记特点 二、性别 1有充分的研究证据表明,男性与女性之间无明显差异影响到 工作绩效的不同。 2没有证据表明员工的性别影响到工作的满意度。 3在流动率方面所得结论不 一致。 4研究一致表明女性相比男性缺勤率更高。因为女性在历史上 一直担负着家庭的责任。 第四章 个体行为的基础 第一节 传记特点 三、婚姻状况 在此方面尚无充分的研究可以得出婚姻状况对员工生产率产 生影响的结论。 现有的研究一致表明,已婚员工相比未婚者缺勤率和流动率 更低,对工作也更为满意。 第四章 个体行为的基础 第一节 传记特点 四、抚养人数 1我们没有足够的证据确定抚养人数与员工生产率之间的关系 ; 2孩子的个数与缺勤率成正相关,女性尤为明显; 3抚养人数与工作满意度成正相关; 4与流动率的关系不清楚。 第四章 个体行为的基础 第一节 传记特点 五、任职时间 1任职时间本身并不是生产率的一个很好的预测指标。 2有关任职时间与缺勤率关系的研究结果十分明确,任职时间 与缺勤率之间成负相关。事实上,对于缺勤率和工作中缺勤 的总天数来说,任职时间是唯一一项最重要的解释变量。 3任职时间与流动率之间成负相关。 4任职时间与满意度成正相关。 我们得出的最重要的结论是: 1.年龄似乎与生产率不存在关系; 2.员工年龄越大,任职时间越长,则流动的可能性越低; 3.已婚员工相比未婚员工缺勤率更低,流动率更低,对工作的 满意度更高。 第二节 人格 一、什么是人格 所谓个性就是指个人比较稳定的本质的心理活动特点( 如态度、价值观、兴趣、性格、气质和能力等)的总和。有 时也被称为人格。 使用最频繁的定义是奥尔波特(Gordon ALLPORT)60 多年前提出的定义:人格是个体内部身心系统的动力组织, 它决定了个体对环境独特的调节方式。 人格(个性)是在个体内部中,规定一个人的独特的行 为与思想的内部身心系统的动力组织。 个性是具有倾向性的动力整体结构,是可以用来预测一 个人在某一情况下所作行为反应的特质。 个性心理结构 1.个性倾向性:人对现实的态度、需要、兴趣、 价值观 2.心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情感、 意志等 3.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4.心理状态:指的是当前时刻脑功能的积极性水 平和心理活动水平。心理状态好比是心理活动 的背景。 二、人格的决定因素 (一)遗传 (二)环境 (三)情境 生物决定论 社会决定论 二因素论 学者对个性变化与否有争论 。 图 个人特征与行为 不舒适区不舒适区 个人特征 舒适区 行 为 的 范 围 图 个人特征与行为 不舒适区不舒适区 个人特征 舒适区 舒适区和可改变区 行 为 的 范 围 不可 改变区 不可 改变区 三、关于人格特质(personality traits)的研究 (一)16种特质-主要特质的早期探索 - 1孤独 对 外向 2迟钝 对 聪慧 3情绪激动 对 情绪稳定 4顺从 对 支配 5严肃 对 乐天 6敷衍了事 对 谨慎负责 7胆怯 对 冒险 8理智 对 敏感 9信赖 对 怀疑 10现实 对 幻想 11直率 对 世故 12自信 对 忧虑 13保守 对 激进 14随群 对 自立 15不拘小节 对 自律严谨 16心平气和 对 紧张困扰 (二)麦尔斯-补瑞格斯类型指标 E外倾-建立关系-内倾I S感觉-产生信息-直觉n T思维-做决策- 感情F J判断的-选择优先性-知觉的P 我们可以按下列方式总结这些偏爱: - E 外倾偏爱 或 I 内倾偏爱 偏爱和他人和事物一道生活 偏爱自制和个人设计事物 S 感觉偏爱 或 N 直觉偏爱 把重点放在事实、细节和 或 把重点放在可能性、想象力创 具体知识上 造性上,并把事物看做一个整体 T 思维偏爱 或 F 感情偏爱 把重点放在使用逻辑和理性 或 把重点放在人类价值、建立个人 分析上 友谊、主要依靠信念为基础的决 策和不喜欢上 J判断偏爱 或 P 知觉偏爱 把重点放在达到决策和解决问 把重点放在收集信息和获取尽可 题的秩序上 能多的资料上 E外倾-建立关系-内倾I S感觉-产生信息-直觉n T思维-做决策-感情F J判断的-选择优先性- 知觉的P 美国教授根据对参加商学院短期课程的849名经理的研究,作如下的分类 - 外向型 总百分比 内向型 ESTJ 20.7 44.5 23.8 ISTJ ESFJ 5.9 12.4 6.5 ISFJ ENTJ 8.8 15.3 6.5 INTJ ENFJ 1.6 4.0 2.4 INFJ ESTP 3.9 8.2 4.4 ISTP ESFP 1.2 2.4 1.2 ISFP ENTP 4.2 7.1 2.9 INTP ENFP 2.9 6.0 3.1 INFP - - 我们明显可以看出,在中高级经理中,“STJ”型人占了最大部分。“SEP”型的人 -最爱好社交的人比例低。 在这份样本中,这些类型的百分比如下: 总数 ST NF NT 经理 849 52.8% 14.8% 10% 22.4% 表 不同类型的人对组织的偏爱 范围 人的类型 实际型(ST ) 社交型(SF ) 理想型(NF ) 理论型(NT ) 结构 实际的科层 制,定义得 很好的层峰 制,中心性的 领袖 友好的, 层峰制但 足够开放 完全分权化 的,职权无清 楚界限,无中 心性的领袖 复杂组织,灵 活、变化着 的职权,特别 工作组 互动中的重 点 任务取向, 完全控制, 具体性, 固定的规则 作为个体去 做工作的人 员的品质 对雇员发展 的人道主义 的、普遍的 关心 目标, 客户, 环境的影响 组织目标 生产率 工作流 良好的人际 关系 个人的和人 道主义的 宏观经济的 ,理论的 四、主要人格特质对组织行为的影响 (一)控制点(locus of control) 人们对于发生在他们身上许多事情的原因有不同的观点 。这些观点称为知觉控制点。 内控者(internals)认为自己是命运的主人,自己可以 控制命运。他们是当机会降临时,有所准备的人。他们是一 直前行,路遇机会的人。 外控者(externals)认为受命运的操纵,被外界的力 量所左右。他们是守株待兔的人,他们是整天抱怨机会怎么 不垂青自己的人。 1与满意度的关系:内控者,高;外控者,低。 2与缺勤的关系:内控者,低;外控者,高。 3与流动的关系:未能得到明确的结论。 四、主要人格特质对组织行为的影响 (一)控制点(locus of control) (二)马基雅维里主义(Machiavelianism) 以尼科洛. 马基雅维里的名字命名的,他在16世纪著有如何 获得和操弄权术的专著。 尼科洛马基雅维里( 14691527),意大 利佛罗伦萨人。政治家、 历史家、诗人,同时又是 第一个值得一提的近代军 事著作家。 其传世著作有 君主论、论提图斯 李维著(罗马史)前十卷 三卷、佛罗伦萨史 八卷、兵法(直译: 战争的艺术)七卷、 曼陀罗华(喜剧), 还有其他剧本、诗、文以 及大量的关于出使各国的 情况报告和通讯等等。 1532年即马基雅维里死后五年君主论开始印行,迄今 四百七十多年,从西方到东方,在宗教界、政界、学术领域和 社会广泛地引起各种强烈的反响,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被西方 一些舆论界列为当代最有影响的世界十大名著之一,也曾被 纽约时报评价为与国富论、物种起源、资本论 等同为影响人类历史的二十本书之一。 马基雅维里认为,君主在政治上只应该考虑有效与有害 ,不必考虑正当与不正当,为了达到治世的目的,可以不择 手段,他说:“比须理解,一位君主,尤其是一位新君主,不 能够实践那些被认为是好人应作的所有事情,因为他要保持 国家,常常不得不背信弃义,不讲仁慈、悖乎人道,违反神 道。 正是由于马基雅维里的这些有关“目的总是证明手段正确 ”,手段可以超越正常的道德规范约束的观点,使他在16世 纪中叶以后的欧洲多遭到排斥,名声极为不佳,人们称之为“ 政治恶魔”、“罪恶的导师”、“邪恶的教唆犯”、“极其玩世不 恭的人”、“吹捧暴君的无耻之徒”。牛津英汉百科大字典 中,马基雅维里甚至被称为“无节操的阴谋家,卖弄辞令的权 谋政治家。他的不朽著作君主论被称为是“邪恶的圣经” 。“马基雅维里主义”、“马基雅维里式的人物”等称谓也几乎 成为阴险狡诈、厚颜无耻的同义语,以致许多政治家都避免 与马基雅维里挂钩。 第一、首先,马基雅维里提出的这套统治权术是为了国家的统一和资本主 义的发展,而非仅仅为了玩弄权术。故而,使马基雅维里名声远扬的权术 思想并非其政治学说的最高原则和核心问题,而是其思想的一个特色、一 种选择、一份色彩,是统一意大利的辅助手段而已,不顾此而滥用权术, 是对他的思想的曲解乃至侮辱和背叛,也难免在实践中误入企图;其次, 当时的意大利世风日下,道德沦丧,阴谋、武装、联盟、行贿和背叛构成 这一时期意大利的表面历史,马基雅维里的不考虑道德的、目的总是证明 手段正确的权术思想是特指这种非道德的实际而言的,也正是因为这种不 道德的实际情况使他看到统治者只有采取非道德的政治手段才有可能获得 成功,才有可能实现意大利的统一。 第二、正如马克思所指出来的,马基雅维里使“政治的理论摆脱了道德, 而把“权力”“为法的基础”由此,就揭开了政治思想史上新的一页。 第三、马基雅维里的权术思想又代表一种新的思维方式的诞生。马克思指 出,16世纪以来的许多思想家“都已经用人的眼光来观察国家了,他们从理 性和经验而不是从神学中引申出国家的自然规律”。 四、主要人格特质对组织行为的影响 (三)自尊(self-esteem)人们喜爱或不喜爱自己的程度各 有不同,这一特质称为自尊。 自我练习 提高自我认识:你的自尊水平如何? 指导语:请坦率回答下列问题,对于每一个陈述,写出最符合你的情况的 数字。 1=绝大多数情况如此 2=常常如此 3=有时如此 4=偶尔如此 5=几乎从不如此 1.你是否常常觉得自己无力做好每一件事? 2.你小班级中或同龄群体中讲话时,是否感到害怕和焦虑? 3.在社交场合下,你能否很好地展示自己? 4.你是否常觉得自己可以把所有事情做好? 5.与陌生人交谈时,你是否感到自然? 6.你是否总觉得很难为情? 7.你是否总觉得自己是个成功者? 8.你是否总受害羞的干扰? 9.你是否总觉得自己不如你所认识的其他人? 10.你是否总觉得你这个人无足轻重? 自我练习 提高自我认识:你的自尊水平如何? 指导语:请坦率回答下列问题,对于每一个陈述,写出最符合你的情 况的数字。 1=绝大多数情况如此 2=常常如此 3=有时如此 4=偶尔如此 5=几乎从不如此 11.你是否总对未来的工作抱有信心? 12.在陌生人之中,你是否常常很肯定自己? 13.你是否有这样的信心,总有一天人们会尊重和仰慕你? 14.你是否常常对自己的能力很有信心? 15.你是否总对与别人相处的友好关系表示担忧? 16.你是否总觉得不喜欢自己? 17.你是否有时不知自己所做的事到底有何价值,因而十分失望? 18.你是否总会担心其他人不喜欢你? 19.你在班里或同岭群体中讲话时,是否常常对自己的表现感到满意? 20.当你在班级的讨论发言中,是否很肯定自己? 记分键:将1,2,6,8,9,10,15,16,17,18题的分数累加起来.对于余下的10 题,以反向记分,即5分计为1分,4分计问2分,以此类推.总和所有题目的 得分即为你的自尊分数.分数越高,自尊水平越高. (四)自我监控(self-monitoring) 近来自我监控这一人格 特质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它指 的是根据外部情境因素调整自己行为的个体能力。 (五)冒险性 (六)A型人格(type A personality) A型人格特征和行为 - 对控制的高需求 “在最少的时间做更多的事“ 个性定义 *时间紧时间紧 迫性 *多重行为为 *竞竞争性 *敌意 工作相关行为 *缺乏授权 *喜欢单独工作 *匆匆忙忙 *制定高目标 *努力工作 *感觉更多压力 图 个人特征与行为 不舒适区不舒适区 个人特征 舒适区 行 为 的 范 围 图 个人特征与行为 不舒适区不舒适区 个人特征 舒适区 舒适区和可改变区 行 为 的 范 围 不可 改变区 不可 改变区 五、人格与工作的匹配 心理学家约翰.霍兰德(John Holland)提出 了人格-工作适应性理论(personnality-job fit theory)。他指出,员工对工作的满意度和流 动的倾向性,取决于个体的人格特点与职业环 境的匹配程度。他划分了6种基本人格类型。这 6种人格类型中的每一种都有与其相适应的工作 环境。 霍兰德的人格类型与职业范例 类型 人格特点 职业范例 现实型:偏好需要技能、 力量、协调性的体力活动 害羞、真诚、持久、稳 定、顺从、实际 机械师、钻井操作工、 装配线工人、农场主 研究型:偏好需要思考 、组织和理解的活动 分析、创造、好奇、独 立 生物学家、经济学家、 数学家、新闻记者 社会型:偏好能够帮助 和提高别人的活动 社会、友好、合作、理 解 社会工作者、教师、议 员、临床心理学家 传统型:偏好规范、有 序、清楚明确的活动 顺从、高效、实际、缺 乏想像力、缺乏灵活性 会计、业务经理、银行 出纳员、档案管理员 企业型:偏好那些能够 影响他人和获得权力的 言语活动 自信、进取、精力充沛 、盛气凌人 法官、房地产经纪人、 公共关系专家、小企业 主 艺术型:偏好那些需要 创造性表达的模糊且无 规则可循的活动 富于想像力、无序、杂 乱、理想、情绪化、不 实际 画家、音乐家、作家、 室内装饰家 现实型 研究型 传统型艺术型 企业型 社会型 图 职业人格类型之间的关系 这一模型的关键在于:(1)个体之间的人格方面存在着本质的差异;(2) 工作具有不同的类型;(3)当工作环境与人格类型协调一致时,会产生更高 的工作满意度和更低的离职可能性。 第三节 能力 一、什么是能力(ability) ? 凡是人在完成活动的可能性方面的个性心理特性叫做 能力,它是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的必要的心理条件。 能力不是人完成活动的全部心理条件,它是顺利完成 活动直接有效的可能性心理特性。 能力不同于技能。 技能是一种通过练习而巩固了的自动化活动方式。它 是以行动方式的形式被人所掌握,基本上属于心理活动过 程的范畴。 而能力是指心理活动的可能性和动作的可能性而言。 能力和技能都有概括性,但概括水平不同。技能是动 作和动作方式的具体概括,能力是调节技能行动方式的心 理活动的概括,这是较高水平的概括。 2能力的形成: 人的能力是借助遗传素质这个自然生物前提,通过社会 生活、实践和教育的影响,加上主观努力逐渐形成发展起 来的。 图 由天资与发展机会相结合而产生的能力 图 由天资与发展机会相结合而产生的能力 天 资 能力 发展机会 - 培训 经历 学习 首先,人并非生来就具有某种能力。人生来具有的只 是通过生物性遗传所提供的解剖和生理特点。这些形成人 的天生差异的解剖生理特点,叫做遗传素质。素质包括感 觉器官、运动器官以及神经系统和脑的特点,其中主要是 脑组织的特点。素质是能力发展的自然前提。 其次,遗传素质本身并不属于能力的范畴。它只能提 供能力的发展以自然前提和可能性,绝不能预定或决定能 力的发展。决定能力发展的最根本原因是社会实践(家庭 、环境、教育),其中教育条件则起主导作用 再次,素质不是能力的直接生理机制。在遗传素质 先天解剖生理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后天反映现实的活动 ,所形成起来的大脑皮层暂时神经联系,以及高级神经活 动类型的特点,则是能力的直接生理机制。 第三节 能力 3.能力的分类 一个人的总体能力可以分为两大类:心理能力和体质能 力。 (1)心理能力(intellectual ability) 心理能力即从事心理活动所需要的能力。 一般认为在心理能力中包括7个维度。 心理能力的七个维度 - 维度 描述 工作范例 - 算术 快书而准确进行运算的能力 会计:在一系列项目中计算营业税 言语理解 理解读到和听到的内容, 工厂管理者:推行企业政策 以及词汇之间关系的能力 知觉速度 迅速而准确辨认视觉上异同 火灾调查员:鉴别纵火责任的证据和 的能力 线索 归纳推理 鉴定一个问题的逻辑后果, 市场调查员:对未来一段时间内某一 并解决这一问题的能力 产品的市场需求量进行预测 演绎推理 运用逻辑评估一项争论价值的能力 主管:在员工所提供的两项不同的建 议中作出选择 空间视知觉 当物体的空间位置变化时,能 室内装饰师:对办公室进行装饰 想像出物体形状的能力 记忆力 保持和回忆过去经历的能力 销售人员:回忆主顾的姓名 能力测量在我国早有一些测定的办法和标准。 智力测验 智力是人的认识活动中的一种具有多维结构的综合性能 力,个体认识过程中的各种能力(即感觉能力、知觉与观 察能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等)都包括在智力的 范围,其中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创造性地解决新问题的 能力是智力的核心。 智力年龄和智力商数 智商测验就是用于确定个人总体的心理能力。 能力测量 (2) 9种基本的体质能力(physical ability) - 力量因素 1动态力量 在一段时间内重复或持续运用肌肉力量的能力 2躯干力量 运用躯干部肌肉(尤其是腹部肌肉)以达到一定肌肉强度的能力 3静态力量 产生阻止外部物体力量的能力 4爆发力 在一项或一系列爆发活动中产生最大能量的能力 灵活性因素 5广度灵活性 尽可能远地移动躯干和背部肌肉的能力 6动态灵活性 进行快速、重复的关节活动的能力 其他因素 7躯体协调性 躯体不同部分进行同时活动时相互协调的能力 8平衡性 受到外力威胁时,依然保持躯体平衡的能力 9耐力 当需要延长努力时间时,保持最高持续性的能力 - 第三节 能力 二、能力的差异与量才使用 1.能力的差异 (1)个体在能力上是有差异的。 WAIS智商分类 智商占人口的百分比 类别 130以上 120-129 110-119 90-109 80-89 70-79 60以下 2.2 6.7 16.1 50.0 16.1 6.7 2.2 非常优秀 优秀 中上(聪明) 中等 中下(迟钝) 临界迟钝 智力缺陷 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72页 第三节 能力 二、能力与工作的匹配 1.对能力与工作匹配的观点 (1)个体在能力上是有差异的。 (2)能力的差异并不意味着一些人低劣于另一些人。 (3)不同工作对个体的能力有不同要求。 2. 能力与工作的匹配 1) 有效的选拔程序能提高这种适应性。 2) 组织中在职者的晋升和调职决策应该反映出候选人的能 力。 3) 通过对工作进行微小调整使其与在职者的能力更为匹配而改 善这种适应性。 4) 对现任员工的培训,使其在时间和条件变化时,依然有足够 充分的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 加拿大职业分类词典职业说明示例 8739-170树木修剪工(发电和配电;通信) 为了把暴风雨和短路的危险降低到最低程度,修剪通信线路和电力线路 沿途的树。 借助攀登工具爬到树上,够到影响电线通过和输电塔的树枝,用锯和果 树修剪刀,修剪树顶和树枝;砍去损伤的树木并在残枝上涂漆,以防止分 泌树液;用带钩的长杆清除电线上的断折树枝;用链锯锯倒影响供电的 树。 必要时在卡车伸出的吊架斗内工作,以便够到树枝。 GED:2 SVP:3 PA:M24 EC:046 DPT:687 能向 兴趣 性格 G V N S P Q K F M E C 4 4 5 4 4 5 4 4 3 3 5 31 23Y 2711-146 大学社会科学教师 GED:6 SVP:8 PA:L56 EC:1 DPT:28 能向 兴趣 性格 G V N S P Q K F M E C 1 1 3 4 4 3 4 4 4 5 5 6854 4590 第四节 学习理论 一、学习的定义 组织行为学里的概念是:学习(learing)由于经验而 发生的相对持久的行为改变。学习是具体的个人行为的发 生频率中一个相对固定的变化。 在学习的定义中, 第一,学习包含着变化。根据过去的经验对一种新刺 激的反应。 第二,这种变化应该是相对持久的。 第三,我们的定义关注的是行为,只有行为活动出现 了变化,学习才会发生。 第四,学习必须包含某种类型的经验 二、学习理论 1经典条件反射理论(classical conditioning ) 20世纪初俄国生理学家伊万.巴甫洛夫(Ivan Pavlov) 进行的,他的研究主要是教会狗听到铃声后作出分泌唾液 的反应。 2操作条件反射理论(operant conditioning) 与伊万.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相对照,哈佛大学心理 学家斯金纳(B.F.Skinner)提出了操作条件反射的概念 。他认为行为并不是由反射或先天决定的,而是后天习得 的。他指出,在具体的行为之后创设令人满意的结果,会 增加这种行为的频率。 强化(reinforcement)是心理学术语,生理心理学 上称增强某种刺激与有机体某种反应之间的联系为强化 。 强化是强化理论的核心,强化理论就是要通过不断改 变环境的刺激因素来达到增强、减弱或消失某种行为的 过程。 3社会学习理论(social-learning theory)(社会与 认识理论) 3.1概念 艾尔伯.班杜拉和其他人对斯金纳的工作进行了扩充和 发展,他们证明通过在一个社交场合观察他人然后模仿其 行为,人们可以学习新的行为。个体不仅通过直接经验进 行学习,还通过观察或听取发生在他人身上的事情而学习 。这种认为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和直接经验两种途径进行学 习的观点称为社会学习理论。 3.2榜样对个体的影响方面的4个过程 (1)注意(观察)过程:只有当人们认识并注意到榜样的重 要特点时,才会想榜样学习。我们倾向于最受那些有吸引力 、反复出现、我们认为重要或我们认为与自己相似的榜样的 影响。 (2)保持过程:榜样的影响取决于当榜样不再真正出现时 ,个体对榜样活动的记忆程度。 (3)动力复制过程:个体通过观察榜样而看到一种新行为 之后,观察必须要转化成行为。这一过程表明个体能够执行 榜样活动。 (4)强化过程:如果提供了积极的诱因或奖励,将会激发 个体从事榜样行为。 33促进社会学习的三个因素是替代学习、自我控制和 自我功效。 3.3.1替代学习-观察他人表现。 3.3.2自我控制靠自己学习-授权。 3.3.3自我功效相信履行任务的能力。 图 社会学习模式 信息来自环境、 他人的资料信息 个人信息 认识处理过程 自我效能 相信履行任务的能力 自我控制 靠自己学习 替代性学习 观察他人表现 习得的 新行为 三、一项管理工具:行为塑造 塑造行为(shaping behavior)指管理者常常通过逐步指 导个体学习的方式来塑造个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