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变法讲课内容安.ppt_第1页
商鞅变法讲课内容安.ppt_第2页
商鞅变法讲课内容安.ppt_第3页
商鞅变法讲课内容安.ppt_第4页
商鞅变法讲课内容安.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课要旨 1.主要诸侯国的建立 2. 战国形式图 3.法家代表 4.商鞅变法故事 5.秦国及秦朝君主 6.有关商鞅变法的影视剧作品 1.主要诸侯国的建立 秦国 齐国 晋国 燕国 楚国 返回 秦国 秦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秦人是华夏族的一支 ,传说周武王因秦的祖先善养马,因此将他们封在秦。前 770年,秦襄公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被封为诸侯,秦始 建国。从前677年起,秦国在雍建都近300年。雍城有宫 殿区、居住区、士大夫与国人墓葬区和秦公陵园。 秦最初的领地在今天陕西省,在当时属于中国的边缘部分 。一直到战国初期秦一直是一个比较弱的国家,也许正因 为它地处偏僻,因此它一直没有受到其他国家的重视。在 春秋时代它是一个比较不显眼的国家。就科学技术,文化 等等而言秦在战国初期也比较落后。这个形势一直到前 361年商鞅变法才开始改变。从此秦国开始不断强大。前 325年秦惠文王称王。前316年秦灭蜀,从此秦正式成为 一个大国。前237年嬴政登基,开始了他对六国的征服。 从前230年秦灭韩国起,到前221年秦灭齐国,统一中国 。 返回 齐国 夏商时期,淄博地区先后出现了夏商王朝 的属国爽鸠、季、适伯陵、薄姑等古国。 西周建立后,功臣姜尚被封为齐侯,都营 丘,建齐国。淄博由此成为齐国政治、经 济、文化中心,后经西周、春秋、战国, 长达800余年。前221年灭于秦国。 返回 晋国 晋国,周代诸侯国名,原名唐。在今山西省南部。到前403年晋国大 夫韩虔、赵籍、魏斯三家自立为诸侯,晋国被分裂为韩、赵、魏三个 诸侯国家。晋国国都为唐(今山西翼城),晋献公迁都绛(今山西翼城东 南),别都为曲沃(今山西闻喜县东)。 西周初,周成王封其弟叔虞于唐(今山西翼城西),为当时重要封国 之一。叔虞子改称晋,后曾迁都于曲沃(今山西闻喜)、绛(即翼, 今山西翼城)、新田(今山西侯马)等地。西周末年,晋文侯拥戴平 王东迁洛邑,杀死在西周故地自立的携王,为东周的缔造立下大功, 受到平王奖赏。 春秋初,晋国内部出现公室与贵族争夺君位的长期斗争。从晋昭侯元 年(前745)封其叔成师于曲沃,到晋缗侯二十八年(前679)曲沃 武公正式受命为晋侯,经过六七十年,才以旁枝取代大宗,重新建国 。新建的晋国充满活力,武公之子献公(前676-前651在位)大力扩 张,曾伐灭耿、霍、魏、虞、虢等国,并战胜骊戎、赤狄等族。其后 因争夺君位,晋国发生短期内乱,但到文公(前636-前628在位)即 开创霸业。城濮之战,晋国打败楚国,大会诸侯,被周襄王正式赐命 为霸主。以后象秦、齐这样的大国都无法与之对抗。能长期和晋较量 的只有楚,但双方互有胜负,形成两强更迭把持中原霸权的局面。 春秋初年,受封于曲沃的公子成师不断扩大自己的势力,终于夺得君 位。献公吸取这一历史教训,对同姓公族采取杀戮和放逐的策略,而 任用异姓大臣为辅佐。灵公时,赵盾杀君更立他人,开晋大臣专权的 先例。以后,各异姓大臣的势力愈来愈大。厉公(前580-前573在位 )为加强公室、削弱强臣,曾利用大臣间的矛盾诛灭掌权的异姓大臣 ,但接着自己也被另两家大臣栾氏、中行氏所杀。悼公时(前572-前 558在位)君权曾有所加强,但也未能扭转局势。昭公(前531-前 526在位)以后,晋国形成强大的范、中行、知、韩、赵、魏六卿, 公室已不复成为重要力量,六卿之间争权夺利的斗争更加激烈。定公 时(前511-前475在位)范、中行两家首先败亡。哀公四年(前453 ),韩、赵、魏三家又共灭知氏,三分其地,晋国实际上已被三家瓜 分。烈公十九年(前403),周威烈王正式承认韩、赵、魏三家为诸 侯。静公二年(前376),韩、赵、魏三国废静公,建立近七百年的 晋国灭亡。 重要事件 前739年,晋昭侯把曲沃封给晋文侯的弟弟桓叔,晋国被分成两个行政区 前679年,曲沃武伯统一晋国,周厘王封曲沃武伯为晋国君主,并列为诸侯, 曲沃武伯改名为晋武公 前661年,晋国占领了耿国、霍国和魏国 前656年,骊姬之乱,世子被迫自杀,重耳逃走 前655年,晋国使用假途伐虢之计,占据虞国和虢国 前651年,晋献公逝世,骊姬之乱结束,晋惠公即位。 前646年,因为晋惠公拒绝向秦国卖粮食赈济饥荒,秦穆公大怒,在韩之战攻 打并打败晋国。 前636年,重耳(晋文公)即位 前632年,晋楚城濮之战,晋国打败楚国 前628年,晋文公驾崩,其子晋襄公即位 前627年,晋秦肴之战,晋国打败秦国 前621年,晋襄公逝世,其子晋灵公尚幼,国相赵盾掌握政权。 前607年, 晋灵公被杀,其叔晋成公即位 前600年, 晋成公逝世, 其子晋景公即位 前453年, 韩、赵、魏三家灭知氏 前403年, 韩、赵、魏三家为诸侯。 前349年, 韩、赵两国杀晋君,晋国灭亡 返回 燕国 据史记记载,周武王灭商以后,封宗室召公于燕,在 今北京及河北中、北部(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 。燕国的都城在“蓟”(位于今北京房山区琉璃河)。周的 贵族和当地旧商的贵族以及当地土著建立了联合政权。最 终使该地区原来的东胡民族逐渐融入华夏族。 燕国建国以后与中原各地来往甚少,文化较中原落后,在 春秋初年的外族入侵中更是险些亡国,凭借齐国“尊王攘 夷”的军事帮助才得以保全,并进而在日后有了发展。 前323年,公孙衍发起韩、魏、赵、燕、中山“五国相王“ 。前314年,燕王哙禅让于相国子之,太子平不服,作乱 ,失败被杀。齐国、中山国趁机伐燕,燕国大败几乎被灭 ,燕王哙和子之被杀。齐国退兵后,燕人拥立在韩为貭的 公子职,是为燕昭王。昭王即位后礼贤下士,筑黄金台, 各国士人“争趋燕”。乐毅自赵国来,邹衍自齐国来,剧辛 自赵国来。 昭王“吊死问孤,与百姓同甘苦”,又以乐毅为亚卿主持国政,经过二 十八年励精图治,原本弱小的燕国成为一时之强。前284年,昭王拜 乐毅为上将军,率倾国之兵联合赵、楚、韩、魏五国伐齐,连下齐国 70余城,杀死齐闵王。齐地只剩除莒(今山东日照市莒县)和即墨二 城。前278年,昭王死,太子燕惠王即位。齐国即墨守将田单施反间 计,燕惠王中计以骑劫代替乐毅。前279年田单以火牛阵大败燕军, 齐国趁势复国。 燕太子丹年轻时在秦国作人质。逃回燕国后太子丹并没有致力振兴燕 国,而是寻找到一位叫荆轲的刺客。前230年,秦国灭了韩国。前 228年,秦国占领了赵国都城邯郸,逼近燕国。前227年,太子丹送 荆轲和他的13岁的助手秦舞阳到易水之畔(现河北易县)。荆轲唱道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之后荆轲刺秦王嬴政未遂 。这一事件给了秦国一个进攻燕国的借口。前226年,大将王翦率秦 军占领了燕国的大半。燕王退守辽东,杀太子丹以求和。前222年燕 灭于秦。 返回 楚国 西周初年,荆人的残部主要是季连的芈姓后人,已西迁至丹水与淅水 之间。鬻(y )熊为首领时,审时度势,率楚民背弃商纣王,西行 投奔周文王,并受到周文王的器重,周武王继位后,有图南之意,楚 人觉察后,在鬻熊之子熊丽的率领下,举部南迁至睢山与荆山之间, 暂时避栖于荒野之地。周成王时,周公避祸于楚,楚人敬之如上宾, 周公大感其德,周公回朝后诉说此事,感动了周成王,于是周成王封 熊丽之孙熊绎为楚君。荆楚开始跻身于诸侯之列,楚国正式诞生了。 楚人经过一个多世纪的惨淡经营,至熊渠时初露峥嵘。熊渠是熊绎第 四代孙,是一位既有才识又有进取精神的君主,他整军习武,趁着中 原动乱之机,开始了开疆拓土的进程。三苗早已归顺荆楚,熊渠把征 伐重点放在西部和东部。在西征中,攻打了庸国(今湖北竹山境内) ,拉开了拓疆序幕。在东讨中,楚人攻打了位于今湖北中部的扬越, 势力推进至江汉平原。接着远征,攻打了位于今湖北鄂州境内的鄂国 。 征战既后,楚国逐渐兴盛起来,真正立于诸侯之林,熊渠离经叛道, 分封3个儿子为王,镇守长江中游的3个要地:虽然在周王朝的压力之 下,熊渠取消了3个儿子的王号,但楚国仍然在江汉平原扎稳了根基 。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阳,历史进入春秋战国时代,平王三十 一年(公元前740年),熊通为楚地之王,继续了熊渠的开篇拓土历 程,公元前706年,楚国攻打姬姓诸候国随,并逼周天子晋升其爵位 。遭拒绝后,熊通亲率大军再次征讨随国,大获全胜后,熊通自称“ 楚武王“,成为天下诸侯中第一个敢于自己称王的国君。楚成王时, 楚国在令尹子文的治理下更显强盛,楚国的大国声威真正建立起来了 。 成王两传至庄王。庄王励精图治,终成霸业。庄王曾率领楚军,浩浩 荡荡开赴伊水与洛水之间,对周天子耀武扬威。庄王武功之时,选拔 孙叔敖实行文冶,楚国出现了经济繁荣、文化灿烂的鼎盛局面。 吴楚大战后,楚国经过8年的休养生息,逐渐恢复了元气。惠王时, 历史进入战国时代,其间,楚国和诸侯列国战战和和,并无大的建树 ,一直延续到简王、声王。公元前400年,韩、赵、魏合兵数次攻楚 ,向楚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楚悼王谋求富国强兵之道,任用吴起开 始变法,并取得了成效,一时间,楚国兵强马壮,横归中原,初露称 雄之势。 威王后期,楚国成了七雄中唯一能与秦国抗衡的大国,疆土西起大巴 山、巫山、武陵山,东至大海,南起南岭,北至今安徽北部,幅员空 前广阔。“筚b 路蓝缕,以启山林“的楚国至此进入了最鼎盛的时期 。 公元前246年,秦王政即位,随即开始统-全国的迸程,诸侯国纷纷割 地事秦,但仍不能挽救灭亡的命运。在攻灭韩、赵、魏后,秦军于公 元前224年大举伐楚,楚国只有招架之功,而无反击之力。公元前 223年、秦军席卷淮北淮南,攻陷寿郢yng ,俘获负刍,绵延800的 楚国就此灭亡。 返回 2. 战国形式图 返回 3.法家代表 总述 韩非子 晁错 李悝 返回 总述 法家是先秦诸子中对法律最为重视的一派。他们以在法律 界及法理学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而闻名,并提出了 韩非子 一整套的理论和方法。这为后来建立的中央集权的秦朝制 定各项政策提供了相当有效的理论依据,后来的汉朝继承 了秦朝的集权体制以及法律体制,这就是我国古代封建社 会的政治与法制主体。 法家在法理学方面做出了贡献,对于法律的起源、本 质、作用以及法律同社会经济、时代要求、国家政权、伦 理道德、风俗习惯、自然环境以及人口、人性的关系等基 本的问题都做了探讨,而且卓有成效。 法家主要代表人物有商鞅、申不害、韩非子、李斯等。 返回 韩非子 韩非生于周赧王三十五年,卒于秦王政十 四年(约前281年-前233年),韩非为韩国 公子(即国君之子),汉族,战国末期韩 国人(今河南省新郑)。是中国古代著名的 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 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称“韩子”或“韩非子” ,中国古代著名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返回 晁错 晁错(前200年-前154年),是西汉文帝 时的智囊人物,汉族,颍川(今河南禹县 城南晁喜铺)人。汉文帝时,晁错因文才 出众任太常掌故,后历任太子舍人、博士 、太子家令(太子老师)、贤文学。在教 导太子中受理深刻,辩才非凡,被太子刘 启(即后来的景帝)尊为“智囊”。因七国之 乱被腰斩于西安东市。 返回 李悝( ku ) 李悝,周定王五十四年(前455年)生,周安王七年(前395年)卒 ,战国时魏国人,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法家代表人物。 中文名:李悝 国籍:战国魏国 出生日期:周定王五十四年(前455年) 逝世日期:周安王七年(前395年)卒 职业:政治家,法学家 主要成就:李悝变法,使魏国富国强兵废止世袭贵族特权 代表作品:法经李子 主张:不法古,不循今 地位:法家始祖 嬴姓,李氏,名悝,音ku,一作克。战国初期魏 国著名政治家、法学家。濮阳人。曾任魏文侯相,主持变法。有的古 书中还将李克写成“里克”,或讹作“李兑”、“季充”。李悝为魏文侯到 武侯时人,曾受业于子夏弟 返回 4.商鞅变法故事 齐威王当了霸主以后,燕、赵、韩、魏等国怕他三分,纷纷前来朝贡 。只有西方的秦国没有来。原来,当时秦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 面都比较落后,中原各国叫它“西戌”,把它看作野蛮民族,瞧不起它 ,很少跟它来往,还不时派兵侵夺它的土地。 周显王八年(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即位。他感到秦国外受强邻的 欺压,内有贵族的专横,日子很不好过,决心奋发图强,改变国家落 后的面貌。为了寻求改革的贤才,就下了一道命令:“不管是本国人 ,还是外国人,谁有好办法使秦国富强起来,就封他做大官,赏给他 土地。”不久,一个叫卫鞅(yng)的年轻人应征从魏国来到秦国。 卫鞅姓公孙,名鞅,原是卫国的一个没落贵族,所以大家管他叫卫鞅 。他看卫国弱小,不足以施展他的才华,就跑到魏国,在魏国当了好 些时候的门客,也没受重用。卫鞅正在郁郁不得志的时候,忽然听到 秦孝公招聘人才,他决心离开魏国到秦国去。 卫鞅到了秦国,托人介绍,见到了孝公,卫鞅把他的一套富国强兵的道理和 办法给孝公讲了一遍,他说:“一个国家要富强起来,就必须重视农业生产, 这样,老百姓有吃有穿,军队才有充足的粮草;要训练好军队,做到兵强马 壮;还要赏罚分明,种地收成多的农民、英勇善战的将土,都要鼓励和奖赏 ,对那些不好好生产、打仗怕死的人,要加以惩罚。真能做到这些,国家没 有不富强的。” 孝公听得津津有味,连饭都忘了吃。两个人议论国家大事,谈了好几天,十 分投机。最后,孝公决定变法,改革旧的制度,推行卫鞅提出的新法令。 这个消息一传开,贵族大臣们都一起反对。不少大臣劝孝公要慎重,不要听 信卫鞅那一套。孝公心里非常赞成卫鞅的主张,觉得不变法就不能使秦国富 强起来,但是看到反对的人那么多,又感到为难,就把许多大臣召集到一起 ,让他们辩论。一个叫甘龙的大臣首先发言,他说:“现在的制度是祖宗传下 来的,官吏做起来得心应手,老百姓也都习惯了。不能改!改了准会乱!”另 外一些大臣也跟着说:“新法是胡来”,是“谬论”,“古法、旧礼改不得!”卫 鞅理直气壮地驳斥他们说:“你们口口声声讲什么古法、旧礼,请问这一套能 使国家富强起来吗?从古以来就没有一成不变的法和礼。只要对国家有好处 ,改变古法、旧礼有什么不对?墨守成规只能使国家灭亡!” 卫鞅从古到今,举出大量事实,说明变法 的必要,把那些大臣驳得哑口无言。孝公 听他说得头头是道,把反对变法的大臣一 个个都驳倒了,非常高兴,对卫鞅说:“先 生说得对,新法非实行不可!”说罢就拜卫 鞅为左庶长(古时候一种官名),授予他 推行新法令的大权,叫他抓紧把变法方案 制订出来。并且宣布:谁再反对变法,就 治淮的罪。这样,那些大臣都不敢吭声了 。 卫鞅很快就把变法方案制订出来了。孝公完全同意。卫鞅怕新法令没 有威信,老百姓不相信,推行不开,就想了个办法。他叫人在都城的 南门竖了一根三丈来长的木头,旁边贴了张告示说:“谁能把这根木 头扛到北门去,赏他十金。”不多会儿,木头周围就围满了人。 大伙儿心里直犯嘀咕:这根木头顶多百把斤,扛几里地不是什么难事 ,怎么给这么多的金子呢?或许设了什么圈套吧?结果谁也不敢去扛 。卫鞅看没人扛,又把奖赏提高到五十金。这么一来,人们更疑惑了 ,都猜不透这新上任的左庶长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这时候只见一 个粗壮汉子分开人群,跨上前去,说:“我来试试。”扛起木头就走。 许多看热闹的人,好奇地跟着,一直跟到了北门。只见新上任的左庶 长正在那里等着呢。他夸奖那个大汉说:“好,你能够相信和执行我 的命令,真是一个良民。”随后就把准备好的五十金奖给了他。 这事儿很快就传开了,大家都说:“左庶长说话算数,说到做到,他 的命令可不是随便说说的啊!” 周显王十三年(公元前356年),卫鞅的新 法令公布了。 新的法令刚刚开始推行,就遇到很大阻力。那些贵族宗室 不去打仗立功,就不能做官受爵,只能享受平民待遇,失 去了过去的许多特权;实行连坐法以后,他们也不能为所 欲为了。因此,都疯狂地攻击新的法令,更不要说保守势 力的代表甘龙他们了。在他们的唆使下,就连太子也出来 反对。卫鞅把甘龙罢了官,可是,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 不便处分,卫鞅去找秦孝公,对他说:“新法令所以推行 不开,主要是上头有人反对。”孝公说:“不管谁反对,就 惩办谁。”卫鞅把太子反对、故意犯法的事一说,孝公既 生气又为难,没有言语。卫鞅说:“太子当然不能治罪, 但是新法令如果可以随便违犯,今后就更不能推行了。” 孝公问:“那怎么办呢?”卫鞅说:“太子犯法,都是他的 老师唆使的,应该惩治他们。”孝公表示同意。这样,太 子的老师公子虔就被割了鼻子,公孙贾就被刺了面。大伙 看到孝公和卫鞅这样坚决,都不敢反对新法令了。 几年以后,秦国变得强盛起来。由于新法令规定了增产多的可以免除一家的 劳役,老百姓一心都务农,积极种田织布,生产得到很大发展,人民的生活 也有所改善;由于新法令规定了将士杀敌立功的可以升官晋级,所以都英勇 作战。老百姓很高兴。孝公看卫鞅制订的新法令成效显著,就提升他为大良 造(当时一种大官名称)。并且派他带兵去攻打魏国。原来十分强盛的魏国 ,这时候已经衰弱下来,根本不是秦国的对手,连都城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