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课程设计--某公共建筑空调用冷源工程设计.doc_第1页
制冷课程设计--某公共建筑空调用冷源工程设计.doc_第2页
制冷课程设计--某公共建筑空调用冷源工程设计.doc_第3页
制冷课程设计--某公共建筑空调用冷源工程设计.doc_第4页
制冷课程设计--某公共建筑空调用冷源工程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扬州大学本科生课程设计目录设计任务- 1 -1、系统冷负荷的确定- 2 -2、方案的确定- 3 -2.1制冷方案的确定- 3 -2.2供冷方案的确定- 3 -2.3排热方案的确定- 3 -3、制冷设备的选择- 4 -3.1制冷机类型的选择- 4 -3.2制冷机型号、容量、台数的确定- 4 -4、冷却塔的选择- 6 -4.1确定冷却水供应系统的型式- 6 -4.2确定冷却塔的型式、容量、台数- 6 -5、冷冻水、冷却水系统设计计算及水泵的选择- 7 -5.1确定冷冻水、冷却水系统的流量、布置管路- 7 -5.2确定冷冻水、冷却水系统各管段的管径并进行阻力计算- 7 -5.3冷冻水、冷却水系统循环水泵的选择- 9 -5.4冷却水系统补水量的计算- 10 -6、其他设备的选择- 11 -7、制冷设备和管道的保温- 12 -7.1需要保温的设备和管道- 12 -7.2保温材料的选择- 12 -7.3保温层厚度的确定- 13 -7.4保温结构的做法- 14 -8、制冷机房的通风- 15 -8.1机房通风的规定- 15 -8.2机房通风的计算- 15 -9、设计总结- 16 -参考文献- 17 -设计任务一、设计题目 扬州市某公共建筑空调用冷源工程设计二、设计目的本课程设计是制冷技术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之一,通过这一环节达到了解常规空调用冷源设计的内容、程序和基本原则,学习设计计算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巩固制冷技术课程的理论知识,熟悉相关的规范,培养独立工作能力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三、设计内容和要求整个设计要求完成扬州市某公共建筑空调用冷冻站的全部设计,内容包括:制冷设备选型、容量大小、水力计算、水泵选择、保温材料及厚度的确定等,做到经济合理,满足冷量的要求;应将设计成果整理成设计计算说明书,其中包括:原始资料、设计方案、计算公式、数据来源、设备类型、主要设备材料表;设计成果还应能用工程图纸表达出来,要求绘出该冷冻站的平面布置图、有关的剖面图及系统原理图。四、设计原始资料1. 某公共建筑需要的冷量:已知该冷冻站为某公共建筑(办公楼、旅馆等)提供空调用冷源,该建筑物所需要的夏季空调总冷负荷(包括新风和室内冷负荷),按所服务的(同时使用的)各空气调节区(或房间)逐时冷负荷的综合最大值(即该建筑各空气调节区或各空调房间的冷负荷逐时进行叠加,以某时刻出现的最大值即为逐时冷负荷的综合最大值)为:1200KW(分水器末端装置集水器之间压差为16.5mH20)。设空调风系统可以用最大送风温差送风,即可以直接用露点温度送风。2.设计参数:末端空气处理设备要求空调设计工况下冷冻水供水温度为7,回水温度为12。3.末端水路分区:该公共建筑空调末端水系统(即分水器末端装置集水器)共分为三路,分别供标准层风机盘管、标准层新风机组和公共部分的柜式空气处理机组,各末端水路的冷量分配比例大约为:45%(盘管):25%(新风):30%(公共)。4.夏季室外气象参数见室外气象参数资料集: 夏季空调室外计算干球温度:32.8,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湿球温度28.5,累年最热月月平均室外空气温度:27.9,最热月月平均室外空气计算相对湿度:85%,夏季室外平均风速:3.0(m/s );五、设计任务完成扬州市某公共建筑空调用冷源工程设计,具体包括:(1)冷冻站冷负荷总容量大小的确定;(2)制冷、供冷方案、制冷机排热方案的设计;(3)制冷机类型的选择及型号、台数的确定;(4)冷却水系统的设计及计算; (5)冷冻水系统的设计及计算;(6)膨胀水箱、分、集水器及保持水质的水处理设备等辅助设备的选择和确定;(7)制冷设备和管道的保温设计计算。1、系统冷负荷的确定空调冷源设备需要提供的的总供冷量(即制冷系统负荷)应以夏季同时使用的各空气调节区(或房间)空调冷负荷(包括新风和室内冷负荷)的累计值为基础,由任务书可知,该公用建筑逐时冷负荷累加值最大值为1200KW,加上其它热量形成的冷负荷,这里主要是:(1)通风机机械能转变为热量、风管温升、漏风等引起的附加冷负荷,风系统的冷量附加以附加系数K1表示,一般取: K1=5%-10%;(2)水泵机械能转变为热量、冷冻水管温升等引起的附加冷负荷(即:间接制冷系统的冷损失),简言之:水系统的冷量附加,以附加系数K2表示,一般取: K2=7%-15%;(3)冷热抵消引起的附加冷负荷:因为采用露点送风,K3=0。所以,系统总制冷量为:Q总=(1+ K1)(1+ K2)(1+ K3)Qc=1.11.111200=1452KW。2、方案的确定2.1制冷方案的确定根据文献参考文献5 P141空调系统的冷源应首先采用天然冷源。当无条件采用天然冷源时,可采用人工冷源。当采用人工冷源时,制冷方式的选择应根据建筑物的性质、制冷容量、供水温度、电源、热源和水源等情况,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民用建筑应采用电动压缩式和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组。因此,本工程拟采用电动压缩式或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组作为本工程的制冷设备。2.2供冷方案的确定冷冻水环路:在制冷机房,经制冷设备产生的7冷冻水通过冷冻水供水管到达分水器,通过分水器分成三路:分别送往公用建筑的标准层风机盘管、标准层新风机组和公用部分的柜式空气处理机组,经过公用建筑的空调末端装置对空气进行冷却去湿处理后, 冷冻水升温为12的回水,回到集水器,经集水器后通过空调循环水泵(即:冷冻水泵)升压经回水管返回冷水机组,通过制冷机中的蒸发器与制冷剂换热实现降温过程,产生7冷冻水再送出,如此周而复始地循环。2.3排热方案的确定按冷凝器的排热方式分,制冷机的排热可分为:水冷式、空气冷却式、蒸发式和淋激式等。据参考文献5 P156水源充足的地区应采用水冷冷凝器,由冷却塔循环供水;当干球温度较低,缺乏水源的地区,或不便采用水冷却的中小型制冷系统,可采用风冷式冷凝器;当湿球温度较低、水源不足的地区,或采用水源热泵系统时,可采用蒸发式冷凝器。考虑到本冷源设备需要提供的的总制冷量容量比较大,且处于长江流域,水源相对充足,用水冷式冷凝器来排热方案比较合适。冷却水环路:从制冷机冷凝器出来的的冷却水经冷却水供水管到达冷却塔,经冷却塔与空气进行热质交换,冷却降温后通过冷却塔回水管经冷却水泵升压返回到冷水机组的冷凝器,在冷凝器中,冷却高压高温制冷剂,冷却水带走制冷剂的排热而升温后再送出如此循环往复。 考虑到系统的稳定安全高效地运行,系统中配备定压、补水,电子水处理等附属设备。 3、制冷设备的选择3.1制冷机类型的选择 根据HVAC设计指南,一般选冷水机组作为空调用冷源。冷水机组的选择,一般依各种型式冷水机组所用制冷剂的种类、性能系数、适用的冷量范围、自动控制程度及对冷却水源的水质、水量等方面进行综合比较确定。据参考文献5 制冷机的选择应根据制冷工质的种类、装机容量、运行工况、节能效果、环保安全以及分红变化和运转调节要求等因素确定。即制冷机所用制冷剂应符合环保要求:ODP均和GWP要小;其性能系数COP要高,运行时的调节性能要好等等。各种制冷机COP值及最佳冷量见表1:表1 各种制冷剂冷量范围及等效等级表类型额定制冷量(CC)(KW)能效等级(COP,W/W)12345风冷式或蒸发冷却式CC503.203.002.802.602.4050CC3.403.203.002.802.60水冷式CC5285.004.704.404.102.80528CC11635.505.104.704.304.001163CC6.105.605.104.604.20注:节能型机组要达到表中能效等级2级,其他机组最低要达到表中的5级,该强制标准已经于2005年3月1日实施。结论:由于电制冷机的COP明显高于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本工程采用电制冷冷水机组作为空调用冷源制冷设备。3.2制冷机型号、容量、台数的确定据参考文献5一般空调用制冷机不考虑备用, 台数不宜过多,一般2-4台为宜,并应于供冷负荷变化情况及运行调节要求相适应。多机头机组可以选用单台机组。考虑到本工程实际,宜选用电制冷2台冷水机组,以便于适应供冷负荷变化情况及运行调节要求。小容量的系统对应选活塞或螺杆机;大容量的对应选螺杆或离心机。本工程选用两台机组,每台机组冷负荷大约为726KW,所以选用螺杆机。比较几家螺杆机之后,决定选用开利螺杆机,其优点有:运行费用低,安装费用省,维修费用少,控制系统优,产品质量好。因为其采用开利高效传热管,提高了换热性能,满负荷运行时,性能系数达到5.7-5.9W/W,节能效果显著。选择的两台机组型号为23XL220,每台机组性能参数如表2:表2 开利螺杆机性能参数表型号制冷量KW压缩机型式蒸发器进水温度出水温度流量m3/h流程数进口口径mm压头损失kPa23XL220754半封闭螺杆机127132315052冷凝器电机进水温度出水温度流量m3/h流程数进口口径mm压头损失kPa电源V-Ph-Hz额定工况电流A额定工况功率KW3035155315046380-3-50222133电机重量外形尺寸堵转电流(Y/)A冷却方式R22充入量KgR22充入量Kg润滑油充入量L机组吊装重量Kg长度mm宽度mm高度mm428/1340直接喷制冷剂冷却340340165087291015002120 名牌冷却水进、出水温度为30-35,而本设计的室外气象参数的湿球温度均在28.5左右,则经冷却塔冷却进冷凝器的进水温度在32左右,冷却塔不能提供30的冷却水,所以要进行修正,冷凝温度每提高1,制冷量减少1.3%,根据所给资料, 冷却水进水温度为32,出水温度为37时,机组制冷量为754KW,功率为140KW,冷水流量为129m3/h,冷却水流量为154m3/h,两台机组制冷量为1508KW,满足要求。4、冷却塔的选择4.1确定冷却水供应系统的型式 冷却水供应系统分为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两种,但自然通风冷却塔因占地面积大,体积大,且冷却效率低,在制冷系统中已不采用,冷源常常采用机械通风循环冷却水系统。4.2确定冷却塔的型式、容量、台数根据本工程情况,参考常用冷却塔的几种类型,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决定选用逆流式冷却塔,其换热效率高,而国家有资源短缺,逆流式可达到节省水资源的效果,考虑到本工程实际情况,为降低成本,决定采用低噪声型的冷却塔。冷却塔容量大小应按冷效和冷幅来选定,台数宜按制冷机台数一对一匹配设计,不考虑备用,所以选用2台逆流式冷却塔。由已选择的每台冷水机组的冷凝器的水流量为154m3/h,查相关资料,确定冷却塔型号为BCNPDG-180(),每台冷却塔相关参数见表3。表3 冷却塔参数表型号冷却水量m3/h风机电动机功率KW进水塔水压kPa重量Kg噪声dB(A)风量万m3/h直径mm制品重量运转重量Dm16mBCNPDG-180()1801124005.537199939536355.5型号外形尺寸管径(公称直径)HDh1h2h3h4Dg1Dg2Dg3Dg4Dg5BCNPDG-180)4300375020550580610150175255050基础尺寸12abcL1L23962150025050010480450注:Dg1为进水管公称直径,Dg2为出水管公称直径,Dg3为自动补水管公称直径,Dg4为溢流管公称直径,Dg5为排污管公称直径。5、冷冻水、冷却水系统设计计算及水泵的选择5.1确定冷冻水、冷却水系统的流量、布置管路单台冷水机组蒸发器的水流量为 129m3/h=35.8L/s,冷冻水系统总的水流量为35.8L/s2=71.67 L/s; 单台冷水机组冷凝器的水流154m3/h=42.78L/s。所以冷却水系统总的水流量为42.78L/s2=85.56L/s。至于冷冻水系统和冷却水系统的管路布置见说明书后附图-冷冻站及冷却塔平面布置图和剖面图。5.2确定冷冻水、冷却水系统各管段的管径并进行阻力计算 由5.1已经得出冷冻水系统和冷却水系统总管和支管的流量,且确定所用的管材为钢管。根据资料,查钢水管摩擦阻力计算表,并将比摩阻控制在100300pa之间,可以得出总管和各支管的管径和流速,再根据所画的管路布置图,确定出各管段的管长,根据公式:Py=v2=RL ,从而可以计算出两个水系统的沿程阻力。在查相关资料和手册,确定出各个阀件的局部阻力系数,且由上面的计算已知各管段的水流速,根据公式:Pj= ,计算出局部阻力。最后,根据公式P=Py+Pj计算出管道总的压力损失,各管段标注如下图。 图5.1 冷冻水冷却水水力计算草图 表4 冷冻水管水力计算表冷冻水管水力计算管段流量(L/S)管径(mm)管长(m)水流速v(m/s)比摩阻R(Pa/m)沿程阻力Py(Pa)局部阻力Pj(Pa)总阻力 Py+Pj(Pa)171.672002.2441.44146.35527.3444147.24674.54235.81509.4581.01119.033026.56105100.58127.06371.672001.611.44146.35378.353.53628.84007.15435.81507.4281.01119.032376.963.51785.1754162.135535.81507.3541.01119.032353.288.04080.46433.68671.672004.851.44146.351139.759.59849.610989.35管道总阻力损失:Py+Pj=38393.915Pa冷却水管水力计算表管段流量(L/S)管径(mm)管长(m)水流速v(m/s)比摩阻R(Pa/m)沿程阻力Py(Pa)局部阻力Pj(Pa)总阻力 Py+Pj(Pa)742.782007.0630.68206.27727.4895.011561883.489885.562505.180.87399.67683.762762.1291445.889942.782004.530.68206.27466.594.51040.41506.991042.782004.530.68206.27466.593.5809.21275.791185.5625080.87399.67105641524.2582580.2581242.7820010.250.68206.271055.7511.52658.83714.551385.562501.10.87399.67145.2103810.6453955.8451442.782006.7580.68206.27696.07481849.62545.674管道总阻力损失:Py+Pj=18908.485Pa 表5 局部阻力系数表局部阻力系数表管段类型阻力系数个数管段类型阻力系数个数 1蝶阀0.510.57合流三通1.511.5分流三通1.511.590弯头12290弯头122蝶阀0.510.54电磁阀0.510.5 2蝶阀0.521软接0.510.5止回阀0.510.55y型过滤器313890弯头122软接0.521290弯头313 9分流三通1.511.5合流三通1.511.590弯头12210蝶阀0.510.5续表5管段类型阻力系数个数管段类型阻力系数个数390弯头1229电磁阀0.510.5分流三通1.511.54.53.510合流三通1.511.5490弯头12290弯头122蝶阀0.510.53.5电磁阀0.510.5 1190弯头144软接0.510.543.512蝶阀0.5215合流三通1.511.5止回阀0.510.590弯头 122y型过滤器313蝶阀0.510.5软接0.521y型过滤器313分流三通1.511.5电磁阀0.510.590弯头133软接0.510.5合流三通1.511.5811.56蝶阀0.510.513分流三通1.511.5电子除垢仪717电子除垢仪71790弯头122合流三通1.511.59.5101490弯头122蝶阀0.510.5y型过滤器313电磁阀0.510.5软接0.510.585.3冷冻水、冷却水系统循环水泵的选择(1)冷冻泵台数宜按冷水机组的台数一对一匹配设计,不考虑备用,本工程选用2台冷冻泵。而冷冻泵的选型是根据流量和扬程选定。冷冻泵的流量按冷水机组蒸发器的额定流量定,并附加10%的余量,扬程为冷冻水循环管路、管件、冷水机组蒸发器阻力和末端设备表冷器的阻力之和。本设计已经知道分水器末端装置集水器之间的压差,只要计算出冷冻站内冷冻水循环最不利环路的阻力,再加上蒸发器的阻力和末端告知的阻力,即为选冷冻泵扬程的依据,当然也要附加10%的余量。所以,流量为L1=129(1+10%)=141.9m3/h,扬程为H1=(3.9+16.5+5.3)1.1=28.27 mH2o。根据额定流量和最不利环路的总阻力损失可以查水泵设备选型表,得出冷冻泵选用SB-X 100-80-160K。(2)冷却泵的台数宜按冷水机组的台数一对一匹配设计,不考虑备用。本工程选用2台冷却泵。而冷却泵的选型是同样根据流量和扬程选定。冷却泵的流量按冷水机组冷凝器的额定流量定,并附加10%的余量,扬程由冷却水系统阻力(管道、管件、冷凝器阻力之和),冷却塔积水盘水位至冷却塔布水器的高差,冷却塔布水器所需阻力组成,并附加10%的余量。所以,流量为L2=154(1+10%)=169.4 m3/h,扬程为H2=(1.93+4.6+3.7+2.78)1.1=13.98mH2o。根据额定流量和最不利环路的总阻力损失可以查水泵设备选型表,得出冷冻泵选用SB-X 125-100-155/125K。5.4冷却水系统补水量的计算在开式机械通风冷却水循环系统中,各种水量损失的总和即是系统必需的补水量。(1)蒸发损失:冷却水的蒸发损失与冷却水的温降有关,一般当温降为5时,蒸发损失为循环水量的0.93%;当温降为8时,则为循环水量的1.48%。(2)飘逸损失:由于机械通风的冷却塔出口风速较大,会带走部分水量,国外有关设备其飘逸损失为循环水量的0.15%-0.3%;国产质量较好的冷却塔的飘逸损失约为循环水量的0.3%-0.35%。(3)排污损失:由于循环水中矿物成分、杂质等浓度不断增加,为此需要对冷却水进行排污,通常排污损失量为循环水量的0.2%-1%。(4)其他损失:包括在正常情况下循环泵的轴封漏水,以及个别阀门、设备密封不严引起漏液,设备停止运转时,冷却水外溢损失等。综上,一般采用低噪声的逆流式冷却塔,使用在离心式冷水机组的补水率约为2.28%,对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的补水率约为22.83%。如果概略估算,制冷系统的补水率为2%-3%。本工程的补水率按2%计算,所以单台冷却塔补水量为:1542%=3.08 m3/h。补水位置:本工程没有设集水箱,所以在冷却塔底盘处补水。6、其他设备的选择主要考虑保持水质的水处理设备、冷水机组及水泵的减振设备、系统定压设备、各种阀件等。保持水质的水处理的方法一般有降阻垢、缓解垢处理等,一般常用电子除垢仪来保持水质,以及在设备进口设有y型过滤器,使水质净化,保证设备运行的安全。为了防止冷水机组和水泵在运行时产生的震动影响基础和管道的稳定,一般采取减震措施,在冷水机组与地面、水泵与地面之间应增加隔震装置或距地面底部设置隔震层,冷水机组与水管、水泵与水管之间应增设软接以减少震动和保护管道。系统定压设备一般采用膨胀水箱,起容积一般采用下列公式计算:Vex=tVsy m3式中 Vex膨胀水箱有效容积(即由信号管到溢流管之间高度对应的水箱容积),m3 ;水的体积膨胀系数,=0.0006 /;t最大的水温变化值 ,;Vsy系统内的水容积, m3。对于一般民用建筑,若以系统的设计冷负荷Qc为基础,系统的单位水容量大约为23L/KW进行简化计算,即Vex=Vsyt =0.0006(23)Qct=(0.070.1)Qc (L),所以水箱容积约为Vex=0.0851452=123.42L分集水器直径应按总流量通过时的断面流速为0.5-1m/s 初选,并应大于最大接管开口直径的2倍;长度的确定应保证各接管之间间距为120mm,两头接管至管头间距为100mm。该公用建筑空调末端水系统共分为三路,分别供标准层风机盘管、标准层新风机组和公用部分的柜式空气处理机组,各路的冷量分配比例大约为:40%(盘管);25%(新风);35%(公用)。所以盘管、新风和公用的流量分别为71.640%=28.64 L/s;71.625%=17.9 L/s;71.635%=25.35 L/s。根据流量确定管径分别为DN200,DN200,DN200。查相关资料得膨胀水箱接管直径为DN40。分集水器之间的旁通管按最大流量(一台冷水机组流量)选取,直径为DN200,所以集水器长度为:L1=4120+5200+2100=1680mm;分水器长度为:L2=4120+5200+2100=1680mm。分集水器直径均为400mm。另外,冷水机组减震器、水泵减震器、管路上各种阀件、过滤器、压力表、温度计、软接头等在必要位置设置。7、制冷设备和管道的保温7.1需要保温的设备和管道为了防止冷量的损失,所以必须对相关管道和设备进行一定的保温措施。需要进行保温的设备和管道有:制冷机的吸气管,蒸发器及其与膨胀阀之间的供液管,分水器,集水器,冷水管道。 7.2保温材料的选择保温材料的种类:玻璃棉系列如岩棉、 矿棉、 超细玻璃棉、 硅酸纤维棉及制品;聚乙烯泡沫塑料系列;橡塑保温及制品;聚氨酯制品;硅酸铝、 膨胀珍珠岩、 蛭石及复合制品。各种保温材料的特点:玻璃棉系列具有导热系数低,有良好的吸音效果,阻燃,耐腐蚀,不会老化腐烂,在温度变化时,不会膨胀或收缩,吸水性极低,弹性好,能于重压后立即恢复原状,便利挤压后运输等特点;聚乙烯泡沫塑料系列施工方便、保温隔热、减震缓冲性能好、隔音防寒好、抗老化,抗菌、耐油、耐碱、耐酸及其化学药品、吸水率极低,密度小,具有优良的漂浮性能、耐低温、阻燃、防腐蚀、无公害、外观漂亮的特点;橡塑保温及制品具有绿色环保、导热系数低、防火性能好,闭泡式结构使橡塑既是保温层又是防潮层,用料薄、省空间、使用寿命长、外观高档、匀整美观、安装方便、快捷的特点;聚胺脂制品具有密度小、强度高、导热系数低、吸水性小、绝热保冷、隔音、阻燃耐腐蚀等优点;硅酸铝、膨胀珍珠岩、蛭石及复合制品具有轻质保温、隔热、保冷、吸音材料的特点。经济性比较:玻璃棉系列制品: 造价大约 500 元 / m3-570 元 /m3;聚乙烯泡沫塑料系列: 造价大约 550 元 / m3-700 元 / m3;橡塑保温及制品: 造价大约 2500 元 / m3-3500 元 / m3;硅酸铝制品: 造价大约 1200 元 / m3;聚氨酯制品: 造价大约 1500 元 / m3-1700 元 / m3;膨胀珍珠岩、 蛭石制品: 造价大约 240 元 / m3-270 元 / m3。以上 5 种保温材料比较来看, 橡塑保温具有的优势: 绝热性好, 减少空调的散热损失, 缩短施工周期, 美观, 经久耐用, 使用寿命长, 使用范围广。所以,经过综合分析比较可以决定本次设计选用橡塑保温材料。7.3保温层厚度的确定本设计以保证其外表面不结露为原则确定保温层的厚度。确保其外表面不结露的保温层外表面温度,比最热月室外空气的平均露点温度高2,根据任务书所给的气象参数,查湿空气焓湿图,得到最热月室外空气的平均露点温度为27.4。保温层的计算根据下列公式: d-管径; -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 hw,g保温材料外表面与空气外表面对流传热系数,一般为8.1w/m2k; te保温外表面不结露温度为tl+2; tn,g保温层内表面温度(7或12); tw,g保温层外表面温度,查参考文献14得,上海地区空调日平均温度为30.4,南通地区以此为参照。综上: hw,g=8.1 W/m2K =0.032 W/m2Ktw,g=27.9; te=tl+2=24.8+2=29.4当d=150mm,tn,g=7时,=20mm;当d=200mm,tn,g=7时,=20mm;当d=250mm,tn,g=7时,=20mm;当d=150mm,tn,g=12时,=15mm;当d=200mm,tn,g=12时,=15mm;当d=250mm,tn,g=12时,=15mm。 所以,管内水温为7时,保温层厚度为20mm,管内水温为12时,保温层厚度为15mm。7.4保温结构的做法本次工程采用保温结构做法如下: 水管道橡塑保温做法示意图符号说明:1-防锈层2-保温层3-隔汽层4-保护层5-色层8、制冷机房的通风8.1机房通风的规定1、设备保持良好通风,无自然通风时应设机械通风。设备特殊要求时,通风应满足设备工艺要求;2、制冷机房设备间排风系统独立设置且排向室外。冬季室内温度不宜低于10C,夏季不宜高于35C;3、机房应分别计算通风量和事故通风量。当机房内设备放热量数据不全时,通风量可取(4-6)次/h。事故通风量不应小于12次/h。事故排风口上沿距室内地坪的距离不应大于1.2m。8.2机房通风的计算 机房体积V=12105=600m3根据机房房间窗户布局,热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可忽略,只考虑风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风压P=Kv2/2 K:空气动力系数,取0.8 v:风速 m/s,取2.4 :空气密度 Kg/m3,取1.15则P=0.82.421.15/2=2.65 Pa通风量qv=F(2P/ )1/2:窗孔流量系数,取0.8 F:窗孔面积 m2考虑南北对流,每面墙窗户全开,则流通空洞面积为窗户面积的一半而窗户高1米,则qv=0.8(21)4(22.65/1.15)1/2=13.7m3/s=49462m3/h事故通风按最不利条件考虑,即机房通风完全靠机械通风承担,排风量为L=60012=7200m3/h 49462m3/h故自然通风可满足事故通风要求,无需设置机械通风。9、设计总结 制冷作为我们的主要专业课之一,虽然在大三开学初我对这门课并没有什么兴趣,觉得那些理论枯燥乏味,但在这次课程设计后我发现自己在一点一滴的努力中对制冷的兴趣也在逐渐增加。这次制冷课程设计我们历时两个星期,在我们班里算是倒数几组完成的吧,但经过这两个星期的实践和体验下来,我们又怎么会去在乎那个先后问题呢,因为对我来说学到的不仅是那些知识,更多的是团队和合作。现在想来,也许学校安排的课程设计有着它更深层的意义吧,它不仅仅让我们综合那些理论知识来运用到设计和创新,还让我们知道了一个团队凝聚在一起时所能发挥出的巨大潜能! 在做本次课程设计的过程中,我感触最深的当属查阅大量的设计资料了。为了让自己的设计更加完善,查阅这方面的设计资料是十分必要的,同时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们是在做制冷课程设计,但我们不是艺术家,他们可以抛开实际尽情在幻想的世界里翱翔,而我们一切都要有据可依,有理可寻,不切实际的构想永远只能是构想,永远无法升级为设计。其次,在这次课程设计中,我们运用到了以前所学的专业课知识,如:CAD制图、通风工程、工程热力学和暖通空调等。虽然过去从未独立应用过它们,但在学习的过程中带着问题去学我发现效率很高,这是我做这次课程设计的又一收获。最后,要做好一个课程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