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29m)公路预应力简支T梁桥设计开题报告.doc_第1页
某(29m)公路预应力简支T梁桥设计开题报告.doc_第2页
某(29m)公路预应力简支T梁桥设计开题报告.doc_第3页
某(29m)公路预应力简支T梁桥设计开题报告.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1 届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表专 业: 土木工程(道路与桥梁方向) 填报时间:2014年12月18号题 目某(29m)公路预应力简支T梁桥设计(全宽20.25m)I学生姓名渠海强班级学号110905126指导教师邓苗毅资料收集:1) 交通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2) 交通部颁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3) 交通部颁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4) 交通部颁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 041-2000);5) 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GB T14370-93);6) 公路桥梁板式橡胶支座规格系列(JTT663-2006);7) 桥梁工程、结构设计原理等教材;8) 计算示例集混凝土简支梁(板)桥(第三版),易建国主编,人民交通出版社; (仅计算过程参考此示例,截面参考所发的参考设计图)9) 公路桥涵设计手册 梁桥(上),徐光辉、胡明义主编,人民交通出版社。国内外研究现状:预应力混凝土T形梁桥有结构简单,受力明确、节省材料、架设安装方便,跨越能力较大等优点。T型梁桥在我国公路上修建最多,早在50、60年代,我国就建造了许多T型梁桥,这种桥型对改善我国公路交通起到了重要作用。80年代以来,我国公路上修建了几座具有代表性的预应力混凝上简支T型梁桥(或桥面连续),如河南的郑州、开封黄河公路桥,浙江省的飞云江大桥等,其跨径达到62m,吊装重220t。T形梁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已经很少了,从16m到50m跨径,大多都是采用预制拼装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T形梁。预应力体系采用钢绞线群锚,在工地预制,吊装架设。其发展趋势为:采用高强、低松弛钢绞线群锚:混凝土标号4060号;T形梁的翼缘板加宽,25m是合适的;吊装重量增加;为了减少接缝,改善行车,采用工型梁,现浇梁端横梁湿接头和桥面,在桥面现浇混凝土中布置负弯矩钢束,形成比桥面连续更进一步的“准连续”结构。其最大跨径以不超过50m为宜,再加大跨径不论从受力、构造、经济上都不合理了。大于50m跨径以选择箱形截面为宜。目前的预应力混凝土T形梁采用预应力结构,预应力张拉后上拱偏大,影响桥面线形,带来桥面铺装加厚。为了改善这些缺点,建议预制时在台座上设反拱,反拱值可采用预施应力后裸梁上拱值的1/22/3。简支箱形截面梁以其优良的力学特性具有较大的刚度和强大的抗扭性能和结构简单,受力明确、节省材料、架设安装方便,跨越能力较大、桥下视觉效果好等优点。而被广泛地应用于城市桥梁和高等级公路立交桥的上部结构中。综上所述及根据本设计具体要求来看,选用预应力简支梁比较合适。理论和实际意义: 通过毕业设计,培养我对所学基础课、技术基础课及专业课知识的应用并且掌握了相关技能和解决具体问题的土木工程设计问题所需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学习并掌握了具体资料的搜索查询。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问题的能力。另外更加熟悉、等软件的使用。 写作大纲:1、明确任务书要求,复习教材,熟悉有关标准及规范。2、开题报告3、桥梁上部结构设计:主梁截面形式的拟定、截面特性的计算、主梁内力计算及内力组合、主梁配筋及预应力损失的计算、主梁的验算以及钢筋的相关计算。4、下部结构设计5、设计图的绘制实习提纲: 这次实习马上要开始了,通过要带我的施工员的介绍,我了解了我要学习的内容,施工员主要带我学习放线、钢筋绑扎、混凝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