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二章 宏观经济调 控技术 *1 一、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选用 OY r LMLM IS1IS2 IS3 IS4 IS5 IS6 Y1 AB C A:凯恩斯主义区域 财政政策有效 货币政策无效 B:中间区域 财政政策有效 货币政策有效 C:货币主义区域 货币政策有效 财政政策无效 Y2Y3Y4Y5 Y6 Date2 二、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组合 组合的政策效应 政策组合 产出 利率 1.扩张的财政政策和扩张的货币政策 增加 不确定 2.紧缩的财政政策和紧缩的货币政策 减少 不确定 3.扩张的财政政策和紧缩的货币政策 不确定 上升 4.紧缩的财政政策和扩张的货币政策 不确定 下降 0 Y r IS IS LM LM E1E2 E3 E4 政策组合的选用 (1)严重萧条时,用第一种组合 (2)严重通货膨胀时,用第二种组合 (3) “滞胀” ,用第三种组合 (4)轻度通胀,用第四种组合 Date3 三、 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力度 一个简单的通货膨胀模型: yt-1 - y* t = t-1 + h y* 式中:t为t年的通货膨胀率; t-1为上一年的通货膨胀率,可以把它近似地看作人们对t年通货膨胀的预期,由于厂商将根 据这一预期来制定t年的产品价格,所以它是决定t年通货膨胀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h(yt-1 - y*) / y*为t年新产生的通货膨胀压力 其中:y*为一个社会充分就业时的产出水平或收入水平, yt-1 为上年实际的产出水平或收入水平,如果它超过了y* 则会对今年的价格水平产生压力, h则为厂商根据本年度新产生的通货膨胀压力调整产品价格的系数, 因此:h(yt-1 - y*) / y* 就构成了决定t年通货膨胀率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把这两个因素加在一 起则可以近似地衡量某一社会t年的通货膨胀率t 。 Date4 例:设初始状态存在着10%的通货膨胀率,而该社会充分就业的产出水平或收入水平为100个货 币单位。又假设政府想把通货膨胀率从10%降低到2%。为了达到这一政策目的,政府可以通过紧缩 性的经济政策把实际产出水平或收入水平降至低于充分就业的水平,譬如把它维持在95个货币单位 的水平,一直到通货膨胀率下降到2% 时为止。又假定上述公式中的价格调整系数h = 0.2。则政府实 行紧缩政策后的第1年,通货膨胀率为: yt-1-y* 95-100 1 =t-1 + h = 10% + 0.2 = 9 % y* 100 y1-y* 95-100 2 = 1 + h = 9 % + 0.2 = 8 % y* 100 y2-y* 95-100 3 = 2 + h = 8 % + 0.2 = 7 % y* 100 y8-y* 100-100 9 = 8 + h = 2 % + 0.2 = 2 % y* 100 Date5 以上计算结果可以总结为下表 (渐进式的调控(微调、软着陆)) 年份(t )12345678910 预预期通货货膨胀胀(%)10987654322 h(yt-1-y*)/ y*(%)-1-1-1-1-1-1-1-100 实际实际通货货膨胀胀(%)9876543222 如果政府不采用渐近主义的方法,而是实施力度较大的紧缩政策,譬如把实际产出水平或收入水 平压低到90个货币单位,那么,通货膨胀的调整过程将大大缩短。西方国家通常把这种方式称为“冷火鸡” 式的调整。如果把产出水平或收入水平一下子压低到90个货币单位,而其它的假设条件和上例相同,则 得出的计算结果如下表: (冷火鸡式的调控(骤调、硬着陆)) 年份(t )12345678910 预预期通货货膨胀胀(%)10864222222 h(yt-1-y*)/ y*(%)-2-2-2-2000000 实际实际通货货膨胀胀(%)8642222222 Date6 计算题 n如果给定的初始条件为:通货膨胀率14%,充分就业的产 出水平为15000亿,h = 0.4;请根据通货膨胀模型计算: n(1)政府希望用6年时间把通货膨胀率压缩至2%的水平, 应采取什么措施? n(2)政府希望用2年时间把通货膨胀率压缩至2%的水平, 又应采取什么措施? n参考答案 n(1)政府可以通过紧缩性的宏观经济政策把产出水平压缩至 14250亿,一直到通货膨胀率下降至2%。 n(2)政府可以通过紧缩性的宏观经济政策把产出水平压缩至 12750亿,一直到通货膨胀率下降至2%。 Date7 四、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时滞 n政策时滞通常是指某项经济政策从制定到其对经济生活产 生实质性影响所需要的时间,分为内时滞和外时滞。内时 滞涉及调控政策的制定,外时滞涉及调控政策的执行。 n内时滞中又包含了认识时滞、决策时滞和批准时滞。其中 ,认识时滞是指政府有关部门对宏观经济形势作出判断所 需的时间。决策时滞是指政府有关部门制定具体的调控政 策所需的时间。其中包括了政策选择和文献起草所需的时 间。批准时滞是指调控政策的有关文献按法定程序呈报、 听证、辩论及通过所需的时间。 n外时滞又包括了传递时滞、执行时滞和作用时滞。其中, 传递时滞是指政府制定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由决策部门向 执行部门传达、布置所需的时间。执行时滞是指政府的各 经济职能部门贯彻、落实有关政策所需的时间。作用时滞 是指宏观经济调控政策付诸实施以后到其对经济生活产生 实质性影响所需的时间。 Date8 政策时滞的分类 认识时滞 内时滞 决策时滞 批准时滞 时滞 传递时滞 外时滞 执行时滞 作用时滞 Date9 时滞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紧缩政策的时滞 扩张政策的时滞 T G g1 g2 g3 Date10 改革后我国的历次宏观调控 n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根据经济运行态势和体 制环境不同,共进行了五次收缩型的宏观调控和 三次扩张型的宏观调控。 n五次收缩型的宏观调控的时间段分别是:(1)1979 1981年;(2)19851986年;(3)19891990年 ;(4)1993年下半年1996年;(5)2003年下半年 2004年。 n三次扩张型的宏观调控的时间分别是:(1)1987 1988年;(2)19921993年上半年;(3) 19982000年。 Date11 改革后宏观调控的概况 n改革后,为了抑制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我国政府于1979、1985、1988 年三度实行紧缩的宏观经济政策,但在使通货膨胀率回落的同时,由于 紧缩措施过于激烈,致使经济增长率急速回调。 n为了刺激经济增长,我国又于1987、1992年两度实行扩张的宏观经济政 策,在使经济增长率上升的同时,由于扩张措施过于猛烈,致使通货膨 胀率迅速上升。 n1993年我国政府实行的第三次紧缩政策,在吸取前两次调控经验的基础 上,采取渐进式的连续微调。经过四年时间,基本达到到了高增长、低 通胀的预期目标,成功实现了国民经济“软着陆”。然而1997年下半年 ,宏观经济出现了偏冷迹象。当年GDP增长率回落,通货膨胀率下降到 二十年来最低水平。 n1997年开始,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扩张的货币政策和扩张的财政政策。在 扩张型政策的作用下,从2002年下半年开始我国局部领域(如房地产)表 现出过热迹象,尤其是在2003年上半年遭遇“非典”(SARS)之后,下半 年由于能源紧缺等方面的问题,我国经济呈现明显的回升之势。 n2003年下半年起,因害怕扩张政策的时滞效应产生下一轮通货膨胀,我 国政府又开始转向适度从紧的宏观调控。 Date12 改革后的扩张型宏观调控: 1998-2000年 n在1993年实行紧缩政策之后,到1996年被认为中国已经实现软着陆 ,然而,从1997年开始,我国经济进入下滑轨道。政府开始采取扩 张政策。 n1998年8月前调控以货币政策为主:1996年5月以后,连续7次利率下 调;取消对国有独资银行贷款限额管理;改进存款准备金制度并下 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积极增加基础货币投放;鼓励商业银行扩大 信贷;推行消费信贷等,促进了货币供应量的增加。 n1998年8月后调控以财政政策为主:当年8月开始,国家向国有商业 银行发行2700亿元长期国债,以增加银行资本金、防范金融风险。 增发1000亿国债,用于增加基础设施投资,拉动经济增长。1999年 延续了赤字财政政策,在年初预算安排的基础上再增发600亿国债, 扩大财政支出规模,预算赤字达到1803亿元。增发的国债仍然专项 由于固定资产投资,以此拉动全社会投资需求。同时,把调整收入 分配作为一项拉动内需的重要政策举措。 Date13 对此次调控的评价 n许多人把持续的通货紧缩归因于1996年成功实施“软着陆”后,货币 政策没有及时地做相应调整。其实,经济周期波动规律告诉我们, 有波峰,就必有谷底。通货紧缩是对过热经济、低水平重复建设造 成的结构性过剩的一种无法避免的滞后性反应,政府对投资规模的 过度压抑只是使得这个过程提早到来。 n对付有效需求不足问题,国际通行的办法是采用凯恩斯主义的主张 ,即运用积极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干预经济,进行反向调节。我国 也是从1998年开始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与稳健(实际偏积极)的货 币政策来干预宏观经济的走向。 n但是随着时间推移,主要依靠国债投资的积极财政政策,对刺激经 济、拉动内需的作用逐步弱化,其负面效应越来越大。表现在:(1) 国债投资拉动经济的作用越来越弱;(2)国债投资对社会投资挤出效 应越来越大;(3)长期的国家举债带来国家财政的巨大负担。 Date14 2003年下半年-2004年收缩型宏 观调控:背景 n进入2002年以后,中国经济运行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第 一,经济增长与财政收支形势形成明显反差。第二,经济增 长与经济效益提高明显不同步。第三,经济增长与社会矛 盾的缓解明显不同步。 n1998年至2002年,商业银行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年均增 长25.3;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年均增长一倍以上,二者的 增速都远远超过同期GDP的增速。过热的投资使房地产 业成为一大高危产业。 n2003年6月,经历了非典重创后的中国经济又开始以一种 超常规的速度向前冲。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从2002年 下半年出现的部分地区房地产投资增幅过高、商品房空 置面积增加、房价上涨以及低价位住房供不应求和高档 住宅空置较多等结构性问题正日渐突出。 Date15 2003年下半年-2004年收缩型宏观 调控:内容(1) n2003年6月13日,央行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 信贷业务管理的通知(121号文件)。该通知意 在抬高房贷“门槛”,抑制房地产投资过热现象,防范 金融风险。 “121号文件”的颁布标志着已经延续了6 年之久的宏观经济调控模式发生了转折。 n8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对外宣布,决定从9月21日起提 高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即存款准备金率由现行的6 调高至7。上调1个百分点存款准备金率大体相当于 冻结商业银行1500亿元的超额准备金,没有引起下半年 金融机构贷款下降,应该说是一项温和的政策措施。但 其调控力度明显大于“121号文件”,因为后者只是针 对房地产业,而前者涉及和影响了整个金融界。 Date16 2003年下半年-2004年收缩型宏观调 控:内容(2) n2003年8月31日,国务院出台了国务院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 康发展的通知(18号文件),该通知做出我国房地产市场总 体发展是健康的定论,其目的在于,既想防止经济过热又不想以牺 牲经济增长为代价。 n进入2003年第四季度后,中央又频频发出对部分行业投资过热的预 警信号,但并未引起地方政府的足够重视。在市场需求的驱动下, 一些地方的投资额有增无减。 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字表明,2004年 第一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同期增长43,是上世纪90 年代中期以来最高的。投资急速增长的原因是工业投资大幅度增长 ,达78.1,而工业投资增长中,主要体现为钢铁、水泥、电解铝三 大行业的投资高速增长。 n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直接造成主要原材料、能源、运输等“瓶颈 ”约束加剧和价格上涨压力加大。2004年一季度,煤、电、油、运输 的生产均保持近年来最高水平,但仍难以满足投资需求的过快增长 ,有23个省、区、市拉闸限电。 Date17 2003年下半年-2004年收缩型宏观调 控:内容(3) n2004年3月,国家发改委宣布,原则上不再批准新建钢铁联 合企业和独立炼铁厂、炼钢厂。除淘汰自焙槽生产能力置 换项目和环保改造项目外,原则上不再审批扩大电解铝生 产能力的建设项目。严格禁止新建和扩建机立窑、干法中 空窑、立波尔窑和湿法窑水泥项目。 n3月24日,央行宣布将从2004年4月25日起实行差别存款准 备金率制度。同时实行再贷款浮息制度。 n4月11日,央行又宣布将从4月25日起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 5个百分点。 n4月25日,国务院发出通知,决定提高钢铁、电解铝、水泥 、房地产开发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 Date18 2003年下半年-2004年收缩型宏观调 控:内容(4) n4月2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责成江苏省和金融监管部门对江苏铁本钢铁有限公司违 规建设钢铁项目事件涉及的有关责任人作出严肃处理。 n4月29日,国务院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和各有关单位在1个 半月内对所有在建、拟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进行一次全 面清理。重点清理钢铁、电解铝、水泥、党政机关办公 楼和培训中心、城市快速成轨道交通、高尔夫球场、会 展中心、物流园区、大型购物中心等项目,以及2004年以 来新开工的所有项目。 n4月30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发改委、银监会近日联合 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产业政策和信贷政策协调配合 ,控制信贷风险有关问题的通知,通知指出,要 进一步控制信贷规模、降低信贷风险。 Date19 2003年下半年-2004年收缩型宏观 调控:效应 n频频出台的宏观调控政策的效果在“五一”后初步显现。 n5月11日,国家发改委发布消息:近期钢材价格明显回落, 线材、螺纹钢代表品价格已经回落到每吨3250元和3440元 左右,较3月初每吨下跌了750元以上。 n5月21日,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兼新闻发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外研版(三起)三年级上册英语课堂管理计划
- 小班九月份节日庆祝计划
- 2025高二英语国际交流计划
- 生物信息学与疾病预测-全面剖析
- 生物医药公司招股说明书范文
- 车辆维修流程优化保障措施
- 纺织品供应链可追溯性技术-全面剖析
- 科研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培训计划
-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音乐主题教学计划
- 网络舆情监测与管理技术研究-全面剖析
- 施工现场质量、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 2025年河北省衡水市九年级中考模拟预测历史试题(含答案)
- 2025保安证考试模拟试卷及答案
- 腹部肿瘤患者的护理
- 2025年医院感染知识题库及答案
- (高清版)DB11∕T2326-2024油气管道高后果区识别与管理规范
- 《证券投资学》形考题库考试题及标准答案
- 高血压科普健康宣教课件
- 上海市建设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勘察设计质量疑难问题汇编(2024 版)
- 2025年宁波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国土业务知识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