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生产要素分配与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研究企业管理专业毕业设计毕业论文.doc_第1页
按生产要素分配与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研究企业管理专业毕业设计毕业论文.doc_第2页
按生产要素分配与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研究企业管理专业毕业设计毕业论文.doc_第3页
按生产要素分配与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研究企业管理专业毕业设计毕业论文.doc_第4页
按生产要素分配与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研究企业管理专业毕业设计毕业论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按生产要素分配与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研究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居民的收入差距越来越大,贫富差距也越来越显著,这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众多的学者对此也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研究。本文通过对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相关理论的研究,并在其对我国居民收入影响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如何缩小收入差距的对策,这对我国未来分配政策的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从而明确了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这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原则的进一步突破。如何理解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以及由此带来的一系列新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及居民的收入差距,文章下面试图对此进行一些探讨。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基本内涵 党在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提出1:现阶段我国的基本分配制度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其中的多种分配制度中就包括按生产要素分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其基本内涵是:社会根据各生产要素在商品和劳务生产服务过程中投入的比例和贡献大小,给予相应的报酬。1.按生产要素分配内容包括(1)按资分配 (2)按劳动力价值分配 (3)按土地分配 (4)按技术和管理分配 (5)按企业家才能分配2.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实现 (1)在实际操作上要通过按资分配来实现 (2)要通过所有权的让渡,占有来实现 (3)对不同的要素要通过不同的形式来实现 二. 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客观理论依据有人认为,5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理论依据源于马克思曾经批判过的斯密的“三位一体”公式,即资本创造利息、土地创造地租、劳动创造工资的理论,进而推断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政策偏离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我认为,这种观点是片面的。因为只要我们认真体味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关于所有制与分配的关系、关于所分配的产品的使用价值创造和价值的形成过程,就不难发现马克思早就为按生产要素分配提供了客观的依据。 首先,从整个社会的生产与分配的关系来看,生产要素的所有制关系是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基础。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指出:“消费资料的任何一种分配,都不过是生产条件本身分配的结果”3。这里所说的生产条件本身的分配,是指物质的生产条件(自然资源、生产资料)和人身生产条件(劳动力)的归属,也就是各种生产要素的所有制关系。这就是说,所有制关系与分配关系之间是因果关系,他们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一方面,所有制关系是形成分配关系的基础。有了所有制关系,即生产要素的分配关系,产品的分配关系也就自然被确定了。生产资料所有权归资本家,资本家必然凭借这种所有权取得利润;劳动力所有权归劳动者,劳动者必然凭借这种所有权取得工资。可见,分配关系是由所有制关系决定的。另一方面,分配关系又是所有制关系的实现。对财产的所有者来说,他之所以要拥有财产,目的是为了得到与这种财产所有权相对应的分配权,也就是要获得一定的所有权收益。马克思在论证剩余价值理论时,并没有否认资本主义条件下新创造的价值要在利润和工资之间进行分配,也没有否认利润要在各类资本之间进行分配,而是认为这种分配恰恰是资本主义所有制关系作用的必然结果。即使在批判“三位一体”公式时,马克思批判的也并不是它现象上所具有的价值分配形式,而是批判古典经济学家错误地把分配的表面现象当成了价值形式的本质。 其次,从创造使用价值的源泉来看,各种生产要素在物质财富生产中的贡献大小也应该是收入分配的客观依据。既然分配是由生产决定的,分配的对象是一定的使用价值,即物质财富。那么,分配的依据就应该是在创造这些价值的过程中发挥了不可缺少的作用的各种生产要素。这就是说,收入分配的形式应与生产要素在物质财富创造中所做出的贡献相对应而存在。马克思曾经援引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威廉配第的一个著名论断:“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是财富之父”,指出劳动并不是它所生产的使用价值即物质财富的唯一源泉。马克思在批判拉萨尔的“不折不扣”的劳动所得观点时,也曾指出:“劳动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自然界和劳动一样也是使用价值的源泉”2。可见,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是各种生产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资本、土地和劳动一样,都是创造物质财富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因素,都是物质财富的生产源泉,离开了其中任何一项,物质财富的创造都是不可能的。既然各种生产要素对物质财富的创造都作出了各自的贡献,那么,各种生产要素的报酬,即各种生产要素所有者的收入分配就应该以各种生产要素的贡献大小为依据。再次,从产品的价值形成来看,价值决定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这一客观规定也为按生产要素分配提供了理论依据。马克思认为:决定商品价值的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4。显然,这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包含着两方面的条件:一是客观的自然物质条件,即现时某一生产部门内大多数生产者所拥有的生产资料条件和技术装备水平;二是主观的人身生产条件,即劳动者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这就是说,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是由一定的物质生产条件和人身劳动条件结合在一起的产物。不仅如此,这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还要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而劳动生产率的变化,马克思认为主要取决于五个因素:一是劳动者的技术熟练程度,二是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程度,三是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形式(包括分工协作、劳动组织、生产管理等),四是生产资料的质量和效能,五是自然条件的优劣。这五个因素依次为劳动、科学技术、经营管理、资本和土地等各种要素,它们中的任何一个因素的变化都会引起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可见马克思阐述的价值决定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这一客观规定,本身就肯定了各种生产要素在价值形成中所起的作用,进而为按生产要素分配提供了理论依据。 最后,生产要素所有制和三个有利于的根本标准及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基本理论依据 三.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积极意义和负面作用 1.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对于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完善,特别是促进科技进步,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与理论意义。 第一,它有利于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创造出先进的社会生产力。由于我国是在人口多、底子薄的前提下建设社会主义的,如何把有限的资源尽可能地汇聚起来形成一定规模,就成了一个大难题,而允许和鼓励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恰好会使生产要素所有者为了获得合法的预期收入而主动提供生产要素,社会上的闲置资源就会得到最大限度地利用,达到集腋成裘的效果。 第二,它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全社会的劳动生产率。仅仅拥有生产要素的“量”,不一定就能提高我国经济增长的“质”,关键还在于对生产要素的合理使用。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后,由于使用者要支付所有者一定的代价,自然就会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控制成本,节约开支,减少浪费,尽量采用最好的技术和管理,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从而高效率地利用我国现有的资源,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益就会真正得到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就会真正强大起来。第三,它有利于提高所有者的生活水平,实现全社会的共同富裕。由于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人们所获取的生产要素的数量和质量总是有着很大的差别,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后,部分所有者凭借较多的生产要素容易赢得更大的收益,这部分人就会先富起来,生活水平的提高反过来又进一步刺激了他们的投资欲望,客观上引发了其他劳动者的效仿和竞争,进而带动了全社会的共同富裕。 2. 正视按生产要素分配的负面作用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按生产要素分配会带来某些消极影响。拥有优势的生产要素的所有者,有着更多的机会富裕起来,逐渐进入一种良性循环,而一部分缺乏生产要素,能力和机遇又较差的弱势群体可能相对更加贫穷,导致两极分化现象的加重,而且贫富差距过大还会引发一些不安定因素。另外,不规范市场中追逐利润最大化的行为会引起资源配置失调,某些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性产业因为利润较低、回收期长而没人愿意投资,某些应该限制的产业却由于巨大的利润诱惑出现一哄而上的现象,影响了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四.按生产要素分配与居民收入差距扩大 生产要素参1与分配一方面具有强化激励要素的所有者向生产经营投资的积极性,促进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它又具有扩大收入差距的内在机理,其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 1.要素拥有程度差异带来的收入差距拉大自1990 年至1999 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财产性收入年平均增长26. 42 % ,比同期城镇居民人均全部年收入的年平均增长率16. 23 %高出10. 19 百分点,充分说明了个人的资本要素参与分配的力度在不断加大。然而,由于各种因素,包括双重体制并存等制度因素使个人财富积累及金融资产拥有程度有较大的差异,所以将其作为资本要素投入参与分配,并把其分配所得再作为资本要素进一步投入参与分配,势必使其收入分配差距动态扩大化。2. 要素贡献率差异带来的收入分配差距拉大随着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的不断增大,掌握知识的多少,既决定了穷国与富国的差距,也决定了劳动者之间就业机会多少的差距和报酬高低的差距。在当代,企业经理人的薪酬结构较以往有了较大的变化,以股票期权为主体的薪酬制度已经取代了以基本工资和年度奖金为主体的传统薪酬制度。经营者凭借着潜在的经营能力,从所有者那里购买一种特殊的权力-经营权,然后再凭借这种经营权去组织生产。经营能力和劳动力一样,能够创造超过其本身价值的价值,因而通过对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支配活动就能够获得经济利益。尤其是创新性、风险性很强的高级复杂劳动,能创造巨大的价值。有学者认为,在市场经济中,决定的因素并不是某种产品与商品的生产,甚至也不是某种产品与商品的开发,而是某种产品与商品的创造。例如,生产一张VCD 光盘与微软公司生产一张Office光盘的成本差不多,而Office 光盘的价值是VCD 光盘价值的数十倍,甚至数百倍。五. 在坚持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前提下缩小收入差距公平与效率是收入分配领域的基本矛盾6,两者都是收入分配所企求的目标。在公平与效率之间,公平是经济发展的方向和长远目标,效率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手段。当公平与效率之间产生矛盾时,我们应当以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作为收入分配的基本原则。收入分配差别既是市场效率的动力,也是市场效率的结果,但收入差距过大,又会损害市场效率。效率只有在稳定的社会环境中才能实现,收入差距过大,会损害社会公平。没有社会公平经济活动就不可能有持续、稳定的高效率。那么,如何在坚持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的前提下,使收入差距保持在一个合适的范围之内呢?国民收入的分配包括两个机制:一是市场分配机制,一是政府分配机制。前者属于初次分配,后者属于二次分配。初次分配必然要拉开差距,这样有利于提高效率,但为了避免差距过大,而产生负面影响,必须通过再次分配来达到社会收入的相对均衡。目前社会收入分配差距有扩大的表现,虽然是由初次分配造成的,但症结在于二次分配的软弱无力。据研究,发达国家初次分配时,资本与劳动的要素分配比为75 :25 ,经过政府调节后,这一比例变为25 :75 。因此,它对调节收入差距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所以要缩小社会收入差距,实现收入分配的相对公平,就要强化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主要措施有:第一,公平社会资源或生产要素的个人拥有。由于每个人占有的要素量不尽相同,对生产过程的贡献及其带来的收益就会不一样。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传导机制实际上揭示了一个重要的原理:如果一开始生产要素的个人拥有存在不公平,那么,收入分配的差距在过程的起始阶段就已经存在了,经过生产过程与再生产过程的运行,其结果必然导致差距的进一步扩大。这一原理给我们以重要的启示:在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中,如果把公共资源不合理地、不平等地传递给个人,而导致个人对生产要素的拥有量不等,就必然造成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因此,中国的经济改革应尽可能实行利益均等化,避免因资源要素拥有的不合理而导致个人收入分配的不均。尤其是在国有企业产权制度、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改革中要把握好这一原则。第二,健全财政税收制度,充分发挥财税杠杆的调节作用。一是根据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不同所有制、不同职业的基尼系数差异,建立弹性的财政、税收微调制度,把基尼系数维持在0. 30. 4 左右,避免居民收入差距过大。二是加大对收入偏低的中西部地区、农村地区的转移支付;而对收入偏高的行业、地区、职业等实行多层次、多领域的累进所得税制度,同时调整税种结构,逐步推出遗产税、赠与税、社会保障税等税种。三是优化政府财政支出,加大基础设施、公共工程、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的财政支出,创造有利于贫困人口就业的工作机会,促进中低收入劳动者的收入。第三,健全社会保障体制,完善相关的劳动法律、法规。一要积极创造条件,建立完善的医疗、失业、养老保险、城乡互助等完备的社会保障体制。当前,要继续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率,推进一体化、多层次、宽口径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形成。特别要重视城乡最低生活保障体制建设、失业保险体制建设,使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二是加大社会保障税费征收工作,积极拓展筹资渠道。探索部分国有资产转增社保基金的办法,并进一步提高社保基金的使用效率。三要完善劳动法律、法规,加强各类劳动力市场的价格监督力度,禁止克扣劳动者工资。要建立和完善区域性的最低工资制度与工资增长机制,确保工资、薪水随物价指数变动而变动和工资的合理增长。第四,注重职业技术教育,增强人力资本投资。各级政府要重视劳工的技能培训,积极推广社会性的职业技术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可采取短、中、长期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职业技术培训,增强生产过程中最重要的要素劳动的复杂程度,缩短不同劳动者劳动技能、科技知识方面的差距,全面提高劳动者的技能和工资收入水平。第五,进一步完善各类要素市场。对于资本、技术、信息、人才等市场,要打破地区封锁、行业垄断,创造各类市场主体平等使用生产要素的环境;建立起物畅其流、人员自由流动的市场格局和由价格自发调节要素流动的市场机制,更好地实现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