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陶成云 2009年12月 v一、任务、要求和方法 v二、配合比的三大参数 v三、配合比设计的步骤 v四、配合比设计实例 一、任务、基本要求和方法 v(一)任务: v根据原材料的技术性质及施工条件合理选择 原材料,并确定出能满足工程所要求的技术 经济指标的各项组成材料的用量。 (二)基本要求: v设计出的混凝土配合比应满足的基本要求是 : v(1)满足施工对混凝土拌和物的和易性要求; v(2)满足结构设计和质量规范对混凝土的强度 等级要求; v (3)满足工程所处环境对混凝土的抗渗性、抗 冻性及其他耐久性要求; v(4)在满足上述要求的前提下,尽量节省水泥 ,以满足经济性要求。 (三)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 v1绝对体积法 该法是假定混凝土拌合物的体积 等于各组成材料绝对体积和混凝土拌合物中所含空 气体积之和。 v2假定表观密度法(假定容重法) 如果原材料比较 稳定,可先假设混凝土的表观密度为一定值,混凝 土拌合物各组成材料的单位用量之和即为其表观密 度。 v3查表法 根据试验,将各种配比列成表,以备 参考。 二、配合比的三大参数 v组成混凝土的四种材料,即水泥、水、砂、石子。 v混凝土的四种组成材料可由三个参数来控制。 v1水灰比 水与水泥的比例称为水灰比。水灰比是 影响混凝土和易性、强度和耐久性的主要因素,水 灰比的大小是根据强度和耐久性确定,在满足强度 和耐久性要求的前提下,选用较大水灰比,这有利 于节约水泥。 v2砂率 砂子占砂/石总量的百分率称为砂率。砂 率对混合料和易性影响较大,如选择不恰当,对混 凝土强度和耐久性都有影响。应采用合理砂率。在 保证和易性要求的条件下,取较小值,同样有利于 节约水泥。 v3用水量 用水量是指1m3混凝土拌合物中水的用 量(kgm3)。在水灰比确定后,混凝土中单位用水 量也表示水泥浆与集料之间的比例关系。为节约水 泥,单位用水量在满足流动性条件下,取较小值。 三、配合比设计的步骤 v(一)设计的基本资料 v(二)初步配合比的计算 v(三)试配调整、确定基准配合比 v(四)校核水灰比,确定试验室配合比 v(五)施工配合比换算 v1、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施工管理水平, v2、对混凝土耐久性的要求, v3、原材料的品种及其物理力学性质 v4、混凝土的部位、结构构造情况、施工条件等 v(一)设计的基本资料 v1确定混凝土的配制强度 v (规范规定的强度保证95%) v2选择水灰比( ) v(1)根据强度要求计算水灰比 v根据混凝土的配制强度及水泥的实际强度,用经 验公式计算水灰比: v(二)初步配合比的计算 v式中 回归系数,可通过试验测定,无试验资料时 , v碎石混凝土 =0.46, =0.07; v卵石混凝土 =0.48, =0.33: v 水泥的实际强度,MPa; v无水泥实际强度数据时,可按 确定; v 水泥强度等级的强度标准值; v 水泥强度等级强度标准值的富裕系数,该值应按 实际统计资料确定。 v(2)查表4.0.4(JGJ 55-2000 P7)确定满足耐久性要求的混凝土的最大 水灰比。 v(3)选择以上两个水灰比中的小值作为初步水灰比。 v3选择单位用水量( ) v(1)干硬性和塑性混凝土 v当水灰比在0.400.80范围时,用水量根据粗骨料的品种、粒径及 施工要求的混凝土拌和物稠度,参照表4.0.1选择。表中所列之单位 用水量,砂石均以干燥状态(细骨料含水率小于0.5,粗骨料含水率 小于0.2)为准。 v水灰比小于0.40或大于0.08的混凝土以及采用特殊成型工艺的混凝 土用水量应通过试验确定。 表4.0.1干硬性和塑性混凝土的用水量 单位:kgm3 拌和物稠度 卵石最大粒径(nun) 碎石最大粒径(mm) 项 目 指标 10 20 40 16 20 40 维勃稠 度 (s) 1520 175 160 145 180 170 155 1015 180 165 150 185 175 160 510 185 170 155 190 180 165 坍落度 (mm) 1030 190 170 150 200 185 165 3050 200 180 160 210 195 175 5070 210 190 170 220 205 185 7090 215 195 175 230 215 195 注:本表用水量系采用中砂时的平均值,采用细砂时,每立方米混凝 土用水量可增加510 kg,采用粗砂时,可减少 510kg; 掺用各种外加剂或掺合料时,用水量应相应调整。 v (2)流动性、大流动性混凝土 以表4.0.1中坍落度90 mm的用水量为基础,按坍落度每增 大20 mm用水量增加5 kg,计算出未掺外加剂时的混凝土用水 量。 掺外加剂时混凝土用水量可按下式计算: v式中 v 掺外加剂时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用水量,kg; v 未掺外加剂时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用水量,kg; v 外加剂的减水率,经试验确定。 v4计算水泥用量( ) v根据已经确定的水灰比W/C,以及水的用量,可 以求出1m3中水泥的用量。 v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可按下式计算: 同时,满足P7表4.0.4中最大水灰比和最小水泥用 量的要求。 5选择砂率( ) 为保证混凝土有良好的和易性,希望选择的砂率为最 优砂率,但影响最优砂率的因素较多,无法用计算方 法得到。根据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 2000),砂率可根据下述方法进行。 (1)坍落度为1060 mm的混凝土砂率,可根据粗骨料 品种、粒径及水灰比按表4.0.2选取。 表4.0.2混凝土的砂率 水灰比 W/C 卵石最大粒径(mm) 碎石最大粒径(mm) 10 20 40 16 20 40 0.40 0.50 0.60 0.70 2632 3035 3338 3641 2531 2934 3237 3540 2430 2833 3136 3439 3035 3338 3641 3944 2934 3237 3540 3843 2732 3035 3338 3641 注: 本表数值系中砂的选用砂率,对细砂或租砂,可相应地减小或增 大砂率; 只用一个单粒级粗骨科配制混凝土时,砂率应适当增大; 对薄壁构件砂率取偏大值; 本表中的砂率系指砂与骨料总量的质量比。 (2)坍落度大于60 mm的混凝土砂率,可经试验确 定,也可在表4.0.2的基础上,按坍落度每增大 20mm,砂率增大1的幅度予以调整。 (3)坍落度小于10 mm的混凝土及掺用外加剂和掺 合料的混凝土,其砂率应经试验确定。 6计算砂石用量( ) 、砂石用量的 计算有质量法与体积法两种。 (1)质量法 质量法的补充条件为:每立方米混凝土中各种材 料用量之和等于1 m3。混凝土的质量,即: v式中 v 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kg; v 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细骨料用量,kg; v 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粗骨料用量,kg; v 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用水量,kg; v 每立方米混凝土拌和物的质量,kg,可先假定 为24002450 kg; v 砂率,。 v将上两式联立,即可求得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砂、石用量 。 v (2)体积法 体积法的补充条件为:每立方米混 凝土中各种材料的绝对密实体积及混凝土拌和 物中所含空气体积之总和等于1 m3,即: v式中 v 水泥的密度,kgm3。,可取2 9003 100 kgm3。; v 细骨料的表观密度kgm3 ; v 粗骨料的表观密度 kgm3 ; v 水的密度,可取1 000 kgm3 ; v 混凝土的含气量百分数,在不使用引气型外加 剂时,可取 =1。 v以上两式联立,也可计算出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砂石用量。 v混凝土初步配合比中的参数是根据经验公式及图 表确定的,不一定符合和易性的要求,所以要通 过试配进行调整。 v 按初步配合比,根据表6.1.2规定的数量称取混凝 土的各种材料,搅拌均匀后测定坍落度或维勃度 ,并观察其粘聚性及保水性。当坍落度或维勃度 不能满足要求,或粘聚性、保水性不好时,应在 保证水灰比不变的条件下相应调整用水量或砂率 ,直到符合要求为止。 v(三)试配调整、确定基准配合比 v表6.1.2混凝土试配用最小搅拌量 骨料最大粒径 (mm) 拌和物数量(L) 31.5及以下 40 15 25 注:当采用机械搅拌时,搅拌量不应小于搅拌机 预定搅拌量的14。 v调整可按以下原则进行: v(1)若坍落度与要求不符时,应保持水灰比不变, 调整水泥浆用量。一般用水量每增减23, 坍落度增减10 mm。 v(2)若坍落度大于要求坍落度时,也可不减水泥浆 ,而保持砂率不变,增加骨料用量。 v(3)若混凝土拌和物的砂浆量显得不足,粘聚性、 保水性不良时,应适当增大砂率。反之,可减小 砂率。 每次调整都要对各种材料的调整量进行 记录,调整后要重新进行坍落度试验,调整至和 易性符合要求后,测定混凝土拌和物的实际表观 密度,并提出供混凝土强度试验用的“基准配合比 。 v经和易性调整得出的基准配合比,其水灰比不一定选择合 适,即强度不一定能满足要求,所以还应检验混凝土的强 度。 v混凝土强度试验时应至少采用三个不同的配合比, v其中 v一个应是基准配合比, v一个配合比的水灰比,宜较基准配合比增加0.05, v一个配合比的水灰比,宜较基准配合比减少0.05, v其用水量与基准配合比基本相同,砂率可分别增加或减小 1。 v当不同配合比的混凝土拌和物坍落度与要求值相差超过允 许偏差时,可以增、减用水量进行调整。每种配合比至少 制作一组(三块)试件,并标准养护到28 d时试压。在制作 试件时,还需检验混凝土拌和物的和易性并测定混凝土拌 和物的表观密度。 (四)校核水灰比,确定试验室配合比 v由试验得出的各灰水比及其相对应的混凝土强度关系,用 作图法或计算法求出与混凝土配制强度相对应的灰水比, 并确定每立方米混凝土各种材料用量(试验室配合比)。 v(1)用水量( )应取基准配合比中的用水量,并根据制作强 度试件时测得的坍落度或维勃稠度进行调整; v(2)水泥用量( )应以用水量乘以选定出的灰水比计算确定 ; v(3)砂和石子用量( 和 )应取基准配合比中的砂、石子用 量,并按选定的灰水比进行调整; v(4)根据满足和易性及强度要求的配合比计算混凝土表观密 度的计算值: v(5)由于计算配合比时作了一些假定,故计算混凝土表观密 度与实测表观密度不一定相等,需根据实测表观密度计算校 正系数,并校正各种材料的用量。 校正系数: 式中 混凝土表观密度实测值,kgm3 混凝土表观密度计算值,kgm3 注意: 当混凝土表观密度实测值与计算值之差的绝对值不超过计算 值的2时,材料用量不必校正;若两者之差超过2时,将 配合比中每项材料用量乘以校正系数d,即为确定的混凝土 试验室配合比。 (五)施工配合比换算 v试验室确定配合比时,骨料均以干燥状态为准,而工地现 场的砂、石材料都含有一定的水分,为了准确地实现试验 室配合比,应根据现场砂石的含水率对配合比进行换算。 v若现场砂的含水率为a,石子的含水率为b,经换算后 ,每立方米混凝土各种材料的用量为: v水泥: = v砂: = (1+a) v石子: = (1+b) v水: = - a%- .b% 砼拌和物坍落度的测定 四、混凝土配合比计算实例 v普通混凝土配合比实例 v掺减水剂混凝土配合比实例 v膨胀混凝土配合比实例 v抗渗混凝土配合比实例 v粉煤灰混凝土配合比实例 v泵送混凝土配合比实例 v高强混凝土配合比实例 v例1某框架结构工程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混凝土 设计强度等级为 30,施工要求混凝土坍落度为 3050,根据施工单位历史资料统计,混凝土 强度标准差5MPa。所用原材料情况如下: v 水泥: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密度为 =3.10/cm3,水泥强度等级标准值的富余系数为 1.08; v 砂:中砂,级配合格,砂子表观密度s=2.60 /cm3; v 石:530mm碎石,级配合格,石子表观密度 g=2.65/cm3; v试求:混凝土计算配合比; v 2若经试配混凝土的和易性和强度等均符合要 求,无需作调整。又知现场砂子含水率为 , 石子含水率为1,试计算混凝土施工配合比。 v解 v求混凝土计算配合比 v(1)确定混凝土配制强度(fcu,0) vfcu,0= fcu,k + 1.645= 30 + 1.6455 =38.2 MPa v(2)确定水灰比(W/C) vfce = c fce,k = 1.08 42.5=45.9MPa 由于框架结构混凝土梁处于干燥环境,由 表4.0.4, 干燥环境容许最大水灰比为0.65, 故可确定水灰比为0.53。 v(3)确定用水量(mw0) v 查表4.0.1.2,对于最大粒径为30的碎石混 凝土,当所需坍落度为3050时,1m3混凝土 的用水量可选用185kg。 v(4) 计算水泥用量(mc0) v按表 4.0.4,对于干燥环境的钢筋混凝土,最小 水泥用量为260,故可取 mc0 349m3。 v(5)确定砂率(s) v 查表4.0.2,对于采用最大粒径为40的碎石配制的混凝土, 当水灰比为0.53时,其砂率值可选取32%37%,(采用插入法 选定)现取s= 。 v()计算砂、石用量(s0、g0) v用体积法计算,将mc0=349;mw0=185代入方程组 |解此联立方程,则得:s0=641, | g0=1192 v(7)该混凝土计算配合比为: v m3混凝土中各材料用量为:水泥: 349,水 : 185,砂:641,碎石:1192。以质量比表示即 为: v 水泥:砂:石=:1.84 :3.42,0.53 v 2确定施工配合比 v由现场砂子含水率为 ,石子含水率为1,则施工 配合比为: v水泥 mc施 = mc0=349 v砂子 s施 = s0(1+3%)=641(1+3%)=660 v石子 g施 = g0(1+1%)=1192(1+1%)=1204 v水 w施= mw0s03%g01% v=1856413%11921%=154 v例2某框架结构工程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混凝 土设计强度等级为 20,施工要求混凝土坍落 度为50-70,施工单位无历史统计资料,所用 原材料情况如下: v 水泥:3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密度为 =3.10/cm3, v 砂:中砂,Mx=2.70, 级配合格, v 石:卵石, Dmax=40mm, 级配合格, v试设计20混凝土配合比。 v 解: v 1. 初步计算: v(1)确定混凝土配制强度(fcu,0), v由表3.0, 5MPa vfcu,0= fcu,k + 1.645= 20 + 1.6455 =28.2 MPa v(2)计算水灰比(W/C) vfce = c fce,k = 1.0 32.5=32.5MPa v(3)确定用水量(mw0) v 查表4.0.1.2,对于最大粒径为40的卵石 混凝土,当所需坍落度为5070时,1m3混 凝土的用水量可选用170kg。 v(4) 计算水泥用量(mc0) v按表 4.0.4,对于干燥环境的钢筋混凝土, 最小水泥用量为260,故可取 mc0 362 m3。 v(5)确定砂率(s) v 查表4.0.2,对于采用最大粒径为40的卵石配制的混凝土 ,当水灰比为0.47时,其砂率值可选取26.8%32.1%,(采 用插入法选定)现取s= 30。 v()计算砂、石用量(s0、g0) v假定表观密度法计算,将mc0=362;mw0=170代入方程组 v计算配比: vC: 362kg, W:170kg, S:561kg, G:1307Kg, W/C=0.47 v15升用量:C:4.34kg,W:2.04kg,S:6.73kg,G:15.68kg v第二组:W/C=0.47+0.05=0.52: W:170kg vmc0=170/0.52=327kg v砂率:31%,mg0=2.23ms0 v解得:S=589kg, G=1314kg, W=170kg, C=327kg v第三组:W/C=0.470.05=0.42: W:170kg vmc0=170/0.42=405kg v砂率:28%,mg0=2.57ms0 v解得:S=511kg, G=1314kg, W=170kg, C=405kg v每 种配比制作两组强度试块,标准养护28d进行强 度测定。 v掺减水剂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v一、砂浆减水率试验 v1.基准砂浆流动度用水量测定 (跳桌流动度140 5mm) v水泥:300 g,标准砂750g,基准砂浆流动度用水量M0 v2. 掺入推荐掺量的外加剂,测定 砂浆流动度为140 5mm时 的用水量M1。 v减水率: v二、混凝土减水率试验 (混凝土外加剂GB8076-1997) v1.基准混凝土单位用水量W0:C: 310kg, Sp=3640%, 塌落度:80 10mm v2. 掺外加剂混凝土单位用水量W1:C: 310kg, Sp=3539%, 塌落度:80 10mm,外加剂采用推荐掺量 v减水率WR: v二、掺减水剂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v1. 首先按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计算出空白混凝 土的配合比。 v2. 在空白混凝土的配合比用水量和水泥用量的基 础上,进行减水和减水泥,算出减水和减水泥后 的每立方米混凝土的实际用水量和水泥用量。 v3. 重新计算砂、石用量。计算每立方米混凝土中 的减水剂用量。 v4. 试配和调整。 v例3某框架结构工程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混凝土设计强度等 级为 30,施工要求混凝土坍落度为,根据施 工单位历史资料统计,混凝土强度标准差5MPa。所用原材 料情况如下: v 水泥: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密度为=3.10/cm3 ,水泥强度等级标准值的富余系数为1.08; v 砂:中砂,级配合格,砂子表观密度s=2.60/cm3; v 石:530mm碎石,级配合格,石子表观密度g=2.65 /cm3; v减水剂: HSP高效减水剂,减水率:20% v试求: 混凝土计算配合比 v解: v(1)确定混凝土配制强度(fcu,0) vfcu,0= fcu,k + 1.645= 30 + 1.6455 =38.2 MPa v(2)确定水灰比(W/C) vfce = c fce,k = 1.08 42.5=45.9MPa 由于框架结构混凝土梁处于干燥环境,由表4.0.4, 干燥环境容 许最大水灰比为0.65,故可确定水灰比为0.53。 |(3)确定用水量(mw0) | 查表4.0.1.2,对于最大粒径为30的碎石混凝土,当所需 坍落度为时,1m3混凝土的用水量可选用185kg。 |HSP 减水率为20% |用水量 : W=185(1-20%)=148kg (4) 计算水泥用量(mc0) v按表 4.0.4,对于干燥环境的钢筋混凝土,最小水泥用量为 260,故可取 mc0 279m3。 v(5)确定砂率(s) v 查表4.0.2,对于采用最大粒径为40的碎石配制的混凝 土,当水灰比为0.53时,其砂率值可选取32%37%,(采 用插入法选定)现取s= 。 v()计算砂、石用量(s0、g0) v用体积法计算,将mc0=279;mw0=148代入方程组 v解此联立方程,则得:s0=696, v g0=1295 v(7)减水剂HSP: J=2791.5%=4.19kg v混凝土计算配比为:C:279kg, S:696kg, G:1295kg, W: 148kg, v HSP:4.19kg v(空白混凝土: C:349kg, S:641kg, G:1192kg, W: 185kg) v vC:S:G:J=1:2.49:4.64:0.015, W/C=0.53 v膨胀剂与膨胀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 v一、膨胀剂: 膨胀剂是与水泥、水拌和后,经水化反应生成钙 矾石或氢氧化钙,使混凝土产生膨胀的外加剂。 胀剂的限制膨胀率(%)要求为(混凝土膨胀剂JC476-1998) v膨胀剂的限制膨胀率用比长仪来测定。 v二、膨胀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 v试配法: v1.选用34个水灰比建立强度与水灰比关系曲线。 v2.单位用水量较普通混凝土增加1015%。按选定的水灰比计 算水泥用量(不少于280kg/m3) 。 v3.补偿收缩混凝土的膨胀剂标准掺量为12% v(内掺法:E/(C+E)=12%) v4. 砂率略低于普通混凝土。 v5. 计算砂石用量。 v6. 试拌调整(单位用水量需用塌落度核对)并制作强度与膨 胀试件。 v7. 根据强度与水灰比关系曲线,自由膨胀率与水灰比关系曲 线综合判定设计膨胀混凝土的配合比。 v抗渗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 v一、设计规程要求: v1. 抗渗混凝土最大水灰比:满足表7.1.2 v2. 水泥+掺合料 320kg, 砂率=35%45% 表7.1.2 抗渗等级最大水灰比 C20C30C30 P60.600.55 P8P120.550.50 P120.500.45 v二、抗渗性能试验 v进行抗渗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尚应增加抗渗性能试验。 v1. 采用水灰比最大的配合比作抗渗试验,试验结果应符合 下式要求: v式中 Pt6个试件中4个未出现渗水时的最大水压力; P设计抗渗等级值。 v2. 掺引气剂时含其量应控制在35% v例某水工结构工程现浇钢筋混凝土,混凝土设计强 度等级为 30,抗渗等级P14, 施工要求混凝土坍落 度为,根据施工单位历史资料统计,混 凝土强度标准差5MPa。所用原材料情况如下: v 水泥: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密度为=3.10 /cm3,水泥强度等级标准值的富余系数为1.08; v 砂:中砂,级配合格,砂子表观密度s=2.60/cm v 石:530mm碎石,级配合格,石子表观密度 g=2.65/cm3; v试求: 混凝土计算配合比 v解: v(1)确定混凝土配制强度(fcu,0) vfcu,0= fcu,k + 1.645= 30 + 1.6455 =38.2 MPa v(2)确定水灰比(W/C) vfce = c fce,k = 1.08 42.5=45.9MPa 对于水工结构混凝土,由表7.1.2,抗渗混凝土容许最大水灰比 为0.50,故可确定水灰比应取0.50。 |(3)确定用水量(mw0) | 查表4.0.1.2,对于最大粒径为30的碎石混凝土,当所 需坍落度为时,1m3混凝土的用水量可选用185kg 。 (4) 计算水泥用量(mc0) 郁郁 对于 v抗渗混凝土要求:水泥+掺合料320kg v故取水泥用量为:370kg v5)确定砂率(s) v 查表4.0.2,对于采用最大粒径为40的碎石配制的混 凝土,当水灰比为0.50时,其砂率值可选取30%35%, 抗渗混凝土要求砂率=35%45%, 现取s= 。 v()计算砂、石用量(s0、g0) v用体积法计算,将mc0=370;mw0=185代入方程组 v解此联立方程,则得:s0=635, v g0=1181 (W/C=0.50) v抗冻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 v一、设计规程要求: v1. 抗冻混凝土最大水灰比:满足表7.2.2 v表7.2.2 v2. 最小水泥用量应满足表4.0.4要求 v3.进行抗冻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尚应增加抗冻性能试验。 抗冻等级无引气剂时掺引气剂时 F500.550.60 F100-0.55 F150及以上-0.50 v粉煤灰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 (JGJ28-86) v一、设计方法: v1.按 JGJ55-2000进行普通混凝土基准配合比设计; v2.按表4.2.1选择粉煤灰取代水泥率(c) v表4.2.1 粉煤灰取代水泥率(c) v注:1. 采用42.5水泥取上限, 32.5水泥取下限 2. C20 以上混凝土宜用I、 II级粉煤灰,C15以下混凝土可用 III级粉煤灰。 混凝土等级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 C1515251020 C20101510 C25C3015201015 v3.按所选用的粉煤灰取代水泥率(c),求出每立方米粉煤灰 混凝土的水泥用量(mc); v mc=mc0(1 c) vmc0为每立方米基准混凝土的水泥用量 v4.按表4.3.2选择粉煤灰超量系数(c) v表4.3.2 粉煤灰超量系数(c) v5.按超量系数(c) ,求出每立方米粉煤灰混凝土的掺量 (mf); mf= c(mc0 mc) 6. 计算每立方米粉煤灰混凝土中的水泥、粉煤灰和细骨料的 绝对体积, 或采用重量法计算砂石重量。 粉煤灰级别超量系数(c) I1.01.4 II1.21.7 III1.52.0 v7.按粉煤灰超出水泥的体积,扣除同体积的细骨料用量。 v8.粉煤灰混凝土的用水量,按基准配合比的用水量取用。 v9. 试配调整,满足和易性及强度的要求。 v例粉煤灰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为 30,施工要求混凝土坍 落度为180,根据施工单位历史资料统计,混凝土强度标准 差3MPa。所用原材料情况如下: v 水泥:3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密度为=3.10/cm3 ,水泥强度等级标准值的富余系数为1.35; v 砂:中砂,级配合格,砂子表观密度s=2.60/cm v531.5mm卵石,级配合格,石子表观密度g=2.65/cm3 ; vHSP高效减水剂:1%掺量,减水率:20%, I级粉煤灰 v试求:粉煤灰混凝土计算配合比 v解: v(1)确定混凝土配制强度(fcu,0) vfcu,0= fcu,k + 1.645= 30 + 1.6453 =34.9 MPa v(2)确定水灰比(W/C) vfce = c fce,k = 1.35 32.5=34.9MPa v查用水量表4.0.1-2选用mw0=210kg v高效减水剂减水率为20% v用水量 : mw0=210(1-20%)=168kg v水泥用量: mc0 =168/0.50=336kg v查表4.2.1选用粉煤灰取代水泥率(c=20%),求出每立方 米粉煤灰混凝土的水泥用量(mc); v mc=mc0(1 c)=336(120%)=269kg 由表4.3.2 对于I级粉煤灰,选用粉煤灰超量系数c=1.2, 求出每立方米粉煤灰混凝土的粉煤灰掺量(mf) vmf=1.2(336269)=1.267=80kg; mc+ mf=269+80=349300kg, 由表4.0.4, 合格 v采用重量法计算砂石重量:设粉煤灰混凝土的=2450kg/m3 v假定表观密度法计算,将mc=269; mf=80kg mw=168代 入方程组 vms=716kg, mg=1217kg,每立方米粉煤灰混凝土的材料用量为 : vmc=269; mf=80kg;mw=168, ms=716kg; mg=1217kg v因试配得粉煤灰混凝土的实测表观密度为2410kg/m3, 故得校正系数: v由此得每立方米粉煤灰混凝土的材料用量为: vmc=265; mf=79kg;mw=165, ms=704kg; mg=1197kg v高效减水剂:3.44kg 泵送混凝土配合比 v例:某高层商品住宅楼,主体为钢筋剪力墙混凝土结构 ,设计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要求混凝土拌合物入泵 时坍落度为150mm10mm,混凝土采用机械搅拌、振 捣,现场搅拌所用原材料如下: v1、水泥: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实测强度为 45.0MPa,密度为3.1g/cm3 ; v2、砂子:中砂,细度模数Mx=2.67,表观密度为 2.63g/cm3 ; v3、石子:碎石,粒径520mm,表观密度为2.69g/cm3 ; v4、粉煤灰:磨细二级干排灰,表观密度2.20 g/cm3 ; v5、外加剂:某混凝土外加剂厂BS-3型高效泵送剂,掺 量为胶凝材料重量的0.8%,减水率为16% v6、水:饮用水 v根据以上条件,设计混凝土初步配合比 v(1)确定混凝土配制强度(fcu,0) vfcu,0= fcu,k +1.645=30+1.6455 =38.2 MPa v(2)确定水灰比(W/C) v骨料采用碎石,回归系数 v查表,结构物处于干燥环境,要求W/C0.65,因此 可以取0.52 v(3)确定单位用水量(mwa) v现场搅拌并泵送,故可不考虑经时坍落度损失。按 每增加5kg水,坍落度约增加20mm算,查表,取 mw0=232kg。又因使用泵送剂,泵送剂的减水率为 16%,故用水量 vmwa=mw0(1- ) v=232 (1-0.16)=195kg/m3 v(4)确定水泥用量( mc0 ) v粉煤灰采用等量取代法,且取代水泥百分率f=15% ,得 vmc= kg/m3 v v(5)计算粉煤灰用量 v(mf0= ) v干燥环境,水泥与粉煤灰总量为375kg/m3,大于300kg/m3。 v(6)计算泵送剂用量( mb0 ) v泵送剂掺量为胶凝材料用量的0.8%,因此 vmb0 =3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1年中国拖拉机放线车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年度防水工程承包合同
- 2025至2031年中国四方叶片锁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1年中国助驳接爪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年安徽省高考数学对标命题2(教师版)
- 2025年公有土地租赁合同样本
- 2025至2030年中国离心力卸料离心机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门诊部健康教育课件
- 2025至2030年中国接线端子自动装配机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风险预控管理体系
- 贯彻落实清理规范非融资性担保方案指导意见
- 期中模拟卷(新疆专用)-2024-2025学年八年级英语下学期核心素养素质调研模拟练习试题(考试版)A4
- 2025年签订好的劳动合同模板
- 物理试题2025年东北三省四城市联考暨沈阳市高三质量监测(二)及答案
- 2025广东省深圳市中考数学复习分类汇编《函数综合题》含答案解析
-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单元测试题(人教版)
- 【9道一模】2025年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九年级中考一模道法试卷(含答案)
- 金融工程重点总结
- 控烟知识培训课件
- 设备的技改和更新管理制度
- GB/T 5453-2025纺织品织物透气性的测定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