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识与中观038卷.doc_第1页
唯识与中观038卷.doc_第2页
唯识与中观038卷.doc_第3页
唯识与中观038卷.doc_第4页
唯识与中观038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唯识与中观 38卷 南怀瑾老师讲述原文:“契经说故。如契经说。佛得希有名句文身。此经不说异色心等有实名等。为证不成。若名句文异声实有。应如色等非实能诠。谓声能生名句文者。此声必有音韵屈曲。此足能诠何用名等。若谓声上音韵屈曲即名句文。异声实有。所见色上形量屈曲。应异色处别有实体。若谓声上音韵屈曲如弦管声非能诠者。此应如彼声。不别生名等。又谁说彼定不能诠。声若能诠。风铃声等应有诠用。此应如彼不别生实名句文身。若唯语声能生名等。如何不许唯语能诠。何理定知能诠即语。宁知异语别有能诠。语不异能诠人天共了执能诠异语。天爱非余。然依语声分位差别而假建立名句文身。名诠自性句诠差别。文即是字为二所依。此三离声虽无别体。而假实异亦不即声。由此法词二无碍解境有差别。声与名等蕴处界摄亦各有异。且依此土说名句文依声假立。非谓一切。诸余佛土亦依光明妙香味等假立三故。有执随眠异心心所。是不相应行蕴所摄。彼亦非理。名贪等故。如现贪等。非不相应。执别有余不相应行。准前理趣皆应遮止。诸无为法离色心等。决定实有理不可得。且定有法略有三种。一现所知法。如色心等。二现受用法。如瓶衣等。如是二法世共知有。不待因成。三有作用法。如眼耳等。由彼彼用证知是有。无为非世共知定有。又无作用如眼耳等。设许有用应是无常。故不可执无为定有。然诸无为所知性故。或色心等所显性故。如色心等。不应执为离色心等实无为性。又虚空等为一为多。若体是一遍一切处。虚空容受色等法故。随能合法体应成多。一所合处余不合故。不尔诸法应互相遍。若谓虚空不与法合。应非容受。如余无为。又色等中有虚空不。有应相杂。无应不遍。一部一品结法断时应得余部余品择灭。一法缘阙得不生时。应于一切得非择灭。执彼体一理应尔故。若体是多便有品类。应如色等。非实无为。虚空又应非遍容受。余部所执离心心所实有无为。准前应破。我们开始读书时,六岁入小学。小学学些什么东西呢?洒扫应对,先学做人。怎么样扫地,怎么样摆桌子,怎么样拿碗,怎么样吃饭,怎么样对老师行礼,怎么回去对爸爸妈妈行礼,做人做事的一切,洒扫应对。看到长辈讲什么话,不是你啊、你啊、我啊,不可以那么讲,不是这样的,现在没有这个东西了。洒扫应对现在的新名称叫做生活教育,现在我们讲了半天,没有生活教育。所以任何一个学生看到就烦。经常有年轻的走上来,我说:“你坐下!”有事情出去,故意让位,好让他背面谈两句话,结果有学生坐在旁边:“嗯,这个看上去一定有好听的。”他还公然坐着,还把衣服一拉,坐得更端正听!前两天,我说:“你起来,人家约了讲的事,你知道不知道?”“是,我以为老师还有好听的叫我听。”他还补充这句话。你说他还是教书的,我说:“你怎么搞的?”后来又把他叫进来骂,洒扫应对都不知道啊!像我们出门,察言观色,一看态度就懂了嘛。我说世界上的人都没有秘密的,当他在痛苦的时候,不愿意人家知道的时候,你就不要听了,就走了,让他重叙心里的痛苦,讲完了就好了。其实谁有秘密?大家都有秘密,但到了几十岁后还找人讲呢:我当年如何如何,什么秘密都愿意讲出来,可见人类没有秘密的。秘密是在短暂的那个时候,可是在那个时候就要洒扫应对中啊。所以我们小时候先了解名,中国字,学外文也是一样。所以中国字一个字有时候代表了好几个意义,你要认得。一个学问最好,最了不起的人让他当场写两千多字,他写不出来。平常我们有一千多中国字认得就是学问好得很了,够你用了。所以你看看那个梁心慈写那个千字文之难啊!一千个中国字,要都不同的字,要把它们逗拢来,变成意义,包括了历史文化的全部。这个人写的之难!梁武帝命令他:一夜要写一千个不同的字。一夜写完之后,第二天头发、胡子整个白了。不然要杀他的头,故意整他,他硬是写了这个千字文:“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我们小的时候念的,“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天文地理都包括进去了。所以你把千字文都解释完了,你中国文化的基础差不多了。这即名句。因此我们中国到现在为止康熙字典上有十万多个字,真正平常用的有两三千个字就是大文豪,大文学家了。英文不同了,英文是每个字,每个名称。所以英文一两百年前的书不是专家读不懂了。像我们这个名句搞下来,五千年的文化,到现在一看还是懂。因为经过训古这个功夫了,没有言语的隔阂,没有地区的隔阂,没有时代的隔阂。照现在白话文这样乱搞,将来不得了,你看嘛。将来很多事情,这个文化非变不可的,这个问题大了,不多讲。讲到名句,文字的问题。名即名称,句即把每一个观念逗拢来构成来一个句子,叫做名句。把每一句话每一句话连续起来很美的,叫做文章即文身。所以你看唐太宗的文章:“松风水月”,你把名句分开,松是松,风是风,水是水,月是月嘛。这在逻辑上是不同的啊,哎,结果一逗拢来:“松风水月”, 名句逗拢来变成文章,“未足比其清华”就变成文身了,就这样美!所以名句文身要搞清楚,现在解释这个。“契经说故。如契经说。佛得希有名句文身。”这个问题很多了。佛经上说,佛啊悟了道,一个人悟了道,希有,不是世间能够做得到的,所以的文字、句子都通了。这个话头你们参参看,我想你们年轻的同学都有这个话头啊,所以你们不大努力。我当年也上过同你们一样的当,上的不多:认为一悟了道以后啊,英文不需要努力了,一打坐就通了,开悟了。哎,“佛以一音声说法,众生随入得解。”佛经上说,佛只要一个音声讲话,一切众生都听懂了。所以只要成佛,何必学英文呢?文都不要学,只想悟道。再加上佛经上说:“须发自落”,要出家头发都不要剃的,自己掉了。那眉毛掉不掉呢?只掉头发啊?哎呀,“须发自落”,是讲自动地去把头发剃了。开始我们看佛经,晓得:哎呦,“须发自落”,头发就光了的。所以看到法师们光头啊,非常正规,须发自己掉了,后来想想,他的眉毛怎么不掉啊?都掉光了,这个人变成什么东西了?黄瓜一个。这个不好看嘛。“须发自落”,是自动去掉了。“佛以一音声说法,众生随入得解。”那为什么还要玄娤法师去取经呢?当时他一句话讲出来,中文经典就有了,中国人都听懂了。再说啊,佛的“广长舌相”,那个舌头一吐出来,徧覆三千大千世界。我说:“佛啊,你不要吐舌头,一吐舌头我的衣服都晒不干。”因为太阳都给你遮住了嘛。所以研究佛经要智慧啊,这些都是法身上表法,法身的境界,不是讲这个肉身。佛来照样要学英文。如果要到中国来,照样要学中文,不过快,智慧高嘛,一听就懂了,快得很。这些地方也是这样执着。经上说佛得希有名句啊,佛文章不要学的?你看看释迦牟尼佛,他的文章十几岁就学好了,怎么不学啊?所以你们光想懒,想悟了道,那么你去悟去嘛,又不好好去悟。光以为自己成了佛就什么都懂了,没有这回事啊,都要努力过的。所以这里的错误也是一样,所以经典上说:成了佛得希有名句文身啊,自然文章就好。哎,你不要有这个错误观念。“此经不说异色心等有实名等,为证不成。”你引用佛经拿来证明这个理论不成立。“若名句文异声实有。应如色等非实能诠。”所谓名相,一个句子,一个文章,都是为了记载、表达意识上的声音,这个声字不一定是讲话的声音啊,什么呢?心声。这个有个经验,像我们年轻时学佛,修道,挂了一个静语的牌子,不说话。结果我的一个和尚朋友他很想跟我说话,我就是不说话,禁语。我那个和尚朋友:“哼,你挂牌子有什么用?你禁得了你的心声啊!”哎呦,这句话真是一棒子啊,把我出一身冷汗。不对啊,外表挂了禁语牌不说话,肚子里还在说啊。而且无聊起来,自己还在里头吵架啊,这个自己跟自己两个在吵架,这个心声你禁不了。真到了心声也空了,那行了,那入了观音法门。这个道理你注意啊。所以名句文异声实有,这些代表音声、声音,如果说文字、句子假设真有它的存在价值,那美国的朋友来一看这个书就懂了,因为文字、句子自己本身的功能。它没有用啊,它是白纸上的黑体啊、线条啊,必须要经过唯心的作用,说了以后才懂得这个意思。所以名句文身应如色等,非实能诠,这个颜色等等就是代表了颜色,颜色代表了什么意思,加上意识的作用啊。“谓声能生名句文者。此声必有音韵屈曲。此足能诠何用名等。”进一步说我们人类的声音不是文章啊。什么是声?比如我们念咒子是声,“嗡嘛呢叭咪吽”是声母,什么理由?你说:“老师啊,这个咒子代表什么意思啊?”不要问,不给你解释,解释了你不能成道。你不问念错了,念成“嗡嘛呢叭咪牛”都可以,你会成功,会证道,这是声。要加上音,声加上音,两个拼拢来就叫做韵,诗韵的韵,那就有语意了,代表了语意了。“啊”是声,加上时间、空间及各种表情才晓得“啊”是什么。舒服也叫“啊”、痛死了也叫“啊”、挨打也叫“啊”、吃的好吃叫“啊”,惊讶也叫“啊”,所以“啊”字的意义就多得不可思议,无量无边为之“啊”,“阿弥陀佛”,因为它的意思是无量无边。善、恶、是非统统,万法都包括了。这是“啊”的声。名,只要这个声构成了文章的话,如果变成唱歌,歌要使人听了掉眼泪,听了会笑起来,此声必有音韵屈曲,要加上韵配拢来,“啊呀!”就晓得叫了。加上一个“呀”那就不同了,音韵一加上就不同了,此声必有音韵屈曲。此足能诠,因此它能代表人意识上的一个东西,晓得是什么意思。何用名等?这不需要用一个名,名就是名言、名词。“若谓声上音韵屈曲即名句文。异声实有。”假定你认为声音的上面加上音韵,这个弯弯曲曲、高高低低、抑扬顿挫,所谓屈曲就是抑扬顿挫。就是我们讲中国文字的四个阶段:抑就是把这个声音向内收;扬就是向外发展;顿是停留一下;挫就是曲折的声音,弯弯曲曲有曲线,声上音韵屈曲即名句文,这样叫做文句。异声实有,认为文句本身的功能,它有它独立存在的道理,他说如果你有这样的观念,你错了。“所见色上形量屈曲。应异色处别有实体。”那么你看一个画面,画面上的曲线,乃至画面上的颜色,弯弯曲曲的,应该离开画面之后另外有个单独存在了?其实不是。一副画,我们看起来是画,你把它分析了就不是画,它是每个曲线逗拢来。所以我们看好多画:“哎呦!好伟大!你看,那么多火花。”你分析了一看:这个家伙乱涂,在上面那么画个圈,那么泼一泼墨,我们观念错误,逗拢来觉得是火花,颜色就是这个道理。“若谓声上音韵屈曲如弦管声非能诠者。此应如彼。声不别生名等。”所谓音声上面声跟音两个加起来,抑扬顿挫。他说:我们乐器上面表达的音声非能诠者,是听起来好听。我们说:“这个人琴弹得好啊!”“他弹什么东西啊?”“高山流水。”碰到我这个牛啊,对牛弹琴啊。我承认我是牛,我听了都差不多,反正“叮叮咚咚”的。你说高山流水,我也想得到啊,“嘚溜”那就是水流的痕迹?那是你意识加上去的幻想啊。琴弹得“嘚溜”是流水流得很急,我还觉得是谁跌倒了那个地方,摔得很痛啊:“哎呀,我的妈啊!”听起来不是一样?都是人类的幻想,意识加上就如弦管声。所以乐器的本身非能诠者,它并不是表达这个音声,人的情绪、思想配上,诠即解释。解释起来我们加以理解这是什么声音,这个能解释是你的意识,不是声音。“若能诠,风铃声等应有诠用。”如果声音它本身就能解释的话,那风吹铃铛响,你问:这个铃铛是什么意思啊?铃铛没有意思,风吹响了,啲哩当啷。哎,但是你说没有意思啊,这句话,我们题外生枝,讲一个历史故事,就是根据这句话:佛法初到中国来是靠哪一个?佛图澄,这位有神通的和尚来弘扬佛法,佛法就有。所以你们法师们要到外国弘扬佛法,先得定,修好神通,飞机票不要买,这里说,明天就坐在纽约大厦门口了,白宫大厦门口了,他就信了。开始来的佛图澄他有神通,他有时候觉得自己的胃脏了,到溪边坐那么一抓就拿出来,翻过来,胃洗洗干净再塞进去。那个时候没有电灯,看书怎么看?他胸口有一点棉花,要晚上看书时把棉花一拿开,你看就着电灯光,那本事大啊。帮助南北朝时最坏的那个胡人,暴虐,杀人无比的石勒,自称是赵国石勒。可是这一位当皇帝的,是蛮子皇帝,就是佛图澄吧。有一天他要出兵打仗,叫他的国师师父坐在旁边,坐在那里忽然风吹铃响,风铃啊。“师父啊,这是什么意思啊?打仗会不会打胜?”他说这个铃声讲什么,师父有神通。佛多澄讲几句梵文解释,我也讲不来。“嗯,铃声告诉你这次出兵就打胜仗。”“好,那出不出兵?”“出兵。”“师父还有什么吩咐?”“少杀人。”“好。”听话,就打了胜仗。所以这个风铃、铃语就是佛教上的历史故事,这个佛图澄能听铃语。实际上在中国,这套学问叫做什么东西呢?风果之术,风,头上一个角,风角,梅花术啊都是这一套来的。风吹铃语,也叫塔铃之语,佛塔上面风铃吹的响,是佛在说话,所以娑婆世界佛也都在说法。可是到了明朝,苍雪大师有一句诗,引用了这个典故。明朝末年的时候,苍雪大师有两句非常沉痛的诗:“佛也辞世难救世,”就是这个时代佛亲自来都救不了这个世界,“铃声遮莫问图澄”。这是明朝苍雪大师很感慨、伤心的诗,对时代的伤心。“佛也辞世难救世,铃声遮莫问图澄”。你看这个现象,不要问神通都知道,何必问佛图澄呢。40页,右边过来第5行,正讲到名句文身。名,是名词,象中文每一个字代表一个观念就是名词,逗拢来是句子,连起来是文章,这是名句文身。“若唯语声能生名等。如何不许唯语能诠。何理定知能诠即语。宁知异语别有能诠。”这是原文的句子,现在是论辩中间的问题,所谓语声能生名等,假定我们讲话这个声音,声音本身不是名词。比如说喝茶这是一个名词。那么我们现在听到讲到喝茶两个字,这是两个声音,这个声音的习惯构成了名词的观念,语声能生名等。言语的声音就产生了名词,如果是这样的话,换句话说这个观念是错的。因为这个名词,心里的这个观念开始,观念表达出来发出了一种声音,不是有声音产生了一种观念。这个逻辑要搞清楚。他说假定你认错了,认为语声,讲话的声音产生了名词,那么好了,如何不许唯语能诠?言语这个声音它本身就是能够表达意思。可是事实上我们看文章听声音,看了这个文字,听了这个声音,要透过意识的理解才晓得它讲什么东西。言语音声的本身不是能够解释人类一切众生的意思。所以啊,何理定知能诠即语,他说根据什么理论你大胆地确定了能诠即语,能解释就是言语声音的本身呢?讲到最高的佛法,处处是逻辑、是哲学。所以研究佛学的人,在中国文化的习惯之下,喜欢文学,不大喜欢哲学、科学、逻辑。逻辑、哲学、科学方面的论辩要非常严密,刚才我们讲这个问题的辩论,听起来莫名其妙,非常严密。所以真正参禅的人,头脑要这样严密才能参禅。宁知异语别有能诠,宁知,古文即你那里知道,异语别有能诠,离开了人类的声音语言还有可以表达意思的东西呢?比如我们上次提到的修女,一个哑巴打手势,手势不是音声,可是人懂了那个手势就懂了那个意思,所以异语即不同的语言,别有能诠,它也可以达到意思彼此沟通的目的。“语不异能诠。人天共了执能诠异语。天爱非余。”但是话又说回来,我们这个世界上,语即讲话,不异能诠,一讲话,听了这个话,懂了那个意思,能诠即诠释、解释。听到了讲话,不异,即不两样,能诠,离开意思懂得了。人天共了,我们这个世界上的人类同天上的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三界的天人都是以言语文字了解彼此之间的意思,所以人天共了。例如我们学佛人念的咒子,有些咒子是欲界天天人的语言,发音的声音,有些是色界天天人发音的声音,各个不同,这个就构成了咒语的最初的形成。所以啊,这种咒语靠音声念,乃至我们讲中文、英文、法文、日文,这些都是人天共了。尤其我们人类的各种语言,高我们一级的天人,不管你发那种语言,他意思能够了解,你是什么意思。所以语言本身就是能诠的东西,能解释,人天共了。执能诠异语,天爱非余,如果你坚执认为能了解、解释人的意思不是靠语言,如果那么执着的话,相反的,天爱非余,这个世界的境界同人天的境界相反,其实这个人天都是爱语言音声的,在这个世界上再没有别的。“然依语声分位差别而假建立名句文身。名诠自性句诠差别。文即是字。为二所依。”我们注意啊,上次介绍过的现在科学里的人文科学,最新,也不是最新了,也是二三十年了,语意学,专门有人研究语意学。现在这一节的文字里包含了语意学,还有文字学,文字的境界,他用科学逻辑的道理解释得非常清楚。然,但是,依语声分位差别而假建立名句文身,根据人类的言语,言语怎么来的?都是音声、声音发出来的。根据言语音声的分位差别,什么是分位呢?像我们中文的高、矮、长、短,这些都是言语的分位。这样的差别是假,即人为的,不是天然的,文学、句子、言语都是人为的,不是天然的。比如国语讲起来同闽南语、台湾话就不同,我们讲有,闽南话是wu,这就是分位差别。因此人类被自己的音声骗了,而假建立,形成了名,一个字就是名,句,两个字就构成句,有时候单句也可以构成一句,连起来就是文章。名诠自性,名即名词,诠即解释,解释那个观念的本身。这个就要研究中国的六书了,讲中国文字的。如江、河,江河是形声字,江字旁是水,水字旁加一个工,我们现在国语念jiang,恐怕广东话、闽南语保持唐朝的音念gong,gong huo(江河),为什么这样念?是流水的声音。那个江的声音就是gong gong响,所以就叫江,是形声字,形容那个声音。大河那个huo huo的声音就叫河。我们有六书,有形声,有假借、有转句、有象形,所以研究佛学,研究中国文字,这六书一定要知道,等等。所以讲名诠自性,比如江跟河就是名,一个观念,这个观念解释了本身自己。江就代表江,我们一听江就晓得江,河就不同,大一点。海应该说也是形声字,为什么叫海呢?江、河是听到流水的声音,海是什么?一提到海:“嗨(hai),好大啊!”就是海,那就是海了,比江河的水还大,嗨!好大,就是海了。这就是形声,名诠自性。句诠差别,比如说江河,这是两个名词,把它逗拢一句呢,万古江河,四个字,这就是句了,句诠差别,江跟河是永远万古的。那么怎么变成文呢?我们再加上:万古江河日夜流,“哦,好句子,好啊!好啊!万古江河日夜流。”那就是文身了。所以啊,我们讲:“哎哈。”这是名,晓得咳嗽了。“哎哈呦!”不得了,大概呼吸系统有毛病。“哎哈!我要死了!”那大概肺也完了。名、句、文身的差别。文即是字,把名句逗拢来就是文,文字,为二所依,这两种名、句互相为因果,逗起来,一篇文章成立。所以名、句、文身,“此三离声虽无别体。而假实异亦不即声。”名、句、文身对研究唯识学,研究佛法很重要。也属于二十四种心不相应行法,意思并不完全一样。比如我们中文学得很好的人,人家跟你讲英文你就不懂,你就不懂他的意思。所以啊,这只是文字的习气形成的,不是真实的体。因此讲名、句、文身离开声音之外,虽然没有它单独存在的作用,而假实异,亦不即声,假即借,实在的,中间有差别,亦不即声,不能说声音就是它。“由此法词二无碍解境有差别。声与名等蕴处界摄亦各有异。”所以由于这个道理,由此即根据这个道理,由此法词,一切佛法,即代表一切事物、观念,词,文字、句子,二无碍解,两者都做到通达无碍了,那就是文字般若成就了,真有智慧了。所以说修道、学佛,真悟道了,他的文字般若就通达了,通达即理透了,他每个字应用起来就很高明。比如我们都晓得的,前辈子的,民国初年,七八十年代,有位和尚,名诗人,八字头陀,太虚法师这些都是他的后辈了。这位和尚原来一个字都不认识,后来成为名诗人,八字头陀诗集。因为他这些智慧上理解了。所以我常说现在街上买字画的,就找不到八字头陀的一张字画,如果找到了,那怕是这么一张条幅,如果有人给我开价三十万,我虽然买不起,但一天会跑三趟,留恋不舍。因为他不认识字的,但会作诗。比如作诗时写一个茶杯,万古江河日夜流,拿这句诗来讲的话,他万古写得来,江河写不来,他就画一条江,画一条河,日写不来,他就画个太阳,夜字他涂一下,黑黑的,流字写出来,加一个流。所以他那个字啊,又有诗,又有字,又有画,画也是漫画体,写的字孩儿体,童子体,可是好得很,样样都好,天性流露,所以很难找了。弘一法师的字还容易找,八字头陀的字画再也找不到了。你们诸位同学注意啊,找不到就可以做假啊,你说做一张挂在那,告诉我是八字头陀的,起码我要去走三趟看看,是不是真的?你要说讲三十万我一定相信,现在找不到一张。这个道理说明什么呢?由于这个理悟了,还不要说证道,由此法词二无碍解,法无碍,词无碍,文字般若就来了,一切法通达,没有障碍。境有差别,可是文字的境界还是有不同啊,文字是有境界的。比如说万古江河日夜流,这是文字境界。所谓诗人、文人就是把一个字一个字堆拢来,有才气的人堆拢来就很美,无才气的人,虽都会写中国字,但很好的一句中国话,给他写的狗屁不通,越看越生气,这就是境界有差别。所以声,一切人类的音声,发出来的,与名等,一个名词的观念是一样的。这属于什么东西呢?这个人类的音声为什么讲话会通了呢?不是言语的功能,这是我们心理状态的功能。蕴处界摄,蕴即五蕴:色、受、想、行、识,思想,精神,心理的作用。处即意处,法处,意识的境界,归在这个范围。因此啊,文字语言经过的对了,但是文字语言的境界,境界不是程度啊。同样一个学文学的人,同班毕业,能够成为一个文学家就不容易了。所以常常告诉轻年同学:“干什么?”“学英文。”我说:“你把名称要讲清楚,你是学英语。”没有人学英文,如果讲到文,你学英文要变成英文文学家啊,连林语堂都不是。名义上我们中国人说:“哎呀,他英文好。”但给外国人、英国人、美国人看看,勉勉强强,看得懂了就是。一个英国人、美国人能够变成文学家谈何容易啊。我们都是中国人,都会写中国字,文章都写不出来,就是给你写了一篇文章,能不能变成文学家那很难了。同样你读中文系,读到研究所,拿到博士学位,你不一定是文学家。文学家的人还不一定有学位,那是天才,他自然写的句子就很美,一个文字到他手里一写出来就漂亮,就美。这些道理是讲文字的本身是意识境界的范围。“且依此土说名句文依声假立。”并且,他说在我们这个世界,这个土,代表土地,这个世界,这个世界人类所有的言论、文字,叫它为名、句子、文章,依声假立,都是根据人类发的音声而建立了文学、文章的系统,“非谓一切。”注意啊,这是讲这个世界,如果心头、外太空还有别的世界,人家的世界言语不一定向我们一样靠喉咙讲,也许他们靠两个手拍拍,有风出来就懂了。比如蝙蝠在飞翔“嘘-”它们自己就懂了。猫狗还是靠声音,同我们一样。有些生物不靠声音,碰一下就懂了。所以有些动物啊,你看它不讲话,没有发声,它两个碰一下,或者那个鱼同鱼啊眼睛对着看一下,它懂了,那它的语言就靠眼睛了,不是靠意识,非谓一切。“诸余佛土亦依光明妙香味等假立三故。”所以其他佛世界的讲话不是像我们一样,靠嘴巴讲,佛经上也经常提到:上方世界靠彼此的气味,香味,彼此一闻到意思就懂了,佛经上经常提到。还有其他佛土的世界,言语的通达不是靠声音的,靠彼此的光明。放的什么光,“噢,我懂了你干什么。”他就懂了。现在科学进步,我们人类脑子里想什么东西照相可以照出来,光不同,起一个坏念头就是黑光,好念头就(暂停)。比如看你身上有十块钱,很打主意,放出来的就是红光里头带一点黑气,贪心。好的光啊,金光发亮,白光,都是清亮的,最好还是蓝光,天青色的蓝光。那么其他世界佛土的人彼此沟通意思不是靠语言文字,亦依光明,有些就靠彼此的光明就通了意思,沟通了。还有些是依妙香,彼此的气味。这个气味在我们人类叫做体嗅,人体各有各的味道,有些人身上出的汗是酸味的,有些人是发焦,焦味的,反正是五花八门,各种味道都有。他说有的世界闻到这个味道,妙香味,或者是吃到一种滋味,他就沟通了意识。假立三故,那些世界的所谓名、句、文身就靠别的东西形成了,建立三样东西:名、句、文身。这是解释、辩证二十四种心不相应行法里头的道理,还没有完。“有执随眠异心心所。是不相应行蕴所摄。彼亦非理。”现在有一个名称,咋看很麻烦,也是翻译最好的名句,随眠这两个字。这个随眠啊,中国佛经、佛教的文学,很多教的名称,玄娤法师翻译唯识采用了这个名称,叫随眠烦恼。我是始终认为玄娤法师这些地方翻译的啊,岂止五体投地啊,有十体我都投地了,高明!这个随眠烦恼,随就是跟着你,不过如果你解释为跟着你睡觉,那算什么东西啊,那也不是棉被,也不是榻榻米,怎么叫跟着你睡觉?它跟着你,使你永远在睡眠不清醒的状态,叫做随眠,所以连起来叫做随眠烦恼。一切众生烦恼的心理跟着你,你自己不知道啊。它随时跟着你,旧业都跟着你,你自己还不晓得跟在那里?跟在头上还是心里?都不知道,它就跟着你。而使你一天到晚都在睡觉一样,就像诸葛亮的诗:“大梦谁先觉”啊,人生都在大梦中,夜里在做梦,白天瞪起眼睛也在做梦。这个梦如果能够醒悟了,就叫悟道。诸葛亮这首诗文学境界,文句文身,实际上他并没有悟道。不过这首诗的第一句好像悟道了,为什么证明他没有悟道呢?三国演义上:“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看起来第二句话他好像在吹牛,诸葛亮真有点亮光了,好像悟道了 。(对写板书的同学讲:“平生”啊,又不是皇帝,皇帝要你不跪,叫“平身。”)第三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看了下面两句,他还在随眠,所以他还是没有悟道。其实这四句诗不是诸葛亮做的,写三国演义小说的罗贯中做的。说刘备三顾茅庐的时候,诸葛亮睡醒时做的那个诗,“大梦谁先觉”。现在我们暂且不管诸葛亮,回转来看诸葛二,诸葛二是什么?就是随眠,使你糊涂。那么随眠这个东西呢?其他的佛经所讲的无明就是这个东西,无明烦恼,不明白,糊里糊涂,脑子就是笨,脑筋糊涂,就是一片无明,所以禅宗祖师的诗:“一片白云横古口,几多飞鸟正迷恍”就是糊涂,头脑不清,笨极了,永远找不到规律,跟他讲话他也不懂,这是讲随眠的状态。第二,所谓研究佛学的烦恼,这个特别注意啊,佛学所讲的烦恼不是痛苦啊,痛苦是很严重的,烦恼是任何一个人免不了的。比如我们现在坐在这里,或者觉得天气太热了,总之是心中有事,随时不舒服,随时脑筋里、心理上没有做到像好的天气、太空散掉的青天一片云都没有,做不到。只要有一片白云迷住了,都叫做烦恼。还不要像这几天,不是白云都是黑云。现在就讲到随眠烦恼。有执,即有一部分小乘的佛学家,执着了随眠这个东西异心,他认为这个无明是单独有一个东西,有一个心理状况,异心,同我们的心性之体不同。异心心所也同我们的普通心理状况不同,这就叫随眠。认为随眠这个东西是不相应行蕴所摄,他说这个随眠不是心理状况,是个什么呢?是生命本能活动的那个行阴的范围。人为什么要睡觉呢?疲劳要睡觉,像我们习惯地认为人不睡觉不得了,要死的,做不来,健康很坏。其实修道人真修到了可以断除睡眠,不睡。因为睡眠是一个习惯、习气,睡眠就是一个随眠烦恼。所以睡眠不一定是生理上的需要,是心理观念的需要,也属于心心所。所以随眠的睡眠不属于行阴所得,不是生命本能的关系,还是心理的作用。因此他批驳他彼亦非理,如果他认为随眠是属于行阴的范围,不合理。“名贪等故。如现贪等。非不相应。执别有余不相应行。准前理趣皆应遮止。”他说随眠烦恼是什么东西呢?是无明,无明属于根本的坏心理的贪的心理,佛学把一切的心理状况归纳,根本的烦恼有三个:贪、瞋、痴。广义的贪一切都是贪,一切贪名利、贪享受,乃至我们胖子怕热的的贪凉,瘦子怕冷的贪穿衣服,都属于贪。喜欢吃咸的人多加一点酱油也是贪,喜欢吃甜的多加一点糖也是贪。这个贪欲本身就是个无明。因为你自己不知道心理会有这个东西,你总觉得是一个生理的作用,不是心理的作用,这是彻底的唯心主义,是心理作用。但是你自己检查不出来自己心理习气的贪欲作用,因此它的这个习惯变成你的随眠,一片无明给你盖住了,随时跟着你,使你永远不清醒,反省不到。随眠就是自己反省不到,你在睡眠状态中嘛。所以随眠无明这个东西是属于贪欲的心理的范围。如,例如说,我们心理呈现了贪欲的境界,非不相应,这个并不属于二十四种心不相应行法的关系,这是与意识有关联的所谓相应法。执别有余不相应行,如果你认为随眠无明的状态是生命本能的作用,不是心理的作用,执着特别另有一种所谓不相应行的,他就观念错误,立论错误。准前理趣,准即拿前面逻辑分析的标准,以逻辑推理的标准,逻辑论辩的道理,趣即是这个观念的内容,皆应遮止,这是讲佛教本身小乘派别一个学理观念上的偏差,应该遮止。二十四种心不相应行法完了,现在论辩无为法。上面这些佛学的归纳,我们重新提起大家注意:一切宇宙万有,不管形上、形下,或者没有事实可以达的,在思想理论观念上抽象可以达到的,这些等等都是属于有为法。得道、修道,这个道是个什么东西呢?我们悟道了,比如大家喜欢讲禅宗,开悟了,开悟了是什么东西?你得到了什么?“哎,我真的悟了。”你真的误了,那是言旁口天的误,你绝对误了。(这两个误、悟拜托你写一写)如果真悟道了的那个悟,悟到什么?悟到无为法。你有所悟,有个境界,有所得,有所了,都是这个误,不要搞错了。你说:“我证到了空,哎呀,我好清净啊,解脱了。”早就是这个误了。悟道之悟是无为法啊,尤其我们诸位专门学佛的同学,特别特别注意啊,现在解释无为法。“诸无为法离色心等。决定实有理不可得。”第一条,批驳佛法外面的外道,这个外道不是宗教性的,不是佛教性的。佛学、佛理这个性,佛法性,怎么说呢?心外求法都叫外道。若宗教性的呢?你同我的崇拜信仰不同就叫外道,那不对。真正的佛法讲外道是心外求法,为之外道。宗教性的,形象不同就叫外道,信仰不同、观念不同就是外道。这个要注意啊,这里讲的外道不是宗教性的,是佛法性的。他说一切外道也讲得道,所谓得道就是证得无为。比如我们中国文化老子,老子就提倡无为之道。但是千万不要把老子的无为类比佛家所提的外道无为,这完全错了。这是另外一个专题,暂时不讲。现在讲佛法印度哲学所包含的无为法。外道认为一切无为法离色心等,认为离开心、色即物质,换句话说是离开身体,身体就是色法。心,一切心,心理状况,认为得了道就是身体也没有了,心也没有,没有了以后有什么?有个道。这个道叫什么?叫做无为。决定实有,得了道就好了,我们经常听到学佛的人讲:“如果我得了道就好了。”好了怎么样?好了就有那么大的果果请你吃啊?还是有那么大的饺子?你好了,那天上的月亮会大三倍啊?“如果我得了道就不来了。”“你不来了到那里去啊?”“啊,我得了道就不到这个世界来了。”“那么你到那个世界去呢?”这都是莫名其妙的观念,都是自己在欺骗自己。这是误了,自己欺骗了。因此,正统大乘佛法认为理不可得,你观念错了,不合理。“且定有法略有三种。”现在先不讲无为,你所认为证了得了道就有个道可得,这叫无为,那么什么叫有呢?且定,我们首先使你了解一些,你先固定了什么叫做有?且定有法,什么叫做有呢?说我得了道或他有道啊,有个什么东西啊?说某某人有道,这位陆先生有道啊,什么叫做有?什么叫做道?道是无为,怎么有个道呢?且定有法,什么叫做有?这个逻辑论辩要搞清楚,略有三种,归纳起来有三种有。“一现所知法。如色心等。”第一个有嘛很明显,我们现在活着都知道。什么是有?现所知法,现在我知道的,知道什么?如色,身体,这个色。你说“哎,我这个身体现在没有死啊,有啊。”这就是色。心,“哎,我现在心里能够想啊。”就是有,第一种。“二现受用法。如瓶衣等。”第二个,现在虽然不是我的身体,也不是我的心理,但是归我用。现在我拿来泡茶喝的,茶杯,这个就是有。“哎,你帮我泡茶。”“泡在那里?”“这个茶杯里。”就是有啊,有一个茶杯。“哎,我要穿衣服,把我那件衣服拿来穿上。”有嘛,这就叫做有,如瓶衣等。“如是二法”,像刚才讲的。第一个,我们的身体、我们的脑筋、我们的思想、心理。第二个是我们所属的,归于我们支配的,桌子、茶杯、衣服。这两方面都叫做有,“世共知有。”这个道理很简单嘛,世界上随便那个人都晓得,这个有就是有。“不待因成”,不需要等待另外一个原因啊,构成了一个有,不需要另外一个原因啊,有就是有。这是两点,第三种有呢?“三有作用法。如眼耳等。”有了这个东西就要作用啊。比如你的眼睛,没有就看不见,有就看得见。比如我的耳朵,没有就听不见啊,有就听得见,有作用。没有扩音器,我的声音大家听得很小,现在有,这声就扩大了,这就是有啊。“由彼彼用证知是有。”由于这些东西它能够发生作用,因此如科学一样,有证据,晓得它这个样子叫做有。“无为非世共知定有。”道是无为法。你问世界上的人,无为,什么都没有动,也没有做,即没有生过,也没有死过,这就叫无为法,世界上谁能证明出来无为法是有的?你见过道嘛?你见过无为没有?哪个人敢说“我见过无为。”那他早有为了。所以你们打起坐来:“哎哟,看到光了!快要得道了!”那是光啊,不是道啊。你说:“我背上气动了。”那是你背上的感觉,不是道啊。千万不要搞错了路数。你说:“我肚子胀啊,丹田发暖啊。”那是你里头发烧了,同道没有关系啊,对不对?你说坐在这里大家不用电灯泡就都发亮了,不过是你自己身体发亮了,不是你得道了,所以道是无为法。无为非世共知定有,无为法不是世界上共知的,共同认为。比如说,眼睛的作用是能够看,你问中国人、外国人,随便那个人都承认。所以佛法是讲科学,拿证据来,不要空洞理论。你说:“道你那里懂呢?只有我知道。”那你爱怎么骗人就你知道吧,你不是自欺,就是欺我嘛。那这个无为法呢?等于画画的人,世界上不管那里的画家,最好画的是什么?是鬼,因为谁也没有见过鬼嘛,我画个样子就是鬼,所以鬼像最好画。第二个呢?菩萨像也好画,因为你没有见过啊。可是人像就难画了,那不简单,大家都内行。你说画我的像,我一看说:“不像我。”至少我没有看过我,但我看过镜子里的假我,真我是谁没有看到过。你们在座的诸位,你们活了一辈子,你的面孔长的什么样哪一位看到过?不要吹了,你说:“我镜子里看过。”那个是假的,镜子里的光线是那边照到这边,这边照到那一边,上面照到下面,下面照到上面,所以镜子里的那个面孔是跟我们相反的。而且世界上一百个镜子一百样不同,同手表一样,没有一个表真正走的很准的。所以我们活了一辈子,自己的面孔、鼻子怎么样根本就没有看到过,不要吹了。对不对?你信不信这个道理?懂了科学你就信,绝对没有看到过自己的面孔的。所以我的面孔漂不漂亮只有给你看,等于我的衣服好不好看是请你看,不是请我看的。我一看,不对了,弯下来了。“又无作用如眼耳等。设许有用应是无常。故不可执无为定有。”再提出理由来,又即再字,无所作用,等于眼睛、耳朵。眼睛、耳朵有作用。设许有用,你说无为这个东西,假定无为是道,道还是有用的。比如眼睛、耳朵是有作用的。有作用的东西就不能讲它无用。你说:我眼睛闭起来,这个时候的无用的,是无为啊。假设就是这样成立的话,这个理论成立,应是无常,这个有用与无用之间是属于佛法的无常,不永恒。为什么叫无常?因为它随时变,因为它随时变了所以叫无常。故不可执无为定有,因此你不能坚执无为之道的道体是个无为,一定是有,那是你意识上,观念的执着,实际上无为就是没有个东西。“然诸无为所知性故。或色心等所显性故。如色心等。不应执为离色心等实无为性。”然诸无为,但是我们现在讲道这个体,菩提、涅槃,或者叫道,它体是无为的,那么我们讲一个无为是所知性的,是我们有智慧,有知识加以理解。“哦,我懂,那个道体是无为。”这就叫所知性的。或者是色心,这里色心两字不分开了,什么叫色心啊?心脏和脑筋,就是我们现在讲的脑神经的理解,反应的作用,所显性故。因为我们有思想,这个思想是怎么来的?靠这个色心存在。所以我们学佛的年纪大了经常写信用:色身衰退,或者叫色力衰退。就是说人体、肉体老了,至于说到色心衰退呢?就是思想昏迷了,昏聩了,年纪大了。色心与色身不同。这里讲色心,或者是色心等,所显性故,心理状况,活着,呈现出来的境界,所表现的。如色心等,不应执为离色心等实无为性。既然是我们这个身体活着,这个生命活着有这个肉体,有这个脑筋、有这个思想,想出来这个道理,空的。那么你就不应该坚执认为离开了色心啊,的确有个道。因为你现在了解的那个境界是靠你有脑筋,有心脏活着懂的。你说:“我打起坐来,现在空啊空啊,身体没有感觉,这就是道。”对不起啊,这还是你身体存在所反应有个空的,如果你这个没有了,一口气不来这个倒下了,那个空的境界还有没有?你没有办法拿证明啊,对不对?你不要搞错了。哎,说:“我现在得了道同那个时候会一样。”恰恰不一样怎么办呢?当然你那个时候说:“回来告诉你。”死去了的人回来同我讲:“哎,不是那个样子。”我也听不见了。不要弄错了。 好,现在讲无为。无为之道就是讲空,普通讲,得到了空就是得到了道。那么小乘佛学家有三种(俱舍论):虚空无为,择灭无为,非择灭无为,三种无为,换句话说是三种空。我们普通一般修道的都在这个境界里头,都在空。我们常常听同学们谈:“哎,昨天上午打坐很好,空了。”“怎么空了?”因为你坐在那里,自己的意识:哎,空了,空了,很高兴。很高兴那就不空了,还有个高兴呢。就是高兴都没有,空了,空了,还是你有脑筋,有感觉,活着的那个境界就是虚空无为。同现在这个虚空一样,我们头上的这个房间一样,上面没有坐人,也没有东西,虚空,虚空是无为。这个虚空是虚空嘛?虚空里面有东西啊。有气流,冷气机里的气都在里面跑,不过我们肉眼看不到,你用一个科学仪器一看,看到虚空里头多得很。还有电灯放出来的光波,还有一些小灰尘,还有些气动,多得很啊,一点都不空,同样道理:“又虚空等为一为多。”就是承认有个虚空无为,这个虚空我们表面上看是无为的。现在逻辑问题来了:这个虚空是一个,一元的,拿西方的哲学观念来讲,还是多元的?为一为多?“若体是一遍一切处。虚空容受色等法故。”如果说虚空是一体的,是一元论,因为虚空遍一切处,随便哪个地方都有虚空。好了,一个现实问题来了:虚空容受色等法,这个虚空包含了物质世界的一切,乃至地球,乃至一切都包含里头去了,我们表面一听:“是这个样子啊。”不是这个样子。“随能合法体应成多。”比如这个虚空,我们抬头一看这有一根梁,梁的外面有虚空,梁的里面有没有虚空呢?有,我们一定答复有。怎么有呢?你把梁挖开虚空就出来了。哎,但是我问你:“如果把梁的这个水泥不挖空呢?有没有虚空呢?”他说:“没有虚空啊。它是实体啊。”空在实体中,还是实体在虚空中?如果说虚空因为水泥构成了一个梁,一个栋梁,虚空嵌到里头去了,随能合法,虚空同物质配合拢来,体应成多。那好了,梁里头挖一个小孔,就是梁里的小虚空,我们现在张开嘴巴讲话,是我嘴里的虚空,你讲话是你嘴里的虚空,这个虚空就是多体了?多元论了?体应成多。“一所合处余不合故。”如果说是一元论,这个虚空构成了某一个山洞,其他的山纵然挖一个洞就不会有虚空啊。可是事实有啊,这是逻辑论辩,学过逻辑的一听,我们晓得,狡辩的本事真大。这个论辩的却是理论上、论辩上的辩论术啊高明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