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第1-4章阶段性测评试卷.doc_第1页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第1-4章阶段性测评试卷.doc_第2页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第1-4章阶段性测评试卷.doc_第3页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第1-4章阶段性测评试卷.doc_第4页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第1-4章阶段性测评试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第1-4章阶段性测评试卷一选择题 1在生活中经常需要估测一些物理量,下列估测比较接近实际的是()A某中学生的身高为1680mmB成年人的步行速度大约在1.2km/hC我们这个学期使用的物理书的长度大约在26dm左右D中学生正常心脏跳动大约为70次/s2图是穿行在餐厅的机器人端着托盘送餐的情景。若认为机器人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是()A地面B托盘C餐桌D墙壁3在欣赏音乐时,我们很容易分辨出笛子和二胡的声音,判断的依据是()A音色B响度C音调D频率4有关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B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C实验中认真仔细地进行测量可以消除误差D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5生活在海边的渔民经常看见这样的情景:风和日丽,平静的海面上出现一把一小小的“降落伞”水母,它们在近海处悠闲自得地升降、漂游。忽然水母像受到什么命令似的,纷纷离开海岸,游向大海。不一会儿,狂风呼啸,波涛汹涌,风暴来临了。就划线部分,以下解释合理的是()A水母接收到了次声波B水母接收到了电磁波C水母感受到了温度的突然变化D水母感受到了地磁场的变化6某同学利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三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2.45cm、2.46cm、2.46cm,则测量结果应记为()A2.5cmB2.457cmC2.45cmD2.46cm7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与小孔成像的原理相同的是()A钢笔“错位”B茶杯在镜中的“倒影”C水中筷子“变弯”D屏幕上的“手影”8如图,把装有水的酒杯放在桌上,用润湿的手指摩擦杯口边缘使其发声,改变水量发现发出的声音不同。对此同学们提出四个问题,其中较有价值且可探究的问题是()A声音是由水振动产生的吗?B音调和水量多少有什么关系?C手指摩擦为什么能使杯发出不同声音?D音调为什么会随水量变化而变化?9小阳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其中ENF是用两块纸板连接起来的一个平面且与平面镜垂直放置。为了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之间的关系,实验时应进行的操作是()A沿ON前后转动板EB沿ON前后转动板FC改变光线OB与法线ON的夹角D改变光线AO与法线ON的夹角10在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下列要求中错误的是()A测量时,刻度尺不能歪斜B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线C测量必须从刻度尺的左端零刻度线开始量起D记录时,不但要记录数值,还必须在数字后面注明测量单位。11小明在一次跑步中,前半段路程的速度是6m/s,后半段路程的速度是4m/s,那么,他全程的平均速度是()A5m/sB10m/sC4.8m/sD5.2m/s12P、Q是同一直线上相距10m的两点,甲、乙两小车从P点出发向Q运动,它们运动的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A甲车速度小于乙车速度B经过6s,乙车离P点10mC甲车比乙车早3s通过Q点D经过3s,甲、乙两车相距6m13测量视力时,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可以节省空间。如图所示,让被测者面对镜子,背对视力表,此人看到视力表的像离他的距离是()A3 mB4 mC5 mD6 m14一个做直线运动的物体,4s内通过20m的距离,那么,它在前2s内速度一定是()A5m/sB10m/sC80m/sD无法确定15一束光入射到平面镜上,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35,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度数为()A55B110C35D7016当坐在野外的篝火旁时,我们看到篝火后面的物体是晃动的,原因是()A视觉错误,因为火焰在跳动B火焰加热空气,使空气密度不均匀且不稳定C火焰作为光源在抖动,所以经后面物体反射的光也在晃动D火焰加热了另一边的物体,使它热胀冷缩,所以看到它在晃动二填空题17前几年我市多地雾霾频发,空气质量问题备受关注,其中PM2.5是衡量雾霾的主要指标,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2.5微米 米。18如图所示,小明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则测量结果为 m。19小华在家里修理厨房里的桌子时,不停的有敲击物体的声音发出,为了使隔壁的小明学习时避免干扰,小华采取了三种方案:在被敲的地方垫一块抹布;把房间、厨房门窗关闭关严;嘱咐小明暂时用耳机塞住耳朵。上述三种方案中,第一种是在 处减弱噪声;第二种是在 中减弱;第三种是在 处减弱噪声。20吹奏竖笛时,竖笛内的空气柱就会 发出声音,按住不同的笛孔,声音的 就会改变。21图象是数据处理的重要方法。如图:(1)甲物体做的是 运动,乙做的是 运动(选填“匀速”、“加速”或“减速”);甲物体在3s内通过的路程为 m。(2)聪明的小燕发现:一段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刚好等于这段时间的图象与坐标轴围成图形的面积(如图阴影部分),这一猜想在老师那里得到了证实。根据这一规律,请你计算乙在4s内的平均速度为 m/s。22如图所示,用手拨动塑料尺,会听到振动发出的声音。塑料尺振幅越大,声音的 越大。若改变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会使声音的 发生改变。(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23仔细观察,收集整理如图所示提供的信息,完成下列提问:(1)平时我们常见到的“黑板反光”现象可用 图(填“甲”或“乙”)解释。(2)乙图是 反射,每条反射光线和对应的入射光线都 (填“遵循”或“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24由于光沿直线传播,我们看到树阴下太阳光的光斑都是 形的,由于光反射,教室出现的“黑板反光”属 (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现象,由于光的折射照相机拍的像都是 (选填“实像”或“虚像”)。25学校运动会百米赛跑项目中,小迪起跑后2s末速度为6m/s,终点冲刺时速度达到9.8m/s,在冲刺阶段小迪超越了小杰同学,领先到达终点,最终以12.50s的成绩获得第一名并打破学校纪录。在超越小杰的过程中,以小杰为参照物小迪是 的,小迪比赛过程的平均速度为 m/s。三作图题26如图所示,一只蜻蜓(用A点表示)停在水池上方。请在图中标出蜻蜓所成的像A(要求保留作图痕迹)27按照要求作图。如图所示,S是点光源,作出入射光线SO的反射光线和大致的折射光线。四实验探究题28物理实验课上,某实验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数字钟“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图中显示的是他们测量过程中的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刻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 (1)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小,这是为了减小测量 (选填“路程”或“时间”)时造成的误差。(2)请你根据图示完成下表: 小车由甲至乙 小车由乙至丙 小车由甲至丙 路程s/cm 64 90 时间t/s 2 6 平均速度v/(cm/s) 13 16 (3)通过分析上表实验数据可以判断:小车沿斜面从顶端下滑到斜面底端的过程中做的是 (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29请写出下图所示的几个实验所揭示的物理道理:(1)如图甲,小华同学能听到石头敲击声主要说明: ;(2)如图乙,敲击A音叉B音叉旁边的乒乓球被弹开说明声音具有 ;(3)如图丙,推注射器筒壁上出现了液态的乙醚,说明通过 可以使气体液化;(4)如图丁,用手拨动塑料尺,只改变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使声音的 发生了改变。30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直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 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 ,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2)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 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 ;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 、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 。(3)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 。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2)相同的操作。五计算题31一辆轿车沿一平直公路以20m/s的速度行驶,在轿车的前方100米处有一辆货车正以10m/s速度向同一方向行驶,轿车驾驶员按响喇叭提醒货车司机准备超车。在轿车驾驶员按喇叭后多长时间追上货车?若公路的正前方有一座山崖,当轿车驾驶员按响喇叭,2s后听到回声,求按喇叭时轿车距山崖有多远?(v声=340m/s)32晓军从家中出发到万达广场,其中一半路程步行,一半路程骑自行车。路程与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1)晓军骑车的是图中哪一段?(2)晓军骑车的速度是多少?(3)晓军从家到万达广场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分析】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找出符合实际的选项。【解答】解:A、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中学生的身高接近成年人,在168cm=1680mm左右。故A符合实际;B、成年人步行的速度在1.1m/s=1.13.6km/h4km/h左右。故B不符合实际;C、一根筷子的长度在25cm左右,物理书的长度略大于此数值,在26cm=2.6dm左右。故C不符合实际;D、正常情况下,人的脉搏1min跳动的次数在75次左右,跳动一次的时间接近1s故D不符合实际。故选:A。2【分析】在研究物体的机械运动时要先选择一个物体,假定该物体不动,这个物体是参照物;如果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不变,则物体是静止的,如果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不断变化,则物体是运动的。【解答】解:以地面、餐桌、墙壁为参照物,机器人与地面、餐桌、墙壁的位置在不断的变化,故机器人是运动的,故ACD不符合题意;以托盘为参照物,机器人与托盘的位置没有变化故机器人是静止的,故B符合题意。故选:B。3【分析】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解答】解: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我们能区分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不同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选:A。4【分析】解答本题要弄清误差与错误的区别,减小误差的方法和误差的不可避免性。【解答】解:A、误差是在正确测量的前提下,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而错误是不按操作要求测量时产生的,二者产生的原因不同,故A错误;B、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消除误差,故B错误;C、实验中认真仔细地进行测量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消除误差,故C错误;D、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故D正确。故选:D。5【分析】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称为次声波,人耳不能够听到;水母、青蛙等动物可以听到较低的声音频率。【解答】解:风暴发出的声音频率低于20Hz,不在人耳听到的范围之内,但水母等动物可以听到,所以我们可以根据它们的异常反应预测灾难;故A符合题意。风暴不会导致电磁波和地磁场的变化,故B、D不符合题意。风暴不会引起温度突然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A。6【分析】对于给出的数据,利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求出物体的长度。注意在求平均值时,计算结果的小数点后有几位数字应该和给出数据的小数点后有几位数字相同。【解答】解:为了减小误差,应该求三次测量的平均值,则物体的长度应为:L=2.46cm,故D正确。故选:D。7【分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日食、月食、影子、小孔成像都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或在不均匀的介质中,传播方向发生变化,属于光的折射,水中的筷子看起来变弯、凸透镜成像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光射到物体表面又被反回的现象叫光的反射,与平面镜有关的都是光的反射。【解答】解: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A、钢笔“错位”,是光在玻璃和空气两种介质中传播发生的折射现象,不符合题意。B、茶杯在镜中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不符合题意;C、水中筷子“变弯”,是光从水传向空气发生的折射现象,不符合题意;D、屏幕上的“手影”,影子的形成,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符合题意;故选:D。8【分析】明确用手摩擦杯口时,其发声的原因与发声物体是什么,然后再进一步判断对其发声的音调产生的影响。这里的“声音不同”是指音调,则应围绕音调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究。【解答】解:如图的实验中,当用手指润湿后沿着杯口边缘摩擦时,是杯子和水发生了振动,当水量越大时,杯子和水越难振动,因此可以得出杯中的水量越大,音调越低,水量越小,音调越高。由题意可知,这里的“声音不同”是指音调,则应围绕音调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究。即探究“音调和水量多少有什么关系?”是最有价值且可探究的问题。故选:B。9【分析】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之间的关系,应该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度数,观察反射角与入射角之间的关系。据此判断。【解答】解:A、沿ON前后转动板E,则纸板E上无法显示光线,达不到探究的目的,不合题意;B、沿ON前后转动板F,可探究三线是否共面,不能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之间的关系,不合题意;C、OB与法线ON的夹角是反射角,它的大小是由入射角的大小决定的,无法直接改变反射角,不合题意;D、改变光线AO与法线ON的夹角,属于改变入射角,这样进行多次实验,可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之间的关系,符合题意。故选:D。10【分析】使用刻度尺时要注意:(1)放:尺边对齐被测对象,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尺的刻面必须紧贴被测对象。(2)读: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3)记:记录测量结果时要记上数值和单位。【解答】解:A、测量时,刻度尺不能歪斜,故A正确;B、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线,故B正确;C、若刻度尺的零刻线磨损,可以从较清楚的刻线处(一般选择整数)对齐测量,记录结果时从对齐的刻线处量起,故C错误;D、记录时,不但要记录数值,还必须在数字后面注明测量单位,故D正确。故选:C。11【分析】设出全程的路程,根据v=求出前后半段跑步的时间,利用总路程和总时间的比值求出全程的平均速度。【解答】解:设小明跑步全程的路程是2s,则前一半与后一半路程都是s,由v=可得,前后半段跑步的时间:t1=,t2=,总时间t总=t1+t2=+,全程的平均速度:v=4.8m/s。故选:C。12【分析】A、比较两车速度的大小关系,可采取两种方法:取时间相同,然后比较路程,路程长的速度大;取路程相同,然后比较时间,时间短的速度大;B、从图象上找出当时间为6s时,乙车对应的纵坐标路程是多少;C、因为两车都从P点出发向Q点运动,所以P点是起点,Q点是终点。从图象上找出甲车和乙车到达Q点时各自对应的横坐标时间分别是多少,然后算出它们的时间差,看是不是3s;D、从图象上找出当时间为3s时,两车图象各自对应的纵坐标路程分别是多少,然后算出它们的路程差,看是不是6m。【解答】解:A、由图象可知,当甲车和乙车都行驶10m的路程时,甲车的行驶时间是2.5s,乙车的行驶时间是5s,由于t甲t乙,所以v甲v乙,故选项A不正确;B、由图象可知,当时间为6s时,乙车行驶的路程是12m,此时乙车离P点(因为两车都从P点出发,所以P点是图象上的原点O)为12m,故选项B不正确;C、因为P、Q是同一直线上相距10m的两点,所以P点是起点(图象上是点O),Q点是终点(Q点位于纵轴的10m处)那么当两车的纵坐标都是10m时,甲车对应的时间是2.5s,而乙车对应的时间是5s,两车相差的时间是t乙t甲=5s2.5s=2.5s,所以甲车比乙车早2.5s通过Q点,故选项C不正确;D、由图象可知,当时间为3s时,甲车行驶的路程是12m,乙车行驶的路程是6m,两车相距s甲s乙=6m,故选项D正确。故选:D。13【分析】依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人和人的像相对于镜面对称,视力表和视力表的像相对于平面镜对称,依据数学知识计算。【解答】解:根据题意画成示意图如下:人与镜距离2m,人与视力表距离1m,视力表与镜距离即为2m+1m=3m,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到镜面距离相等,视力表的像离镜距离也为3m,所以视力表的像离人的距离为3m+2m=5m。故选:C。14【分析】因为不知道物体的运动状态,故无法判断前2s内的速度。【解答】解:因为不知道物体是做匀加速运动,还是匀减速运动,还是匀速运动,还是更复杂的变加速运动。所以无法判断物体在前2s内的速度。故选:D。15【分析】(1)在光的反射中,入射角指的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知道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以及法线和镜面的关系,就可以求出入射角;(2)光的反射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等于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和。【解答】解: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光线与平面镜成35角射向平面镜,则入射角为9035=55。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反射角也是55,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等于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和,即夹角为55+55=110。故选:B。16【分析】利用光在不均匀的空气中传播时会发生折射现象和人由于错觉总认为光是沿直线传播进行分析。【解答】解:火焰加热空气,使空气密度不均匀且不稳定,光在不均匀的介质中发生折射,人由于错觉总认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看到篝火后面的物体是晃动的。故选:B。二填空题17【分析】根据长度的单位换算1m=106m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因为1m=1106m,所以,2.5m=2.5106m;故答案为:=2.5106。18【分析】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或叫分度值)为相邻的刻度线表示的长度;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要观察是否从0刻度线量起,起始端没从0开始,要以某一刻度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前面的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其中分度值的下一位是估读值,其它都是准确值。【解答】解:由图知: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1个小格代表的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端与0.00cm对齐,右端与10.40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10.40cm=0.1040m。故答案为:0.1040。19【分析】防治噪声可以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防治。【解答】解:在被敲的地方垫一块抹布,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把房间、厨房门窗关闭关严,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嘱咐小明暂时用耳机塞住耳朵,是在接收处减弱噪声;故答案为:声源;传播过程;接收。20【分析】(1)笛子是利用空气柱振动发声的。(2)振动物体的质量不同,振动难易不同,频率不同,音调不同。【解答】解:吹奏竖笛时,竖笛内的空气柱就会振动发声。按住不同的笛孔,空气柱长度不同,振动难易不同,频率不同,音调不同。故答案为:振动;音调。21【分析】(1)速度时间图象倾斜的直线表示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均匀增大,为匀加速直线运动;速度均匀减小,为匀减速直线运动;根据图象得出甲物体的速度,然后根据公式s=vt计算甲通过的路程;(2)根据物体通过的路程等于这段时间的图象与坐标轴围成图形的面积,得出乙4s内通过的路程,然后根据v=求出乙在4s内的平均速度。【解答】解:(1)从图上可以看出甲物体的速度一直保持3m/s不变,可知甲在做匀速运动,乙物体的速度一直在变大,可知乙是在做加速运动;根据v=可知;甲物体在3s内通过的路程为s甲=v甲t甲=3m/s3s=9m;(3)根据物体通过的路程等于这段时间的图象与坐标轴围成图形的面积,可知乙4s内通过的路程s乙=34m=6m,乙在4s内的平均速度v乙=1.5m/s。故答案为:(1)匀速;加速;9;(2)1.5。22【分析】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音调和频率有关,振动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影响频率,改变音调要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质量和体积也就是改变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响度跟振幅有关,用力大小能改变塑料尺的振动幅度。【解答】解:用手拨动塑料尺,塑料尺振动发出声音;用的力越大时,塑料尺振动的幅度越大,响度就越大;改变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时,会使塑料尺振动的快慢不同,即振动的频率不同,则声音的音调将不同。故答案为:响度;音调。23【分析】反射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平行光线入射到平而光滑反射面上,反射光线还是平行射出,这种反射是镜面反射;平行光线入射到粗糙的反射面上,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这种反射是漫反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解答】解:(1)黑板“反光”是因为黑板比较光滑,平行光线入射到平而光滑反射面上,反射光线还是平行射出,因此光在黑板表面发生了镜面反射,黑板反射的光线比粉笔字反射的光线强,使人无法看清黑板上的字。如图甲所示;(2)乙图表面是凹凸不平的,平行光线入射到粗糙的表面上,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进入不同方向的人的眼睛,不同方向的人们都能看到,因此光在银幕上发生漫反射,漫反射中每条反射光线和对应的入射光线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答案为:(1)甲;(2)漫;遵循。24【分析】(1)在生活中,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月食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2)光照射到两种物质界面上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是光的反射,光的反射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3)光的折射照相机拍的像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实像;【解答】解:太阳光穿过树叶在地面上形成的光斑,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太阳的像,是小孔成像,因而光斑是圆形的;镜面反射后的光线射向同一方向,正好处在这一方向上时,获得的光线很强,其他方向上几乎没有反射光线,黑板“反光”就是因为黑板发生了镜面反射的缘故;照相机的底片上得到缩小的像,是利用了物体在2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原理,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答案为:圆;镜面反射;实像。25【分析】(1)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首先确定一个参照物,如果被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改变,被研究的物体是静止的,否则是运动的。(2)已知路程和时间,利用v=计算小迪同学百米比赛时的平均速度即可。【解答】解:(1)小迪在超越小杰的过程中,小迪与小杰之间有位置的变化,故以小杰为参照物小迪是运动的;(2)小迪百米比赛时的平均速度:v=8m/s。故答案为:运动;8。三作图题26【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作出蜻蜓所成的像A。【解答】解: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作出A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即为蜻蜓所成的像,如图所示:27【分析】根据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以及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并且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画出反射光线;根据入射光线、折射光线以及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确定折射光线的方向。【解答】解: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线右侧的空气中画出反射光线;根据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在法线右侧水中画出折射光线。如图所示:四实验探究题28【分析】(1)若要计时方便,应使所用的时间长些;(2)由图读出小车从甲到乙的时间、乙至丙的路程,利用速度公式v=求小车由甲至丙的速度;(3)小车在下滑过程中,速度逐渐变大,据此得出结论。【解答】解:(1)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斜面坡度应小些;(2)由图知,由小车从甲到乙的路程:s1=90cm64cm=26cm;小车从乙到丙的时间为:t2=00:05:1000:05:06=4s;小车从甲到丙速度:v3=15cm/s;(3)小车沿斜面顶端下滑到斜面底端的运动时,速度越来越大,因此是变速直线运动。故答案为:(1)时间;(2)26;4;15;(3)变速。29【分析】(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声波具有能量。(3)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是使气体液化的方法;(4)音调和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解答】解:(1)小华同学能听到水中的石头敲击声,这说明液体能够传播声音;(2)声音经过空气传播到另一个音叉,因为声波能传递能量,所以另一个音叉也会振动,该现象说明空气(气体)可以传递声音。(3)题中的现象演示的是压缩体积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推动活塞,注射器中又出现了液态的乙醚,这是由于乙醚蒸气发生液化的缘故;(4)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同,塑料尺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调会改变。故答案为:(1)液体能够传播声音;(2)能量;(3)压缩体积;(4)音调。30【分析】(1)成像的物体和环境的对比度越大,成像越清晰。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同时能看到成像物体的像和镜后和像对比的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关系。(2)当蜡烛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