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自愿信息披露问题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1页
上市公司自愿信息披露问题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2页
上市公司自愿信息披露问题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3页
上市公司自愿信息披露问题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4页
上市公司自愿信息披露问题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 号 24082901271 南湖学院毕 业 论 文题目:上市公司自愿信息披露问题研究作 者 届 别 2008届 系 别 经济与管理 专 业 会计学 指导教师 职 称 讲师 完成时间 2012年5月8日 1II 摘 要 随着中国资本市场不断发展与日趋成熟,投资者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所要求的水平与质量越来越高,强制性信息披露并不能完全满足投资者多样化的信息需求,需更多的自愿性信息披露。自愿性信息披露是在原有强制性信息披露的基础上为了增加市场有效性而进行补充披露。西方的研究表明,自愿性信息披露既可完善资本市场的发展,又可增强信息的透明度,从而揭示上市公司的核心能力和竞争优势,提升社会形象和声誉。而目前中国的相关研究却较少涉及此类问题,2003年10月21日深圳证券交易所颁布的上司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指引中首次提出了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的概念。因此,研究中国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对整个资本市场的发展与完善,有着极其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论述了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的定义、内容、影响因素和披露的途径,对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的价值进行了分析,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的现状及所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完善我国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提出了构想。关键词: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价值分析,资本市场,投资者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and maturing of Chinas capital market, investors increasingly require the listed companies of higher quality and standard of information disclosure. Compared with mandatory information disclosure, which can not fully meet the investors needs of diverse information, more voluntary information disclosurethe supplement disclosure based on the formeris needed so as to improve market efficiency. According to western studies, the latter can enhance the transparency of information as well as the perfection of capital market, then reveal the listed companies core competences and competitive advantages and enhance their social status and reputation. However, current domestic researches are seldom associated with this issue. On 21st, Oct, 2003, the concept of voluntary information disclosure was first mentioned in Investor Relations Management Guidelines for Listed Companies, promulgated by Shenzhen Securities Exchange. Thus it is theoretically and practically significant to study the domestic listed companies voluntary information disclosure for the growth of entire capital market. This paper discusses voluntary information disclosure from the aspects of its definition, contents, influence factors and ways of disclosure and analyses its value. It investigates the status quo and open questions of voluntary disclosure of information of domestic listed companies and has a conception of future development in this area. Keywords:listed company, voluntary information disclosure, value analysis, Capital market, investors 目 录摘 要IAbstractII第一章绪 论11.1本论文相关的国内研究动态概述11.2本论文相关的国外研究动态概述2第二章 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的动因分析32.1提高公司信息的完整性和可靠性32.2降低公司资本成本与债务成本32.3增强公司股票流动性和提高股票价格32.4有助于树立公司社会责任方面的良好形象4第三章 我国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的现状及原因53.1自愿性信息披露内容较少53.2自愿性信息披露形式较少53.3自愿性信息披露的准确性不够63.4自愿性信息披露的意愿不足6第四章 信息披露的途径74.1在强制披露的定期报告或非定期报告中公布74.2公司与机构投资者、券商以及证券分析师之间的信息沟通74.3上市公司通过大众传媒发布有关公司的重大信息7第五章 我国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的建议85.1完善与自愿性信息披露有关的规定的途径85.2强化证券监管部门的监督职能95.3发挥中介机构的作用105.4加强事后监管105.5加强上市公司的内部治理105.6借鉴“安全港规则”鼓励自愿性信息披露11结 论12参考文献13致 谢14南湖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第一章绪 论自愿性信息披露是指除强制性披露的信息之外,上市公司基于公司形象、投资者关系、回避诉讼风险等动机主动披露的信息。近年来,世界各国上市公司不断出现虚假信息披露的案例,不仅影响了上市公司以及相关中介机构的信誉,而且使人们对上市公司披露信息的质量和监管产生质疑,加之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和成熟,使得投资者更趋于理性,对上市公司信息的披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多数国家普遍采用的强制性信息披露远远不能满足投资者对上市公司信息多样化的需求,自愿性信息披露显得格外重要。国外很多国家已经对自愿性信息披露作了很多研究,而由于我国对上市公司自愿性披露的研究很少,使得自愿披露的整体水平偏低。本文主要通过对我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的研究,希望能够更好地指导上市公司的自愿性信息披露,从而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透明度。1.1本论文相关的国内研究动态概述理论动因的研究 李明辉(2001)首先对自愿性信息披露进行了经济学解释,并分析了我国为何较少进行自愿性信息披露的原因;何卫东(2003)认为,上市公司有动力自愿披露的信息,强制性披露不但没有必要,还会降低信息披露的质量。他还指出,在证券市场面临“诚信”危机的情况下,资质较佳、业绩不俗的上市公司有动力自愿披露信息,以突出公司的竞争优势,向投资者发出公司未来前景看好的信号。披露内容的研究 乔旭东(2003)利用100家上市公司实证分析了影响我国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自愿性信息披露程度与公司盈利能力、独立董事存在、公司发行股票种类均相关,而与公司规模无关;李豫湘 等(2004)的研究表明,自愿信息披露指数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呈型关系,规模大的上市公司,更倾向于实施自愿信息披露。刘国亮、常艳丽(2008)通过对2006年396家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质量的研究发现,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质量不高、披露差距较大。王惠芳,原改省通过对2004年深圳证券交易所524家上市公司的年报进行统计分析,(1)有289家公司对“新年度的经营计划”进行了自愿披露,占深市公司总家数的55%,但繁简程度不一,披露水平参差不齐。 (2)只有4家(包括3家ST公司和1家严重预亏公司)公司自愿披露了“新年度盈利预测”信息,占公司总家数的比例不到1%,其余520家公司都未自愿披露此项信息。(3)有35家公司对“公司治理结构”中的“高管激励”信息内容进行了额外的自愿披露。影响因素的研究 1994年我国出台了股票发行与交易暂行管理条例,这是首次对盈利预测的编制和披露做出明确强制规定的文件。上市公司必须在招股上市时在招股说明书和上市公告书中披露盈利预测,但在公司上市后,年度报告中是否披露盈利预测信息,则取决于自愿。在2001年,盈利预测转变为自愿性披露的项目。证监会发布的公开发行证券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9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申请文件首次明确核准制新股发行需要报审的材料目录,盈利预测可以不用提供,同样,对增发和配股公司盈利预测也作同样规定。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2号年度报告的内容与格式中也规定公司可以编制并披露新年度的盈利预测,该盈利预测必须经过具有证券期货相关业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审核并发表意见。这表示,从2001年开始,盈利预测信息的披露改为纯粹自愿的性质。1.2本论文相关的国外研究动态概述理论动因的研究 eayl,palpeu(2001)认为,外部投资者与经理层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构成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内在驱动原因;skinner(1994)发现,经理人员对坏消息提前进行自愿性披露可以降低诉讼成本;lang和lundholm(1993)研究表明,当公司将要发行证券时,投资者对其信息披露研究等级提高了。披露内容的研究 Botosan(1997)以公司年报为信息披露的研究基础,设计了一套自愿性信息披露的评价体系,这一体系对后续学者的研究产生了重大的意义。他将公司自愿披露的信息分为背景信息,历史数据信息,预测性财务信启、,关键的非财务信息,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共五大类。Newson,Deegan(2002)对欧美和日本等国家的150家机构投资者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被投资者所需求的上市公司的自愿性信息披露主要包括人力资本价值、战略规划、企业文化和社会责任等信息。影响因素的研究 对自愿性信息披露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chow(1987)等人对墨西哥的52家制造业公司的自愿性披露作了实证检验,选取了公司规模、财务杠杆和资产占用比例3个变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公司之间自愿性披露的差异很大,而且只和公司规模有关系,其他两个因素没有影响;Meek,Roberts Gary(1995)等人选择了116家美国的、64家英国的和46家欧洲大陆的跨国公司,对其年报中自愿性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作了实证研究,公司规模、公司所在国家和地区、上市情况和行业成为最重要的影响因素;Chen,Defond和Park(2002)的实证研究发现,公司利润的稳定性、股价的波动程度等是影响自愿性披露的主要因素。 第二章 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的动因分析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的目的是向投资者描述和解释公司的投资潜力,改善投资关系,促进资本市场的流动性以使资本配置更有效率,降低资本成本。同时上市公司自愿披露信息,能够缓解诚信危机,增强投资者信心,促进公司与投资者、供应商、顾客等外部利益关系人建立良好关系,有助于树立良好的公司形象,提高公司价值。2.1提高公司信息的完整性和可靠性自愿性信息披露为资本市场提供更多的有关公司的经营状况、获利前景和发展空间的信息,可弥补强制性信息披露的不足,增加信息含量,从而能全面反映公司面临的机会与风险,将公司价值充分体现出来,保证了信息的完整性,有助于信息使用者更加便利地对公司财务状况、发展前景进行分析预测,作出最佳的决策。同时更多的信息披露使投资者、财务分析师等信息使用者对信息的运用、分析更充分,可以从多角度复核、检查上市公司信息的可信度,压缩了公司管理当局的盈余管理空间,使得管理当局的盈余管理手法减少,从而有助于财务信息质量的提高、信息可靠性的增强。2.2降低公司资本成本与债务成本众所周知,信息风险会随着披露程度的提高而降低。如果缺乏必要的信息,投资者和债权人对公司经营前景不了解,就会要求很高的资本价格,而当上市公司披露信息以帮助资本提供者理解和评价公司的经济风险时,资本提供者要求的报酬率会相应降低。Botosan(1997)的研究结果显示,自愿性信息披露质量与公司资本成本呈现负相关关系。这表明自愿性信息披露降低了投资者与公司管理当局的信息不对称程度,资本能够根据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进行更有效的配置。Sengupta(1998)的研究发现,披露指数增加1%大约导致公司总的利息成本减少0.02%。2.3增强公司股票流动性和提高股票价格上市公司披露自愿性信息,极大地提高了资本市场交易的透明度,促进了价格机制在资源配置方面的充分发挥,可减少投资者的信息搜集成本,降低信息的非对称程度,使投资者更愿意购买该公司的股票,从而加快公司股票的市场流动性,提高股票价格。Healy(1999)的研究发现,随着样本公司自愿披露信息的增加,样本公司的股价平均提高7%,披露次年的股价有8%的改善,并在随后的三年中,机构投资者对样本公司的平均持股量增加了12%24%,并受到更多的财务分析师的追捧,股票流动性增强。2.4有助于树立公司社会责任方面的良好形象企业作为消耗社会经济资源并对社会进步和社会福利有着重要影响的组织,承担着相应的社会责任。上市公司通过自愿披露社会责任等方面的信息,表明公司在扩大就业、环境保护、人力资源使用、社会保险、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等方面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可以消除政府和公众的疑虑,澄清某些误解,树立良好的公司形象,提高公司的知名度,赢得社会各界的支持和理解,最终达到在良好社会环境中顺利开展有关经营活动的目的。第三章 我国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的现状及原因根据学术界对我国上市公司的自愿性信息披露研究,中国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的实践并不令人满意。因为,我国自愿性信息披露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自愿性信息披露的制度很不完善。但是随着证券市场的进一步完善以及披露制度的进一步健全,我国上市公司也开始以不同途径进行自愿性信息披露。从年报看,我国上市公司进行自愿性信息披露的现状如下:3.1自愿性信息披露内容较少从当前我国的自愿性信息披露现状来看,自愿性信息披露的内容很少,即使有也是蜻蜓点水,一带而过。大部分自愿性信息披露都是从一般性的描述,根本没有具体的分析,如,预测性信息,以及非财务信息。中国证监会在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的内容与格式准则16号中,仅仅是在规定强制性信息披露的内容时提到了“不限于此”披露的内容,即是对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的要求,但这些法规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的内容与格式准则从1997年制定至今已经过数次的重新修订,并没有具体说明应该如何披露自愿性信息,更不用说有专门的指导和说明来规范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另一方面,审计制度在我国运用不是很乐观,没有起到必要的保证,不能起到有效的监督机制,与证券市场的发展及管理者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会计准则是信息披露规范的核心,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只是纲领性文件,还要有待于修改完善,证监会颁布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的内容与格式准则第16号,上市公司已初步形成了信息披露制度,在这样的情况下,出现了会计信息披露制度与会计准则之间发展不同步、不协调。所以,一些上市公司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仅仅披露准则中要求披露的内容,不能满足信息使用者在要求,所以,自愿性信息披露的内容变的有点单薄、不丰富。3.2自愿性信息披露形式较少各个企业对外披露信息主要是从这几个方法披露,一般都是通过报告、与券商、机构投资者、专业证券分析师的信息沟通、通过电视、网络等。但是我国的自愿性信息披露的形式不规范,不统一。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主要通过定期报告和临时报告两种形式,缺乏与中小投资者的信息沟通,通过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披露很少。欧美等较发达的资本市场存在一个成熟的中介机构,在市场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虽说我们国家的中介机构经过十来年的发展,但是,机构投资者无论在数量上还是专业素质上,都与发达资本市场有一定的差距,相差甚远,目前,我国机构投资者规模很小,在市场中不能够立足,对上市公司没有形成足够的影响力,对上市公司管理当局的压力不够,不能有效的使信息使用者得到满足,这时,在信息上占优势的一方不重视需求者的态度,当然,自愿性信息披露的意愿就很大的降低了。3.3自愿性信息披露的准确性不够我国上市公司的自愿性信息披露没有统一的技术指导规范,一般来说高质量的上市公司披露信息多为利好的信息,有些公司管理层担心投资者对公司前景的怀疑对股价的下跌,自愿披露一些信息不太情愿,所以披露的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规范性不够,有的披露不及时甚至不披露,有的披露的财务指标与实际差距很大,有的还存在严重的失真现象,有的公司基于担心披露的信息不准确而招致投资者的诉讼,披露时大作文字游戏,只作一般描述,而且含糊其词、模棱两可,没有多少实际价值,如:预测会计信息,销售额预测和市场占有率预测基本上没有披露,一般只停留在盈利预测,并且准确性不高,误差相差极大。3.4自愿性信息披露的意愿不足上市公司存在自愿性披露信息的动机,其目的在于获得更多的竞争性资本、降低资金成本。美国著名会计专家保罗B. W.米勒(Pau B. W. Miller)和保罗R.班森(Paul R. Bahnson)教授的高质量财务报告认为:自愿披露以市场价值为基础的信息,以及其他证券市场认为有助于评价公司股票价格的信息,将尽可能多的有用的财务信息披露给资本市场,目的是为了通过刺激对公司股票的需求,降低资本市场产生和分析相关信息的耗费,从而降低公司经营前景的不确定性,并与股东和债权人建立一种新的以信任为基础的关系,来降低资本成本。我国资本市场和较发达的资本市场国家相比较,因为我国受到很多条件的限制,筹资来源不同,投资者没有形成一定的号召力,不能完全树立良好的市场形象,因而不能与债权人、投资者具有良好的信息沟通,不能够显示公司的自信和更高的透明度。所以就我国的现状,资本市场供求不平衡,整体市场诚信和透明度不高,这就是造成我国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的意愿不高的原因。第四章 信息披露的途径4.1在强制披露的定期报告或非定期报告中公布其中最常见的是在年度报告中进行自愿信息披露。上市公司常常以这种形式披露一些战略信息、非财务性信息、管理当局分析与评价,这些信息一般都是定性而非定量的,因为信息一旦以定量的方式披露而无法落实,就有可能遭遇投资者的诉讼。也可在重大事件公告等非定期报告中公布,通过这种方式披露的信息包括赢利预测报告、预亏报告、影响今后公司发展的重大事件信息。4.2公司与机构投资者、券商以及证券分析师之间的信息沟通这种沟通通常是在公司按规定的要求披露重大信息后,公司对这些信息向券商、机构投资者以及证券分析师进行的进一步解释和澄清。由于这种沟通具有私人股权分布情况沟通的性质,会诱发内幕交易,不利于保护中小投资者,所以我国证监会倾向于限制上市公司的这种自愿信息披露。但是考虑到公司与券商、机构投资者以及证券分析师之间的这种形式的信息沟通能够有效地促进市场的发展,提高市场中介机构对公司未来价值变动的预测能力,降低股价的异常波动,在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证券监管部门放松了对这种形式的自愿信息披露的监管。4.3上市公司通过大众传媒发布有关公司的重大信息通过这种形式进行的自愿信息披露,信息传播速度快,市场反应非常及时。在我国,由于投资者获得信息的途径较窄,对于第二、四种途径披露的信息较为重视。而在美国,通过第三种途径进行的自愿信息披露受到的重视程度比较高,一些实证研究结论显示,高成长型公司,如钢铁、高技术和保险公司,与券商、机构投资者以及证券分析师之间的信息沟通会较频繁,而银行、石油、化工公司与券商、机构投资者以及证券分析师之间的信息沟通会较少。第五章 我国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的建议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对于促进公司治理结构的改善、提高公司信息的完整性和可靠性、降低公司资本成本与债务成本、增强公司股票流动性和提高股票价格和有助于树立公司社会责任方面的良好形象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我国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发展水平较低,与国外差距较大,我国上市公司的自愿性信息披露还存在一些问题,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对完善我国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问题提出意见和相关建议。5.1完善与自愿性信息披露有关的规定的途径首先,规范制定时有选择性的借鉴发达国家的成果。因为我国的资本市场的发展程度不同于发达国家,所以我国在制定相应的准则规范时既要借鉴美英等国家的做法,又要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在内容和形式上有所区别。对于同一项披露内容,在不同国家规定可能不同,有的国家是强制性披露范畴,而在另一个国家则可能归属于自愿性信息披露内容。对于自愿性信息的披露的管制与自愿性信息的“自愿”是不相矛盾的,自愿体现在上市公司有权决定自己是否进行强制性信息以外的披露,但是只要上司公司选择了进行自愿性信息的披露,那么其披露行为就要受到规范的约束,而不是随意披露。其次,披露内容的规定要顾及行业特殊性。我国准则制定机构可以颁布原则性的指导规范,尽量的为披露内容制定出一定的框架,以便想要披露的公司有纲可循,而且要对披露形式作出规定,以使同行业内的不同公司的披露具有可比性,降低投资者在使用过程中的信息搜寻和利用成本。一是在自愿性信息披露的内容方面。从2001年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发表的改进财务报告,提高自愿性信息披露报告来看,其作为研究对象的几个行业的自愿性信息披露内容都是围绕“核心能力和竞争优势”进行的,虽然不同行业的上市公司具体的“核心能力和竞争优势”所包涵的内容不尽相同。鉴于此,我国对于自愿性信息披露内容的规定也可以围绕企业核心能力和竞争优势展开,并具体列出需涵盖的项目。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欧洲国家开始披露社会责任信息,如环境、就业机会、参与社区活动等方面,美国的社会责任披露虽然不是政府做出的要求,但证券市场将其作为判断公司业绩的一项标准。目前,我国部分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还相当薄弱,应强调公司对社会责任的自愿性披露,并且注重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投入的披露。二是所披露的指标因行业而异并且对于不同行业区别对待。因为各行业在参与市场竞争时所凭借的竞争优势不同,因而应依据其行业特殊性分别制定不同行业的执行框架,以适应不同行业的特点,同时注意保护上市公司的商业秘密,防止因自愿性信息披露带来的竞争威胁。因为有些上市公司担心自愿性信息的披露会泄漏商业秘密,使竞争者掌握自己的信息,而且还可能给潜在的竞争者传达是否能够进入该行业的决策信息,不利于自身竞争优势的保持。因而在制定具体自愿披露项目时要考虑这方面的因素,以免使一些有意向进行自愿性信息披露的公司望而却步,或是迫于规定进行不真实披露。另外,为了提高上市公司所披露的自愿性信息的决策有用性,在信息披露时间上也要作出相应的规定,以便上市公司能及时提供信息。披露时间的规定在顾及投资者的决策的同时也要保护公司利益,对不同性质的信息规定不同的披露时机,如对于公司将要推出的新产品的信息的公布时间的规定,为了防止公司竞争对手的模仿,信息公布时间不应为对手留下足够反应时间。最后,要注重公司的披露成本,注重实务中的操作性。为了更好地规范自愿性信息的披露,制定的准则规范既要有一定的刚性又要有弹性,无论在内容还是形式的规定上都要要顾及到上市公司的披露成本,因为公司进行自愿性信息的披露也会遵循成本效益原则,如果披露成本过高,不利于鼓励上市公司进行自愿性信息的披露,因而在披露方式的规定上要注意降低公司的披露成本。该成本既包括公司为了信息的发布,而需负担的信息收集处理成本,也包括信息披露造成不良经济后果时要承担的诉讼成本。在确定披露形式时要注意考虑在实务中的操作性,因为操作性不强或是对披露形式的要求过于严格,都会阻碍上市公司进行自愿性信息披露的行为。现阶段,我国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的报告形式主要是定期报告(即在公司定期财务报告中,如在年报、中报、季报中公布)和临时报告两种形式,也可以根据所披露信息的性质选择更加灵活的渠道,如利用与券商、机构投资者、专业证券分析师的信息沟通和新闻媒体等信息传播途径。并且行业内公司间对同类信息应采用相近的披露方式和披露时机,以增加可比性,使投资者容易辨识,降低投资者利用信息的成本。5.2强化证券监管部门的监督职能为了维护证券市场的秩序,尽管是企业自愿披露的信息,只要其对外发布,就必须遵守证券市场信息披露的基本规定。证券监管部门应加强对自愿性信息披露的监管,建立起一套自愿性披露信息监管制度,以规范自愿性信息披露的质量,应提供相应的标准对自愿性信息披露的形式和内容及其经济后果进行监管,如以所披露信息的时效性,真实性,完整性等指标来评价自愿性信息的披露的质量,防止企业随意发布虚假信息误导投资者。监管部门除了要对上市公司的披露行为进行监管,还要注重利用中介机构的工作成果,如以自愿性信息披露的规范和中介机构对上市公司披露内容的分析评价结果来判定上市公司的自愿性信息披露是否适当,同时监管部门也要对市场中介机构的工作进行监督,保证中介机构分析评价结果的公允。5.3发挥中介机构的作用中介机构可以增强与自愿性信息披露相关的服务,如加强注册会计师对自愿性披露信息的审核。虽然自愿性信息的披露与否是由上市公司决定的,但是也应加强注册会计师对披露内容的审核,以提高信息可信度。自愿性信息仍需进行必要审阅,以适当保证其可信性。市场中介机构应根据其拥有的专业知识和对公司内部会计信息的充分了解和分析后做出全方位评价意见,以提醒投资者可能会面临的风险,使投资者更好的了解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质量,使投资者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但我国证券市场的市场中介机构与发达国家相比出现较晚,规模较小,在信誉方面也难与发达国家的中介机构抗衡,而且我国中介机构行业内部也存在竞争无序的局面,使得其信誉受损,在证券市场内的作用有待提高。因而证券监管部门在利用市场中介机构的工作成果的同时,也要注重对市场中介机构的监管,以规范其行为。并且应开放市场,允许境外市场中介机构参与到我国的资本市场中,一方面可以促使我国市场中介完善自己,提高自身信誉,同时有利于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5.4加强事后监管我国自愿性信息披露的监管,也要根据自愿性信息披露造成的经济后果,评价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的行为是否规范,对于事后证实的蓄意不实披露也应当追究其法律责任。经济后果是指“会计报告对企业、政府和债权人的决策行为的影响”(Stephen Zeff,1978),如果投资者等依据自愿性信息做出决策却带来巨大损失,则为了维护资本市场信息披露秩序,证券监管机构应对误导了投资者并且给投资者造成损失的上市公司进行惩罚,而且为了提高市场中介机构的法律意识,规范其执业行为,也应该追究为违规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进行评价服务的中介机构的责任,为此也应当完善对中介机构法律责任的相关规定,防止中介机构的失职行为给投资者带来损失,保护投资者权益。5.5加强上市公司的内部治理我国关于上市公司强制性信息披露的法律规范已经日趋完善,但大多数上市公司仍然缺少规范、透明信息处理及披露系统,公司操纵利润,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现象屡见。我国在自愿性信息披露方面还没有具体的规范,上市公司为自愿性信息披露服务的相应的治理机制更是有待完善。自愿性信息披露质量的提高则依赖于公司治理的设计与有效性,相关研究显示公司治理结构的健全程度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存在明显正向关系。完善上市公司的法人治理机制,应做到加强董事会对管理层的监督作用,优化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规范控股股东的行为,防止其侵害中小股东的利益。强化独立董事制度积极促进上市公司自愿披露行为的改进,使外部投资者可以获取更多关于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及相关信息,有助于其进行恰当的信息识别和正确的投资判断。并且完善股东和管理层的委托代理关系,通过健全双方的契约条款来建立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充分发挥经理人市场的代理权争夺功能以及资本市场的收购兼并机制,对公司经理层进行外部监管和约束。另外,还要规范上市公司的与信息生成处理有关的内部控制程序,提高上市公司信息透明度。5.6借鉴“安全港规则”鼓励自愿性信息披露 法律责任的追究也会抑制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的积极性或是避免披露过多的关于未来的预测信息,因为如果预测信息披露后实际却未达到预期的效果,上市公司有可能承担法律后果。因此,为了防止自愿性信息披露的可能引起的诉讼和其他问题,有关部门应对自愿性信息披露行为加以保护。美国证券监督委员会为了鼓励企业披露盈利预测等信息的披露在1979年公布了“安全港规则”以保障正当预测性信息披露免受民事责任追究。所谓的安全港规则,是指只要预测性财务信息基于诚信原则而编制,且编制时所采用的各项基本假设均属合理性,即使没有达到目标也不必承担法律责任。1995年,美国国会又通过私人证券诉讼改革法案规定了预测性信息披露的免责制度。AICPA在改进企业报告中也建议,立法机构、监管部门、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应当针对没有根据的指控,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制止,以鼓励企业披露前瞻性信息。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逐步发展,投资者法律意识不断增强,针对财务报告的诉讼将会逐渐增多,因此应当对此引起重视,在保护投资者权益的同时,也应当保护上市公司的合法权益,以鼓励其自愿性披露的积极性。我国也应当颁发类似的法律规则,以完善促进自愿性信息披露的法律规定。另外,应发展机构投资者,提高投资者识别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且增强其法律意识。提高投资者辨识信息的能力和法律意识,有利于及时发现不实披露规范上市公司的自愿性披露行为。结 论本文首先主要阐述了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的定义、内容、影响因素和披露的途径;自愿性信息披露有其存在的价值,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的目的是向投资者描述和解释公司的投资潜力,改善投资关系,促进资本市场的流动性以使资本配置更有效率,降低资本成本。同时上市公司自愿披露信息,能够缓解诚信危机,增强投资者信心,促进公司与投资者、供应商、顾客等外部利益关系人建立良好关系,有助于树立良好的公司形象,提高公司价值。其次,和国际上市公司比较,我国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整体水平比较低。自愿性信息披露的项目较少;自愿性披露信息的质量较低,大多是一些边缘性的、外围的和表面的套话,较少涉及实质性的、定量的和对投资决策有价值的信息。最后,自愿性信息披露制度作为一种辅助的信息披露制度,既是对强制性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