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检测题及答案.doc_第1页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检测题及答案.doc_第2页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检测题及答案.doc_第3页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检测题及答案.doc_第4页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检测题及答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检测题编 者 王天解 朱汝洪 彭业庄目 录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检测题2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检测题6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检测题10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检测题14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检测题18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检测题22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检测题26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检测题参考答案及解题提示30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检测题题 号一二总 分(测试时间:45分钟 全卷满分:70分)班别 座号 姓名 一、积累与运用(共18分) 1. 请用正楷体将下面这句话抄写在格子中。(3分) 我们创造人生的乐趣和幸福2. 下面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水浒(sh) 笸箩(p) 消遣(qin) 戏谑(xu)B寂寥(lio) 冗长(rn) 陶冶(y) 伶仃(dn)C憔悴(qio) 笑柄(bn) 瑟缩(s) 虐杀(nu)D荡漾(yn) 嫌恶(w) 宽恕(sh) 嘈杂(co)3.下面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 】A大动肝火 俗不可奈 望洋兴叹 言简意赅B玲珑剔透 心血来潮 萍水相逢 索然无味 C人情世故 刮目相看 怨天忧人 出奇制胜D煞费苦心 盛气凌人 若有所失 指高气扬4. 从表意的角度看,下面句子的横线处应填进的语句是(3分) 【 】 一本好书,可以使我们更加了解社会,激励我们更加努力学习、积极向上、面对人生。如果我们能做到 ,那么我们的生活就会更加丰富多彩了。 A好读书,多读书,读好书 B好读书,读好书,多读书 C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 D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5. 冰心在忆读书中说到李清照的词中叠词用得好,如“冷冷清清”,想一下,从下面词语选出三个可重叠的词语,并把叠词写出来。(3分) 红火 思考 热闹 事情 哭啼 真情 答: 6. 对七年级同学来说,进入新的学校,首先要尽快地加深彼此的了解,这对以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有好处。为此,红光中学七年级五班决定举行一节以“了解沟通合作”为主题的班会课,人人都介绍自己,都了解别人。假如你是五班的同学,请你向同学们介绍自己最优秀的一个方面。(不超过50个字)(3分) 答:我最优秀的一个方面是 二、阅读(共52分)阅读风筝选段,回答711小题。(17分)有一天,我忽然想起,似乎多日不很看见他了,但记得曾见他在后园拾枯竹。我恍然大悟似的,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间堆积杂物的小屋去,推开门,果然就在尘封的什物堆中发现了他。他向着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惊惶地站了起来,失了色瑟缩着。大方凳旁靠着一个蝴蝶风筝的竹骨,还没有糊上纸,凳上是一对做眼睛用的小风轮,正用红纸条装饰着,将要完工了。我在破获秘密的满足中,又很愤怒他的瞒了我的眼睛,这样苦心孤诣地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我即刻伸手折断了蝴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论长幼,论力气,他是都敌不过我的,我当然得到完全的胜利,于是傲然走出,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后来他怎样,我不知道,也没有留心。 然而我的惩罚终于轮到了,在我们离别得很久之后,我已经是中年。我不幸偶而看到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于是二十年来毫不忆及的幼小时候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忽地在眼前展开,而我的心也仿佛同时变了铅块,很重很重地坠下去了。 7.给下面加点字注音,并解释下列词语。(4分) 恍然大悟( ) 苦心孤诣( ) 8.这两段文字中能提示文章主旨的句子是(3分) 【 】 A、这样苦心孤诣地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 B、论长幼,论力气,他是都敌不过我的,我当然得到完全的胜利。 C、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 D、我的心也仿佛同时变了铅块,很重很重地坠下去了。 9.第段中说的“我恍然大悟似的”,“我”悟出了什么?(3分) 答: 10. 这两段文字中作者为我们勾画了一个什么样的儿童形象?(3分) 答: 11. 第段最后说:“后来他怎样,我不知道,也没有留心。”想象一下,小兄弟在兄长“傲然出走”之后,他会做些什么,想些什么?请用流畅的语句表达出来。(不少于30个字)(4分) 答: 阅读忆读书选段,回答1216小题。(17分)精忠说岳并没有给我留下太深的印象,虽然岳飞是我从小就崇拜的最伟大的爱国英雄。在此顺便说一句,我酷爱古典诗词,但能够从头背到底的,只有岳武穆的满江红“怒发冲冠”那一首,还有就是李易安的声声慢,她的那几个叠字“寻寻觅觅凄凄惨惨戚戚”写得十分动人,尤其是以“寻寻觅觅”起头,描写尽了“若有所失”的无聊情绪。到我十一岁时,回到故乡的福州,在我祖父的书桌上看到了林琴南老先生送给他的茶花女遗事,使我对于林译外国小说引起了广泛的兴趣,那时只要我手里有几角钱,就请人去买林译小说来看,这又使我知道了许多外国的人情世故。红楼梦是在我十二三岁时候看的,起初我对它的兴趣并不大,贾宝玉的女声女气,林黛玉的哭哭啼啼,都使我厌烦。还是到了中年以后再拿起这部书,才尝到了“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滋味。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我这一辈子读到的中外的文艺作品,不能算太少。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所得不到的。 12. 冰心在读红楼梦时少年和中年的感受不同,请根据原文找出这两种感受。(4分) 答:少年时的感受: 中年时的感受: 13. 下列分析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能将岳飞的满山红从头背到底是因为作者从小就崇拜伟大的爱国英雄岳飞,他的满江红又写得慷慨激昂,催人奋发向上。 B作者喜欢李清照声声慢这首词因为声声慢的叠词运用得十分动人,同时也写出了主人公“若有所失的无聊情绪。” C作者对茶花女遗事产生兴趣的原因是因为这部书使她知道了许多外国的人情世故。 D作者少年时不喜欢红楼梦是因为她对贾宝玉、林黛玉之类的公子小姐感到厌烦。14. 选文最后一段中“总而言之、统而言之”读起来似乎在语意上有些重复,真的重复吗?你怎么看?(3分) 答: 15. 作者从读书中得到那些收获?(3分) 答: 16. 有些家长和和老师担心中学生读小说会影响学习,认为他们应以课内学习为主。对此你有何看法?请谈谈你的看法。(不少于50个字)(4分) 答: 阅读下文,回答1720小题。(18分)一个美丽的故事有个塌鼻子的小男孩儿,因为两岁时得过脑炎,智力受损,学习起来很吃力。打个比方,别人写作文能写二三百字,他却只能写三五行。但即便这样的作文,他同样能写得美丽如花。那是一次作文课,题目是愿望。他极其认真地想了半天,然后极其认真地写,那作文极短,只有三句话:我有两个愿望,第一个是,妈妈天天笑眯眯地看着我说:“你真聪明。”第二个是,老师天天笑眯眯地看着我说:“你一点也不笨。”于是,就是这篇作文,深深地打动了他的老师,那位妈妈式的老师不仅给了他最高分,在班上带感情朗诵了这篇作文,还一笔一画地批道:你很聪明,你的作文写得非常感人,请放心,妈妈肯定会格外喜欢你的,老师肯定会格外喜欢你的,大家肯定会格外喜欢你的。捧着作文本,他笑了,蹦蹦跳跳地回家了,像只喜鹊。但他并没有把作文本拿给妈妈看,他是在等待着一个美好的时刻。那个时刻终于到了,是妈妈的生日一个阳光灿烂的星期天。那天,他起得特别早,把作文本装在一个亲手做的美丽的大信封里,信封上画着一个塌鼻子的男孩儿咧着嘴笑得正甜。他静静地看着妈妈,等着妈妈醒来。妈妈刚睁开眼醒来,他就甜甜地喊了声“妈妈”,然后笑眯眯地走到妈妈跟前说:“妈妈,今天是您的生日,我要送给您一件礼物。”妈妈笑了:“什么?”他笑笑:“我的作文。”说着双手递过来那个大信封。接过信封,妈妈的心在砰砰地跳!果然,看着这篇作文,妈妈甜甜地涌出了两行热泪,然后一把搂住小男孩儿,搂得很紧很紧,仿佛怕他会突然间飞了。是的,智力可以受损,但爱永远不会,它朝气勃勃,永远垂着绿荫,开着明媚的花,结着芳香的果。 17. 第一段中的“这样”指代是: ;“美丽如花”的意是: 。(4分) 18.第三段划线句子的修辞方法是: ;它的表达作用是: 。(3分)19. 从表达方式看,上文最后一段属于 ,这个段落的作用是: 。(4分) 20.小男孩的作文能“深深地打动他的老师”的原因是什么?(3分) 答: 21读过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感受?请谈一谈。(不少于30个字)(4分) 答: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检测题题 号一二总 分(测试时间:45分钟 全卷满分:70分)班别 座号 姓名 一、积累与运用(共21分)1. 请用正楷体将下面这句话写在格子中。(3分) 邓稼先为祖国立下了不朽的功勋2. 下面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溺死(n) 哽咽(yn) 佃户(din) 妯娌(zhu) B炫耀(xin) 造孽(ni) 衙门(y) 蓦地(m) C豪绅(shn) 勉强(qin) 瘦瘪(bi) 私塾(sh) D迁徙(x) 蹒跚(pn) 揶揄(y) 绚丽(xn)3. 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 A执著追求 风餐露宿 开国元勋 消声匿迹 B崭露头脚 为富不仁 节衣宿食 支撑门户 C风尘仆仆 寥寥无几 不缀劳作 名正言顺 D任劳任怨 含辛茹苦 汉马功劳 宽厚仁慈4.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还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关心) B仿佛在憧憬,又仿佛在等候。(向往) C母亲是个好劳动。(劳动好手) D我意识到这是雷雨的预兆。(预先显露出来的迹象)5. 判断下列句子所运用的表达方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愿母亲在地下安息!(抒情) B狂风怒吼,树不停地、猛烈地摇晃着。(景物描写) C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议论) D解放前,邓稼先从昆明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毕业后远涉重洋到了美国。(描写)6. 下面句子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3分)【 】 A在这条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 B“妈妈!”我奔过去,为自己的虚荣,为自己的无知流着泪。 C我问“爱是什么东西?” D这震撼世界的惊雷向人们宣告,中国人任人欺凌的时代结束了!7. 班上准备组织同学采访科任老师,你准备采访那科老师?准备向他提出那些问题?请列个简单扼要的采访提纲。(不少于30个字)(3分) 答: 二、阅读(共49分)阅读回忆我的母亲选段,回答812小题。(16分)佃农家庭的生活自然是很苦的,可是由于母亲的聪明能干,也勉强过得下去。我们用桐子榨油来点灯,吃的是豌豆饭、菜饭、红薯饭、杂粮饭,把菜籽榨出的油放在饭里做调料。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赶上丰年,才能缝上一些新衣服,衣服也是自己生产出来的。母亲亲手纺出线,请人织成布,染了颜色,我们叫它“家织布”,有铜钱那样厚。一套衣服老大穿过了,老二老三接着穿还穿不烂。勤劳的家庭是有规律有组织的, 我的祖父是一个中国标本式的农民,到八九十岁 还非耕田不可,不耕田就会害病,直到临死前不久还在地里劳动。祖母是家庭的组织者,一切生产事务由她管理分派;每年除夕就分派好一年的工作。每天天还没亮,母亲就第一个起身,接着听见祖父起来的声音,接着大家都离开床铺,喂猪的喂猪,砍柴的砍柴,挑水的挑水。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她性格 (和睦 和蔼 和气),没有打骂过我们,也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因此,虽然在这样的大家庭里,长幼、伯叔、妯娌相处都很 (和睦 和蔼 和气)。母亲同情贫苦的人这是朴素的阶级意识,虽然自己不富裕,还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她自己是很节省的。父亲有时吸点旱烟,喝点酒;母亲 (管教 管理 管束)着我们,不允许我们染上一点。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8.母亲的聪明能干表现在哪些地方?(3分)答: 9.第二段中横线处应填上的词语依次是 、 、 (3分)10.第二段的中心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勤劳的家庭是有规律有组织的 B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 C母亲同情贫苦的人这是朴素的阶级意识,虽然自己不富裕,还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D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11. 母亲的宽厚仁慈表现在哪些方面? (3分)答: 12. 除了母爱,你还得过谁给了你感受最深的关爱?请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不少于30字)(4分) 答: 阅读小巷深处选段,回答1316小题。(14分)巷口摆着的小摊就是维持着我们这个贫穷家庭的惟一希望。夏天,母亲就如同一尊雕像,执著地守候在一个大大的冰棍箱旁,毒辣的阳光把母亲原已黝黑的皮肤晒得黑里透红,日复一日,竟成古铜似的颜色;因盲眼而被忽略了的手,总是留着黑而长的指甲;身上的衣服早已辨不出色彩来。但令人不解的是,我一直觉得她的生意总比别人的好,有时一天下来,竟收入十多块。这对于我们来说无疑是一个很让人满意的数目。我曾问她做生意的秘诀,她总微笑着说:“坐在太阳最毒的地方守着卖,是绝对不会错的。”那一刻,我才知道,这比别人多赚的每一分钱都凝聚着母亲加倍的血汗啊!到了冬天冰棍无处可卖的季节,母亲就会操起针线缝制出二十多条棉被,租给赶集的或帮工的乡民,每晚租金四毛到六毛不等。于是,整整一个冬天,母亲又忙于拆拆洗洗缝缝补补。由于她的辛勤劳作及苦心经营,我们这个家居然也过得有声有色饭桌上经常能见到荤菜,我衣服上的补丁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少,直至没有。有很多次,看着母亲太劳累,我极想帮帮她,可她总是生气地说:“你怎么这么没出息!好生读你的书去。”所以,在这个家里,虽然苦点,我却被调养得像个千金小姐肩不能扛,手不能提,只知道读一些母亲不懂的书。13选文中盲母对养女的爱具体表现在哪里? (3分)答: 14 对加点词语“母亲不懂”的表达效果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母亲不懂书,才重视我的读书学习,辛勤劳动,供我读书。B母亲虽然不懂书,却朴实地干。C嘲讽母亲自己不懂书却让我读书。D通过对比,流露出对母亲的感激和愧疚之情。15选文中画线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4分)答: 16. 世上最伟大的爱是母爱,你从盲母对养女的爱中得到怎样的感悟?(4分) 答: 阅读下文,回答1721小题。(19分)美丽如初 月色皎洁,一如闪亮的白绸,宁静而安祥地弥漫。我握着母亲的手站在街口,等放晚学的弟弟归家。并不冷,然而街静人空,我等得焦急不耐,母亲却等得耐心又耐心,遥望着那条很宽很白的路,母亲说:“一直这样等,惯了。”我的心悚然一动,目光在母亲单薄的身影里模糊了。我也曾让母亲这样地等待过,并不是小的时候,女儿大了,反而更让母亲牵挂。那些个月朗星稀的夜晚,和学友们一路高歌神侃地回家,一个人转进僻静的街口,却望见母亲的衣衫和着树影飘动,一样的迷离,心忽地跳快了,跑过去,却只叫了一声“妈妈!”母亲也不说什么,很欣慰地笑着,拍拍我的手,一起走回家去。而今我去了异地,只在假期里归来,母亲的身影却依然准时地站在街口树下,等待不久也要离家求学的弟弟。我忽然很羡慕母亲,可以把那么深沉的爱包容在静静的等待中。 清脆的铃声响过来,弟笑嘻嘻立在我和母亲面前:“妈!姐!”“怎么才回来,让妈等那么久?”我半是欢喜半是埋怨。“回家吧!”母亲还是那么欣慰地笑着,拍拍弟的手。弟冲我做个鬼脸。看着弟高大的身影在母亲的身边,我忽然觉得失去了什么,(一)起航的船只能留恋温暖的港湾,却不能永远停泊。返校之前,母亲安静地替我整理行囊,见我跟着她走来走去,却不开口,母亲说:“从前你外婆也是这样送我走。”啊,我默默地望着母亲,仿佛看见外婆的双手在忙碌。我忽然明白了,从前外婆一定也曾站在街口,等母亲回家,就像母亲今天等我们回家,而我也会有那么一天,让深深的爱溶在等待中。眼前晃动着月光里母亲静立的身影,才知道不论经过什么,(二)我记忆中的那些夜晚永远美丽如初。17. 用“美丽如初”作题目,其作用是(3分)【 】 A强调月色皎洁和宁静而安祥的夜晚很美。 B说明人物活动的环境是在一个美好的夜晚。 C展示人物活动的环境特点,衬托母亲的美好心灵和充满母爱的性格。 D强调母亲总是在美丽的夜晚等待儿女。 18. 文章第段描写的景物的特点是, ,在文中主要起作用是 。(4分) 19. 第段写“我”会“等得焦急不耐”,母亲却“等得耐心又耐心”,为什么?(3分)答: 20.第段中写到,“我忽然觉得失去了什么”,“我”觉得失去了什么呢? (3分) 答: 21.点评加横线的句子。(从内容或形式上点评均可)(6分) 点评(一): 点评(二):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检测题题 号一二总 分(测试时间:45分钟 全卷满分:70分)班别 座号 姓名 一、积累与运用(共21分)1. 请用正楷体将下面这句话写在格子中。(3分) 人们对大自然充满关爱之情2. 下面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3分)【 】 A应和(h) 澄清(dng) 济南(j) 山岚(ln) B婉转(wn) 宽敞(chn) 黄晕(yn) 匾箪(dn) C濡湿(r) 穹隆(qin) 铿锵(jin) 隧道(su) D山麓(l) 屏风(pn) 酝酿(nin) 竹坞(w)3. 从下面一段文字中找出三个错别字并加予改正。(3分) 主人从门外抓一大把凉在匾箪里的盐笋干来招代我们,又用山泉水沏上一杯碧螺春,茶里面有一股清香的新竹气息事实上这里连空气也充满了竹的清香。我想,在竹林深处人家,在到处是竹具的环境里,再也没有比用山泉沏当地出产的碧螺春和吃新晒的尖笋干更和诣更有情调了。 “ ”改为“ ” “ ”改为“ ” “ ”改为“ ”4. 下面句子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 A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清净透明) B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平和,温和) C那是雾还是山岚?(山林中的云雾) D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歌喉。(有意显示、炫耀) 5. 下面句子中使用的修辞手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3分)【 】 A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B那点薄雪好象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C有时看到前面一丛像屏风一样的竹挡着去路,心里想已经到尽头了。 D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 趟儿。 6. 语文老师布置同学们进行一次关于社会用字情况的调查活动,要求大家事先制订好调查计划。请为你参加的调查小组拟一份简单的调查计划。(3分) 答: 7. 默写(3分,每小题1分)山尖全白了, 。(济南的冬天)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 。(春) ,地上孩子也多了。(春)二、阅读 (共49分)阅读竹林深处人家选段,回答812小题。(17分)江南竹乡,并不是没有别的植物,但竹子之多,给你的印象似乎是,那里除了竹,其他便什么植物都不存在了。其实不是没有而是看不到。远远望去一连几座山头,从山麓一直到山顶,不,从平地开始就全铺着竹,一层又一层的,不但分不出竹枝、竹干和竹叶,连房子、小径和小桥流水都看不到,仿佛全被竹的海洋淹没了。当一阵风吹过的时候,竹海上涌着暗浪,一浪推着一浪,一直涌到很远,你很难知道那一片嫩青色和墨绿色的竹海有多深,只是你看竹浪的起伏和它的气势,就意味着它是非常深沉的。我们沿着一条路边是小溪的石子路深入到竹海里去。两旁高大的竹林密得看不见底,把路的上空盖着,此刻阳光猛烈,在这里却丝毫感觉不到,仿佛是在竹海的海底隧道里走过。要不是当地的朋友带路,恐怕很快就会迷途,因为在我看来,竹林里的大路小径以至竹树,都是差不多的,路上又没有标志或街名。有时看到前面一丛像屏风一样的竹挡着去路,心里想已经到尽头了。但是到得前面,那一丛竹忽然像机关布景似的移开,我们已经发现另一条山路让出来,很有点“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味道。穿过一处最密的竹海,我们便来到一处较高的竹坞,在这里可以越过先前路上的竹树顶看得更远、更高。举目四顾,除了竹子,还是竹子。前面是一座接着一座的山,但你不可能看到绵延的山势和一点泥土,也不可能看到竹坞深处那里有缺口通到山背后去,因为你能看到的只是竹子。和我一同去的是一位画家,他说:“在竹海面前,如果要我画它,实在束手无策。你看,那样密的竹林,简直找不出一点层次,仿佛整个大自然就是竹林构成的。”陪我们来的当地的朋友却满意地笑了,他不是从画家的观点去考虑问题,画家的话只说明了这里的竹林旺盛,是名副其实的竹乡,而这不正是意味着这里的竹林和竹笋的丰收吗?这当然是好事情。他是以竹林为家的护林员,是专管栽种竹树和保护竹林的。8.给下面词语中加点字注音。 (3分)山麓( ) 隧道( ) 屏风( )9.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从三个角度所描写的竹林的特点。(可用原文语句)(3分) 远处所见: 深入竹林所见: 登临竹坞所见: 10.面对竹海,画家和护林员各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和感受?(4分)答: 11. 下面句子不属于比喻用法的一项是(3分) 【 】 A仿佛全被竹的海洋淹没了。 B我们沿着小溪边的石子路深入到竹海里去。 C仿佛是在竹海的海底隧道里走过。 D有时看到前面一丛像屏风一样的竹挡着去路。12. 从语言运用的角度简要点评第一段加横线的句子。(4分) 点评: 阅读春选段,回答1317小题。(16分)“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着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都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儿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13. 以上文字是春一文描绘的五幅春景图中的三幅,依次是_ 、_ 和_ 。(3分) 14. 第段是依次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对春风的感受的?(3分) 答: 15. 第段着重写了春雨中的景物,这样写对表现春雨的特点有什么作用?(3分)答: 16. 将第段分成两层,并写出各层大意。(4分)答:第一层从开头到“ ”。层意: 第二层从“ ”到结尾。层意: 17. 对照第段文字,下列说法有错的一项是(3分) 【 】 A“可别恼”一句亲切而有情趣,作者对春雨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B“绿得发亮”,“青得逼你的眼”,把树叶、小草经春雨沐浴后的鲜艳色彩描绘得十分逼真。 C这段文字写雨中景物从静景写到动态,从物写到人,由远写到近。 D读了这段文字,让人不禁想到唐代诗人杜甫写的著名诗篇春夜喜雨中的名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阅读下文,回答1822小题。(16分)夏之韵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个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好像炉子上的一锅冷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了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渐渐滋成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 )一堵黛色长墙。轻飞曼舞的蜂蝶不多见了。却换来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地长鸣。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拥着一艘艘的舰船。金色( )了世界上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香。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几个月的( ),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 )。夏天到了。 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按绘画的观点,这大约有其中的道理。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这时它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漫长,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 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他们早起晚睡亦够苦了,半夜醒来还要听听窗纸,可是起风了;看看窗外,天空可是遮上了云。麦子打完,该松一口气了,又得赶快去给秋苗追肥、浇水。“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 遗憾的是,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大概,春日溶溶,秋波澹澹;而夏呢,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有闲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欢这种紧张的旋律。我却想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18. 第一段括号中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凝成 主宰 积蓄 升腾 B变成 支配 贮存 升腾 C变成 主宰 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