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美术学导论文章.doc_第1页
[哲学]美术学导论文章.doc_第2页
[哲学]美术学导论文章.doc_第3页
[哲学]美术学导论文章.doc_第4页
[哲学]美术学导论文章.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画,又称“中国画”,我国传统的绘画(区别于西洋画)。它是用毛笔、墨和中国画颜料在特制地宣纸或绢上作画,题材主要有人物、山水、花鸟,技法可分工笔和写意两种,富于传统特色。 从美术史的角度讲,民国以前的国画都统称为古画。中国画在古代无确定名称,一般称之为丹青,主要指的是画在绢、宣纸、帛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近现代以来为区别于西方输入的油画(又称西洋画)等外国绘画而称之为中国画,简称“国画”。它是用中国所独有的毛笔、水墨和颜料,依照长期形成的表现形式及艺术法则而创作出的绘画。 油画(an oil painting; a painting in oils) 是以用快干性的植物油(亚麻仁油、罂粟油、核桃油等)调和颜料,在画布亚麻布,纸板或木板上进行制作的一个画种。作画时使用的稀释剂为押发性的松节油和干性的亚麻仁油等。画面所附着的颜料有较强的硬度,当画面干燥后,能长期保持光泽。凭借颜料的遮盖力和透明性能较充分地表现描绘对象,色彩丰富,立体质感强。油画是西洋画的主要画种之一。颜料本身上:油画是油性颜料,用油调色,国画用墨,或国画颜料(包括矿物颜料和植物颜料)画质上:油画画在亚麻布等布料上,国画用的是宣纸画的风格上:油画颜色多次覆盖,普遍较厚,有抽象,具象和印象;国画有的有留白,有的有题字,讲究意境,大多不写实油画属于西洋画,国画是我国本土的东西装裱方面:油画有框,没有玻璃镜片;国画有的是玻璃框,有的就是卷轴,无框无镜片,可以卷起,方便携带中国画可以一画有四季。散点透视。线条本身就蕴涵着一种精神。油画只能用焦点透视。中国画:简称国画,在本世界美术领域内自成都市独特体系。它用毛笔、墨,和中国画颜料,在特制的宣纸或绢上作画。在题材上有人物画、山水画、花鸟(卉)画动物画等之分。在技法上又可引为工笔画和写意画两种,各有蹊径,互有特色。在世界美术领域或中国画具有鲜明的民族形式和独特风格。在描绘物象上,主动运用线条、墨色来表现形体、质感,有高度的表现力,并与诗词、款赋、书法篆刻相结合,达到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的效果。另外中国画,还有着独特的装裱形式,起到衬托画体的作用。油画用透明的植物油调和颜料,在制作过底子的布、纸、木板等材料上塑造艺术形象的绘画。它起源并发展于欧洲,到近代成为世界性的重要画种中国画主要使用线条、轮廓、画面淡雅来达到意境,而油画主要使用光影、真实、画面鲜艳来自写实。而且,两者的绘画用的颜料也不同,中国画主要用水分较多,颜色素雅的颜料;油画主要使用粘黏性较大,色彩艳丽的颜料。中国画的画面给人颇附想象,优雅平静的感觉,油画则给人真实立体色彩明快的感觉。中国画的是散点透视法油画的是焦点透视法中国画讲究写意(主观)油画讲写实(客观)油画看形,国画看神不同的表达内容和形式:油画家在表达个人艺术情感的同时更多地去尊重客观事物真实地再现客观事物。更加注重运用科学的透视原理、人体解剖学等使艺术情感、现实生活和科学原理完美的结合在油画艺术中。 中国画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社会意识、精神、气质、民族文化和审美情趣。人物画讲究形、神兼备。山水画:讲究意境与情趣,在表现形式上可分为青绿山水、金碧山水、浅绕山水、水墨山水和彩墨山水等。中国画是把客观意象积累收藏于脑,然后去表现事物的实质,在其形象上进行主观调整,以“神似”为核心,做到“形神兼备”。对客观事物,中国画更注重在表现共性的同时去夸张个性,并强调写意和意境的呈现。 中国传统绘画的主要种类。中国画在古代无确定名称,一般称之为丹青,主要指的是画在绢、纸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近现代以来为区别于西方输入的油画(亦称西洋画)等外国绘画而称之为中国画,简称国画。它是用中国所独有的毛笔、水墨和颜料,依照长期形成的表现形式及艺术法则而创作出的绘画。中国画按其使用材料和表现方法,又可细分为水墨画、重彩、浅绛;工笔、写意、白描等;按其题材又有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等。中国画的画幅形式较为多样,横向展开的有长卷(又称手卷)、横披,纵向展开的有条幅、中堂,盈尺大小的有册页、斗方,画在扇面上面的有折扇、团扇等。中国画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创作上,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社会意识和审美情趣,集中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社会及与之相关联的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方面的认识。油画就是以油质颜料为作画手段的绘画形式。 画的分类:1、国别分类,如国画、西洋画。 2、以作画材料分类,如水墨、油画、素描。 3、以题材分类,如山水、花鸟、风景、肖像。 4、以画家派别分类,如古典派、印象派、抽象派。 油画可以使用油画笔、刮刀等工具运用油画颜料作画。现代油画材料更是无奇不有,所以不能一概而论。、内涵与形式区别:国画为中国本土绘画艺术,历史遥追数千年,为中华传统艺术之瑰宝。油画为西方绘画艺术,清代始流入中国。比起西画,国画除了绘画工具的不同外,尤是以其诗、书、画、印的作品构成以及画作本身含就的中华文化底蕴是别于西方绘画艺术的最大特质。 2、绘画工具材料区别:国画用的毛笔是圆锥形的,分软硬毫。羊毫、兼毫属于软笔,狼毫比较硬。画纸是特制的宣纸。颜料是水溶性矿物质,主要用墨作画,墨分五色。 油画要用到的笔很多,铅笔、扁平笔刷、还有用来刮颜料的刀具。在帆布、亚麻布上作画。颜料是油性的矿物质,用蓖麻油调颜料。 3、文化信仰区别国画和油画的区别在于两种画种形成的人文,文化,信仰,自然等环境照就的对画采用的工具,色彩,形式和内涵的不同。材料技法不同,中国画是画在纸或绢上,使用的是中国画颜料,颜料的媒介剂是植物胶,用水调色;油画通常是画在刷过底料的亚麻布或木板上,使用的是油画颜料,颜料媒介剂是干性植物油,用亚麻油、松节油等调色。但从技法来看,中国画和油画都各有多层多次的细腻刻画手段及豪放的写意风格。中国画的工笔重彩和油画的古典罩染技法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有勾线,分染,渲染,提白,罩染等步骤,当然具体到操作,油和水的性质差异导致材料的使用方面各有讲究,但原理大同小异。中国画有水墨、写意、泼墨等即兴意味强烈的创作方法,多一次性完成作品,油画也有一次性的写生或即兴创作方法,颜料用得都是比较恣肆挥洒,很强调笔墨意趣,在审美趣味方面也是相通的。当然,从文艺复兴以后西方绘画走向物理写实的风格,重视光影色彩表现,中国画从宋元开始走向写意风格,将色彩简化,忽略光感表现,打破透视定律,从风格上形成强烈差异,这种差异属于创作原则方面,但到了二十世纪以后,东西方绘画都开始出现多元化的局面,这种差异不再是显性和单一的,画家们更加重视的是对话和借鉴。1 中国绘画有着悠久的历史。唐朝的五牛图也是最早的纸本作品,到张大千的墨山水也经历了由古典到现代由工笔到重彩写意人物都经历了几个阶段。2 油画由西方传入我国,但是我国近现代的油画作品也有了长逐的进展,由詹建俊的狼牙山五壮士到装饰味十足的戏剧人物,也是写实与抽象相互穿插。中国画的是散点透视法油画的是焦点透视法中国画讲究写意(主观)油画讲写实(客观)不同的表达内容和形式:油画家在表达个人艺术情感的同时更多地去尊重客观事物真实地再现客观事物。更加注重运用科学的透视原理、人体解剖学等使艺术情感、现实生活和科学原理完美的结合在油画艺术中。 中国画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社会意识、精神、气质、民族文化和审美情趣。人物画讲究形、神兼备。山水画:讲究意境与情趣,在表现形式上可分为青绿山水、金碧山水、浅绕山水、水墨山水和彩墨山水等。中国画是把客观意象积累收藏于脑,然后去表现事物的实质,在其形象上进行主观调整,以“神似”为核心,做到“形神兼备”。对客观事物,中国画更注重在表现共性的同时去夸张个性,并强调写意和意境的呈现。中国画在观察认识、形象塑造和表现手法上,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哲学观念和审美观,在对客观事物的观察认识中,采取以大观小、小中见大的方法,并在活动中去观察和认识客观事物,甚至可以直接参与到事物中去,而不是做局外观,或局限在某个固定点上。它渗透着人们的社会意识,从而使绘画具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的认识作用,又起到“恶以诫世,善以示后”的教育作用。即使山水、花鸟等纯自然的客观物象,在观察、认识和表现中,也自觉地与人的社会意识和审美情 李可染作品趣相联系,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体现了中国人“天人合一”的观念。 中国画在创作上重视构思,讲求意在笔先和形象思维,注重艺术形象的主客观统一。造型上不拘于表面的肖似,而讲求“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和“不似之似”。其形象的塑造以能传达出物象的神态情韵和画家的主观情感为要旨。因而可以舍弃非本质的、或与物象特征关联不大的部分,而对那些能体现出神情特征的部分,则可以采取夸张甚至变形的手法加以刻画。 在构图上,中国画讲求经营,它不是立足于某个固定的空间或时间,而是以灵活的方式,打破时空的限制,把处于不同时空中的物象,依照画家的主观感受和艺术创作的法则,重新布置,构造出一种画家心目中的时空境界。于是,风晴雨雪、四时朝暮、古今人物可以出现在同一幅画中。因此,在透视上它也不拘于焦点透视,而是采用多点或散点透视法,以上下或左右、前后移动的方式,观物取景,经营构图,具有极大的自由度和灵活性。同时在一幅画的构图中注重虚实对比,讲求“疏可走马”、“密不透风”,要虚中有实,实中有虚。中国画以其特有的笔墨技巧作为状物及传情达意的表现手段,以点、线、面的形式描绘对象的形貌、骨法、质地、光暗及情态神韵。这里的笔墨既是状物、传情的技巧,又是对象的载体,同时本身又是有意味的形式,其痕迹体现了中国书法的意趣,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由于并不十分追求物象表面的肖似,因此中国画既可用全黑的水墨,也可用色彩或墨色结合来描绘对象,而越到后来,水墨所占比重愈大,现在有人甚至称中国画为水墨画。其所用墨讲求墨分五色,以调入水分的多寡和运笔疾缓及笔触的长短大小的不同,造成了笔墨技巧的千变万化和明暗调子的丰富多变。同时墨还可以与色相互结合,而又墨不碍色,色不碍墨,形成墨色互补的多样性。而在以色彩为主的中国画中,讲求“随类赋彩”,注重的是对象的固有色,光源和环境色并不重要,一般不予考虑。但为了某种特殊需要,有时可大胆采用某种夸张或假定的色彩。中国画,特别是其中的文人画,在创作中强调书画同源,注重画家本人的人品及素养。在具体作品中讲求诗 、书、画、印的有机结合,并且通过在画面上题写诗文跋语 ,表达画家对社会、人生及艺术的认识,既起到了深化主题的作用,又是画面的有机组成部分。 中国画与西洋画的比较区别(丰子恺) 东西洋文化,根本不同。故艺术的表现亦异。大概东洋艺术重主观,西洋艺术重客观。东洋艺术为诗的,西洋艺术为剧的。故在绘画上,中国画重神韵,西洋画重形似。两者比较起来,有下列的五个异点: (一)中国画盛用线条,西洋画线条都不显著。线条大都不是物象所原有的,是画家用以代表两物象的境界的。例如中国画中,描一条蛋形线表示人的脸孔,其实人脸孔的周围并无此线,此线是脸与背景的界线。又如画一曲尺形线表示人的鼻头,其实鼻头上也并无此线,此线是鼻与脸的界线。又如山水、花卉等,实物上都没有线,而画家盛用线条。山水中的线条特名为“皴法(皴法:中国画技法之一,用以表现山石和树皮的纹理。)”。人物中的线条特名为“衣褶”。都是艰深的研究工夫。西洋画就不然,只有各物的界,界上并不描线。所以西洋画很像实物,而中国画不像实物,一望而知其为画。盖中国书画同源,作画同写字一样,随意挥洒,披露胸怀。19世纪末,西洋人看见中国画中线条的飞舞,非常赞慕,便模仿起来,即成为“后期印象派”(详见本书中西洋画简史篇)。但后期印象派以前的西洋画,都是线条不显著的。 (二)中国画不注重透视法,西洋画极注重透视法。透视法,就是在平面上表现立体物。西洋画力求肖似真物,故非常讲究透视法。试看西洋画中的市街、房屋、家具、器物等,形体都很正确,竟同真物一样。若是描走廊的光景,竟可在数寸的地方表出数丈的距离来。若是描正面的(站在铁路中央眺望的)铁路,竟可在数寸的地方表出数里的距离来。中国画就不然,不欢喜画市街、房屋、家具、器物等立体相很显著的东西,而欢喜写云、山、树、瀑布等远望如天然平面物的东西。偶然描房屋器物,亦不讲究透视法,而任意表现。例如画庭院深深的光景,则曲廊洞房,尽行表示,好似飞到半空中时所望见的;且又不是一时间所见,却是飞来飞去,飞上飞下,几次所看见的。故中国画的手卷,山水连绵数丈,好像是火车中所见的。中国画的立幅,山水重重叠叠,好像是飞机中所看见的。因为中国人作画同作诗一样,想到哪里,画到哪里,不能受透视法的拘束。所以中国画中有时透视法会弄错。但这弄错并无大碍。我们不可用西洋画的法则来批评中国画。 (三)中国画不讲解剖学,西洋人物画很重解剖学。解剖学,就是人体骨骼筋肉的表现形状的研究。西洋人作人物画,必先研究解剖学。这解剖学英名曰:anatomy for art students,即艺术解剖学。其所以异于生理解剖学者,生理解剖学讲人体各部的构造与作用,艺术解剖学则专讲表现形状。但也须记诵骨骼筋肉的名称,及其形状的种种变态,是一种艰苦的学问。但西洋画家必须学习。因为西洋画注重写实,必须描得同真的人体一样。但中国人物画家从来不需要这种学问。中国人画人物,目的只在表出人物的姿态的特点,却不讲人物各部的尺寸与比例。故中国画中的男子,相貌奇古,身首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